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Pragmatic Failur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李静

内容提要

英语学习者由于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不足或者不能够结合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英语,以致于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也就是措辞不得体甚至不达意。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在强调提高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强调要培养学生在理解和使用英语时防止语用失误,从而进行成功有效的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语用失误社会文化背景语境英语教学

一、什么是语用学和语用失误?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Leech, 1983〕。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懂得这种语言与理解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如词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话语的前提、说话人的意图、听话人的推断等等。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Gudykunst, 1984〕。跨文化交际中有一个语言的文化差异的问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外语,说英语时往往或多或少的带有汉文化的痕迹。英国语言学家Malinowski 〔1923〕说过,语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语言研究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语言行为环境。要理解语言,归根到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在英语使用过程中,

无论是正确的理解或正确的表达,都需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句。而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防止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Thomas〔1983〕认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Thomas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会语用方面的失误。

二、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

常见的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违反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比方在应答“Thanks a lot, that’s a great help.”时说:“Never mind.”

或者“It doesn’t matter.”在汉语中,人们对感谢的应答通常是“不客气”、“不用谢”,它们相应的英语表达应该是“Don’t mention it.”或者“You are welcome.”。而“Never mind.”和“It doesn’t matter.”经常用来回复对方表示的抱歉。

〔二〕将汉语的表达方式直接套用在英语上。例如一位外国朋友说:“My mother is seriously ill.”比较恰当的反应应该是:“I am very sorry to hear that.”而不是把汉语的表达“别担忧”直接套用为“Don’t

worry.”,这样的话只会让朋友感到你对他母亲的病根本就毫无同情之心。

〔三〕混淆相同的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语用意义。有些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相同的语言意义,但在两种语言中的语用意义却是不同的。例如你想让一位外国朋友帮我们照张相片,并简单地告诉他如何操作,最后在照相之前他为了确认一下,问道:“Shall I just push this button?” 你答道:“Of course.”。这个答复让他听来是令人不愉快的。在汉语中的“当然”确实在语言意义上等同于“Of course”,但二者在语用意义上却有差异。你本想用“Of course”来表达很肯定的语气,但却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误解,在这种语境下使用这一表达在英语为母语的人听来是一种挖苦或对其智力的疑心。合适的表达不妨是“Exactly”,“Yes”,或者“Certainly”。

〔四〕不能根据语境识别话语中包含的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比方在听到“It’s cold here.”时,说话人的本意很多时侯并不是对天气或温度作出判断或评价,而是提出暗含的要求:“Please close the window.”或者“Pass me my coat.”。又如,在公交车站有人问你:“Can you tell me what time it is?”这样的疑问句事实上并不是发问人对你是否能告诉他时间这一能力的疑问,而是发问人想要以言成事,要求你告知时间。根据Austin〔1962〕的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语言不仅仅用于描述事情,而且用于做事情。正确的理解语句不仅要通过掌握语法来了解字面意义,更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语句所隐含的交际目的。

〔五〕不注意完整句在特定场合下可能带来的特殊含义而错用了完整句。根据Grice〔1981〕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正是这些原则使人们可以互相理解,顺利交流。如果说话人或听话人不理解或者不遵循这些原则的话,就会导致交际的失败,误解也因此而产生。Grice的合作原则由四个准则构成,即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例如量准则要求在语句中提供适当数量的信息。如果说话人提供的信息量大于这一准则所要求的,听话人就又可能认为说话人有“言外之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例如老师问一名学生:“John, ha 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时学生答复说:“Yes 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这个答复并没有任何语法错误,但是句子太过完整,提供的信息超过了量准则的要求,因而会产生言外之意,让人认为说话人很不耐烦或者在耍脾气,对对方的提问不领情,觉得是多管闲事。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简单地说:“Yes, I have.” 就很妥当了。

〔六〕不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下正确地从意思相同的一些表达中选用适合该场合的表达。例如对好朋友说“Could you please he lp me with my luggage?”就显得口气过于间接含蓄和见外了,对自己的父母亲的帮助表示感谢时如果说:“I really do not know how to express my gratitude.”同样也显得过于生分了,失去了家庭成员之间应有的亲密语气。

三、社会语用方面的失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