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音韵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歌唱《采花》

2、欣赏《火把节》《蝉虫歌》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采花》。

2、初步了解民族调式。

3、通过观看采花歌曲中提到的花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加深歌词的记忆,学习歌曲,了解民歌风格;在聆听彝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情感及音乐特点;通过欣赏《蝉虫歌》,感受侗族大歌的演唱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唱《采花》。

2、了解民歌风格及民族调式。

四、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一)观看《采花》中提到的花的相关图片,引出主题歌唱《采花》。【阶段目标:直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了少数民族,踏上了民族之旅,我们走进了彝族,藏族,那今天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踏上行程,走进神州音韵,欣赏民族音韵,领略民歌的博大精深。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34 页。好的,让我们来看几组照片。

(二)、歌唱《采花》

1、图片展示

(1)三月桃花、四月葡萄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芍药花、七月谷米、八月桂花香、九月菊花、十月松柏花、十二月梅花。

(2)同学们看了这些照片,大家应该很清楚的知道这些花都是《采花》歌曲中把一年当中每个月开什么花做了叙述,使人们从中得到不少生产和生活的知识。好的,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四川民歌《采

花》。

2、音乐知识了解——民歌

中国民歌是中国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民歌按体裁分为号子、小调、山歌。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并直接配合劳动而歌唱的民歌。小调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歌唱的抒情小曲,旋律委婉、节奏规整。山歌是人民群众在山间野外歌唱的小曲,旋律高亢、节奏自由。《采花》就属于小调。

3、请同学们听音乐,想一想:

(1)歌曲中一共用了哪几个音?(五个音,属于民族五声调式。)

(2)前一句的结束音和后一句的起始音有什么关系?这种创作手法的名称是什么?前一句的结束音和后一句的起始音都用了同一个音,也叫衔尾式、接龙式;鱼咬尾的创作手法。(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

4、一起唱唱唱

歌曲中一共用了五个音,属于民族五声调式。那让我们来一起唱一唱。

5、学唱《采花》

(1)请同学们再次感受音乐,小声跟着音乐哼唱。

(2)跟钢琴学唱简谱,注意旋律的上下级进,唱准四级大跳。

(3)请同学们带歌词慢速演唱歌曲,注意节奏要唱准确,吐字要清晰。

(4)跟着伴奏欢快地演唱歌曲。

过度语:同学们,唱的真好,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加强练习,好的,那我们接下来就来欣赏彝族《火把节》继续盛大节日的欢庆。

(三)、欣赏《火把节》

1、彝族有崇拜火的习俗,认为火能净化万事万物。火,也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都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举行。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尽情地唱歌、跳舞、赛马、摔跤。到了夜晚,人们手持火

把在田间地头转圈,载歌载舞。

2、作品介绍

《火把节》选自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作者采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调加以交响手法的发展,写成这部包括四个乐章的风俗性交响套曲。第一乐章“茶林春雨”。第二乐章“山寨路上”。第三

乐章“夜歌”。第四乐章“火把节”。《火把节》表现了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盛大欢腾景象。

3、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

●这段音乐的音乐情绪是什么?

欢腾热烈

●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盛大欢腾景象,在全民族的节日里,身穿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们狂欢歌舞,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和信心。

过度语:好的,感受了彝族盛大的节日火把节,那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大家听看看这个音乐有什么不同。

(四)、欣赏《蝉虫歌》

1、音乐知识

师:同学们,刚刚大家一起观看的视频音乐是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2009 年,侗族大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2、想一想

请同学们聆听歌曲并思考: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女生合唱)

●歌词有什么特点?

歌词较短,衬词部分是歌的主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领略到民歌的博大精深,通过探究我们了解到民歌是音乐的源头活水,是一切音乐创作的基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坚信,民歌随着时代的步伐会得更潇洒,步履更轻盈,更加繁荣昌盛,根深叶茂,希望同学们会喜欢民歌,让民歌永远流淌在大家的心中!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跳月歌》

教学目标:

1. 学习和了解少说民族的民间音乐,感受这个民族的音乐特色。

2. 欣赏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藏族《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了解混声合唱的一般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能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特色。

难点: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情绪,并加以完美表现。

教学过程:

一、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 背景介绍

本曲做于1953 年,1954 年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及中央歌舞团相继演出,1957 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这首歌获得了金质奖章。《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 彝族的一个支系) 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

2. 仔细聆听这首歌曲,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3)歌曲表达了彝族人民怎样的心情。

3. 进一步欣赏,加深理解(深入欣赏,加强理解和感受,找到彝族音乐的特色(热烈、欢快、常带有滑音等装饰音))。这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在演唱过程中,有女声领唱参与其中。歌曲可分两大部分:(一)三个乐段(A、B、B1),A---- 女高音声部呈现,男高音声部予以重复;B 女声领唱,而后混声合唱予以呼应;B1 是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

(二)第二部分基本与第一部分相同,但第一乐段有所减缩,后面又加了一段尾声。在这一部分里,进一步展示了彝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景象,也进一步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好未来、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祝福。

4. 复听。引导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两段音乐素材。初步体验歌曲的风格及衬词的作用。

二、欣赏《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教师播放歌曲《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并提问这首歌曲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自由、舒畅地,藏族民歌具有典型的高原风格,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等等。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用手画出旋律线。

2.再次感受第一段旋律,教师提问学生: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有装饰音。

3.教师提问:装饰音的作用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