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MRA、DSA在头颈部动脉瘤诊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A、MRA、DSA在头颈部动脉瘤诊断的应用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诊断动脉瘤及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
法对150例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T血管成像(CTA)后处理重建分析结合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及DSA造影检查并比较。结果150例患者CTA检查诊断动脉瘤22例,上述22例均行MRA及DSA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CTA可以显示头、颈动脉畸形的部位、形态、大小及载瘤动脉的关系。结论CTA具有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CTA 可作为疑为动脉瘤患者的一种筛查方法,指导手术治疗。
标签:头颈;动脉瘤;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分析
CT血管成像(CTA)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螺旋CT技术的进步发展起来的新型血管造影,可从不同角度观察脉管病变的形态、大小及载瘤动脉关系,是头颈动脉管壁畸形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和技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有DSA、CTA、MRA及多普勒超声。对150例疑头颈动脉闭塞或狭窄患者行CTA,并与MRA 和DSA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4~12月本院临床疑为头颈部动脉狭窄或畸形患者150例,临床表现大多有头昏、头痛或已经头颅CT平扫明确诊断有梗塞灶或出血病史,男86例,女64 例,年龄39~85岁,平均48岁。
1.2 检查方法
CTA采用美国GE公司64排容积CT,150例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行CTA图像采集,然后常规增强后头、颈部CT扫描,碘帕醇(碘比乐)造影剂20 mL,盐水20 mL预扫描即小剂量团注测试,采集血管处于高峰浓度值并计算出相应扫描延迟时间(多数为18~25 s),以4~5 mL/s速度静脉注射370 mgI/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碘比乐)60~70 mL行头、颈CTA检查,经肘静脉接高压注射器一次性快速推注,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部至颅顶。DSA检查采用GE公司DSA机,MRA检查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机三维血管造影扫描,经相应动脉血管数据采集或重建图像观察分析并多方位摄片。CTA图像采集后以0.625 mm层厚行薄层重建,在ADW4.4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MPR(多平面重组技术)及CPR(曲面重建)观察,对头、颈部动脉进行分析并摄片。比较CTA与DSA及MRA的诊断符合率。
2 结果
150例患者中诊断动脉瘤有22例,其中颅内动脉瘤9例,颈内动脉单侧动
脉瘤12例(多发生于C1、2段),双侧多发有1例;按大小分:中动脉瘤7例,小动脉瘤10例,微小动脉瘤5例(动脉瘤大小值:巨大动脉瘤>25 mm,大动脉瘤10~25 mm,中动脉瘤5~10 mm,小动脉瘤3~5 mm,微小动脉瘤<3 mm[1]),其中1例为右侧颈外动脉(脑膜中动脉瘤)较为少见,未见明确动脉瘤显示128例。2例CTA检查后行DSA并动脉瘤钛夹夹闭术。有5例在确诊颅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数日行头CTA检查,明确有颅内动脉瘤表现,有1例于确诊颅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当日立即行头部CTA检查,但成像效果不佳,考虑可能与刚出血、血管痉挛充盈不好有关。后处理技术以VR观察动脉瘤最佳,22例动脉瘤VR清晰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上述22例均行MRA及DSA检查,其中,MRA诊断动脉瘤21例,1例可疑有动脉瘤;DSA诊断动脉瘤20例,2例未见确切动脉瘤表现,结果与CTA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基本相符,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微小动脉瘤<3 mm显示上会有所差异)。
3 讨论
动脉瘤是动脉局部性扩张,主要有管壁局部缺损和管腔内压力增高引起。颅内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第三大主要死亡原因,其发展迅速,致残率高,危害性强。DSA长期被视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2],其具有很多优势:(1)分辨率高,直径很小的脑血管也可以显示。(2)可以动态观察血液流动和血管狭窄程度。但是DSA也有假阴性,主要原因有出血后动脉痉挛使动脉瘤不显影,或动脉瘤瘤腔有血栓形成。MRA是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流动血液的流动与周围静态组织的对比显示血管[3]。MRA具有以下优势:(1)对于较大动脉瘤扫描较好;(2)无血管造影并发症;(3)无辐射不良作用。但是MRA也存在缺点,主要有:(1)生命体征不平稳者不适用;(2)成像时间长,对于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易出现伪影;(3)分辨率不如DSA及CTA。CT扫描中伪影效应强可能与患者有假牙、造影剂、动脉瘤钛夹等伪影有关,在ADW4.4后处理工作站运用VR Presets处理软件下的Hardwar VR观察狭窄血管植入支架形态、范围,可以清楚并显示支架内腔通畅情况,但是在动脉瘤栓塞手术后行CTA随访,往往钛夹放射状伪影过多,观察效果欠佳。本组病例,CTA在分析較大动脉瘤特异性和灵敏度达100%,与手术相符。检查中常常出现头、颈动脉血管显影中断表现,呈对称或单边性,以颈内动脉下段区多见,成像不佳,观察不满意可能与刚出血或血管痉挛充盈有关,但在MRA及DSA造影检查未见上述显影中断表现。减影CTA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技术,64排CT扫描速度快,尤其适用于危重患者,可以三维多角度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及是否有钙化、血栓[4]。
后处理技术中VR是常用的方法,可多角度旋转,VR图像给人较强的立体感,可清晰地显示复杂血管的完整形态,可以直观的显示病变与血管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5]。MIP可显示细小血管,可显示动脉壁钙化,管腔狭窄等(必须去骨观察),但其显示血管狭窄程度欠准确,所以应综合原始轴位、MPR、CPR(曲面重建)等图像来观察、判断。CTA有助于动脉瘤治疗方式的筛选,可以初步评估手术风险,可协助了解载瘤动脉及相关动脉是否通畅[6-8]。总之,CTA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危重患者,可作为手术治疗动脉瘤的术前常规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琦,吕发金. 脑血管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临床应用图谱[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 钟平,李德炯. MRA,CTA,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 贵州医药,2010,7(34):636-637
[3] 王子珍,杨堃. CTA,MRA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J]. 现代预防医学,2011,11(38):2192-2193.
[4] 岳学旺,李素云. 64排螺旋CT头颈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0,2(2):47.
[5] 罗伟,韩德清,陈玉光. CTA,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价值的对比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5(15):278-280.
[6] 颜勇,陈开平,姚茂银,等. 64层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及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7(32):1075-1076.
[7] 付志爽.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0-91.
[8] 李钢,郎嘉兴,韩波. 脑动脉瘤常规CTA与减影CTA的对照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