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合集下载

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财政部•【公布日期】2007.12.20•【文号】财教[2007]410号•【施行日期】2007.12.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2007年12月20日财教[2007]410号)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畜牧、水产)厅(委、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规范和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财政部、农业部制定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第一条根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农科教发[2007]12号),为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央财政设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为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产业技术体系中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由若干功能研究室组成)、综合试验站的基本研发费和仪器设备购置费补助。

第三条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原则:(一)合理安排,避免重复。

按照农业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合理安排专项资金在产业发展各环节、各产业和各区域的投入,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地方政府资金和建设依托单位资金等有机衔接,避免重复交叉。

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牧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为了推动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提出了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1.提升农牧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农牧业产业升级。

2.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产值。

3.增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具体措施1.加强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牧业现代化。

(1)研发推广高效、低耗、环保的农牧业生产技术。

(2)建立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3)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高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

2.优化产业结构(1)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

(3)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3.提升基础设施(1)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3)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村活力。

4.培育人才(1)加强农牧业人才培养,提高整体素质。

(2)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投身农牧业。

(3)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1)收集国内外农牧业发展资料,分析现状。

(2)走访基层,了解农牧业发展需求。

(3)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

2.试点示范阶段(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3)推广试点成果,全面实施。

(2)完善实施方案,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3)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

五、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1)制定相关政策,保障项目实施。

(2)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

(3)完善政策体系,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资金保障(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项目资金需求。

(2)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3)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

3.组织协调(1)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约束的根本出路。

为了提升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制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一、目标和原则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现有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坚持以下原则:(一)合理划分责任,强化协同配合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中央主要负责体系建设的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和管理协调,指导和帮助地方落实产业发展任务,支持地方间建立区域农业产业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组织全国优势力量开展共性与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等,收集和提供产业相关信息;地方要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各类科技资源,落实统一规划和区域布局下的相关任务,做好涉及本地的机构、设施、人员等相关条件保障工作;地方与地方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本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分工明确的原则,共同推进本区域内的产业发展。

(二)遵循产业规律,推动协调发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按照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合理配置遗传育种、栽培与养殖、病虫害防治、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设施设备和产业经济等各个环节的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合理配置种植、畜牧、水产等产业间和区域间的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促进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条块结合,稳定、持续和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三)强化制度设计,建立内在机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要从各个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出发,在内容设计、任务分解、协作方式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做好系统化、制度化设计,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层面权责明晰、相互制约、相互协作;通过基地、人才、项目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09.09.22•【字号】皖农财[2009]311号•【施行日期】2009.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皖农财〔2009〕311号)各市、县(市、区)农委、财政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实施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切实加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工作,特制定《安徽省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安徽省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由省农委、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市、县(市、区)农委和财政局具体实施,省直有关单位参与实施。

主要对有参加培训愿望的务农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及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第三条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安排项目,规范组织实施,严格控制资金运行,及时反馈项目执行情况,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第四条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坚持“政府推动、部门监管、机构培训、农民受益”原则,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分类培训指导,培育专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组织实施。

第二章项目申报与确定第五条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申报工作由省农委、省财政厅统一部署,按照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和各地农业发展要求,下达各市、县(市、区)培训计划。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为了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家提出并实施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为农业产业技术的创新和集成发展提供支持。

一、专项背景及意义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人口快速增长、食品安全问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压力,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强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推动我国农业升级、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振兴。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就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出现的。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简称“农业科技体系”)是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或管理模式。

在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集成发展,以提高农业生产方式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就是通过资金、技术、政策等多种手段,集中力量支持加快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应用。

该专项的实施将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和保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产业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二、专项目标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套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推广、应用于一体的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联合研究体系,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具体而言,该专项计划实现以下目标:(1)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核心基础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创新技术、成套拓展技术、标准化和统一测试、人才培养等领域形成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团队;(2)加快示范推广,以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农业合作组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主要载体,加快集成驱动发展,促进技术推广应用、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集成发展、促进资源调动和生态建设;(3)强化技术支撑服务,通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的指导和推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果为目标,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经营的撬动作用;(4)实现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创新,引导各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企事业单位、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形成众多社会力量合作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深度开展、建设成效显著。

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3.08•【文号】农科教发[2011]3号•【施行日期】2011.03.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农科教发[201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畜牧、水产、农垦)厅(委、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其他有关单位: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精神,在认真总结“十一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基础上,我部组织开展了“十二五”体系建设工作。

根据“十二五”体系岗位设置规范和综合试验站布局规划,按照遴选条件、遴选程序,经公示,确定了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33个功能研究室和1144个综合试验站,聘请了50名首席科学家、1051名岗位科学家和1144名站长。

现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11-2015年)》予以印发。

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11-2015年)二〇一一年三月八日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11-2015年)一、水稻(一)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程式华1、育种与繁育研究室研究室主任:胡培松岗位及聘用人员:种质资源评价:何予卿(华中农业大学)分子育种:胡培松(中国水稻研究所)野生稻利用:颜龙安(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长江流域三系杂交稻育种:程式华(中国水稻研究所)长江中游籼型杂交稻育种:赵炳然(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长江中游红莲籼型杂交稻育种:朱英国(武汉大学)长江中游优质常规稻育种:黎用朝(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长江上游杂交稻育种:任光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长江下游粳稻育种:万建民(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华南稻区两系杂交稻育种:王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稻区三系杂交稻育种:谢华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华南稻区常规稻育种:陈志强(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南部粳稻育种:陈温福(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北部粳稻育种:潘国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中部粳稻育种:张三元(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彭友良稻纵卷叶螟防控:翟保平(南京农业大学)稻飞虱防控:傅强(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瘟病防控:彭友良(中国农业大学)病毒病防控:周雪平(浙江大学)杂草防控:陆永良(中国水稻研究所)生物防治:娄永根(浙江大学)东北区域综合防控:刘志恒(沈阳农业大学)长江流域综合防控:彭云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区域综合防控:朱小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螟虫防控:方继朝(江苏省农业科学院)3、栽培与土肥研究室研究室主任:朱德峰长江中下游区栽培与土肥:廖西元(中国水稻研究所)东北区栽培与土肥:赵国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区栽培与土肥:熊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区栽培与土肥:邹应斌(湖南农业大学)稻田培肥:周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水分管理与节水栽培:朱德峰(中国水稻研究所)4、机械化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室主任:李革育秧与插秧机械:李革(浙江理工大学)生产全程机械化:马旭(华南农业大学)5、加工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卢淑雯稻米加工:卢淑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6、产业经济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浙江大学研究室主任:杨万江产业经济:杨万江(浙江大学)(二)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1、沈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隋国民2、铁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卢铁钢3、吉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孝甲4、通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赵基洪5、五常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闫平6、牡丹江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柴永山7、黑龙江垦区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霍立君8、哈尔滨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凤鸣9、徐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刘超10、扬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戴正元11、连云港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徐大勇12、南京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王才林13、杭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金庆生14、嘉兴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姚坚15、金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钱秋平16、桐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桐城市水稻研究所;站长:汪向东17、宣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曹新国18、合肥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泽福19、三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许旭明20、南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江文清21、赣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张红林22、萍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季能23、南昌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陈大洲24、抚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吴强25、济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水稻研究所;站长:杨连群26、信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宋世枝27、恩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站长:吴双清28、武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游艾青29、荆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站长:周忠清30、衡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曾良贵31、常德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站长:王建龙32、岳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平33、祁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站长:秦道珠34、江门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刘朝东35、肇庆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张志中36、柳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覃凯旋37、南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站长:陈仁天38、海口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孟卫东39、三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站长:黄文章40、宜宾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林纲41、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王志42、内江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陈勇43、南充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谢树果44、贵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鹿占黔45、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陈文强46、永胜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奎丽梅47、德宏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董保柱48、汉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冯志峰49、银川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站长:殷延勃二、玉米(一)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张世煌1、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郭庆法国内和温带外来种质评价与改良创新:李明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热带和亚热带种质资源引进与改良创新:李新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北部区域育种:曹靖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南部及内蒙古区域育种:王绍平(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南部区域育种:王振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北部区域育种:郭庆法(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山地育种:潘光堂(四川农业大学)种子扩繁与生产:王建华(中国农业大学)抗逆育种技术与种质创新:陈绍江(中国农业大学)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振营虫害防控:王振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病害防控:王晓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南部和华北区域防控:董金皋(河北农业大学)东北区域防控:晋齐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黄淮海区域防控:石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西南区域防控:李晓(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陈捷(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室主任:赵明东北北部区域栽培:王立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南部区域栽培:赵久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黄淮南部区域栽培:李潮海(河南农业大学)黄淮北部区域栽培:董树亭(山东农业大学)西南山地栽培:刘永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分管理:肖俊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土壤耕作与改良:赵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营养与施肥:陈新平(中国农业大学)西北旱作栽培与综合管理:李少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抗逆栽培:王璞(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张东兴夏播区生产全程机械化:张东兴(中国农业大学)春播区生产全程机械化:孙士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刘丽萍深加工技术及副产物的利用:刘丽萍(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徐志刚产业经济:徐志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1、唐山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佟文悦2、石家庄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站长:张文英3、衡水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站长:谢俊良4、邯郸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孙海昆5、长治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洪6、忻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翟广谦7、蒙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站长:高聚林8、赤峰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站长:霍剑锋9、通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张建华10、沈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王延波11、铁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栾化泉12、丹东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站长:景希强13、吉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铁成14、通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董本春15、洮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边少锋16、辽源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辽源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张世英17、哈尔滨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王俊河18、绥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南元涛19、克山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刘兴焱20、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树权21、黑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巩双印22、佳木斯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站长:张亚田23、江苏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站长:袁建华24、东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站长:王桂跃25、宿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现平26、济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郭新平27、聊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农业科学院;站长:侯廷荣28、莱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柳京国29、潍坊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白星焕30、德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张秀田31、浚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常建智32、新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学舜33、洛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沈东风34、漯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柳家友35、鄂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站长:王黎明36、高桥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站长:陈志辉37、广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站长:胡建广38、南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站长:程伟东39、重庆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杨华40、南充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郑祖平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王秀全42、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站长:任洪43、遵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毕世敏44、曲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黄吉美45、德宏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黄必华46、关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站长:薛吉全47、榆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马向峰48、兰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樊廷录建设依托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站长:王永宏50、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站长:梁晓玲三、小麦(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肖世和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程顺和种质资源评价:张学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分子育种:夏先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杂种优势利用:赵昌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长江中下游育种:程顺和(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方湿润区育种:马传喜(安徽农业大学)春麦区育种:肖志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北方干旱区育种:郭进考(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黄淮北部育种:刘建军(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南部育种:许为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种子扩繁与生产:肖世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建设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室主任:康振生地上虫害防控:程登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地下虫害防控:武予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锈病防控:康振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病毒病害防控:陈剑平(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穗部病害防控:马忠华(浙江大学)叶部病害防控:喻大昭(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根茎部病害防控:陈怀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综合防控:陈万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3、栽培与机械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于振文长江中下游栽培:姜东(南京农业大学)黄淮北部栽培:王法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南部栽培:郭天财(河南农业大学)综合技术集成:于振文(山东农业大学)西南区栽培:汤永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冬春混播区栽培:高志强(山西农业大学)北方干旱区栽培:王志敏(中国农业大学)小麦高产创建:赵广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4、土壤施肥和水分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沈阿林土壤改良:张佳宝(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施肥技术:刘兆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综合管理:沈阿林(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水分管理:段爱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营养与有害物监控:王朝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魏益民加工技术:卞科(河南工业大学)综合利用:魏益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贮藏技术与设施:尹成华(河南省粮食科学研究所)建设依托单位: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研究室主任:韩一军产业经济:韩一军(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1、栾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站长:李俊明2、衡水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衡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秀敏3、保定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站长:李雁鸣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马永安5、沧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站长:赵松山6、邢台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景东林7、山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定一8、内蒙古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站长:李元清9、东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邵立刚10、徐淮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荣振11、沿海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高德荣12、沿江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马鸿翔13、苏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王伟中14、沿淮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平治15、亳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XXX民16、六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姜文武17、宿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吴兰云18、德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盐碱土改良试验站;站长:林治安19、临沂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刘飞20、菏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思同21、滨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耿爱民22、泰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吴科23、烟台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姜鸿明24、聊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怀恩25、潍坊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其鲁26、漯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廖平安27、南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金榜28、开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站长:牛本永29、安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杨春玲30、信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金平31、濮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赵继文32、商丘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站长:胡新33、驻马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朱统泉34、周口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新平35、新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赵宗武36、洛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高海涛37、武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高春保38、襄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志顺建设依托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站长:余国东40、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生荣41、成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杨武云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黄辉跃43、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站长:何庆才44、云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于亚雄45、楚雄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站长:邹萍46、咸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张安静47、杨凌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站长:高翔48、甘肃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鲁清林49、河西走廊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站长:柴守玺。

2024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方案

2024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方案

2024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方案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新时期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功能、探索农民持续增收新机制的重要平台。

为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水平,根据《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等7部门关于印发〈省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度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通知》和《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

县立足县情,坚持生态立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龙头,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按照“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中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要求,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提升融合、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联农带农益农、品牌宣传”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体现农业特色、引领城乡农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创建目标(一)强基础补短板提升发展质量围绕蛋鸭、李梅产业,强基础补短板。

大力推广蛋鸭养殖、稻鸭共生、种养结合、李梅赏花采摘、李梅文化展示等农旅结合项目,推动研学观光旅游,蛋品加工,李梅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园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优化调整县域产业结构,提升主导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力争“十四五”末,建成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蛋鸭笼养和稻鸭基地以及李梅标准化生产基地,主导产业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超80%,实现产业园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50%以上的目标。

(二)创新联农带农机制促农增收创新利益融合方式,通过示范推广“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农户入股”“产业联盟”等利益联结形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含脱贫户)建立土地流转、就业务工、带动生产、帮助产销对接,资产入股、收益分红等多种类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收益。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财政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9.09•【文号】农办财〔2015〕54号•【施行日期】2015.09.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5〕54号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07年以来,农业部、财政部依托现有中央和地方科研优势力量和资源,启动建设了以50个主要农产品为单元、产业链为主线、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

为客观评价体系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发、示范转移、应急技术服务、决策咨询、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等方面的绩效,特别是在引领和支撑农业产业发展中的贡献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体系管理,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7〕410号)有关规定,农业部、财政部委托中国科学院第三方评估研究中心(下文简称“评估中心”),自2015年8月起对体系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估工作。

为做好体系绩效评估工作,此前我们已经组织各体系进行了自评估。

请此次绩效评估中抽查到的有关单位和体系,按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绩效评估工作方案》(附后)要求,积极配合评估中心做好体系绩效评估有关工作。

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绩效评估工作方案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2015年9月9日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绩效评估工作方案为做好“十三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规划与建设工作,农业部、财政部委托中国科学院第三方评估中心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制定本方案。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农委(畜牧、水产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步伐,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农委研究制定了《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开展现代农业关键与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尽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农科教发〔2007〕12号)和省农委、科技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农科〔2007〕257号)精神,决定对我省优质农业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联合攻关、提升能力、促进发展为总体思路,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建立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1、优势农产品优先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产品选择上坚持优势农产品优先的原则,按照产业发展内在规律,优化配置遗传育种、栽培与养殖、病虫害防治、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设施设备和产业经济等各个环节的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成立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成立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成立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09.07.27•【字号】皖农科函[2009]614号•【施行日期】2009.07.27•【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成立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皖农科函〔2009〕614号)各市、县(市、区)农委(畜牧兽医局、水产局)、财政局,省农科院,安农大、合工大、安大、安徽科技学院,省农垦,委属有关单位:为加强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与协调,根据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皖农科〔2009〕109)和《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管理办法》(皖农科〔2009〕229)要求,经研究,决定成立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现将组成人员名单通知如下:组长:刘永春省农委副主任副组长:罗建国省财政厅副厅长周世其省农委副主任成员:董卫星省畜牧兽医局局长陈江吼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处长王茂胜省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朱建基省科技厅农社处处长胡桂芳省农委办公室主任张泽坤省农委人事处处长邵郁省农委财务处处长胡刚省农委政策法规处处长汤高平省农委发展计划处处长梁仁枝省农委科技教育处处长牛运生省农委农业局局长刘国友省农委渔业局局长张韪省农委科技教育处副处长洪军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副调研员合作经济组织代表、专家代表各3名办公室设在省农委科教处主任:周世其(兼)副主任:梁仁枝(兼)、张韪(兼)、洪军(兼)联络员:章玉松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案一、前言。

咱们现在谈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啊,就像是给农业这个传统大行业来一场超级大变身。

以前的农业,就像个老实巴交只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现在咱们得把它变成一个超级酷炫、充满科技感又活力满满的现代化产业呢。

二、现状分析。

1. 传统农业的小烦恼。

咱先说说传统农业的那些事儿。

传统农业很多时候就是看天吃饭,老天爷高兴了,给个风调雨顺,农民伯伯就笑开了花,收成还不错;要是老天爷闹个小脾气,什么洪水啊、旱灾啊,那可就惨咯,农民伯伯一年的辛苦可能就打水漂了。

而且啊,传统的种植、养殖方法效率也不高,很多地方还在用老一套的工具和技术,就像拿着大刀长矛去和现代的高科技武器打仗,肯定有点力不从心啦。

2. 现代科技的大诱惑。

再看看现代科技,那可是个厉害的家伙。

像那些无人机在天上飞一飞,就能把农田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哪里该浇水、哪里有病虫害,一下子就知道了。

还有那些基因技术,能让农作物变得更抗病虫害、产量更高,就像给农作物穿上了一层超级防护服,厉害得很呢。

三、建设目标。

1. 产量大飞跃。

咱们建设这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啊,第一个目标就是要让农产品的产量像火箭一样往上蹿。

比如说小麦吧,以前一亩地可能就产个几百斤,咱得想办法让它能产个上千斤。

怎么做到呢?那就得靠各种新技术,像精准施肥技术,让每一粒肥料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不浪费一点营养。

2. 品质超一流。

产量上去了,品质可不能落下。

咱们得让农产品不仅数量多,质量还好得不得了。

比如说苹果,要又大又甜,咬一口汁水四溢,就像吃了一口甜蜜的小炸弹。

这就需要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从土壤的改良到果实的采摘,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3. 农民变土豪。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咱们的农民朋友富起来。

以前农民一年忙到头,收入却不高。

现在通过这个体系建设,让他们掌握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农产品卖出好价钱,让农民朋友的腰包鼓鼓的,一个个都变成土豪,开着小汽车,住着小洋楼,多美的事儿啊。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落实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落实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落实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5.23•【字号】皖发改皖西〔2024〕272号•【施行日期】2024.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落实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市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落实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4年5月23日安徽省落实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协同推动新时代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经省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特色优势,以加快融圈进群联动发展为主抓手,聚焦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两大关键产业,着力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才智力三大关键制约因素,探索新型帮扶合作机制,构建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

到2027年,落地一批跨区域合作重大事项,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承接产业转移合作平台,引进一批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建成一批标志性重大基础设施,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与全省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主要任务(一)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深化区域协同发展。

加快推进合六同城化发展,高质量建设合六经济走廊,支持六安市建设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打造合肥中心城市功能配套和产业协作主要承载地。

推进安庆池州枞阳拥江发展,支持桐城市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鼓励六安市、安庆市主动对接武汉都市圈。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的通知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的通知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4.01•【字号】皖发改高技〔2024〕160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2024年4月1日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主要包括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等环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对于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赋能社会治理、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低空空域改革、技术创新和规模应用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我省低空经济,制定本实施方案及若干措施。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决策部署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积极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和平台思维,统筹推进低空经济制造能力、创新能力、市场渗透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培育发展低空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形成低空制造和服务融合,应用和产业互促,协同联动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1.坚持创新驱动。

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总体概述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农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因此,建立现代化的农牧业体系就成为了当今之世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农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对农牧业进行产业升级,提升农牧业的效益,为农民提供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本文将着重探讨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二、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趋势现代农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农牧业的科技化、规模化和市场化。

因此,现代农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科技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农牧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农牧业需要将科技创新应用到生产、管理、投资等方面,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品种种类等各个方面。

2. 规模化:现代农牧业需要严格按照产业标准建立起全链条的农牧业体系。

农牧业的生产规模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效益性和竞争力。

3. 市场化:随着国家对于扶持农村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现代农牧业发展需要建立起现代化的营销体系,使农牧业产品成为品牌和有特色的产品。

三、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1. 科技创新(1)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技术创新是现代农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需加大政府对农牧业的投入,创新科研机构的组织形式,密切政府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并鼓励农民参与到技术创新中来。

(2)培育新品种,提高农牧产业的品种丰富性: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加强品种之间的交流,对新品种进行推广、扩大示范效应和推广效应。

(3)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绿色农牧业环保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把环保和经济效益通过推广加以整合。

2. 加强农牧业规模化发展(1)打造规模化的农牧业产业链:发展现代农牧业需要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的农牧业生产模式。

推广多元育种,棚户区改造,优质水源保障。

(2)加大对农民的产业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多层次及有差异性的扶持政策引导、鼓励农民规模化发展农牧业,以及通过补贴政策等措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2011-2015)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2011-2015)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2011-2015)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2.10•【文号】农办科[2011]2号•【施行日期】2011.02.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2011-2015)的通知(农办科[2011]2号)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精神,经研究,决定成立“十二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执行专家组。

现将各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

执行专家组由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各功能研究室主任和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代表共同组成,是各体系建设与运行的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本体系研发与试验示范任务,围绕我部中心工作开展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活动;对本体系任务变动、机构和人员调整、经费预算等重大事项提出决策意见等。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日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2011-2015年)一、水稻组长:程式华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成员:胡培松育种与繁育研究室主任(中国水稻研究所)彭友良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朱德峰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中国水稻研究所)李革机械化研究室主任(浙江理工大学)卢淑雯加工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万江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陈志强育种与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陈温福育种与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沈阳农业大学)邹应斌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湖南农业大学)王才林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王建龙常德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南省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谢树果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二、玉米组长:张世煌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郭庆法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王振营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赵明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东兴机械化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刘丽萍加工研究室主任(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徐志刚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立春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董树亭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东农业大学)陈新平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景希强丹东综合试验站站长(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张学舜新乡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郑祖平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三、小麦组长:肖世和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程顺和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康振生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振文栽培与机械研究室主任(山东农业大学)沈阿林土壤施肥和水分研究室主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魏益民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韩一军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郭进考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许为钢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汤永禄栽培与机械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李俊明栾城综合试验站站长(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荣振徐淮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高春保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四、大豆组长:韩天富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刘丽君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王源超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南京农业大学)胡国华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陈海涛机械研究室主任(东北农业大学)胡耀辉加工研究室主任(吉林农业大学)何秀荣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孟臣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周新安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年海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郭泰佳木斯综合试验站站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付连舜铁岭综合试验站站长(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李素真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五、大麦青稞组长:张京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杨建明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高希武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国平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朱睦元综合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曾亚文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李作安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学研究所)强小林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何庆祥武威综合试验站站长(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六、高粱组长:邹剑秋首席科学家(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成员:张福耀育种研究室主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徐秀德栽培与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叶凯综合研究室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丁国祥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马尚耀赤峰综合试验站站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杜瑞恒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七、谷子糜子组长:刁现民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程汝宏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冯佰利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郭二虎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王慧军综合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程炳文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张喜文综合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刘金荣安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赵敏赤峰综合试验站站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八、燕麦荞麦组长:任长忠首席科学家(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成员:崔林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赵桂琴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甘肃农业大学)杨才栽培土肥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胡新中功能特性与加工研究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斌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刘景辉栽培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内蒙古农业大学)赵钢栽培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成都大学)常克勤固原综合试验站站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杨再清迪庆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刘彦明定西综合试验站站长(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九、食用豆组长:程须珍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田静育种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朱振东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述民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康玉凡综合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亚芝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包世英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陈新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张耀文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王斌榆林综合试验站站长(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郭中校长春综合试验站站长(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郭延平临夏综合试验站站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王学军南通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十、马铃薯组长:金黎平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成员:盛万民育种与种薯繁育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张若芳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内蒙古大学)熊兴耀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吕金庆机械研究室主任(东北农业大学)刘刚贮藏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罗其友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谢从华育种与种薯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王蒂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甘肃农业大学)何卫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张雅奎大兴安岭综合试验站站长(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展康曲靖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宣威市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郭志乾固原综合试验站站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十一、甘薯组长:马代夫首席科学家(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成员:刘庆昌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振臣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张立明栽培与耕作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赵海产后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房伯平遗传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谢逸萍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李洪民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张永春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木泰华产后加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林祖军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杨立明龙岩综合试验站站长(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杨新笋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十二、木薯组长:李开绵首席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成员:张鹏育种与种苗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李军栽培与植保研究室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古碧综合研究室主任(广西大学)黄贵修栽培与植保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田益农梧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刘光华保山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十三、油菜组长:王汉中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成员:周永明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刘胜毅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官春云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吴崇友设施与设备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黄凤洪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冯中朝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李加纳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西南大学)戚存扣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杜德志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李根泽昆明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吕孝林巢湖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巢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张明海宜昌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十四、花生组长:禹山林首席科学家(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成员:王传堂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廖伯寿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万勇善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山东农业大学)胡志超机械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冯健雄加工与综合研究室主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张新友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梁炫强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蒋相国襄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刘立峰保定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崔富华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陈永水泉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洪波阜新综合试验站站长(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十五、芝麻组长:张海洋首席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成员:郑永战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刘红彦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汪学德综合研究室主任(河南工业大学)赵应忠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汪强综合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徐桂真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吴涛阜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魏林根南昌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十六、向日葵组长:安玉麟首席科学家(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成员:张义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赵君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妥德宝综合研究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黄绪堂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陈寅初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新疆农垦科学院)谭丽萍赤峰试验站站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孙为民齐齐哈尔试验站站长(黑龙江省甘南县向日葵研究所)山军建银川试验站站长(宁夏农林科学院)十七、胡麻组长:党占海首席科学家(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成员:张建平育种及种子研究室主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辉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严兴初综合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米君育种及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安维太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杨建春大同综合试验站站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俊山鄂尔多斯综合试验站站长(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王宗胜平凉综合试验站站长(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十八、棉花组长:喻树迅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成员:李付广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吴孔明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毛树春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周亚立机械研究室主任(新疆农垦科学院)祝水金加工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杜珉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张天真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李雪源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董合忠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朱朝阳阿拉尔综合试验站站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田绍仁鄱阳湖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高俊山豫东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十九、麻类组长:熊和平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成员:李德芳育种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张德咏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主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彭定祥栽培与耕作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王朝云设施设备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刘正初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陈收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湖南大学)周文钊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杨明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关凤芝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魏刚达州苎麻试验站站长(四川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黄建平伊犁亚麻试验站站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潘兹亮信阳红麻试验站站长(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二十、甘蔗组长:陈如凯首席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成员:许莉萍育种与种苗研究室主任(福建农林大学)黄诚华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李奇伟栽培与耕作研究室主任(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刘庆庭机械化与加工研究室主任(华南农业大学)郑传芳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福建农林大学)张树珍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张跃彬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莫建霖机械化与加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研究院)李廷化金光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郑学文湛江综合试验站站长(广东省湛江农垦局)贾应明保山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保山市甘蔗科学研究所)贺贵柏百色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二十一、甜菜组长:白晨首席科学家(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成员:王华忠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韩成贵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苏文斌栽培土肥研究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杨骥栽培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王燕飞栽培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孙佰臣九三综合试验站站长(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学研究所)刘焕霞石河子综合试验站站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甜菜研究所)王清发长春综合试验站站长(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二十二、蚕桑组长:鲁成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成员:向仲怀育种与蚕种研究室主任(西南大学)沈中元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张国政养蚕与桑树栽培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胡祚忠设施与机械研究室主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廖森泰加工研究室主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顾国达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计东风育种与蚕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朱方容育种与蚕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沈卫德养蚕与桑树栽培研究室岗位科学家(苏州大学)廖先谋河池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蚕业指导站)黄平红河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许明芬苏北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省蚕种管理所)二十三、茶叶组长:杨亚军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员:梁月荣育种与种苗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陈宗懋病虫害防治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阮建云栽培与茶园机械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林智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刘仲华深加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姜爱芹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黎星辉栽培与茶园机械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肖宏儒栽培与茶园机械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李尚庆加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安徽农业大学)尤志明宁德综合试验站站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王友平黄冈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李中林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二十四、食用菌组长:张金霞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成员:李玉育种与菌种繁育研究室主任(吉林农业大学)边银丙病虫害防控研究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谭琦栽培与设施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王贺祥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俊飚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谢宝贵育种与菌种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申进文栽培与设施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南农业大学)宫志远加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柳林延吉综合试验站站长(吉林省延边特产研究所)魏银初驻马店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王世恒杭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安秀荣泰安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二十五、大宗蔬菜组长:杜永臣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成员:方智远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谢丙炎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喻景权栽培与营养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李天来设施工程研究室主任(沈阳农业大学)高丽朴采后与加工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李崇光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邹学校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侯喜林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张振贤栽培与营养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吕中华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王玉海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肖日新海南综合试验站站长(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二十六、西甜瓜组长:许勇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员:伊鸿平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赵廷昌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刘君璞栽培与耕作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吴敬学综合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吴明珠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孙小武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湖南农业大学)别之龙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张显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岗位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小利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焦自高潍坊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王毓洪宁波综合试验站站长(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关于《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草案)》审查意见的报告

关于《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草案)》审查意见的报告

关于《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草案)》审查意见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1.04.14•【分类】审议意见的报告正文关于《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草案)》审查意见的报告省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代理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已经2010年8月3日省人民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拟提请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对《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修订工作十分重视。

本届以来,委员会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技进步法》)及《条例》实施情况,先后开展了科技进步法执法调研、科技经费投入情况专题调研等,对我省科技进步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为《条例》修订做了前期准备工作。

今年上半年,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来皖开展《科技进步法》执法检查和“十二五”科技规划调研工作,又全面了解了我省科技进步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广泛听取和征求了各地及有关部门对修订《条例》的意见、建议。

《条例》修订过程中,委员会会同省科技厅、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对《修订草案》的立法必要性、法规的框架结构、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多次调研、论证与修改。

教科文卫委员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修订草案》进行了审查,现提出以下审查意见:一、修订《条例》非常必要《安徽省科技进步条例》自1994年颁布施行以来,对促进我省科学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科技进步工作的开展,《条例》多数条款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省实施了16年的《条例》进行修订势在必行。

一是适应我省科技进步工作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省科技社会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进步的环境和条件、科技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及工作重点等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政府科技经费总体投入水平不足,科技基础设施跟不上科技创新的需求,企业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够等,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增强我省科技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对我省《条例》进行修订,以促进我省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5.21•【文号】农办办[2012]28号•【施行日期】2012.05.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办[2012]28号)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国办函[2012]35号)、《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国发[2012]13号)精神,办公厅制定了《农业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经部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有关重点工作已纳入绩效管理,各司局要切实加强过程管理,强化监督检查,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各牵头司局要在2012年10月中旬前将落实情况报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农业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国办函[2012]35号)和《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国发[2012]13号)要求,中央1号文件有关政策措施分工中由我部牵头落实20项,参与落实44项,合计64项工作任务;《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中由我部牵头落实3个方面的10项重点工作、参与9个方面的11项重点工作。

具体措施、工作要求、责任分工等明确如下:一、中央1号文件政策措施分工(一)我部牵头落实的20项工作任务1.关于“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工作措施:一是狠抓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07.16•【字号】•【施行日期】2009.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农委(畜牧兽医局、水产局)、财政局,省农科院、安农大、合工大、安大、省农垦、安徽科技学院,委属有关单位:为加快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步伐,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队伍管理,根据《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皖农科〔2009〕109号)要求,省农委、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推荐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首席推广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及站长人选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推荐依据根据《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已下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管理办法(试行)》(见附件)要求,围绕首批启动建设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茶叶、蔬菜(含食用菌、西甜瓜)、水果、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家禽、大宗淡水鱼类15个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进行推荐。

二、推荐条件(一)首席专家、首席推广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根据《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管理办法(试行)》确立的标准予以推荐。

(二)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根据下列条件予以推荐1、有从事开展综合试验示范、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2、建设依托单位及主管部门或所在地政府有较高积极性,并承诺保证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人事管理和后勤保障,保证人员充足的科研时间,配备必要的研究辅助人员,提供科研场所、仪器设备与设施。

业务上接受本体系的垂直管理。

3、自觉遵守本体系规章制度,自觉服从首席专家的协调、管理。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仍有不足之处。

为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我国政府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该专项旨在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增加科研投入,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等。

此外,该专项还强调了农业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紧密关系,提出要加强产业和科技创新的衔接,实现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通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的实施,我国农业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将得到提升,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更好的条件。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03.27•【字号】•【施行日期】2008.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农委(畜牧、水产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步伐,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农委研究制定了《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开展现代农业关键与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尽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农科教发〔2007〕12号)和省农委、科技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农科〔2007〕257号)精神,决定对我省优质农业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联合攻关、提升能力、促进发展为总体思路,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建立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1、优势农产品优先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产品选择上坚持优势农产品优先的原则,按照产业发展内在规律,优化配置遗传育种、栽培与养殖、病虫害防治、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设施设备和产业经济等各个环节的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

2、联合攻关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坚持联合攻关的原则,改变过去注重产业发展中单个环节攻关为产业发展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系统攻关;改变过去注重单个单位攻关为聚集和整合本领域优秀骨干科研人员联合攻关,加速提升产业技术研发水平。

3、资源共享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坚持成果、设施及项目资源共享的原则。

体系内科研人员须积极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项目、科研设施资源,充分利用体系建设平台,集中力量对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与共性技术进行攻关集成,确保产业发展不断获取科技支撑。

4、强化协同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分工坚持协同原则。

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省农委负责体系建设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和协调管理,组织全省优势力量开展共性与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等,收集和提供相关信息;指导和帮助市、县落实产业发展任务。

各市、县要认真落实统一规划和区域布局下的相关任务,做好涉及本地的机构、设施、人员等相关条件保障工作。

5、优选人才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队伍建设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选拔和聚集一批优秀骨干人才,通过制度化建设,造就一支精干高效、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科技创新团队,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和任务(一)目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按照我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省内优质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促进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二)任务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整合优质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进行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收集、分析农产品的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系统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产业经济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

三、组织结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两个层级构成。

(一)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针对每一个优势农产品,设置一个省级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一个首席科学家岗位。

每一个省级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由若干个功能研究室组成,每个功能研究室设一名研究室主任岗位和若干个专家岗位。

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功能研究室和专家岗位主要依托省级农业科研教学机构产生。

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要职责是:从事产业技术发展需要的基础性工作;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与集成,解决产业技术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产业技术人员培训;收集、监测和分析产业发展动态与信息;开展产业政策研究和咨询;组织相关学术活动;监管功能研究室和综合试验站运行。

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不作为法人单位。

建设依托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条件、综合能力较强的创新团队、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积极性。

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首席科学家由省级农业科研教学机构提出建议名单,在征求同领域专家意见,并在本单位公示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评议、公示后,由领导小组审批确认。

首席科学家根据我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研究领域优势特点、技术需求、以往承担农业科研任务等情况,在现有部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农作物改良分中心等建设依托单位中,选择推荐功能研究室建议名单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评议、公示后,由领导小组批准。

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由首席科学家根据因事设岗的原则,按照产业内设育种繁育、栽培(饲养)土肥(饲料)植保(防疫)、产后处理与加工和设施设备及产业经济领域的要求负责提名,在征求功能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意见,并在本单位公示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评议、公示后,由领导小组批准。

同一功能研究室的专家岗位由不同单位人员组成,首席科学家可兼任其中一个专家岗位。

(二)综合试验站根据每一个农产品的区域生态特征、市场特色等因素,在主产区设立若干个综合试验站,每个综合试验站设一名试验站站长岗位。

综合试验站主要依托市、县农科所、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技推广机构产生。

综合试验站主要职责是:开展产业综合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服务;调查、收集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监测分析疫情、灾情等动态变化并协助处理相关问题。

综合试验站由各市农委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我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并考虑生态特性、优势区域代表性等情况,推荐综合试验站和站长建议名单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评议、公示后,由领导小组批准。

四、管理运行(一)管理架构在不打破现有管理体制的前提下,根据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层面权责明晰的原则,由省农委会同相关部门成立安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农委)、执行专家组和监督评估组。

各组成部分人员不相互兼任。

领导小组依托现有省农科教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吸纳产业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代表及有关专家组成。

负责审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不同产业、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估体系建设状况及其贡献。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建立管理平台,动态监管各体系运行管理情况。

执行专家组由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代表共同组成。

负责实施本产业技术体系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任务,组织开展相关科技活动,指导和监督各功能研究室和综合试验站开展活动。

监督评估组由行业管理部门、主产区政府主管部门、相关学术团体、推广机构、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代表以及财务和管理方面专家组成,分产品(领域)分别成立。

负责对体系中科研人员职责履行情况和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含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进行监督、评估。

(二)运行模式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每五年为一个实施周期,实行“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运行模式。

1、规划确定。

各产业技术体系在建设启动之年,由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首席科学家组织本体系内人员,全面调查征集产业技术用户包括主产区政府部门、推广部门、行业协会、学术团体、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经执行专家组讨论梳理后,提出本产业技术体系未来五年研发和试验示范任务规划与年度计划,报领导小组审议后下达。

2、任务执行。

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首席科学家根据审批下达的本产业研发和试验示范任务规划与年度计划,制定本体系任务分解方案,经执行专家组讨论通过后,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本体系内各功能研究室和专家岗位、综合试验站和站长岗位。

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和首席科学家与领导小组签订任务书;功能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和研究室主任、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和站长,分别与本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首席科学家签订任务委托协议书。

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根据任务委托协议书和任务书开展相关研究与试验示范工作,并通过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建立长期的业务关系。

执行过程中,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针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向相关部门(单位)提出支持立项建议,促使相关基础研究成果与体系内的研究相互衔接。

综合试验站收集、分析和整理本区域生产实际问题、技术需求信息和疫情、灾情等动态信息,及时反馈到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经会诊并提出明确意见和建议后上报省和国家有关部门。

3、绩效考核。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内部绩效考评制度。

在首席科学家任职期限内,由监督评估组根据考核指标,对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首席科学家进行不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考核结果,对未完成任务指标或完成不好的,提出整改要求。

每年度由首席科学家根据考核指标,组织对功能研究室和研究室主任及专家岗位、综合试验站和站长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以各产业发展取得的实际成效为考核核心指标,每五年对各产业技术体系进行一次综合考核。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

综合考核优秀的,予以奖励,综合考核不合格的,调整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首席科学家资格,同时,根据功能研究室和研究室主任及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和站长的考核结果,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五、实施步骤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一个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设计,突出重点、分步骤实施,多方支持,共同参与完成。

2008年首批启动10类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由1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30个左右功能研究室、70个左右专家岗位和60个左右综合试验站组成,10类农产品分别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棉花、生猪、奶牛、水产(以虾蟹、鱼类为主)、蔬菜和茶叶(含饮用菊花)。

根据我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至2010年,逐步建立20个主要农产品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由50个左右功能研究室、120个左右专家岗位和100个左右综合试验站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