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原因,有效迅速的抢救,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44例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产妇临床资料分析,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预防感染。

结果:44例产后出血患者通过抢救、护理,预后良好。

结论: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严密的临床观察,可以降低其发病率,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标签:产后出血;护理;抢救;预防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者,产后2 h内出血量≥400 ml者,称为产后出血。

我院对44例产后出血量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严密观察临床病情,及时给予输血、输液、应用宫缩剂、持续按摩子宫等处理,使产后出血控制。

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关键在于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观察、急救及护理。

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统计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的产后出血44例,孕妇的年龄在20-40岁之间,孕周为37-42,分娩方式:阴道产33例,剖宫产11例。

其中子宫收缩乏力34例,胎盘因素7例,软产道裂伤2例,较大阴道血肿1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治愈。

1.2方法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测量出血量,产后24h臀部垫产妇记血量纸。

44例产后24h内的出血量>500ml,最多竟达3160ml。

产后2h内出血38例,产后2~24h内出血6例。

1.3 产后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机制障碍[1]。

2 抢救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止感染。

发生产后出血应指定1人指挥,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

产妇去枕平卧,保暖,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

迅速补充血容量,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证晶体平衡液、血液、药物的供给,密切监测血压、脉搏、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

迅速查明出血原因,对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立即按摩子宫,清除宫腔积血和凝血块,注射宫缩剂;胎盘滞留时应徒手剥离;软产道撕裂及时行缝合术;做好各种检查及抽血交叉配血及相关的准备。

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 床 调 护 中圈民阃 疗法
C HI N A’ S N A T U R OP A T H  ̄ A u g 2 0 1 4 ,
产 后 出血 的 观察 及护 理 体 会
周 贺 丽
( 河 南省 驻 马 店 市 第 二 中 医院 , 4 6 3 0 0 0 )
产后 出血是 产科 常 见 的并 发 症 , 发病急, 目前 仍 占
生, 注 意保 护会 阴 , 防止 软 产 道损 伤 。③ 第 三 产 程 注意 识 别胎 盘剥 离 征 象 , 避 免 过 早 粗 暴 揉 挤 子 宫 或 牵 拉 脐 带, 正 确协 助胎 盘娩 出。仔 细 检查 胎 盘 胎 膜 是否 完 整 。 胎 盘 娩 出后 认真 检查 软产道 有无 裂伤 , 及 时缝合 。④ 准 确收 集和测 量产 后 出血 量 至少 2 h , 如2 h阴道 出 血量
1 6 周起 , 孕妇可 感 到胎儿 的活 动 , 妊娠 中期 胎 动 次数 增 多, 足 月时相 对减 少 , 一 般 以 4次 / h以上 为正 常 。
产 时监测 : ① 第一 产程要 密切 注意 观察产 程 、 胎心 、
情 绪高 度 紧张 , 有 恐慌 心 理 , 又 担 心经 济 负 担及 疾 病 对 责任护 士要 以热情 的态度 、 娴熟 的技 术 , 取 得 患者 的信 任, 加 强病情 观察 , 多 与患者 沟通 , 向患 者讲解 本病 的相
剥离 胎 盘并取 出 , 腹 部按 摩子宫 即可 止血 。 患 者失血 一旦 超过 8 0 0 mL, 情况 十分 紧急 , 抢 救 必
做好 心理 护理 , 与 孕 妇建 立 良好 的关 系 , 全 面 了解 孕妇 的情 况 , 增 强分 娩 信 心 , 消 除 因恐 惧 、 紧张 、 焦 虑 等 不 良情绪 而造 成 的宫缩 乏力 、 产 程延 长 , 降低难 产率 。

产后出血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心得与体会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方法:抽取在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43例产后出血的患者,通过专业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并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及心得进行探讨。

结果:经过临床护理43例患者产后出血情况均好转,其中40例患者痊愈,3例患者情况有所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

結论:针对产妇的产后出血进行及时专业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产前做好充分的预防准备与相应的应急措施对降低产后出血的情况十分有效。

标签:产后出血;护理心得;体会;1. 临床资料在2016 年4 月- 2017 年4 月,本院共接收10360 例分娩孕妇,抽取其中43 例产后出血患者,其中20 例初产妇,23 例经产妇。

产妇年龄范围在19 - 4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 岁,全部为单胎妊娠。

孕期为36 - 40周,平均孕期为38 周。

平产22 例,剖腹产21 例。

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9 例,胎盘因素9 例,子宫破裂7 例,软产道损伤8 例。

转归:治愈40例,好转3 例,死亡0 例。

2. 护理2. 1 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产妇在面对分娩并发症时普遍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针对产妇的情绪状况进行安慰、疏导[1]。

在产妇入院后,通常会因情绪上的焦虑、紧张等问题而出现大脑皮层的功能紊乱现象,容易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

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其心理护理工作。

首先要针对产妇的情绪状况与心理感受进行询问以及评估,关心产妇的需要,并为产妇提供符合其心理要求的支持与鼓励,以便做好对产妇的情绪、心理等方面的疏导工作,稳定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2. 2 产前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为产妇做好产前检查工作。

在检查中,护理人员要明确产妇是否存在妊高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子宫畸形、前置胎盘、多胎、巨大胎儿、产次过多以及难产史等问题。

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必须列入专案管理、定期检查。

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

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

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一:引言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小时内产妇阴道流血量达到500毫升以上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娩出胎盘后,子宫壁不充实、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壁肌肉、血管损伤引起的血液大量流失。

产后出血是产妇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可能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二:临床观察2.1 产后出血的症状观察产后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量增多,出血呈暗红色或鲜红色;产妇面色苍白、出汗、心慌、头晕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产后疼痛明显。

2.2 产后出血的体征观察产后出血的体征主要包括:子宫增大、质地松软、位置低,无明显收缩;阴道触诊血块、凝块;阴道血液渗液;巨大或增多型子宫收缩。

三:护理措施3.1 产后出血的初级护理措施3.1.1 维持患者体位:保持患者卧床休息,可提高下肢,使其高于心脏水平。

3.1.2 监测血压和脉搏:每隔一段时间(根据产妇情况而定),测量一次血压和脉搏,并记录结果。

3.1.3 监测出血量:使用称重型纸尿布或坐垫,定时记录并称量出血量。

3.1.4 给予氧气:根据产妇的血氧饱和度,酌情给予氧气持续吸入。

3.2 产后出血的进阶护理措施3.2.1 使用子宫收缩药物:根据医嘱使用催产素、奋乃静等药物,促进子宫恢复收缩。

3.2.2 确保导尿通畅:必要时给予导尿,避免尿液堆积引起膀胱刺激影响子宫收缩。

3.2.3 血液输注:根据产妇的血液情况,必要时给予血液输注以补充失血量。

3.2.4 手术干预:对于严重产后出血的病例,需要考虑进行手术干预,如子宫切除术等。

四: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护理记录表、出血量记录表、药物使用记录表、患者观察记录表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咸鱼法:指代上级指导性文件,因拿起鱼咸了手而得名,意指只要上级领导拍板,就可以不考虑其他因素,一切照章办事。

六:全文结束。

产后出血护理的心得体会

产后出血护理的心得体会

产后出血护理的心得体会作者:王春燕张志惠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05期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500ml,为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一3%.产后出血一旦发生,预后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可严重危及产妇生命。

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是基层医院产科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

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若失血过多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症状的轻重视失血量、速度及合并贫血与否而不同。

短期内大出血,可迅速出现休克。

需要注意在休克早期由于机体内的代偿机制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等可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此时仍需要严密监测,对风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评估出血量并进行积极救治。

临床中往往存在当失血到一定程度出现失代偿表现如脉搏增快、血压下降才引起重视,这样失去了最佳救治时机。

此外,如产妇原已患贫血,即使出血不多,亦可发生休克,且不易纠正。

因此,对每个产妇必须作全面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2.护理2.1产前干预重视产前检查,对有难产史、剖宫产、双胎、巨大胎儿、产次过多、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贫血、前置胎盘等潜在危险因素的孕妇进行专案管理。

加强孕期保健,指导孕妇自我监护,督促其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提前入院分娩。

2.2产时干预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适时在宫缩时进行肛查,了解宫颈软硬度、厚薄、宫颈扩张程度、是否破膜、盆腔大小和胎头下降情况,及时发现产程延长和停滞。

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做好术前一切准备工作和产后出血的防范措施,鼓励产妇进高热量、易消化、清淡食物,并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督促或协助产妇及时排便或排尿,以免影响宫缩。

采用深呼吸、心理安慰、情感支持等措施缓解产妇的疼痛不适、紧张、恐惧心理,增强其分娩的信心。

第二产程探索广泛皮肤剥脱伤患者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改进重点观察胎心变化,科学接生。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摘要】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所面临的一种常见情况,需要我们进行正确的护理来确保产妇的健康和安全。

在护理过程中,首先需要规范产后出血护理流程,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

要密切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如按时更换卫生巾、保持私处清洁等。

产妇要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产妇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正确的产后出血护理体会可以有效预防并处理产后出血情况,保障产妇的身体健康和康复。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规范流程、观察情况、采取措施、疲劳、情绪稳定1. 引言1.1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产后出血是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产后护理中尤为重要。

正确的护理流程和方法对于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至关重要。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产后24小时至6周内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

严重的产后出血可能会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护理工作必须做到位。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包括规范产后出血护理流程、密切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等方面。

正确的护理流程可以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出血情况,对产妇的康复十分重要。

密切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保证产妇的安全。

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出血量,防止病情恶化。

产妇在产后要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休息和饮食,同时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面对产后恢复,有利于产妇身心健康。

通过正确的护理方法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健康。

2. 正文2.1 规范产后出血护理流程规范产后出血护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产妇的健康。

在产后出血护理流程中,要确保产妇在分娩后第一个小时内接受一次完整的产后护理评估,包括监测产后出血量,观察产妇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

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产妇的产后出血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交流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交流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交流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我深刻理解产后出血对产妇生命安全的潜在威胁。

因此,我在临床观察及护理工作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和严谨的态度。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在处理产后出血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产后观察要点1. 子宫收缩情况:子宫收缩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我会定期观察子宫的位置、形状、硬度及脉搏,以评估子宫收缩的情况。

若发现子宫收缩不良,我会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阴道出血量:我会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并详细记录在专用记录本上。

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情况,我会及时报告医生,查找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

3. 生命体征:我会定时测量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

若发现异常,我会立即报告医生。

4. 膀胱充盈度:产后,我会注意观察产妇的排尿情况,及时发现膀胱充盈过度,避免因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而导致产后出血。

5. 精神状态:我会关注产妇的精神状态,了解其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以及是否有恐惧、焦虑等情绪。

二、产后护理措施(1)给予宫缩剂:根据医生的建议,我会给予宫缩剂,如麦角新碱、缩宫素等。

(2)子宫按摩:我会用双手放在子宫底部,均匀用力按摩,以刺激子宫收缩。

(3)保持舒适体位:我会指导产妇取舒适的体位,如侧卧位或俯卧位,以利于子宫收缩。

2. 处理胎盘因素:胎盘因素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

在胎盘娩出后,我会仔细检查胎盘及胎膜是否完整,如有破损,会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

(1)给予止血剂:根据医生的建议,我会给予止血剂,如氨甲环酸、凝血酶等。

(2)压迫止血:我会用无菌纱布或绷带压迫出血部位,直至出血停止。

(3)创面缝合:对于软产道损伤导致的出血,我会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创面缝合。

4. 抗休克治疗:对于出现休克症状的产后出血患者,我会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包括输血、输液、吸氧等。

5. 心理护理:针对产妇的焦虑、恐惧等情绪,我会给予心理疏导,安慰鼓励产妇,增强其对疾病的信心。

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产科急症,护士在临床观察及护理过程中应保持高度的警觉,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出血。

谈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谈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谈产后出血护理体会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1]。

产后出血作为产科的严重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产妇生命。

加强产前、产时、产后的各项检测,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一旦出现产后大出血,应积极查找原因,并进行积极处理,做好相应的护理,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现将我科在产后出血方面的护理体会分析报道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包括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 500ml共52例,其中剖宫产43例,顺产9例;基层医院转入和家庭分娩后产后出血> 500ml有12例,均为阴道分娩。

出血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45例,软产道损伤9例,胎盘残留或植入8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产后出血高危因素34例。

1.2 出血量最少出血量500ml,最多出血量3000ml。

1.3 转归6例剖宫产后大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4例行子宫动脉栓塞介术,1例失血性休克、DIC死亡,其余53例经各种处理后出血得以控制,收到良好效果。

2 预防①加强孕前、孕期检查,强化健康意识,医务人员对于孕产妇加强监护管理;②产程中嘱产妇注意休息并补充营养以保证产力,及时排空膀胱必要时导尿;③严密观察产程,应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引起产程延长的因素,及时处理,促进子宫收缩;④第二产程建立静脉通道,使用20G静脉留置针;⑤胎儿前肩娩出后即加20U缩宫素于0.9%生理盐水500ml中快速静滴;⑥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必要时清宫;⑦常规检查宫颈及会阴损伤情况,及时结扎血管及缝合伤口或切口;⑧加强产后观察,产后留产房观察产妇2h,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及时排空膀胱;⑨鼓励产妇让新生儿早开奶、早吸吮,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⑩科室备齐抢救必要的药品及物品。

3 讨论3.1 加强孕前、孕期保健通过举办孕妇学校、门诊健康宣教,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自测胎动、识别胎动异常,掌握产检时间、预产期等)。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摘要】产后出血是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危及产妇生命。

产后出血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生理原因,如子宫收缩不良、胎盘残留等;也可能是由于病理原因,如子宫破裂、血管损伤等。

对于产后出血,及时处理非常重要,可以采取输液、手术等方法进行处理。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也至关重要,如定期观察产妇情况、保持产妇安静等。

在日常护理中,注意事项包括监测产妇出血量、维持产妇营养、避免剧烈活动等。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应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意识,注意产后出血的护理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产妇的健康。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分析、护理、生理原因、病理原因、处理方法、护理措施、注意事项、预防、意识、发生率、危害、防治意义.1. 引言1.1 产后出血的定义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流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产妇在生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产后出血可危及产妇的生命。

产后出血不仅仅是数量多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出血速度和产妇的体质状况。

产后出血通常分为早期和迟发性两种,早期产后出血在分娩后24小时内发生,多由子宫收缩功能差、胎盘残留、子宫破裂等原因引起;迟发性产后出血则在产后24小时后发生,常由子宫内膜异常、子宫内瘢痕、感染等原因造成。

产后出血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和及时干预的问题,及时处理和护理对于产妇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产后出血的防治意义在于减少产妇的血液流失量,避免病情恶化,从而提高产妇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对产后出血的管理和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1.2 产后出血的危害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流血量超过500毫升或产后48小时内流血量超过1000毫升。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严重危害产妇的生命健康。

产后出血主要危害表现为:1. 导致贫血:大量失血会导致产妇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等。

如果贫血严重,还会引起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妇产科护理论文关键词:体会护理出血产后产妇抢救子宫做好因素心理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常常出于意料之外,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

目前仍然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且近年来是我国[1]、我省、我市[2]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死因。

因此,防治产后出血是妇幼保健、产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本文对在我院住院的35例产后出血达800ml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我们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护理的对策、做法和体会,以供同行共同探讨。

1 临床资料1996年--1999年在我院住院产妇,产后出血达800ml以上产妇35例。

其中在本院分娩33 例,外院分娩以产后出血转入院2 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8岁,平均28岁。

2例为双胎妊娠其余为单胎妊娠。

分娩方式:剖宫产20例,吸引产1例,臀位牵引2例,顺产12 例。

出血量:800--1000ml 18例,1100~1300ml 5例,1400-1600ml 5例,≤ 1700ml 7例。

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7例(占77.1%),胎盘因素3例(占8.5%),子宫破裂2例(占5.7%),软产道损伤 3例(8.5%)。

有妊娠合并症1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31例。

有产前检查30例,无5例。

转归:治愈32例(占91.4%),死亡2例(占5.7%),转院 1例(占2.8%)。

典型病例潘××,女,38岁,病案号:24923,以妊2产1宫内妊娠39+6周,双胎,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度贫血于1998年4月30日入院。

护理体检:T 36.3 ℃,P 80次/分,R 20次/分,BP 18/12KPa ,双下肢浮肿+++,阴道无流血,胎膜未破,宫高47 Cm,腹围119Cm,胎方位:ROT/LSA,胎心音140、144次/分,皮肤无黄疸,无不良生育史,生活习惯,两便无异常,社会、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良好,对新生儿性别无要求,对疾病认识缺乏,对治疗方案能理解和配合,对分娩的疼痛耐受性较差,心理紧张,原因为双胎妊娠,水肿,血压高,焦虑,担心分娩不顺利。

产后出血的护理及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及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及体会产妇产后出血是分娩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产妇休克甚至死亡。

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机制障碍。

临床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观察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有效降低产妇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机率。

标签:产后出血;原因;预防;护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者,由于失血过多,产后出血极易引起产妇的死亡。

因此,临床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观察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有效降低产妇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机率。

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2010年共接收分娩产妇2 499例,产后出血21例,占分娩总数的0.84%,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2010年共接收分娩产妇2 499例,其中产后出血21例,占分娩总数的0.84%,年龄17~43岁。

出血原因:宫缩乏力18例,产道损伤1例,胎盘因素1例,凝血机制障碍1例。

2产后出血的原因2.1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由于精神紧张和恐惧,从而使产程时间较长;产妇自身有急慢性疾病;产妇子宫过度膨胀(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等);产妇子宫肌水肿;产妇子宫肌壁损伤、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产妇胎盘早剥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1]。

2.2胎盘因素产妇胎盘滞留、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部分残留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发生大出血。

2.3软产道损伤产妇因急产、子宫收缩过强、会阴保护不当等原因,都可导致软产道撕伤。

2.4凝血机制障碍产妇由于血管舒缩性、渗透性增加,血浆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异常以及纤溶亢进等原因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都可引起产后出血。

3预防及护理3.1孕期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

对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如产后出血史、难产、剖宫产史、人工剥离胎盘史、有多次人流和分娩史者,应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提前入院待产。

对合并内科疾病如肝炎、贫血、血液病、高血压等,应及时治疗,必要时终止妊娠。

3.2分娩期孕妇入院后要遵医嘱完善相关化验检查,特别是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测定。

产后出血的急救预防及护理心得

产后出血的急救预防及护理心得

产后出血的急救预防及护理心得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之内,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产后出血往往来势凶猛,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急性肾衰,直接危及产妇生命;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席汉综合症及产后感染,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应作好产后出血的防治与護理工作,以降低其发病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

标签:产后急救护理心得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住院36例产后出血患者,本院分娩27例,外院分娩转入我院9例,年龄20岁~38岁,平均年龄28岁,剖宫产8例,胎头吸引器助产5例,顺产21例,出血量500~800ml14例,800~1600ml11例,>1600ml8例;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6例,占72.2%,胎盘因素6例,占16.7%,软产道损伤4例,占11.1%,无凝血功能障碍,全部治愈出院。

二急救护理1、一旦病人出现产后出血,迅速召集抢救小组人员立刻到位,由抢救小组组长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按照产房内张贴的产后出血抢救流程图进行,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得心应手。

2、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帮助产妇保持正确的体位,取中凹卧位,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心排出量,并把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暖,尽量不搬动病人,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

3、迅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

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剌困难时需考虑做静脉切开,作好各种检查和交叉配血及相关的准备,上心电监护监测产妇的神志、血压、脉博、呼吸,尿量及宫缩情况,精确测量出血量并作好记录,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象并报告医生。

正确掌握输液速度,以免输液过速,过快发生肺水肿。

4、保持呼吸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因失血使全身脏器血液灌流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采用双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流量为4~6L/min,密切观察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通畅,机体缺氧是否得到改善,休克症状是否缓解。

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体会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

一般多发于产后的2个小时以内,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为产科急危症之一,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因素。

其发生主要与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异常有关,以上原因共存或相互影响。

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过多及因失血引起休克等相应症状和体征。

产后出血的预后比较严重,对出血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或发生有严重休克的产妇,一般多合并有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即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因此,一定要做好产后出血的防治工作。

1临床资料本院5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年龄为19-38岁,其中出血量少于800毫升的28例、800-1000毫升的19例、1000毫升以上5例。

经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除羊水栓塞致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1例外,余产妇均平安出院。

这些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及胎盘因素。

2抢救护理2.1患者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抢救人员要马上就位,专人指挥,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2.2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使用留置针,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给予心电监测,密切监测t、p、r、bp、皮肤颜色、神志等各项生命体征,调节好静脉输液的速度。

2.3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及时有效地吸氧,吸氧可以采用面罩给予的形式,每分钟流量4-6l。

吸氧过程中要注意患者吸氧后的效果如何,监测指脉氧浓度,还要留意口唇、面色是否转红润。

2.4迅速协助医生抢救,要做好及时有效地止血,还要查找出血的原因,做好相关检查及配血试验的准备。

置导尿管,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量及颜色。

2.5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能迅速有效止血。

方法是:左手置于子宫下腹部位,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置于下腹两侧,上扶子宫,右手置于宫部,拇指置于前壁,其余四肢在后壁,进行有节律地按摩,同时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直至子宫恢复正常收缩为止。

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护理体会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出血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如果不及时处理,产后出血可能会对产妇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的护理十分重要。

在我的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产后出血护理的体会,现在分享给大家。

产后出血的护理应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产后出血常常在分娩后的一两个小时内发生,这是因为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壁的血管破裂导致。

因此,我们应该密切观察产妇的血液流量和颜色,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对于出血量超过正常范围的产妇,我们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及时记录出血量的变化情况。

保持产妇的体位是产后出血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产妇应该保持仰卧位,并且双腿自然分开,这样有助于促进子宫的收缩,减少出血。

同时,我们还可以给产妇进行盆底按摩,通过按摩可以刺激产妇的子宫收缩,有助于止血。

此外,产妇在床上休息时,应该保持头部稍微高于躯干的位置,这样可以减少子宫的压力,进一步减少出血。

产后出血的护理还需要注意保持产妇的卫生。

我们应该定期帮助产妇更换血液浸湿的垫子,保持外阴的清洁和干燥。

同时,我们还应该帮助产妇清洗外阴区域,保持局部卫生。

在清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用温水轻柔地擦拭,避免使用肥皂或者其他刺激性的洗液。

产后出血的护理还需要及时给予产妇输血和输液。

对于出血量过多的产妇,我们应该尽快通知医生,以便及时给予输血和输液的治疗。

在输血和输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产后出血的护理还需要注意产妇心理的疏导。

产妇在经历分娩和出血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害怕和焦虑。

我们应该及时与产妇进行沟通,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安慰和支持。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家属的力量,让他们陪伴产妇,给予她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产妇的健康和生命都会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在护理产后出血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重度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重度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重度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上升明显,产后出血是剖宫产的并发症之一,重度产后出血因循环血量骤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而导致产妇死亡,因此,及早找到原因,早期诊断休克,并加以积极的抢救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使产妇转危为安。

我科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共收治重度产后出血患者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2例,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35岁,平均27.5岁,孕周38-41周,产后出血l000-3500ml,平均2250ml,割宫产8例,经阴道分娩4例,其中3例为双胎妊娠,2例为第三胎妊娠,其余7例为单胎初产妇。

4例产前合并有贫血,给予了输血治疗。

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9例,产后2-24小时2例,晚期产后出血1例。

2结果对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产后子宫收缩乏力9例,胎盘因素4例,软产道损伤1例。

3例产妇并发休克DIC,在产后大出血时,采取了积极的止血措施,并给予输血治疗,输入新鲜冰冻血浆等。

出血难以控制,其中两例出血达3000ml以上,一例出血3500ml,3例产妇在抗休克的同时立即行术前准备在麻醉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经积极正确的治疗和处理,均治愈出院。

其余9例产妇经积极查找出血原因,严密观察出血量、生命体征及产妇的一般情况,给予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全部治愈出院,12例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3护理3.1病情观察,产妇无论是剖宫产还是经阴道分娩,产后阴道流血量,子宫收缩情况、生命体征的观察都非常重要。

产后2小时内每15-30分钟按摩子宫一次,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量,阴道流血量多时及时准确计算出血量,增加垫摩子宫次数,遵医嘱给宫缩剂,同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情况,如有异常,一方面通知医生,另二方面主动采取制止出血的措施。

3.2重度产后出血的抢救配合:一旦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产妇阴道流血量多,色鲜红,并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手足湿冷等休克征象时,一方面立即通知医生,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止血措施,遵医嘱给予缩宫素20-40单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宫颈注射缩宫素,效果不佳时给子垂体后叶素6单位加入5%葡萄糖250ml持续静脉滴注,使用时注意输液速度。

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总结了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包括产前重视检查及保健;产时科学处理产程,减少危险因素;产后细心观察,对症处理及积极配合急救,并加强生活、心理护理。

认为护理干预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

标签:产后出血;护理产后出血是指在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其中尤以产后2 h内出血为多见,宫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较常见原因。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我院2010年至2013年成功护理24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至2013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共收住产妇2250例,其中共发生产后出血24例,占产妇总数的0.94%;经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16例,占出血总数的76.19%。

以产后2 h内出血者多见。

21例产后出血病例中,经产妇3例,有人工流产史者3例,早产者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5例,1例产后出血并发DIC并做子宫次全切除术。

1.2 产后出血原因见表1。

胎盘娩出后出血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为主,其次为胎盘残留。

人工流产术后发生胎盘残留3例,同时也不可忽视胎盘滞留和软产道损伤。

本组出现失血性休克者4例,并发DIC者1例,经及时抢救转危为安。

1.3 产后出血量计算胎儿娩出后在产妇臀部放置消毒盘收集产道出血并计量,在分娩过程中用纱布浸血计算法估计出血量。

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为吸净羊水后更换压瓶计量,总出血量为产后2 h内的出血量。

表1 产后出血原因及发生率2 护理2.1 产前监测首先,产前检查时要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孕产妇要加强管理,定期检查。

特别是高危评分5分以上及有一项危险因素的孕妇,应列入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对过去有凝血功能障礙者还要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其次,加强健康教育,进行高危妊娠因素的健康教育、宣讲孕期保健知识、教会产妇自我监测,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

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

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

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一、引言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子宫、阴道或产褥期其他器官出血量超过500ml,或妊娠中、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产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危及产妇生命。

因此,对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

二、产后出血的分类1:原发性产后出血a:宫缩功能不全引起的出血b:滞留胎盘引起的出血c:临产后出血2:继发性产后出血a:子宫收缩不良引起的出血b:子宫创面感染引起的出血c:产褥道损伤引起的出血三、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1:明显出血a:鲜红色阴道流血b:出血量超过500mlc:出血速度超过200ml/h2:贫血表现a:面色苍白b:乏力c:头晕d:心悸等四、产后出血的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子宫收缩情况a:使用宫缩剂的用药时间和剂量b:观察宫底高度c:观察腹部硬度2:观察血量和血液性质a:记录产后出血量b:观察出血的颜色、气味和凝固情况3:监测体征和症状a:测量血压、脉搏和体温b: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c:询问是否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4:检查阴道和会阴情况a:观察会阴裂伤的程度和出血情况b:检查阴道出血情况及有无血块五、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1:立即报告a:及时上报医生或护士长b:准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物2:加强观察a: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b:每小时记录一次出血量c:留意贫血症状变化3:保持通畅a:保持尿道通畅,避免尿潴留b:维持阴道通畅,避免血块滞留4:保持安静a:减少不必要的体位变换b:提供安宁的环境六、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产后出血观察记录表2:产后出血护理干预记录表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产后出血:指分娩后子宫、阴道或产褥期其他器官出血量超过500ml,或妊娠中、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的情况。

2:宫缩功能不全:指产后子宫缩小不良,无法及时止血。

3:滞留胎盘:指产后胎盘残留在子宫内,会引起出血。

4:子宫收缩不良:指产后子宫无法有效收缩,造成出血。

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护理体会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最常见的是产后24h内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产后大出血发生较突然,如果抢救不及时,容易造成产妇休克和死亡。

产后大出血也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导致这一并发症出现的原因较多。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产后出血护理的工作经验,结合当地妇幼保健实际病案,谈谈多年来一线工作中对产后出血护理的认识和体会。

标签: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护理1 临床资料从2009年1月到2013年7月,我院一共接收了产妇1253人,其中发生大出血的24人,占住院人数的1.91%。

其中经阴道分娩人数601人,发生产后出大血人数8人,剖宫产人数551人,大出血人数16例。

如此可见,剖宫产产妇发生出血概率高于阴道分娩。

出血量统计,500ml—1000ml共22人;1000ml—2000ml共2人;2000ml—2500ml共0例;18例出血发生在分娩后2h 内,6例发生在2h—24h内。

出血原因:a子宫收缩障碍,表现为收缩乏力14人,占产后出血人数的58.33%;b 胎盘因素4人,占出血人数的16.66%;c产道狭窄,分娩时裂开的5人,占出血总人数的20.83%;d 因产妇自身凝血功能差及精神紧张造成的人数是1人,占产后出血人数的4.16%。

2 导致产后出血原因分析2.1 子宫收缩乏力。

主要表现在产妇分娩中就已经发生了子宫收缩乏力症状,直至分娩结束,也有少数例外。

出血原因是,胎盘剥离延缓,在没有剥离前阴道内没有血或少许流血,当胎盘剥离后,由于子宫缺乏收缩力度,导致大出血。

2.2 产妇产道狭窄,分娩时产道破裂。

胎儿过大也是导致出血是一个重要原因,分娩时产道狭窄,张力不够,导致产道附近血管破裂,出现大出血现象。

2.3 产妇自身凝血功能较差,一旦发生出血,产妇自身的凝血功能不能发挥,无法使血液凝固阻止血液流出。

2.4 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心理恐惧害怕也是导致大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进行临床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对4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理、饮食护理,各种急救处理准确规范,并有效防范感染的发生。

结果全部患者均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亡。

结论提高护理质量是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产妇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者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是我国产妇死亡四大原因一。

因此,降低产妇死亡率,加强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

现将本院收治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份,住院分娩总数1800人,其中40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
2.8%,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8.50±7.25)岁;此40例均为足月分娩,初产妇15例,经产妇25例。

1.2 出血量采集将分娩后所用的敷料称重,减去分娩前敷料重量为失血量,(失血比值为
1.05g=1ml)或将血液浸透的面积按10cm×10cm为10ml计算。

2 临床观察
2.1 宫缩乏力,特别是产妇疲乏,产程时间诞长的产妇,容易出现宫缩乏力,根据产程进展情况,产妇情况,积极做好防范措施,胎盘娩出后常规按摩子宫,并静脉滴注缩宫素,并腹部沙袋压迫,在此期间,用弯盘放于产妇臀下收集流血量,严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如经上述处理仍流血不止,宫腔填塞纱条,特别是产后留观送到病房后,在此期间少量持续的流血不容易引起注意,容易忽略,除严观生命征外,还需加强巡视,换下的会阴垫留下观察,如发现频繁的更换会阴垫应及时处理,按摩子宫,加压沙袋,静脉滴注缩宫素,经上述处理,杜绝了产后大失血。

2.2 软产道裂伤产妇不会用力,很容易是软产道裂伤,或胎儿过大,在宫口开会,不能用力过猛,间断用力,慢慢扩张,有一定的韧性,如产妇忍不住用刀,嘱产妇大口哈气,缓慢用力,让胎头慢慢着冠,保护会阴不能太用力,用力适度,让胎儿慢慢娩出有效地杜绝了软产道裂伤而导致的产后失血。

2.3 胎盘因素如胎儿娩出30分钟后,顺时针方向轻拉脐带,胎盘仍不娩出应手取胎盘不能用手指剥离,用掌侧面沿胎盘剥离的一侧慢慢剥离,这样避免了胎盘残留而导致产后失血,如手取胎盘感觉不干净,应进行清宫,在此期间严密观察出血量,如仍大量出血不止,应立即开通静脉通道,做好术前准备,准备子宫切除。

2.4 疑血功能障碍通过化验室检查报告单,积极做好准备,尽早开通静脉通道,备好急救药品,备好血液,一旦出现出血先兆,积极处理。

3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产妇的意识,表情及生命体征等变化。

正确估计、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症状如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等。

本组病例出血量大者均有不同程度上述症状,提示休克发生的可能性。

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时,阴道出血也可不向外流,而储存于宫腔及阴道内,此时宫底逐渐升高,这种隐性出血易被忽略,因此在观察阴道出血量的同时,应仔细检查子宫底高度。

如发现宫底在脐上且宫腔增大时,应立即按摩子宫,挤出宫腔内的血块及血液,促进子宫收缩,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3.2 心理护理安置产妇于安静、舒适的环境,耐心给产妇及家属讲解出血的原因,使产妇增加对病情的了解;热情、细心地给予生活关照,使患者感到温暖,增加康复的信心;抢救中应保持冷静,不慌乱,谨言慎行,使产妇对医护人员信任,以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抢救。

3.3 急救护理:一旦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应去枕平卧,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并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注意给予产妇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吸氧,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吸氧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红润,呼吸是否恢复通畅、
平稳。

密切配合医生迅速查明出血原因,针对原因就行抢救,对因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产妇,应立即按摩子宫,压出宫腔内的积血和凝血块,遵医嘱应用宫缩剂;对胎盘滞留引起的
出血者,应徒手剥离,剥离时尽量避免牵拉脐带粗暴揉挤子宫;对软产道撕裂损伤造成出血,应及时给以缝合;对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者,应遵医嘱及时输入急救药物。

密切监测产
妇血压、脉搏、肤色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视临床病情及产妇自觉状况调整输液速度,以免输
液过多、过快而发生急性肺水肿。

在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同时,安慰产妇及家属,耐心、
细心的做好解释工作,以解除其紧张心理,保持镇静,更好地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抢救。


后大出血易发生休克,一旦产妇发生休克,护理人员在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子宫复旧的
同时报告医师进行抢救,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精确测量出血量并详细做好记录,积极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3.4饮食护理在产妇分娩前应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等物质的摄入,尤其对
贫血患者更应加强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木耳等的摄入。

住院期间应给予含有高蛋白、高维生素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产后产妇应多食用营养丰富的饮食以利于机体的康复。

但应避
免辛辣刺激等食物的食用,以免加重产后出血。

3.5 预防感染保持病室环境清洁。

室内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定期消毒。

保持床单
清洁,平整。

会阴每日冲洗2次,经常更换卫生垫。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本组全部
病例未发生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的疾病。

3.6产后指导及健康教育?正确指导并协助产妇早开乳,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

产后6h内应督促并协助其及时排空膀胱,以防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致产后出血。


院时指导产妇加强营养和活动,继续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定期复查,产褥期禁止盆浴
及性生活。

4讨论
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胎膜未完全娩出时,子宫无法很好地收缩,血管无法关闭,容易造成
产后储蓄。

宫体、宫颈、阴道、外阴等处软产道因分娩而撕裂,也是造成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

此外,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也是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对孕产妇行相关怀孕及生产知识的健康教育,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多种
护理措施对产后出血孕妇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
[2]毕丽云.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