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终结学习提示20世纪80年代是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期。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是加速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里根主义”强化了美国的争霸战略,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则标志着苏联因不堪军备竞赛重负,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主动放弃与美国的对抗。由此从根本上动摇了构成战后世界格局基础的两极均衡体制,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客观趋势的发展。雅尔塔体制的瓦解贯穿于80年代末东欧剧变的过程。由于东欧各国改变了社会制度,摆脱了苏联控制,向西方倾斜,使原来一分为二的欧洲失去了均衡的支点,尤其是德国的统一使“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宣告结束。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分崩离析,华约和经互会先后解散,最后苏联本身也走上了解体的道路。旧格局打破后的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由于这一变动速度超乎寻常,以及变动方式的特殊,使冷战后的世界表现得更为复杂和动荡,世界并不安宁。在国际关系领域,既呈现出和平、合作、民主化的趋势,也存在着不少全球性、地区性矛盾冲突,一些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但是就大趋势而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第一节80年代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

一、里根政府的对苏战略从“卡特主义”到“里根主义”70年代的美苏关系建立在以“尼克松主义”和“勃列日涅夫主义”为标志的战略态势基础上。苏联发起全球性攻势,在一段时期内夺得了“冷战”的主动权。美国则处于守势,1975年11月安哥拉内战的爆发和苏联、古巴的武装干涉使美国政府进退两难,既想顶住苏联的扩张势头,又拿不出新的战略对策。1977年卡特政府上台后曾提出所谓“以水灭火”战略,试图绥靖苏联,结果却进一步鼓励了苏联的扩张。1978年底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1979年底苏联直接派兵入侵阿富汗,终于把美国逼到了战略防线的边缘。卡特政府不得不改变对苏政策,于1980年1月23日宣布了“卡特主义”,以强硬姿态警告苏联:“外部力量企图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尝试都将被视为对美国切身利益的进攻,美国将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包括军事力量在内——打退这种进攻”。作为具体措施,美国宣布对苏实行经济制裁,北约也决定在欧洲部署新型中程导弹。“卡特主义”被认为是美国对苏战略发生新的转折的开始,而这一转折的完成则是在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之后。

里根政府的对苏战略包含在所谓“里根主义”的全球战略思想之内。这一战略构想的要

点是:(1)重振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尤其是通过发展高新技术,抢先占领太空“高边疆”,夺回对苏战略优势,巩固美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2)以实力为后盾,同苏联展开全方位的争霸斗争:一方面通过经济竞争和军备竞赛双管齐下拖垮、压垮对方;另一方面在现阶段采取“有限推回”方针,遏制苏联的扩张势头,不让其再前进一步,并伺机将失去的地盘夺回来。(3)军事上立足于在第三世界国家打“低烈度战争”,以此作为排挤苏联势力的主要手段。(4)继续维持和加强同盟国的“战略一致”,以及同友好国家的“战略合作”,继续利用中苏矛盾,使中美苏战略三角作有利于美国的倾斜。总之,“里根主义”作为一种保守的政治哲学,反映了美国一贯以追求世界霸权为其全球战略目标;作为一种进攻型的战略抉择,它是对“尼克松主义”的修正,更多地承袭了“杜鲁门主义”的衣钵。

“里根主义”的提出,一方面是由于70年代的美苏争霸态势迫使美国无法再容忍苏联的继续扩张。另一方面是因为经过70年代的政策调整,越南战争后遗症已逐渐淡化,国内一度盛行的“孤立主义”情绪已大为削弱,而苏联人侵阿富汗又激起了美国公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应,这就有利于美国领导层推行对外强硬政策(例如,1980年的民意测验表明,20年来第一次有2/3的美国人认为本国军费开支太少)。此外,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进展及经济上推行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政策的效果也使美国领导层恢复了对实力优势的自信,并把70年代的软弱姿态看作是一种错误政策。如里根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在1985年6月的一次国会作证中说:“我们正进入一个早已期待的,或者我得说被长期耽搁了的转变,我们正逐步认识到,在同苏联人的对抗中,我们不仅未能利用我们的真正优势——我们的科学技术优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跌进了企图与他们的蛮力相匹敌的陷阱”。

“里根主义”的对苏战略主要表现在两个争霸领域:其一,对亚非拉地区的争夺,从消极遏制转向积极排挤。1983年10月美军入侵格林纳达是越南战争后美国恢复海外用兵的首次尝试,它一方面突破了国会对总统使用武力权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使美国找到了一种对付苏联的有效手段,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支持亲苏国家内的“反叛力量”和支持亲美国家政府对“反叛者”的镇压来削弱苏联势力,扩大美国地盘。这就是所谓“低烈度战争”,其目的在于“通过殖民地来刺痛莫斯科,而不是打一场可能使全世界完蛋的正面战争”。为此,1985年1月,经里根批准,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情报局、五角大楼和国务院一起组成秘密部际政策研究小组,确定援助阿富汗、柬埔寨、安哥拉、尼加拉瓜4个所谓“苏联据点”的“自由战士”进行反政府武装斗争,向他们提供武器装备、后勤支援、情报资料及“人道援助”,其中对阿富汗和尼加拉瓜游击队的援助额高达数亿美元。同时,对于萨尔瓦多、危地马拉等国的“左派游击队”,美国则支持这些国家的政府当局予以镇压。

其二,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从数量竞争转向质量和技术竞争。由于70年代苏联已在战略核武器的数量上赶上了美国,使双方都拥有“二次报复力量”和同等的毁灭机会,所以里根政府意识到,仅仅从战略进攻力量的强化着手已无法达到既保存自己又消灭对方的战略目的,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来争夺战略优势,即建立起攻防结合的核战略体系,使美国得以在一场.实际的核战争中成为最后的赢家。同时,通过这种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可以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最终“迫使苏联因其国内经济存在的种种缺陷而受重大牵制,以使苏联不致把过多财力用于军事开支和全球冒险”,达到“以压诱变”的目的。作为这种新战略设想的具体化,就是里根于1983年3月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

简称SDI的“战略防御计划”通常被称作“星球大战”计划,它是研制与部署以定向能、动能等新型武器为主体的反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美国国家计划。通过这一计划,美国企图在宇宙空间建立多层防御体系,把太空辟为海陆空外的第四个战略领域,夺取所谓“高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