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

合集下载

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纳米材料的特殊物性使其成为研究热点。

其中,纳米银复合材料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

本文将介绍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一、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目前,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

其中,化学法制备的纳米银复合材料应用最为广泛。

1. 物理法物理法制备纳米银复合材料包括溅射法、磁控溅射法和高能球磨法。

这些方法制备的纳米银颗粒粒径一般在10~100 nm之间,具有很高的晶格度和稳定性。

而由于这些方法制备过程中需要高温、高能、真空等特殊条件,导致制备成本较高,且所得产物晶粒尺寸难以控制。

2. 化学法化学法制备纳米银复合材料包括溶胶凝胶法、沉淀法、还原法、微波合成法等。

其中,还原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还原银离子制备纳米银颗粒,可以在常温下制备,且使用简单、成本低廉。

同时,该方法也可制备出形貌和结构不同的纳米银颗粒,如球形、棒状、四面体等。

由于该方法不需要高温、高能等特殊制备条件,因此,制备成本也相对较低。

3. 生物法生物法制备纳米银复合材料包括细菌法、真菌法、酵母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利用了特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还原酶等,来制备纳米银颗粒。

这种方法不仅环保、低成本,而且易于控制纳米颗粒粒径和形态。

但是,使用这种方法需要建立稳定的微生物培养体系,制备过程比较繁琐。

二、纳米银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研究纳米银复合材料由于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纳米银复合材料在医学领域、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1. 抗菌性能纳米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水净化、医疗器械、餐具等领域。

研究表明,纳米银颗粒能够与细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DNA等结合,引起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细胞死亡或抑制细胞生长。

银纳米线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抑菌能力研究

银纳米线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抑菌能力研究

银纳米线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抑菌能力研究郑典元;孙成祥【摘要】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乙二醇、氯化钠、硝酸银、石墨烯等为原材料,采用水浴法合成银纳米线石墨烯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对银纳米线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对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银纳米线长为3-10μm,线宽为50-100 nm,纳米线负载在石墨烯上,分布均匀,该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与吸附能力,同时石墨烯与银的高导电性使其表现出较好的抑菌能力,复合材料的浓度在3 mg·mL-1时能稳定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有利于保持饮用水质量的稳定.同时,该复合材料性能稳定,且极易与水分离,能避免在水中残留,防止饮用水的二次污染.【期刊名称】《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8(035)004【总页数】4页(P101-104)【关键词】银纳米线;石墨烯;复合材料;抑菌圈【作者】郑典元;孙成祥【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洋港口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洋港口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3;TB33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但清洁饮用水难以储存,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高的水温使得清洁水储存异常困难[1-2]。

目前,常用消毒剂(氯、二氧化氯或臭氧)能抑制微生物生长,但其残留物及消毒副产物有较强的毒性,属于潜在致癌物,给饮用者带来健康风险[3]。

开发的新型抗菌剂(如银纳米材料)[4]直接混于水体,用量较大,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银纳米材料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用于过滤清洁水,其中银纳米材料仅与微生物有物理接触,为大规模应用于工程提供了可能。

银的特性决定了制备的银纳米呈现出纳米管、纳米线、纳米棒和纳米带等各种纳米材料形态[5],其外貌及其性能与合成方法有很大关系,且与不同的合成条件和反应温度有关。

银纳米线具有吸附能力强、催化活性高和导电性强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电学、磁学等诸多领域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特性。

银系复合抗菌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银系复合抗菌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分 别记 为 1 —5 。
技术 和抗 菌材 料 的研 制 开 发 是 从 细 菌 或微 生 物 的生 存 环 境
人手 , 赋予 材料抗 菌 性 能 , 其 在 特 定 环 境 下 可 以有 效 抑 制 使 或消 灭有 害细 菌 。按 照抗 菌材 料 中抗 菌 剂有 效 成 分 的不 同 , 抗 菌剂 可分 为有 机 抗 菌 剂 和无 机 抗 菌 剂 两 大 类 。 由于 有 机 抗菌 剂存 在耐 热性 差 、 定 性 较差 、 稳 自身 分 解 产 物 和 挥 发 物 可能 对 身体有 害 、 易 产 生 耐 药性 、 容 易造 成 二 次 污 染 且 不 适 合 高温加 工等 缺 点 , 使 用 受 到 限制 。与有 机 抗 菌 剂 相 比 , 其 无机 抗菌 剂具 有长 效 、 不产 生耐 药 性 、 热 强等 优 点 , 耐 因而 在 抗菌 领域 备受 关 注 。 。但 是 无 机抗 菌 剂 也 存 在 一 些 问题 : ] ( ) 菌剂 的稳定 性差 , 1抗 因为无 机 抗 菌剂 大 多含 有 银 离子 , 其 化学 性质 活泼 , 易转 变 成 棕 色 的 氧化 银 , 经 紫 外 光 催 化 还 或
牢 固 , 免 了变 色现 象 的发生 。 避 表 2 A。 样 品的抗 菌性能 一A 各
Ta l Th n i ce il r p riso a pe 一 Al b e2 ea t ba tra o e te fs m lsA1 p
2 结 果 分 析 与 讨 论

14 ・ 0
材料 导报
21 0 2年 5月第 2 6卷 专辑 l 9
银 系 复 合 抗 茵 剂 的 制 备 及 性 能 研 究
朱文杰 张 , 瑾。 朱忠其。柳 清 菊。吴兴 惠。 , , ,

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银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已被广泛用于医疗、食品、纺织等领域。

然而,银纳米颗粒易聚集、易氧化,且容易释放银离子,导致其环境污染和对生物体的危害增加。

二氧化硅作为一种环保、天然、生物相容性好的无机材料,在纳米复合颗粒制备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包覆、稳定、保护纳米颗粒等优点。

因此,将二氧化硅与银纳米颗粒复合制备,既能保持银纳米颗粒的抗菌性能,又能提高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课题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复合颗粒,并探究其微观结构、稳定性和抗菌性能。

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制备出高稳定性、低毒性的纳米复合粒子,为其在医疗、食品、纺织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制备银纳米颗粒采用化学还原法将银离子还原成纳米银颗粒,选定最佳条件,控制颗粒大小和分散性。

2、制备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复合颗粒将得到的纳米银颗粒与硅源溶液反应,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复合颗粒,探究合成过程中不同因素对其形貌、粒径、分散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3、表征复合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SEM、TEM、XRD等表征复合粒子的形貌、组成、晶体结构、粒径大小和表面质量等重要性质,探究包覆二氧化硅对银纳米颗粒的影响。

4、抗菌性能研究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探究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复合颗粒的抗菌效果和安全性,考虑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四、研究预期结果:1、成功制备出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复合颗粒,并探究其微观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和抗菌性能。

2、优化合成条件,提高银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和纳米复合粒子的生物相容性。

3、为其在医疗、食品、纺织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银负载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银负载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银负载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张江涛;汤皎宁;朱光明;曹广忠;吴海林;陈焕文;龚晓钟【摘要】以ZnO纳米颗粒为核心,AgNO3为银源,甲醛为还原剂,采用简单的三步法制备出了银负载氧化锌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光致发光光谱(PL)、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抑菌圈法、抗生素对比试验、细菌比浊法等分析技术研究了所制备银负载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出的银负载氧化锌复合材料,ZnO的晶相并未改变,且银均匀的负载在氧化锌表面,负载程度可以通过改变银-三乙醇胺溶液的浓度进行微调;该复合材料对革兰氏菌有很好的抗菌性能,且负载程度越高,产物抗菌性能越大.【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年(卷),期】2016(030)005【总页数】7页(P1-6,22)【关键词】银负载;氧化锌;三步法;革兰氏菌;抗菌性【作者】张江涛;汤皎宁;朱光明;曹广忠;吴海林;陈焕文;龚晓钟【作者单位】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深圳电磁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4作为广谱抗菌物质,纳米Ag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广泛的商业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和许多消费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高效、安全、生物相容性较好等特性[1]。

ZnO是一种N型半导体,在光学和电学等方面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2-4]。

近年来,ZnO颗粒的光催化活性和抗菌性能的相关研究也得到了大量的关注[5,6]。

纳米银的合成及其抗菌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银的合成及其抗菌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银的合成及其抗菌应用研究进展叶伟杰;陈楷航;蔡少龄;陈利科;钟同苏;王小英【摘要】病原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纳米银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材料,其制备与应用已成为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纳米银的主要合成方法,包括多糖法、Tollens试剂法、辐射法、生物法和多金属氧酸盐法等,具有原料广泛、反应温和、成本低廉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基于纳米银的优异抗菌性能,总结了纳米银的抗菌机理及其抗菌应用,并展望了纳米银在抗菌涂料、抗菌包装等领域的发展前景.%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is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As a novel kind of antibacterial materials, silver nanoparticles involving their preparation approaches and applications are of great research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nanomaterials.This review summarized a summary of synthesis method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cluding polysaccharide, Tollens, irradiation, biological and polyoxometalates, which enjoy numerous advantages such as wide range of raw materials, gentle reaction condition, low-cost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and etc..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th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s were described.The development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 was also prospected, such as antibacterial coating and antibacterial packaging.【期刊名称】《材料工程》【年(卷),期】2017(045)009【总页数】9页(P22-30)【关键词】纳米银;合成;抗菌机理;抗菌应用【作者】叶伟杰;陈楷航;蔡少龄;陈利科;钟同苏;王小英【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深圳市美盈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07;深圳市美盈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07;深圳市美盈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07;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1近年来,环境微生物灾害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

淀粉包覆纳米银的制备、表征及抗菌性研究

淀粉包覆纳米银的制备、表征及抗菌性研究

太原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淀粉包覆纳米银的制备、表征及抗菌性研究姓名:白智明申请学位级别:学士专业:材料化学指导教师:高向华;王婧2010/5/25淀粉包覆纳米银的绿色合成方法、表征及抗菌性研究摘要本文以硝酸银为原料、淀粉为包覆剂、葡萄糖为还原剂,制备了一系列的纳米银材料,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RD、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等手段对纳米银的粒度、形貌和分布进行表征,同时对其抗菌性进行了研究。

实验中,先将可溶性淀粉溶于去离子水中,并加热到90℃,使其.完全溶解,然后逐滴加入硝酸银水溶液,由于淀粉的羟基和银离子形成配位键,银离子被淀粉包覆起来,再逐滴加入葡萄糖水溶液,将银离子原位还原,便得到银纳米粒子。

本文分别讨论了淀粉浓度、葡萄糖浓度、酸碱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纳米银的粒度、形貌和分布的影响。

实验表明,淀粉浓度为1%时,制备的纳米银粒度最小;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纳米银粒度逐渐减小;碱性环境下制得的纳米银粒度更小;反应两个小时,得到的纳米银粒度较小;温度抗菌性关键词:淀粉,纳米银,葡萄糖,制备,表征,抗菌实验第一章绪论1.1引言多年来,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具有与量子尺寸效应相关的光、电特性以及在光学、光电子学、催化技术、纳米结构组装技术和化学/生化探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尽管很多技术已成功的用于制备纳米粒子,但这些方法成本高,而且经常用到有毒的化学品,对环境和生物构成潜在的威胁。

随着对绿色生化过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想找到一种对生态友好的方法来制备纳米粒子,这种方法更简单、更经济、更具生物医学和制药兼容性并且适合大规模商业生产【1】。

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提出一种用绿色环保的原料来制备纳米银的方法,即用淀粉做包覆剂,用葡萄糖作还原剂在较低温度下制备纳米银。

用该法制备的纳米银无毒无公害,可掺杂在保鲜膜中,起到杀菌作用,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1.2.1纳米银简介银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在贵金属中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共3篇

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共3篇

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共3篇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1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多种生物医学材料的使用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它们具有极高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生物学性质。

但是,材料表面可能容易感染病菌和细菌,这影响了医疗器械和生体组织的使用效果和安全保障。

因此,开发一种具有良好抗菌性能的材料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的一个关注焦点。

最近的研究表明,纳米颗粒作为生物材料的重要部分,可以提高材料表面的抗菌能力,并且不会产生细胞毒性。

而银离子已经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抗菌纳米颗粒。

因此,开发一种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成为了众多科学家关注的焦点。

这种银基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是由银纳米颗粒和其他生物材料组成,并且其在材料表面有着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这种纳米颗粒能快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死亡,并且其在人体内也能很好地抑制各种可病菌的增殖。

同时,这种复合纳米抗菌材料也可以有效地与细胞相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预防材料表面的感染和污染。

纳米级别的银颗粒在生物材料的应用上是一个新的领域,目前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材料的产量和性能的稳定性。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新型的先进技术,例如激光成像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来分析这种银基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的性能和表面结构。

同时,生物医学材料方面也有许多先进的设备,例如生物电子微孔技术和光刻技术可以用来制备这种银基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

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已经有了很多应用领域,例如生物医学田域、食品包装领域、建筑材料领域等等。

其良好的抗菌性能提高了材料表面的卫生安全系数,同时也可以减少人们的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

总之,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研究人员可以结合新颖的技术和材料科学的成果,不断地提升这种材料的性能和使用范围,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是一种高效的抑制病菌增殖和杀灭病菌的材料。

纳米银材料的合成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纳米银材料的合成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纳米银材料的合成及其抗菌性能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和广泛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其中,纳米银材料因其卓越的抗菌性能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纳米银材料的合成方法以及其在抗菌领域的应用。

纳米银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化学还原法和物理气相沉积法。

化学还原法是通过还原剂将银离子还原成纳米银颗粒,而物理气相沉积法则是通过高温蒸发和凝聚的方式制备纳米银。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纳米银材料的抗菌性能是其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纳米银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活性,能够与细菌表面的硫醇和羧基等功能基团发生作用,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菌死亡。

此外,纳米银颗粒还能够释放出银离子,进一步增强其抗菌性能。

研究表明,纳米银材料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包括耐药菌株。

除了抗菌性能,纳米银材料还具有其他应用潜力。

例如,纳米银颗粒在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消毒、创口敷料和医疗器械等方面。

纳米银材料还可以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食品保鲜和纺织品防菌等领域。

然而,纳米银材料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环境和生物体的潜在毒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为了更好地发挥纳米银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性研究。

例如,通过改变纳米银颗粒的形状、大小和表面修饰等方法,可以调控其抗菌性能和稳定性。

此外,将纳米银与其他材料复合,如聚合物、金属氧化物等,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抗菌性能。

纳米银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不仅对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对纳米银材料的研究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例如,纳米银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和环境影响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此外,纳米银材料的大规模合成和商业化应用也面临一定的技术和经济难题。

综上所述,纳米银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其抗菌性能在医疗、环境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银离子-温度复合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银离子-温度复合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银离子-温度复合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银离子-温度复合法进行简要介绍,说明该方法的背景和重要性。

可以参考以下示例进行撰写:在当今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寻找高效可靠的方法来制备新型材料变得越发重要。

银离子-温度复合法作为一种独特的合成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该方法通过将银离子与特定温度条件下的反应介质相结合,实现了在固态材料中引入银离子,从而赋予材料新的性能和功能。

银离子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和抗菌性的离子,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等领域。

通过将银离子与材料进行复合,可以使材料具备抗菌、消毒等功能,从而提高材料的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

与传统的制备方法相比,银离子-温度复合法具有简单、高效、环保等优点,被视为一种有巨大潜力的制备方法。

温度复合是指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速率和反应动力学,将银离子与反应介质中的其他组分相结合。

这种复合方式可以使银离子与材料更加紧密地结合,增强其稳定性和抗菌性能。

此外,温度复合还能够控制材料的晶体结构、形态、尺寸等特性,从而调控材料的性能。

这使得银离子-温度复合法成为制备高性能和多功能材料的理想选择。

本文将重点讨论银离子-温度复合法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性能调控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该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银离子-温度复合法的潜力和应用范围,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的目的是推动银离子-温度复合法的研究和应用,为新材料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本文采用的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背景和研究目的进行介绍。

首先,在概述中简要介绍了银离子复合法和温度复合法这两个研究对象。

接着,描述了本文的整体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银离子-温度复合法在某个领域的应用及其潜在价值。

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随着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寻找新型的抗菌材料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因其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和性质等方面进行讨论。

I. 复合材料的设计复合材料一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构成。

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设计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1. 在基础材料中添加含银抗菌剂这种方法是将含银抗菌材料直接加入基础材料中,形成含银抗菌复合材料。

例如,将纤维素、木材和石墨等基础材料加入抗菌剂,制成含银抗菌复合材料。

这种方法制得的含银抗菌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但其制备成本相对较高,而且抗菌效果容易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

2.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含银抗菌复合材料这种方法是制备含银抗菌复合材料常用的一种方式。

该方法是将含银离子加入到基质中,经过溶胶凝胶法可制得含银抗菌复合材料。

该方法成本较低,而且较易制备。

目前,大量的研究都在使用该方法制备含银抗菌复合材料。

II. 合成含银抗菌复合材料合成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方法有多种。

一般采用胶态方法,即将含银抗菌剂添加至基质中,然后使用胶液反应将含银剂溶胶化。

常见的溶胶凝胶法为梅威尔-威尔明胶凝胶法、多聚羟酸盐凝胶法、氧化铝胶凝胶法、SiO胶凝胶法等。

III. 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结构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结构主要包括基质、抗菌成分和结构化晶体等。

在这种复合材料中,含银抗菌剂常见的组分为含银离子或含银复盐。

IV. 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性质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唯一特性就是其良好的抗菌性能。

容易发现的,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常常比其他抗菌材料更好,同时对于不同的细菌,其抑制效果也不尽相同。

总的来说,含银抗菌复合材料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1. 抗菌性能好,能有效抑制并杀死多种病原微生物。

2. 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能够长期保存其抗菌性能。

3. 制备简单,所需的成本相对较低。

银/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银/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复合 材料 。Li等 利 用 紫 外 照 射 ,在 正 己醇 、环 己 烷微 乳 液 体 系 中 制 备 了粒 径 不 到 100 nm 的核 壳 式 Ag/PANI复 合材 料 。Dix等¨钊通 过 在 N 气 氛 下 对 苯 胺及 硝酸 银溶 液超 声处 理 ,得到 了对 络氨 酸氧 化有 极 高 电催化 活 性 的 Ag/PANI复 合 材 料 。Detsri等 ¨ 用 分层 沉积 的方 法 制 备 的 Ag/PANI复 合 薄 膜 ,在 氨 气 存在 下能 迅速从 橘 红色转 变 黄色 ,是 理想 的氨 气传感 器材 料 。
氧化 剂使 苯胺 聚合 ,制备聚苯胺完全包裹银的复合材料 。通过扫描 电镜 、透射 电镜 、x射 线衍射分析 仪 、傅里 叶变 换
红外 光谱 仪 ,x射线光 电子能谱分析仪对复合材料进行 测试与分 析 ,结果 显示银 纳米粒 子粒径 在 5—10 nm左 右 ,分
散性 良好且被 聚苯胺 完全包裹。银纳米粒子与聚苯胺有着较 强的相互 作用。抗菌性 能测试结果 显示 银/聚苯胺 复合 材
show that the diameter range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S about 5 to 10 nm.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are covered by polyaniline and disperse wel1.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have strong interaction with polyaniline. The antibacterial perform anc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tibacterial ratio of the silver/polyaniline composites iS 99.7% .

二氧化硅/银复合材料研究

二氧化硅/银复合材料研究

二氧化 硅/帮 华 , 邓
(. 1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 院, 江西 南昌 3 03 ;. 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 3 09 2 南 江西 赣州 3 10 3 4 30 ) 南 昌 300 ; 30 3 3 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 . 江西
sn iia d o i e p ril sa are , n h r ce ie y XRD, EM , nd sle o tn n lss ig slc ix d atce sc ri r a d c a a trz d b S a iv rc n e ta ay i.
摘要 : 栽银复合颗粒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本文以二氧化硅 颗粒为栽体 , 用超 声 利 波化学镀银 方法, 制备 出银/ 二氧化硅复合颗粒, 并对产品进行 了银含 量分析和 X D、E R S M表 征, 点研 究了 重
复 合 颗 粒 的抗 茵性 能 。通 过 实验 知道 裁银 二 氧化 硅 复合 材 料 对大 肠杆 茵的最 小抑 茵 浓度 分 别 为 0 2s L一 . . / 0 3
g L 从 实验数据看 出, /, 银含量低 的对抗茵性能有更好的效果。
关 键 词 : 氧 化 硅 ; : 合 二 银 复
中 图分 类 号 : B 3 T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Re e r h i t i / m p st a e il s a c n o S O2 Ag Co o ie M t ra
3 C o gi h n y a u gtnC . t . J nx G n h u3 1 0 R . h ny Z a gu n T n s o L , a gi a zo 4 3 0 P C) e d i Ab t a t S O2 Ag c mp s e p r ce r s d i ie s e e d fr i p ca e fr n e I s r c : i / o o i a t ls a e u e n dv r i d f l o t s e i lp r ma c . n t i i f i s o t i p p r S O / o o i a t lsa e p e a e y u t s nc ee t ls l t g meh d a d U h s a e , i 2 Ag c mp s e p ri e r rp r d b l a o i lcr e sp a i t o n — t c r o n

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研究

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研究

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研究作者:谭月萍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纳米银具有很好的广谱抗菌性,故而在当前的复合材料行业中受到广泛重视。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进行研究,本文在对这种材料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并合理设计实验对该材料的抗菌性进行研究,从而让这种材料引起足够关注,让其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抗菌实验氧化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片层状碳质结构,这种结构上有很多氧化官能团,使氧化石墨烯能够更好地与纳米银进行结合,同时这些官能团能够让石墨烯材料更好地在水中分散。

然而在该种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制备环节繁琐,并且需要使用有毒有害的还原剂,而本文采用新型制备工艺进行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制备完成后进行抗菌实验。

1 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1.1 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本文采用柠檬酸钠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如下:①试剂选择。

选用的试剂为石墨、KMnO4、浓硫酸、过氧化氢溶液、硝酸银和柠檬酸钠,同时考虑到抗菌实验,选用大肠杆菌进行抗菌性研究,并选择培养基和荧光试剂[1];②氧化石墨烯制备。

称取50g石墨和0.5g硝酸钠,将材料混合于23mL浓硫酸中,在冰水浴中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3g的KMnO4,在95℃条件下搅拌一小时,反应完全后加入去离子水,并在35℃下反应30分钟,再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双氧水,并进行离心洗涤,完成该过程后真空抽滤掉多余水分,得到氧化石墨烯片层;③复合材料制备。

首先称取3mg氧化石墨烯,将其分散于30mL去离子水溶液中,使用40kHz、100W超声波清洗器处理30分钟。

然后称取3mg硝酸银制成60mL溶液,将两种溶液进行融合,并使用超声波仪器处理20分钟,并进行沸水浴加热。

最后向溶液中快速加入5mg柠檬酸,并进行大力充分搅拌,搅拌完成后静置6小时,制成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

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讨论了其在导电、导热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标签:石墨烯;复合材料;纳米银;制备及应用石墨烯作为一种由单层单质原子组成的六边形结晶碳材料,其特殊性能的应用一直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

但是石墨烯的生产效率低,需经常将其进行改性,达到以较少的添加量获得更好性能的目的。

其中,纳米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石墨烯在导电[1],导热方面的应用。

而且纳米银的生产效率高,很好地解决了石墨烯/纳米银的生产问题,为石墨烯在诸多技术领域的应用拓展了空间[2]。

金属粒子由于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和极大的比表面积,在导电性和导热性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

而纳米银颗粒,纳米银棒,纳米银线则可以在复合基体中形成网络通路,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 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目前,石墨烯掺杂纳米银复合材料可以根据纳米银的形貌特征分为石墨烯/纳米银颗粒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纳米银线复合材料。

纳米银的加入使得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石墨烯的表面硬度均得到了提高[3]。

1.1 机械共混法机械共混法可分为搅拌法和熔融共混法。

刘孔华[4]利用搅拌法制备得到石墨烯/纳米银线杂化物,在50 ℃下搅拌,升温至210 ℃,最后降至常温得到石墨烯/纳米银线杂化物。

熔融共混法是利用密炼机或者挤出机的高温和剪切作用力下将石墨烯、纳米银和基材熔融后,共混得到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该方法用途广泛,适用于极性和非极性聚合物和填料的共混。

并且纳米银的烧结温度在180 ℃,对于纳米银颗粒可以烧结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结构。

此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所需时间短,且纳米银线是单独制备,所以可以单独控制纳米银线的长度和长径比。

但是由于是机械共混,纳米银在石墨烯材料中的分散性不是很好,且容易发生团聚,达不到形成大量网络结构的目的。

1.2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将金属纳米粒子附着在石墨烯表面的方法。

银系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与抗菌性能的研究

银系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与抗菌性能的研究

the inhibition zone experiment,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 and cell toxicity test. Finally,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posed.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口腔纳米载银无机抗菌材料具有广谱抗菌、高效性、安全性和持久 性等优势,使其在口腔保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对于这种材料的 长期效果和使用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估。未来,随着纳米技术和生物相 容性材料的不断发展,相信口腔纳米载银无机抗菌材料将在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技术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其中,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和 应用尤为引人注目。银系纳米无机抗菌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抗菌性能和广泛的 应用领域,尤其受到科研者和产业界的。本次演示将探讨银系纳米无机抗菌材 料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检测。
一、银系纳米无机抗菌材料的制 备
银系纳米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其中, 化学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制备方法,它包括溶胶-凝胶法、化学还原法、电化学 法等。这些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控制银离子还原为银原子,并在纳米尺度上 形成稳定的抗菌材料。
银系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与抗菌性能的 研究
目录
01 摘要
03
二、银系纳米抗菌材 料的制备
02 一、引言 04 三、抗菌性能研究
05 四、结论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五、未来研究方向
摘要
本次演示着重探讨了银系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首先,简 要介绍了银系纳米材料在抗菌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然后,详细描述了制备 银系纳米抗菌材料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接着,对所制备的 银系纳米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包括抑菌圈实验、最 小抑菌浓度测定和细胞毒性的测定等。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银系金属有机框架物与纤维素纤维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银系金属有机框架物与纤维素纤维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5-.:61J'L"76-%7->N-7#%'8'(J" U6V$%" "#$$%R6+.'56%7-" %"&&#"##!I-J0$K'L+48,$%& +$,-. "76-%7->N-7#%'8'(J'LQ6%6:1.J'LM&47$16'% W"#$%&'%( +.'56%7-" X684 )%65-.:61J'LN-7#%'8'(J" Y6Z%$%" "#$%&'%( +.'56%7-" #1&616$
!"!/'88-(-'L<6'.-:'4.7-:/#-P67$8$%& Q$1-.6$8:M%(6%--.6%(" "#$$%R6+.'56%7$8I-J0$K'L+$,-.P$S6%( N-7#%'8'(J$%& ",-76$81J+$,-.T-5-8',P-%1" *$16'%$8T-P'%:1.$16'% /-%1-.L'.MR,-.6P-%1$806(#1/#-P6:1.JM%(6%--.6%( M&47$16'%" "#$$%R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认识特 别是对健康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有害细菌在自然界分 布广泛% 种类繁多% 数量庞大"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 康& 因此" 新型绿色% 高效的抗菌剂及抗菌材料的研 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1) & 纤维素作为一种可再生的 天然高分子材料" 具有来源广泛% 生物可降解和价#34; 因此能与许多小分子化合物或金属粒子发生相

《2024年生物复合银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及其抗菌性能研究》范文

《2024年生物复合银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及其抗菌性能研究》范文

《生物复合银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及其抗菌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银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医疗、环保、食品包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银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往往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绿色、高效的生物复合银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并研究其抗菌性能,对于推动纳米科技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复合银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1. 材料与方法(1)材料准备本研究所用原料主要包括生物质(如植物提取物、微生物等)和银盐(如硝酸银)。

这些原料具有来源广泛、环保无毒的特点。

(2)绿色合成方法采用生物还原法,利用生物质中的还原性物质与银离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合成生物复合银纳米材料。

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且无需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

2. 实验过程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包括生物质的提取、银盐的配置、还原反应的过程及条件等。

同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合成的银纳米材料进行表征。

三、生物复合银纳米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1. 抗菌实验方法采用常见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进行抗菌实验。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菌落生长情况,评估银纳米材料的抗菌效果。

2. 抗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生物复合银纳米材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菌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银纳米材料能够破坏菌体的细胞壁,进而达到抗菌目的。

此外,银纳米材料还具有较低的微生物耐药性,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抗菌材料。

四、讨论1. 绿色合成方法的优势相比传统合成方法,绿色合成方法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反应条件温和,有利于保护环境;二是利用生物质作为还原剂,来源广泛且环保无毒;三是合成过程简单,易于操作。

2. 抗菌性能的应用前景生物复合银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较低的微生物耐药性,在医疗、环保、食品包装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
1.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高
性能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其中,银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抗菌性能特别突出,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
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的研究进展。

2.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银复合材料是由银颗粒与其他材料结合而成,其制备方法主要
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

2.1 物理法
物理法通常是通过机械混合、热压、轧制等方式将银粉末与基
体材料混合,制备成银复合材料。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银颗
粒的粒度大,容易出现分散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影响其抗菌性能。

2.2 化学法
化学法是指在一定的化学环境中,通过化学反应让银粒子与基
体材料结合,制备成银复合材料。

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反
应过程易控制等优点,但是需要使用一些化学试剂,可能会对环
境产生负面影响。

2.3 生物法
生物法则是通过利用微生物作用,在基体材料表面或内部形成等离子体或氧化物,再使银粒子吸附于材料表面或内部,制备出银复合材料。

该方法具有制备环境友好、制备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是制备过程少有人掌握,且易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不易掌控反应效果。

3.银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
由于其强大的抗菌性能,银复合材料在医用、环保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银复合材料抗菌性能主要表现在其能够杀死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微生物。

3.1 抗菌机理
银粒子表面具有静电荷,能够与细菌表面的负电荷吸附,破坏其细胞膜,从而杀死细菌。

同时,银粒子与病毒等微生物结合后能够破坏病毒表面的膜结构,避免细胞内的基因材料被复制。

3.2 抗菌试验
抗菌试验是评价银复合材料抗菌性能的重要手段。

目前,学界常用的抗菌试验方法主要有菌落计数法、过滤膜试验法和荧光染色法等。

使用不同的菌株进行抗菌试验,可以有效地评估银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

4.结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健康的关注,银复合材料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深入研究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抗菌性能
是提高其实用价值的必要途径。

未来,我们应当在银复合材料的
制备方法及抗菌性能研究方面不断深入探索,推动其产业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