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
中药师个人工作总结5篇
中药师个人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中药师,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在中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也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专业知识提升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不断加强中药学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班,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广泛。
同时,我还积极阅读国内外最新的中药学文献,了解中药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此外,我还参加了医院组织的中药学知识竞赛,通过与其他中药师的交流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临床实践与技能提升在临床实践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
我积极参与医院的各种病例讨论和会诊,与同事们共同探讨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同时,我还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和方法。
四、科研与成果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主持和参与多项中药学相关课题的研究,包括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中药方剂的药效学研究等。
通过科研工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也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我还发表了多篇中药学领域的论文,为中药学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五、团队协作与成果在团队协作方面,我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积极与同事们沟通和协作。
在团队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经验,为团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新同事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帮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我们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绩和成果。
六、总结与展望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在中药师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临床技能。
同时,我还将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为中药学的传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中药学毕业实习总结范文9篇
中药学毕业实习总结范文9篇第1篇示例:中药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学科,通过学习中药学,我深刻理解了中药的独特魅力和疗效。
在我的实习经历中,我有幸有机会在一家知名中药店进行实习,学习了许多有关中药的知识和技能,收获颇丰。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分类。
中药主要包括草药、药方和药材等。
我了解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等基本概念,并学会了如何进行中药的配伍和使用。
我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中药炮制技术,包括煎煮、研磨、制丸、制剂等,这些技能对于我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药师至关重要。
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中药店的日常工作,包括接待顾客、搬运中药材、整理货架等。
通过和顾客的交流,我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和健康问题,学会了如何根据顾客的症状推荐合适的中药。
在整理货架的过程中,我系统地了解了各种中药材的名称、功效、用法和用量,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参与了一些实践操作,例如制作一些简单的中药制剂、配制中药煎剂等。
这些实践操作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中药的独特魅力和疗效,也提高了我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通过认真学习和不断实践,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收获颇丰。
中药学的实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药的神奇之处,也为我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为中药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学,让我的人生之路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希望和梦想。
愿我的实习总结能够对广大学子们在中药学领域有所启发和帮助。
第2篇示例:中药学毕业实习总结实习期间,我主要在医院的中药房进行实习,学习了中药的入库、检验、制药、调剂等工作流程。
我参与了很多工作,例如根据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仔细核对药材和药品,按照药方要求精确称重、混合,研磨和装袋。
通过这些简单的工作,我了解到中药处方的复杂性和严谨性,也加深了对中药材的了解。
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
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绪论部分【基本要求】1. 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中药性能(主要是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毒性)、炮制的目的、配伍关系及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2.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和用法。
3.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主要是中药材的地域性、道地药材的含义、著名的道地药材)及其他炮制方法。
【重点】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中药性能(主要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毒性)、炮制的目的、配伍关系及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难点与关键】难点:中药的四气、五味、炮制、配伍关系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前言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1. 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中药性能特点(主要是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毒性)、炮制的目的、配伍关系及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和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主要是中药材的地域性、道地药材的含义、著名的道地药材)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160多种药物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3.熟悉100多种药物的分类、功效、主要应用、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4.了解其它药物的功效、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5. 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总论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中药: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
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的特点;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本草:记载这类药物(植物),指整个传统的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中药的起源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佚名,托名神农,成书于东汉末年,约公元二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
常用中药功效总结.
中药学功效总结十八反药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药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药性歌辛发散行气血,甘补和中缓急,酸涩收敛固涩,苦有泄燥之功,咸能软坚泄下,淡能渗湿利尿,辛甘温热升浮,酸苦咸凉沉降。
一、解表药(多为辛味,主入肺和膀胱经)1.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发汗力强)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和中化湿祛暑,“夏月麻黄”)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温通胸阳,通阳利水,温中散寒。
(发汗力弱)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发汗力强,无汗或脾胃气滞多用)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发汗弱,轻症多用,解鱼蟹及半夏和南星之毒)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善治太阳头项强痛,上半身风寒湿痹特别是肩背肢节痛)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善治颠顶头痛兼治寒滞肝脉之脘腹疼痛)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鼻塞头痛重症每用)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2.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清利头目,疏肝。
(主散上焦风热,发汗力强)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长于清泄热邪,兼利二便)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长于祛风解痉止痒)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疏散力较菊花强)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平肝明目力较桑叶强)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及感冒高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主治风热头痛而少用)葛根发表解肌,解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完整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
完整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中药学第一单元: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有很多种,包括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和XXX。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等。
二、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也有很多种,比如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和淡豆豉。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平抑肝阳等。
第二单元: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有很多种,包括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和决明子。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清热泻火、生津润燥、除烦止渴等。
二、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也有很多种,比如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和白鲜皮。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清热燥湿、泻火除蒸、杀虫利尿等。
三、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有金银花和连翘。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
3.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缓解喉咙疼痛。
4.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除色斑,清肝泻火,缓解惊慌不安。
5.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6.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7.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8.土茯苓:解毒除湿,缓解关节疼痛。
9.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0.射干:清热解毒,祛痰缓解喉咙不适。
11.XXX:清热解毒,缓解喉咙不适,止血。
12.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13.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缓解腹泻。
14.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15.熊胆:清热解毒,缓解风热,清肝明目。
四、清热凉血药1.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润燥。
2.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3.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适用于汗骨蒸症。
4.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与藜芦相反。
5.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6.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缓解惊慌不安,需煎煮至少3小时。
五、清虚热药1.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湿,解暑,截疟。
2.XXX: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疔疮。
中药学横向总结完全版
中药学横向总结完全版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2.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3.佳品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4.圣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5.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艽6.经典用语“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薷“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引血、引火下行”:牛膝“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7.病证选药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阴署证:香薷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项背强痛:葛根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太阳头痛:羌活阳明头痛:白芷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 辛夷苍耳子细辛引产: 天花粉无汗骨蒸:牡丹皮有汗骨蒸:地骨皮梅毒:土茯苓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鸡眼赘疣:鸦胆子回乳:芒硝(外用)麦芽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蚕沙膏淋:萆薢血淋:蒲黄虚寒呃逆:丁香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肺胃出血:白及手足皲裂:白及脱发: 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 白芥子痨嗽及百日咳:百部噤口痢:石菖蒲休息痢:鸦胆子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口中甜腻:佩兰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喉痹:络石藤灯心草口疮:吴茱萸龋齿疼痛:筚拨手足皲裂:白芨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亡阳证:附子干姜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泻痢里急后重:木香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风痰证:天南星滑脱诸证:龙骨牡蛎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脱发:侧柏叶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胸痹:薤白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梅毒:土茯苓脾胃虚寒吐泻:砂仁血淋涩痛:石韦蒲黄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扩瞳:青葙子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竹叶虚火咽痛:玄参阴虚外感:玉竹安蛔止痛:乌梅8.配伍用药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桑叶配菊花:风热感冒,风温初起,身热不甚,有汗表不解,咳嗽,口微渴者. 肝阳上扰,或风热为患,所引起的头晕,头痛,目赤肿痛栀子配淡豆豉:表证初起,热邪留扰胸膈,见心烦燠恼,难以入眠,甚则胸中如窒,滑石配甘草:既清解暑热,又和中生津,治暑热烦渴厚朴配苍术:既燥湿行气,又消积健脾,治寒湿中阻或食积藿香配佩兰:既化湿和中,又善解暑发表,治湿浊中阻诸证茵陈配栀子: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疸效佳知母配黄柏:两药相合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宜选厚朴配枳实:两药相合燥湿化痰、行气消积,主治湿浊中阻或食积内停或脾胃气滞所致诸证麻黄配石膏:两药相合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喘咳效佳宜选石膏配知母:两药相合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宜选牛黄配珍珠:治咽喉肿烂、口舌生疮,有清热解毒生肌之效;治痰热神昏、中风痰迷,有清心凉肝、化痰开窍之功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而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故治肺热咳嗽每用黄连配半夏、瓜蒌: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治疗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考研《中药学》考点总结(完美打印
2013 考研《中药学》考点精要第一部分总论考点一: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时期夏商周公元前 21 世纪 - 公元前 221 年秦汉公元前 221 年 -公元 220 年两晋南北朝公元 265-581 年隋唐公元 581-907 年宋金元公元 960-1368 年著作及作者特点西周·《诗经》文学作品,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具体药物的书籍,收录 100 多种药用动、植物名称先秦·《山海经》史地书,其中有关补药和预防的记载,反映了当时我国古代预防医学思想萌芽春秋战国·《黄帝内经》奠定四气五味学说的理论基础;中药归经学说之先导;后世中药升降浮沉学说的理论依据先秦·《五十二病方》载药 240 种,医方 280 个现存最早的本草(药学)专著,被奉为四大经典之一,汉·《神农本草经》载药 365 种,按药物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简称《本经》首次提出药有“寒热温凉”四气;首次记载“大黄、石膏”;初步总结了: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方法梁·陶弘景( 456-536 年)本草专著,载药 730 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方法,首创“诸病通用药” ,首将芍药分为赤芍、白芍两种;《本草经集注》首见“服药食忌例” ;初步确立古代综合本草模式雷敩 (xiao) 《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系统介绍了300 种中药炮制方法;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的产生我国使用激素制剂始于唐代《新修本草》载药 844 种,图文对照,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著又称《唐本草》作,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学著作,首载“山楂”的本唐显庆四年(公元 659 年)草文献,记载了用羊肝治夜盲症和改善视力的经验陈藏器《本草拾遗》最早提出“十剂”分类法,中药按功效分类的开始,记录了人胞作为强壮剂的效力甄权《药性论》首次记载“神曲”功效的医著孟诜 (shen)《食疗本草》对某些食物药和外来药,都有了专门研究李殉《海药本草》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药 1558 种,附方3000 余首,始载“苍术”之名简称《证类本草》元·忽思慧《饮膳正要》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首次记载了用蒸馏法的工艺制酒《开宝本草》、《嘉佑本草》宋代的官修本草《本草图经》所附药图官修本草,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最早提出要按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决定药寇宗奭 (shi)《本草衍义》量,首次提出将“四气”改为“四性”时期著作及作者特点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 1892 种,附图 1160 幅,附方 11096 首,新增药 374公元 1578 年种,本书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16部 62类《本草品汇精要》附图 1300 幅,我古代(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明代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公元 1368-1644年缪希雍《炮炙大法》明代影响最大的炮制专著,“雷公炮制十七法”《白猿经》我国最早记载提炼制成乌头碱结晶的文献兰茂《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药 921 种,新增 716 种(增收新药最多的本草文献),公元 1644-1911首载冬虫夏草、鸦胆子、太子参的本草文献年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全书 200 万字,收录词目 4300 条民国浙江兰溪中医学校张山雷编撰的《本草正义》影响较大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秦伯未的《药物学》公元 1911-1949年中药学讲义浙江中医专门学校何廉臣的《实验药物学》天津国医函授学校胀锡纯的《药物讲义》考点二: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道地药材: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
2024年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汇总
2024年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汇总中药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药学科,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学在新时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2024年,根据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以及相关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我为大家总结了一些2024年中药学的要药及配伍,以供大家参考。
一、陈皮陈皮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健脾理气、行气止痛的功效。
在2024年,陈皮将继续被广泛应用于相关的中药方剂中,如理气消食汤、四逆散等。
同时,陈皮还可以与其他中药材进行配伍,如与党参、白术等参材配伍,可以强化其健脾理气的作用。
二、当归当归是一种具有补血活血的常用中药材,在2024年仍然是中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当归可以单方应用,如当归片、当归颗粒等,也可以与其他药材进行配伍应用,如与赤芍、川芎等配伍,可以增强其活血调经的效果。
三、黄芪黄芪是一味常用的补气中药材,具有补中益气、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在2024年,黄芪仍然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黄芪可以与其他药材进行配伍应用,如与党参、白术等配伍,可以增强其补气的功效。
四、白芍白芍是一味具有活血调经作用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在2024年,白芍仍然是中药学研究的热门之一。
白芍可以与其他药材进行配伍应用,如与当归、川芎等配伍,可以增强其活血调经的效果。
五、川芎川芎是一味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血瘀证、痛经等疾病。
在2024年,川芎仍然是中药学研究的重点。
川芎可以与其他药材进行配伍应用,如与当归、白芍等配伍,可以增强其活血祛瘀的效果。
六、牛蒡子牛蒡子是一味常用的疏风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材,在2024年仍然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牛蒡子可以与其他药材进行配伍应用,如与连翘、金银花等配伍,可以增强其清热解毒的功效。
七、柴胡柴胡是一味常用的解表药,具有解表清热、疏肝解郁的功效。
在2024年,柴胡仍然是中药学研究的热门之一。
柴胡可以与其他药材进行配伍应用,如与黄芩、黄连等配伍,可以增强其解表清热的效果。
中药学横向总结[1]
中药学横向总结一.性能特点1.要药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2.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3.佳品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4.圣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5.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艽6.经典用语“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薷“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引血、引火下行”:牛膝“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7.病证选药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阴署证:香薷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项背强痛:葛根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太阳头痛:羌活阳明头痛:白芷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 辛夷苍耳子细辛引产: 天花粉无汗骨蒸:牡丹皮有汗骨蒸:地骨皮梅毒:土茯苓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鸡眼赘疣:鸦胆子回乳:芒硝(外用)麦芽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蚕沙膏淋:萆薢血淋:蒲黄虚寒呃逆:丁香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肺胃出血:白及手足皲裂:白及脱发: 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 白芥子痨嗽及百日咳:百部噤口痢:石菖蒲休息痢:鸦胆子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口中甜腻:佩兰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喉痹:络石藤灯心草口疮:吴茱萸龋齿疼痛:筚拨手足皲裂:白芨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亡阳证:附子干姜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泻痢里急后重:木香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风痰证:天南星滑脱诸证:龙骨牡蛎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脱发:侧柏叶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胸痹:薤白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梅毒:土茯苓脾胃虚寒吐泻:砂仁血淋涩痛:石韦蒲黄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扩瞳:青葙子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竹叶虚火咽痛:玄参阴虚外感:玉竹安蛔止痛:乌梅8.配伍用药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中药常用配伍
中药常用配伍
中药常用配伍主要包括:
1. 白鲜皮+地肤子: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治湿热下注所致皮肤瘙痒。
2. 白茅根+侧柏叶:主清热凉血,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
3. 金钱草+车前草:主清热利湿,利胆消炎,治急性黄疸肝炎。
4. 白术+茯苓:主利水渗湿,治脾虚水肿,脚气水肿,肾炎水肿。
5. 白茅根+马齿苋:主清热凉血通淋,治热淋小便短数,涩色黄赤,大便秘结。
6. 豨莶草+夏枯草、胆草:主活血通络,平肝泻热,治高血压。
7. 海桐皮+牛膝、苡米:主祛风通络化湿,治下肢关节炎。
8. 青风藤+石楠藤: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肢体酸痛,风湿痹症,关节不利。
9. 高良姜+草果:主散寒止痛,治腹部冷痛,得温痛减。
此外还有降酶一号、降糖一号、肠炎一号、解毒一号、滋阴一号、化湿开胃、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配伍。
具体配伍应结合症状和医嘱,使用时注意安全合理。
中药学专业自我鉴定总结8篇
中药学专业自我鉴定总结8篇第1篇示例:中药学专业自我鉴定总结中药学专业是一门关于中药药理、中药鉴定、中药提取等方面的学科。
本人自从选择中药学专业以来,对中药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这个领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自己进行了一番总结和鉴定。
我认为自己在中药学理论知识方面表现不错。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课堂讲解,我对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的性味归经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
我熟悉了许多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对中药学的诊断与治疗理论也有了全面的认识。
我也了解到了中药与西药的不同之处,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我在实验技能方面表现良好。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实践,我熟练掌握了中药提取、纯化、分离等实验操作技能,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我深知实验技能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验课程中,我尽力去完善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我在临床实习方面也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和收获。
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如何进行病例分析和辨证施治,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药治疗疾病的独特魅力,也学会了在不同病情下进行中药的处方搭配和用药规律。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通过科研活动不仅加深了对中药学的理解,更加培养了自己的科研能力。
我深知科研对于中药学专业的重要性,因此在科研项目中,我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和经验,积极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始终保持科学的态度和热忱。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临床实习能力,深入参与科研项目,为中药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也会不断地更新自己,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走向成熟的中药学专业人才。
我热爱自己所学的中药学专业,对中药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深知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药学专业人才。
中药学基础知识-药性-配伍及中药调剂
中药学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概述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以及中药的来源、产地、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是以植物,动物、矿物为主要来源,尤以植物为多。
故传统的中药专著称之为“本草”。
我国地域辽阔,跨寒,温、热三带,天南地北,平原,高山,丘陵,盆地,各处有着非常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为世界著名的天然药材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目前使用的中草药已达五千多种。
一、中药药性中医把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
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
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学家在长期用药实践中,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中医理论为依据,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禁忌及有毒无毒等。
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叫“四性”。
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两类不同的性质。
温与热,寒与凉是性质相同仅在程度上的差异。
药物寒、热、温、凉的性质是古时医家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一般属于凉性或寒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温性和热性。
五味是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原是通过口尝而得知的,逐渐发展为利用医疗作用来说明药物的味,“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古人在长期尝试药物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味道的药对疾病产生不同的作用;相同味道的药,其作用也有相近和共同之处,而后逐渐演变成中药药性的五味。
然而,中药的味,其实也是其所含化学物的滋味。
如含生物碱类的中药大多具有苦味,由于生物碱类物质大多具有良好的治病疗效。
含一些无机盐类如钠、钾、钙、镁的药物大都具有咸味。
含有机酸类如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等的药物则具有酸味。
《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学》知识点总结关键信息项:1、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2、中药的炮制:目的、方法及对药性的影响。
3、中药的配伍:七情的含义及应用。
4、中药的用药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等。
5、解表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6、清热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7、泻下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8、祛风湿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9、化湿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10、利水渗湿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11、温里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12、理气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13、消食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14、驱虫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15、止血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16、活血化瘀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17、化痰止咳平喘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18、安神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19、平肝息风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20、开窍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21、补虚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22、收涩药: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11 中药的性能111 四气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热证,如黄连、黄芩等;热性或温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寒证,如附子、干姜等。
112 五味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通泄、降泄、清泄、燥湿、坚阴等作用;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113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升浮药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药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等作用。
(完整版)《中药学》常用歌诀及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总结一、常用歌诀1、中药七情歌相须为用互增效,相使一药助一药;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约;相恶配伍疗效减,相反曾毒要记牢;单行无需它药配,七情配伍真奥妙。
(注:相须、相使表示协同;相杀、相畏、相恶表示拮抗)2、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3、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弥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便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4、妊娠禁忌歌芫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及天雄,野葛水银既巴豆,牛膝薏仁并蜈蚣,棱莪赭石芫花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砒石硝黄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通兼通草,瞿麦干姜桃木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庶虫。
妊娠禁忌(二):雄黄轻草莪巴川,草子玄明京芒丁,土鳖商路扮南星,天仙遂附蛭蚣麝,雪莲皂霜魏牵牛,三芫千金马钱闹。
慎用:桃花红、芦荟绿,姜黄枳壳牡丹皮,肉桂蝉蜕冬葵叶,附子急芒射牛膝。
5、28种毒性中药披金戴银一天仙,半升半降黄白钱,川南狼,闹粉娘,遂草炒豆熬酥糖。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二、中药学1、辛温解表药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喘。
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
紫苏散寒兼中宽,气胀解毒胎能安。
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
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痛痉。
羌活祛风寒湿气,太阳头疼上肢痹。
白芷通窍阳明疼,燥湿止带消痈脓。
细辛祛风通鼻窍,诸班寒痛肺饮消。
2、辛凉解表药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升阳。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
钟赣生《中药学》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中药的配伍)【圣才出品】
第5章中药的配伍5.1 复习笔记一、配伍的概念★★配伍是指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二、中药配伍(药物七情)内容和方法★★★★表5-1 中药配伍(药物七情)内容和方法5.2 典型题和考研真题详解一、A型题1.黄连配吴茱萸属于药物七情中的()。
[统考2013研]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恶【答案】B【解析】相使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药效。
黄连配伍吴茱萸: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吴茱萸辛苦而热,功能燥湿疏肝下气。
两药相合,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吴茱萸属于温里药,黄连属于清热药。
A项,相须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C项,相畏是一种药物可以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D项,相恶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2.全蝎配蜈蚣属于药物七情中的()。
[统考2010研]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恶【答案】A【解析】A项,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B项,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其中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C项,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降低或消除。
D项,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蜈蚣、全蝎均属于息风止痉药,常相须为用,以增强搜风止痉之功。
3.性能类似的两药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关系是()。
A.相使B.相须C.相畏D.相杀E.相恶【答案】B二、B型题A.相须B.相使C.相杀D.相恶1.黄连配木香属于药物七情中的()。
[统考2009研]【答案】B【解析】黄连配木香常用治湿热泻痢,发热腹痛、里急后重。
黄连为清热燥湿,解毒止痢的主药,木香调中宣滞,行气止痛,可增强黄连功效,属于相使的配伍关系。
2024年药学实践总结(4篇)
药学实践总结(4篇)药学实践总结(精选4篇)药学实践总结篇1一年的实习生涯转眼即逝,回想去年这个时候正在学校里踌躇要去哪个地方实习,而现在已经过了整整一年,药学系实习总结。
如今回头,想说的已太多太多。
提笔之际,便已感受到自己再不是从前那个只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花着爸妈零花钱的小女生了,而是成熟懂事,为工作为生活为家庭而努力奋斗的社会小青年。
从去年三月份开始我就来到深圳一致医药有限公司参加工作,平时在学校里学的是药学专业知识,很想有机会到外面做一些关于本专业之类的工作,使专业知识基础更牢固,技术更全面。
来到一致以后,我主要是在药店里做零售工作,这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没有学到过的东西。
起初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常常抱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生怕自己会做错事给店里给顾客带来麻烦。
但是经过代教老师长时间的悉心培养和照顾,慢慢熟悉店里的各种流程和各种用药安全知识防范之后,让我感觉到其实在药店工作也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了。
每天早上8点开始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要打开电脑系统。
之后再把店里各方面的卫生搞好,让顾客看起来舒服。
没有顾客进来咨询的时候,我就会在一旁一遍一遍地看着说明书,认真了解常用药的知识和用法。
不懂的问题就会请教代教老师。
老师是个很认真很有耐心的人,每次我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她都会把她知道的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告诉我。
所以,在那些日子里我最感谢的认就是她。
除了掌握用药的技巧之后,还要学会店里的各项管理工作。
比如说来货,退货,盘点等等,实习总结《药学系实习总结》。
但是这些学起来比较容易,难的就在于和顾客之间的沟通,面对各种各样的顾客,必须要用各种各样的语言去灵活变通。
还记得我第一次接待的顾客是一个脚受伤的老人,行动不便一拐一拐地从店外走过来,因为店门有道槛,没办法只好扶她进来。
然后仔细询问她需要什么药品,哪里不舒服,完了之后,她颤抖地从口袋里拿出几张纸币递给我。
然后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她扶出店门外,看着她一脸感激的表情,我的内心也特别地欣慰。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中药学是研究中药药物及其配伍使用的学科,它包括中草药的药用部位、药材性质、功效、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中药的要药与配伍的研究,下面将对中药的要药与配伍进行总结。
中药的要药即对于一些特定病症或病理过程,中医认为可以起到主要疗效或具有特殊作用的药物。
例如,当人体出现内热症状时,中医常常会选用要药如黄连、黄芩等入药,这些要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作用。
另外,当人体出现寒邪入侵症状时,中医常用辣味的要药如干姜、紫苏等来驱散寒邪。
要药具有明确的药理作用、疗效确切且安全、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在中药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药的配伍指的是将不同的中草药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
配伍的原则包括药物互补、药性相近、药物协同作用等。
药物互补是指合用两种或多种中草药,能够互相增强药效,达到更好疗效的效果。
药性相近是指中药的药性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的功效,可以增加疗效。
药物协同作用是指中药的配伍使用,能够产生协同增效的效果,即整体疗效大于各药单独使用的效果。
中药的配伍常常根据中医理论中的“四气五味”进行搭配。
四气包括寒、凉、温、热四种气味,五味包括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根据病人体质和病情的不同,中药的配伍可以偏向寒、凉、温、热四种气味,以达到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温阳散寒等功效。
而五味的配伍则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来搭配,例如苦味的药物有较强的泄热和除湿作用,适用于湿热病症。
中药的要药与配伍是中药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它们对于中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要药与配伍能够发挥出中药的最大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但是要药与配伍也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病人体质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在中药临床应用中,要药与配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中医师具有扎实的中医药学和临床经验,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和应用。
总而言之,中药的要药与配伍是中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中药学横向总结[]
中药学横向总结[]中药学横向总结o性能特点o要药o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o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o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o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o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o治气分实热与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o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o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o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o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o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o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o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o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o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o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o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o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o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o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o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者麻木之要药:威灵仙o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o治风痹或者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o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o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者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o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o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o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o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o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o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o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o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o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o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o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o中寒肝逆或者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o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o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o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o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o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o治胸痹之要药:薤白o止呃之要药:柿蒂o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o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o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o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o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o安胎之要药:苎麻根o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o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o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o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o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o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o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o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o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o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o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o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o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o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o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o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o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o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o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o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o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o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o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o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o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o治肾虚腰膝酸痛或者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o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o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o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o治脾寒泻痛或者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o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o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o疥疮之要药:硫磺o 良药o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o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o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o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o理气良药:沉香o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o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o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o佳品o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o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o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o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o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o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o肝肾亏虚胎漏或者胎动之佳品:杜仲o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o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o圣药o“呕家圣药”:生姜o“疮家圣药”:连翘o通用药o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o治风通用药:防风o治痹证通用药:秦艽o经典用语o“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o“夏月麻黄”:香薷o“斩关夺门之功”:巴豆o“将军”:大黄o“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o“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o“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o“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o“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o“祛瘀生新”:桃仁o“引血、引火下行”:牛膝o“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o病证选药 o安胎: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白术(脾虚气弱胎动)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o鱼蟹中毒:紫苏,生姜,o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o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o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o阴署证:香薷o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o项背强痛:葛根o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o太阳头痛:羌活o阳明头痛:白芷o厥阴头痛:藁本(巅顶头痛)o鼻渊头痛:辛夷苍耳子细辛o引产:天花粉o无汗骨蒸:牡丹皮o有汗骨蒸:地骨皮o梅毒:土茯苓o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o鸡眼赘疣:鸦胆子o回乳:芒硝(外用)麦芽o诸骨鲠喉:威灵仙o吐泻转筋:木瓜蚕沙o膏淋:萆薢o血淋:蒲黄o虚寒呃逆:丁香o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o泌尿系或者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o肺胃出血:白及o 手足皲裂:白及o脱发:侧柏叶(外用)o阴疽流注:白芥子o痨嗽及百日咳:百部o噤口痢:石菖蒲o休息痢:鸦胆子o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o口中甜腻:佩兰o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o喉痹:络石藤灯心草o口疮:吴茱萸o龋齿疼痛:筚拨o手足皲裂:白芨o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o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o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 o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o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o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o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o亡阳证:附子干姜o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o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o泻痢里急后重:木香o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o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o风痰证:天南星o滑脱诸证:龙骨牡蛎o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o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o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o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o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o脱发:侧柏叶 o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o胸痹:薤白 o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o梅毒:土茯苓o脾胃虚寒吐泻:砂仁o血淋涩痛:石韦蒲黄o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o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 o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o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o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o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o 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o扩瞳:青葙子o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竹叶o虚火咽痛:玄参o阴虚外感:玉竹o安蛔止痛:乌梅o配伍用药o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o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o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o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o.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o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o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与肺胃火热伤津证o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o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o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o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o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o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特别下焦湿热o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o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o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o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o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者夹食积o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o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o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o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o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o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o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o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o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o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o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者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o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o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o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o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o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o甘草配白芍:脘腹或者四肢拘急疼痛o当归配黄芪:血虚或者气血双亏。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收新药之最,完成第六次大总结。
(七)《中华本草》:当代。
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
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五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
(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
中药学个人实习总结4篇
中药学个人实习总结中药学个人实习总结精选4篇(一)在这次中药学个人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中药材的采集、加工、质量控制以及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
通过这段实习,我对中药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首先,在中药材的采集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判断中药材的成熟度和质量。
我了解到中药材的采收时间是非常关键的,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采集所得的中药材质量也会有所差异。
另外,在采集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保存中药材,以保证其质量和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其次,在中药材的加工过程中,我了解了不同中药材的不同加工方法,并学会了正确的加工技巧。
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方法都会对中药材的质量和功效产生影响,因此正确的加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质量控制方面,我学会了如何进行中药材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
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气味、口感等,可以初步判断其质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和药理学实验来检测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和功效。
这些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最后,在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我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制剂方法和技巧。
我了解到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药材的选择、药性的炮制和药物配伍的合理性。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制剂方法,例如水煎、浸泡、蒸馏等。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我相信这段实习经历对我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将继续学习和深入研究中药学,并争取在将来的工作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推动中药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药学个人实习总结精选4篇(二)在中药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千里之外有声有色中药饮片、颗粒的生产,也参观了中药材市场和中药制剂企业。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中药的生产过程和市场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在中药饮片、颗粒的生产过程中,我学到了中药饮片的制作工艺和工作流程。
包括中药材的研磨、提取、过滤、浓缩等步骤,以及最后的干燥、包装和品质检验等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
中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在中医药疗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中药学则是中药研究的核心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中药的药材、药效、药理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正确地进行组方和配伍。
因为不同的中药配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药物甚至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本文将对中药学要药及配伍进行总结。
一、中药学要药
1、枸杞子
枸杞子是一种传统药材,具有滋阴益肾、明目等功效,并且被认为是一种极佳的配伍药物。
它有助于消除肝脏中的毒素,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并具有抗氧化作用。
因此,枸杞子通常被用于调理肝肾不足、视力不佳、疲劳以及生育问题等方面的中药配方中。
2、黄芪
黄芪又被称为黄耆,属于豆科植物。
它具有补气健脾、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是一种重要的调养药材。
黄芪可以与其他补益药物如党参、熟地黄等配伍使用,用于治疗气虚、脾虚、久病虚弱等症状。
3、当归
当归是一种补血药材,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不调等问题。
当归也可以与其他药材如桂枝、白芍等配伍使用,用于调节失血过多、产后血虚等情况。
4、白术
白术又称为粳米,是一种黍科植物的根茎,具有健脾胃、消食止泻等功效。
它通常可以与其他药材如茯苓、山药、甘草等配伍使用,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以及腹泻等症状。
二、中药配伍
1、配伍原则
中药配伍是一个十分严谨的过程,需要将每种药物的功效、病情、患者体质等方面都纳入考虑,确保药方选取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见的中药配伍原则有南北两派学派所主张的“方剂套路”和“个性化配伍法”。
具体来说,方剂套路更注重
药方的描述和配伍的规范化,而个性化配伍法则更注重患者实际情况的个体化思考,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修正。
2、配伍禁忌
虽然中药配伍可以发挥不同药物的功效,但同时也存在中药配伍禁忌的问题。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避免中药配伍:
(1)同类功效强且反应相似的药物不能同时使用;(2)不同
药类但具有相似副作用或毒性的药物不能同时使用;(3)药物
中含有相似类的活性成分,不能同时使用;(4)不同药材之间
具有相克或同用之害的情况,请谨慎选用。
三、结语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是中药研究的两大关键性问题,这涉及到中药药效的发挥、药物相互作用的协同以及患者健康状况的稳定等方面。
因此,中药师在配伍中需要深入了解每种药草的特性、功效和副作用,以便于科学合理地进行配伍,做到安全、有效、个性化配伍,使中药学在临床中发挥更广泛更深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