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第7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辞赋第7讲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骈句的基本概念,今天要讲的是: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
我们知道,骈句的句式有长有短,节奏多变,这种朗读节奏给人以意境的美、情感的美、形式的美,其声音的高低起伏、气息有节律的转换,更彰显了音韵流畅的美感和铿锵通畅的气势。这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辞赋中骈句四字以上必须有虚词,且本句对句节奏点上的字平仄也遵循一定的规律。
那么,骈句中本句对句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到底要遵循哪些规律呢?
一、平仄的定义:
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平仄是根据声调有无升降变化来定义的,声调平直的,就是平声;声调不平直的,就是仄声;在不平直之中,再加上升降与短促声调的区别,分别对应的就是上、去、入三个声调,这三个声调都归纳在“仄”声调,加上“平”声调,就成了我们中古音系的四声系统。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二、骈句的平仄
骈句的平仄包括三个方面: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
先看例句: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蛟-凤;士-宗,电-霜,军-库,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
替。
蛟-电;凤-霜;士-军;宗-库,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是平仄相对。
宗-库,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映/弁峰/之峻,润/湿地/之清。
映-峰-峻;润-地-清,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
峰-地;峻-清,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是平仄相对。领字不作要求。
峻-清,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林中百鸟调莺唱,月下孤鸿带影飞。
中-鸟-唱,下-鸿-飞,本句中相连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
中-下,鸟-鸿,唱-飞,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是平仄相对。
唱-飞,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豪富/石崇,邀客/不空/金谷盏;风流/山简,驻军/常醉/习家池。
富-崇,客-空-盏,流-简,军-醉-池,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
富-流,崇-简,客-军,空-醉,盏-池,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是平仄相对。
盏-池,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当然也有例外,因为前面我们已经讲过,骈句一开始并不是十分工整的,后来才逐渐变得精巧和工整。
缭绕于/千山/之峰,飘颻于/一野/之毯。(颻,念yáo)
本句:绕-山-峰,飖-野-毯(这里山-峰,野-毯没有平仄交替)
对句:绕-颻,山-野,峰-毯
句脚:峰-毯
云浮/虚表/而卧,玉在/净空/将归
本句:浮-表-卧,在-空-归
对句:浮-在,表-空,卧-归
句脚:卧-归
六朝骈赋,其声调应用比仅区分平仄两类应用更加细腻与复杂,尤其是在两句之间的骈对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六朝骈句在仄声调对
仄声调时,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这种现象,在句脚字上,尤其多见。唐代律赋中,用仄韵时,亦常见句脚以不同声调的仄字来做骈对,并没有严格到凡仄字必以平声字相骈对。但是同声调不能骈对的观念早已形成,即上声不能对上声,只能对平、去、入声调。
请看例句: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纡,念yū)
本句:原-旷-视,泽-纡-瞩
对句:原-泽,旷-纡,视-瞩
句脚:视-嘱
这里,视,就是去声,瞩,就是入声。这个骈句句脚上的字就同是仄声,而且是上、去、入上寻求变化。
关于平仄在同一节奏内的应用,有个内容需要补充一下:
骈句绝大部分都是两字为一个节奏,也有三、四字为一节奏的情形,此时,同一节奏里字的声调,若全用仄声调字,亦要争取上、去、入三声变化。极少有一个节奏内,三、四仄声字都用一个声调的情况,如:“上、上、上”“去、去、去”“入、入、入”,如此声调,实在难读。用平声字时,同一吟诵节奏内,亦较少见三或四个平声字排在一起的情况。这些声调运用规律,骈句与诗句原理是相通的。
结论是骈句的平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
1、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对于第4条,上面的例句没有分别列出,那是因为赋句中三字及其以上为一个节奏的本来就不多,就以上例句来看,也只有“孟学士”“王将军”“金谷盏”“习家池”共四个,而这四个节奏的平仄分别为“去入去”“平平平”“平上上”“入平平”,而像“王将军”这样的节奏,在赋文中是极少见的,是特例,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归纳起来,无非是“韵同调,对求异”。即对诗赋而言,押韵字
必须同声调,相骈对的字要求声调的不同。正因为如此,无论诗与赋,用平声韵时,其相对的字要用仄声的。而仄声韵时,除了可以用平声字相对之外,还可以用仄声字中的其余两个声调的字去骈对。但就声韵原理而言,两句之间无疑是“凡平以仄对”或“凡仄以平对”读起来更加铿锵有力。所以,在今后的创作中,要尽量做到这点。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无论放哪里都不会被挑剔。
三、骈文的平仄
上面已经讲了骈句的平仄,以骈句为构成要素的文体有骈文也有骈赋,骈文与骈赋、律赋在句脚平仄上的区别较为明显。骈赋和律赋的句脚平仄,在以后的讲义中会做专门的介绍。下面我们要讲的是骈文的句脚字的平仄。
前面我们在讲隔句的时候,已经介绍过马蹄律。马蹄律的概念与应用,最早起源于骈文。后广泛应用于骈文,多分句长联,及赋类隔句句式的句脚字平仄安排。要注意的是,在六朝以后,脚字平仄相对已是作骈文的规则之一,所以,真正的马蹄律,其开始平仄都是相反的,比如起句的脚字为平,对句的脚字就必须是仄,然后,相邻句的句脚字平仄与对句相同,比如:“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此往复。这就是清人说的“平顶平,仄顶仄”——第一骈中对句的脚字如果是平,那第二骈的出句脚字亦当用平,若是仄,第二骈的出句脚字也是仄。
骈文和骈律赋中“隔句对”的句式,其原理都是一样的。隔句句式总共有四个分句,每个分句的句脚字的平仄都是“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所以隔句遵循马蹄律。
我们知道,骈文是两句为一个骈对单位而串成文章的,马蹄律即是这个环境下,针对骈文句脚字平仄而言。它首先注重在一个骈对单位之内,其每句的句脚平仄要相对。若起为平,对即是仄,这是它的第一个规则。在这个规则之后,还要注重两个骈对单位之间的句脚字平仄协调。而这个协调方式,亦始终处于“对”的概念之中,即前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的平仄,与后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平仄相对。如以文章的横排版式来看,即“平,仄”(即第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