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政策的历史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减值政策的历史变化

资产减值政策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审核过程中对资产进行评估

后发现其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

准备,以反映资产实际价值的调整情况。资产减值政策的历史变化主

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的资产减值政策

在20世纪以前,资产减值政策主要以实物资产的价值衰减为主要

考虑因素。企业往往采用更保守的方式进行减值判断,资产价值的减

少主要通过资产折旧来体现,而且只有在明显的价值减少时才予以计提。

第二阶段:主要反映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资产减值政策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开始面临更多的经营风险。为了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市

场竞争、技术变革和不可预见的风险等因素可能导致资产价值下降的

情况,会计制度逐渐引入了资产减值政策。

此阶段的资产减值政策主要借鉴了美国的会计准则FAS 5的相关

规定,通过引入账面净值法,要求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末对所有具有

不可恢复性价值损失的资产进行减值处理。具体做法是企业按照有关

资产的发生原因和情况,按照收益主义的方法,利用专业意见、科学

依据和合理的假设来衡量和评估资产的损失程度。

第三阶段:全面减值政策的引入

进入21世纪,全面减值政策开始得到普遍应用。此政策基于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的国际准则IAS 36《资产减值》

制订,要求企业根据资产的可收回金额(Recoverable Amount)来评

估资产减值。

全面减值政策主要通过引入可收回金额的概念,以现金流折现法、营业利润法等方法来计算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从而计

提减值准备。同时,根据减值资产的情况,全面减值政策对资产减值

损失进行了分类,分为按单项减值测试和按组合减值测试两种方法。

前者是针对特定资产的减值测试,后者是针对资产组合的减值测试。

第四阶段:准则的完善和进一步变革

随着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资产减值政策的准则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变革。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IFRS 9《金融工具》,进一步完善了资产减值政策。该准则主要针对金融资产进行了规范,包括引入了更多主观判断和预测性因素,对预期信用损失进行计提,并将资产减值损失和金融资产分类进行了明确。

此外,在国内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如《企业财务会计准则第41号——资产减值》等文件,对资产减值政策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总结

资产减值政策的历史变化经历了从初始的价值衰减到主要反映经营环境变化,再到全面计提减值准备,最后准则的完善和进一步变革的过程。这些变化反映了经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迁,也体现了会计准则的不断演进和提高。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金融危机的冲击,资产减值政策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变化。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和标准的更新,合理评估和处理资产减值风险,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