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解剖部位
下肢血管疾病超声诊断
程度分级
返流持续时间
•
Ⅰ级
1~2 s
•
Ⅱ级
2~3 s
•
Ⅲ级
4~6 s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Ⅳ级
>6 s
原发性与继发性静脉瓣膜功能不 全鉴别要点
原发性
病史
大都有长期站立
或强体力劳动
浅静脉曲张
局限于下肢
内膜
光滑
瓣膜
活动正常
管腔内血栓
无血栓
挤压后管腔改变
消失
继发性 多有血栓史
范围广泛 增厚,毛糙 活动僵硬 可有残存血栓 血栓处不消失
彩超检查下肢血管临床意义
a . 彩超诊断下肢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是超声诊断 技术的重要发展,提高了下肢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
b . 彩超能提供下肢血管的解剖及功能信息,可以观察血栓 病变的分布、内部回声、形态、血流情况,了解有无侧 支循环形成等,对疾病治疗非常重要。且彩超是一种非 创伤性检查,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1月12 日星期 四2时57 分43秒 02:57:4 312 November 2020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2时57 分43秒 上午2 时57分0 2:57:43 20.11.1 2
•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0. 11.1220 .11.120 2:5702:57:430 2:57:43 Nov-20
c . 彩超应用不当,可出现漏诊/误诊,如血管位置太深/超 声仪灵敏度不能满足要求时,易漏诊;当声束与血流夹 角呈90度时,则无血流信号,易造成假阳性,因此它不 能完全代替下肢血管造影,两者应结合应用。
下肢血管解剖
下肢血管解剖人的下肢有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下肢的血管供应下肢所需要的血液,与全身的动静脉相连,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到肺,下肢的动脉血回流到心。
对于医学生来说,熟练了解下肢血管的解剖结构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下肢血管的解剖结构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的了解一下。
★一、下肢动脉(一)股动脉 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伸而来,经腹股沟中点的深面,通过股三角进入内收肌管。
在腹肌沟韧带稍下方,股动脉位置表浅,活体上可以触摸到其搏动,当下肢出血时,可以在此处将股动脉压迫进行止血。
股动脉在肢体分出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
股浅动脉是下肢最主要的供血动脉。
股深动脉是股动脉最大的分支,股深动脉又分出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
当股浅动脉出现闭塞和外伤时,肢体的供血主要靠股深动脉及其侧支循环。
股动脉是临床上最常应用和解剖的动脉,这其中有血管造影、各部位动脉腔内成型、血管支架、带膜支架的置入、下肢血管手术等。
临床上还用于股动脉穿刺和急救时压迫止血。
(二)腘动脉 是股动脉在腘窝的直接延续,位置较深。
当股骨髁上骨折时可能伤及腘动脉。
腘动脉是大腿和小腿血管连接的枢纽,在此部位侧支循环很少,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常阻塞该动脉,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由于腘动脉是大腿和小腿动脉血管连接的枢纽,故腘动脉受伤后必须修复和重建。
(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腘动脉通过腘窝后在小腿分出3根主要血管:胫前、胫后和腓动脉。
在腘窝下角,腘动脉通常分成两终末支,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胫后动脉主干经内踝后方进入足底,起始处发出腓动脉。
在肢体急、慢性缺血情况下,三条动脉通常是下肢动脉拱桥和静脉动脉脉化的吻合部位,而当3条动脉中有一根通畅,则意味着缺血肢体可以生存、恢复、缓解。
(四)足背动脉 胫前动脉移行为足背动脉。
行于足背内侧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经第1、2跖骨间隙至足底。
下肢动脉的解剖图及详细说明
下肢动脉的解剖图及详细说明下肢动脉(一)股动脉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伸而来,经腹股沟中点的深面,通过股三角进入内收肌管。
在腹肌沟韧带稍下方,股动脉位置表浅,活体上可以触摸到其搏动,当下肢出血时,可以在此处将股动脉压迫进行止血。
股动脉在肢体分出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
股浅动脉是下肢最主要的供血动脉。
股深动脉是股动脉最大的分支,股深动脉又分出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
当股浅动脉出现闭塞和外伤时,肢体的供血主要靠股深动脉及其侧支循环。
股动脉是临床上最常应用和解剖的动脉,这其中有血管造影、各部位动脉腔内成型、血管支架、带膜支架的置入、下肢血管手术等。
临床上还用于股动脉穿刺和急救时压迫止血。
(二)腘动脉是股动脉在腘窝的直接延续,位置较深。
当股骨髁上骨折时可能伤及腘动脉。
腘动脉是大腿和小腿血管连接的枢纽,在此部位侧支循环很少,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常阻塞该动脉,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由于腘动脉是大腿和小腿动脉血管连接的枢纽,故腘动脉受伤后必须修复和重建。
(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通过腘窝后在小腿分出3根主要血管:胫前、胫后和腓动脉。
在腘窝下角,腘动脉通常分成两终末支,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胫后动脉主干经内踝后方进入足底,起始处发出腓动脉。
在肢体急、慢性缺血情况下,三条动脉通常是下肢动脉拱桥和静脉动脉脉化的吻合部位,而当3条动脉中有一根通畅,则意味着缺血肢体可以生存、恢复、缓解。
(四)足背动脉胫前动脉移行为足背动脉。
行于足背内侧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经第1、2跖骨间隙至足底。
在踝关节前方,内外踝连线中点,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触及搏动。
足部出血进可以压迫此处的足背动脉进行止血。
在临床上,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的强弱常用来检查下肢动脉重建术后肢端血供的情况。
下肢动脉的解剖
五、腘动脉的分支
• 胫后动脉:为腘动脉的延续,通常较胫前动脉粗大。 在小腿后面浅深两层屈肌之间下行,走行轨迹偏向 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的终支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 外侧动脉。
• 腓动脉:为胫后动脉的重要分支,在腘肌下缘2cm 处起自胫后动脉。沿腓骨内侧面的后方下行,止于 跟骨结节外侧。
外侧动脉和穿动脉,股动脉与股深动脉几乎处于同 一垂线上。
五、腘动脉
• 腘动脉是股动脉的延续。 • 位置较深,邻贴股骨腘面及膝关节囊后部。 • 走行腘窝内,紧贴于膝关节,位于股骨下端和胫骨
上端的后部,也即位于膝关节后方。
五、腘动脉的分支
• 腘动脉在跨过腘肌后,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 胫前动脉:在腓骨头水平前行进入小腿前间隔,下
动脉、阴部内动脉和臀下动脉等。 • 后干的分支包括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和臀上动脉等。
三、髂外动脉
• 髂外动脉不进入骨盆。 • 平骶髂关节高度自髂总动脉分出后,沿腰大肌内侧
缘下降,在髂前上棘水平、腹股沟韧带下方延续为 股动脉供应下肢。
四、股动脉
• 髂外动脉在髂前上棘水平、腹股沟韧带下方延续为 股动脉。
下肢动脉解剖
一、髂总动脉
• 腹主动脉在第四腰椎体处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 髂总动脉沿腰大肌内侧下行,在骶髂关节处分为髂
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二、髂内动脉
• 髂内动脉为一短干,长约4cm。 • 由髂总动脉分出后,斜向内下进入盆腔。 • 主干行至坐骨大孔上缘处一般分为前、后两干,前干分
支多至脏器,后干分支多至盆壁。 • 前干的分支包括闭孔动脉、脐动脉、膀胱下动脉、子宫
六、足部动脉
• 是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的终末支,分为称为足背动 脉和足底动脉。
下肢静脉的解剖
下肢静脉的解剖一、下肢动脉(一)股动脉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伸而来,经腹股沟中点的深面,通过股三角进入内收肌管。
在腹肌沟韧带稍下方,股动脉位置表浅,活体上可以触摸到其搏动,当下肢出血时,可以在此处将股动脉压迫进行止血。
股动脉在肢体分出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
股浅动脉是下肢最主要的供血动脉。
股深动脉是股动脉最大的分支,股深动脉又分出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
当股浅动脉出现闭塞和外伤时,肢体的供血主要靠股深动脉及其侧支循环。
股动脉是临床上最常应用和解剖的动脉,这其中有血管造影、各部位动脉腔内成型、血管支架、带膜支架的置入、下肢血管手术等。
临床上还用于股动脉穿刺和急救时压迫止血。
(二)腘动脉是股动脉在腘窝的直接延续,位置较深。
当股骨髁上骨折时可能伤及腘动脉。
腘动脉是大腿和小腿血管连接的枢纽,在此部位侧支循环很少,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常阻塞该动脉,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由于腘动脉是大腿和小腿动脉血管连接的枢纽,故腘动脉受伤后必须修复和重建。
(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通过腘窝后在小腿分出3根主要血管:胫前、胫后和腓动脉。
在腘窝下角,腘动脉通常分成两终末支,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胫后动脉主干经内踝后方进入足底,起始处发出腓动脉。
在肢体急、慢性缺血情况下,三条动脉通常是下肢动脉拱桥和静脉动脉脉化的吻合部位,而当3条动脉中有一根通畅,则意味着缺血肢体可以生存、恢复、缓解。
(四)足背动脉胫前动脉移行为足背动脉。
行于足背内侧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经第1、2跖骨间隙至足底。
在踝关节前方,内外踝连线中点,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触及搏动。
足部出血进可以压迫此处的足背动脉进行止血。
在临床上,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的强弱常用来检查下肢动脉重建术后肢端血供的情况。
二、下肢静脉下肢静脉内有丰富的向心单向开放的瓣膜,阻止静脉血逆流,保证下肢静脉血由下向上,由浅入深地单向回流。
下肢静脉分为浅,深两组,浅静脉和深静脉有许多交通支相连,最终汇入深静脉。
下肢股前区解剖
皮 肤 切 口
思考题
1.大隐静脉的行径和属支 2.肌腔隙、血管腔隙的境界及内容 3.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及内容 4.股鞘、股管的组成内容及股疝 5.收肌管的位置、境界、内容及意义
③股静脉 ④股管
股三角 femoral triangle
位置:位于股前内侧区上 1/3 部,为一底向上、尖向 下的三角形凹陷。 股三角向下通收肌管。
(1)股三角周界:
上界:腹股沟韧带 下外界:缝匠肌内侧缘 下内界:长收肌内侧缘 前壁:阔筋膜
后壁:髂腰肌 耻骨肌
长收肌
(2)股三角内容及其排列:
股神经
行,在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
神经伴行。
大隐静脉的5条高位属支
股内侧浅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3.皮神经
股神经前皮支 股外侧皮神经 闭孔神经皮支
4.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
上群收纳脐以下腹壁、臀部、会 阴、外生殖器、肛门的淋巴。 下群收纳足和小腿内侧,大腿的浅
淋巴、臀部、会阴的部分淋巴。
( 二 ) 深 筋 膜 阔 筋 膜
阔筋膜在股部形 成下列三种结构:
(1)髂胫束
(2)隐静脉裂孔 (3)三个肌间隔
( )
骨筋膜鞘
股内侧肌间隔
由阔筋膜、三个肌间隔 股外侧肌间隔 及股骨骨膜共同围成三个 骨筋膜鞘。
前骨筋膜鞘 内侧骨筋膜鞘 后骨筋膜鞘
股后肌间隔
肌腔隙与血管腔隙
位置:位于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是腹、盆 腔与股前区的重要通道,由髂耻弓分为二部: 外侧的肌腔隙 内侧的血管腔隙
股前区解剖
一、股前内侧区
(一)浅层结构
1. 浅动脉 2. 浅静脉 3. 皮神经 4. 淋巴结
人体解剖学下肢的动脉、静脉和淋巴
人体解剖学下肢的动脉、静脉和淋巴1.下肢的动脉主干及分支营养下肢的动脉大部分来自髂外动脉,只有少数(髂腰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闭孔动脉)来自髂内动脉。
髂外动脉经腹股沟中点的深面血管腔隙入股部,称股动脉。
股动脉伴股静脉经股三角入收肌管,穿收肌腱裂孔到腘窝,改称腘动脉。
腘动脉在胫神经和腘静脉的深面下行,到腘肌的下缘要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胫后动脉在小腿后面浅、深两层肌肉之间伴胫神经下行,经内踝后方转入足底,分为足底内、外侧动脉;胫前动脉向前穿小腿骨间膜上部至小腿前面,然后沿骨间膜的前面、小腿前群肌之间伴腓深神经下行至足背,改称足背动脉。
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穿第一骨间背侧肌至足底,与足底外侧动脉吻合成足底弓。
下肢动脉的分支见图4-27及表4-22.下肢主要动脉的压迫止血点(一)股动脉:可在腹腹沟中点向后压迫至骨盆缘。
(二)胫后动脉:可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向外压迫。
(三)足背动脉:可在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向深面压迫。
3.下肢的静脉(一)下肢的浅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见本章第二节、第六节)(二)下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除股静脉、腘静脉为一条外,胫前、后静脉等均有两条;除臀部各静脉汇入髂内静脉外,其它均经股静脉汇入髂外静脉。
4.下肢的淋巴结(一)腹股沟浅淋巴结:分为上、下两群,它们的输出管均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二)腹股沟深淋巴结:约3-4个,沿股血管的近侧段排列,接收腹股沟浅淋巴结和腘淋巴结的汇入,它们的输出管经股管汇入髂外淋巴结。
(三)腘淋巴结:5-6个,沿腘静脉排列,收集小腿后面的淋巴,汇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图4-27 下股动脉示意图表4-2 下肢动脉及其分支简表。
股三角区解剖
股三角区解剖
股三角区是人体大腿内侧区域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由腹股沟上缘、股骨内侧缘和腘窝上缘所形成。
该区域内部含有多个神经、血管和淋巴结,因此在进行手术或注射等操作时需要注意避开这些结构。
以下是股三角区内重要结构的解剖:
1. 股神经:从腰骶部穿过髂腰肌,进入股三角区,分布于大腿
前面。
股神经受损可能导致股四头肌的瘫痪和肌力下降。
2. 股动脉:分支自髂总动脉,进入股三角区后分为前、中、后
三支动脉。
股动脉供应大腿前面的肌肉和皮肤组织。
3. 股静脉:位于股动脉的外侧,与股动脉并行。
股静脉是大腿
前面的主要静脉,它与股动脉一起将血液输送回心脏。
4. 股深静脉:位于股神经的内侧,与股静脉平行。
股深静脉是
大腿内侧的主要深静脉,负责将深层肌肉的血液输送回心脏。
5. 股外侧皮神经:位于股动脉和股神经的外侧,分布于大腿前
外侧的皮肤。
6. 股内侧皮神经:位于股动脉和股神经的内侧,分布于大腿前
内侧的皮肤。
7. 淋巴结:股三角区内还包含多个淋巴结,主要负责淋巴液的
回流与排泄。
在进行手术或注射等操作时,需要注意避开以上结构,特别是股神经和股动脉等重要结构,以免造成损伤和并发症。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动脉解剖部位深、有重要血管神经伴行,与血管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术后卧床,穿刺侧下肢制动,强制体位导致多数患者不适,尤其高龄患者反应明显,本文术后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率达82.1%。
此外手术前后强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以及因此导致拔管时间的延长,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如出血、血肿、低血压及假性动脉瘤等,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住院费用。
桡动脉途径具有不影响患者活动、血管并发症少及更容易止血等优点,特别对于难以坚持久卧的中老年人、肥胖及不习惯卧床排尿患者更容易接受。
由于桡动脉位置表浅,易于压迫止血,且周围无重要神经和血管,迷走神经分布也较少,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
本研究表明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在出血、血肿、低血压和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途径,叉因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即可,与股动脉比无需卧床制动,患者痛苦小,精神心理压力轻,从而增加了舒适度,有利于术后康复
虽然对心脏介入专家的射线暴露低估有很长时间,对于术者和病人的暴露辐射仍是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
虽然经桡动脉径路减少外周动脉介入并发症率,但增加了术者的辐射暴露,虽经广泛使用特殊的保护装置,这仍是当前对于介入心脏专家的健康是威胁日益严重的问题。
鉴于目前的调查结果经桡动脉径路的适应症需要重新考虑。
)拔管后沙袋压迫6~12h,弹力胶布加压包扎10h。
(4)患者体位与活动时间:尽量保持平
卧位,下肢制动。
如不能耐受可于拔管后4h将床头摇高30°~40°,使患者舒适;拔管后
8h可进行床上活动,但穿刺侧肢体适当制动,24h后可下床活动(开始活动后,仍应加强观
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有效地防止了术后穿刺点出血、渗
血以及腰背酸痛、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护士按常规对患者进行护理,全面了解患者
术前术后的全身情况,有侧重地进行监护,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了介入治疗术后血管神经反射、
穿刺局部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仔细的病情观
察,及时发现和防止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包填塞、室性心律失常以及腹膜后血肿和脑栓塞、
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不但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丰富了自
己的临床经验
经股动脉穿刺是心脏介入治疗的传统方法
:1.股动脉解剖部位深、有重要血管神经伴行,与血管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2.术后带鞘管回病房,需按时冲洗鞘管,防止鞘管内血栓形成。
等ACT<160S 时,拔除鞘管。
1 / 2
3.拔管后,人工压迫15min左右,如局部渗血增加压迫时间,止血后非加压包扎,1公斤沙袋压迫6-8小时。
压迫止血时局部时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病情变化。
4.穿刺口压迫止血困难,易出现术后出血或皮下血肿.拔管后15-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及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
5.术后需要严格平卧24h,患者出现腰酸、背痛、烦燥、排便困难等,患者难于接受。
经桡动脉穿刺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少,术后不需要卧床及严格制动,穿刺点便于加压包扎,伤口不易感染。
由于桡动脉穿刺大多在右上肢,所以勿需过多地暴露病人,即可观察局部出血及肢体血运情况,使护理人员对术后观察及护理带来更多方便,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