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

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

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所涉及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其有效性。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对策2018年新年伊始,教育部颁布了新版高中课程方案和14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推开,课堂改革新路标:从知识与能力立意走向思维与审美立意;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从生本课堂走向自本课堂;超越传统课型走向结构模块;借助学情观察员从“观教”走向“察学”。

课堂定位从知识、能力立意走向思维、智慧立意。

把课堂建构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定位到“改变思维、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核心素养高度,即为改变思维、启迪智慧而教(学)。

课堂要寻找思维停靠点,思维激发、思维品质培养、思维多元表征、思维碰撞等,皆为改变思维手段、工具、目的。

课堂不仅仅是改变思维、达成思维的显性结果,还应该指向让思维生长、审美层次提升的终极目标。

由于历史的原因,致使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教师备课量明显增加、周课时量相对不足、探究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学业评价仍然残留应试教育的痕迹;教师本身知识面比较窄、综合素质不高和学习积极性不够。

凡此种种的现实条件和主客观因素,都是导致现行的科学课堂教学问题频发的原因。

因此,优化的课堂环境、良好的课堂秩序、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效的课堂管理,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一、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观念滞后,改革步伐不一致。

改革课堂,教师的观念尤为重要。

但是在课堂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表现及思想有以下三种情况:(1)部分老教师思想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因而驻足不前,根本就不动;(2)大多数教师虽有改革的欲望,但没有高效易行、得心应手的教学方式作引领,先进的理念无法真正落地,忘而生畏,不敢进行大胆的改革;(3)部分教师大胆上路,积极改革,奋飞在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在摸索中挣扎,在挣扎中前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范文:新课标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范文:新课标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标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新课标在教学中的实施,人教版数学新教材的出现,一改传统数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它的数学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和教学的一大亮点。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知识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实施将"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个性品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该怎样做和做什么?通过学习谈个人之见解: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思维敏捷,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接受和处理教学信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求知欲和好奇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人通过1、设计生活中的数学情景,指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感受在过程中的自我价值。

2、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3、在活动、交流中对学生探索过程的结果给予肯定和表扬。

这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与思维有关的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现,从这个角度上说,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标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示问题的实质,既有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情景问题、例题设置、作业这三个方面层层铺垫,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维的合理性、严密性、完整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主讲:杜源新课程的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如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正在“裂变”,探究式教学已成为教师的首选;教师对传统意义上的中差生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构建了平等、民主、互动的教学关系等等。

但因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习惯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暴露了不少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现归纳一下,以与大家一起商榷。

1.用教材教实际照本宣科初中《生物学》实验教材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对教师旧有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

在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由于第一次使用新课标教材,存在:一是忠于教材,坚持“以本为本”,照本宣科;二是依赖教材,而不能进行精“加工”;三是囿于教材,而不能突破教材束缚。

教学建议:一是突出抓好备课,精心研究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资源的文本,教师要通过备课,吃透编写者的意图,吃透新教材的新变化,对教材进行精心“加工”,才能把自己的内在素质“外化”。

对教材内容的加工要做到“五化”:教材内容的心理化(创设切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景,激发联想与创意);教材内容的问题化(把要学习的内容变成问题“链接”,启迪学生思维);教材内容的操作化(把教材呈现的“死”的知识变为种种“可操作”的“活”知识);教材内容的结构化(建构教材结构体系,“瞻前顾后”);教材内容的最优化(提炼精髓,优选策略,高效学习)。

二是突出抓好教研,促进共同提高。

通过组织“三课”—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活动,扩大“三”课的影响,变个体优势为整体优势,实现脑力资源共享。

三是加强知识储备,开发教材资源。

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来源渠道广,要求教师及时“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悉心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调整、补充、完善。

①将教材看作有待开发的资源,挖掘教材与科学、技术、社会的交叉点,渗透STS 教育;②将教材与其它基础学科、信息技术科学整合,不拘泥于教材及自己的知识视野,将各类知识和前沿信息与教材内容加以整合,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在新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笔者积累了一些对策,希望与同行共享。

一、学生自由散漫时,工作应细化。

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条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主活动探究为主线。

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开放以后,学生乱哄哄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时间也白白浪费了,且养成自由散漫,做事底下的坏习惯。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明确学生活动是教学的主线,但在学生判断是非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教师有义务及时对学生的不正当行为进行教育,尤其做到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

学生的活动要有时间限制,对于活动中出现的不和谐的言行要及时处理。

学生只有在一个有序、高效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有所发展和进步。

如在投掷硬币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事先讲明活动的目的,注意事项,分好小组,分工明确,实验数据的处理明确,这样就可以减少活动的随意性,也不会出现上述的混乱现象。

二、学生提不出问题,应给与引导。

传统课堂上,教师讲或提问,学生回答。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提倡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但是课堂开放了,学生却不适应,提不出问题,不知怎样学习。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提出明确的目标,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不要求学生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已有的知识、相矛盾相冲突的地方。

如学习反比例函数后,如何判断两个函数成正比例和反比例,这就与小学学习的知识相冲突。

教师应认识到,这正是学生思维进步的开始,应抓住这样的教育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找出问题,提出问题。

我们相信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多给他们创造机会,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主动学习的。

指导盲目性时,应及时调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在讨论前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学生在讨论中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深入学习,谈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实质上对本节课的学习意义不大,学生之间无法平等对话,更谈不上讨论,缺乏学生间的互动;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不上来就对学生批评,这样就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讨论问题太简单或太难,致使讨论很难进行下去。

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布置 学生到野外测量某一 实物 的高度或某一鱼塘 的宽度 时,才
题” ,因此要使学生明确数学无处不在 ,并引导学生在解决生 活 中的困难时要想到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 。 2结合 数 学 内容 培 养 用数 学 的 意识 . 例如 ,学 习 相似 形 的 “ 习作业”一课 时,若只在教 实 室内进行操作方法 的讲解 ,学生也能较好地完成课后作业 。若
显好 转 。
数学方法很容易解决 的问题 也想不到用数学 的方法解决 。那 么
怎 样 才 能 避 免 这 种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脱 离 的现 象 呢 ? 下 面 谈 谈 个 人 的几点做法。 1 . 首先 向学生明确 :学习的 目的——学是为 了用
三 、重视数学思想 和数学方法 的教 学
般 的,学 生学 习近十年的数学也只有在上数学课 时才感 受 到数学的存在 。或者在考试 时才发现数学 的威力 ,而学 生一

旦离开校 门,则大脑 中几乎没有数学 的存在 。长此 以往 ,学 生 只会在老师 的安排下被 动学 习,即使在学 习、 生活 中遇 到了用
课 内容 ,学生学 习兴趣得到 激发 ,学 习效率提高很 大 ,效果明
我们 用的新教材 ,一般都写 的比较简 洁 ,对知识 的来龙去 脉叙述的并不 多,这 些知识 的形成发展 的过程 ,对发展学 生的 素质是很重要 的,有时它比知识本身 更重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要根据教材特点 向学生介绍有关知识 的形成过程 ,这是很有 必要 的。就好象 我们若只给学 生观 赏一 座美丽的 “ 数学大厦 ,
【 关键词 】 新课 改 新理念
课 堂数学
注意的问题
优秀的个性 品质 。因此在教 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 的传授 、 智力 的开 发 ,还 应注 意培 养学 生具备 正确 的学 习目的 ,良好 的学 习习惯 ,浓厚 的学 习兴趣 ,健康 的心理 品质和独立 思考 、 勇于创新善于合作 的精神。重视这方面 的教学也是 标 准 的 基本要求 。而在 实际教 学中有些数学教师会认 为数 学教材 不象 语文、政治 、历史等教材中有那么 多丰富翔实 的资料 ,其实不 然 。作为一 门最 重要的学科之一 ,数学教材 中也有 自身特点 , 新教 材 中含有 大量 的趣 味数 学和 生活实例 。只要教 师肯于 钻 研 ,善于挖 掘 ,对学生培养非智力 因素 的材料 也很丰富 ,有些 材料是其他教材无法 比拟的。

范文: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范文: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要在语文课堂上达到预定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和当前新课改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要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自信心。

教师要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要通过个别谈心或课堂表扬的途径尽快树立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的条件或环境,使其找回自信心。

二是言传与身教缺一不可。

对于一名学生来说,教师在其心目中是最敬佩的人,教师能否扮演一个“能文能武”的人,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文者,知书达理,教师的言谈举止应成为学生纷纷效仿和学习的典范。

武者,教师具有除专业知识之外的其它方面的能力,如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修养。

教师要利用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来激发学生对其它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劳逸结合。

学习态度是对学习的意义、目的的正确看法,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缓和过度紧张的学习,减低心理压力,注意适当地休息和放松,指导学生有规律、有节奏地学习。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是要突出语文课的特点与灵性。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兴趣盎然,有的放矢。

二、建立和谐关系,创设愉悦氛围有道是亲其师而信其道,不妨试想一下,课堂上教师扳着一幅冷冰冰的面孔,摇头晃脑自鸣得意机械地重复着千古不变的咏叹调,师生之间没有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于是本应富有情趣的课堂成了打造机器的作坊,本应充满生气灵性的学生成了教育流水线上出品的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产品,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标准下,达成教育目标的根本和前提。

笔者在教授《唐雎不辱使命》时就有切身体会。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生都 有机 会参 与课 堂探 究,可促 进个 体的 不断发 展 。如果你 相信学 生 ,就 让 学生充 分 自主探 究 ,你会 发现 学生 中蕴涵 着无 穷 的创造 力 。课堂 教学 中 的 自主探 究 学习无 疑是 培养 学生 能力 的重要手 段 。 案例 ( 二) : 圆锥 曲线 椭 圆 1 、 为了 能有 效激 发学 生的 学 习兴趣 和探 究意 识 ,并 能使 学生产 生 求 知 欲望 ,引 导每个 学生 积极参 与 到“ 想探 究” 、“ 想 尝试” 的过程 中来 。于是 ,
( 1 )体现 了方 程 的思想 ;
( 2 )得 到 了求 直线 与圆 锥 曲线 相交 所得 弦长 的一般 公式 .( 与 焦点无
关) ( 3 )为 学习“ 直线 与圆锥 曲线 的位 置关系 ” 的顺 利进 行奠 定 了基 础 。 4 、拓展 延伸 : 问题 ( 1 ) : 在 本题 的基 础上提 出 : 以A B 为直径 的 圆和 准线 有何 关系 ? 问题 ( 2 ) :过 抛物 线焦 点 F的直 线交抛 线于 A、B两 点 ,通 过点 A 和 抛物 线顶 点的直 线交 抛物线 的准 线于 点 D,试 判 断直线 DB与 X轴 的位 置 关系 ( 7 0 页 的例 5 ). 设计 意图 :对典 型例题 习题 通过 类 比、引 申、拓展 ,提 出新 的 问题, 让学 生深 切体验 到探 求“ 新” 知 识的产 生过 程 ,体 会数 学学 科严谨 、求 实 、 继承 、创新 的理 性思 维特征 ,在层 出不 穷的新 知识 、新 问题 、新体 验 中得 到动 力 ,同时也 深深 感受到 探究 的乐趣 ,培养 了发 现 问题 ,探究 究 问题的 能力 。 总之 ,在 数学课 堂教 学 中培养学 生 的探 究 意识和 探究 能力是 长期 的 、 日集 月 累的教 学行 动。教师应 改变 传统 的教 学理念 ,学习 新的教 育教 学理 论 , 以适 应 当前 的高中数 学课 堂探 究教 学发展 的形势 。 参考 文 献 : [ 1 】郭 宗 雨 ,在 高 中教 学课 堂 中开展 自主合 作探 究教 学 的 实践 研 究【 J ] ,数 学教 育学报 .2 0 1 2( 1 0)

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全文5篇]

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全文5篇]

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全文5篇]第一篇: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开放的课堂使学生变得敢说、敢问,教师经常被学生“问倒”,课堂中即兴的灵感和许多创造性的火花随时闪现。

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而新课改则给教师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但在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走形式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解得不透彻,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讲观摩课时做给听课老师看,过后又回到以往传统的讲课方式上,没有真正将新课程落到实处。

在课堂教学中看似课堂气氛挺热闹,有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一会儿提问、一会儿小组讨论,但整堂课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本节课老师究竟让学生学会了什么不明确。

一位老师在课后无意中也道出了实情,“新课程好是好,只是谁搞新课改,谁的成绩就落后。

”这句话使人为之一震。

是啊,按原来的讲课方式讲习惯了,发现用新课程标准不会讲了。

再者,长期以来,那些在教学上较突出的教师很大一部分都是靠打时间仗,搞题海战术,没日没夜地留作业、发篇子、讲习题,只要稍一给学生“减负”,马上成绩就掉下来,每个学期的统考大排队谁就落在后头。

看来,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以分数决定学生优劣的体制不改革,那么新课改的步伐就迈得很艰难。

二、没必要的讨论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但在听课时,我发现,有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马上回答出来,老师却花大量时间让小组讨论,那么课堂宝贵的45分钟时间,一部分花在无谓的“讨论”上,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三、课堂提问不讲究艺术(一)课堂提问太频繁有的老师一节课全是单调的重复性的“提问-回答-提问-回答”,很没意思,千篇一律,没有一点新意,让学生乏味,难道这就是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了吗?(二)课堂提问局限于部分同学参与老师提了问题,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积极举手发言,可是有的老师一节课总是叫学习好的或前排的同学回答问题,课堂活动仅局限于固定的几位同学,没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同学,尽管一次次把手举得很高,但却得不到老师的“关照”,这些同学完全没有表现的机会。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刘莹充满智慧与挑战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背后,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漏出很多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的随意性和放纵性显得越来越突出。

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存在着如何正确把握新旧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换问题。

我们应引起高度注意,并切实帮助教师从困惑中走出来。

1、自主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一些教师只是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教师跟着学生走。

如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指导,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和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

有的教师一味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一时兴起争着发言,只顾自我表现,沉浸在孩童的游戏中,哪还有心思探究知识的奥妙,课堂“开放”了,学习“自主”了,但基本的“游戏规则”没有了,教师几乎成了旁观者,学习效果适得其反,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

还有的教师要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也只是从字面上理解自主学习。

一节课讲多讲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自主学习与讲多讲少并没有本质的联系,比如说教师从教的角度分析,学生从学的方面独立思考,这难道不是自主学习吗?学生自己看书、活动,不一定有所思,有所悟,也并不等于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有时内在的动因与外在的表现形式会有较大差别。

要真正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应该加强,但加强的理念变化了。

以往考虑的是如何教,现在则要研究学生如何学,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多、更会学,更愿意学,这就是立足于学的自主学习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更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切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才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之所在。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教材为蓝本,以考试标准为参考,按照“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方法的传授、基本情感与习惯的养成”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为此,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面向全体、夯实基础面向全体,就是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应关注全体学生的课堂表现,应创造让全体学生机会相对均等的课堂。

形象地说,就是教师要“站在讲台授课、走下讲坛指导”。

“站在讲台授课”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宜过多地离开讲台,无目标地来回穿梭于学生之中,这样的授课习惯不利于教师目光扫视全体,不利于把握全体学生的听课全局:“走下讲坛指导”是指教师在向学生发出课堂指令的同时,应走下讲坛指导每个学习小组,每位学生个体。

教师有责任让每位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关注与指导。

面向基础,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应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习惯交给学生。

事实上,无论是考试还是实际运用,都是基础知识的引申,只有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应付和解决千变万化的题型。

二、把握重点、明确目标什么叫重点,直观地说就是每节课的关键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对于该模块知识来说是主要的。

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讲解和把握重点都非常必要。

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会精炼语言、简化教程,会集中主要时间、主要精力在课堂上解决主要问题,而把一般问题用集体阅读、个别提问、集体回答、当堂练习、学生互批、教师讲评等多种方式给予解决。

教师要坚持克服课堂教学目标繁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以讲代教的教学习惯,让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以解决主要问题、学生的共同问题。

一般情况下,每一节的知识点都有一个重点问题,把重点问题理解了,就抓住了解决其它问题的关键。

明确目标,就是在上课之前要明确该节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即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教学活动才有方向性,所有的教学活动直接指向既定目标,大大提高了课题让教学效率。

范文: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范文: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面对新课标,应该如何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贯彻其精髓,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各家有各家的说法。

一些教师高涨的热情、果敢的精神、创新的教法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冷静的头脑、谨慎的态度、辩证的眼光更为重要,它将使语文课改少走许多弯路,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粗知陋见,以期引玉之功。

一、“语”“文”兼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而且新课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很明显,这一表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了教学目标的显着位置,把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地位凸显出来。

这无疑是件好事。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新的提法,很可能会产生一些偏离,那就是片面强调“文”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忽视、削弱“语”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人文教育充实饱满,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不见踪影或成为陪衬。

这将严重导致语文学科性的缺失和语文知识性的缺失。

很可能会出现课堂上热闹好看而课后空虚无着落,学生说起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而用起来却搜肠刮肚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

这违背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原则。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语”“文”兼备。

应该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的同时,扎扎实实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正如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所说:针对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这样,才能体现语文的学科性。

新课标强调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三个目标是并重的互为联系依存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重视,但绝不能独霸天下,须知没有阅读能力、写作技巧等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没有了可能。

只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两个目标得以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哪几个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哪几个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哪几个问题有网友碰到过这样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哪几个问题,问题详细内容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哪几个问题,我搜你通过互联网收集了相关的一些解决方案,希望对有过相同或者相似问题的网友提供帮助,具体如下:解决方案1:3开放性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应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同时也应体现学生如何学,最活跃的心理成份。

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

在教师引导下,大家通过比较,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并摒弃与实现目标无关的内容.2精心设计学习方式,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

“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

1,你们想猴王该怎么办,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

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同样多”、向条件;在教学过程上,应从单向的教师教,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甲1块。

猴乙看到说;“太少了。

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2交互性课堂师生交互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完整化,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概括,逐步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的内涵后、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因此,双方互动,相互依存,学生学向师生交往,互动开放,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实现结论与过程、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

因此、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教学设计的特征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过分强调预设、封闭、欢乐但又紧张的气氛中学习,体现在“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

”2,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2、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课堂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轨迹。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相当可喜的。

但是,认真审视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努力克服,以便使教学改革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

现罗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1.过分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忽略了教学内容的把握正如开头所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值得肯定。

但是,通过听课发现,个别教师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

把握不住教材的重、难点,更把握不住教材编撰者对教材内容设制的意图,个别上课时脱离教材。

每一章、每一节都有一个中心,这就是要让学生知道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重点(难点)。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要把握这个中心,突出这个中心,其他的内容和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为这个中心服务。

不然就会抓了芝麻漏了西瓜。

教材的编撰者,在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段落、很多栏目,有文字、有图表、有阅读材料等等,这些段落和栏目都为中心内容服务。

其功能有的是引导、有的是表述、有的是补充、有的是概括,有的是延伸。

教师必须把他们一一搞清楚,明白他们存在的价值,这才叫做吃透了教材,把握住了教材。

再通过合理地、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才会收到较好地教学效果。

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这是以前我们常说的话,目前好像是不大提这个问题了,但实际是不对的。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会见课标组成员时说过的一句话值得大家注意:“全国的教学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那就是教材”。

确定了教和学的中心以后,用什么方法来呈现这个中心、解决这个中心,才显出它的重要性。

不同的中心内容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不能一概而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学有方,教无定方,贵在得方”。

对某些学校和某些老师来说,首先解决的是教什么,而不是怎么教。

前者解决之后,再考虑后者为时也不算晚。

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近年各地已先后开始实施新课标,但是,尚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课改的理念.有的教师拿到新教材后无所适从;有的教师对比过去的教材,把一些删去的定理和定义重新补齐;也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教学方式的新颖和课堂上的热闹,而忽视学生的启发式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注意合理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营造一种既符合实际又有吸引力的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人教版八年级《正比例函数》一节中“燕鸥飞行问题”的教学时,可以这样安排:先由屏幕显示,小鸟在城市间自由飞行,鸟语花香,蓝天白云.不一会儿,画面中出现巨浪滔天,美国新奥尔良城市受到飓风袭击,洪水淹没农田和房屋…….由这个片子给学生启示:保护鸟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从而引入问题:(1)你知道候乌每年在迁徙中能飞多远?(2)候鸟燕鸥的飞行路程与时间之间有什么样数量关系?通过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问题密不可分,人们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二、注意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师应由原来的指挥者、领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教学活动的配合者,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如,在《镶嵌》一节教学中可以这样安排: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边长都是20cm的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五边形.上课时要求学生用一种或两种正多边形覆盖部分桌面.学生1 用6个正三角形既无缝隙、又不重叠覆盖了桌面的一部分.学生2 用3个正五边形覆盖桌面时,留下了两边夹角36°的缝隙.用4•个正五边形覆盖桌面时时出现两边夹角为72°的重叠部分.学生3 用2个正方形和3个正三角形既不重叠又无缝隙覆盖了桌面的一部分.教师指出: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平面镶嵌.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一下我们见到过的平面镶嵌:(1)教室里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用长方形瓷砖贴墙面都是平面镶嵌.(2)有学生提出,非正多边形也可镶嵌吗?这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任意剪出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或四边形)纸板,拼拼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容易掌握“镶嵌”的有关概念.三、注意引导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探索事物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也就是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函数图象》一节中有一“漏壶”问题,大意是:在壶内盛一定量的水,水从壶下的小孔漏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y与漏水时间x的函数图象是________.(水的压力对水流速影响不考虑)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讨论:学生1:当时间x=0时,y>0,点在y轴上,经过一定时间水放完,点在x轴上,•又水是固定速度向下流,水面匀速下降,所以图象是线段.答案选B.学生2:水流速肯定由快到慢,水面下降也由快以慢,图象应是曲线.•答案选C.教师引导:此题可通过代入一组数据,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再确定图形.学生3:若设开始水面高10cm,因题中有附加条件,水面下降速度应为定值,•设水面每秒0.2厘米下降,则y=10-0.2x(0≤x≤50).答案是B.这时,又有学生提出:一瓶纯净水,当瓶底漏水时,图象应怎样画?学生出现的答案有三种(如下图):经过讨论.学生4:水面下降特点是由快到慢到匀速下降,答案选B.教师又适时提出:把瓶子倒过来,水从瓶口漏出,它的图象又怎样呢?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进一步得到拓展.可见,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问题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创设良好氛围,拓展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提高能力.四、合理应用多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应用.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方式予以演示,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思维活跃,内容易于理解.但是,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装饰效应,使多媒体走入误区,本来一句话可解释,可利用多媒体增加了许多时间,只要一讲课就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未必好.数学重在培养学生思维,单靠视、听是不能解决的,要靠多动脑、多想象、多思维,其间利弊,要认真权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的几个问题钱忠平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的几个问题钱忠平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的几个问题钱忠平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的几个问题钱忠平实施新课程改革,关键是课堂,课堂教学应怎么发展,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急待研究的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的几个问题钱忠平。

目前,参加新课改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从前有很大不同。

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变化。

然而,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课改新理念和实际有效教学之间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老师们还有许多困惑,也有许多担忧,下面我就此种教学观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谈点认识,供参考。

一、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

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

是决定这次课改是否成功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在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从理念到方法都是全新的,从表面上看只是改变教材,实质上是改造人,改造与课程利益相关的每一个成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方面都要发生革命性变化。

教师们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又不能盲目的试误,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不允许失败,失败了就会贻误一代人(也就是说不允许失败)。

二、解决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我们要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原来的教学成果和失误,而不能一夜之间来一个彻底的革命。

从教育意识上看,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课改并非是完全抛弃原有的好的做法(如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形成),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创新。

中国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非此既彼、走极端的教育改革做法始终是要自食其果的。

我们应该承认,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绝不是一无是处,而新课标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出台的。

去伪存真,去粗求精才是我们这次课改的应有之义。

因此,对于新课标新课程,我们不必人为地给它涂上神秘的色彩;对于旧课标旧课程,也没有必要过多地去吐口水。

一句话,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我们不抛弃,而是要扬弃,要发展。

新课程课堂教学常见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课堂教学常见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课堂教学常见问题与对策————————————————————————————————作者:————————————————————————————————日期:新课程课堂教学常见问题与对策问题一: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新课程下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差异(一)为什么会存在个体差异?1.遗传和生理成熟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制约可能性、差异性、可塑性;生理前提和发展的可能性。

2.自然环境因素一是母体内的产前环境:年龄、服药、营养;二是地理环境:空气质量、自然及饮水状况等.3.营养……0——4——8—-18 ——25 -—65 ——4.社会环境因素(1)环境变迁:适应新环境、转学及专业等;(2)重要丧失:人际关系、名利、亲人、工作等;(3)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一是早期经验、早期教育:尤其是在关键年龄;二是家庭环境,教养方式.(4)社会刺激:政治、文化、民俗。

(5)社会实践:创业教育,熟能生巧。

5.学校教育:聪明是学来的(1)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发展方向;(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6.主体活动因素(六次重大转折)(1)从母体里分娩出来,封闭→变数;(2)从幼儿园到小学,玩→学习;(3)中学到大学,环境、价值观变化;(4)从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独立角色;(5)离退休;工作→休闲;(6)生命的最后历程,生→死.母体→家庭→学校→社会;寄生→游戏→学习→劳动。

7.内在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如勤奋:A=x+y+z 。

8 .生命智慧学习、适应、交往、家庭、学校、情绪等智慧。

◇上课时打瞌睡1.叫醒学生:问他是甭感觉不适,如果是,送他去看医生。

如果他说他感觉良好,建议他喝一杯杯水,然后送他去休息室洗洗脸以克服疲倦。

使学生难以打瞌睡:如果一个学生经常打瞌睡,你确定这不是疾病或服药所致,等下一次又打瞌睡时,将他的课桌搬开,使他的头没有地方靠。

给他一块笔记板,让他在上面写字,当他告诉你他在上课时决不再打瞌睡时,让他把课桌搬回去。

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传授知识成为教学实践的核心内容,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人的需要,使本应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退化为单向的知识传播过程,学生成为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教师权威之下进行着呆板、沉闷的智力活动。

由于课堂中教师霸权的存在,教学变得缺乏生机和乐趣,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自我表演,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性被扼杀,导致批判精神匮乏和情商低下的教育恶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这里是指知识储备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要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尽快对新增知识熟悉掌握。

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明确难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确定探索性教学活动的亮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教学活动。

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作用:首先是解决好教师的角色转换,由教师一人“唱”变为大家共同参与的课程,老师更多地要营造和谐、民主、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为学生创设能够发挥的空间。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是要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过程。

3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将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新型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教师要精心设计,以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多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组织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范文: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范文: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数学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形成了以下认识.一、课堂注意力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基石(一)激发兴趣,促其投入,适时提醒,引起注意爱因斯坦曾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的讲解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保持长久.所以要想巩固维持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必须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和注意是孪生姐妹,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上课“走神”.一般学生“走神”大都是偶发性的.要将其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牵动学生,促其投入,调动思维,使他们的不良习惯没有萌生的机会,才能防微杜渐,不形成习惯性“走神”.要善于观察,才能及时捕捉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以便及时“对症下药”,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二)抓住学生好奇心“好奇”是人遇到新奇事物时所产生的“探究反射”.“好奇”可以促使学生更多地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而与外界频繁地接触和交往,又反过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并且促进他们创造性地发展,所以“好奇”是一种成功的动力.陶行知先生曾对一个指责儿子拆卸闹钟的母亲予以批评——“扼杀了一个爱迪生” 的形象比喻.教师更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学业有成. 教师可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意境,激发其好奇心.如教学“有理数加法”,教师进入教室搓搓手,学生感到很奇怪,望着满脸困惑的学生,问: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吗?今天老师遇到了难题?……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好奇心,直奔本课主题.(三)积极地参与能有效地维持学生的注意被动的学习容易导致学生神思恍惚,注意力转移.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调动人的注意力的好方法.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手去操作,也就是用自己的身体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异常专注,学习才会更加有效.二、创新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基本保证.在讲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和实验老师分别利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两个程度相同的班级授课.我采用的方式是,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大屏幕演示太阳升起的过程,并提出问题: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和地平线会有几种位置关系?如果我们把太阳看作一个圆,把地平线看作一条直线,由此你能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在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得出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在随后的个人动手操作中,学生发现了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所有的结论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的,课上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而另一位老师则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在学生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强化.两节课的效果如何?我们课后进行了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地区别,但是在半个月后的月考中,我带的学生成绩明显地高于其他班级.这说明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最终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三、用针对性预设达到精彩的生成生成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果,那么就得从学生这个主体而言,要动态生成有价值的思维就得有符合学生发展区域的成功预设.如点A,D,G,M在半圆O上,四边形ABOC,OEDF,HMNO为矩形.设BC=a EF=b,WH=c,则a,b,c的大小关系如何?把位置上毫无关系的线段联系起来,也需要考虑谁能代替这三条线段,显然利用矩形的性质和OA,OD,OM是同圆的半径,问题就解决了,把浅显的道理运用得恰到好处,说明同圆半径相等的朴实之处透露着深奥.在某圆的问题解决中注重同圆半径相等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特别是疑难问题明朗化.紧接着我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梯形ABCD,半圆与AB,AD,DC相切,若AB=4,DC=5 则BC=?这个问题由于条件比较多,方法灵活,难以得出结果,所以要挖掘隐含条件,这时同学们自然想到了过几个特殊点的半径,通过辅助线桥梁作用,利用同圆半径相等轻松解决问题,这样同学们作出了:连OM,过A 作AF⊥BC,则:△ABF≌△OBM,∴OB=AB=4,同理DC=OC=5.∴BC=9.这时同学们都活跃了起来,不断尝试着更多的方法,向往着更恰到好处地运用条件,这就是一种有效激发.另一名同学抢着说: 连OM,OA,AB,AD,都与半圆O相切,∴∠BAO=∠DAO,A D∥BC,∠DAO=∠AOB,∠BAO=∠AOB.∴BO=BA=4.同理OC=DC=5.∴BC=9.我们发现学生创造的同时,也了解了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同时后一种方法更使得大多数同学得以顿悟,这种结果是在层层有效教学设计下的必然生成.那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设,巧妙用到同圆半径相等这一朴素性质,使课堂生成恰到好处.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及学生的学习心理,那么预设恐怕在绝大多数学生中得不到创设,那么生成也是盲目的,就不能增强学生思维的自信心和主动性,那么预设也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当然就得不到预设目的.高效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展开想象,高情感投入,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数学,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数学,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本领,将方法内化为解决问题的手段、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以“激发学习兴趣——改善数学课堂”为核心,探索数学教学中注
重培养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随着新的课程理念的出台,教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于数学教学,尤其是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灵活引入数学知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课程
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应因材施教。

二、坚持基本功训练:解决实际问题当中首先要做的是熟练掌握数学
基本功,一定要不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三、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希望学生
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指导。

四、课堂气氛融洽:课堂气氛融洽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专注于学习,可以促进正确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形成。

以上就是关于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如果能够把这几个问题落实到有效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就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相当可喜的。

但是,认真审视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努力克服,以便使教学改革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

现罗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1.过分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忽略了教学内容的把握正如开头所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值得肯定。

但是,通过听课发现,个别教师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

把握不住教材的重、难点,更把握不住教材编撰者对教材内容设制的意图,个别上课时脱离教材。

每一章、每一节都有一个中心,这就是要让学生知道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重点(难点)。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要把握这个中心,突出这个中心,其他的内容和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为这个中心服务。

不然就会抓了芝麻漏了西瓜。

教材的编撰者,在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段落、很多栏目,有文字、有图表、有阅读材料等等,这些段落和栏目都为中心内容服务。

其功能有的是引导、有的是表述、有的是补充、有的是概括,有的是延伸。

教师必须把他们一一搞清楚,明白他们存在的价值,这才叫做吃透了教材,把握住了教材。

再通过合理地、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才会收到较好地教学效果。

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这是以前我们常说的话,目前好像是不大提这个问题了,但实际是不对的。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会见课标组成员时说过的一句话值得大家注意:“全国的教学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那就是教材”。

确定了教和学的中心以后,用什么方法来呈现这个中心、解决这个中心,才显出它的重要性。

不同的中心内容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不能一概而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学有方,教无定方,贵在得方”。

对某些学校和某些老师来说,首先解决的是教什么,而不是怎么教。

前者解决之后,再考虑后者为时也不算晚。

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

我们倡导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

2.过分注重“探究式”教学,脱离了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探究”,是一种学习思想,或是一种学习方式。

旨在学生对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是学习内容的全部。

我们所承担的教育任务,概括起来讲,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二是技能技巧,三是道德行为。

探究式学习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

我们把探究式学习内容一般设计为“探究活动”,就是这个道理。

前面说过,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

社会常识、先人的成功经验、经过多次反复已经成为定论的东西就不用再去探究,拿过来用就是了,这正是人类的聪明之所在;超越了学生的现有水平的问题、不科学的问题、没有价值的问题等都不能盲目探究;过于简单的问题也不用探究。

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那些有意义、科学的、可行的问题。

3.过分注重教学的“过程”,忽略了教学“结果”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应该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对纠正过去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提倡重过程,是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结果的来龙去脉,使学生深入地“理解、重构、质疑、批判”知识,以便对结果认识更深刻、更完整;并在从过程中寻求和学会得出结果的方式和方法。

同时,体验过程艰辛,有助于科学行为习惯以及情感态度的养成,是新课改的目标重要组成部分。

但并不是说结果就不重要。

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只让学生追求形式上的“过程”,而不论“结果”,甚至不论“是非”,到头来学生获得的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三维目标”要求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并重,决不能偏废,而是一种统一的关系。

4.过分强调能力培养,忽略了基础知识的积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体现。

在教学既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淀。

而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密不可分。

首先明确,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不对,单纯能力培养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上,在上面已经有提及,不再重述。

5.过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这是正确的。

但有些教师似乎没有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不管”,课堂上教师不讲授,完全是学生的活动,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被淡化。

其实,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

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两者缺一不可。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因为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都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比如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发展、教学节奏的调控、教学效果的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师所能预设的,而是呈现出双边共时、动态生成的特性。

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做什么、怎样做,也对其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实课改纲要中说得十分明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同时也是参与者。

我们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主要是指在人格上的平等,在知识、能力,以及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的权威性是不容放弃的。

6.过分追求“民主”、“开放”、活跃的课堂气氛,忽略了课堂教学的严肃性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课堂常规的变化。

我们注意到,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民主、开放,一些如上课要发言先举手、不许随便下位子、两手平放坐姿端正等旧的课堂规则被打破了,这是令人欣慰的。

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精神的前提,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相处,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理放松、敢于质疑的空间,使学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长的自由与快乐。

但是,追求“民主”、“开放”,有些教师又走入了一个两难境地。

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合作学习”,甚至有的教师可能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合作、探究”就不是一堂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因此,在教学中不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了探究而探究,动辄就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上很多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这种形式化的做法,实际上这是一种“做秀”,如果长期下去,会造成学生厌烦、懒散的心理。

可以设想,在目前情况下,只是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和解答,到底能有多少实质性的东西得到解决?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是学生一旦兴奋起来,争着发言,几乎吵做一团,不少学生为了凑热闹,只顾自我表现,根本不管他人(老师或同伴)的意见。

这时,如果听之任之,不予组织,教室里就会乱成“一锅粥”,秩序混乱,效率低下,有时根本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善于,并且乐于踊跃发言的学生,往往缺乏思考,或者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而善于思考的学生往往又不善于抢先发言。

对二者进行比较,在学习过程中,哪一类学生的表现更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更应当注视?答案是显易而见的。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关注每一个学,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像上面提到的,一些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而另外一些学生的个性却受到压抑,这实际上是传统教育的翻版,与新课标的要求相悖的。

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其次是明确要讨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再次是要预期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的效果;第四要对分组讨论、自主学习进行必要地、及时地调控;最后还要进行评价和总结。

7.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优越性,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可替代性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声画并茂、动静结合、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赏心悦目的学习情境,更重要的是能够较好地解决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因而可以使学生学得快捷,理解得透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所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是教学改革的必然。

不过,我们也会注意到,画面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过短,甚至是一闪而过;还会看到一些课从头到尾黑板上不见一个字,热热闹闹上完后,电脑关闭了,黑板空白了,没有留下任何可以回味的东西;媒体课件是教师在课前制作好了的,播放速度很快,学生不能体味知识的生成过程,使教学效果打了折扣。

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板书、板图、板画。

尤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精华、知识的骨架,是一堂课的概括和总结。

它有利于学生在课后进行回顾,复习巩固,不宜以闪而过,有些甚至应保留到下课以后,以便使来不及品味和抄写学生进行补救。

另外,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一些板图,学生通过图文转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头脑中建立空间概念,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8.过分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忽略了正当批评的作用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对于激励学生上进、体现自身价值、树立信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于是在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太好了”、“你真棒”、“真了不起”、“掌声鼓励”这些语言。

适时的激励可以鼓励学生进取,而过多、过滥、过于简单的激励语言则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给与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除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适当鼓励外,更要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帮助他分析出错的原因,以便使其在以后学习中不再重复错误。

须知正面批评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评价所不能比拟的,其要害在于它有警示作用。

只要实事求是,不是有意夸大、故意拔高,一棍子打死不给出路的批评,学生是能够接受的,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以上罗列了好几个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但归结起来,实际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教学中谨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实际上,这次课程改革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课改纲要中提得就很明确,重点需要改革六个方面都是改变”过于”那些部分,而不是全部。

用顾泠沅先生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以上的观点:“搞理论要走一点极端,搞实践应用必须‘执其两端而用之’,真理往往在两个极端的中间。

”根据以上几种值得反思的问题,提几点建议:一、忠于教材,细读教材,钻研教材,弄懂教材编撰者的意图,把握教材的中心内容,用好教材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