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设计改革实施方案
高职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
高职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
高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而集体备课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的。
1. 提高教师备课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备课氛围;3. 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三、活动对象。
全校教师均为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对象,包括各专业教师、教研组长等。
四、活动内容。
1. 制定备课计划,各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制定备课计划,明确备课内容和时间安排。
2. 分工合作,教研组成员根据备课计划,分工合作,各自负责不同的备课内容,确保备课质量和效率。
3. 交流讨论,教研组成员在备课过程中,进行交流讨论,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备课水平。
4. 教学设计,根据备课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确保备课成果符合教学要求。
5. 教学实施,教师根据备课成果,进行教学实施,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活动时间。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将于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之中进行,具体时间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
六、活动保障。
学校将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施,保障集体备课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学校将加大对教师备课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备课氛围。
七、活动评估。
学校将对集体备课活动进行评估,包括备课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备课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八、活动总结。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将不断提高备课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本次高职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医学类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医学类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作者:王光荣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27期[摘要] 为增强医学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诸环节采取了系列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教学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提出教学设计的适当策略及方案,使整体教学设计得到满意的效果,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启发,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 医学类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132-02我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践育人的文件精神,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推行思政理论课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比重。
思政课教师精心设计和实施实践教学方案,改革考核方式,增加实践教学过程性考核,在思政课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要求大学生参与实际活动,通过对周围世界的各种现实性、综合性问题和现象或事件的积极探索与参与,自主获取直接经验,产生新的领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将所学理论内化为信念与修养。
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封闭式一元化教学活动状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多元化实践教学过程。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促进学生成长。
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才能设计和实施实践教学方案,使学生切实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真正受益。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遵循的教育理论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围绕学习者、教师、学生任务、学习资源与环境、实践过程五大要素,坚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本,设计实践教学活动。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建设意见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加大我院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特制订本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1. 课程理念先进,课程标准明确,课程设计科学,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条件优良,课程实施有效,课程质量较高,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2.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3.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创新课程开发建设机制,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课程评估和管理,加强教材建设,充实师资和实训、实习等课程实施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内容(一)制定高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标识、课程性质、设计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情境设计、教学实施补充建议、课程考核建议、教学资源要求等八个方面内容。
1.课程标识:主要说明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学时数、学分数、执笔人和制订(修订)日期。
2.课程性质:主要叙述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课程类型、课程与职业岗位关系、课程对职业素养培养的作用以及与前、后续课程的关系等。
3.设计思想:主要阐述课程标准设计原则、设计思想,描述设计思想在教学组织实施、课程内容结构、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先进性和创新点,说明方案设计的理由,能够体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高职培养特点。
高职职业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页设计与制作已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对网页设计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1. 课程内容(1)网页设计基础:网页设计的基本原则、网页布局、色彩搭配等。
(2)HTML/CSS基础:HTML标签、CSS样式、网页布局等。
(3)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Photoshop等网页制作与设计工具的使用。
(4)JavaScript基础:JavaScript语法、DOM操作、事件处理等。
(5)网页交互设计:表单设计、动画效果、网页游戏等。
(6)网页安全与优化:网页安全策略、SEO优化等。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2)能力目标:具备独立设计和制作网页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媒体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实践操作:提供实验平台,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过程1. 第一步:导入与讲解(1)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网页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网页设计的基本原则、网页布局、色彩搭配等理论知识。
2. 第二步:案例分析(1)选择典型案例,分析其设计思路、技术实现和优缺点。
(2)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改进建议。
3. 第三步:实践操作(1)布置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
基于创新教学的高职模具设计类课程开发与实施
基于创新教学的高职模具设计类课程开发与实施摘要:本文从课程的教学设计出发对高职模具设计类课程进行创新教学改革,重点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设置了相关教学情境,在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改革;从一个教学案例介绍了创新教学的具体实现,最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效果良好。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77-02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培养。
高职教育将创新教学的探索作为主线,要求我们在每门课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之路。
要在课程中体现创新意识,需要在课程中实现以下基本要求: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案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主体的参与意识必须得到充分体现;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任务驱动作为教学的主线,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
模具设计类课程是模具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环节强的综合性实用课程,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突出能力目标,将知识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职业能力的共同培养。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岗位实用技术分析和项目任务驱动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
一、教学设计课程的设计与企业紧密结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以实际工作过程构建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拓展潜力,创造最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教学案例的选取。
在课程案例的选取上,做到以下几点:案例能涵盖教学任务中的相关知识点;案例必须来源于实践,又能适合教学的要求;案例能体现创新性,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我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滞后,其主要厡因是教学方法的落后,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
高职《机械CAD-CAM》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
高职《机械CAD/CAM》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项目化教学在技能训练课程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本文主要阐述《机械cad/cam》这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过程及学习评价体系。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机械cad/cam》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引言项目化教学就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职业岗位工作的实际,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将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成专业技能的训练项目;以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对于高职生、中职生这样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群体来说,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应用项目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常用的教学方法。
项目化教学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机械cad/cam》是高职数控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应用cad/cam技术实现零件的自动编程能力为目标,属于典型的技能训练类课程,适合采用项目化教学手段。
一、教学设计本课程主要以项目为载体,将多门学科重新整合,以工作过程作为主线,通过任务驱动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要确定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目标设计项目载体,安排教学过程。
1.确定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部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主要要求掌握零件建模方法、步骤,理解数控加工工艺基本知识,掌握零件自动编程的步骤,了解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能力目标主要要求完成中等复杂外形零件的建模,合理制定数控加工工艺卡片,利用cad/cam相关软件自动生成程序,利用仿真软件实现模拟加工;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爱岗敬业,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高职项目式教学教案
高职项目式教学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职项目式教学教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教学模式也在逐渐从传统的讲授式向项目式教学模式转变。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和案例分享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是学习者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
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结构,通过与外界世界的互动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是知识的主体和创造者。
项目式教学通过设立具体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
二、项目式教学的教学设计项目式教学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项目选择、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和评价等环节。
项目选择阶段主要是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兴趣特点选择适合的项目主题,确立项目目标和任务。
项目设计阶段需要明确项目流程和步骤,设计项目活动和任务,理清项目关系和角色,确定资源需求和时间安排,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
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的核心内容,学生围绕项目目标和任务开展调研、实验、设计、制作等实际操作,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成果展示阶段是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这有利于学生总结经验、分享成果、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评价环节是项目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评价应该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和动态性,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试行)我校自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为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目的,规范化管理,扎实办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不适应人才培养需求。
因此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本次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在继续贯彻原有教学管理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强调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能力训练及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教师的创新精神,最终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范围及政策本次课堂教学改革采取“以点带面”的原则,首先拿出几门课程进行改革试点,然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最终全面铺开。
本次参与课程改革的科目为《实用英语》、《经济数学》、《财务会计》、《数据库》四门课程,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由申报。
三、内容及要求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包括教案规范和课堂教学过程规范两个部分。
(一)教案规范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必备教学文件。
为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院要求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并且为了确保教案的编写质量,特制定本规范和要求。
1、课程教案基本要素(1)授课时间(2)授课方式(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4)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5)教学重点及难点(6)教学基本内容纲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步骤(7)作业、讨论题、思考题(8)课后小结(9)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2、教案基本要素说明(1)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备课中应考虑“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整个课程或某一课堂的学习,预期达到的效果。
(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及其重点、难点。
(3)教学方法:是教师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的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高职高专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名称及学时分配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总学时:48学时二、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基本应用能力和初步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2)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
(4)了解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
2. 技能目标(1)熟练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启动、关闭、开关机等。
(2)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进行文档、表格、演示文稿的编辑与制作。
(4)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职业道德。
四、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本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2. Windows操作系统(1)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3)文件管理(4)系统设置3. 办公软件(1)Word文档编辑(2)Excel表格制作(3)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4.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1)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及危害(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3)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理论内容。
2. 演示法:演示计算机操作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高职适应性评估调整教学设计方案
高职适应性评估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在高职教育中,适应性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调整教学设计方案,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高职适应性评估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教学设计方案。
首先,了解高职适应性评估的目的和方法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适应性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在不同方面的适应情况,包括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调查、学习成绩分析等。
通过这些评估手段,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
其次,适应性评估应该注重个性差异的考虑。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进行调整。
例如,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此外,适应性评估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水平。
有些学生在某些学科或领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而在其他方面可能相对薄弱。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
对于学习快速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学习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评估的反馈机制,了解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反馈和建议。
通过询问学生的意见和观点,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效果。
最后,高职适应性评估调整教学设计方案还需要与其他教育环节相结合。
学生的适应性评估不仅与教学设计有关,还与教材、教学手段、学校管理和学生支持等方面有关。
因此,教师应该与学校管理层、教学团队、教材编写人员等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高职适应性评估调整教学设计方案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通过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进度和水平,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师可以有效地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职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设计实施
高职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摘要】:《园林树木学》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是本专业后续课程的重要支撑,又是直接应用于园林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工作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为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特点.体现职业岗位要求,对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地位,能力目标进行了分析、在项目设计、课程组织、考核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合作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人才培养课程设计项目设计课程考核《园林树木学》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重要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园林树木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1.园林工程技术行业就业方向分析通过对园林行业的市场调研,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主要有三大就业方向,即园林植物栽培、配置、养护方向;设计绘图方向及其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方向。
2.三大就业方向对应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园林工程技术岗位群与职业能力就业方向岗位群职业能力3、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分析(二)园林树木学的基本任务通过“广州地区园林树木资源调查、分析与应用”贯穿项目的训练,围绕“识树、懂树、会用树”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本地常用园林树种,具备识别鉴定树种的基本技能,具备应用园林树木的综合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从事园林实践工作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设计园林树木学课程目标设计培养学生“识树、懂树、会用树”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始终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树立热爱园林、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任务目标为驱动,理论实线一体化”的核心理念进行课程目标设计与实施建设。
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1.能力目标:1) 能描绘整个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形态特性,会根据植物检索表识别植物。
高职专科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1.doc
高职专科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1 高职专科“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近年来,全国各地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企业用人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匮乏,能工巧匠奇缺,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一方面有人无业就,另一方面有业无人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模式和用人要求不相适应,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加快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为了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校高职专科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经应用技术学院的实地调研和探讨,决定从2008级畜牧兽医、数控技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开始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如下:一、“2+1”人才培养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完成,即:学生2年在校学习,再利用1年的时间到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训练,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有效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下培养和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所以人才培养目标仅靠学校的教育环境难以实现,必须要有企业的参与,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共同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和就业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保证在校生有一年的时间在企业和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高职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
2 . 高职学生“ 厌学” 现象严重 。 高职学生虽然是进入了 校门, 但是他们对 自己将来的就业及学 习都没有充分的准 备 。首先在知识上 , 高职学生对基础课程学习的结果是不 太理想的, 否则不会进职业 院校。 其次在心理上 , 多年的学 习成绩不佳 以及老师和家长的责备 、 冷漠 , 已在学生心中 深深积淀 , 使他们对各种课程都怀有厌恶情绪 , 认为老师 讲 的东西无用、 没趣 , 为 了得到毕业证书 , 又不得不勉强应 付。由于面对的是这样 的学生 , 高职教师也开始产生职业 厌倦感 , 不愿意与学生交流 , 大多只是应付教学工作而 已, 根本不考虑如何使学生“ 学有兴趣 、 学有乐趣 、 学有成效 ” 。
【 教学设计 】
高职教 育应该如 何进 行有效 的课程教学设 计
蒋光玉
( 黑 龙江林 业 职业技 术 学 院 , 黑龙 江 牡丹 江 1 5 7 0 0 1 )
摘要 : 课程教 学改革是 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 问题之一 。文章对当前 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 问题进行 了分析 . 阐述 了高职教育课 堂教 学设计改革 的必要性, 以及高职教育应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 。 关键词 : 高职教 育 ; 职 业能 力 ; 教 学设 计 中图分类号 : G 7 1 2
计 改 革 势在 必行 。
三、 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评定高职课程教学设计质量的好坏 , 关键是看能否通 过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作为我们 高职教师应抛弃传统学科型课程教学观念 , 以符合高职特
征的教学理念来指导高职课堂教学设计 。 我认为高质量 的 高职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 以下几个原则 。 1 . 以强化职业能力 目 标 为核心。 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在
高职核心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设计问题
・4・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一、高职核心课程改革方案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重视程度不够,难以有效推进部分高职院校对核心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既缺少必要的课程改革制度引导激励课程改革,也缺乏必要的课程改革专项基金,难以保证课程改革,收效甚微;同时还存在着基层教学单位管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精力投入不够、探索研究不够,难以有效指导和检验课程改革。
(二)理念不够先进,难以贯穿全程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业导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在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标准开发、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过程和多元考核评价等环节都没有很好地加以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教学实践的程度还不高。
(三)缺乏有效制度,难以指导课改多数高职院校对课程改革的研究不够,没有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原则意见、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管理办法、核心课程改革选题立项管理办法、核心课程改革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核心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要求、核心课程考试考核办法等规范化的管理文件,不能有效指导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实施,改革效果不明显。
(四)改革探索不够,方案设计不足一是课程改革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知其型不知其髓,形似神不像;二是课改人员分兵作战,没有一个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开发小组,不能集思广益,形成[收稿日期]2012-04-06[作者简介]1.孙百鸣(1963-),男,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长,硕士,教授;2.王莉力(1956-),女,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教授;3.崔淑鑫(1960-),女,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
注:此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项目《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高职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设计编写规范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设计编写规范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现就课程教学设计的编写提出如下参考意见。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以及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在充分考虑学生层次和专业的基础上,对每一门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周密的思考和设计,并组织相关教师编写出既包含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整体设计,又包含所讲授内容,并能够具体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书面材料。
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
2、课程教学设计分为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每一门独立设置的课程,包括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课程都应有一份整体教学设计。
3、多人执教课程的教学设计应由全体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师共同参与、集体研讨,并由该课程的骨干教师组织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考核方案设计等统一要求的内容。
其他内容不做统一要求,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创造性地编写并交骨干教师审阅。
4、每学期开学前,教师应写出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至少两周的单元教学设计(本学期为第一节课和评估周的教学设计),其中,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于开学后1周内交各系、部备案。
5、教学设计应不断更新,教师应注意教学设计的积累和保存。
6、教师授课时要携带教学设计,以便教学检查和教师业务考核。
7、在提倡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课程教学设计实施的可行性,不能设计与实施两张皮。
二、课程教学设计的的内容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进度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考试/考核方案设计、教学资源设计等。
1、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
课程能力目标要根据职业综合素质、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分工,用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进行描述,“能用×××做×××”,即将能力目标结构化。
激发学习普通话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设计与改革
教 学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
离职 院校普通话教学设计 与改革
山东经 贸职业学院
普通 话教 学作 为训 练学 生语言 并提 高表 达能 力的手 段 ,是高 通话 的 习惯 。我 们 的有些 学生 不 习惯 听普 通话 ,这就 需要督 促学 职 院校课 程 改革 的重点 。 当前 ,高 职院 校学 生普通 话水 平参 差不 生 常听普 通话 ,养成 听普 通话 的 习惯 。三 是练 普通话 的 习惯 。很 齐 ,对普 通话 学 习的重视 程度 不够 ,教 学方 法陈 旧 ,要 想打破 不 多说 方言 的 同学 羞于 说普 通话 ,我们 要帮 助学 生克服 羞涩心 理 , 变 的教 学模 式 , 必须 对 普通 话课 程 进 行改 革 ,实行 多样 化 教学 方 有针 对性地 多练 普通 话 ,不 断 纠正语音 上 的问题 。 四是说普 通话 式。 的 习惯 。从 普通 话水 平测 试 中 ,我们 发现 ,很 多学生 的前三 题把 高职 院校普 通话 教学 中存在 的 问题 握得 很好 ,一到 说话 ,问题 就较 多 。不但 要求在课 堂 上说 ,更重 ( 一) 学生 对普 通话 的学 习重视 程度不 够 要的是 在 生活 中也要说 ,抓 住一 切机会 练说 普通话 ,在练 习中不 许 多 高职 院 校 的 学生 认 为 普通 话 水 平 与将 来 从 事 的 工作 关 断纠正错误。五是纠正习惯。分两种情况:一是 自纠,二是他 系不 大 。不需要 有 多高 的水平 ,再 加上个 别学 生认 为 自己已是 成 纠 。 以上 习 惯必 须 在课 下 养 成 。任 课 教 师要 求 学 生 以宿 舍 为单 人 ,语言 的发音 、表 达 习惯 已形成 定势 ,更 改不 易 ,对 普通 话 的 位 ,选择 一个 负责人 ,记 录和 汇总 同学们 在练 习时遇 到的 问题 , 学 习与练 习重视 程度 不够 。同 时 ,完成 普通 话教 学 内容 需 要3 6 学 及时 向老 师反馈 ,教 师予 以指 导。 另外 ,同学之 前也相 互督 促 。 时,受高职院校其他专业课程影响,已经压缩到只有8 至1 O 个课 形成 “ 比一 赶一 超” 的学 习氛围 ,共 同获得进 步和提 高。 时 。在有 限 的时 间里 完成 教学 内容 的确 是个难 题 。所 以老 师只能 ( 二) 教学 模式 更新 ,强化 目标驱 动下 的 自主 学 习 有选 择的教 学 。 学 生学 习普 通话 的过 程 中 ,普 遍 存有 三 种 情况 :一 是有 的 ( 二) 学生 普通 话水平 参差 不齐 知道 自己的语音 错误 和缺 陷 。并能 自我 纠正 的 ;二是 有的知 道 自 高职 院校 的学 生大 多不是 来 自一个 地 区 ,特 别是近 几年 ,随 己的大 多数 问题 ,有 些可 自我 纠正 的 ;三 是个 别普通 话基础 薄 弱 着 国家大 力发展 高职 教 育 ,招 生范 围扩大 ,学 生往 往来 自不 同的 的 同学 ,不 知道 问题且 不 能纠正 的 。一般 情况下 ,第 一种学 生基 方言 区 , 口语表 达都 带有各 方言 区 不同 的特 点 。尤 其来 自农村 的 础 较好 ,语 音 问题不 大 ,本 身 的基础可 以通 过测试 ;第二种 学生 学生 ,大多从未接触过普通话方面的训练,即便是接受过普通话 可以通过测试,但是进入更高一级不太容易;第三种则过级有困 的理论教学 ,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层面,而缺乏相关的应用 难 ,需 要重 点辅导 与督 促。 训练 。 由于生 活和学 习环 境 的不 同 。农村 学 生与城市 学 生的 普通 在 教学 中 ,需要 先 对 学 生进 行 摸 底调 查 。 将上 述 学 生分 三 话水 平存在 着较 大 的差异 ,来 自城市 的学 生 的普通 话水 平一般 要 个层 次 A 组、B 组 、C 组 ,为 了让 同 学们 都 有学 习的 动力 。分 别 好于来 自农 村 的学生 。 为三 组学 生 制定不 同 的 目标 。针对 A 组学 生 ,我们 对其 有更 高 的 ( 三) 学 生缺少 自主 学 习动 机 要求 ,给他 们设 定 的 目标是 进入 二级 甲等 。学 生听到 自 己不 仅可 虽然 口音各 有不 同 . 但 方音 特征 差 别不 大 , 学生 之 间用 方言 交 以过 级 ,而且 有进 入 更高 一级 的希 望 ,学 习动 力非 常足 。针 对B 流未 形成 言 语障 碍 。 因此 , 在课 下 。 这些 学 生更 多使 用方 言 进行 交 组 ,我 们 为他们 下达 的任务 是保住 二级 乙等 ,争取 拿到 中高分 ; 流, 偶 尔 出现有 人使 用普 通 话 的情况 , 还 有 可能 遭到 别人 的嘲讽 和 针对C组学生,要重点辅导 ,努力过级。学生们在 目标 的趋动 羞辱 。普通 话作 为一 种交 际工具 的价 值和 意义 在这 些情 况下被 轻 下 。学 习积极 性大 大加 强 ,更加有 自主学 习 的动力 。 易地淡 化 了。 ( 三) 教学 方法 与时俱进 ,顺 应学 生需要 二 、高职 院校普 通话课 程设 计的 改革办 法 第 一 ,针 对 我校 大 多 数学 生 普 通 话基 础 薄 弱 、部 分 学生 普 ( 一) 课 上 改 变授课 内容 . 讲清 细节 , 课 下 强调 随 时练 习 ,养 通话基 础较 好 、个别学 生普 通话 基础好 的 实际 ,在 课 上实行 “ 因 成语言 习惯 地施 教”教 学 的方法 ,根据 学 生的方言 地 不同进 行授课 。将 学生 在普 通话教 学课 时较 少 的情 况 下 ,针 对学 生在 课堂 上得 到训 进行分 组 ,让所 有学 生都有 说话 的机会 ,让 一些 乡音较 重 的学生 练和指导的机会相应减少。为了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明显高效地 得 到老 师 的帮助 。通过 这种 教学 方法 的尝试 ,我们 看到 学生们 积 提高 普通话 水平 ,顺 利考取 等级 证 书 。可 将授 课 内容进 行适 当调 极的 、主动 的学 习普 通话 。自觉地纠正 乡音 ,普 通话水 平不 断提 整 ,将 所讲 内容 与普 通话水 平测 试题 型 紧密结 合。 普通话 水平 测 高。我 们还 鼓励 基础 薄弱 的同学 ,克服 学 习普通话 的心 理 障碍 , 试 有 四道大 题 :第一题 读单 音节 字词 。测查 应 试人 声母 、韵母 、 多向老 师和基 础好 的 同学学 习。 声调 的标 准程 度 。 第 二题 读 多 音 节词 语 。 测查 应 试 人 声母 、韵 第二 ,教 材 内容 是不 变 的, 而教 学对 象是 可 变的 , 我们 根据 学 母 、声调 和变调 、轻 声 、儿 化读 音 的标准 程度 。第 三题 朗读 ,注 生 的实 际需 要 ,适 时 变换 自己 的教 学方 法 , 尽 可能 多地 采 取 启发 意避免 错读 、漏 读 、加读 、倒读 、不 要读破 词 和句造 成歧 义 ,做 式 教 学 , 以提 问 、研讨 等 方式 鼓励 学 生敢于 提 出 问题 , 大胆 表达 自 到 自然流 畅。第 四题 说话 ,注意 减 少方音 、 自然流 畅 、有 口语 感 己的思 想, 树 立他 们的 自信心 。 等。普通话课的授课内容打破了过去按教材章节进行讲解 ,而以 第三 ,以赛促学 ,督促学生继续学 习。定期举行普通话大 这四道大题作为四次课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讲授与练 赛、朗诵比赛 、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普通话的热 习。 情。我们把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紧密结合起来。采用灵 在课堂训练时间缩短 的情况下 ,为了提高学生 的普通话水 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大大 平 ,任课教师不断督促学生养成几种习惯。~是学习普通话的 自 提 高 了学生学 习 的主动 性。我 们还 将继续 探 索和尝试 新 的教学模 觉 习惯 。只 有学 生 自觉 去学 习普通 话 ,才会 有较 大 的进 步 ,这种 式 与教学 方法 ,积 累经验 ,有效运 用 到教学 实际 当中。 习惯 的 养成 需要教 师 的督促指 导和 学生 问的相 互督 促 。二是 听普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的新课程教学改革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一、“一体化课程”的概念和构建1、一体化课程的概念一体化课程(简称一体化课程,下同)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一体化课程的表现形式是学习领域,它针对一个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一门学习领域课程由若干学习情境组成。
学习情境是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常表现为综合性的学习任务2、一体化课程的构建一体课程既不同于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也不同于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CBE 和MES课程模式,一体化课程的构建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二、学制衔接模式的一体化课程构建步骤一体化课程构建分为四个步骤,即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描述和学习情境设。
其主要内容包括: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和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
一体化课程的特点在于不仅要有岗位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即除专业能力外,还应具有诸如解决问题、与人交流等核心能力。
与此对应,不仅要传授事实性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
高职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任务书”与”工作单”开发案例
一
、
归 纳“ 电子测 量 与 仪器 ” 程对 应 的 典型 工 课
作( 务) 任
作过程 导 向” 的专业 课 程 体 系并 确 定 每 门课 程 的能
典 型工作 ( 任务 ) 高职专 业课 程体 系开发过 程 是
中的一 种技术 模型 。与某 一职业 ( 专业 技术 ) 领域 相
程 的职 业性 、 践性和 开放性 。 实
关键 词 : 高职
课程
任 务 书 工作 单
设 计
中图分类 号 : 7 8 5 G 2 .7 G 1 . ;4 3 0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6 1 04 2 1 )3 04— 5 17 —4 2 (0 0 0 —0 2 0
Te c i sg nd I a hng De i n a mplme t to fTe h lg r iu u o g e c to a e i U e n a i n o c noo y Cu rc l m fHi h r Vo a i n lSp ca y
“ 行动 导 向” 来驱动教 学, 工作 单” 现生 产过程 并 引导教 学 , 适应 了行 业 生产要 求 , 符合 了教 学组 织 用“ 再 既 也
需要 , 底摆 脱 了“ 彻 学科导 向” 课程 模 式及 其 “ 结果导 向” 学 方法的束 缚 , 而真 正体现 出 了高职 专业技 术课 教 从
・
教学研究 ・
高 职 专 业 技 术 课 程 的教 学 设 计 与 实 施
— —
电子 测 量 与 仪 器 课 程 “ 务 书 " " 作 单 " 发 案 例 任 与 工 开
黄 燕
( 成都 航 空职业技 术学 院 , 四川 成都 6 02 ) 10不是 本科课 程 的简单 压缩 , 也不是 实际工作 的 简单 复制 。通过 “ 务 书” 任 的
高职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实践教学设计,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设计原则1. 实践性原则:实践教学应以实际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整合性原则: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格局。
3. 开放性原则:实践教学应打破学科界限,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创新性原则:实践教学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个性化原则:实践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三、实践教学设计内容1. 实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技能目标:使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 实践教学内容(1)专业技能训练: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如实验、实习、实训等。
(2)创新实践: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如科技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
(4)跨学科实践:打破学科界限,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实践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项目教学: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
(3)模拟教学:通过模拟教学,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四、实践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
2. 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和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教学设计改革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扮演着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前高职教学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例
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亟需进行改革。
二、改革目标
1.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促进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3. 拓宽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4.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三、改革措施
1. 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
与实际需求相符合。
2. 多元化教学手段
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实验、在线课程、远程教学等,
拓宽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确保教
学质量。
4. 优化实践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学生实践渠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 加强校企合作
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产教融合,使教学更贴近实际需求。
四、实施保障
1. 加大经费投入
学校加大对高职教学改革的经费投入,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
2. 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机制,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3. 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改革成果,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提高师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五、预期效果
1. 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2. 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更加契合,学生毕业后更易就业。
3. 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4. 教学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
六、总结
高职教学设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推动高职教育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希望全校师生积极配合,共同推动高职教学设计改革的顺利实施,为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