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协议分析

合集下载

sip,协议讲解

sip,协议讲解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sip,协议讲解篇一:sip协议格式详解1.sip1.1.1.sip格式每条sip消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起始行(startline):每个sip消息由起始行开始。

起始行传达消息类型(在请求中是方法类型,在响应中是响应代码)与协议版本。

起始行可以是一请求行(请求)或状态行(响应)。

(2)sip头:用来传递消息属性和修改消息意义。

它们在语法和语义上与http头域相同(实际上有些头就是借自http),并且总是保持格式::。

(3)消息体:用于描述被初始的会话(例如,在多媒体会话中包括音频和视频编码类型,采样率等)。

消息体能够显示在请求与响应中。

sip清晰区别了在sip起始行和头中传递的信令信息与在sip范围之外的会话描述信息。

可能的体类型就包括本文将要描述的sdp会话描述协议。

1.1.2.消息头“where”列描述了在头域中能够使用的请求和应答的类型。

这列的值是:R:头域只能在请求中出现;r:头域只能在应答中出现;2xx,4xx,等等:一个数字的值区间表示头域能够使用的应答代码。

c:头域是从请求拷贝到应答的。

如果”where”栏目是空白,表示头域可以在所有的请求和应答中出现。

“proxy”列描述了proxy在头域上的操作a:如果头域不存在,proxy可以增加或者连接头域m:proxy可以修改现存的头域值d:proxy可以删除头域值r:proxy必须能读取这个头域,因此这个头域不能加密。

接下来6个栏目与在某一个方法中出现的头域有关:c:条件;对头域的要求依赖于消息的内容m:头域是强制要有的。

m*:头域应当被发送,但是客户端/服务端都需要准备接收没有这个头域的消息。

o:头域是可选的。

t:头域应当被发送,但是客户端/服务端都需要准备接收没有这个头域的消息。

客户端/服务端都需要准备接收没有这个头域的消息。

如果通讯的协议是基于面向流的协议(比如tcp),那么头域值必须被发送。

*:如果消息体不为空,那么头域值就绪要的。

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协议分析

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协议分析

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协议分析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协议。

它在互联网通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SIP协议的呼叫流程以及对协议的分析。

一、SIP协议呼叫流程1. 注册阶段:在SIP协议中,用户设备需要先进行注册,以便在网络中被识别和定位。

注册流程如下:- 用户设备发送REGISTER消息到SIP服务器,包含用户的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

- SIP服务器接收到REGISTER消息后,将用户的信息记录在注册表中,并返回200 OK响应,表示注册成功。

2. 呼叫建立阶段:在完成注册后,用户可以发起呼叫请求。

呼叫建立流程如下:- 主叫用户设备发送INVITE消息到SIP服务器,包含被叫用户的地址信息和媒体协商信息。

- SIP服务器接收到INVITE消息后,查询被叫用户的位置信息,并将INVITE消息转发给被叫用户设备。

- 被叫用户设备接收到INVITE消息后,发送100 Trying响应给SIP服务器,表示正在处理呼叫请求。

- 被叫用户设备根据媒体协商信息,生成对应的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消息,并将200 OK响应发送给SIP服务器。

- SIP服务器将200 OK响应转发给主叫用户设备。

- 主叫用户设备接收到200 OK响应后,发送ACK消息给SIP服务器,表示呼叫建立成功。

3. 呼叫传输阶段:在呼叫建立成功后,主叫和被叫用户之间可以进行音视频传输。

呼叫传输流程如下:- 主叫用户设备根据SDP消息中的媒体协商信息,建立音视频传输通道。

- 主叫用户设备将音视频数据打包成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发送给被叫用户设备。

- 被叫用户设备接收到RTP数据包后,解析数据并播放音视频。

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协议分析

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协议分析

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协议分析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协议。

它是一种基于文本的协议,使用类似HTTP的请求-响应模式进行通信。

SIP协议在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和实时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SIP协议的呼叫流程及协议分析。

一、SIP协议呼叫流程1. 呼叫建立阶段呼叫建立阶段是SIP协议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它包括以下步骤:- 呼叫发起方(Caller)向呼叫接收方(Callee)发送INVITE请求,该请求包含了呼叫的相关信息,如被叫方的SIP地址、媒体类型等。

- 呼叫接收方收到INVITE请求后,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呼叫。

如果接受呼叫,接收方将返回一个200 OK响应,表示呼叫已被接受。

- 呼叫发起方收到200 OK响应后,会发送一个ACK请求,确认呼叫已被接受。

2. 媒体协商阶段媒体协商阶段用于协商呼叫双方之间的媒体传输参数。

它包括以下步骤:- 呼叫发起方和呼叫接收方通过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交换媒体传输参数,如音频编解码器、传输协议等。

- 呼叫双方根据SDP中的参数进行媒体传输的配置。

3. 呼叫保持与呼叫转移呼叫保持和呼叫转移是SIP协议中的两个重要功能。

它们可以在呼叫过程中进行:- 呼叫保持:当一方需要将呼叫保持时,它会发送一个INVITE请求给另一方,并在请求中添加一个"hold"参数。

对方收到请求后,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呼叫保持。

- 呼叫转移:当一方需要将呼叫转移到另一方时,它会发送一个REFER请求给另一方,并在请求中指定新的被叫方。

对方收到请求后,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呼叫转移。

4. 呼叫结束阶段呼叫结束阶段用于终止呼叫。

它包括以下步骤:- 任何一方可以发送BYE请求给对方,表示希望终止呼叫。

《RTSP协议介绍》课件

《RTSP协议介绍》课件

要点二
DASH(Dynamic Adaptive Strea…
DASH是一种基于HTTP的流媒体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中 传输实时音视频流。与HLS类似,DASH也通过将音视频 流分割成多个小的HTTP流,实现了对音视频流的动态调整 和流媒体的分发。DASH和HLS都是为了解决音视频流的 动态调整和分发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而RTSP则更侧重 于对音视频流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Part
06
RTSP协议安全性
RTSP协议的安全性挑战
未加密的通信
RTSP协议默认使用明文传输,容易受到中间人 攻击和窃听。
身份验证和授权不足
RTSP协议缺乏强有力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 容易遭受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
缺乏数据完整性和加密
RTSP协议缺乏数据完整性和加密机制,无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RTSP响应
状态码
RTSP协议使用状态码来标识请求的处理 结果,例如200表示成功,404表示未找 到媒体资源等。
VS
描述信息
服务器在响应中返回相关的描述信息,例 如SDP描述、会话标识等。
SDP协议
• SDP协议:会话描述协议(SDP)用于描述多媒体会话的邀请信息和属性,如媒体类型、编解码器、传输协议等。 RTSP协议通过SDP协议来描述和协商媒体会话的参数。
会话控制
RTSP协议支持会话控制,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过交换会话元数据来建立和管理会话。会话元数据包括 会话标识符、参与者和媒体属性等。
播放媒体流
01
02
03
播放
记录
选择
客户端在获取媒体流描述信息后,可 以通过RTSP协议的播放命令开始播放 媒体流。客户端可以控制播放过程, 如暂停、快进、快退等。

智能物联网背景下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分析

智能物联网背景下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分析

智能物联网背景下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分析摘要: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的传统数据业务向高速数据业务方向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时代,其中,5G技术被广泛认为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石。

多媒体通信技术在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领域应运而生,从早期文字信息,语音电话,再到图像和音视频即时交互通信,应用场景发生了重大变革。

与传统的4G技术相比,5G技术具有高带宽、低延时的特点,其信号覆盖范围广,功耗相对较低。

5G的发展使得多媒体通信技术提升了数据传递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并加速了智能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智能物联网;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1通信行业发展历程移动通信层面的技术每通过十年就会产生改革超越。

由1G至5G,使技术获得创新,令gsm网络由庸俗迅速进步为快速,使生活习惯及其通讯存有变化,且具备颠覆性创新。

在技术层面则完成了由视频语音至数据信息、捷变至宽带网络及其仿真模拟至数据的更改;在终端设备层面则完成了由大哥大手机至2G功能键演变为智能机的转型;在情景层面则完成由通电话至发消息,再到微信视频聊天及其手机在线游戏与直播间小视频。

移动通信在快速发展全过程使得大家对信息传递层面的要求获得很大达到。

同3G抑或是4G互联网对比,5G的速率更快,其覆盖面积更广,而且低延迟及其功耗低,可以使视频语音通讯由消费性拓宽至场景化及其提高,令物联网可以更快赶到,使多媒体通信可以更为智能化系统及其多态性化、泛在化及其超清化。

2多媒体通信发展现状2.1超清化多媒体通信业务的发展迈向超清化,主要原因是用户的需求正在向沉浸式体验互动、颠覆式方向发展。

5G基于大宽带、超可靠、低时延等特征,一方面,刺激了终端屏幕数量的爆发,可以支撑120帧传输,使高清视频通话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媒介的进一步延伸,消除了VR技术的眩晕感,为4K/8K超高清视频、VR直播等应用场景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2智能化智能化在物联网和AI等技术的支持下,潜能逐步被挖掘。

RTP协议分析

RTP协议分析

RTP协议分析协议名称:RTP协议分析一、引言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IP网络中传输实时数据的协议。

它被广泛应用于音频、视频和其他实时多媒体应用中。

本协议分析旨在深入了解RTP协议的工作原理、功能特性和应用场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协议。

二、协议背景RTP协议最初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在RFC1889中定义,并在后续的RFC文档中进行了修订和扩展。

RTP协议的设计目标是提供实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时效性和灵活性。

三、协议功能特性1. 实时性:RTP协议通过时间戳和序列号来确保实时数据的有序传输和恢复,以满足实时应用的时效性需求。

2. 数据传输:RTP协议支持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包括音频、视频和其他实时数据。

3. 数据封装:RTP协议将多媒体数据封装成RTP数据包,并添加头部信息,用于描述数据类型、时间戳、序列号等。

4. 数据分发:RTP协议支持多播和单播两种数据分发方式,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应用需求。

5. 丢包恢复:RTP协议通过重传机制和插值算法来处理数据包的丢失和损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

6. 流同步:RTP协议通过同步源标识符(SSRC)和时间戳来实现多个数据流的同步播放。

四、协议工作流程1. 数据封装:发送端将多媒体数据封装成RTP数据包,并添加RTP头部信息。

2. 数据传输:发送端通过UDP协议将RTP数据包发送到目标地址。

3. 数据接收:接收端接收到RTP数据包后,解析RTP头部信息,并根据时间戳和序列号进行数据恢复和重组。

4. 数据播放:接收端根据时间戳和序列号将数据包按正确的顺序播放或呈现。

五、协议应用场景1. 实时音视频通信:RTP协议被广泛应用于音视频通信领域,如VoIP(Voice over IP)、视频会议等。

2. 流媒体传输:RTP协议可用于流媒体传输,如实时直播、点播等。

第12讲-H323协议分析

第12讲-H323协议分析

H.323的协议框架
H.323的协议族
H.225.0 RAS(Registration, Admission and Status):在endpoints与gatekeeper之间的通信协 议,用于注册,寻址以及终端状态的查询和维护。 H.225.0 Call Signaling:主要用于在endpoint之 间建立与撤销连接,和传统电信的信令过程类似 H.245:用于在终端之间交换多媒体能力信息, 建立多媒体连接。 RTP:终端之间用于收发媒体数据的协议标准 RTCP:Real Time Control Protocol, 用于控制与 监督RTP连接的情况。
H323协议中的一些不足
ASN1编码,不能明文分析 消息过于复杂,从呼叫到通信要经过太多的消息交换,容 易出问题 从H225 Connect到开始交换RTP,需要经过多次消息交 换,让用户产生摘机后很久才能听到声音的感觉。 H225, H245要占用两路TCP, 对系统资源影响比较大. 整个的消息体系,和协议体系中,很多都是为video应用 的,在voice中无法使用,又增加了很多复杂性
– – – – – – – – Grq,gcf, rrq, rcf 成功注册 Arq,acf, setup 主叫发起呼叫 CallProceeding, arq, acf, alerting 被叫相应呼叫 Connect h225通道连接 CapSet, Msd, CapSetAck, MsdAck 能力集协商 Olc, OlcAck, 打开媒体通道 Rtp 语音流传送 EndSession, Release complete, Drq 挂断话机
H225的消息分类
Setup 主叫建立呼叫 CallProceeding 被叫处理呼叫 Alerting 被叫振铃指示 Connect H225连接成功 ReleaseComplete H225释放连接 Facility Status/StatusInquiry状态查询

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协议分析

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协议分析

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协议分析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通信协议。

它被广泛应用于VoIP(Voice over IP)系统中,用于实现语音、视频和其他多媒体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SIP协议的呼叫流程和协议分析。

一、SIP协议呼叫流程1. 呼叫建立阶段在呼叫建立阶段,参与呼叫的两个终端被称为User Agent(UA)。

呼叫建立的流程如下:1.1 UA1发送INVITE请求到SIP服务器,请求建立呼叫。

1.2 SIP服务器向UA2发送INVITE请求,询问是否愿意接受呼叫。

1.3 UA2发送100 Trying响应,表示正在处理请求。

1.4 UA2发送180 Ringing响应,表示正在振铃。

1.5 UA2发送200 OK响应,表示接受呼叫。

1.6 UA1发送ACK请求,确认接受呼叫。

2. 呼叫传输阶段在呼叫传输阶段,实际的语音、视频或其他多媒体数据通过网络传输。

该阶段的流程如下:2.1 UA1和UA2之间交换多媒体数据。

3. 呼叫终止阶段在呼叫终止阶段,参与呼叫的任一方终止呼叫。

呼叫终止的流程如下:3.1 UA1或UA2发送BYE请求,请求终止呼叫。

3.2 接收到BYE请求的一方发送200 OK响应,表示同意终止呼叫。

二、SIP协议分析SIP协议由请求-响应模型组成,使用文本格式进行消息传递。

它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其中客户端是发起请求的一方,服务器是处理请求并发送响应的一方。

以下是SIP协议的一些重要特点和分析:1. 端口号SIP协议使用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或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作为传输层协议,默认使用UDP端口5060。

SIP协议还可以使用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进行加密传输,默认使用TCP端口5061。

SIP与RTP协议在VoIP通信中的信令与媒体传输分析

SIP与RTP协议在VoIP通信中的信令与媒体传输分析

SIP与RTP协议在VoIP通信中的信令与媒体传输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语音通信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电话网络正在被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通信所取代。

VoIP利用互联网传输语音数据,使得通信更加便捷高效。

在VoIP通信中,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和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协议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对SIP与RTP协议在VoIP通信中的信令与媒体传输进行分析。

1. SIP协议的信令分析SIP协议是一种建立、维护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信令协议。

它使用电子信箱式的通信方式,类似于HTTP协议。

SIP协议主要负责处理呼叫的建立、保持和终止过程。

在VoIP通信中,SIP协议承担着信令传输的任务。

SIP协议的信令包含了一系列的消息,如INVITE、ACK、BYE等。

通信双方通过发送这些消息进行会话的建立和终止。

SIP消息中包含了呼叫相关的信息,如呼叫发起方和接收方的地址、媒体类型等。

通过分析SIP协议的信令消息,可以了解呼叫的流程和参数。

2. RTP协议的媒体传输分析RTP协议是一种传输实时数据的协议,如音频和视频。

RTP负责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并在网络上传输。

在VoIP通信中,RTP协议用于传输语音数据。

RTP协议将语音数据划分成小的数据块,并为每个数据块添加了序列号和时间戳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顺序和时序的准确性。

RTP还提供了丢失包检测和恢复机制,确保语音数据的可靠传输。

通过对RTP协议数据包的分析,可以了解语音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质量情况,如延迟、抖动等。

这对于优化语音通信的质量非常重要。

3. SIP与RTP协议的配合SIP和RTP协议在VoIP通信中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语音通信的建立、传输和终止。

首先,SIP协议负责呼叫的建立过程。

当一个通信请求发起时,SIP协议负责发送INVITE消息到目标终端。

视频通信协议

视频通信协议

视频通信协议视频通信协议是指在视频通信过程中,用于规定数据传输格式、传输速率、错误校正等内容的一系列协议。

视频通信协议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直接影响着视频通信的稳定性、清晰度和实时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视频通信协议,并对它们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常见的视频通信协议——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

RTP是一种用于在互联网上传输实时数据的协议,它通常与RTCP(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实时控制协议)一起使用。

RTP协议可以保证多媒体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实时性和同步性,适用于视频会议、视频直播等场景。

RTP协议的特点是传输速率较快,能够保证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但在传输过程中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对延迟和丢包的容忍度较低。

其次,我们介绍一种常用的视频通信协议——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传输协议)。

RTSP是一种用于控制流媒体服务器的协议,它可以实现对流媒体的播放、暂停、快进、快退等控制操作。

RTSP协议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对流媒体的灵活控制,适用于视频监控、视频点播等场景。

但是,RTSP协议在传输过程中对网络环境的要求较高,对延迟和带宽的要求也比较苛刻。

除了RTP和RTSP协议外,还有一种常见的视频通信协议是H.323协议。

H.323是一种多媒体通信协议,它包括了音频、视频和数据通信的标准,适用于实时的音视频通信。

H.323协议的特点是支持多种编解码器,能够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带宽条件。

但是,H.323协议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配置和维护相对复杂。

综上所述,视频通信协议在视频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视频通信协议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视频通信协议对于保证视频通信质量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视频通信协议,以实现稳定、清晰、实时的视频通信效果。

计算机网络中的多播路由协议比较分析

计算机网络中的多播路由协议比较分析

计算机网络中的多播路由协议比较分析在计算机网络中,多播(Multicast)是一种将数据同时传输给一组特定接收者的通信方式。

相比于单播(Unicast)和广播(Broadcast)方式,多播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为了实现多播通信,网络中需要使用多播路由协议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控制。

不同的多播路由协议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本文将对常见的多播路由协议进行比较分析。

1. 协议一:DVMRP(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DVMR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多播路由协议。

它通过在网络中传播多播路由表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DVMRP采用最小成本树算法,使用RIP协议作为距离向量算法的基础。

DVMRP的优点是简单易实现,适用于小型网络。

然而,DVMRP的缺点是路由器需要维护大量的多播路由表,消耗大量的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

另外,DVMRP不具备适应网络拓扑变化的能力,因此对于大规模网络或动态网络不太适用。

2. 协议二: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GMP是一种用于主机加入和离开多播组的通信协议,也是多播路由协议的一部分。

IGMP提供了主机和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机制,使得主机可以在加入或离开多播组时通知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路由控制。

IGMP协议有三个版本,分别是IGMPv1、IGMPv2和IGMPv3。

IGMPv1和IGMPv2基于查询/报告机制,而IGMPv3引入了源特定多播(SSM)和组特定多播(GSSM)的支持。

IGMP的优点是简单高效,适用于小型网络和普通多播应用。

然而,IGMP的缺点是缺乏可扩展性,在大型网络或需要高级特性的场景下表现不佳。

3. 协议三:PI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PIM是一种独立于底层协议的多播路由协议。

PIM协议支持多种底层路由协议,如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一种适用于无线网络中多媒体传输的CDMA/RTDMA协议及性能分析

一种适用于无线网络中多媒体传输的CDMA/RTDMA协议及性能分析

情况下,仍能保证多种业务的 Qo S要求.
关键词 C DMA R D / T MA 多媒 , 体传输, M/ n m 排队模型,相位过程, Q S M/ / o
中图 号 TN9 95 2 .
目前对 于多媒体 传输的 MAC( du A cs C nr1 协议 主要是根据 业务 的特性 来选择 Me im ces o to)
不 同 的 接 入 策 略 。对 于 话 音 ,可 以允 许 有 一 定 的误 码 率 ,但 对 传输 延 迟 比较 敏 感 ,因此 多 以 预 约 为 主 ,即 为 每 个 话 音 终 端 分 配 一 个 时 隙 或 码 字 ,一 直 到 通 话 结 束 ;而 对 于 数 据 业 务 , 产 生 是 突 其 发 性 的 , 迟 对 它 的 质 量 并 不 明 显 , 对 误 码 率 有 较 高 的 要 求 ,因此 大 多 采 用 竞 争 方 式 【 引 。 延 但 卜 其 中 R D A J 过 在 基 站 设 置 两 个 队列 存 放 话 音 和 数 据 的接 入 请 求 , 减 少 了接 入 时 的 碰 撞 。 T M 通 但 是 当 网络 负 载 较 重 时 , 由于 时 隙 不 可 能 分 成 无 限 小 ,就 会 造 成 话 音 的 丢 包 率 和 数 据 的 延 迟 增 大 。此 外 R TDMA 并 未 考 虑 支 持 其 他 业 务 ,尤 其 对 于 高 速 连 续 业 务 ,仅 用 一 个 时 隙 传 递 一 帧 的 数 据 是 比较 困难 的 。
针对以上不足,本文研究了一种联合 c MA R D D / T MA 的 MA c层协议。首先基站可分配
的资 源是一个扩 频码字 一 隙,比 R MA 扩大 了 时 TD 倍 ( 是扩频 码字的 数 目) ,这 样增 加

VoLTE简介、KPI分析及典型案例_中兴

VoLTE简介、KPI分析及典型案例_中兴
请求消息 INVITE 消息含义 发起会话请求,邀请用户加入一个会话,会话描述含于消息体中。对于 两方呼叫来说,主叫方在会话描述中指示其能够接受的媒体类型及其参 数。被叫方必需在成功响应消息的消息体中指明其希望接受哪些媒体, 还可以指示其行将发送的媒体。 序号 1xx 2xx 3xx 4xx 5xx 状态码 临时响应 成功响应 重定向响 应 消息功能 表示已经接收到请求消息,正在对其进行处理 表示请求已经被成功接受、处理 表示需要采取进一步动作,以完成该请求
© ZTE All rights reserved
5
内部公开▲
VoLTE网络架构及主要网元介绍
核心网网元
提供会话控制和业务逻辑 IMS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网络节点,其位于IMS网络的边界,起着将终端用户接入到IMS SBC(Session Border Control 会话边界控制器) 核心网的重要作用。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接入许可控制,网络拓扑隐藏,NAT以及NAT 穿越,QoS及带宽策略,和网络安全机制等。 S-CSCF(Serving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 服务会话控制功能) 是IMS的核心所在,它位于归属网络,为UE进行会话控制和注册请求,但当UE处于会 话中时,S-CSCF处理网络中的会话状态。在同一个运营商的网络中,可以有多个SCSCF。
300 ms
10-6
10-6
IMS 信令
视频(缓冲流媒体) 基于TCP的业务 (如www\e-mail\chat\ftp\ p2p 文件 共享\逐行扫描视频) 语音 视频(直播流媒体) 互动游戏 视频(缓冲流媒体) 基于TCP的业务 (如www\e-mail\chat\ftp\ p2p 文件 共享\逐行扫描视频)
© ZTE All rights reserved

PIM协议分析组播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PIM协议分析组播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PIM协议分析组播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与应用PIM协议(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是一种用于实现组播路由的协议。

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互联网上的组播通信问题。

本文将分析PIM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组播路由中的应用。

一、PIM协议的工作原理PIM协议是一种基于源的组播路由协议,主要用于构建组播树并实现组播数据的传输。

在PIM协议中,有两种重要的角色:组播源和组播接收者。

首先,组播源负责产生并发送组播数据。

当组播源发送组播数据时,它将该数据通过本地接口传递给PIM进程。

PIM进程将根据网络情况和配置信息,决定选择哪条出局口进行数据传输。

其次,组播接收者是指希望接收组播数据的主机。

组播接收者通过在组播组上加入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兴趣。

当接收者加入了组播组后,PIM协议将自动为其建立一条到源的最佳路径,以便接收组播数据。

PIM协议主要有两种模式:稠密模式(dense mode)和稀疏模式(sparse mode)。

稠密模式适用于组播数据较为密集的情况,而稀疏模式适用于组播数据较为稀疏的情况。

在稠密模式中,PIM协议使用洪泛(flooding)的方式来传递组播数据。

当组播源发送组播数据时,PIM协议将该数据通过所有接口传递给邻居路由器,邻居路由器再转发给它们的邻居,以此类推。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直接,但是在网络中会造成大量的冗余传输。

在稀疏模式中,PIM协议使用树状结构来传递组播数据,树的根节点是组播源,叶节点是组播接收者。

在建立组播树时,PIM协议使用了Rendezvous Point(RP)机制。

RP是组播树的核心节点,负责维护组播会话的状态,并指导组播数据的传输路径。

当组播源发送数据时,它会通过RP将数据传递给其他路由器,然后再由这些路由器传递给组播接收者。

稀疏模式可以减少冗余传输,提高网络效率。

二、PIM协议的应用PIM协议在组播路由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PIM协议在几个方面的具体应用。

sip协议中pt值-解释说明

sip协议中pt值-解释说明

sip协议中pt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该篇长文的整体介绍和背景解释。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述部分的内容:概述在现代通信领域中,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实现语音、视频和即时消息等多媒体通信。

作为一种应用层协议,SIP为建立、修改和终止会话提供了一套灵活的规则框架。

本篇长文将着重介绍SIP协议中的PT值(Payload Type,载荷类型)的定义、作用、使用场景以及其优缺点。

PT值在SIP协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用于标识和区分不同的音频、视频和其他媒体类型,以实现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和解析。

通过对PT值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S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机制,还可以为SIP应用的开发和优化提供指导。

此外,我们还将对PT值的未来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并探讨SIP协议中PT值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而言,本篇长文将深入剖析SIP协议中PT值的重要性和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对SIP协议有更深入理解的基础,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发。

接下来,我们将从SIP协议的简介开始,逐步展开对PT值的探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以指导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逻辑。

本文按照以下几个部分组织:1. 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SIP协议的背景和重要性,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将详细介绍SIP协议,并重点讨论PT值的定义、作用、使用场景以及优缺点。

在2.1节中,将简要介绍SI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为后续讨论PT值做铺垫。

在2.2节中,将详细解释PT值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其在SIP协议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在2.3节中,将列举和分析几种常见的PT值使用场景,并介绍其应用案例。

在2.4节中,将对PT值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全面的评述和比较分析。

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协议分析

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协议分析

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协议分析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协议。

它被广泛应用于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和实时通信系统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SIP协议的呼叫流程,并进行协议分析。

一、SIP协议呼叫流程SIP协议呼叫流程主要包括注册、呼叫建立、媒体协商和呼叫结束四个阶段。

1. 注册阶段在SIP系统中,用户需要先进行注册,以便系统能够识别并定位用户。

注册阶段的流程如下:- 用户向SIP服务器发送一个REGISTER请求,请求中包含用户的身份信息。

- SIP服务器接收到REGISTER请求后,验证用户身份,并将用户信息存储在注册表中。

- SIP服务器返回200 OK响应,表示注册成功。

2. 呼叫建立阶段一旦用户完成注册,就可以进行呼叫建立。

呼叫建立阶段的流程如下:- 主叫用户向SIP服务器发送INVITE请求,请求中包含被叫用户的SIP地址。

- SIP服务器根据被叫用户的SIP地址查询注册表,获取被叫用户的位置信息,并将INVITE请求转发给被叫用户所在的终端。

- 被叫用户的终端接收到INVITE请求后,向SIP服务器发送100 Trying响应,表示正在处理请求。

- 被叫用户的终端根据INVITE请求中的媒体描述信息,与主叫用户的终端进行媒体协商。

- 被叫用户的终端向SIP服务器发送180 Ringing响应,表示正在振铃。

- 被叫用户的终端与主叫用户的终端建立媒体通道后,向SIP服务器发送200 OK响应,表示呼叫建立成功。

3. 媒体协商阶段在呼叫建立成功后,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之间需要进行媒体协商,以确定音视频等媒体流的传输方式和参数。

媒体协商阶段的流程如下:- 主叫用户的终端向被叫用户的终端发送媒体描述信息,包含音视频编码格式、传输协议等。

- 被叫用户的终端根据媒体描述信息,选择合适的编码格式和传输协议,并向主叫用户的终端发送媒体描述信息。

TCP协议在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性能分析与增强(下)

TCP协议在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性能分析与增强(下)
图 1T 欺骗原理示意 CP
图 2T P欺骗 ( C 二分段 ) 实际应用示意 图 3T 欺骗 ( CP 二分段 ) 协议栈 图4 标准T P I CP欺 骗 ( 分段 ) C  ̄T ] 二 对比
黪一 9




并 克 服 慢 启 动 算 法 带 来 的影 响 ,但 破 坏 了 TC 连 P 接 原 有 的 基 于 端 到 端 连 接 的 特 性 ,因 此 对 于 某 些





●、 …

需要依 靠这个特 性的应用来 说 ,会产 生一定 的问 题并且 效率不高 ,而且传输 性能仍 会受到滑动 窗 口大小和信道误码 的影 响。 图 2 TC 欺骗 ( 为 P 也称 二 分段 法 )的实 际 应 用示意 ,该方法 的主要优 点在于只 需要在发 送 端 安装PE P,由于在 大量 的远 端站上 安装PE 不 P 经 济 ,因 此适 用 于星 状 网 的应 用 场 景 ,通 过 在 中心站安装 P P E 可提 高从 中心 站到远端 站 的吞 吐 量 。图3 为TCP欺骗 的协议栈 结构 ,从 图 中可 以 看 出 ,P P E 将端到端 的TCP 接分为 两段 。其 中 连 T 发 送端 ̄ P 之 间 、P P TC 接收端之 间 CP U EP E 和 P 通信均 采用标准 TC 协议 。当位于发送 端 的PE P P 收到一 个数据包 并且把 它传送给接 收端 的时候 , 在不考 虑是否能 收到来 自接收端确认 信息 的情 况 下 应 回送 一个 确 认 信号 给 发 送端 。这 样 做 的 目 的是为 了促使发送 端继续 发送数据 ,从而提 高整 个TC 端到端 链路 的吞 吐量 。图4 P 是标 准TC 与 P TC P欺骗 ( 二分段 )的对 比 ,从 中可 以看出 ,两 者的主要 区别在于 P P E 处采 用了本地确 认和重传

sip对接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sip对接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sip对接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通信会话的协议。

它被广泛应用在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和视频通信系统中,为实时通信提供了一个灵活、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SIP 对接方案则是指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之间实现互通和互操作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探讨SIP对接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实施方法。

我们将详细介绍S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以及为什么SIP对接方案对于现代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至关重要。

我们还将讨论不同的SIP对接方案实施方法,并总结其优缺点,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对SIP对接方案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主要讨论点。

在这篇长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按照以下内容展开:"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SIP 对接方案的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SIP协议的简介,然后探讨SIP对接方案的重要性,最后详细描述SIP对接方案的实施方法。

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最后给出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脉络,方便阅读和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SIP对接方案在通信领域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通过对SIP协议的简介和对接方案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SIP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同时,通过总结和展望未来,指出SIP对接方案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挑战,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最终目的是促进SIP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推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SIP协议简介SIP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建立、维护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通信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通信协议分析朱萍(福建信息职业技巧学院,福州 350003)摘要:跟着VOIP和视频通信的成长,H.323 和SIP 作为IP 多媒体通信范畴中被广泛采取的两种信令操纵协定,受到业界的广泛看重。

H. 323 和SIP这两种关键协定各具特点,它们经由过程互通调和,在各自的范畴内必将会有更大年夜的成长前景。

关键词:VOIP;协定;分析;互通一、VOIP技巧的成长近况因为收集的普及,频宽的增长与语音紧缩技巧的进步,经由过程 IP 收集传递语音、视频等多媒体旌旗灯号将是往后 IP 收集应用成长的趋势之一。

自从1995 年以色列的VocalTec 公司开创出第一套网际收集德律风( Internet Phone )软件以来,VOIP德律风(基于IP传输技巧的德律风)概念已提出10年多了,VOIP的英文全称是“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它以 IP 数据收集为传输平台,对仿照的语音旌旗灯号进行数字化,并进行紧缩、打包等一系列专门处理落后行传输。

紧缩后每个通俗德律风传输速度约占用8~ 11 kbit/s 带宽,再加上分组交换的计费方法与距离的远近无关,是以与通俗电信网同样应用传输速度为 64 kbit/s 的带宽比拟,VOIP既能够节俭大年夜量的长途话费,又能够节俭带宽,增长同时通话的过程数。

VOIP技巧的成长前景还能够从市场调研公司In-Stat最新估量得知:从2005年至2009年,亚洲地区VOIP市场每年将增长10亿美元,2009年该市场范畴将达到100亿美元。

在日本、韩国、中国的喷鼻港和新加坡等国度和地区,专门大年夜比例的长途德律风呼叫已转移到了IP收集。

别的,时下风行的即时通信软件如MSN、QQ、NetMeeting等,它们所供给的语音通话功能,也是VOIP技巧的典范应用。

二、支撑VOIP技巧的通信协定比较分析在传统德律风体系中,一次通话从建立连接到开释连接都须要必定的信令合营完成。

在IP德律风体系中,查找被叫方的地址,建立两边的应答,按照彼此的数据才能发送数据,也须要响应的信令体系,称为信令协定。

今朝VOIP技巧最常用的话音建立和操纵信令的传输协定有H.323(无QoS 包管的分组收集上的多媒体通信体系标准)和SIP协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提议协定)。

H.323和SIP作为VOIP实现及时IP呼叫和多媒体通信营业的两大年夜协定,它们的合营目标差不多上为实现多媒体通信。

二者差不多上应用RTP(real-time transport)作为媒体传输的协定,对IP收集德律风体系(VOIP)信令提出了完全的解决筹划。

但跟着协定向纵深成长和收集的快速膨胀,二者的成长和竞争也在深化,是以对它们的比较分析就显得至为重要。

1、来源不合从来源上来看,H.323显现比SIP要早,它在治理操纵和QoS(办事质量治理)机制上比SIP加倍严格。

H.323协定的提出的全然动力是来自于“三网合一”。

当IP技巧和因特网技巧成长迅猛时,急切要求一个没有严格QoS保证的能够实现多媒体通信的收集。

因此在1996年由ITU-T 国际电信联盟第16研究组制订的第一版的H.323协定应运而生了。

H.323协定包管了无QOS包管的分组收集(如IP收集等)的语音、图像和数据的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多媒体通信,它是通信范畴的协定。

而SIP协定是基于运算机和收集的多媒体通信协定,是由Internet标准化组织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在充分参考H.323后而制订了SIP协定。

IETF提出的IP德律风信令协定,它能够同软交换机(SoftSwitch)进行通信,整合传统的语音及增值办事,并供给最新的即时通信办事以及IP收集上的视频办事。

在Internet飞速成长的情形下,与H.323比拟,它加倍简单,扩大性更好,和Internet应用加倍慎密,可见这是个处于因特网范畴的协定。

2、设计风格不合不合的设计思惟,借鉴不合的范畴标准,形成了不合的设计风格,H.323与SIP两大年夜协定特点光鲜。

H.323协定采取了综合营业数字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的设计思惟,它由ITU (国际电信联盟)提出,在呼叫操纵和信令方面是一种分层、主从、集中处理和治理的操纵方法。

它试图把IP德律风算作众所周知的传统德律风。

只在传输方法上,H.323协定由电路交换变换为分组交换,同时不合设备、不合厂商之间能够进行互相操作,用户不必推敲兼容性问题,可认为用户供给代替通俗德律风的VOIP营业和视频通信营业。

同时其推出较早,今朝经由多年的技巧成长和标准的赓续完美,H.323差不多成为被宽敞年夜ITU成员以及客户所接收的一个成熟标准族。

3、消息的编码方法不合从消息的编码方法来看,H.323协定对编解码协定的支撑必须是ITU-T严格标准定义的,采取基于ASN.1和紧缩编码规矩的二进制方法来表示其消息。

ASN.1平日须要专门的代码生成器来进行词法和语法的分析,比较复杂。

而SIP有才能支撑任何编解码协定,又因为SIP是基于文本的,因此对以文本情势表示的消息的词法和语法分析就专门简单, 如From、To、Subject等域名,全然不须要复杂的说明。

同时在头域中增长几个域,就能便利地支撑补偿营业或智能营业,具有极大年夜的灵活性、扩充性以及跨平台应用的兼容性。

例如:关于呼叫转移,只要在BYE要求消息中增长Contact头域,参加欲转至的第三方地址就可实现此营业,这一点使得运营商能够十分便利地应用现有的收集情形实现大年夜范畴的推广应用。

4、呼叫建立过程不合H.323和SIP作为VOIP技巧中话音建立和操纵信令的传输协定,对呼叫的连接都有建立、治理和开释的才能,都具有收集治理、信息交换的功能,应用户的呼叫建立和信息交换具有QOS才能。

H.323的呼叫建立过程涉及三条信令信道:RAS信令信道,H.225呼叫信令信道和H.245操纵信道。

经由过程三条信道的调和才使得H.323的呼叫得以进行, 呼叫建立过程和媒体参数的协商过程是分开进行的,呼叫建立时刻较长。

起首,由呼叫偏向关守(gatekeeper)发出呼叫要求(ARQ)信息,要求的信息包含一个序列号码,呼叫类型、目标信息等,经由关守赞成呼叫后,主叫方经由过程关守返回消息中供给的H.225信令通道地址与对方(不必定是被叫)建立H.225信令连接, H.225信令交换完毕后,呼叫建立。

依照H.225交换过程中获得的H.245通道地址,与对方进行H.245操纵信令通信,经由过程媒体协商,建立多通道的媒体传输。

SIP 在架构上是一个点对点式(Peer-to-peer)的通信协定,欲通话的两边能够自行决定建立修改参数或撤消该通话。

当建立通话时,拨号方必须先查找恰当的办事器地址,然后发送SIP 的需求( Request )。

SIP只应用6个指令治理呼叫操纵信息,分别是:邀请( INVITE )、确认( ACK )、再会( BYE )、撤消(CANCEL)、选项(OPTIONS)和注册(REGISTER)。

个中INVITE 、 ACK用于建立呼叫,完成三次握手,BYE用以停止会话,OPTIONS用于查询办事器相干信息和功能,CANCEL用于撤消差不多发出但未最终停止的要求,REGISTER用于客户机向注册办事器注册用户地位等信息。

起首,由呼叫偏向SIP办事器发出呼叫要求,要求的信息包含自身的端点名、地点地位以及对方的端点名、地点地位等。

SIP办事器收到信息后会查询和确信被叫方当前的精确地址,并向被叫方发出INVITE类的会话邀请。

被叫收到邀请后,会向SIP办事器发出两个响应消息:起首是表示我收到邀请,第二个消息是我接收邀请能够通话。

这两个消息依次由SIP办事器转发给主叫方之后,主叫方会直截了当向被叫用户发送确认和通话信息。

通话停止后呼叫方会发出BYE类信息,收到停止回应后停止通话。

5、应用范畴和成长前景因为H.323协定比较成熟,并与传统的德律风网相连,今朝,包含我国在内的专门多国度都采取H.323作为IP德律风网关之间的协定。

同时H.323专门合适分级分域收集构造,当前的专业视讯会议也多采取H.323协定,如许就能够进行严格的集中操纵,靠得住性较高。

别的H.323协定便于计费,对宽带的治理也比较简单、有效。

然则因为H.323是由多点操纵单位(MCU)集中履行大年夜型会议操纵功能,其信令操纵功能也必定存在一些问题:如 MCU模块一样同通信终端应用法度榜样集成在一路,那么假如供给MCU功能的会议某一介入方决定退出通话,并停止应用法度榜样的运行,全部多方会议也将被终止。

同时所有参加会议的终端都向MCU发送操纵消息,MCU可能成为瓶颈,响应降低了呼叫处理才能。

别的H.323不支撑信令的组播功能,其单播功能限制了可扩大性。

SIP则相反,SIP在设计上就使分布式的呼叫模型,具有分布式的组播功能,其组播功能不仅便于会议操纵,进步了通信范畴和复杂情形的适应才能,同时加快用户定位速度、群组邀请等,也能节约带宽。

别的,在会议德律风(如大年夜范畴视频通信收集)方面SIP有专门强的完美成长空间,会议终端和办事器的实现相对轻易,成本也较低。

因此今朝SIP获得了专门多方面的响应:先是3GPP 将SIP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全IP收集的核心协定,这就使所有的3G设备厂商开端了屈从SIP协定以达到互联互通的尽力;再是WindowsXP操作体系中NetMeeting组建的协定也由H.323改为SIP协定, SIP协定成为了收集今后成长的偏向,鄙人一代收集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年夜。

当前,这些协定的互通性是研究的一大年夜偏向,依照二者互通的全然要求,必须解决用户注册和地址解析、呼叫序列映射和媒体参数映射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跟着这些协定在构建复杂IP德律风体系的过程中赓续成长,今朝开创的专门多收集体系中至少包含以上协定的一种,各制造商都在测验测验研制具备互操作性的体系,因此协定的互通才能将连续成为今后存眷的热点。

三、停止语跟着通信事业的日益成长,VOIP 技巧已慢慢成为语音技巧成长的主流。

因此H.323协定与SIP协定分别提出了两套IP德律风体系构造,归属两个不合范畴的标准化组织,基于两个截然不合的收集营业模型的设计理念,应用的呼叫过程也不尽雷同,之间也弗成能完全兼容。

但它们寻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为了实现语音、图像和数据的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多媒体通信。

从H.323协定和SIP协定的成长过程看,H.323协定比较成熟稳重,SIP协定比较简单灵活,二者在各自应用的不合时期和范畴,经由过程互通调和,采取不合的通信协定以达到最佳通信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