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为母语和非母语教师的语言和教学法能力对比研究述评-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为母语和非母语教师的语言和教学法能力对比研究述评
1. 引言
上世纪90 年代,Robert Phillipson ( 1992)和Peter Medgyes (1994) 在学界中引发了关于英语为母语和非母语的语言教师( 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and 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的对比和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及问题的反思。一直以来,人们心中存在一种假设,甚至是一种偏见,认为英语为母语的语言教师更适合语言教学,因为有先天的语言素质优势。但是不断有实证研究
( Medgyes 1994,Cook 2005,Moussu & Llurda 2008 ,etc. )表明对英语为非母语的语言教师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作为学习者模仿的榜样和更了解二语或外语学习的策略等。对于这两类的教师的讨论,有学者进一步提出以国别范畴对教师进行分类划分过于简单 ( overgeneration )。本文将梳理这一系列的争论及其香港和内地本土教师同外籍教师的合作研究,更清晰的洞察国内未来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可能的方向和重点。
2. 对英语为非母语教师的有效性的争论
由于受到“本族语教师迷思”( native speaker fallacy
)
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英语为母语的教师是英语教学工作的最佳人选。在英语国家,语言学校学生对英语为非母语的教师就表示出担心,质疑甚至是挑战(Amin 2001);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情境下,学生也表现出对英语为母语的教师的偏好(e.g. Jin 2005;Watson-Todd & Pojanapunay 2009 )。由此出现了在聘用教师方面,对英语为非母语教师的不公平对待及歧视。但Phillipson (1992)就提出质疑,仅有语言能力并不能和一名合格的语言教师划等号。非母语的教师具有语言学习者的经验。Medgyes (1994)总结出非母语教师的六种积极特征:1. 学习者的模仿对象和榜样;2. 能有效地教授语言习得策略;3. 能提供更多语言相关的信息;4. 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需求;5. 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提前准备;6. 在外语情境中,学生和老师有共同的本族语能成为有用的助手。近20 年以来,对英语为母语和非母语教师的对比研究可谓日渐丰富,本文将从教师的语言和教学法两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
2.1 语言能力方面
1)教师自评
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英语为非母语的教师对自我语言能力的评价差别较大,总体较低。许多英语为非母语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语言能力不够,经常产生自我怀疑(Braine 2004 ;Morita 2004)。Amin (2004)发现英语为母语的教师偶尔犯错或并没全面掌握了其母语,似乎人们能忽略这些问题。而
Canagarajah (2005)发现非母语教师犯同样的错误,语言甚至是教学能力马上会被学生和同事质疑,导致自我能效感下降。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情境下,西班牙学者Llurda (2008)研究显示:教师在西方国家学习生活时间的长短影响教师的自我评价。土耳其学者Dogancay-Aktuna (2008)研究显示,受访者对自己的英语能力和素质评价总体高,尽管在习语和口语方面仍需提高。同样,日本学者Butler (2007)对日本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发现,60%的教师认为外籍教师为最佳,本国教师的阅读能力比写作和口语能力强。
2)学生的评价学生对两类教师的主观和客观评价有所差异。学生主观上更认同说标准英语的教师。Mahboob (2003)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学生认为英语为母语的教师口语,词汇和文化知识更高,但语法、外语学习的经验,语言问题回答和教学方法方面欠缺。英语为非母语的教师在语法知识,教学方法,工作努力程度,问题解答和读写能力方面更强,但语言能力及文化知识欠缺。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情境下,Cheung(2002,2007 )发现香港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具有语言和文化知识优势。而本土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更严格,目标明确。Kim (2007)发现学生更喜欢教师少一点口音,这样更容易理解。该方面的问题印证了Lasagabaster 和Sierra (2005)的研究结果。该研究提出进一步研究发音问题,才能提供教师相对应需要的训练,最终
提高发音和英语整体水平,获得学生的认同。
而另一方面,Kelch & Santana (2002)进行了一项比较特别的实验,研究学生能否在只凭声音的情况下,判断区分英语为母语和非母语的说话者,及其对说话者的态度。结果显示只有45%的情况下,学生能正确的区分出两种人群,听起来英语为母语的说话者总体上被认为是更好的教师。
2.2 教学能力
学界普遍认为教师的教学法能力比语言能力更至关重要。
许多研究(Mahboob 2003,Barratt & Kontra 2000 ,
etc. )表明母语为英语的教师在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PCK)、教育目标与价值知识方面比较薄弱。但是,在英语作为外语情境下,外籍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情境知识方面有很大优势。Ma (2012)的研究显示香港中学生对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和香港地区本土教师的教学法知识有不同的看法。外教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外教的教学方法更加喜欢,本土教师给学生课堂操练口语的机会不够,但有部分学生反映外教的教学考试的针对性不强,影响学生考级。同样,周玉忠等(2004)和朱金花(2006)指出外教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学习,尽量创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形式多样,但对教材不太重视,课程规划随机性强,缺乏规范。有关学生的知识,Lee & Lew (2001)的研究都发现,当教师和学生都共同的学习背景,教师更清楚学生的学习困难,能针对问题提前解决方法。
Lipovsky 和Mahboob (2010)发现母语非英语的教师更能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设置比较实际的学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