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影评
英雄 影评
英雄影评电影英雄影评《英雄》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精彩的武打场面和华丽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了我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首先,电影中的角色塑造非常出色。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动机,他们的人物发展令人着迷。
主人公无名的冷酷和智慧,让我对他的行动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而秦国的君主和其他角色的复杂性,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导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角色对白,让我对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电影中的剧情设计紧凑而富有张力。
故事以秦国统一六国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的错综复杂的情节展开。
每个情节都紧扣主题,扣人心弦。
电影中的反转和意想不到的发展,让我屏息以待,不敢错过任何细节。
尤其是最后的结局,令人热血沸腾,同时又带给了我对人性和权力的深思。
此外,电影的视觉效果和动作场面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特技和CG技术,创造出了让人目眩神迷的场景。
每一场战斗都精心设计,动作流畅而独特。
无论是刀剑交错的打斗还是飞檐走壁的追逐,都让我瞠目结舌。
电影中的每一帧都充满了美感和力量,让我沉浸其中。
最后,电影英雄给我带来了对勇气和正义的思考。
在电影中,每个角色都在为自己的信仰和目标而奋斗,无论是主人公的无名,还是秦国的君主。
他们都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这让我深思自己的人生,是否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是否能坚守自己的信仰。
总的来说,《英雄》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不仅给我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考。
这部电影让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雄之路,只要勇敢追求,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英雄》影评(精选5篇)
《英雄》影评(精选5篇)第一篇:《英雄》影评英雄自从《史记》以来,“荆柯刺秦”的故事一直被人称颂,其中独立个体抵抗强权的精神更是其中的内核,而“侠”也被定义为“以武犯禁”,武侠文学和后来的武侠电影的社会功能是用侠的形象在一定程序上冲破社会禁忌,对抗强权政治,为读者或观众提供了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快感。
张艺谋的《英雄》题材来自“荆柯刺秦”,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古典美,让我们领略了古代气质的精神大餐。
当时七国争霸天下,而秦国势力最强,有一统天下之势,所以秦王成了众多刺客行刺的对象,其中对他构成威胁最大的是赵国的四名刺客:无名、残剑、飞雪、长空。
他们是对荆轲之类专为豪门贵族卖命的亡命之徒。
而在电影中,他们是一种新的身份示人,是士与侠的综合。
在短短的电影《英雄》中穿插了友情、亲情和爱情以及大情大义。
赵国大将的女儿(飞雪)为报家国之仇,与心爱之人(残剑)历经艰辛,苦练剑法,终有所成,即便决定刺秦,奈何在最后即将成功的一刻,残剑却领悟到了更深的大义——天下苍生。
与天下苍生相比,个人的得失便不再称得上什么得失,个人的爱恨、苦于众人的不理解,只能背下懦夫的骂名,然而在无名天下独一无二的剑法前,他也只能申明大义,竭力相助。
长空本着对无名莫大的信任,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他来左右,更是所谓难得的知己吧!在朋友、家人、祖国与天下苍生之间,无名不得不狠下心做出抉择,然而正是这个抉择,决定了“英雄”这个称号。
在即将取得成功时选择了放弃,那是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啊!要经历怎样的思想斗争才能做到啊!“无名”之路,是否值得我们效仿?作为无名之人,当我们在追寻一个自身无法实现的目标之时,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学会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举世瞩目的雕塑艺术品——维纳斯像,就是因为没有了双臂,才给人以无穷的魅力,就是因为以未完成的形体留给后代,才给后人带来无限的遐想,所以放弃便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由此看来,学会放弃,也需要懂得辩证法的道理。
《英雄》观后感
英雄观后感对于英雄这部电影,我想开门见山的说:好,但只差一点先说几句谦虚的话,本人不是电影的内行,对于影片的什么拍摄呀、服装呀、武美呀不是很懂,所以也就不想在这些方面丢人了;——好好在哪里,我有这样一个理由;有句话叫:作品出来以后就不再是作者的作品;还有句话说:作者已死,读者万岁;我在这里也想发扬一下这样的“精神”,谈谈我个人的看法;表面看来,这部电影好象是部现代人理念里的“刺客列传”,在我这看则不竟然;以我个人的看法,侠和刺客在影片的地位就是一个符号,导演是借了这个符号在给另一批人做传;真正的“英雄”是谁影片中回答的很清楚,心怀天下者乃真英雄那谁又真正做到了心怀天下呢翻翻中国的历史,把天下怀成影片中描述的那样的只有一个群体——知识份子阶层对在我眼里,这部影片好就好在:张导演借“侠”为中国的知识份子做了个很悲剧的传中国有句老话:侠以武乱法,儒以文干政;在该片中武侠符号后的人就是“儒”,也就是我说的知识份子阶层;心怀天下可以说是中国知识份子阶层的一个共性,远的不说,近代的仁人志士哪个不是出自这个阶层;康梁变法、科学救国、甚至后来的两弹一星等等,多少知识分子把捐弃个人做为代价换来一个心怀天下的美名个人在天下的眼里是渺小的,甚至在知识分子个人的眼里也是渺小的,为了天下,个人是最不足惜的;当然,中国还有句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是不是按这个前提推理,匹夫们也是英雄了呢我想先阐述一下我的对匹夫的个人理解;大体上说人分这几类:当权者、无知匹夫和知识分子;我节外生枝的说明一下,三者之间可以不是截然对立,当权者可以下台成匹夫或是知识分子、匹夫也可以混进知识分子和当权者的队伍;匹夫即百姓,也就是天下中最最最无辜而且总是被践踏的人;这些人是兴亡的主体,但对兴亡无责;当权者弄天下,也对天下兴亡不感兴趣;惟有知识分子这个“不识时务”的群体对天下的兴亡念念不忘,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绝对是个知识分子而不是真匹夫能为知识分子做传做的这么好、挖掘的这么深的影片我觉得是好影片、至少是个我这样的人看的比较顺眼的影片;可是,就象我题目说的那样——好,但只差一点差哪一点呢个人以为,学学影片中的台词,它高“看”了一个人——秦王如果,影片老老实实的写出秦王这两个字,它就一点都不差了;可是,它画蛇添足的给王字加了个点:王成了主;差就差在这一点上了又回到我刚才说过的那句话上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为责,义务也政治课本上早就说过,有权就有责,那反过来有责就意味着有权,至少是“应该”有权;假设一下,“匹夫有责”这句话要是正确的话;那么,匹夫有了责也就应该有权,而“责”是天下这么大的责,那“权”也应该是天下这么大权;汉字造的非常漂亮,一个“王”字、一个“主”字,不少就差一点;正常的逻辑是,循序渐进,那就先王而后主;如果不能王,当然就没有办法主了;——那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些王庄子.杂篇第一论“庚桑楚”里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天下乱,因为谁不单因为有桀、有纣这样的暴君、也是因为有秦皇、汉武和“鸟生鱼汤”我想把这个观点再推大一点,天下乱,除了权者弄权而坏天下之和谐,更因为人人都想成为“主”;在这种利益驱使下人人都想通过先“王”的方法而后“主”,天下人心乱、则天下自然就乱;——所以乱在何处,乱在人心前面我提到过,张导演为知识分子的悲剧作传,让我觉得顺眼,现在我要解释这句话中的另外两个字——悲剧;知识分子们傻傻的为天下匹夫舍生取义,希望能够平“兼济天下”、“平天下”,可是,他们轻信了弄权的王、怜悯着想通过先王而后主的乱之源头匹夫,即百姓;如此南辕北辙、轻生取义,可怜又可笑,当悲剧二字无愧所以说英雄好,但只差一点——最后说一句,行文混乱希望大家谅解。
《英雄》影评
《英雄》影评拉开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2002年12月上映的电影《英雄》,是张艺谋执导的首部武侠巨制,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陈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主要讲述战国末期剑客刺杀秦王的故事。
这部影片是张艺谋导演面对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实现自身艺术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该片明星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武打设计挥洒写意,将中国传统意境与动作片的暴力美学造型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大陆电影新一轮的票房神话和电影产业化模式。
同时,《英雄》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宏大叙事策略,也在知识分子、普罗大众、官方意识形态和电影专业人士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英雄》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
电影《英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奖项。
“大写意”全景渲染精神境界影片《英雄》许多场景都是宛如画图的自然景观。
残剑、无名祭奠飞雪的仪式在九寨沟;飞雪和残剑青年时所居住的世外桃源是如诗似画的桂林山水;飞雪与残剑殉情在浩瀚苍茫的大漠荒塬。
这些自然景观营造了一种视觉奇观,更是主体情思的载体,使得爱恨情仇的故事、飞舞跃动的身体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意味。
《英雄》以“大写意”的手法拍摄山水全景。
塑造人物、表现性情,自然风景的作用时隐时现,使人物形象独显魅力。
影片打破传统沉稳的拍摄模式,追求风景和人体的诗情与意境之美,这种美不仅来自于“红、蓝、绿、白”的色彩设置,也来自空间环境的自然之美(胡杨树林、高山瀑布、翠色平湖、沙漠荒塬)。
《英雄》中每一场风格迥异的打斗开始之前,都用环境的大全景画面来交代场景、渲染气氛。
比如,影片开头无名进到秦宫,宫殿大全景光线对比强烈、呈透视感的线条给人窒息的宏大庄严感,显示这是一场“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义举。
无名、长空对决的棋馆在全景镜头中呈现,雨水嘀哩哩地落下,棋馆建筑形制两边对称、错落有致,表示一场超现实的意念之战即将爆发。
英雄 影评
用色彩诠释主题——电影《英雄》影评看完《英雄》,就被它“规模庞大的军队,漫天的黄沙,一望无际的戈壁,还有伫立在蓝天之下的黑色的秦国宫殿”这样的画面所震撼。
《英雄》故事取材于史料所记载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而思想内容却远远高于“荆轲刺秦王”。
张艺谋导演用其独特的色彩语言向我们讲述的既是一个武侠故事,更是一个爱情传奇。
而张艺谋运用这些不同的色彩,从不同的角度,一步一步的推进,使得这个故事更为丰富,更具有感情。
无疑说《英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所有关于中国的视觉符号,《英雄》里都不遗余力地再现:围棋、书法、剑、古琴、山水、竹筒、弓箭、巍巍楼宇、漫漫黄沙、青山碧水、红墙绿瓦。
就色彩而言,《英雄》中,是“红”与“黑”的对立和碰撞。
“黑”是秦朝的代表颜色,象征着宏大叙事的压力,主流意识形态的威严,而影片以红色隐喻国仇家恨,以红色象征火山爆发前的内在力量,以红色宣示一种剑侠特有的矢志与抱负。
影片伊始,即表现秦国的强大军队、盖世的宫殿建筑、浓烟而沉稳的黑色。
黑色衣着的严肃的秦王头顶黑冠、脚穿黑靴、身穿黑甲,稳坐黑色龙柱的黑色秦宫,豪气不凡,庄重威严。
在描写侠客的片段中,色彩转向了红色,鲜艳夺目的红色则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
残剑、飞雪、如月等人服饰均为红色,与稍暗红色的场景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一团火红火红的烈火,进一步的给每一位观众视觉的冲击。
红色象征着革命,战争。
就是在这火一样的红色场景中残剑正在沙地练习书法,此时秦军大兵压境,箭如飞蝗般扑来。
箭中残剑奋笔疾书。
飞雪与无名奋力挡箭,箭阵停了,残剑写完了他的字,一个血红的“剑”字,在无名使离间计离开之后,飞雪的剑穿过木门,残剑颓然倒地。
凄美的黄叶林中,如月向飞雪寻仇,黄叶在飞旋,扑打着打杀的她们,仿佛那令人窒息的爱情。
在如月被结果的那一瞬间,一切又都变成了血红,所有的一切都沉浸在了一片血红之中,血眼看世界,使画面和空间变赤,颇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意味。
每一部电影都是通过色彩来叙述主题内涵的,一部好的电影必然有其独特的魅力,通过给观众视觉上的强大冲击力,让观众为之动容。
《英雄》影评
把这样一个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 却又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的“刺 秦”的历史,用如此一种诗情画意的 叙述方式来表现,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事实上,张艺谋无意用《英雄》说历 史,他仅仅是借助历史表达电影艺术 的未来。
谢 一能够拯救天下,拯救百姓的君主,而无名 自己在与秦王的谈话中印证了这点。残剑知道无 名刺杀失败,觉得愧对妻子飞雪,只得以死谢罪, 而飞雪最终殉情自尽。秦王有意放走无名,但是 为了维护国家的法度,还是忍痛处死了他。
色彩运用
在细细观看过程中,我将其逐 一分析了张艺谋选择用红,蓝,绿, 白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 本分别讲述的原因。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一代 宗师王国维的这一“美学”主张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里得 到很好的阐释。张艺谋电影的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 性得到了张扬,每一种颜色都有一定的内涵,都能激发每 一个人潜意识里的联想,但并无具体指向,你认为它象征 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在活动研究中,既要欣赏美丽的电影, 同时更要深刻认识电影传达的深层含义,并在其中领略电 影艺术中色彩的应用,感受色彩的魅力。
叙事蒙太奇
红色
蓝色
绿色
白色
理性蒙太奇
此时镜头的顺序是头发——曼玉——子怡——全景——头发— —曼玉说:既然你找死我玉成你——子怡——两人中景——头 发落地!——飞雪出手
表现蒙太奇
重复蒙太奇
音乐赏析
《英雄》的音乐粗犷、沧桑、浪漫,强调北方大地的情怀。谭盾涉及了以前很少 涉及的东北音乐,把二人转、内蒙古草原、戈壁沙漠音乐综合起来。在这方面,中国 爱乐的演奏极为出色,男低音们也为大地之魂增色很多。下面选择几段欣赏。 《序曲》:序曲像歌剧的序曲,充满阳刚、苍茫的大地情怀。东方的鼓结合爵士、 摇滚的奏法,谭盾首次这样做。 《风》:传说秦军打仗时来势凶猛,如狂风一般具有威力,称为“秦啸”。鼓的 打法则是将从中国传到日本的鼓还原成中国打法,听起来杀气腾腾。 《飘:胡杨林》:鼓童+帕尔曼+女高音,表现张曼玉和章子怡在情欲、妒忌和 国家民族情感之间的纠葛,最后是和平征服了所有欲望和情感。音乐是浪漫的、叙述 般的,女声独唱如泣如诉,集齐豫的缥缈空灵、孟庭苇的纯净清丽、李谷一的气声唱 法于一身。 《天下》:是整个音乐的主题,表现天下和平、国家统一的愿望。音乐深沉、深 远。 《棋馆古琴》:在这里将听到帕尔曼小提琴和中国古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东西 方不同的浪漫首次融合在了一起。《悲情沙漠》:草原的浪漫和戈壁滩上的悲怆。张 曼玉在沙漠中嚎啕痛哭,因为她刺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梁朝伟。谭盾把马头琴、 二胡等乐器的祖先———古代秦弦子的想象中的音色还原出来,而鼓则全是用手指打 的。 《英雄葬礼》:英雄都死了,中国站起来了。音乐在悲哀中蕴涵希望,包含了东 北二人转的主题。 《在水一方》:梁朝伟、李连杰水中的激战,谭盾用了很多“水乐”,让人在非 常安静中听到激烈的争斗,安静、缥缈而又激烈、深厚。
评一评《英雄》的色彩运用
评一评《英雄》的色彩运用评一评《英雄》《英雄》是一部由张艺谋导演的刺杀秦王的大片,片中的情节主要以在大殿上无名壮士和秦王的对话为主要线索,随着真相的水落石出,无名壮士放弃了刺秦,最终被秦王所杀,成为真正的英雄。
片中的音乐和色彩的运用成为《英雄》的一大特色。
那么接下来请让我细细的回味一下在这部影片运用的音乐和色彩。
说起音乐,影片中用琴乐和戏曲音乐这种较为传统的音乐来表现打斗的场景,尤其是在无名与长空在意念中搏斗到最激烈处时,琴乐也随之到了最高潮处,之后琴断战斗也随之结束。
这种表现方法与写作的象征手法类似。
在秦王和残剑的打斗中,随着气氛的越来越紧张,所用的戏曲音乐也随着叫声的越来越快而到了最激烈处。
在影片中琴乐与戏曲音乐都是那种较为古典传统的元素,向观众们表现了浓浓的中国特色。
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这部影片中的最大亮点——色彩。
让我们从头娓娓道来。
首先是灰黑色。
片头秦王召壮士觐见时整个画面采用的是灰黑色,给观众带来沉重压抑的氛围。
同时,影片也采用这种色调来向观众传达了秦王的内心世界——害怕别人刺杀自己的防卫心理。
借用这些来表现秦王的“暴君”形象为下面的刺秦行动找到充足的理由以及作下铺垫。
大殿上秦王的面前的几排黄色的烛光,在一片灰黑色中如明星般耀眼,那是秦王权贵的寓意,象征着权威和高贵。
这便是秦王的完整形象——残暴又高贵。
当然,影片中也用了烛光来表现无名壮士的意念和杀气,虽有点不现实,但也是很独特的表现方法。
第二是石板色,也就是那种瓦青色。
在长空与无名的博斗中,涌入观众眼帘的便是大片的这种色彩。
它是绿色混灰柔化成灰色序是产生的诸如石板色,银松色等,富有古典,优雅,迷惑的思想概念。
用这种色彩来诠释传统的表达题材时,可以受众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
再加上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和古琴更是将这种中国古典深入人心,把武术与艺术息息相通的高深境界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表现,真不愧为大家之作。
影片中出现的第三种主要色彩就是红色。
《英雄》影评
《英雄》影评《英雄》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等主演的中国武侠片。
该片于2002年上映,是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之一。
本片以独特的叙事结构、精美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思考题材,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真相和英雄主义的思考。
影片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背景,展示了三位刺客荆轲、秦庄襄王和齐世子相互间的故事。
三位主角身份不同、立场各异,他们的交织和碰撞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首先,影片的叙事结构独具匠心。
整个影片由三个主要情节组成,分别是荆轲刺杀秦始皇、秦庄襄王在音律激发下的思想变化以及荆轲与齐世子的互动。
每个情节都以不同的视觉风格和色调呈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多线叙事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让人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思考不同角色的真实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含义。
其次,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张艺谋导演以其擅长的艺术美学手法,在《英雄》中再次展现了其独特的才华。
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特效和色彩处理,结合精美的服装和场景设计,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例如,电影中出现多次的雨、雪和沙尘暴场景,以及精心设计的武打和刺杀场面,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视觉效果的运用,使影片更富有戏剧性和艺术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廊之中。
最重要的是,《英雄》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探讨了真相和英雄主义的概念。
整个影片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展开:什么是真相?每个主角都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回答。
荆轲、秦庄襄王和齐世子都有各自的目的和动机,他们通过行动来追求和维护自己眼中的真相。
观众也被引导去思考,在追求真相的道路上,英雄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奋斗?他们的英雄主义是否被真相所定义?影片中展现的各种暗示和伏笔使得观众在看完电影后需反思并思考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英雄》是一部富有深度和艺术感的电影作品。
影片通过独特的叙事结构、精美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思考题材,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触动心灵的视听盛宴。
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中国武侠文化的魅力,更引发了人们对真相和英雄主义的思考。
深度剖析张艺谋的《英雄》(影评)
深度剖析张艺谋的《英雄》《英雄》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位无名大侠练就了十步必杀的武功,想去刺杀秦王。
为了进宫后更接近秦王,无名和三位江湖上有名的刺客(长空、飞雪、残剑)一起商量好,接近秦王后准备行刺。
可在与秦王交谈中,无名发现了秦王竟然如此的伟大,于是放弃了刺杀的念头,最终倒在秦王的乱箭阵中。
①、声音出色《英雄》中音乐的选择可谓非常知道为,渲染了剧中许多情节,整部影片的艺术性因为音乐而升华。
《英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武打片,期间穿插着爱情、友情、以及关心社稷之情。
所以为了烘托不同的情感,音乐的选择非常的重要。
影片刚一开始,导演通过悠扬的马头琴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豪迈的武侠世界。
万马奔腾吗,气势雄浑,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
当展现飞雪与残剑凄美的爱情的时候,导演运用了柔美的音乐,观众听到了这种音乐,好似陶醉在了这种凄美的意境里,暂时忘记了战争的严肃性,可见导演对音乐的选择十分用心。
电影结束时,悠扬的马头琴再一次响起,呼应影片开头,更能表现出电影的主题。
②、动作唯美《英雄》这部影片是中国大片时代的开端,由于导演尝试运用了很多特技,所以观众整体感觉到这是一部很唯美的电影。
《英雄》中最唯美的,最令观众难忘的,应该是不同寻常的武打画面。
从前的电影武打画面一般很平庸,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造成了很多观众的审美疲劳。
可《英雄》一改观众心目中的武打场景。
武打在一般人眼睛里大多是残酷的,可《英雄》却通过特技把武打拍摄成了一种艺术,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美的享受。
说起武打,不得不提的一位导演就是徐克,徐克导演也是将武打拍摄到了一种虚无魔幻的境界,是观众观影时身临其境,心灵受到极大的感染。
《英雄》中一共有许多段打斗,可令观众难忘的,有这么三段。
第一段:长空与无名棋社之战,导演多用慢镜头,把打斗的细节表现的淋漓尽致,并且导演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武打上升到意念之中,再配上古筝富有神韵的声音,将观众带入了棋、乐、剑的世界。
第二段:飞雪和如月的这一段打斗,导演把场景设定在一片枫林里,为的是体现打斗时的美感,这一段导演同样是使用慢镜头,并在两人打斗中夹杂了大量枫叶。
电影《英雄》电影观后感
电影《英雄》电影观后感我刚刚看完了电影《英雄》,真的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部电影由张艺谋导演,是一部以中国古代历史为背景的武侠片。
在观影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影片独特的美学风格,以及对人性、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深刻探索。
首先,这部电影的美学风格令人难以忘怀。
张艺谋导演一贯擅长运用色彩和镜头语言来传递情感,而《英雄》也不例外。
影片通过饱和的色彩和精美的画面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每一场戏都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画作,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特别是影片中的武打场景,黄色的叶子飞舞,红色的花瓣漫天飘落,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这种独特的美学风格也使得影片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其次,影片对人性、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思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英雄》中,每个主要角色都有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以至于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
通过这些角色的冲突和欲望的较量,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
同时,影片中对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探索也让人深思。
为了国家的利益,主人公们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坚定的信念和牺牲的精神令人动容。
这种对于人性和价值观的思考使得《英雄》不仅仅是一部武侠片,更具有了哲学和情感的内涵。
此外,影片的剧情与历史背景的结合也令人赞叹。
《英雄》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时期,这个历史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影巧妙地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虚实交错的叙述方式,将主人公的故事与历史背景相互呼应。
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武打场面,也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这种对历史的文化关怀也使得影片更具有观赏和教育的价值。
总的来说,电影《英雄》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
通过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对人性和牺牲精神的深入探索,以及与历史的巧妙结合,这部电影展现了导演张艺谋的才华和创造力。
不仅如此,它也给观众带来了哲理上的思考和情感上的震撼。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并且会继续影响着后来的电影创作。
对于喜欢电影的观众来说,《英雄》是一部绝对不能错过的佳作。
电影《英雄》影评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张艺谋《英雄》影评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英雄》是成功的,两亿多的票房确实令人惊叹。
但是,当我们从艺术的角度去剖析它时,它是否如自身取得的票房所反映的那般辉煌呢?一部片子票房高,定是有它的优势所在,但是“叫座不叫好”也着实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所谓张艺谋式的“英雄”之所以把影片中的“英雄”定义为张艺谋式的“英雄”,是有一定的影片内涵与文化意义所在人,术,至于影片中有关色彩的应用,大概是影片历来为人称道之处所在吧。
由于色彩带给人们的常常是视觉上的第一印象,所以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由于影片塑造的是一个悲剧故事,整个影片的背景色彩多给人一种苍茫、低沉之感。
但是就是那灰蒙蒙的背景下,常常又出现一抹鲜艳的红色——如此刺眼,似乎在向人们强烈地诉说着什么。
整部影片是通过倒叙的手法向我们展开,大概可以把情节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无名之口向秦王诉说刺杀长空、飞雪、残剑的经过。
为了取得秦王信任,无名编造了用情离间他们的谎言。
第二部分,是秦王洞察了无名的意图后,臆测的经过。
第三部分才是事实真相。
黑色一直是镜头中秦王和秦王宫一成不变的主色,代笔着权力、野心和威严。
而英雄们的形象则经历了由红过渡到蓝,又过渡到白的过程。
红色本来就是血的颜色,炽热、耀眼,展现的是英雄身上的赤胆忠心、满腔热血之气。
而蓝色则多了几分沉着冷静、气宇轩昂之感。
至于白色,有人说那才是影片中真正的英雄本色。
英雄们的内心如纯洁的白色一样宁静、精心整理精心整理高远,他们能最终认识到天下的太平才是最重要的,舍弃个人的仇恨、成就了天下苍生,这才是影片所弘扬的英雄精神的本真。
除去场景和色彩,像影片中的其他拍摄技巧,比如长镜头与短镜头的配合使用等,对于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导演来说,自然是运用自如,不在话下。
三.客观地看待《英雄》这部影片的得与失《英雄》这部本来备受瞩目影片在真正上映后,似乎并未达到观众的期待值。
虽然影片投资过亿,选用的都是大牌演员,甚至是作为第一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礼的商业片,再加上不错的票房,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掩饰不了这部影片所存在的瑕疵。
电影《英雄》赏析
1.《英雄》这部影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便是耀色彩之美,把一种心理的色彩完美的用画面呈现出来。
影片在主次色彩的运用上,用得恰到好处,张艺谋不仅是一个好的导演,更在色彩方面有着很好的造诣,电影中色彩是很重要的角色,它决定着这一场电影是否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更确切的说是看这个导演是审美意识。
导演通过色彩的运用把风格结构有层次地展现出来,为环境、人物心境主题思想等服务。
棋馆之战——青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至少是影片中的真实,丝毫没有添加讲故事人——无名的感情色彩,没有感情色彩的故事的故事压根就没有鲜明的色彩。
两位高手,一对好朋友,决战与棋馆。
无名,一位绝顶的高手,表面冷漠而内心充满火热的人,并且很自信。
长空,大家心目中英雄,自认为天下无敌,自负之极。
有一句话这样说:高手对决,比的是内力。
其实两人一直在用意念在对决,意念就是青灰色的,没有现实那么清晰。
“面对着自己的朋友,面临着共同的目标——刺秦‘大任’,我真的要亲手杀掉自己的知己吗?”无名脸色冷漠,其实心里是一片凄凉!从今天起,自己的朋友就要死在我的短剑之下,我怎能不伤心。
我是一个冷漠的人,可是面对着即将死去的朋友我还是得装作丝毫不在意的样子。
其实,我们并不冷血,只不过我们心中有仇恨。
可是我的朋友啊…“我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刺秦的机会”长空很坚决,没有丝毫犹豫,报的是必死的决心。
两人都拥有博大的胸怀。
那一刻,他放弃对抗,跟随自己戎马一生的长枪被朋友的短剑削断,孤独凄凉的掉落在冰凉的地上,冰冷的水珠讥诮的涌上来,喷了满枪,也滴了他满脸。
朋友的短剑从腹部刺入,这意味着死亡,带着一丝期望已带着遗憾死亡。
但是为了刺青也认了。
青灰色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代表着朋友之间凄凉的离别与死亡,也代表着意念的颜色。
没有面部表情的他们像是冷血动物,面部表情也是灰色的。
灰色时而被涂抹的更重一些,那边变成了黑色,那是他们最博大的胸怀,也烘托出一种庄严。
书馆之战一——红无名确实是一个深邃老练的人,在面临着秦王这个“天下枭雄”时,他编造了一个故事,残剑与飞雪的故事。
电影《英雄》影评
电影《英雄》影评弦鼓之韵——浅析影片《英雄》之音乐特色影片《英雄》主要角色均着纯色且色彩亮丽的服装,配纯色服饰,极具个性,被诸多影评人加以评价。
但是影片采用的背景音乐也极具特色,曾获香港金像奖最佳音乐奖。
该影片主要以无源音乐为主,自影片开头至4:00,粗狂的琴声悠扬婉转,配以战马奔驰,顿生沧桑之感,并且伴以有序的鼓点声,似的音乐层次多变,让人想起北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生有荡气回肠之感,影片也是通过这样的音乐奖观众引导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音乐和环境相结合,使影片氛围变得十分厚重。
这类音乐的使用,也为影片增加了几分神秘感,无名坐在奔跑的马车中,鼓声由弱到强,由独奏到合奏,体现了马车由远及近的过程,也体现了英雄无名的愈加接近秦王,愈加紧张的心态,更体现了紧张局面的即将到来。
打击乐不仅在片头有所应用,而且贯穿全部影片,以强弱快慢有序的快慢特征是电影拥有较强的旋律感,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使得电影此起彼伏,快慢相得益彰,适合剧情发展,使得剧情悬念迭起,起起伏伏,让观众的心随之紧张无比,并且鼓点此起彼伏,在敲动观众心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猜测,担忧和不安,似乎随时会有新情况的出现,将烘托效果达到最佳。
影片9:30到10:20是长空与官差在棋馆的打斗场面,各种鼓声,弦乐声交相伴随剧情出现,并且武器的碰撞声也渲染了气氛,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11:40到14:06的时候是无名与长空在棋馆的决斗,其中鼓声属于无源音乐,古琴属于有源音乐,而各种器械武器的碰撞声属于有源音响,这时的音乐是由古琴,大鼓和小提琴组成,古琴轻柔,悠扬却很有力度,各种乐器的音乐逐渐引出,力度逐渐增大,这一系列变化就是两人心理的变化,这既是二人之间的打斗,又是二人之间进行的心灵沟通,旁边老者抚琴为声既是有源音乐,又是对二人心态的暗示。
弦乐旋律逐渐变快的过程便是剧情逐渐渐进高潮的过程。
有源音响,戏曲式的叫喊声也为二人的打斗渲染了气氛,并且这种叫喊声在50:09到50:40的无名与残剑的打斗中也出现了,这种叫喊声与中国戏曲中的一些元素有些相同,体现了导演在拍这部戏的时候,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元素,也为该部影片增加一些历史元素,增加其历史感和厚重感。
电影幻境之颜色篇 《英雄》-影评
电影幻境之颜色篇《英雄》-影评一、电影剧情及评论:秦锣,黑色。
开篇。
战国末期,六国征战,秦国最强。
秦王赵政(陈道明饰)怀着一统天下的抱负,却成为众多刺客的刺杀目标。
这一天,秦王赵政将要召见一位名叫无名的小官吏(李连杰饰)。
无名一袭黑衣,气宇轩昂,走进青黑色的大殿。
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空的一座皇宫。
没有宫女侍卫,没有任何装饰,一派肃杀之气。
秦王一人高居王座,与无名遥遥相对。
自从三年前的某一天,两名刺客冲破三千侍卫的阻挡,杀入殿内,秦王就一直处于深深的恐惧之中。
为了不给刺客以藏身之处,这个大殿成了世界上最空的一座皇宫。
甚至侍卫,也只能守候在殿门之外。
除非,谁能够像无名这样,杀死秦王的心腹大患。
[无名,与秦王遥遥相对,开始讲述他如何杀死秦王的第一个心腹大患,刺客长空(甄子丹饰)。
] 时代封面之电影英雄棋馆,黑色。
无名的讲述。
棋馆里,在盲人老者的抚琴声中,长空击败秦国七大高手,正待走出棋馆,无名一声断喝留住了他。
"慢!" 古琴声中,雨水顺着棋馆青黑的屋檐流淌,两个黑衣人上下翻飞。
状如舞蹈,然而却是一场生死角逐。
无名一剑刺出。
与剑的快速相比,雨珠的滴落变成了缓慢的滑行。
长空倒地。
【杀死刺客长空者,能近秦王二十步。
重赏之余,无名获准与秦王相隔百步。
他开始讲述如何杀死令秦王三年不能安寝的另外两个心腹大患,刺客残剑(梁朝伟饰)与飞雪(张曼玉饰)。
】赵国,红色。
无名的讲述。
无名一身红衣,以向残剑求字为名来到残剑飞雪隐居地,赵国书馆。
残剑正在沙地练习书法。
尽管一身红衣,却掩不住他一脸的落寞。
如月也是一身红衣,侍奉在旁。
此时,秦军大兵压境,箭如飞蝗般扑来。
藏书阁众人纷纷中箭,未中箭者却依然坚持练习书法。
赵国书法正是以刚烈而著称的。
箭中,残剑奋笔疾书。
飞雪无名奋力挡箭。
箭阵停了。
残剑写完了他的字,是一个血红的“剑”字。
为对付两大顶尖高手,无名决定采取离间计。
他与二人相约比武时说,长空在被自己杀死之前,托他转交给飞雪一样东西。
电影《英雄》电影观后感
电影《英雄》电影观后感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媒介,具有联结人们情感和传递信息的力量。
《英雄》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中国古装武侠片,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故事。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首先,《英雄》在视觉上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影片运用了大量的视觉特效,使得整个故事在屏幕上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效果。
色彩的运用非常大胆,从影片的开头到结尾,不同场景中的色调和氛围有着明显的变化。
例如,红色代表权力和欲望,蓝色代表自由和悲伤,这种色彩构建了电影独特的视觉氛围。
此外,电影中的武打场面精彩绝伦,每一个动作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布置,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和震撼。
其次,电影《英雄》通过情节的安排和角色的刻画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影片中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战国时期,张艺谋导演通过精心构建的剧情表现了那个时代中的纷争和争斗。
不同的角色代表着不同的理念,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互相角逐,最终以权力的斗争为主线。
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每一个角色都拥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的表演方式和身份地位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有力。
此外,《英雄》还通过音乐的运用增强了观影的震撼力。
电影中采用了许多经典的中国音乐作为配乐,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感受其中的情感。
音乐的节奏与故事的发展相互呼应,激发了观众的情绪和共鸣。
同时,影片中的主题音乐《英雄曲》以其高亢激昂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塑造了影片的气氛,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体验到了持续的紧张和激动。
最后,《英雄》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电影中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其中蕴含的主题和思想却是通用的。
权力、正义、爱情等观念贯穿整个故事,让观众思考这些价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电影通过展现不同角色间的纷争和较量,引发人们对于道德与背叛、忠诚与动机的思考。
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在自己内心中进行了角力和斗争,因此电影不仅仅是一场娱乐活动,更是一次心灵深处的冲击和思考。
《英雄》影评
谁属英雄?--《英雄》影评看了《英雄》,再上百度搜了百度百科,看了许多人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与看法,最终才动笔来写这篇影评。
其实一篇影评应当是客观公正的,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去判读一部影片,但是既然是人来评价,那么就免不了加上个人的感情色彩。
我能力有限,不可能像那些真正的行家一样去评价这部电影,既然如此,那么我索性就任性而为一下,把自己的个人感情完完全全的写出来,这不是影评,不过是我眼中的《英雄》而已。
不论《英雄》是一部商业片,还是一部文艺片,是一部动作片,还是一部历史剧。
我只知道,我很喜欢这部影片,也许它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也许它有这样那样的硬伤,也许有这样那样的人讨厌它,但是,喜欢就是喜欢,情人眼里出西施或许过了,但是当一个人真的喜欢上某件事物,那么不管它有怎样的不足,我想在他眼里,这些都不能成为他讨厌这件事物的理由吧。
影片最吸引我的有两点,剧情中的爱情和剧中的黑白二色的运用。
先谈色彩,开篇,秦宫,以黑色为主调。
自从三年前的某一天,两名刺客冲破三千侍卫的阻挡,杀入殿内,秦王就一直处于深深的恐惧之中。
为了不给刺客以藏身之处,这个大殿成了世界上最空的一座皇宫。
甚至侍卫,也只能守候在殿门之外。
而这一天,秦王嬴政将要召见一位名叫无名的小官吏。
无名一袭黑衣,气宇轩昂,走进青黑色的大殿。
秦王诺,能斩刺客长空者,上殿二十步,与王对饮,于是无名上殿二十步,与秦王遥遥相对,开始讲述他如何杀死秦王的第一个心腹大患,刺客长空。
黑色是一个很强大的色彩,深邃、神秘、暗藏力量,在只适用黑色而不用其它颜色的时候,会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开篇的黑色主调,使得整部影片带上了历史剧特有的那份厚重感。
沉稳,霸道,一如踏平六国的秦军铁骑,一如一统天下的秦王,无人可撄其锋。
白色,明亮干净、畅快、朴素、雅致与贞洁,象征光和神性。
剧中无名讲述真实故事,结局中残剑飞雪比拼,二人的衣着色彩均为白色,一如二人的爱情,“残剑飞雪,人不离人,剑不离剑”,即使至死,依旧是最初的那份明净雅洁。
英雄影评
《英雄》影评200941921116 09级动植物检疫3班陈娟芳观看了几遍张艺谋的《英雄》后,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中的色彩与音乐的配置,以及风景和表现的一种气势。
如:大漠风烟、秦王军阵,九寨风光、平湖出侠,几重画面便有几重色彩,一种叙述又是一种气势。
这是张艺谋的首部武侠片,喜欢或者不喜欢《英雄》的人,在这一点上却惊人地统一:都不能不承认影片拍摄得美轮美奂,不能不承认其视听效果的蔚为壮观。
攻城箭阵如云遮日那恢宏的气势;九寨沟,漓江画一般的风景;红色,兰色,绿色的色调;剑枪雨战的招式和特效以及骇人的音效,加上完美的宣传。
使它成为近年来最值得期待的大片。
傲人的票房,可以说明这点。
张艺谋通过这些画面色彩营造出一种极具风格化的豪情,这种豪情甚至体现在镜头中的每一滴水珠上,他非常着重电影的视觉效果,在色彩的配置、色彩的变化方面表现的尤其突出,片中多场武打戏都拍出逼人气势,尤其张曼玉和李连杰挡箭一场,令人看得目瞪口呆,无话可说。
当时鼓声加音乐再加当时的色彩变化,从沉重的音乐基调到一般的然后到慢的再到快的,我第一次看的时候非常心急,我就想为什么不快一点?然后又想结果是什么,飞雪到底是死是活?一起打斗的环节也很精彩,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那个优美的倒地,实在是唯美。
张曼玉和章子怡在树林决斗,以及梁朝伟在皇宫激战等场面都别树一格,拍出近代武侠片少见的潇洒浪漫。
特别是张曼玉和章子怡在树林决斗的场面,虽然老师上课讲了,但是结合影片完整的看一遍后,这里是我影响最深的地方,天地间一下子全是红色,确实夸张,有一些人不能接受,但是影视作品和小说一样,是虚构的,他追求的就是给人震撼的一个效果,给人们全新的视角,让人们感受一些新的东西,而不是一些陈旧的,所以我对这个色彩的变化非常欣赏。
还有就是李连杰和甄子丹对打一场非常扎实,那一场伴着古琴的决战,拍得是何等绝妙。
尽管此段落只是两位武林高手一展“绝技”之“武打”。
然而,在张艺谋镜下,却秉承了中国画的传统技艺——大写意手法,忽然撇开具体的“十八般武艺”,决战于一种非凡的“意念”之中。
《英雄》影评
《英雄》影评◎简介战国末期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始皇(陈道明)也就成了各国的敌人。
大侠无名(李连杰)、残剑(梁朝伟)、飞雪(张曼玉)、如月(章子怡)、长空(甄子丹)都要刺杀秦王。
残剑在知道了秦王一统天下的大志后,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放弃了刺杀秦王的机会。
在长空、飞雪、残剑的帮助下,来自秦国的无名获得了离秦始皇只有十步之遥的机会——无名最厉害的剑术是“十步一杀”。
在为秦始皇讲述了他是如何杀死三位大侠的故事后,无名拔剑刺向秦王。
究竟结果如何?《英雄》:不是人,是英雄吊足了的胃最终吃了一顿饱饭。
在一片狼籍的中国电影饭桌,英雄是一道真正的招牌菜。
集中了华人乃至世界顶尖的制作群体,投入3000万美金,当时英雄成为我所见过制作最为精良的中国电影。
很久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让眼睛,耳朵如此兴奋了。
、电影一开始,感到节奏似乎太快了一点,几个主角还没怎么地便先后命丧黄泉。
后来才发现,这只是三个故事中的一个。
一是无名编撰的故事,为的是靠近秦王;二是在秦王识破之后,无名对真实情况的叙述;三是对当时无名、秦王、残剑、飞雪、明月等人情况的描述。
故事并不复杂,对于有评书传统的中国人民来说,故事中穿插一下倒述并不难以接受。
只是在这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既要表现秦军和朝庭阵式的宏大,还要表现那些刀光剑影的武打场面,还有故事的情节、环境等,实在是时间不够。
在无名和秦王的对白中,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我是从无名的叙述中听懂《英雄》的,张艺谋的那些华美的镜头似乎只是无名叙述的注脚,我认为这才是该片的致命伤。
再就是秦王面对残剑手书“剑”字的那一句“我悟到了!”也有些国际运作的影子。
突兀,这时应该有个过渡。
看过片子绝对同意这种评价:英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我觉得如果早些时候拍出来,英雄还可以拿去做申奥片。
所有关于中国的符号,英雄里都不遗余力地再现:围棋,书法,剑,古琴,山水,竹简,弓箭,威威楼宇,漫漫黄沙,青山碧水,红墙绿瓦。
英雄电影的画面,极具中国画的意境。
英雄影评
英雄影评《英雄》这部电影色彩特别分明,张艺谋导演用美丽炫目的色彩描写了不同背景下的不同故事,与实际的状况非常的贴切,让我们感受到了荡气回肠的豪情气魄。
首先,真实的无名与秦王的对话,即真实的场景是以灰色为主调的,它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非常贴切的。
当时七国争霸天下,而秦国势力最强,有一统天下之势,所以秦王成了众多刺客行刺的对象,秦王十年来没有一日可以安睡。
第一个故事是由无名杜撰的故事,首先是无名杜撰的与长空大战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下雨天,长空身着棕黄色,表现了长空的厚重,无名与长空的斗争是意念之争,其中意念之争的主色调则是黑白色调的,演出了无名杜撰的故事的荒谬,老翁的琴越弹越快,最后琴断。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名一剑杀了长空。
接下来又是真实的场景,再接下来是秦王脑海中闪过了当时残剑飞雪当时行刺时的场景,秦王口述清空大殿与影片后文形成对应。
之后是无名与残剑飞雪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由红色调为主的,一方面红色代表着爱情,另一方面也更加凸显故事的虚假,与长空杜撰相匹配,也与真实的故事相对应。
其中长空飞雪身着大红色的服饰,如月的服饰却比他们的颜色浅,显示了当时的主仆关系。
秦国军队攻赵当时的颜色以暗红,灰,黑等色,箭之密表现了秦国的军队的强大,飞雪出来挡箭,身着橘红色衣服,此时显得不那么的高傲,与此同时,残剑在屋里一心写字。
之后残剑、飞雪、长空的三角恋情,以及飞雪错杀残剑,再后来便是如月与飞雪的在残剑的墓前的战争,此时采用的是极其唯美的背景色彩,将几个人之间的嫉妒心理十分恰当的表现出来。
橘黄色的场景两个身着大红色衣服的姑娘在里面战斗,其实如月是斗不过飞雪的,如月所做的一切只是徒劳,但是如月对残剑的爱显现的淋漓尽致。
如月的叫声显示了如月对飞雪的恨,最后如月还是被飞雪一剑所杀,如月死时,黄色的落叶黄色的森林逐渐变成大红色,显示了如月为爱而死以及她对主人的爱。
之后飞雪与无名的战斗简单,演的恰到好处。
接下来秦王和无名又入现实,此时秦王的背景是以红白相间的模糊背景,显示了秦王多疑的性格,接下来便是秦王猜想的故事,其中主要的是无名与残剑飞雪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显示了秦王冷静多疑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雄影评英雄影评《英雄》是著名导演张艺谋面对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实现自身艺术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他的电影我以前也有幸看过不少,大多数都很经典,在这部《英雄》中,明星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武打设计挥洒写意,将中国传统意境于动作片的暴力美学造型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大陆电影新一轮的票房神话和电影产业化模式。
剧情简易到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刺秦,但老谋子却很有想法的把它分割成了三部分:叙述、猜测和正解。
并通过身穿不同颜色服饰的同一人物群来加以区分,冷暖色调的对比,对人物情感和情节意外的转变也起到了一定意义的象征作用,无名编造的‘叙述’中充斥着背叛、嫉妒、愤恨和悲痛,烘托这种激烈而强劲的情感浓烈的红就再适合不过了。
有人常说蓝是种神秘、忧郁和怀疑的色彩,理所当然也就很恰当的用在了第二段秦王的‘猜测’中。
第三段‘正解’又被划分成了两个小部分:回忆和结局,前者用的是绿后者用的是白,绿代表着暂时远离江湖的残剑和飞雪幸福安定的生活,及对‘家’的期盼,而白则不仅代表着他们纯净坚贞的爱情,内心崇高无私的美德和思想境界,同时也是最后他们洗净了杂念和卸下重负后的一种凄美而完美超脱的象征。
除了巧妙而独到的运用颜色夺人眼球丰富内涵和意境外,老谋子的一分为三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丝悬疑的意味,让故事有了一定的深刻度和可看性。
虽说如此,但在很多人看来,还是觉得这片缺乏深度,更是觉得最后前功尽弃的“放虎归山”有些不可理喻更被喻为“脑残之举”,但我觉得这正是本片的精髓和博大所在,就像我之前写的,意境对剧情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如果把剧情比作成一个干瘪的气球,那么意境的渲染和烘托就是充实气球的空气,富有禅意的气氛广泛而深化了主题,悟出了常识性最为本质的人生哲理,及展现了博大而崇高的人生境界。
《英雄》看似简单寻常的剧情,实则蕴含着深藏不露的内涵和真理,因国恨家仇引发的报仇雪恨及刀光剑影,因儿女情长引发的爱恨缠绵及至死不渝,对江湖的厌倦与无奈,对安定平凡生活的渴望和期盼,更重要的是还蕴藏着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而崇高的胸怀。
谁都能看得出来,《英雄》不是来讲述什么刺秦、复仇抑或爱情之类故事的。
尽管影片中有刺秦、复仇、爱情的镜头。
但是张艺谋不过是借助这个刺秦的外壳、复仇的表象、爱情的幌子,来表达一个大写的境界。
张氏这一回的艺术之“谋”,玩得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大写意”笔法,把中国的哲学、文化、历史等等诸多元素浓缩在如此这般美轮美奂的画面意境当中,倘若你不具备一点中国哲学、文化、历史的粗浅底蕴,你将只能看到这部影片的外壳、表象和幌子,你就因此而会对影片表示不十分满意,以为张艺谋丢失了深厚的功力。
更有甚者,还会窃笑张艺谋必定中了什么“九阴白骨掌”之类,这一回必将弱到了极至,“不堪一击”了!然而,《英雄》自有内力,其艺术神韵在影片整体中无处不在却又藏而不露。
张艺谋口口声声“拍了一部商业片”,其实并非实话。
他只是希望影片取得商业成功而已,他从不喜欢玩深沉,他的作品从第一部《红高粱》开始,就给人一种情绪的宣泄,讲究的是大俗大雅。
而纵观他的所有作品,《英雄》是最像《红高粱》的一部,但又绝非重复和倒退,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
张艺谋一贯追求突破,每一部作品都有不同的语境效果。
而《英雄》的突破,则达到了又一个新阶段的高峰。
一:庄子学说——哲学境界:从《说剑》到《天下》的相融影片中,那一个大大的“剑”字,是主要的道具。
无名为探“剑法”而特去赵国向残剑求得此字。
张艺谋通过人物无名之口说出“剑字一共有十九种写法”并非仅仅是展露一点历史细节,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这个“剑”字的书法,揭示出“天下”的意蕴。
影片将人物在赵国书馆求字的过程表现得惊心动魄:剑法在书法当中可寻,书法又在万箭穿堂之时形成。
所谓“剑法”的几重境界,实乃人生的几重境界。
你看那万箭穿堂时刻:老者岿然不动,残剑举手接箭,都在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继续书写。
表面看这只是秦军攻赵的阵势,内骨里却有无尽的禅机与“悟道”,是为秦王后面的“天下”理论做铺垫的二:琴棋书画——文化境界:从民俗文化到民族文化的升华张艺谋为表现《英雄》的规定情境,将最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琴棋书画尽皆揉入影片的情节进展和人物行为当中,使影片从头至尾充盈着中国文化的氛围。
古琴、棋谱、书法……与片中的几位剑侠乃至作战阵势,在张艺谋的语境下竟然如此和谐统一。
如果说他以前的许多影片的酒坊、染坊、大红灯笼等等,还只是一些民间民俗文化的体现的话。
那么,在《英雄》中,他要凸现的,却是我们的大民族文化。
所以,当秦军将士在风沙漫卷的战场上高呼着“风、风、风,大风、大风、大风”的“号令”而万箭齐发时,虽感觉到那是张艺谋惯用的手段,却又免不了再次被他震撼心灵。
长空与无名的那一场伴着古琴的决战,拍得是何等绝妙。
尽管此段落只是两位武林高手一展“绝技”之“武打”。
然,在张艺谋镜下,却秉承了中国画的传统技艺——大写意手法,忽然撇开具体的“十八般武艺”,决战于一种非凡的“意念”之中。
此时,镜头由彩色转为黑白,人物由现实进入梦幻,动作由激烈瞬间凝固……此刻,观众的心不能不同样在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此时此刻,画面“单调”了,语言“停顿”了,一切似乎变得十二分的简单。
然而,此时无色胜有色,此刻无声胜有声!便是中国画的留白而不白,中国文化的“化实为虚”而不虚,全部在此一镜之中得以神奇体现。
那一种空灵那一种深邃那一种悠远……其语言之复杂,其内涵之丰富,怎能不让人叫绝。
什么叫“出神入化”?什么叫意境深远?一种属于中国人的、传统的文化认同感会随同影片多处这样的镜头而让人激动不已。
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某种奇观,稍稍有一点中国文化常识的人怎么会看不出这样的文化?然而,那么多经历过我们的高校教育的“泱泱学子”们,对此文化意蕴却毫无反应,却只看到“简单空洞单调”,不能或者不愿意领会其间奥妙,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还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三:诗情画意——艺术境界:从色彩的形式包装到风格样式的形成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此乃一切艺术创作之规则,电影艺术同样如此。
一部电影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当依作品风格而定,一部作品选择什么样的风格,又当依作品表现内容而定。
张艺谋自然深谙此道!他选择武侠,选择浪漫,来满足自己很久以来的一个梦想:就是创造出一种既属于中国文化的,又合乎世界潮流的,还体现张艺谋自己个性追求的类型作品;他又选择历史,选择传奇,来承载他所要表现的武侠与浪漫。
但艺术创造又是要突破常规的,张艺谋显然是一个既不愿重复别人又不愿重复自己创造型人才,所以他必须为《英雄》寻找到一种与题材体裁完全契合的表达方式,就是影片的形式包装。
庆幸,他找到了,而且非常完美。
喜欢或者不喜欢《英雄》的人,在这一点上却惊人地统一:都不能不承认影片拍摄得美轮美奂,不能不承认其视听效果的蔚为壮观。
大漠风烟、秦王军阵,九寨风光、平湖出侠,几重画面便有几重色彩,一种叙述又是一种气势。
张艺谋通过这些画面色彩营造出一种极具风格化的豪情,这种豪情甚至体现在镜头中的每一滴水珠上。
把这样一个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却又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的“刺秦”的历史,用如此一种诗情画意的叙述方式来表现,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事实上,张艺谋无意用《英雄》说历史,他仅仅是借助历史表达电影艺术的未来。
这一点,影片主演张曼玉有深刻领会,她在影片的新闻发布会上就说:《英雄》其实是一部“很未来的电影”。
是的,张艺谋正是以未来的眼光放眼世界,才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如梦如幻的又一种风格样式,又一种影片的类型。
只有在如此的类型与风格样式当中,人物的所言所行,剧情的结构方式,情绪的渲染波动等,才显得和谐得体。
张艺谋利用这种风格样式完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追求,这与他自己先前多部作品的现实主义追求完全是两码事。
但却再次证明了他的艺术才华的多面性与多变性。
这个世界上,同时拥有两种艺术创造风格的艺术家非常罕见。
美国的斯皮尔伯格是一位,斯氏既能够拍出《外星人》、《侏罗纪公园》那样的浪漫主义作品,也能够拍出《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那样的现实主义佳作。
张艺谋是另一位,张氏既有《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活者》那样的现实主义力作,又拍出了《英雄》这样的纯属浪漫梦幻般豪情之作。
《秋菊打官司》可以朴实到演员巩俐挺着“大肚子”走在陕北乡间无人能识破,而《英雄》则又可以夸张到用英国的染料染红内蒙古胡杨树林的每一片树叶。
无论是现实主义的朴实,还是浪漫主义的夸张,张艺谋都能够做到极致,这就是艺术大家所能达到的程度!这就是艺术大师所以给我们的享受。
张艺谋在《英雄》中的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场大战,一个是长空和无名的棋馆之战,另一个则是残剑和无名的箭竹海之战。
英雄中的武力境界在棋馆一战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现,本片中的甄子丹和李连杰两位演员是世界中数一数二的武打明星,如果不由此二人来演绎张艺谋心中的武侠之梦,实在大跌眼镜了。
然而如何来让实在的武术动作来呈现给观众一个张艺谋的梦呢?棋馆之战的观赏元素极多,除了刀光剑影,还有围棋、雨滴、棋馆建筑以及古琴京剧武生唱腔等等声音设计,其中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延展开去。
例如围棋的古老意义、变化无穷、攻守有度,又好比古琴曲与武生唱腔的配搭营造出侠客相逢豪气万丈的气概。
最大的惊喜是,是意念的武打。
利用意念,这是本片武术设计中最大的收获。
说到意念,从表面上看,是双方对场的感应,侠客练武,能感受到对方的杀气,如果我们经常看动漫和电影,往往有对杀气的描写,大多数是风吹草动、鸡飞狗走之类的外在功夫。
气场如果用这样所谓气体流动的方式来表达,境界并不为高。
张艺谋认为对决中最高境界是,不胜而胜,但他似乎担心观众无法理解之后长空无名二人如何忽然开打,于是让无名来一段说明,把自己的意图说得清清楚楚,让这种武侠的意念决战大打决斗。
因为在我看来,影像上既然已经是用意念来表达,观看者更不应该从非意念的途径来得知影像的意义。
这也就是说,观众如能“领会”,而不是通过听无名自白来欣赏这一段黑白影像,岂不更好张艺谋当然还不敢用“意念杀人”的概念,一分多钟的黑白镜头只是两人的互相过招,就好比我们说,不试不知道,一试就知道。
侠客中高手过招,往往一招便知底细,但是通过影像很难说拍一招就把这个概念说清楚,用意念来叙述则比较恰当。
武侠片中除了表现侠客之武力,其情感,即我们所说的侠义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展示部分。
侠客之情感,与其世界观紧密相关,有的侠客为情而断臂,有的侠客则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以至于性别不分,不男不女,也有的侠客与人民甚至乞丐打成一片。
残剑的世界观在各种颜色的变换中一直在不停地向观众表达,但是他与飞雪之间互相信任真挚感人的爱情却始终未变。
箭竹海之战其实是在表达侠客的爱情观。
首先张艺谋让观众沉醉与中国水墨山水画之中。
在营造出这样的环境之后,爱情的表达必然是含蓄的,婉约的,是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的古代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