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合集下载

教学三维目标

教学三维目标

教学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成绩。

它通过设立明确的目标和使用各种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介绍三维目标教学的概念和意义三维目标教学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年龄、兴趣和能力水平的目标。

它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和情感维度。

知识维度指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能力维度指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维度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维目标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它通过设置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并建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三维目标教学的实施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学习需求,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目标。

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和可达到的,以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 设计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可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

教学策略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施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做好教学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可以包括课堂小测验、作业评价、学习总结和学习项目等。

教师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三、三维目标教学的实施建议1.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策略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和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维目标及其在教

三维目标及其在教

例三:《爱莲说》(七年级) 教学目标 第一,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 法。 第二,体悟作者洁身自好的人 生态度。
◆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 第一,一般而言,分散展示目标的效果优于集中目标; 第二,展示目标与回扣目标(教学内容结束时回扣目标) 结合效果更好; 第三,每一课时目标不宜太多,且要定出重点目标、难 点目标; 第四,对于跳跃性大、术语生僻、难度大的内容,教学 目标的展示最好放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完成; 第五,情感目标在课堂上不一定展现,但设计中必须有 其地位,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计划地、不失时机 地渗透情感教学内容,实现情感教学目标。
例二:《朗读技能中的“重音”指导》(七年级) 教学目标 第一,提供带有重音符号和其他符号的句子, 学生能指出重音符号。 第二,能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给课文中 的一些句子标上重音符号;选择已学过的课文, 给句子标上适当的重音符号,并根据重音定义陈 述理由。 第三,能用“加大音量,延长音节”的方法, 正确读出已加上重音符号的句子。
四、良好的教学目标的陈述标准、样例及呈现方 式
◆良好的教学目标的陈述标准 第一,行为主体应是学生。 第二,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第四,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第五,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例如:
每个学生 都 (行为主体) 要在三年的时间内 背诵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优秀诗文5目标的陈述的实例分析 例一:《神态与动作描写训练》(七年级)教学目 标 第一,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对人物神态与动 作描写的词语。 第二,能大体上分析所提供的材料中对人物神 态、动作描写的作用。 第三,能对学生习作中一些对人物神态、动作 描写上的不妥处进行修改。 第四,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较形象地续写一段描 写神态、动作的文字。

新课程环境下对信息技术课三维目标理解与实践

新课程环境下对信息技术课三维目标理解与实践

新课程环境下对信息技术课三维目标的理解与实践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创新点,他改变了我们以前追求单维度目标,只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三维整合的发展观。

一、对三维目标的基本理解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即关注知识技能,又关注过程与方法,还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

在新课程看来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是我们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体现,是科学观,发展观在教学上的体现。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从指导纲要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正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出发,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改变重知识技能轻过程方法的教学观传统教学中我们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认为教师只要把书上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学生能接受并理解,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

显然以前的这种教学观是不全面的,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直接把结论,把书上的知识告诉学生,没有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他掌握的就是一大堆“死”知识,学生不能激活它,不能驾驭它,更不能运用它。

只有思想、方法、思维才能驾驭知识。

比如在教信息技术基础文本信息加工这一块时,我会多花几个课时,让学生对word中基本的菜单命令能熟练应用,而不是仅仅教学生怎么排版,怎么插入图片,插入表格。

这一节的掌握对后面表格信息加工以及信息集成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解读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解读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解读
新课程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思想指导方向。

从三维目标的定位出发,需要每位从事教育的人都明白一些重要的原则,以确定新课程的实施路径,确保教育改革顺利推进。

首先,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第一个原则是“多元发展”,即增强传统学科知识和技能,同时培
养具有多种能力的学生。

在课程体系上,除了传统学科知识,应当引入多样化的知识、技能体系,以及跨学科知识、数字技术、实践技能等内容,以满足学生不同发展方向的要求。

其次,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第二个原则是“全面发展”,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体系
方面,坚持“融会贯通、专业综合”,提倡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智力、社会习惯与道德品质,并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第三个原则是“新时代教育”,即注重培养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创
造力。

在课程体系上,要探索新的课程设计方式和授课方式,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范畴、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

总之,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施意味着全面取代传统课程,将新思维引入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持续创新,实现课程的实用性,为广大学生高效取得知识和技能提供更多有效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所采取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的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

在当前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尤为看重知识与技能,对于过程与方法尚有一定的认识与实践,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极为忽视。

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这三个方面。

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

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

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越到一个人的素质的核心部分,是越难量化的。

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

正因为如此,它和人们的现实利益,或者现实需要出现了一定的剪刀差。

现实中,种种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尤其是东方文化方面,崇尚书本,崇尚学历,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自然就变成了简单地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外显指标去测量,去评价。

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了下来,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要想在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就有牺牲知识和技能的危险。

为了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给学生让出三五分钟来,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一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容易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对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理解

对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理解

对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理解对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理解对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理解李莉/王志红/王忠卫【专题名称】中学数学教与学〔初中读本〕【专题号】G351 【复印期号】2022年04期【原文出处】《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长春)2022 年6期第55~56页【作者简介】李莉王志红王忠卫吉林白城师范学院,137000 国家教育部《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公布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根底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

这次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开展。

整体意为素质全面的人,整体开展即整体的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和谐、协调统一的开展。

为此,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新课程目标。

以下是我们对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目标的粗浅认识。

一、怎样认识三维数学教学目标 1.对新课程三维目标意义的认识追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协调统一的课程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突出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课程目标在坚持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了强调,并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具体阐述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

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表达过程,在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学习的方法,突出了以学生开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开展。

众所周知,认识、体验和感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根本方式,体验和感悟也是学习活动的根本方式。

一个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必然会在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而且体验、感悟是知识后面更有价值的东西,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可能是挫折、失败,也可能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

但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开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开展的内在要求。

同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人类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都与学生认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成长的必然要求。

三维目标的理解与应用

三维目标的理解与应用

【可观察性】【可检测性】
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 概括说,这一维的目标设计
设计原则:
有这样的特点
• 知识连带
☞与本节课所学知识或能力直接关联
• 环节连带
☞与本节课教学环节或方法直接关联
• 期望连带
☞与本学科长远期望目标内容有关联
三角形面积
几种连带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环节连带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知与识提与高能; 力
过程与方法
• 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受控并影响着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什么是三维目标?(整体概念的认识)
它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 即:知识与能力(Knowledge & skills); 过程与方法(Process & steps )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
• 1、“知识与能力”目标来源于布鲁姆 博士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即著名的认 知领域六层次学说(知识、理解、应用、 分析、综合、评定)(很多学者认为 “三维目标”全部来源于这一分类系统。
后来,安德森等教育专家对此系统进行
过修订,但我认为布鲁姆博士的系统分 类更好)。

第一层 “知
识”:
陈述性知识
就是对经验过的事物(知 事实性知识 识)的识记,保持,再现
研究三维目标 引领教师发展
对三维目标理解与应用的粗浅认识
探索实践
重点是知识与能力 难点是过程和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清晰概念
各个学科有着各自的目标 要求与表述
•三维目标是教学目标 的三个维度,而不是 三个目标。以下简称第一、二、三维

新课标如何正确书写教学目标 如何理解三维目标

新课标如何正确书写教学目标 如何理解三维目标

如何正确书写教学目标总体上来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没有固定格式的,可以个性化表达。

但一定要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一、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

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

如:“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而不应采用“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

二、行为动词。

具体教学目标应采用可操作、可测评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认出”、“说出”、“背诵”、“辨认”、“描述”、“解释”、“说明”、“拒绝”等词,使其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

(附件1: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三、行为条件。

教学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即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地图”、“不靠帮助或参考书”、“在十分钟内”、“利用网络环境”等。

对条件的表述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即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行为完成的情境。

四、表现程度。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三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四个单词”等。

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如何理解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为了操作上的方便起见,把一个问题分解成三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犹如鱼水一样,和谐地和合在—起的,落实目标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对其理解,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是指为了实现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过程”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体验、活动、探究中进行学习;“方法”是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监控。

新课程背景下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新课程背景下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8
• 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 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 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精辟地指出: • “只有当知识在变为个人信念,变为人的 精神财富,从而影响到他生活的思想方向 和劳动、社会积极性及兴趣时,知识的获 取过程和知识的深化过程才能成为智育的 要素。世界观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
6
• 从图上可以读出如下信息:
1.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 每门课程的三维目标都是为人的 发展服务的,任何学科的教学都 要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7
2.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
• 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目标都 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缺失任一 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教学金字塔。 • 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 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履历过程 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 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 能得到提升;
17

• 一些课听下来总觉得心虚,我们不能 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 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 基”。 • “双基”毕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 也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因而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 因此,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 在的认知收获。
16
• 新课程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我们对新 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知识与技能不实的 现象也进行反思:知识、技能目标,该实 的不实。相对而言,知识、技能目标是三 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 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 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然而由于 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 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 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

什么是三维目标

什么是三维目标

•什么是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1.知识与技能(一维)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

如读、写、算的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

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

如绘画、做操、打球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

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

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2.过程与方法(二维)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

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例论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与运用

例论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与运用

例论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与运用三维目标思想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

三维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阐释课程或教学目标,强调整体效应,反映了教学的系统观。

在小学教学实践中这种科学的思想,只是写在文章中,说在口头上,尚未真正运用在教学之中,一线教师,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小学教师还不知道怎样运用这种思想设计学科教学。

因此,正确理解和有效运用三维目标显得特别重要。

一、对三维目标的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或三种类型的目标,而是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三个纬度思考问题,达到融合贯通的境界。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研究还是消极接受。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1]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也不是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发展之中。

《全日制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分为四个部分,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数学课程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标准》对“过程与方法”提出的原则要求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所谓情感,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态度,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指学习对人生基本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从教育的本质上讲,知识与能力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条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目的,三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整体考虑,不可偏废。

什么是三维目标

什么是三维目标

什么是三维目标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1.知识与技能(一维)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

如读、写、算的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

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

如绘画、做操、打球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

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

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2.过程与方法(二维)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

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所采取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的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

在当前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尤为看重知识与技能,对于过程与方法尚有一定的认识与实践,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极为忽视。

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这三个方面。

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

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

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越到一个人的素质的核心部分,是越难量化的。

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

正因为如此,它和人们的现实利益,或者现实需要出现了一定的剪刀差。

现实中,种种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尤其是东方文化方面,崇尚书本,崇尚学历,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自然就变成了简单地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外显指标去测量,去评价。

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了下来,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要想在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就有牺牲知识和技能的危险。

为了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给学生让出三五分钟来,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一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容易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对物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理解

对物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理解

对物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理解作者:蔡淑华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第07期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变传统“双基”为新课标的“三维”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三维”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下面谈一下笔者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一、知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成果,技能是改造世界的能力知识和技能,我们已非常熟悉,课改前,我们的课程乃至教学的价值取向是“知识本位”。

但物理教学不能等同于物理知识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因为社会实践不只是课本知识的直接应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它们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的实质是能力和智力“双基”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思维的求同性、统一性,忽视思维的多元性、灵活性。

新课标突出“过程”和“方法”,不仅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还做到了以人为本。

如果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视为科学知识的创造过程,那么,学生接受科学教育的过程就是科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这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互不关联: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他们学习时的认知过程差不多就是前人探索科学的历史顺序。

生物进化论有“生物重演律”,生物从胚胎成长为成熟的个体都要经历一个发育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该物种长期进化中,历史迅速而短暂的重演。

学生从“未知”达到“真知”,需要经历一定的求知过程,而这一过程同样也是人类漫长的认识发展历程迅速地重演。

有学者称此为“教学重演律”。

将“教学重演律”作为指导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思想,可以有效地促进物理教学过程的优化,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领悟思想方法,陶冶科学精神,全方位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实现以人为本。

物理课堂所学的知识容易遗忘,但运用与具体知识相关的思想、方法,却记忆深刻。

例如,在讲运动的描述时,参考系选取不同,结果就完全不同。

对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理解

对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理解

对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理解国家对基础教育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的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

其一、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

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其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

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其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

它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对我们进行课堂教学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对新课标三维目标的理解

对新课标三维目标的理解

对新课标三维目标的理解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图1
人 的发展

识 与技 能 )


( 过程 与 方法 ) ( 目标 整合 ) ( 感态 度 和价 值观 ) 情
图2
2 三 维 目标 是 统 一 的 .
’图 2 一 个 三 棱 锥 , 点 代 表 三 维 目标 中 的 知 识 和 技 能 , 是 A B点 代 表 过 程 和 方 法 。 代 表 情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观 , 表 示 C点 0点 三 维 目标 的 最 终 目标 — — 人 的 发 展 , 0 做 面 A E 垂 线 过 点 B 的 O D。由 此 可 以 看 出 , 育 的 主 要 形 式 是 学 校 课 堂 教 学 , 学 教 教 的 主 要 目标 是 人 的 发 展 ,而 人 的 发 展 这 样 的 最 终 教 学 目标 必 须 依 靠 O O 、 C 维 目标 才 能 得 以 实 现 。 教 育 的 目 的 A、 B O 三 是 培 养人 。 使人 能够 以健全 的人格 不断地 获取 知识 、 掌握 方 法 . 终 得 以 向 自 己感 兴 趣 的 方 向 发 展 , 今 社 会 需 要 的是 最 当
和拓 展 。 三 、 堂教 学 中三 维 目标 要 有所 侧 重 课 三 维 目标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 挥 棒 ” 在设 计 过 程 中 要 经 过 指 , 深 思 熟 虑 , 真 研 读 教 材 、 参 , 入 挖 掘 教 材 的 内涵 , 解 教 认 教 深 了 材 内容 表 达 的 意 图 , 能 目标 准 确 , 的 放 矢 。 但 大 纲 对 教 材 才 有 各 章 节 的 要 求 不 一 , 有 的章 节 突 出操 作 技 能 , 的 章 节 突 出 如 有
考 试 周 0 年 7 刊 2 1 第5 1 期

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

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

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一、本文概述《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即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强调三维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

接下来,文章详细阐述了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文章还分析了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在理解和落实三维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性、评价方式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等,以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一文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深入探讨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实践策略,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三维目标的内涵解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指导原则。

这三个维度不仅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教育的基础,它涉及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因此,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基础学习成果,包括记忆、理解和应用等方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它强调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过程与方法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完整版)新课程三维目标关系

(完整版)新课程三维目标关系

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就是效法中国和合文化和哲学观,它是阴阳的一致,是工具性 ( 显性知识 ) 和人文性 ( 隐性知识 ) 的一致。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为了操作上的方便起见,而把一个问题分解成三个方面。

在讲堂教课中,不可以达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如同鱼水同样,和睦地和合在—起的,落实目标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对其理解,能够正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育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是指为了实此刻“知识与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课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采纳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过程”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术的形成过程,在体验、活动、研究中进行学习;“方法”是掌握各种知识与技术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反省,学会创新,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监控(元认知)。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是指学生掌握知识和培育能力过程中的一种感觉和反应,包含感知、理解、审美、体验四个方面。

“知识和能力”“感情态度和价值观”都存在于“过程和方法”之中,“过程和方法”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它的对象、因素、结果,都是由知识、能力、感情、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组成的,没法走开“知识和能力”、“感情态度和价值观”而独立存在。

所以,三维目标之间互相浸透,融为一体,共同组成课程目标。

三维目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习过程的实践和体验,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和运用。

从过程和方法目标来看,任何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提高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的体验过程、人品的建构过程。

从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看,它是一种更加宽泛的人文修养,这类素质的养成,不是外面强加的结果,而是要经过必定的情形中的实践与体验内在地生成和反应。

总之,三维目标的互相支持,使课程目标更具完好性及操作性。

三维目标的密切联系,不行切割,这就要讨教师在教课中重视学生参加、体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既要考虑知识和能力的培育,又要实现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培育的最后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 太重基础扎实,使学生长期淹没在本 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忘记了一切真 知都是出自实践的相对真理,忘记了 一切真知必须随实践发展而不断检验、 批判、提高,随实践发展而逐步接近 事物本质这一唯物认识论的最重要原 理与指导思想。太重基础,恰恰不利 于创新,甚至是阻碍、扼杀了创新。
24
• 第二,太重基础扎实,导致负担过重、兴 趣丧失。
1
• 一、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 • 二、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 • 三、如何处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
关系 • 四、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

2
一、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 种类型。
• 三个维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 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 个维度一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 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一定的方 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 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 接受。
3
•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 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 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 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 的还是不正确的。
• 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 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
•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 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就 像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 不拿起“长和宽”一样。
17
• 一些课听下来总觉得心虚,我们不能 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 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 基”。
• “双基”毕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 也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因而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 因此,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 在的认知收获。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 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 能得到提升;
8
• 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 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 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精辟地指出: • “只有当知识在变为个人信念,变为人的
精神财富,从而影响到他生活的思想方向 和劳动、社会积极性及兴趣时,知识的获 取过程和知识的深化过程才能成为智育的 要素。世界观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
30
• 当然,不同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不同, 其探究过程和方法论也存在区别。但 无论对哪一门学科而言,学科的探究 过程和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 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 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 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 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与提升。
•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 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
• 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 步伐。
34
•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 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 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
32
•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 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 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 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也即重学会, • 重过程也即重会学。
33
• 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 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
• 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 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 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
• 可见一个“钻”字,就写出了春草虽 小,但是它们的生命力,却是极顽强、 极旺盛的。大家看,“偷偷地”和 “钻”这些词用得多好啊!
12
• 在这段教学中,教师显然在对字词 “钻”“偷偷地”的教学中,通过引 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认识小草生 长的劲头,领悟小草默默无闻、不哗 众取宠的品质,领悟小草不怕困难挫 折、顽强进取的拼搏精神。
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获得一个较为系
统的、全面的和深刻的认识。
20
• 总之,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材还是教 师都把关注焦点置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然也就成为我们学 生的强项。时至今日,不少教师因此还对 传统的双基教学有很深的情结。
• 通过我国与西方教育的比较,也可以发现, 我国学生的优势在于知识、技能、解题能 力、勤奋与刻苦,不足之处则在于实践能 力、创造性、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等方面。
这样引导学生阅读:
• 师: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小草怎么 长出来的呢?作者用了“偷偷地”这个词。
“偷偷地”,就是说小草趁人家不注意,
让人毫无察觉地、无声无息地从土里长出
来了。但是没有用“长”,而是说从土里
(老师用右手食指做了一个向上的手 势)——
• 学生齐声:钻出来了。
11
• 师:用“钻”这个词,写出小草的生 长是很不容易的。它要穿过厚厚的土 层,有时还会碰到石头瓦块,就要顶 翻它们,然后茁壮地生长出来。
• 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 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 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二者是相互作 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29
• 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必然对应 着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概念原 理体系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 和方法论。
• 如果说,概念原理体系是学科的“肌 体”,那么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就是 学科的“灵魂”。二者有机结合才能 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
• 问题在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教学中 是如何完成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学 习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16
• 新课程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我们对新 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知识与技能不实的 现象也进行反思:知识、技能目标,该实 的不实。相对而言,知识、技能目标是三 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 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 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然而由于 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 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 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
• (1)对基础不分析其形成过程,不以实践 检验其正误、新旧、高低,不汲取其正确 的、有现实意义的部分加以应用、发展、 创新;
• (2)过分强调基础的系统、严谨面,给人 以完美无缺的绝对真理的错觉;
• (3)以灌输的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现成 结论,造成学生思维定势,不会跳出框框 想问题,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 从图上可以读出如下信息:
6
1.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 每门课程的三维目标都是为人的 发展服务的,任何学科的教学都 要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7
2.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
• 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目标都 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缺失任一 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教学金字塔。
• 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 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履历过程 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
• 由此可见,在字词的教学中,同样可 以融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13
• 实际上,不论是写字、阅读、写作还是练 习,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方法的 学习、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获得。
• 在任何一个显性领域中,都有隐性的目标 维度存在。
• 所谓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 方面,而不是三个互相孤立的目标,对其 理解,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 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培养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14
三维目标
• 三维目标是三维一体的。 • 三维目标是综合考量的。 • 三维目标是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的。 • 三维目标不是面面俱到。
15
二、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
• 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首 位,显然并没有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排斥于目标之外,也没有轻视它们在 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5
• 可以说,正是由于太重基础扎实,使 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 质的培养,进而导致我国中小学生在 综合素质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尤其 是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明 显的不足。
• 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
创新能力、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再
也不能为传统的“双基”
9
3.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
• 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 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 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 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 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 有所侧重。
• 三维目标怎么统一呢?
10
案例:朱自清的《春》
• 比如朱自清的《春》写春天来时,“小草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一位老师
4
总之,三维目标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 一指向人的发展,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这
三个关系:
5
上图是一个立体三角形
• A 点表示知识和技能目标; • B 点表示过程和方法目标; • C 点表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D 点表示目标整合; • O 点表示课程目标——人的发展 • (直线OD垂直于底面ABC)
• 真正抓好基础应是将该学科最基本、最有 用的内容,融会贯通、简明扼要地讲深、 讲透、讲活,引起学生以好奇心,令其在 广泛选择的基础上,挑选最感兴趣的内容 进行个性化学习,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从而能够少而精地学到手。
• 现在有些人将基础扎实简单化为知识数量 的堆积,学生长时期超负荷强化训练,致 使学生疲于奔命、趣味索然,对学习产生 逆反抵触心理,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18
• 但双基教学显然落后时代的要求。
• 传统的双基教学是一种以知识和技能 为本位的教学,知识和技能是第一位 的,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是本位的,智 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 价值都是附属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 识和技能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 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 窒息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