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

合集下载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一、形势与需求 (1)二、思路和目标 (3)1.总体思路 (4)2.战略目标 (6)三、重点任务 (9)1.瞄准战略目标,实施重大专项 (9)2.面向紧迫需求,攻克关键技术 (13)(1)优先发展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技术 (13)(2)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16)(3)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公益性技术研究 (20)(4)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23)3.把握未来发展,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 (25)(1)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 (26)(2)稳定支持基础研究 (32)4.强化共享机制,建设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 (36)(1)加强国家研究实验基地建设 (36)(2)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37)(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37)5.实施人才战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38)6.营造有利环境,加强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 (40)7.突出企业主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41 (1)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42)(2)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44)(3)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44)(4)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 (45)(5)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46)8.加强科技创新,维护国防安全(略) (47)四、保障措施 (47)1.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47)2.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48)3.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激励政策 (49)4.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 (49)5.形成新型对外科技合作机制 (50)6.完善科技法律法规体系 (52)7.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52)8.建立有效的规划实施机制 (53)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十一五”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开局阶段。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6年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目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一、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的基本思路。

在经济方面,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

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提高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水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中国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成功地维护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二、农业和农村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富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化,发展小城镇,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

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同时,中国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为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

在社会建设方面,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推进文化创新和惠民文化建设等。

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教育事业逐步普及,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同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恢复了SARS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遗症,宣传爱国卫生运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等。

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构建区域技术创新网络

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构建区域技术创新网络



确立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重要地位
多年来 , 科技部 门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 的主体 、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总体上来说 , 都是单向、 分散推进 , 系统 、 缺乏 集成考虑 , 以致难 以发 挥 科技部门的统筹 、 主导作用 。此次 , 科技部牵 头实施技 术
的基础上, 六部门共同起草了《 安徽省技术创新引
维普资讯
实施方案》《 、 安徽省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方案》 。在
选择创新 型试点企业 中 ,实行 六部 门分别推荐 ,共同评 定 。 日前 , 部门推 荐的 4 申报创新 型试 点企业 的 经六 6家 申报材料 已全 部收齐 , 拟于近期开展评 审确定 。
创新 引导工程 , 了整体推进企业 自主创新 的大旗 , 扛起 为 地方科技部 门站位 中心工作 、 主战场 , 了切入 点 站住 找准 和着力点 , 了主动 。我们及时抓住这一难得 的机遇 。 赢得 把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作为 四大主导工程之 一 。列 入 安徽 省科技发展 “ 十一五” 规划 。中共安徽省第八 次党 代
自主 品牌和持 续创 新能力 的创 新型企 业 ; 引导增 强 战略产 业 、 势 优 案。 合肥市政府出 台科 技创新 型企业培 产权 、 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引导建 育计划 。设 立 1 元 科技创 新 专项基 行业和重点领域原始创新、 亿 市场为导 向、 产学研相结合 的技术创 新体 系。 金 .主要用 于 支持进 入培 育计 划 的企 立 以企 业为主体 、 “ 引导工程” 出: 2 1 , 立 完善 一批 国家和省 级企 业技 术 中 提 到 0 0年 建 业 。一是对技术起点 高 、 有较广创新 具 工程( 技术 ) 究中心 、 研 工程 实验 室和 面 向行 业共性技 术开发 基地 、 公 内涵 、 高创新 水平 , 较 并有后 续创 新潜 心 、 形成 一批产学研 联盟 。 克 一批共性关键 技 术 , 育一 攻 培 力的企业 . 股的方 式予 以支持 。二 共技 术服务平 台 , 以参 是对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进行科技成果 批具有 自主知 识产权 和较强竞争力 的创 新型企 业;企 业研 究开发 投入 占 0 产业化 的给予 3%一o% ̄息 。 0 io 三是 以 全社会 的比重达到 7 %以上 。重点企业和主导产 品的技术装备达 到本世 处 高新 技术产 业增加 值 占 G P的比 D 奖代补 . 奖励通过验收 的科技创新 型企 纪 初 国际水 平 , 于 国内同行业 前列 ,

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内容

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内容

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内容
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内容旨在推动安徽省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的
全面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内容。

首先,安徽省提出了“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这一计划的核心是加
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加快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其次,安徽省提出了“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行动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推动绿
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建设美丽安徽。

第三,安徽省提出了“区域协调、城乡一体”行动计划。

这一计划旨在实现城乡
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加强城市功能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村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四,安徽省提出了“人才强省”行动计划。

该计划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推进人才流动和合作,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打造人才高地,为安徽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最后,安徽省提出了“全面依法、良政清廉”行动计划。

这一计划的目标是深化
司法体制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法治安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

以上是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内容简介,通过实施这些行动计划,安徽省将
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设现代化、美丽、富裕的新安徽。

十一五规划教材

十一五规划教材

十一五规划教材十一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规划的第11个五年计划,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

该规划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构建和谐社会。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首先,十一五规划注重加强科技创新。

中国政府提出了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重点推动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这些措施促进了中国科技创新水平的快速提升,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

其次,十一五规划重视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贫困等。

因此,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等政策,旨在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与统一。

此外,十一五规划还注重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高速经济发展中面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此,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管等。

这些举措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典范。

在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十一五规划重视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质。

政府加大了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的力度,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扩大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十一五规划注重科技创新、城乡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全面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

在规划期间,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开局步履矫健 创新型崛起翘首江淮

“十一五”开局步履矫健 创新型崛起翘首江淮

维普资讯
使区域创新体 系和创新 网络建设更趋
20 0 6年 , 安徽省 科技厅 紧 紧围绕 科技厅切实加强产业 基地建设 .推进
完善。 配合省政府研 究室制订 、 出台了 骨干企业技术创新 ,推进 了行业 技术 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 。起 草 了“ 十一五 ”
施方案 和实施 细则 ,全面启动 实施 省 5个重大进展之一 。 2o 。安徽省科 技厅 以合肥 国 06年 “ 十一 五” 技发展计 划 。省科技厅 围 科
促 绕重点 区域 、 重点行业 、 重点领 域科技 家科 技创 新 型试 点市 建设 为 重点 ,

2o 年第 l o7 期 1 1
重大产学研合作项 目。20 06年 . 合肥 委 、 财政厅 、 国资委 、 总工会 等五部 门 国家级产业基地 , 已通过科 技部评审 。 市首次设立 1 亿元科技创新基金支持 制订 出台了 《 安徽省技术创新 引导工 支持蚌埠市 ,已顺利启动玻璃新 材料 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 ;拿 出 了 25 .亿 程实施方案》安徽省也 因此被科技部 产业基地建设 。支持发展科技 企业 孵 ,
员和部署。
新激 励政策 ,各级财 政也都 大幅度增
全国 、 全省科技 大会 的召开 , 创 加 了对科技 的投入 。 开
f 一 L
是“ 五, 十 , 计划启


姐 僦 勰 著
20 .安徽省 科技工作认真贯 进步 ,凝 练了一批 重大项 目和重 点项 06年 启 节 、高 彻全国、 全省科技大会精神 , 紧紧围绕 目, 动实 施 了“ 能 环保 汽 车” “ 、制造业 信息化 ” 等一 走创新崛起之路 ,建 设创新 型安徽战 性能金 属材料 ” “ 略 目标 . 以提升产业竞 争力 , 推动经济 批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专项。一批有 结构 调整 ; 突破瓶 颈制约 , 促进 经济社 望成 为新 的经 济增 长点 的项 目获得重 会 可持续发展 ; 区域创新 体 系, 建设 提 大突破 . 合肥工业 大学“ 银杏 内酯 B注 类 高 自主创新能 力为三 大任 务 ,实施创 射剂 ”获得 国家 l 中药临床 试验批 件 : 原集 团“ 物质 能 源” 中国科 丰 生 和 新推动战略, 著力在创新领先型、 追赶

2024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24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24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经济发展方面,安徽省实现了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以下将对安徽省2024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在经济增长方面,安徽省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

据统计,2024年安徽省GDP增长了8.5%,总量达到了3.6万亿元,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为全省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主要得益于安徽省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取得的重要成果。

其次,在产业发展方面,安徽省实现了全面协调发展。

2024年,安徽省各个主要产业均实现了较快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了3.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了8.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了8.8%。

特别是装备制造、新能源、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为安徽省经济增长贡献了巨大动力。

再次,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安徽省实现了全面协调推进。

2024年,安徽省全面深化区域发展战略,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平衡,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

其中,合肥、芜湖等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五大发展战略区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安徽省还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取得了显著的扶贫成果。

此外,在社会发展方面,安徽省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2024年,安徽省实现了高质量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有了显著改善。

此外,安徽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大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改善。

此外,安徽省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加大了引进外资和外商投资力度,争取外资和外商投资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各类经济合作区、开发区的建设也逐步完善,为安徽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2024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良好。

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各产业实现了全面协调发展,区域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信部科[2006]309号前言2l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其重要作用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并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加快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十五”期间,我国重视自主创新,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入,科研条件和环境得到逐步改善,技术研发带动产业化进程加快,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信息技术创新工作受到国家和全行业的高度重视。

集成电路设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取得较大进展,网络和通信技术及应用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国产万亿次大规模计算机系统相继问世,以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数字音视频技术研发成果丰硕。

但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还存在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尖端型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匮乏、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矛盾,走科学发展之路。

以此为出发点,党中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为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求,必须以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为战略主体,持续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关键技术,由资本和劳动力驱动转向科技引领的发展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根据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结合建设电子强国、电信强国的目标,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础上,特编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我国信息产业的科技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与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坚持服务国家目标、引领产业发展、市场技术互动、统筹规划协同的指导思想,持续突破核心技术,全面掌握关键技术,以点带面,逐步实现信息产业科技的整体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十三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第十三篇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第五十六章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五十七章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第五十八章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第十四篇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六十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十五篇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第六十二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六十三章缩小收入差距第六十四章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六十五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六十六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六十七章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六十八章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六十九章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第十七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七十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国家科技支撑(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

国家科技支撑(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具体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集成全国优势科技资源进行统筹部署,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基础上,设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

支撑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将按照《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和重大任务,明确“十一五”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并进行相关任务部署。

一、形势与需求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以下简称攻关计划)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科技计划,自1983年实施以来,集中攻克了一批对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带动作用,对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特别是杂交水稻、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秦山核电站建设工程、大型乙烯工程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民族自信心,显著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但是,多年来攻关计划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从定位上更多突出了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特别是投入增长缓慢,导致对关系社会发展的重大公益技术支持不够,而在支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研制等方面也更显薄弱。

攻关计划作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科技计划,其有效作用的发挥已经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制约。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尤其在缓解能源、资源、环境等经济发展重大瓶颈制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健康与全面发展;以及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提高公共安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显得更为迫切。

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1.28•【字号】皖政办秘〔2022〕12号•【施行日期】2022.0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月28日目录第一章开启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新征程第一节创新形势第二节指导思想第三节基本原则第四节主要目标第二章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第一节(略)第二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三节聚力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第四节提升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级第三章提升基础研究策源能力第一节优化基础研究布局第二节建设基础研究基地第三节强化基础研究力量第四章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第一节实施十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的关键技术攻关行动第二节实施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行动第三节实施科技支撑人民生活品质提升行动第四节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能力提升行动第五章提升“多链协同”创新生态效能第一节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第二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三节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第四节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五节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第六章构建科技开放合作新高地第一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第二节形成全省创新协调发展新格局第三节提升科技交流合作水平第七章推进科技创新治理改革第一节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第二节完善科技创新法规政策体系第三节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和科技监督第四节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第五节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第八章健全规划组织实施机制第一节加强组织保障第二节完善实施机制第三节强化考核评估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安徽省未来五年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重大任务和重要举措,依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合政[2006]42号【发布部门】合肥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04.07【实施日期】2006.04.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合政〔2006〕4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紧密围绕《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做好年度目标任务的分解,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实施中的有关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二○○六年四月七日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

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合肥跨越式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基础与宏观环境“十五”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一)“十五”发展成就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十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3.6亿元,年均增长16.5%,高于“十五”计划目标6.5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为15.9%,比“九五”末提高2.7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130.88亿元,年均增长25.4%,高于计划16.4个百分点,5年翻了一番半。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15美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定位和目标: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确定所处行业的竞争地位和市场空间,制定发展战略。

2. 产品和服务: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确定主要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方向,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3. 技术创新: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 市场拓展: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寻找新的增长点。

5. 资本运作: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优化资本结构,合理运作资金,吸引投资和融资渠道。

6. 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体系和流程,提高组织效率和员工素质。

7. 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回报社会。

8.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和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项目和业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企业发展规划方向,具体的规划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进行具体制定。

煤化工相关政策法规及产业规划列表

煤化工相关政策法规及产业规划列表
煤化工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提出现阶段主要是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甲醇合成技术改造提升合成氨、尿索、甲醇装置,推动甲醛、醋酸、聚甲醛、脲醛树脂、碳酸二甲酯、聚碳酸酯等甲醇衙生物项目建设;采用大型聚合工艺改造提升PVC、1,4-丁二醇等乙炔化工装置;加快推进焦炉气制甲醇、粗苯精制、煤焦油深加工等焦化化产基础加工和己二酸、苯胺、苯酐、高档炭黑、针状焦、超导功率电极等精深加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升级的思路
表2国家煤化工产业规划列表
序号
日期
名称
相关要点
1
1995
中国洁净煤技术”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
提出煤炭转化技术路线
2
1995
煤炭工业”十五”规划
煤化工产业被确定为战略产业
3
2005
关于促进你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清洁煤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向
4
2005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提出煤炭调整结构发展目标
6
2006-11
关于煤炭液化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避免煤炭液化项目盲目建设,要求各级投资主管部门在国家煤炭液化发展规划完成前,暂停煤炭液化项目核准。神华集团公司和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正在国家统一组织下,就在陕西、宁夏分别建设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与萨索尔公司、壳牌公司合作开展可行性研究。在上述项目建成前,非经许可,暂不批准其他企业引进煤炭液化技术和项目。支持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自主研发煤炭液化技术,并建设示范工程
7
2007-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国家鼓励开发和推广应用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的清洁燃料、石油替代燃料,同时明确提出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

提升安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提升安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自主创新 能力是科技事业发展 的决定性因素, 是 国家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是 富 民 强 国 的 重 要 基 础 。 20 06年 ,安徽 省 委 、省政 府 根据 本 省 实 际情 况 ,作 出推进 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安徽 的重大决策,部 署实施 《 徽 省 科 技 发 展 “ 一 五 ” 规 划 纲 要 及 安 十 22 年远景展望》 00 ,研究制定 了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 和具体措施 。建 设创 新 型安徽 ,实 际包 括科 技 创新 、 制度创新 和体 制创 新 等 ,本 文 限于 篇 幅 ,立 足 于 安 徽省的科教资源和研究经费的投人情况 ,对其现有 资源及 其对相关 产业 的影响进行 理性分 析 。
1 基础研 究投入 相对较 多 ,科研 实力较 强 安徽 的科 教 资 源 非 常丰 富 ,在 中部 地 区 ,甚 至 在 全国都有 极 为 明显 的 比较 优 势 。合 肥 是 我 国除 北 京 、上 海之外 大 科 学 工程 最 为 集 中的地 区 ,拥 有 以 中国科 学技 术 大学 、中科 院 物质 科 学研 究 院为 代t r e s r s t mpr v h un e m a u e o I o e te Ab lt n nd p n ntI no a i n o hu iiy i I e e de n v to fAn i
Z NG g a g HA De u n
18 1篇突增 到 21 1篇。 5 3
表 1 SI C 收录的我 国主要省市 20 -2 0 0 2 0 6年 发表 的论文在 20 0 7年被引用情况
的一批 “ 国”字号大学大院大所 ,合肥也是全 国唯 的科技 创新 试 点 城市 。 由于 中央对 安 徽 相关 院所 的大力支 持和 对 基 础研 究 的 重点 投 入 ,使 安徽 在 基 础研 究方 面处 于 全 国前 列 。根 据有 关 科 技 论文 统 计 结果 分析 ,安 徽 省发 表 的 国际论 文 在 世 界上 的引 用 篇 目在 全 国名列 前茅 。 表 1 列 国际论 文是指 被 S I I S P数据 库 所 C 、E 、IT 收录 的我 国科 技 人 员 发表 的论 文 总数 之 和 。众 所 周

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工作总结

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工作总结

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工作总结“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速发展,实现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

面对新世纪日趋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作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

因此,充分认识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部署,研究制定黄冈”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对于合理部署科技力量,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一)黄冈科技发展的基本态势“十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科教兴市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落实,形成了一个重视科技、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热潮。

随着一系列推进科教兴市,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出台与实施,科技工作的宏观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创新越来越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技事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

2003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2万人,较2000年增长8.8%;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2万人;全市拥有研究开发机构160多个;全市R&D(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达到1.8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20%;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20多家。

”十五”期间,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增强了信息服务能力;部分科研仪器配备得到了更新改造,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2003年,全市专利批准数170余项,比2000年增长118.9%;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84亿元,比2000年增长83%。

刘少奇同志在淮南

刘少奇同志在淮南

刘少奇同志在淮南
郭述申
【期刊名称】《江淮论坛》
【年(卷),期】1982(000)006
【摘要】无
【总页数】5页(P64-68)
【作者】郭述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淮南子》之“奇”--兼议《淮南子》为“淮南黄老道家”说
2.《淮南子》与淮南文化旅游发展
3.官办淮南煤矿早期煤炭运输研究\r——淮南铁路通车前的淮矿煤运
4.淮南地区淮南群沉积特征和层序地层
5.淮南市出台《淮南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和《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淮南建设的意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纲要。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五”期间,我省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核心,深入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迈上了新台阶,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7%%,2005年达到1100亿元,是2000年的3.3倍。

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2001—2005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累计开发新产品近万项,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年均增长35%%,涌现出一批坚持自主创新的骨干企业。

农业科技进步步伐加快,共有2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审定,累计推广面积达649万公顷,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成效显著,有487个新药获得国家批准,在瓦斯综合治理、环境保护、科技强警等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

“十五”期间,我省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共有2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826项获省级奖励,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较“九五”增加70%%和54%%。

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合肥成为除北京以外全国大科学工程最密集的地区,建立了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及一批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通过项目支持和基地建设,一批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颁布了《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科技法规和政策,省属开发类科研机构转制工作基本完成,合肥被批准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省政府分别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了工作会商机制。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二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有待强化;三是激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四是科技发展支撑条件有待加强。

第二节发展环境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互相渗透,引发新的科技革命;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为后发地区提供了赶超和跨越的机会;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我省面临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区域竞争看,我省具有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同时,也面临着发达地区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激烈争夺和挤压;安徽只有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与长三角联动双赢发展。

这是我省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

从我省省情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产业结构呈现出“一高三低”,即传统工业和资源型工业比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现代服务业比重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

这是我省必须突破的瓶颈制约。

安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省份,要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推力量,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走创新型崛起之路。

这是我省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综合省力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社会发展和激烈的竞争对科技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全省上下自主创新、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已具备了走创新型崛起之路的基础条件。

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就完全有可能后来居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跨越。

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围绕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实施“创新推动”战略。

坚持市场导向、适度超前、开放联合、双轮驱动和重点突破,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走有安徽特色的创新型崛起之路,建设创新型安徽。

建设创新型安徽,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推力量。

把自主创新作为重大战略,贯穿到各项工作和措施当中。

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增强综合竞争力。

建设创新型安徽,关键要把握以下要点:坚持市场导向。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市场价值的实现作为衡量技术创新的主要标准,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的紧密结合。

坚持适度超前。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把握国际国内科技发展的方向,以适度超前的新技术研究和应用为重点,加强适用技术普及推广和前沿技术原始创新,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坚持开放联合。

广泛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主动融入长三角,走以我为主、开放联合的创新之路。

坚持双轮驱动。

加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协调互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探索建立产学研结合和寓军于民的体制机制,激发和释放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

坚持重点突破。

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突出“861”行动计划,提升重点行业和产业的竞争力;突出合肥、沿江和沿淮城市群,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突出优势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以人为本,鼓励全民创业创新,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节发展目标到2010年,具有安徽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合肥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创新基地;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30%%以上;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较“十五”末下降20%%;科技发展支撑条件明显改善,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初步建立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完备、运转高效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建设创新型安徽奠定坚实的基础。

到2020年,全省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合肥率先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建成若干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关键技术自给率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综合实力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第三节总体部署一是加强共性技术攻关,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组织实施优势产业提升、高新技术跨越、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4项科技行动,确定14个重点领域、下设40个优先主题,实施11个重大专项,力争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二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组织实施区域创新示范、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4项科技工程,抓好一批市、县和乡(镇)创新试点,培育一批创新主体,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夯实科技发展的基础。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环境。

落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依法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实施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等政策措施,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新动力。

第三章加强共性技术攻关,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确定若干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和重大专项,加强共性技术攻关。

重点领域是指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行业。

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基础较好、有望取得突破的技术群。

重大专项是指在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炼、筛选出的重大产品、工程和共性关键技术。

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和重大专项的确定原则:一是要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突破瓶颈制约。

二是依托现有基础,加强联手互动,实现资源集成。

三是坚持优势优先,突出我省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和优势学科。

第一节实施优势产业提升科技行动任务: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汽车等优势产业,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推进信息化。

本行动共确定5个重点领域、下设13个优先主题,实施4个重大专项。

目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锻造优势产业体系。

到2010年,重点企业和主导产品的技术装备达到本世纪初国际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

一、重点领域(一)汽车工业发展思路:抓住国家支持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政策机遇,推动骨干企业和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战略联盟,以节能环保、整车和汽车电子技术开发为重点,提高产品正向开发能力和试验验证能力,增强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关键零部件和汽车电子产业,提高产业配套率。

本领域下设3个优先主题:优先主题1:汽车整车产品开发车身结构设计与轻量化技术,整车性能试验验证与仿真技术,动力总成系统开发和匹配,底盘系统开发和优化匹配,整车噪声振动系统设计技术等。

优先主题2:关键零部件及汽车电子高性能发动机、新型自动变速箱、乘用车悬架、增压器、可变正时相位、缸套等关键零部件。

发动机管理系统、电子稳定程序、数字化汽车仪表、车载电子产品、总线控制技术等。

优先主题3: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整车设计及集成,动力系统开发和匹配,专用关键零部件开发和整车产业化技术。

(二)装备制造和家电业发展思路:提高产品设计、集成和制造能力,向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巩固扩大叉车、挖掘机、液压机等工程机械的优势,发展仓储搬运机械、环保机械、通用机械、水泥生产设备等,推动家电产品升级换代。

本领域下设4个优先主题:优先主题4: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及仿真技术、产品建模和优化设计技术,支持三维系统和复杂产品模型的产品数据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应用,重大机械装备协同开发技术。

优先主题5:绿色制造重点研究可拆解、可回收的绿色设计技术、近净成型技术、干式加工技术和工艺模拟技术等。

优先主题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关键技术,大型及特殊零部件成型和加工,可靠性技术和质量检测与控制。

优先主题7:智能信息家电推广应用变频、模糊控制、虚拟制造等技术,加快嵌入式技术与短程通信技术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推动家电产品向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三)材料工业发展思路: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性能金属材料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和非金属矿深加工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