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生物必修二中第七章是关于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主要围绕基因、染色体、遗传规律以及不同的进化方式展开。

本文将对该章节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1.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是指遗传信息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层面的物质基础。

它位于染色体上,由DNA序列组成。

基因不仅决定了个体的生长发育和性状表现,还控制了细胞的代谢反应和生命活动。

具体而言,基因可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两部分。

外显子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其功能,而内含子则不编码蛋白质,仅调节基因表达。

2. 基因的表达调节基因的表达调节是指在不同情况下调整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速率,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

调节基因表达可以通过DNA的甲基化、染色质重构、特定转录因子的结合等方式实现。

此外,环境因素、激素、化学物质等外界刺激也会影响基因表达。

3. 染色体与遗传规律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它是准确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

人类细胞核中有46条染色体,每种细胞都有两套完整的染色体。

遗传规律主要包括孟德尔法则、渐渐遗传法则和连接互换。

孟德尔法则中对孟德尔的孟德尔模型进行了深入阐释,它指出了遗传性状的表现和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

而渐渐遗传法则和连接互换则对孟德尔法则进行了进一步说明,它们用更加复杂的方式解释了遗传物质在基因水平上的互作与相互调控。

4. 基因突变和遗传疾病基因突变是指在基因序列中发生的错误或突变,它将对蛋白质的组成和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基因突变是遗传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红细胞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都与基因突变有关。

人类基因组计划为我们深入理解基因突变、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帮助。

5. 进化与适应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它是物种适应性和生存能力的演化,是从许多代物种中逐步形成的过程。

进化主要分为平衡进化和长期进化两种类型。

平衡进化是指在遗传平衡的状态下,物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

人教版_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复习提纲

人教版_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复习提纲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重点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及局限性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种群、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等概念判定及有关计算4.生物多样性及形成的原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复习提纲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学说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主要内容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意义(先进性):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局限性: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缺乏必要的实验证据评价: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渡繁殖:自然选择的条件主要内容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手段、途径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即中心论点:变异是自发的,是普遍存在的,并非环境条件引起的,环境只是选择因素。

也就是,先不定向的变异(进化的内因),再环境的定向选择(进化的外因),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遗传定向积累。

意义与不足意义不足科学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向科学轨道揭示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能科学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局限于个体水平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对于遗传和变异本质的研究: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对于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以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二、要点辨析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是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3、自然选择从表面看,是对一个个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即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实质上是对个体基因型的选择。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第七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第七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题组冲关]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物种产生
B.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生物进化
C.物种的灭绝一定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是基因多样性
解析: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引起种群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因而
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 及隔离
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 基本单位
C.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型频 率的改变
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 的基因库
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 及隔离,则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 隔离;种群是一个地区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生物繁殖 和进化的基本单位;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 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种群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 群的基因库。 答案:C
2.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
(2)爆发式
爆发式物种形成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主要起源 于个体的染色体变异或远缘杂交以及染色体加倍等,如六倍 体普通小麦的形成。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变化后生物与 原生物关系
生殖隔离出现 属于不同物种
基因频率改变 可能属于一个物种
核心要点(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
(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 的小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 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七章知识要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七章知识要点

第六、七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一、杂交育种(一)定义: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在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二)原理:基因重组(三)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四)实例:高产矮秆水稻的培育(五)应用:杂交水稻,中国荷斯坦牛(六)优点:通过杂交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

(七)缺点:育种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7-8年)二、诱变育种(一)定义: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二)原理:基因突变(三)应用:“黑农五号”大豆,青霉菌高产菌株的选育(四)优点: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加快育种进程(五)缺点:有利个体少,须大量处理供试材料,工作量大。

三、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一、基因工程(一)概念:基因工程:即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二)原理:基因重组(三)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四)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五)过程:供体细胞目的基因受体细胞获得新性状(六)基因操作的工具1.基因工程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1)来源:微生物(2)种类:已发现的有200多种(3)特点:一种限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切点切割2.基因工程的针线:DNA连接酶,其作用是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3.基因工程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1)符合运载体的条件: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2)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和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共同特点:都有侵染或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六)基本步骤第一步:获取目的基因(注意:要保持基因的完整性)第二步: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注意: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取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并用DNA连接酶连接。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内容①物种是可变的。

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2)历史贡献: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3)局限性:缺乏事实依据,大都来自主观推测,说服力不强。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①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

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的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足够的选择材料。

②生存斗争——选择的手段。

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③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④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决定遗传的变异是幸存或被淘汰,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书p111(3)进步意义①它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原因: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较好的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③它指出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大大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④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4)局限性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②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应立足于群体水平.③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生物大爆发等现象。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1.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生态环境的组成及其变化4.生态环境保护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2.性状的分离规律和单因素遗传3.性状的综合表现及多基因遗传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5.遗传变异的意义和遗传多样性的维护第三章生物的进化1.进化的概念2.进化的证据3.自然选择和适应4.物种形成和进化的速度5.人类的起源和演化第四章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和调节1.神经元的结构和神经传递2.激素的种类、生产和分泌3.激素调节的机制和作用4.信息传递的协调控制和反馈调节第五章生命活动与细胞1.生命活动的特征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细胞膜的结构和作用4.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5.细胞分裂及其后续事件第六章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1.营养物质的获取及运输2.植物生长调节的激素及其作用3.植物的繁殖和发育4.植物的适应和保护机制第七章动物体内环境的调节1.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机制2.温度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3.血糖调节和代谢物质的运输4.免疫功能和机制5.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第八章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生物资源的概念和种类2.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保护3.生态旅游和生物工程4.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系统。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生物群落和生物圈两个层次。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体息息相关,相互作用的居住区域。

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式,离子质交换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方式。

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环境。

现代工业化进程导致生态环境有了破坏,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日益重要。

多种法律措施都在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的信息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

人教高中生物 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 课件

人教高中生物 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 课件
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 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
方向 • 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获得来自遗传的观点,已经被多数人摈弃。
以生物个体为单位
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形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堂小结
主要内容 拉马克的进用进废退学说 意义
主要内容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意义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种群的概念 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含有本 物种的全部基因
积极意义:
1.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2.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3.解释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局限性: 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无法解释 物种大爆发现象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性状水平 深入 基因(分子)水平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的由来》
关于生命起源的几个假说
特创论 “上帝造人” “女娲造人”
宇宙生命论
化学进化说
生物为什么会进化?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
生物进化有什么规律?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①生物不是神造的,而 是由古老生物进化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 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 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 退和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
(marck) 1744 — 1829
意义:否定了神创论和物 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的 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拉马克认为生物进化原因: ①是“用进废退”; ②是“获得性遗传”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知识点。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 细胞膜的结构与生物膜的运输3.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4.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5.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6. 溶酶体和气泡的结构与功能7. 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1. 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2. 遗传物质的复制3. 遗传物质的转录与翻译4. DNA的突变和遗传信息的变化5. 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第三章生物技术和人类健康1. 生物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2. 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3. 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4. 微生物的应用5. 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6. 基因治疗与基因检测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要素2. 食物链与食物网3. 群落的结构与物种的多样性4. 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5. 人类与生态系统第五章生物进化与分类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2.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3. 进化的模式和速度4.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与演化5. 动物的体内环境与稳态第六章生物间的相互作用1. 生物间的共生关系2. 生物间的捕食与逃避3. 生物的竞争关系和有限性资源的利用4. 生物间的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5. 生物间的调节和平衡第七章植物的物质与能源1. 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的转化2. 植物的营养与水分运输3. 植物的生殖与生长调节第八章人的生殖与发育1. 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人的性别遗传与表现型3. 人的生殖的协调调节4. 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协调调节以上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注: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为准。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第七章生殖和发育1. 生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通过两个个体的配子结合形成的新个体,具有遗传的多样性。

- 无性生殖:只有一个个体参与,不需要配子结合,新个体与原个体基本相同。

2. 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雄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等,主要功能是产生和储存精子。

- 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主要功能是产生和储存卵子,并提供适宜的环境来容纳和滋养受精卵。

3. 有性生殖的过程- 受精:一精卵结合。

- 受精卵的发育:受精卵经过分裂、增殖、分化,逐渐形成胚胎。

- 胚胎的着床: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并发育。

- 胎儿的发育:经过各种器官和系统的逐渐发育,最终形成完整的胎儿。

- 分娩:胎儿在子宫内发育完毕后,通过阴道被排出体外。

4. 无性生殖的方式- 芽生殖:通过侧芽、顶芽或地下茎等方式,原个体长出新的生物体。

- 分裂生殖: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生物体。

- 子实体生殖:通过花药中的花粉和子房中的胚珠结合,形成种子。

- 孢子生殖:通过产生孢子,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新的生物体。

5. 特殊的繁殖方式- 熟态生殖:部分动植物在特定环境下,可以改变个体的生殖方式。

- 地下菌丝生殖:真菌的地下菌丝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生物体。

6. 生殖调节- 内源性调节:由个体内部的生物物质调节生殖系统的活动,如激素的分泌。

- 外源性调节:由外界环境的变化调节生殖系统的活动,如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7. 生殖方式与进化- 有性生殖能提高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增加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潜力。

- 无性生殖具有高效、简便的优势,但缺乏基因的重新组合,容易导致遗传缺陷和易感性。

8.性别比与性别选择- 性别比:雄性与雌性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关系。

- 性别选择:动物在繁殖过程中,选择优秀的配偶,以增加自己的繁殖成功率。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正式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正式课件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的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基因型频率:某种基因型在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例如:在一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Aa、aa个体数量的比 例为1:2:3,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多少? 3/6×100%=50%
(p + q)2=p2+ 2pq + q2 =1
AA的基因型频率
aa的基因型频率
Aa的基因型频率
(P115):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若①亲昆代虫昆种虫群中数的量种足群够满大足;以下五个条件:遗传平衡定律
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翅型性状没有作用(没有自然选择); ⑤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选择是 定向的。自然选择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 利变异基因,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 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 断进化。
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自然选择使得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增大。 2、生物进化的本质: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在自然环境下,生物种群都能满足上述五个条件吗?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20世纪,桦尺蠖种群中黑 色基因(S)频率为95%,浅 灰色基因(s)频率为5%
19世纪,桦尺蠖种群中 黑色基因(S)频率为5%, 浅灰色基因(s)频率为 95%
表达
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英国工业区桦 尺蠖体色的进化。
(1)在19世纪中叶以前,浅色的桦尺蠖在长满 地衣的树干上不易发现,因此容易生存繁殖,因 而种群中S(黑色)基因频率低。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总结1 / 1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基础 手段 内因 结果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关于自然选择作用等问题的研究,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①按定义计算:A%=A/(A+a)*100%(A+a 表示全部等位基因数)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 ½杂合子频率③X 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X b的基因频率=X b数目/(2*女性个体的人数+男性个体的人数)=X b /(X b +X B)*100% 4、遗传平衡定律:(1)满足条件:种群数目足够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没有迁入和迁出; 没有自然选择(2)设A 的基因频率为p ,a 的基因频率为q ,则(p+q )2=p 2+2pq+q 2=1,其中p 2代表基因型AA 的频率,2pq 代表基因型Aa 的频率,q 2代表基因型aa 的频率。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2、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3、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他们只是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7章 第1节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7章 第1节

①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古代生物和现代生物既相似又相异―→结论:物种不是不变的,更不是上

必 修
帝创造的。这给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论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

人 义。


返回导航
·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拉马克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
地的植被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美丽的恐怖”局面。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这
种扩张也是一种适应现象。
下面相关叙述中属于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 B ) A.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本地植物之间存在生存斗争
B.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适应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物 必
C.加拿大一枝黄花比本地植物更适应本地的环境


D.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A.过度繁殖
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
[解析] 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说明
具有较厚外壳的蜗牛能适应其生活环境。
生 物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变式训练2〕 (2018·湖北十堰市高二期末)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
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熟的
生 物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为: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
提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4.喷洒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 ) 提示:害虫抗药性在喷洒农药前已经存在,农药只起选择作用。 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未能从本质上合理地解释可遗传的变异。( √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课件

2. 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情况一样吗? 不一样。因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3. 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作用有没有差别? 这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不同岛屿的地形和植被条件不一样,因此环境的作用 会有差别,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
4.如果这片海域只有一个小岛,还会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 不会。因为个体间有基因的交流。
( 突变和基因重组 )、( 自然选择 )及( 隔离 ) 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 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 突变和基因重组 )产生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 )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 同种物种之间能相互交配。 2.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相互交配。
即使交配成功后代也不可育。
(1)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够相互交配的,
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够产生可育的后代, 东北虎和华南虎之
这种现象叫生殖隔离。
间存在什么隔离?
(2) 地理隔离:
在自然界,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形成 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叫做地理隔离。
物种形成的比较常见的方式: 地理隔离
地理隔离
长期
阻断基因交流
在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作用下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发生改变
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
通过长差期异地进理一隔步离加而大实现生殖隔离, 是否是新物种形成的唯一方式呢?
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生殖隔离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资料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资料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内容①物种是可变的。

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2)历史贡献: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3)局限性:缺乏事实依据,大都来自主观推测,说服力不强。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①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

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的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足够的选择材料。

②生存斗争——选择的手段。

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③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④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决定遗传的变异是幸存或被淘汰,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书p111(3)进步意义①它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原因: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较好的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③它指出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大大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④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4)局限性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②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应立足于群体水平.③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生物大爆发等现象。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即种群内所有个体、所有细胞的所有基因。

必修二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2)对种群概念的理解①种群概念中的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②种群概念中的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③两个方面:从宏观方面看,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单位;从微观方面看,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的方向进化,即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特点: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个体彼此之间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1)每个种群都有它自己的基因库(2)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代表种群的基因库。

(3)个体所携带的基因随着个体的死亡而从基因库中消失,随着繁殖把自身的一部分基因传给后代,通过突变使新基因进入基因库,所以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所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可表示为:基因频率=某个基因的数目/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总数×100%(1)不同的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

(2)自然选择通过淘汰不利变异,保留有利变异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基因型频率某个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率。

可表示为: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种群中某基因的频率计算方法(1)通过基因型个数计算基因频率例如: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

100个个体基因型为30个AA、60个Aa、10个aa,就这对等位基因来说,每个个体可以看作含2个等位基因,那么100个个体共有200个基因,由此可知:A基因的数量是2×30+60=120个;a基因的数量是2×10+60=80个;A的基因频率为120÷200×100%=60%;a基因的频率为80÷200×100%=40%(2)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设某个具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放入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 AA、P Aa、P aa表示。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知识点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知识点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知识点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七章:生物进化1. 进化的基本概念: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漫长的时间中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进化的驱动力包括自然选择、遗传突变、基因流和遗传漂变等。

2. 进化的证据:通过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态相似性、胚胎发育和遗传分析等多种证据,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存在和过程。

3. 进化的模式:进化的模式包括渐进进化和急速进化两种。

渐进进化是指物种逐渐积累适应环境的变化,逐渐形成新的特征和物种。

急速进化是指某些物种在短时间内发生快速的进化,通常是由于环境变化或突发事件的影响。

4. 自然选择的原理: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使其适应性特征在种群中逐渐累积的过程。

自然选择的原理包括存在遗传变异、适应性差异和适应性优势等。

5. 进化速率:进化速率是指物种适应环境和产生新物种的速度。

进化速率可以根据化石记录和遗传分析等数据进行估算,通常是以百万年为单位。

6. 生物分类和进化树:生物分类是将生物按照其相似性进行分类和命名的科学方法。

进化树是根据物种的遗传关系和共同祖先进行的分类方法,能反映物种的进化历史和亲缘关系。

7. 进化的实际意义:进化理论对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解释物种的适应性、演化历史和多样性,对于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指导作用。

8. 人类的进化: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通过进化树和化石记录可以了解人类的进化历史。

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特殊的适应性变化,如直立行走、大脑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高等。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7章 第2节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7章 第2节
生 物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_自__然__状__态__下___相互交配并且产生_可__育__后__代___的一群
生物。
2.隔离 (1)概念:不同___种__群_____间的个体,在_自__然__条__件___下基因不能_自__由__交__流___
4
核心素养
5
问题释疑
6
知识构建
7
训练巩固
8
课时作业
·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自主学习
生 物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1.种群的含义及特点 (1)含义: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同__种__生__物__的__全__部__个__体___。 (2) 特 点 : 是 生 物 进 化 的 _基__本___单__位__ , 彼 此 之 间 可 以 交 配 , 并 通 过 繁 殖 将
的现象。
(2)常见类型

①生殖隔离:_不__同__物__种___之间一般是不能_相__互__交__配___的,即使交配成功,

必 修
也不能产生_可__育__后__代___的现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②地理隔离:_同___一__种__生物由于__地__理__上___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
频率的变化。(难点)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 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
要内容。(重点)
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基础手段内因结果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关于自然选择作用等问题的研究,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①按定义计算:A%=A/(A+a)*100%(A+a表示全部等位基因数)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 ½杂合子频率
③X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X b的基因频率=X b数目/(2*女性个体的人数+男性个体的人数)=X b/(X b+X B)*100%
4、遗传平衡定律:
(1)满足条件:种群数目足够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
(2)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p+q)2=p2+2pq+q2=1,其中p2代表基因型AA的频率,2pq代表基因型Aa的频率,q2代表基因型aa的频率。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2、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
3、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他们只是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⑶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四、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五、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

3、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