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发展规划(2017—2020年)

合集下载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20.04.14•【文号】农计财发〔2020〕3号•【施行日期】2020.04.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计财发〔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渔业厅(委、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财政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农业农村部相关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支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为指导各地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政策有效落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小康“三农”短板、突出抓好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等重点任务,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改革,突出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重点支持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政策安排中,重点突出三个导向:一是推进统筹整合,优化支出结构。

进一步优化资金任务安排,坚持有保有压,集中力量办大事,逐步探索完善农业生产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补短板强弱项。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重点支持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重点任务,加快补齐农业发展短板。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龙岩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1.09•【字号】龙政综〔2017〕216号•【施行日期】2017.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促进茶叶、水果、蔬菜、薯业、畜禽、林竹、花卉苗木等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原则——坚持绿色发展。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促进全产业链绿色化、清洁化,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突出产业融合。

用工业理念优化升级农业产业,推进产品初加工,重点发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产业集聚。

以园区为平台,加强对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提升,按“一产业一方案”综合精准施策,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适宜发展区域和园区集聚集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强化项目带动。

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园建设的短板,积极策划生成建设项目。

通过项目带动,延伸产业链条,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注重科技创新。

统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创新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带动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完善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来,稳步提高农民在产业各环节的增值收益,不断扩大优势特色产业的扶贫成效,让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充分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实现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830亿元以上,比2016年增加26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3.18•【字号】朝政办发〔2022〕14号•【施行日期】2022.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朝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3月18日目录前言一、发展背景(一)产业承接基础(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1.城镇建设潜力2.污染治理能力3.水资源承载能力(三)面临形势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战略定位(四)发展目标三、产业承接方向(一)京津冀产业转移方向(二)示范区产业承接重点领域1.改造升级“老字号”2.深度开发“原字号”3.培育壮大“新字号”(三)优化产业承接布局1.整体布局2.县区重点承接产业布局四、主要任务(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1.不断提升办事便利度2.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3.切实提升成本竞争力4.持续优化生态宜居环境(二)着力深化开放合作1.加强国际交流合作2.深化与国内发达地区对口合作3.促进与省内其他地区全方位合作4.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5.创建辽宁与京、津、冀、蒙陆路开放合作示范区(三)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1.加快引育科技型企业2.推动“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等科技赋能产业工程建设3.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四)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1.推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2.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3.强化园区载体功能4.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五)促进绿色低碳发展1.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2.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建设3.积极申请建设碳中和试点示范区4.支持低碳前沿技术引进与应用5.支持制造业生产绿色升级(六)加强要素保障1.强化土地保障2.强化资金要素保障3.强化人才要素保障(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1.做细招商政策,优化招商环境2.构建各县区协同招商机制3.不断拓宽招商渠道4.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八)积极拓展投资空间1.聚焦重点领域,加大投资补短板、调结构力度2.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促进民间投资更好发展五、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二)健全实施机制(三)推进协调联动(四)加强考核评价前言2020年1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复函》明确指出支持建设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0.24•【字号】玉政办发〔2022〕30号•【施行日期】2022.10.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发展规划正文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玉政办发〔2022〕3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10月24日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云政办发〔2022〕53号)精神,加快推进全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支撑,结合玉溪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耕地保护三条底线,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围绕粮食、蔬菜(含食用菌)、花卉、水果、中药材、畜禽、乡村旅游、烟草等重点产业,聚焦加工业和服务业增值,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建设全省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加工、出口中心。

(二)发展目标到2024年,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由2021年的1800亿元增加到2500亿元;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2021年的27︰52︰21调整为22︰55︰23;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6︰1以上,保持全省前列;农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出口额35亿美元,巩固玉溪农产品出口在全省的优势地位。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的通知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的通知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2.30•【字号】长政发〔2018〕85号•【施行日期】2018.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长治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长治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已经2018年12月20日市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长治市人民政府2018年12月30日长治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的通知健康是民众幸福之源,是国家富强之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工程,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纳入“十三五”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明确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强调要树立“大健康”观念,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上来。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的论断,意味着这一战略有了更高的定位和要求。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确定为建设健康山西的战略主题,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具备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篇1】一、发展目标以园区为引领,通过联农带农方式,推进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干)果、牦牛、西藏羊、藏香猪6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到,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2329万元左右,年均增长4.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3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0.4%。

到,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浆)果播面达7万亩,实现产量10万吨;出栏牦牛、西藏羊、藏香猪8万头(只)以上,产量4824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水平达到50%,“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覆盖率达45%以上,绿色、有机认证比例达30%左右,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冷链物流流通率达5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

二、规划布局(一)生产区域布局。

立足多样化生态特点、立体式空间布局、差异性气候特点和各乡(镇)产业发展基础。

(二)产业链布局。

就近建设与产业基地规模相适应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

依托绿色生态园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配套建设烘干冷链物流设施。

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性、经营性服务业。

围绕农业创意园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体验等新业态。

(三)园区布局。

构建国家级到县级农业园区梯次发展体系,创建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

合理布局种养循环、加工物流、综合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板块。

三、重点任务(四)建优产业基地。

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标准,建成高标准农田0.8万亩。

实施“净土”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行动,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

新建标准化高原有机蔬菜生产基地0.5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0.4万亩、特色水(干)果1万亩,建设牦牛、西藏羊、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场各1个。

以实施《县促进特色农牧业创新发展激励办法(试行)》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为促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要素有效整合,高效利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搞好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公共服务,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坚持创新驱动,品牌带动。

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开发和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强化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知名品牌。

坚持绿色加工,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绿色生态理念,实施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加强绿色清洁生产,健全产品可追溯体系;加强农副产品循环利用、全值利用和梯次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融合互动,利益共享。

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和加工园区集聚,有效链接产加销各环节,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多重增收。

(二)主要目标。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倍增计划”,到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1000亿元,加工业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达到1.8∶1。

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达到18000亿元以上,加工业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达到 2.5∶1。

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农产品加工业强省。

二、重点任务(一)全面提升加工水平。

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加强产地初加工设施和装备建设,积极推进粮食加工减损增效,加强薯类、蔬菜、果品、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产品产后处理。

五年内新建或改造升级50000个储藏、保鲜、烘干、分类分级、包装和运销等初加工设施装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60%以上。

深入推进精深加工,积极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分子蒸馏等精深加工技术,生产多种类型深加工产品,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重点打造小麦、玉米和乳品、肉类、油料、蔬菜、果品、杂粮、薯类、水产品、食用菌、中药材等十二大加工产业链,到2020年,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

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7.12•【字号】津商务市场〔2017〕13号•【施行日期】2017.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规范管理正文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的通知津商务市场〔2017〕13号各区商务主管部门:为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合理布局,提升市场服务功能,构建高效畅通、安全规范、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我委制定了《天津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天津市商务委员会2017年7月12日天津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载体,是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流通、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环节。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增强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化、现代化、公益性,增强政府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宏观调控,根据《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天津市商业布局规划(2011—2020)》,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现状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外环线农产品批发市场保障带为核心向外扩散的基本格局,不同类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错位经营的区域型集散-销地市场-产地市场的三级农产品市场网络,有效地保障了我市农产品供应。

一是批发市场交易规模稳步发展。

截至2016年底,我市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36个,成交额在亿元以上、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2个,其中,12个分布在环城四区,其它坐落在滨海新区和涉农区县。

22个亿元市场总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日均批发量9100吨,2016年交易额721亿元,其中红旗、金钟等2个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

二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

在各类扶持政策引导下,各市场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加强市场信息系统、检验检测系统、交易厅棚、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0〕6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0〕6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高起点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经省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158”行动计划。

围绕全省粮油、畜禽、水产、果蔬、茶叶、中药材、油茶、土特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生产基地稳固、加工提挡升级、销售渠道畅通。

力争到2025年,每个县(含市、区,下同)至少重点培育1个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省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500个;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到8000亿元。

二、主要任务(一)建设绿色农产品种养基地。

1.打造优势主导特色农产品板块。

粮食生产方面,以皖北地区为重点,发展品牌小麦和优质高蛋白大豆;以沿江沿淮地区为重点,发展优质水(糯)稻。

畜禽生产方面,以19个国家生猪调出大县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生猪基地;以阜阳、亳州、蚌埠、宿州等地为中心,建设一批优质肉牛肉羊基地;在六安、宣城、阜阳等地,以皖西白鹅、宣城三黄鸡、阜南番鸭等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家禽基地。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宜府办发〔2017〕7号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宜府办发〔2017〕7号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宜昌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宜府办发〔2017〕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2月20日宜昌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宜昌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业改革,建设农业强市和智慧农业,根据《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全市农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全市农业发展主要成就“十二五”以来,全市紧紧围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农业农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百亿产业、千亿农产品加工、万元农民收入格局基本形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一)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

2015年底,全市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17 68亿元、370 31亿元和12990元,较2010年增长110 03%、109 35%和117 22%,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6%、15 97%、16 78%。

(二)特色产业有名有位。

畜牧、柑桔、蔬菜产业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六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2 6%,特色产业已成为宜昌农业名片。

其中柑桔面积192万亩,总产300万吨,居全国市州第一;茶叶面积69万亩,总产6 8万吨,综合效益全省第一;蔬菜面积194万亩,总产432万吨,设施化、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草食畜牧业、名优特水产养殖业和食用油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广西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广西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广西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王亚妹【摘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推动更多农产品就地加工、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广西是农业大省(区),但还不是农业强省(区),农业资源优势还未能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在于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短板.如何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解决农产品\"卖难\"等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本文基于此背景,从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势、问题、机遇、对策四个方面,对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策,旨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助推脱贫攻坚.【期刊名称】《广西农学报》【年(卷),期】2018(033)004【总页数】4页(P47-49,52)【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优势;问题;机遇;对策【作者】王亚妹【作者单位】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 南宁 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7.5农产品加工业是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富民产业,是联结工农、沟通城乡、亦工亦农的三产融合产业,也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产业。

近几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和农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中央及广西愈加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2017年,广西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了专门部署。

本文以广西农产品加工业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广西农产品加工业现状,提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策,旨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势1.1 农业产业规模大广西是全国温、光、水资源配合得最好的地区之一,农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15%左右,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海南省,是名符其实的农业大省。

2017年,广西园林水果产量1701.3万吨,在全国排第4位。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8.09•【字号】市政办发〔2018〕79号•【施行日期】2017.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市政办发〔2018〕7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8月9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93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7〕81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我市农业优势资源,着眼于农产品加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传统产品向品牌产品、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振兴繁荣。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资源要素有效整合、高效利用。

加强政府引导,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公共服务,做强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2.坚持集聚发展。

着眼于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提高产业集聚度,引导企业向加工园区集聚。

3.坚持创新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开发和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培育优质品牌、地标品牌,打造知名品牌。

4.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企合作和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分工分业。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5.13•【字号】鄂办文[2010]43号•【施行日期】2010.05.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意见(鄂办文〔2010〕43号)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是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产业集群效应的有效途径。

根据《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意见》(鄂发〔2009〕27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确立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有关事项的通知》(鄂办文〔2010〕5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以产业集聚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政策为支撑,促进农产品加工园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尽快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功能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努力把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成为在全省有重要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

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积极在组织制订发展规划、优化政策环境、整合地方资源、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发展服务体系、对外招商引资等多个方面搭建平台,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快速发展。

按照“政府主导、财政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加快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

(二)坚持突出特色、集聚发展的原则。

结合区域经济特色、产品经济特色和地区文化特色,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培育农产品商标,形成各具特色的园区产业布局。

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规划(上)

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规划(上)

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规划(上半部分)(2012-2020年)成都市农业委员会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成都市规划管理局2013年3月目录一、规划总则 (1)(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期限 (2)(三)规划范围 (2)(四)规划原则与目标 (3)(五)规划依据 (4)二、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 (5)(一)天府新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孵化中心 (7)(二)成都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 (8)(三)成都市农产品加工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组织保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土地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建设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总则(一)规划背景农产品加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关键环节。

“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的建设

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的建设

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的建设关键信息项:1、集聚区建设的目标和范围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设主体及责任分工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责任分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建设时间表开始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性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资金来源及预算资金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算总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质量标准和验收机制质量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收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收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运营管理模式管理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营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环境保护要求排放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保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协议背景为了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经各方协商一致,决定共同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111 集聚区建设的目标和意义本集聚区旨在整合农产品加工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12 集聚区的范围集聚区位于具体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具体面积,涵盖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研发等功能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发展规划(2017—2020年)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

为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和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

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规划指导,细化工作措施,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建设,全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发展规模初步形成。

全省初具规模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达到23个,其中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9个。

集聚区规划总面积87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149平方公里。

23个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4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以上。

2.区域发展特色明显。

各县(市、区)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发挥区位、资金和技术等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围绕粮油加工、乳品加工、畜禽加工、果蔬饮料加工、饲料加工、良种繁育、农产品物流以及冰葡萄、山参、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建设了各具特色集聚区,如辉山农产品精深加工、西丰县鹿产品加工、桓仁中医药保健、台安畜产品加工、喀左农产品加工出口等特色集聚区。

3.聚集效应开始显现。

全省各地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农产品加工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截至2016年底,全省23个集聚区共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1141家,实现税收收入19.2亿元,出口创汇4.4亿美元;共落地农产品加工项目120个,总投资规模223.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到75个。

一批重大项目向集聚区集聚,为今后集聚区发展奠定了基础。

4.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省23个集聚区,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参股、品牌联盟和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充分发挥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与当地农民种养殖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原料基地生产面积235万亩,带动农户62万户,吸纳农民就业10.4万人,形成了集专用品种、原料基地、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便捷营销为一体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5.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全省23个集聚区基本建立了独立机构,创新管理体制,实行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沈阳辉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立全国首家区级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大审批;整合工商、质监、安监和食药监部门,实行大监管;整合城管、交通、文化、农业等行政执法部门,实施大执法,实现“一站式”高效封闭运营模式。

朝阳市所辖园区均成立了园区管委会,封闭运行,实行发展末位淘汰制,让干部管理和园区发展建设挂钩。

黑山庞河经济开发区成立由土地、发改、环保、招商等部门组成的项目审批委员会,重大项目集中审批,推进重大项目专人负责落实机制,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软环境。

(二)存在问题。

1.部分集聚区精深加工水平不高,需提升产品附加值。

全省农产品资源极其丰富,盛产高品质的初级及初加工农产品。

但目前精深加工产品少,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农产品加工标准、技术和国际接轨尚不够紧密,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

2.部分集聚区需扩大规模,提升产业集聚度。

全省集聚区总数不少,但较大规模和中等规模集聚区偏少,集聚区入驻企业数量较少。

全省23个集聚区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以上集聚区只有8个,超过50亿元的只有1个,有5个规模不足10亿元;有5个入驻企业不到10户。

3.部分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需提高。

大部分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了企业入驻条件,但由于起步晚,积累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档次低,有的仅具备“三通一平”条件,阻碍了集聚区的发展。

4.部分集聚区受资金等制约要素影响,集聚区项目储备不多,后续发展乏力。

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手段不多,融资力度不够,缺少流动资金,银行贷款能力差,还贷能力低,制约了集聚区发展。

5.部分集聚区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畅。

有9个集聚区是从原工业园区调整或在工业园区中设立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有的集聚区与乡(镇)混岗,没有独立办事机构;多数集聚区存在着行政化问题,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制约了开发建设,也降低了园区运行效率。

(三)发展机遇。

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集聚区发展,成立辽宁省产业园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规划指导,细化工作措施,为推进集聚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2.集聚区作为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组成部分,已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成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的有力支撑。

3.现阶段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加工新模式,为集聚区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4.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31000元和12000元,原来以温饱型为主体的食品消费格局,正在向风味型、营养型、便捷型甚至功能型方向转变。

市场消费需求为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实施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契机,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推进产业集聚为核心,以政策为支撑,尽快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功能配套的集聚区,着力提升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

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集聚区建设发展规划、政策,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建设,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推动集聚区快速发展,防止盲目铺摊子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引入竞争机制,对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实行动态管理,择优扶强。

2.坚持集聚发展。

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产品经济特色和地区文化特色,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培育农产品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集聚区产业布局。

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积极扶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坚持龙头带动。

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将农产品加工及其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相对集中,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原料基地紧密结合,上下游产品有机衔接,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产业链条式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推进精深加工,提升价值链。

4.坚持科技创新。

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重视引进、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着重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5.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开发农业、森林资源,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发展循环式经济,做到节约、降耗、减污、增效,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做大做强一批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特色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初步形成原料生产基地化、企业经营规模化、技术装备高新化、加工产品优质化、产品营销品牌化、产业布局集约化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格局,实现集聚区总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重点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达到全国中上等水平。

——2017年,全省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实现932亿元,同比增长10%;集聚区入驻企业1216户,新增75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41户;从业人员达到11.2万人,带动农产品生产原料基地面积247万亩,带动农户63.8万户。

——2018年,全省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013亿元,比上年增长8.7%;集聚区入驻企业1336户,新增120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68户;从业人员达到12.4万人,带动农产品生产原料基地面积266万亩,带动农户69万户。

——2019年,全省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100亿元,比上年增长8.6%;集聚区入驻企业1458户,新增122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00户;从业人员达到13.7万人,带动农产品生产原料基地面积284万亩,带动农户73.5万户。

——2020年,全省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年均增长8.8%。

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的集聚区达到13个,其中50—100亿元达到7个,超过100亿元的1个;集聚区入驻企业个数达到1590户,比2016年增加近1倍,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30户;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带动农产品生产原料基地面积310万亩,带动农户76万户。

三、发展布局和方向(一)发展布局。

集聚区,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经营集约的要求,优化配置各类要素,将相互关联的加工企业首尾相连、上下衔接组合在一起,使企业共享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和分工协作效应,实现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生产的产业组织形式和生产力载体。

依据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优势农产品资源和现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础,合理布局全省集聚区。

1.在沿海发达地区以建设水产品、水果生产和创汇农业基地为主,打造出口型、精深型、科技型、牵动型农产品加工业,建设沿海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2.在中部平原以建设优质稻米、蔬菜生产、蛋奶、精品农业基地为主,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发展综合性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中部平原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3.在辽东地区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建立稳定的林木、食用菌、山野菜、柞蚕、中药材等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绿色食品加工集聚区。

4.在辽西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建设旱作农业和草畜养殖、优质杂粮、油料、蔬菜以及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发展具有西部特色的多种类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5.在辽北地区建立优质稳产的大型商品粮、加工专用粮、优质大豆、特种玉米、饲料粮、肉牛、肉猪生产基地,发展大宗的粮牧并举加工集聚区。

(二)发展方向。

以实现农业加工业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高端化、生态化为主线,探索农业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聚区发展模式。

紧跟市场需求,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特色产区、重点销区及关键物流节点梯度转移,打造农业产业集群。

加快研发新产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升农业物资技术装备水平,发挥集聚区科技引领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