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产业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必要的。

首先,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明确发展目标。

中药材产业的目标应该是建设一个全面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材产业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现代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工与生产基地、科研与创新基地、质量检测与认证基地等。

第二,中药材种植应该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传统的中药材种植方法存在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促进科技创新,并支持中药材种植者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第三,中药材加工和生产环节需要得到重视。

目前,中药材加工和生产环节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加工工艺不规范等问题。

为了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支持中药材加工企业提高工艺水平,并引入现代化加工设备和管理模式。

第四,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是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加强中药材的质量检测和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中药材的追溯和管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第五,加强中药材产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中药材的研发和创新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加强中药材产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中药材的研究工作,提高中药材的科学性和技术含量。

第六,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注重中药材的国际推广和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药材的国际市场日益重要。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加强国际合作,推广中药材的国际标准,提高中药材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以推动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目标,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质量安全等环节的管理,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注重科研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建设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中药材产业体系,为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宣城市十一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pdf

宣城市十一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pdf
二、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中药材资源为基础,以中药材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实施中药 GAP、GMP、GSP,规范中药材深度加工、 经营秩序,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实施 名牌战略和龙头带动战略,实现中药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均衡发 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二)发展目标 通过 5 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以下目标:全市中药材种植基地 规模达 15 万亩,其中太子参 3 万亩,宣木瓜 3 万亩,宁前胡 1 万亩,皖贝母 1 万亩,吴茱萸 5 千亩,银杏 3 万亩,白术 5 千亩, 同时,大力发展丹皮、厚朴等中药材种植,使之成为全省有特色 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培育和发展中药材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 争取培育 5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5 个,千万元以上企业 3-5 个,亿 元以上的企业 1-2 个,重点开发中药材深度加工,在 2010 年前
(四)打造名牌产品 宣城市的名优、地道药材如宣木瓜、宁前胡、香茶菜、太子 参以及中成药风湿骨痛胶囊、颈舒颗粒产品等,在国内外市场都 有很高的知名度,这是宣城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优势,要采取注 册商标,申报中药材、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申报中成药保护品种、 GAP 认证以及地理标志等方式,形成自已的产品品牌,并精心打 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抢占市场制高点,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 力。 (五)建立中药材专业协会 成立行业协会,培育药材专业经济组织,在品种选定、良种 繁育与供应、产品加工与销售、科技指导、信息沟通、市场营销 等方面提供系列服务,充分发挥其联接龙头企业、市场和农户的 纽带作用。发挥协会在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及时提供中药材市 场信息,预测市场行情,指导中药材种植。 四、保障措施
1
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宁国千方中药发展有限公司签订 了 《 共 建 中 药 材 规 范 化 种 植 (GAP)基 地 合 作 协 议 》, 宁 国 莹辉实业公司被确立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由其牵 头成立的天目山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已宣告成立。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保护和发展中药材资源,有必要制定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

本文将从中药材资源的现状分析、保护目标和措施、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实现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中药材资源的现状分析中药材资源是我国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独特的药物活性成分和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材资源面临严重的破坏和匮乏状态。

首先,中药材采摘过度和非法采集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一些珍稀中药材资源的丧失。

其次,传统的中药材产业链较为分散和薄弱,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管理制度,导致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再次,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中药材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此外,一些中药材资源种植技术落后,品种更新缓慢,无法满足不同需求的药材材料供应。

二、保护目标和措施为了保护中药材资源,有必要制定明确的保护目标和措施。

首先,中药材保护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中药材种植效率,降低采摘压力,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加强对中药材非法采集的打击力度,减少中药材资源的损失。

其次,中药材保护应该加强对中药材生长环境的保护。

通过建立中药材生态保护区,划定中药材植物的生长范围,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再次,中药材保护要加强对中药材品种的保护和繁育工作。

通过选育高效品种、广泛推广应用,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加强对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收集,建立中药材种质库,为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

最后,中药材保护要完善中药材质量监管制度。

建立中药材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中药材的行为,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中药材发展的方向为了实现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明确中药材发展的方向。

中草药产业发展规划汇报

中草药产业发展规划汇报

本文共有7151.5字,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2019-2019年中草药产业发展规划汇报尊敬的州中草药调研组:根据州政府明传电文件精神,现就***县2019-2019年中草药发展规划情况汇报如下:一、***县概况***县位于黔西南东部,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05°24′—105°56′,北纬25°7′—25°44′,辖13个乡(镇)156个行政村,1638个村民组,总人口36.9万。

其中:农业人口32.6万,布依、苗等少数民族约占49%,全县在册耕地面积30.5万亩,其中:稻田10.3万亩,旱地20.2万亩。

地势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形成多级台面和不同的小气候区域,十分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和生产各种中药材产品供应市场,以中部海拔900-1200米区域包括珉谷镇大碑、岩鱼,龙场镇对门山、定塘;小屯纳秧、头猫,者相镇打村、这艾,北盘江镇象鼻岭、金井,挽澜乡勇跃、坡齐,平街乡廖家屯、云盘等片区的59个村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8.0%,地势较为平缓,土层深厚,田地连片,灌溉条件较好。

气温较高,雨热同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该区域以卡斯特地貌为主,在石旮旯间种植金银花,有裸岩可攀爬,不占空地,稍加管护,长势茂盛,收入可观;以东南部海拔800米以下的区域包括白层、鲁容、沙坪、鲁贡四个乡镇及珉谷镇**、者相镇坝岗、田湾、北盘江镇顶坛、岜浩、连环乡巧岩、落怀,平街乡下岩,小花江等片区的68个村,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8.7%,这里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田少坡地多,冬春干旱严重,田坝地坝处于沟谷区,面积不足1.5万亩,但热量极其丰富,全年基本无霜,该区域分东北卡斯特地貌区和东南泥页岩地貌区,环境条件得天独厚,前者生产花椒后者生产生姜且品质优良;西部海拔1200米以上区域包括挽澜板光、纳坎;龙场三河、坡柳;小屯木桑、集贤以及长田乡大部份,共31个村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3.26%,该区域沟谷纵横、槽谷多,平地少、气候温凉、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发展板兰根、薏仁米等中草药。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随着人们对传统中医药的重视和需求增加,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中药材的意义、保护现状以及发展规划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讨如何全面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材资源。

一、中药材的意义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医药疗效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对许多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同时,中药材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着我国古代智慧和文明成就。

因此,保护和发展中药材是维护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举措。

二、中药材保护现状中药材资源的保护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生态环境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化,中药材生长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其次是种植模式单一,农民普遍倾向于选择利润较高的作物进行种植,而忽视中药材的栽培。

再者是市场乱象,一些不法商家往往采取野生挖掘、过度采伐等破坏性的方式获取中药材,导致资源严重匮乏。

综上所述,中药材的保护形势严峻,亟需制定相关规划和措施。

三、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为了全面保护中药材资源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保护和发展规划:1.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中药材生长的自然环境,严禁对中药材生长地的污染和破坏行为。

同时,加大对有重要生态功能的中药材产区的生态补偿力度,引导农民按照生态保护要求进行种植。

2. 栽培和种植技术研究加大中药材的栽培和种植技术研究力度,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技术创新,推广种植技术,引导农民种植中药材,提高中药材的市场供应能力。

3. 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中药材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中药材的准入制度和管理机制。

加大对不法商家的打击力度,对侵犯中药材资源的行为依法进行严惩。

4. 传统知识保护加强对中药材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建立中药材相关知识的数据库。

鼓励有关机构和专家学者对中药材的研究和整理,将中药材的知识系统化、标准化,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XX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是XX市热河黄芩的道地产区和主产区之一。

为了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促进农业稳定增收、带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XX市委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通知》要求,结合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状况(一)现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落实,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

XX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并且由野生逐步转为仿野生人工种植。

2012年全县中药材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

品种主要包括黄芩、桔梗、枸杞、白芍、五味子等20余种,其中黄芩2.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66%,成为我县主打品种。

全县年产中药材0.3万吨,总产值0.6亿元,纯收入0.45亿元。

我县中药材种植以林(果)药间作、林果树下种植为主,多为露地直播,亩平均种植成本800-1000元,亩平均产值5000元,亩纯收入4000元,一般按3年生产周期计算,亩年均纯收入1300元左右。

全县中药材发展大部分以农民自主种植经营为主,同时,也有一部分生产大户规模种植,这种模式优点是土地集中连片,便于经营管理,技术到位率高,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缺点是如果经营管理水平差,容易亏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全县已成立三家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均为县级示范社。

目前中药材产业化程度较低,仅有XX金仓中药开发责任有限公司一家中药企业,现正在申请GMP认证,尚未正式投入生产。

在市场销售方面,我县先后与亳州市北源药材公司、安国市药材公司、XX颈复康药业集团公司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中药材产后销售得到了保证。

经调查,我县80%中药材销向安国等中药材批发市场。

(二)优势1、区位优势明显。

XX县境内东、南、北三面环抱XX市,距市区35公里,西南邻京津秦,东北接辽宁、内蒙古,交通便利,随着XX 市“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优越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最新版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最新版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一、规划概要为进一步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县政府《关于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紧急通知》,特制定本规划。

二、发展基础与环境现状(一)发展基础1、中药材资源现状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中药材天然产地,全县共有药源动植物273科1363种,其中植物类196科,1303种,动物类41科56种,药源矿物4种。

省重点普查的270种中药材中,金寨县产有220种,珍稀药材20种。

主产茯苓、天麻、灵芝、杜仲、金银花、绞股蓝、桔梗、板兰根、野菊花等30多种名贵中药材,年产量26000多吨,其中天麻5000多吨、灵芝1000多吨、茯苓2100多吨、西洋参100吨、葛根1000吨、银杏叶1000吨、野菊花1000吨、桑叶800吨、断血流500吨、问荆500吨,其它药材约8000吨以上。

是全国22个药材基地县、6个茯苓基地县之一。

产品远销江、浙、上海、广州、香港等地。

2、中药材种植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和部署,鼓励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了我县中药材的生产和发展。

至2011年底金寨县发展中药材达13万亩。

其中,茯苓5000亩、生姜8000亩、天麻10000亩、灵芝2000亩、西洋参2000亩、香茶菜2000亩、桔梗2000亩、菊花2000亩、板蓝根1000亩、石斛30亩。

全县仅天麻、灵芝、茯苓、西洋参四项实现产值4亿元,其中种植和加工产值分别为2亿元。

成为全国灵芝生产第一县、安徽天麻生产第一县、华东地区连片种植西洋参规模最大基地县,境内的沙河乡被誉为“中国灵芝第一乡”。

随着天麻野生改家种,西洋参、灵芝等引种成功,中药材生产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3、中药材种植基地(1)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从事菌种培育生产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拥有天麻基地2000余亩,拥有510余户合作农户.(2)沙河乡灵芝种植基地,全乡灵芝种植面积达500多亩。

某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某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某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中药材产业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产业的核心。

为了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高其质量和效益,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一、产业定位中药材产业是指以中药材的种植、加工、流通和研发应用为核心,涉及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中药制药企业的发展、中药材市场体系的建设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定位,使中药材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中药材行业顺利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一)目标:1.提高中药材质量:通过改进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和产品加工工艺,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2.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加强中药材科研创新和技术引进,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和商业价值;3.建立中药材市场体系:完善中药材市场的组织结构和监督机制,提高中药材市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二)任务:1.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2.培育中药制药企业:支持中药制药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中药产品的研发能力和竞争力;3.建设中药材交易市场:建立规范、公平、透明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提高中药材的流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4.加强中药材科研创新:加大对中药材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中药材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5.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完善中药材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中药材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监督和检测。

三、政策支持为了顺利推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需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包括:1.提供财政资金支持: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科研创新和市场开拓等方面;2.减免税收政策:对中药材种植和中药制药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负担;3.加强科技创新支持:对中药材科学研究、技术改造和成果转化给予资金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4.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提高中药材市场的准入门槛,加强对中药材质量和安全的监管。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形多山,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中草药生长。

金寨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很大的开发和运用潜力。

为了促进金寨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产业概况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目前,金寨县中药材主要以藿香、菊花、桂花等为主,同时种植了多种中药材草药。

中草药加工企业以及相关的贸易公司也在金寨县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二、产业定位金寨县应以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为重点,打造具有特色的中药材产业集群,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通过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提高中药材的价值,打造金寨县的品牌优势。

三、产业发展目标2.建设中药材加工中心,形成完善的加工链条,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

3.培育中药材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打开国内外市场。

四、产业发展政策1.金寨县政府将提供土地、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加大中草药种植面积,提升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2.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支持,促进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

3.鼓励中药材加工企业投资建设,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

4.加强中药材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五、产业发展措施1.加强中草药种植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2.建立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管理机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鼓励中药材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4.积极与大型医药企业合作,拓展中药材的销售渠道。

六、产业发展前景中药材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中药材的需求也在增加。

金寨县中药材的品质稳定、价格合理,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中药材的发展将为金寨县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金寨县的经济发展。

总之,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应以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为基础,通过加工和市场拓展,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打造金寨县的特色品牌。

2024年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

2024年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

2024年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引言:中药材作为传统的医药资源,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加强中药材的品种研发、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制定和实施2024年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2024年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旨在推动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中药材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效益,促进中药材健康产业链的形成。

一、加强中药材品种研发与推广1. 增加科研投入:加大中药材品种研发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科研合作,提高中药材新品种的研发水平。

2. 优化技术创新环境:加强技术创新保护,完善法律法规,鼓励和引导中药材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

3. 推广优质中药材品种:通过组织中药材优良品种的示范示范种植和推广,提高中药材品种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二、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 制定资源保护政策: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采挖、乱种乱采等不合法行为,保护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推动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3. 发展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加大对中药材的生物技术研究力度,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提高中药材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利用。

三、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与推广1. 建立健全中药材市场体系: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促进中药材市场规范化运作,提高中药材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2. 加强中药材加工技术研究:加大对中药材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推动中药材产业的提质增效。

3. 建立中药材健康产业链:促进中药材与中成药、保健品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构建中药材健康产业链,实现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合作1. 拓宽出口渠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推动中药材的出口贸易,提高中药材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乡村振兴、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制定以下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一、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管理中药材资源丰富,但由于过度开采、乱伐乱种等原因,部分中药材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

为了保护中药材资源,需要加强中药材资源的登记、评估和分类,建立中药材资源的数据库,制定合理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应加强对中药材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中药材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鼓励和支持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的发展,提高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

二、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疗效的好坏,影响着人们对中药的信任度。

因此,需要建立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推广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对中药材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中药材的生产和销售行为。

三、强化中药材加工和炮制技术中药材的加工和炮制是提高中药材疗效和使用效果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中药材的加工和炮制技术水平,需要加大对中药材加工和炮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加强对中药材加工和炮制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推广先进的中药材加工和炮制技术,提高中药材的加工和炮制质量和效率。

四、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创新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创新发展是提高中药材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开展中药材新品种培育、中药材新药研发等方式,提高中药材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鼓励和支持中药材产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中药与现代药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交叉创新,拓宽中药材的应用领域和市场。

五、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药材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文化价值,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为了提升中药材产业的国际影响力,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学术机构、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广中药材的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强中药材的国际市场开拓,推动中药材的出口和国际合作项目。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宝贵的资源,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破坏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许多中药材的种植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和发展中药材资源,制定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全面了解中药材的种植资源情况和需求。

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中药材种植区域、种植资源、产量、市场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其次,要加强中药材的种质资源保护。

中药材的种质资源是中药材的基础和保障,对于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收集、鉴定、保存和利用中药材的种质资源,推动中药材的良种繁育和质量提升。

再次,要加强中药材的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

通过对中药材的种植技术研究,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种植成本,增加种植者的收入。

建立中药材的种植技术推广体系,将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向种植者推广,提高种植者的技术水平。

此外,要加强中药材的生态保护。

中药材的生长环境是中药材的自然基础,对于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具有重要意义。

加大对中药材生长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减少人类活动对中药材生长环境的破坏。

积极开展中药材资源的人工保护和繁育,在适宜条件下对中药材进行人工种植和管理。

最后,要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和规范。

建立健全中药材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中药材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的监管和管理,防止不合规范的中药材流入市场,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规划,包括了解中药材的种植资源情况和需求、加强中药材的种质资源保护、加强中药材的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加强中药材的生态保护、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和规范等。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采取,才能够实现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源源不断的宝贵资源。

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种植产业是我国传统的特色产业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

为了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标准体系、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一、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中药材种植产业的支持力度,为中药材种植企业提供财税政策的优惠。

通过制定专门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政府对于中药材种植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导向,提供贷款、减免税费等方面的扶持措施,鼓励农民和企业家积极参与中药材种植。

二、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中药材品质和产量。

中药材种植应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引进新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中药材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建立中药材种植的科技示范基地,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中药材种植产业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三、标准体系制定并完善中药材的种植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中药材种植的全程管理体系,确保种植过程中的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

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环境的监测和管理,禁止使用有害农药和化肥,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中药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建立起完善的溯源体系,提高中药材的可追溯性,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四、市场培育积极拓展国内外中药材市场,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加强中药材的研发和推广,开发中药材的深加工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

鼓励中药材企业与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中药材的深度加工和创新研发。

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推进中药材的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中药材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总结:中药材种植产业是我国传统的特色产业,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长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市场培育。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附加值,实现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为了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对陇药产业发展做出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甘办发[2014]69号)精神,全力推进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立中药材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现制定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中药材产业是能耗低、污染少、带动广、潜力大、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朝阳产业。

我县是中药材资源大县,也是国家重要的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天麻、猪苓、五味子、淫羊霍、鱼腥草、柴胡、贯叶连翘、杜仲等大宗道地药材品质优良,生产历史悠久,原生态特征十分明显。

特别是以天麻为主的真菌中药材在全省独树一帜。

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是培育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举措,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开拓中药材应用领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中药材产业分布于广阔的农业生物生态和工业领域,横跨种植、林业、环境、植物、微生物、生态等生物系统。

产品包括道地药材、生药、饮片、临床用药、食品、保健、化妆等众多品种,成为被大量使用的重大疾病防治、医院临床用药和健康保健品。

发展中药产业对推动我县科学技术发展,强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带动农业、林业、环保、科技产业,药物、食品、生物保键品等先进制造工业和生态保护产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保护中药植物资源,提高开发利用水平。

全县传统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已查明中药材资源蕴藏量576种,可供开发和利用的中药材涵盖植物、动物、矿物、微生物等众多种类,野生中药材生长分布于县内整个区域。

所产中药材质量和生产量历史以来位居全国前列,其药效功能闻名于世、享有盛誉,其中:天麻等约100余种名贵生药在省内外均有大宗销售。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开展〔2021~2021年〕为了深进贯彻D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开展瞧,依据省委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本着我省独具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得以科学地谋划、有效地开发、有序地建设和稳步地提升,得到又好又快开展,实现增加农民收进的目标,特制定本。

一、中药材产业开展现状1、面积逐年扩大,品种全然稳定,产量稳步提高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优势主产区之一。

2007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224.03万亩,位列全国第一,比2002年新增24.9万亩,年均增幅达2%;产量40.89万吨,比2002年增加10.32万吨,年均增幅达5%;产值26.42亿元,比2002年增加ll.36亿元,增幅达75%。

能够瞧出,中药材产量、产值的增幅明显高于面积的增幅。

目前,全省有70多个县种植中药材,其中有3个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他们是“中国当回之乡〞岷县、“中国黄芪之乡〞陇西县和“中国D参之乡〞渭源县;有3个县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有3个县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有10个县种植面积3—5万亩。

甘肃有110种家种药材可不同程度提供商品,常见品种有20多种,在国内具有较大碍事,包括当回、D参、黄芪、红芪、甘草、大黄等传统地道品种,以及柴胡、板蓝根等优势地产品种。

2007年种植当回34万亩、产量6.5万吨,D参48万亩、产量6.3万吨,黄(红)芪37万亩、产量6.9万吨,柴胡30.5万亩、产量4万吨,板蓝根12.9万亩、产量2.6万吨,甘草5万亩,大黄3万亩。

同时,一批具有鲜亮地点特色的中药材品种如款冬花、牛蒡子、羌活、黄芩、独活、红花、丹参、银杏等开展迅速,并初步形成规模生产优势。

2、优势产区全然形成,栽培技术日臻成熟甘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生态气候条件和多民族聚居特点,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逐步形成了适宜于多种类型中药材生长、特色相对明显的四大优势产区:①陇南山地亚热带热温带秦药区,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有药月植物资源1000多种,要紧种植红芪、纹D、大黄、黄连、半夏、天麻、杜仲、银杏等。

最新版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最新版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最新版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一、加强中药材产业的规划
1.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划体系,清晰的确定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定期检查规划内容的落实情况。

2.研究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趋势,把握市场行业的特点和趋势,明确中药材生产和加工的特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制定中药材行业发展的科学规划。

3.根据中药材的特点,完善中药材的采集、贮存及转化加工的流程,保护其质量,降低中药材的成本,提高中药材的价值,改善中药材产业的产品结构。

二、加强中药材产业的法律监管
1.健全中药材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推行有关中药材行业管理的法规,同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以维护市场的规范秩序。

2.加强中药材产业的环境保护,制定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同时强化中药材的原材料环境资料的采集和评价库,为企业的产品环境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3.按照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鉴定检测体系,严格实施药典检测,加强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严格监管,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中医药发展规划出台,利好六大类中药材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这是依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个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的中医药五年规划,从战略层面为实现新时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举措,提供了保障。

01。

站在中药材行业角度,该如何理解《规划》?首先,构建大健康体系中药材产业不能缺位图1: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定位(来源:《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从宏观层面讲,中药是中医药乃至整个大健康产业的物质基础,在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5大战略定位中,中药材产业不可或缺。

中药材既是独特的卫生资源,又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和经济资源。

从微观层面讲,“医药合一”协同发展,也是中医药产业核心价值观和客观发展规律,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离开中医理论和临床实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中医离开中药,就失去了实战武器和核心手段。

因此,《规划》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放在重要位置,重点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道地药材生产管理、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安全监管等4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并从法律法规、服务体系、人才保障等多个方面给予保障。

其次,《规划》是国家中医药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图2:近年来国家发布有关中药的关键政策(天地云图整理)如图2,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中医药振兴相关政策集中出台,并从全局、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涵盖中药全产业链。

而《规划》是为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出台的具体措施,为未来5年中药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标注重点,理应引起全行业重视。

最后,产业发展存在短板,高质量发展是关键图3:中药质量提升工程(摘自《“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我们也看到,在“规划背景”中,重点强调了“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这个产业发展关键问题。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产业是我国传统药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医药产业的核心部门之一、随着人们对中药疗效的认可度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中药材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进一步发展中药材产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一、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1.加强中药材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建立中药材资源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中药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鼓励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中药材的绿色生产和有机种植。

3.加强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建设,建立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模式,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并确保符合国际质量标准。

二、中药材市场开拓规划1.鼓励中药材的国际化推广,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宽中药材的出口市场。

2.加强中药材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中药材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扩大中药材在国内市场的应用范围,鼓励中药材与西药的结合,满足人们对中医药的需求和追求健康的愿望。

三、中药材产业链升级规划1.鼓励中药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推动中药材产业链的升级和增值。

2.加强中药材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促进中药材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3.加强中药材的研发和创新,开拓中药材的新用途和新市场。

1.加大对中药材企业的政策支持和财税优惠,鼓励中药材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推动中药材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对中药材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建设。

3.促进中药材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中药材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五、人才培养规划1.加强中药材相关专业的培养,提高中药材的人才供给。

2.鼓励中药材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和交流。

3.推动中药药材相关人才的流动和共享,促进中药材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六、政策支持规划1.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2.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药材企业的金融支持,提供贷款和融资渠道。

3.加大对中药材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产业是我国传统产业之一,对于推动农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XX县作为中药材产业的重要基地,应该制定发展规划,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并且加强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中药材种植业发展1.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投入资金,建立示范基地,培训农民,推广种植技术,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2.扩大种植面积:了解市场需求,不同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在粮食种植中适度减少,增加中药材种植。

3.引进新品种: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品种,进行试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二、中药材加工和深加工业发展1.建立中药材加工基地:投入资金,建设现代化中药材加工厂,引进先进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2.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业:加大对中药材深加工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等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

3.培育中药饮品品牌:利用当地中药资源,发展中药饮品品牌,推广中药养生文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优化中药材产业布局1.区域优势发展: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确定中药材种植的主导品种,打造区域特色。

2.建立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中药材交易市场,促进产销对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3.打造中药材产业链:与相关产业进行合作,建立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协调发展。

四、加强中药材质量和安全监管1.建立中药材品质评价标准:制定本地中药材品质评价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监控,提高中药材的产地品质。

2.加强中药材安全监管:建立中药材安全检测机构,加强对中药材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安全指标的监测,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性。

3.推广绿色种植: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障中药材的环境安全和健康品质。

总结: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从种植业发展、加工业发展、产业布局以及质量和安全监管等方面入手,整合资源,提高中药材的产业化水平,推动中药材产业的绿色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规划提出背景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

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因此我县生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000多种,如木瓜、黄姜、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葛根、柴胡、玄参、独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参、绞股蓝、何首乌等,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也都在十余种以上。

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得白河中药材原产地道,品质上乘。

近年来,白河县将强县富民做为战略部署来抓,发展木瓜、黄姜、畜牧、林果、蚕桑等为主导产业。

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以此推动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深入,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弃粮种药悠然兴起,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

据相关调查,截止2009年12月,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原料药4.5万吨。

因此,我县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后续农村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的意义结构调整,产业发展。

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但白河地处西北内陆偏远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已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有销售市场,要卖的出去。

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无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质优地道,倍受外地药商欢迎,每年都有安徽亳州、河南信阳、广西玉林及本省西安的药商前来采购,市场供不应求。

因此,通过培育规模企业生产销售、加大种植大户培养,形成“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

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加,还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固增长,对白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识。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理由立足白河,实事求是,寻求白河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是白河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展望全县优势特色产业,白河中药材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加工生产潜力,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2009年产量鲜药材达4.5万吨,根据白河土地资源状况,结合退耕还林,到2015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0万亩,年产中药材可达15万吨以上,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5万亩,年产亩效益0.24万元以上,产值可达3.6亿元,随着产业链条的延长,工业产值可达10亿元,为此中药材种植将成为白河主导产业的有以下几点:1、是支撑农民人均收入的新的增长点目前,支撑白河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来源于产业建设、劳务输出和政策性补助三大类,产业建设中能够带动千家万户是中药材种植,按照最常见的板蓝根作比较:生长周期是5个月,每亩产量800公斤×3元/每公斤=2400元-成本每亩100元,每亩就净收益2300元。

全县18.9万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5万亩×2300÷18.9)=1825元,而基地可实现产值15万亩×2400元=3.6亿元。

2、中药材面临良好的市场前景根据市场考察分析中药材市场前景甚好,主要表现在:一是绿色消费和民众对健康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医改中的预防机制成倍增加中药用量;三是“食品安全法”对地道药材的浓度和安全指标提出更严格要求;四是“中药注射剂”等安全事故对中药提取的广泛临床应用,对地道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五是中药饮片是中医现代化的基础,其中中药饮片产值近三年保持40%以上增长速度;六是资源的逐年减少,为提升中药产业带来良好发展契机,白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气候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适宜生长的中药材多达百余种,并且以含量高、药效好、原生地道倍受各地药商欢迎。

因此,我县发展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3、中药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中药材形成产业化后,带动效应十分明显,为企业生产提供原料。

⑴加工上游产品:主要是包括开发中药材饮片、中药材成份提取、中成药成品加工等。

目前,市场前景看好,通过企业链条带动能够批量消耗大量的中药材。

⑵加工装修板材:利用中药材提取的废渣加工装修板材,市场前景广阔。

1吨中药材废渣可生产150平方板材,全县15万亩中药材,按照10吨废渣就可以加工板材1500万平方米,以每平方米10元计算,实现产值达1.5亿元。

三、白河县发展中药材产业优势截止目前,全国种植中药材的地区有,安徽亳州、广西玉林、云南、贵州等,陕西只有商洛、汉中。

安康除平利单一种植外(绞股蓝),目前中药材种植是空白。

因此白河依靠自身资源条件,发展中药材种植优势明显。

1、基础条件优势中药材在白河具有悠久的历史,野生资源十分丰富,白河县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气候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土壤有机质中,钾素较丰富,土壤肥力和理化性状,非常适宜中药材生长并且含量高、药效好特点。

2、规模化种植条件成熟白河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1个,主要是生产中药材饮片和鲜药收购粗加工生产,仅此一家企业2009年就消耗3万亩的中药材的产量。

在规范种植中实行“农户耕种管理机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机制、合同保障药材销售机制”的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销模式。

第二章中药材种植的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条件一、白河县自然资源条件1、地理位置白河县以白石河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隔江相望,东、南部分与湖北省郧县、竹山县接壤,西与旬阳县相连。

位于秦头楚尾,古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属襟喉。

”全境东西长53.3公里,南北宽41.5公里,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

全县地势南高北低,除西部、南部边境及中部东西走向的一些山地海拔为1200-1800余米以外,其余70%以上地区为海拔170-1200米的低山和河谷区。

山地地表破碎,多峡谷峭壁,河谷地面平缓,为主要农耕区。

2、气候条件白河县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5.5℃,1月份平均气温3.3℃,7月份平均气温27.0℃,年降水量773.9㎜,累年(≥10℃)积温4813℃,年平均日照时数1754.8h,年平均无霜期234-261天。

因海拔高度,植被覆盖程度不同,气候垂直差异显着。

彦云“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是白河县气候随地域变化的写照。

“春寒、伏旱、秋阴雨”是白河的气候特点,伏旱、秋阴雨也是白河灾害性天气。

3、水资源现状白河县共有大小河沟765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下的696条,占90.9%;流域面积为5-10平方公里的河沟27条,占3.5%;10-30平方公里的河沟10条,占3%;30-50平方公里的河沟10条,占1.3%;50-100平方公里的河沟5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不含汉江)。

汉江从县境北部自西向东偏南横过,过境39.2公里,最大流量31600㎡/s,枯水期最小流量72㎡/s,年输沙量5446万吨。

县境西部冷水河水系与县境东部的白石河水系几乎平行自南向北汇入汉江,直接汇入汉江的河沟还有磨沟、拖扳沟、北店子沟壑麻虎沟。

县内地貌起伏强烈,地表破碎,河沟下切力强,一般河谷狭窄,河沟比降大,流量随降水而变化。

水量丰枯悬殊,水能理论蕴藏量大。

二、社会经济条件1、经济状况全县行政划分为9镇6乡、124个村民委员会、3个城镇社区、总人口20.85万人。

2009年,白河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6.4亿元,增长16.9%。

其中一产4.9亿元,增长4.8%;二产5.3亿元,增长24.2%;三产6.2亿元,增长21.4%。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2亿元,增长52.7%。

完成财政收入1.1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836万元,分别增长14.3%和25%。

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316元,增长2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02元增长20.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6亿元,增长19.7%。

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2、农业产业结构现状白河县农业耕地面积41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红薯和豆类为主,水稻、洋芋次之。

低山区分布着中药材、木瓜、桑树、核桃、板栗、油桐、柿子等经济。

白河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村面貌不断改善。

200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8.3亿元,增长5.1%;粮食产量达5.82万吨,增长5.5%。

在产业建设质量上也大幅提升,一是蚕桑产业紧抓国家“东桑西移”政策机遇,全县现有标准化密植桑园6万亩,实现年产值2644万元;二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全县生猪存栏10.8万头,畜牧产值达2.23亿元;三是烤烟产业大力发展,全年种植烤烟1.77万亩,实现产值1906万元;四是黄姜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产值5238万元;五是木瓜产业通过实施标准建园面积发展近10万亩,产值600万元。

因此,白河经济的发展将依靠特色产业来带动。

3、基础设施状况白河境内交通便利,“十天”高速公路、襄渝铁路、316国道贯穿南北。

县、乡、村公路,通车里程722公里,汉江是本县水上运输线,境内航程39.2公里。

生态新村建设以完成19个新村示范村建设,10个特困村完成“安居工程”,正在启动的社区化生态新村建设(1630工程)以全面启动,农村的生活环境以得到全面提升。

农村安全引水工程27处,解决了2.1万群众的饮水困难。

建沼气池2500口,完成流域治理70平方公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农田水利建设受到水利部高度评价,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

4、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现状目前,支撑白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是来自产业建设、劳务输出和政策性补助三大项。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02元。

第三章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国内中药材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

因此绿色消费和民众对健康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中药饮片是中医基础,中医以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倍受民众欢迎。

根据国内有关资料统计分析,中药材种植大面积发展的有,安徽亳州、广西玉林、云南、贵州,陕西商洛、汉中等。

全国依托中药材基础,利用中药材加工的产品情况主要有,中药材饮片、中药材饮剂、药酒、中药材保健、中药材注射剂、中药材饮品等。

二、白河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白河县中药材产业基本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产业经营格局,育、繁、加、销、储一条龙,产业效益已初具成效,按照产业规划发展,可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基地建设。

目前,全县15个乡镇124个行政村中,累计种植中药材3.12万亩,其中连片种植1.7万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