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在药物转运体研究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放射医学的放射性标记药物

放射医学的放射性标记药物

放射医学的放射性标记药物放射医学的放射性标记药物在医学影像学和治疗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使用放射性标记药物,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

本文将重点介绍放射医学中的放射性标记药物及其应用。

放射性标记药物是指将辐射性同位素标记在生物分子上,使其具有放射性。

通过放射性标记药物,医生可以利用核素的特异性和放射性来对疾病进行诊断或治疗。

一般来说,放射性同位素应选择半衰期适中,衰变过程稳定的核素,并且能够与特定的生物分子结合。

在医学影像学中,放射性标记药物被广泛运用于核素显像技术。

核素显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核素的放射性衰变来获取患者体内器官或疾病部位信息的方法。

通过核素显像技术,医生可以准确地获得患者的病变信息,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诊断疾病。

另外,放射性标记药物还可以用于治疗学。

放射性标记药物在治疗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内照射治疗和靶向治疗。

内照射治疗是指将放射性同位素引入患者体内,使其在体内靶向照射病灶,达到治疗效果。

而靶向治疗则是指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针对特定受体或细胞的药物上,使其更精准地作用于病变组织。

总的来说,放射医学的放射性标记药物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放射性标记药物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为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进步和突破。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5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是通过体外和动物体内的研究方法,揭示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获得药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阐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 简称ADME)的过程和特征。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究开发的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药物制剂学研究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是评价药物制剂特性和质量的重要依据。

在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中,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进一步深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同时也是药效和毒理研究动物选择的依据之一;药物或活性代谢产物浓度数据及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是产生、决定或阐明药效或毒性大小的基础,可提供药物对靶器官效应(药效或毒性)的依据。

在临床试验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能为设计和优化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有关参考信息。

本指导原则是供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新药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参考。

研究者可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参考本指导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试验设计的总体要求、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研究项目(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吸收、分布、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生物转化、对药物代谢酶活性及转运体的影响)、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与评价等,并对研究中其他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附录中描述了生物样品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相关方法和要求,供研究者参考。

二、基本原则进行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试验目的明确;(二)试验设计合理;(三)分析方法可靠;(四)所得参数全面,满足评价要求;(五)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试验设计(一)总体要求1. 受试物中药、天然药物: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排泄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排泄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排泄研究药物排泄是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后从机体中排出的过程,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排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分子特性、机体的生理状态等等。

因此,药物分析中的药物排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药物排泄的定义、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提供有关药物排泄研究的综述。

一、药物排泄的定义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后排出机体外的过程。

通常来说,药物在体内经过吸收、分布和代谢后,会被转化成代谢产物,并通过肾脏、肝脏、肺脏等排泄器官从体内排出。

药物排泄对于药物的药效、药代动力学和毒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药物排泄的研究对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物排泄的研究方法药物排泄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两种方法。

1. 体外实验体外实验是指在实验室中使用体外模型进行药物排泄的模拟实验。

常用的体外实验方法有转运体实验、血浆蛋白结合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等。

转运体实验是通过测定药物在转运体上的结合情况,来评估药物在体内是否通过转运体而进行排泄。

血浆蛋白结合实验是模拟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并测定结合率来推测药物的排泄情况。

细胞毒性实验是通过使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药物对细胞的损伤情况,从而了解药物排泄对细胞的影响情况。

2. 体内实验体内实验是指将药物直接应用于体内动物或人体,通过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及其排出的方式,评估药物的排泄情况。

体内实验的方法主要包括单次给药法、持续给药法和放射性示踪剂法等。

单次给药法是将药物一次性给予动物或人体,然后根据给药后一段时期内药物浓度的变化来判断药物的排泄动力学。

持续给药法是通过长时间给药,观察药物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其排泄动力学,以获得药物排泄特点。

放射性示踪剂法是在体内给药过程中,将药物标记为放射性物质,通过检测放射性物质的变化来研究药物的排泄方式和排泄速率。

三、药物排泄的影响因素药物排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分子特性、机体的生理状态、药物与转运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案技术指导原则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案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5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是通过体外和动物体内的研究方法,揭示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获得药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阐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 简称ADME)的过程和特征。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究开发的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药物制剂学研究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是评价药物制剂特性和质量的重要依据。

在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中,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进一步深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同时也是药效和毒理研究动物选择的依据之一;药物或活性代谢产物浓度数据及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是产生、决定或阐明药效或毒性大小的基础,可提供药物对靶器官效应(药效或毒性)的依据。

在临床试验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能为设计和优化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有关参考信息。

本指导原则是供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新药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参考。

研究者可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参考本指导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试验设计的总体要求、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研究项目(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吸收、分布、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生物转化、对药物代谢酶活性及转运体的影响)、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与评价等,并对研究中其他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附录中描述了生物样品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相关方法和要求,供研究者参考。

二、基本原则进行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试验目的明确;(二)试验设计合理;(三)分析方法可靠;(四)所得参数全面,满足评价要求;(五)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试验设计(一)总体要求1. 受试物中药、天然药物: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

化合物药代参数对新药研发的指导意义

化合物药代参数对新药研发的指导意义
候选新药药代参数对新药研发的 指导意义
药物代谢研究中心 陈笑艳
1
生物系统如何处置药物分子
药效:药物对靶标作用的表现 毒性:药物对非靶标作用的表现 药代:机体对药物作用的表现 • 吸收 Absorption(跨膜:皮肤、胃肠道、肝、肾、其他器官 以及神经组织) • • • 分布 Distribution(转运体,结合,组织滞留) 代谢 Metabolism(活化、解毒) 消除 Elimination(重吸收、排泄)
Plasma concentration - time curve
concentration (ng/ml) 1000.0 100.0 10.0 1.0 0.1 0 4 8 12 tim e (h) 16 20 24
17
半衰期和药效
18
半衰期
t1/2α = 2.87 h t1/2β = 22.9 h MRT = 7.28 h
− 被动和主动分泌 − 代谢 • 其他器官
− 肺 − 血
41
药物清除的主要器官
Cl = Q ⋅E
42
肾清除
Clr = 尿中的排泄量/AUC Clr = fu⋅ GFR − reabsorption + secretion

原形药物的代谢
− 肾脏中存在几种代谢酶,如P450酶和UGT酶 − 尿道是一些致癌物质活化的重要器官 • 原形药物的排泄 − 包括三个清除过程:滤过fu⋅ GFR (仅游离药物能被滤过);重吸 收(从肾小管到全血);主动分泌(从全血到肾小管) − 转运体可能参与药物的重吸收和主动分泌过程 − Clr与GFR比较,判断是否存在重吸收或主动分泌
30
分布
• • • •
药物的分布可以用药动学参数分布容积V衡量;反映药物透膜 能力 药物的体内分布程度可以通过测定药物与血浆蛋白、药物与 组织蛋白的结合来测定 血浆蛋白结合限制了药物体内分布 组织蛋白结合可以增加药物的体内分布

放射性药物及应用

放射性药物及应用

4.有效半衰期 治疗用有药物效半衰期不能太短,也不 宜过长,以数小时或数天比较理想。 5. 非靶器官的放射性药物清除快的 药物聚集并滞留在病变部位,以保证靶 器官有较高的辐射吸收剂量;治疗用药物靶 /非靶比值越高越好,过低的靶/非靶比值不 仅对原发病变达不到有效的治疗,还有可能 对骨髓或其他辐射敏感的器官/组织造成潜 在的致命损伤。
标记
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由反应堆(Reactor)生产
加速器(Accelerator)生产 核素发生器(Generator)生产 天然提炼
反应堆(reactor):主要工具
主要优点:可制备的放射性核素品种多、活度大、成本低,富 中子核素,有载体,价格低,是医用放射性核素的主要来源 (1)从核燃料的裂变中分离提取(235U裂变产物中提取), 如99 Mo、90Sr、131I、137Cs、133Xe等 (2)利用反应堆强大的中子流辐照靶核,故最常用的核反应 为中子俘获反应 缺点:常伴有β-衰变,不利于制备诊断用放射性药物,核反应 产物与靶核大多数属同一元素,化学性质相同,难以得到高 比活度的产品。
1.是单一γ射线发射体 无α、β粒子辐射,以达到既能有效地获取示踪信息, 又避免更多的辐射损伤 2.光子能量在100—250Kev,最佳能量是在150Kev 因为小于100Kev射线大部分被组织吸收,影响体表 测量,而大于360Kev则难以被准直器阻截,导致探测 效率和分辨率降低,防护也困难。 3.具有适合的有效半衰期 在满足检查所需要的时间的前提下,有效半衰期要 短,应用短半衰期的核素,检查时可使用较高的放射 性活度,有利于提高影像质量和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减少病人的辐射量,也便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11C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优质内容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优质内容

高级培训
4
(3)标记化合物的若干基本概念 1)同位素标记与非同位素标记 同位素标记:
化合物中的原子被其同位素的原子所取代,由于 取代后化合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会引起 显著差异,因此亦称理想标记。131I→ 127I;3H → 1H; 14C → 12C等。
高级培训
5
非同位素标记(非理想标记): 用组成化合物以外的原子进行标记,非同位素标
有两大类:全生物合成法和酶促合成法。
高级培训
23
全生物合成法 是利用完整的生物或其某一个器官的生理代谢过
程来进行标记的。 常用的生物有:细菌、绿藻、酵母等低等生物。 14C-标记物。
高级培训
24
海绿藻合成14C均匀标记的多种氨基酸: 1、海绿藻避光24h,造成“光饥饿”; 2、通入14CO2,光照36h,使14CO2随光合作用
或其原子团所置换而达到标记目的的方法。 此法常用于氚和放射性碘的标记。
RX T2 催化剂,碱性溶液 RT TX RH 2131I 氧化剂R131I H 131I
高级培训
20
4)间接标记法: 把放射性核素先标记在某种易与欲标记物反应的
试剂,然后再与欲标记物偶联;
借助于具有双功能基团的螯合剂进行标记,先把某 种双功能螯合剂结合到欲标记分子上,再将放射性核 素核素标记到此螯合剂上,由此形成稳定的放射性核 素-螯合剂-欲标记化合物复合物。
4、标记、测量、鉴定的方法是否容易; 5、实验周期的长短,核素本身和杂质的毒性以 及价格等要进行考虑。
高级培训
12
表 几种重要的放射性标记核素
核素 T1/2
无载体时的比活度 主要射线种类及能量,MeV
3H 14C 32P 35S 99Tcm 123I 125I 131I

植物提取物对SGLT2和URAT1的抑制作用报告(1)

植物提取物对SGLT2和URAT1的抑制作用报告(1)

植物提取物对SGLT2和URAT1的抑制作⽤报告(1)植物提取物对URAT1和SGLT2的抑制作⽤筛选研究研究负责⼈签字:⽇期:2014年3⽉17⽇天津市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录摘要 (4)1.课题名称 (4)2.研究机构 (4)3.委托机构 (4)4.研究期间 (4)5.课题负责⼈ (5)6.课题研究参与⼈员 (5)7. 最终报告 (5)8.研究⽬的 (6)9.材料与⽅法 (6)9.1.测试化合物 (6)9.2.待测化合物溶液的准备 (7)9.2.1 DE降糖植物提取物A1的配制 (7)9.2.2 DE降糖植物提取物B1的配制 (7)9.2.3 DE降糖植物提取物C1的配制 (7)9.2.4 FAM1号的配制 (7)9.2.5 FAM2号的配制 (8)9.3.检测系统 (8)9.3.1.材料 (8)9.3.2.实验步骤1), 2) (9)9.4.结果分析 (10)9.4.1.抑制作⽤ (10)9.4.2.统计学⽅法 (10)10.结果 (10)11结论 (11)12.参考⽂献 (12)Table 1. DE降糖植物提取物A1、B1、C1对葡萄糖转运体(SGLT2)介导的14C-Glucose 转运活性的影响 (13) Table 2. FSM1号、FSM2号对尿酸转运体(hURAT1)介导的14C-URIC ACID转运活性的影响 (14)Fig. 1. DE降糖植物提取物A1、B1、C1对葡萄糖转运体(SGLT2)介导的14C-Glucose 转运活性影响的柱形图 (15) Fig. 2. FSM1号对尿酸转运体(hURAT1)介导的14C-URIC ACID转运活性影响的柱形图。

(16)Fig. 3. DE降糖植物提取物B2对尿酸转运体(hURAT1)介导的14C-URIC ACID转运活性影响的柱形图。

(17)Fig.4. FAM1号对尿酸转运体(hURAT1)介导的14C-URIC ACID转运活性影响⾮线性回归曲线 (18)摘要本研究的⽬的是评价DE降糖植物提取物A1、B1、C1 对葡萄糖转运体(SGLT2)的抑制作⽤以及FSM1号、FSM2号对⼈尿酸转运体(hURAT1)的抑制作⽤。

中国放射性药物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放射性药物的现状与展望

I.(2)Investigation
on
the basic radiopharmaceutical chemistry.(3)Development of
receptor—based imaging agents.(4)Development of multi—modality imaging probes.
future was discussed.The addressed future trends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1)Production of medical radioisotopes including蛐Mo,1耵I,1髓7186 Re and
123
同位素分会、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 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都分别成立了放射性
药物化学专业组,与中国同位素公司一起举办了 十届全国放射性药物与标记化合物学术交流会, 国内形成了稳定的从事放射性药物的研究队伍,
学也面临着革命性的转变:从器官/组织的功能 显像发展到对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变化进行探
测。核素显像装置与其他显像方法的融合(如 PET/CT,SPECT/CT等)大幅提高了诊断的精
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放药中心)、中国
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国防重点学科实 验室)、四川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江苏省原子医
确性。为疾病的个性化治疗奠定了基础。近年
来,放射性药物不仅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
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而且利用高比活度、无
载体的放射性药物,结合单光子断层扫描仪
(SPECT)或正电子断层扫描仪(PET),还可以 在分子水平上直接研究它们在正常人体(活体)

【生物】同位素标记法应用例析(一)

【生物】同位素标记法应用例析(一)

【生物】同位素标记法应用例析(一)放射性同位素自被发现以来,人类很快在将其作为标记物应用于物学研究,为探究生命过程的奥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示踪元素。

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

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

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现结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所学的知识,就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原理及例析归纳如下:1.研究蛋白质或核酸合成的原料及过程原理:把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掺到合成蛋白质或核酸的原料(氨基酸或核苷酸)中,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以及分布如何。

典例1 愈伤组织细胞在一种包含所有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了几个小时,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3H标记)。

当这些细胞被固定后进行显微镜检,利用放射性自显影技术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可以有理由肯定被标记的化合物是A.一种氨基酸B.尿嘧啶核苷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葡萄糖解析细胞中的DNA只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结构单位之一。

答案:C2.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原理:研究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合成中的作用时,标记某一氨基酸如亮氨酸的3H,在一次性给予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前提下,通过观察细胞中放射性物质在不同时间出现的位置,就可以明确地看出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中的作用。

研究手段:观察放射性在不同细胞器中出现的时间,来观察不同细胞器在分泌蛋白中的作用。

典例2 (多选)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下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细胞结构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靠近细胞膜的囊泡时间/min 3 17 117A.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B.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C.高尔基体具有转运分泌蛋白的作用D.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完整版)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完整版)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完整版)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附件5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是通过体外和动物体内的研究方法,揭示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获得药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阐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 简称ADME)的过程和特征。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究开发的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药物制剂学研究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是评价药物制剂特性和质量的重要依据。

在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中,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进一步深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同时也是药效和毒理研究动物选择的依据之一;药物或活性代谢产物浓度数据及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是产生、决定或阐明药效或毒性大小的基础,可提供药物对靶器官效应(药效或毒性)的依据。

在临床试验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能为设计和优化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有关参考信息。

本指导原则是供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新药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参考。

研究者可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参考本指导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试验设计的总体要求、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研究项目(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吸收、分布、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生物转化、对药物代谢酶活性及转运体的影响)、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与评价等,并对研究中其他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附录中描述了生物样品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相关方法和要求,供研究者参考。

二、基本原则进行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试验目的明确;(二)试验设计合理;(三)分析方法可靠;(四)所得参数全面,满足评价要求;(五)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试验设计(一)总体要求1. 受试物中药、天然药物: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

放射性标记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

放射性标记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

放射性标记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放射性标记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文章来源于本人微信公众号DMPK全面地研究所有药物相关物质在体内的变化规律,对于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至关重要。

LC/MS技术常用于定量分析体内外试验中母药的PK特征,代谢物通常结合预期的代谢物结构预测进行分析。

该方法存在一定的限制性,代谢物和母药的质谱响应水平的差别可能造成相对定量的偏差;化学合成手段无法合成体内某些代谢物的标准品;无法反应多级代谢过程;漏掉与组织结合的相关物质等。

此时,放射性标记技术显得十分必要,代谢物的定量变得简单直接,直接采用代谢物和母药的比活度表示,同时可以找到与组织蛋白共价结合的母药或代谢物。

下文将就放射性标记技术在药物DMPK研究中的方法和应用进行阐述。

1 放射性标签的选择由于化合物分子中均含有C和H,常用的标签主要为3H和14C 两种。

这两种放射性标签的半衰期相对于试验周期均较长,无需校正放射性天然衰减过程。

氚标优势:合成相对简单快捷;可合成高比活性的标记化合物用于低剂量高活性化合物的研究。

氚标劣势:生物不稳定性;同位素效应影响化合物代谢特征;氧化代谢生成氘化水造成放射性标记丢失。

因此,除非14C标记化合物的合成难度极大,开发阶段大部分ADME研究用14C标记,氚标一般只限用于研究蛋白或受体结合性研究,或早期临床前的探索性研究用氚标后再用14C验证。

通常14C标记化合物的合成难度高于3H。

14C通常需要根据初期的代谢数据,选择化合物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核心位置,防止代谢物放射性标签的丢失。

2 放射性标记技术在DMPK研究中的应用2.1 共价蛋白结合/反应性代谢物药物的大多数代谢过程均产生水溶性代谢物,类似解毒过程。

然而少部分药物可代谢生成反应性代谢物,其可能与功能酶、DNA等大分子共价结合(CPB),造成酶失活或严重的毒副作用,应尽量在药物发现阶段避免选择该类分子。

药物与蛋白发生共价结合后,常规方法无法检测,放射性标记法可解决该问题。

多巴胺的计算方法

多巴胺的计算方法

多巴胺的计算方法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大脑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参与了许多生理和心理过程,如运动控制、奖励机制和注意力等。

多巴胺计算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多巴胺计算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测量多巴胺水平的变化来进行。

这可以通过使用技术如微透析和电化学法来实现。

这些技术可以在动物体内或人体脑部区域内插入电极或探针,以测量多巴胺的水平。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关于多巴胺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信息,从而了解其在不同行为和疾病状态下的作用。

其次,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来间接测量多巴胺的水平。

这种方法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脑部不同区域的血氧水平变化。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给被试者注射多巴胺相关的药物,来观察其对大脑激活模式的影响,并进而推测多巴胺的水平变化。

虽然这种方法无法直接测量多巴胺水平,但它能够提供脑部多巴胺系统活动的间接指标。

另外,一种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多巴胺转运体(DAT)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来测量多巴胺水平。

这种技术利用放射性标记的化合物注入体内,然后利用正电子发射物质和相机记录多巴胺的分布和活动。

这种方法对于多巴胺系统的研究非常有用,但由于其昂贵和侵入性的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或研究领域。

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行为测量方法来推测多巴胺的水平。

例如,一些行为和认知任务与多巴胺系统有关,通过观察参与者在这些任务中的表现,可以间接推断多巴胺的水平。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评估奖赏反应、注意力和动机等方面的表现,来研究多巴胺系统的功能。

最后,在使用这些方法进行多巴胺计算时,需要注意多巴胺活动的复杂性。

多巴胺系统与其他神经递质和脑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巴胺的释放受到多种性质的调节,同时多巴胺的功能也受到多个因素影响。

因此,在进行多巴胺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用多个方法相互印证,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多巴胺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测量多巴胺水平的变化、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多巴胺转运体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以及行为测量等方法来实现。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kejian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kejian
14N(n,p)14C等反应中生成的放射性核
素取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相的稳定性原子。
(二)几个常用的概念
1. 放射化学纯度(radiochemical purity)
是指以一定化学形式存在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的放 射性活度占样品的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2. 放射核素纯度(radionuclide purity)
诊断用药 ——显像剂(示踪剂) 要求: γ射线,能量100-300Kev T1/2:10小时左右 组成: 放射性核素与被标记物 例: 99mTc – MDP
放射性核素 — 非放射性载体
(示踪)
(导向)
②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Therapeutic Pharmaceutical )
能够高度选择性浓集在病变组织产生局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 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类体内放射性药物。
特点
• 放射性药物的辐射作用有一定的范围,即使不直接进入 病变细胞内,也可对邻近的病变细胞产生致死杀伤作用。 • 由于放射性药物的选择性靶向作用,在体内可达到高的 靶/非靶比值,明显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 放射性药物持续照射释放超分割的剂量,可以更有效地
杀伤肿瘤和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
3、应用:
环烃比直链烃易标记。
根据氧化剂的不同,分成各种碘标记方法。
125I 常用
• 碘标记容易,在一般的实验室内即可进行。 • 125I 半衰期60d,足够标记生产,运输,使用,有足够的 货架期。 • 125I 放出X线和γ射线,测量容易。 • 125I 放出俄歇电子,可做病变组织局部内放射治疗。
(一)直接标记法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radionuclide labeled compound)

药物化学中的活性基团设计与应用

药物化学中的活性基团设计与应用

药物化学中的活性基团设计与应用一、引言药物化学是一门将化学知识与医药学结合的学科。

在药物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活性基团(active moiety)的设计与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活性基团是指能与生物体内的接受体结合,并引发生物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化学结构。

活性基团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的活性、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等方面。

因此,在药物设计过程中,活性基团的选择十分关键。

二、活性基团的分类活性基团根据它们对生物体内的不同靶标的结合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1. 酶抑制剂(Enzyme inhibitors):酶抑制剂是一类干预酶活性的小分子。

这些化合物与酶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生物体内的相关生理过程。

常见的酶抑制剂有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和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似物(Hepatitis B virus Nucleotide Analogs,HBV NA)等。

2. 受体激动剂(Agonists):受体激动剂是指与生物体内的受体相互作用,在细胞内触发一系列的反应,使其产生生物效应。

例如,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受体激动剂,能够与β肾上腺素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增加心率、心肌收缩力等。

3. 受体拮抗剂(Antagonists):受体拮抗剂是指与生物体内的受体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其产生生物效应。

常见的受体拮抗剂有β受体拮抗剂(β-Blockers)等。

4. 激动剂逆转剂(Inverse Agonists):激动剂逆转剂是指与受体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其产生生物效应,且使其产生反向效应。

例如,全息素就是一种可作用于cAMP受体的逆向激动剂。

三、活性基团的设计原则活性基团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 结构简单:活性基团的相对分子量应该尽可能小,以达到较高的药物代谢和药物运输速率。

2. 与受体有特定的相互作用:活性基团应该与受体有第一类亲和力。

这种亲和力应该强烈到足以引发特定的生物效应。

脑功能显像在药物滥用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脑功能显像在药物滥用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脑功能显像在药物滥用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孙文善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年(卷),期】1999(023)004
【摘要】药物滥用与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放射性核素脑功能显在研究滥用药物的成瘾与戒断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脑血流、脑葡萄糖代谢以及神经递质受体和转运体显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也为人们寻找治疗药物滥用的方案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4页(P149-152)
【作者】孙文善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核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5.504
【相关文献】
1.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语言功能定位中的研究进展 [J], 刘祎;孙学进;
2.药物滥用者的脑功能显像研究 [J], 郑继旺;徐国柱;时杰;贾少微
3.18F-FDG?PET/CT显像在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J], 夏天
4.^(18)F-FDG PET/CT显像在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J], 夏天
5.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刺脑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J], 秦合伟;李彦杰;任锟;张志鑫;李鸿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CT2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mock control 1 mM TEA
hOCT3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mock control 1 mM histamine
天津药物研究院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control 30 mM PGF2a mock
hOAT3
2.0 1.5 1.0 0.5 0.0
control 30 mM ES mock
hOAT4
control
30 mM ES
14C-TEA
14C-TEA
3H-histamine
hOCT1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mock control 1 mM TEA
Inhibition study
Inhibition study of hOCT2-mediated 14C-TEA (5mM) uptake by various compounds (1mM), as determined in S2 cells
天津药物研究院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1. 培养细胞药物筛选系统
宿主细胞 (1)S2 cell: 小鼠肾小管克隆细胞 (2)HEK293 cell: 人的肾脏克隆细胞 (3)CHO cell: 中国仓鼠卵巢克隆细胞 (4)MDCK cell: 狗肾脏克隆细胞
转运体基因
hOAT1 hOAT2 hOAT3 hOAT4 hOAT7 hURAT1 hOCT1 wild hOCT1 hOCT2-a hOCT2-b hOCT3 hOCTN1 hOCTN2 hOATP2 hOATP-B hPEPT1 hPEPT2 hMDR1 hLAT1 hLAT2
天津药物研究院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药物转运体评价方法的应用
Membrane transporter in drug development (药物研发中的膜转运体)
cerivastatin(CER) CsA
OATPs
MDR1
BCRP OCT MRP2 OAT OATB1B1
hOAT4 hOCT1
3H-estrone 3H-estrone
sulfate sulfate
hOCT2 hOCT3
14C-L-leucin 14C-L-leucin
天津药物研究院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药物转运体的基质转运活性
14C-PAH
Radiochromatogram of [14C]ASP2151 Date: November 1, 2007
实验前
实验后
Result Radiochemical purity: 98.6% Recovery rate: 99.3%
Result Radiochemical purity: 99.1% Recovery rate: 99.5%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在药物转运体 研究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Radio-labeled Compounds on Drug Transport Study
XiuLin YI, Ph.D.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天津药物研究院
dps(每秒钟的衰变数):Bq dpm(每分钟的衰变数):
天津药物研究院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1. 培养细胞药物筛选系统 2.卵母细胞药物筛选系统 3.Inside-out囊泡筛选系统
天津药物研究院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Radiolabeled ligand
14C-paraaminohippuric 3H-prostaglandin 3H-estrone 3H-estrone 3H-estrone
acid (PAH)
F2α (PGF2α)
sulfate sulfate sulfate (TEA) (TEA) (TEA)
天津药物研究院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研发早期对候选研发药物的快速筛选
5000化合物
临床前期(4-5年)
药物转运体筛选研究
预测
新药审批(1-2年)
临床期(5-6年)
1化合物
天津药物研究院
5化合物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hOAT4
80 60 40 20 0 hOAT3 mock
• Transporters have a critical role in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limination of drugs. ABC transporters P-gp, MRPs, BCRP (from 49 human proteins) SLC transporters OATs, OCTs, OATP, PEPTs (from 43 families, ~300 proteins)
天津药物研究院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在药物转运体研究中的应用
Uptake (pmol/mg protein) Sample counts (dpm ) − Background counts (dpm) = Protein content (mg) × Specific activity (GBq/mmol) × 60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在药物转运体研究中的应用 1. 放射性比度(Specific Radioactivity):单位质量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中 所含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设计原则 (1)保证实验测定所需的最低放射性能量 (2)减少放射性废弃物 (3)降低实验成本
14C
稳定性 放射性比度 (GBq/mmol ) 放射性标记物浓度 (microM/L) 各反应中放射性总量 (dpm) Background(dpm) Decomposition 1% over six months 1-3 5 100-3000 dpm 0-50
(µ M)
(µ M)
cimetidine
probenecid
YM872
cimetidine
probenecid
YM872
Inhibition of hOAT1-, hOAT3-, and hOAT4-mediated radioligand uptake in S2 cells by new bisphosphonate drug (YM872)
80 60 40 20 0 mock control 30 µM estrone sulfate 3 10 30 100 300 3 10 30 100 300 3 10 30 100 300
% of control uptake
(µ M)
80 60 40 20 0 mock control 30 µM estrone sulfate 3 10 30 100 300 3 10 30 100 300 3 10 30 100 300 cimetidine probenecid YM872
gene amplification
(TEA)
mock hOAT1 hOAT2 hOAT3 transfectant cell 1500 bp 500 bp 200 bp
acid sulfate (TEA)
3H-estrone
14C-tetraethylammonium 3H-L-carnitine
插入转运体cDNA plasmid
Liposome转染
pTM1 T7 转运体基因
培养
培养细胞 药物转运体 表达细胞
新药筛选研究
天津药物研究院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ransporters hOAT1 hOAT2 hOAT3 hOAT4 hOAT7 hOCT1 wild hOCT1 hOCT2-a hOCT2-b hOCT3 hPEPT1 hPEPT2 hURAT1 hOATP2 hOCTN1 hOCTN2 hOATP2 hOATP-B LAT1 LAT2
3H-PGF2α
3H-estrone
sulfate
3H-estrone
sulfate
hOAT1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mock control 1 mM PAH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mock
hOAT2
1.6 1.4 1.2 1.0 0.8 0.6 0.4 0.2 0.0
评价内容 药物相互作用(放射性ligand使用) (1)药物抑制試験 (2)IC50値測定 (3)Ki値測定 药物亲和性(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 (1)时间依赖 (2)浓度依赖(Km和Vmax)
14C-tetraethylammonium 14C-tetraethylammonium 14C-tetraethylammonium 14C-tetraethylammonium 3H-histamine 3H-glycylsarcosine 3H-glycylsarcosine 14C-ur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