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目标
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的重要培养目标
阅读能力小学阶段的重要培养目标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培养目标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能力不仅仅是指对文字的理解和解读能力,还包括理解和应用文本信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等方面。
下面将从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理解、扩大阅读范围等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阅读兴趣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首要任务。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例如给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和阅读材料,包括故事书、科普读物、漫画等。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以身作则,自己成为孩子的阅读榜样,经常读书,让孩子看到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
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1. 提醒孩子注意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孩子关注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以及文章的结构如何组织。
这样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 鼓励孩子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可以引导孩子阅读新闻、故事、科普读物等不同类型的文章,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3. 引导孩子进行主题阅读和细节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关注文章的主题,并根据需要提问相关问题,引导孩子进行主题阅读。
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细读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中的细节信息。
三、扩大阅读范围除了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还应鼓励孩子扩大阅读范围,接触更多不同类型的书籍和材料。
1. 图书馆是一个很好的资源。
带孩子去图书馆,让他们自由选择喜欢的书籍,并指导他们如何借阅和阅读。
2. 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可以让孩子阅读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不同类型的材料,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阅读的能力。
3. 阅读活动和比赛。
参加一些阅读活动和比赛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阅读心得。
总之,培养小学阶段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培养目标
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培养目标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培养目标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学生的阅读培养目标是多方面的,包括建立阅读兴趣、提升识字量、培养朗读习惯、增加阅读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阅读速度以及掌握基本阅读技巧。
这些方面相互关联,共同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全面发展。
1.建立阅读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从他们喜欢的绘本、故事入手。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发现乐趣,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提升识字量提升识字量是促进学生阅读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拼音、认识汉字以及开展识字比赛等方式,帮助学生增加识字量,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朗读习惯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安排朗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读出来;在家里,家长也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鼓励孩子大声朗读。
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本。
4.增加阅读理解在提升识字量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讲解阅读理解技巧、布置阅读理解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和总结。
5.培养批判性思维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书籍中的主题,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分析、评价和判断,促进全面发展。
6.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速度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我们可以通过训练阅读速度、引导快速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
7.掌握基本阅读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可以通过讲解阅读技巧、布置阅读作业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精读、略读、跳读等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阅读内容。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七个方面进行阅读培养。
这些目标相互关联,层层递进。
通过建立阅读兴趣,提升识字量,培养朗读习惯,增加阅读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阅读速度以及掌握基本阅读技巧,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
一个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他的语文学习成绩,更关系到他的思维发展、情感意志和人格素养的形成。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包含了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了教育者们的重要任务。
要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阅读感兴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小学生的实际兴趣出发,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要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读物推荐、阅读小组等方式,让小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好书籍,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爱。
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技能。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包含了解码、理解、评价等多方面的技能。
小学生在学习阅读时,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
教育者可以通过导读、晨读、课堂阅读等方式,帮助小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思维。
阅读不是简单的“看懂文章”,更是需要思考、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小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阅读思维方式。
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批判性的阅读态度。
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教育者可以通过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提供优质的阅读材料、建立有效的阅读环境等方式,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其全新的现代阅读、写作和教学理论把语文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语文教学也得到了促进的作用,使得语文教学呈现出一片新气象。
一、正确理解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是语言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学语文是关于语言艺术传授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应从学科的这一自身特色出发,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点放在通过阅读对“人”的心智培养和对语文的感悟力启发上,要打破过去那种单纯地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付出努力的惯例。
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重组和解析,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整合的过程。
而语文教学,就是指在重视启发学生的阅读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去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并且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
阅读就总是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
”究竟如何搞好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呢?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的适应过程与理解能力,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在加工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
二、阅读需要语文教师进行精心的指导。
教师应主要围绕“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来面对学生给予艺术的辅导。
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政文章,让他们对语言样式均有所涉及。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因此,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朗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认读能力是学生对书面语言准确而快速的感知能力。
朗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三分文章七分读,学生在反复诵读、吟咏中体会到文章的妙处。
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读可分为朗读、默读、速读、齐读等多种。
教师可据文章内容不同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读懂读透文章,为深入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朗读要加强指导。
朗读教学,是一种训练,“训”好才能练好,没有“训”,没有指导,是很难练好的。
朗读教学应该跟课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结合起来。
对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得越深入越细腻,朗读起来感情传达得越好。
通过朗读,又可以加深体验与领悟。
还要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二、感悟、领会是阅读文章的关键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要深入地理解、领悟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和写作意义,从而形成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指学生感知的书面语言符号经过大脑一系列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复杂的思维活动,正确而敏捷地认识文章本质意义的能力。
理解能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成分。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要经历由语言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理解,再进一步由整体到部分、由内部到外部、由内容到文章表现形式、由思想到语言的理解。
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循环的心理活动过程,才是全面地完成了对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过程,才能真正认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第四章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性质和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勇
提问的“四度”
1、难度 2、精度 3、角度 钱梦龙讲“ 钱梦龙讲“孀”字 4、坡度
一、阅读的性质 《中国大百科全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 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 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搜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对话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构成:认读 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 1、认读能力 2、理解能力 3、欣赏能力 4、评价能力
(二)教给阅读方法 三)培养阅读习惯 1、认真读书的习惯 2、读书动笔的习惯 3、看“前言”、“目录”、“阅读提示” 、看“前言” 目录” 阅读提示” 的习惯 4、踏踏实实完成练习的习惯
(四)培养阅读的兴趣
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一般认为,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是: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在有声诵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诵读是阅读的基础。
学生阅读文章时,要扫清阅读障碍。
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读准生字,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才能诵读。
诵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并提高学习效率。
诵读时,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要同时活动。
通过有声诵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对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
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万万不可对诵读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为此,本人常有以下几种做法:1、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摹拟人物情态。
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藤野先生》中体现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学者风范,以及“我”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阅读等。
2、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在文章中蕴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诵读中奔涌出来。
学习《最后一次讲演》,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体会在集会上闻一多先生的心情:对革命死难者——李公朴表示深切的悲痛;对反革命的刽子手——国民党反动派表示刻骨的愤恨。
学生的这种诵读在不断的得以加强,体味作者深刻的情感。
3、我们要善于体现氛围,让学生渐进入意境。
在阅读中,我们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逐渐的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来。
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案
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案一、认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其整个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扩展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应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为此学校可组织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
在课堂上设置专门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读物进行阅读。
同时,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做到理解、消化、总结,从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丰富阅读材料学校可以购买大量图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包括小说、科普书籍、报纸、杂志等。
同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提供电子书籍和相关网站,让学生在校内外都能接触到丰富的阅读资源。
四、培养阅读的兴趣学校可以邀请作家、学者等进行读书分享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通过编写有趣的读书推荐和精彩的阅读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五、加强阅读能力培训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教导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包括快速阅读、扫读和细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开展阅读理解测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六、推动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持者,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阅读推广活动等形式,向家长传达阅读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阅读指导,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共同营造阅读氛围。
七、注重阅读评价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阅读评价体系,包括开展阅读能力测试、阅读报告、阅读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阅读,为学生提供实际的认可和奖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八、倡导多元阅读学校应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推动学生涉猎不同类别的书籍,包括文学经典、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综合素养。
九、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应注重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写作,如读后感、读书笔记、阅读心得等,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造就成功阅读者的培养目标
0~3岁儿童阅读能力要求•能够通过封面认识不同的图书•会假装自己在读书•知道书应该怎么拿•开始建立跟主要的养育者共读图书的习惯•通过发声游戏感受语言节奏的快乐和语言游戏的滑稽等•能够指认书本上的物体•对书中的角色做一些评论•阅读图书上的图片并且意识到图片是真实物体的一种表征•能够聆听故事•会要求或建议大人为他们阅读或书写•可能开始关注某些特定的印刷字词,例如姓名的字等•逐渐有目的地涂涂写写•有时候似乎能够区分图形和文字的差异•能够写出一些类似字的符号,也能像用书面语言写作那样涂涂写写3~4岁儿童阅读能力要求•理解母语文字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视觉图像,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命名•能够辨认周围环境中的一些印刷文字•读故事书的时候,知道讲述者念的是书上的印刷文字•懂得不同形式的印刷品可以用来表现不同功能的书面语言信息(例如超市购买物品清单与餐馆的菜单看上去就是不一样的)•能够注意语言中可以分解也可以重复的语音现象(例如在“Peter,Peter Pumpkin Eater”中的Peter和Eater)•自己说话时能够使用新的词汇及句法结构•能够理解并遵从口头指令•能敏锐感知一些故事中事件发生的顺序•表现出对图书和阅读的兴趣•聆听故事时能够将故事里的人和事与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所提的问题和评论中表现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展示自己读写倾向,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看!这是我编的故事。
”•能够辨认大约10个字,特别是自己名字的字•会将涂涂写写当成一种有趣的活动•可能开始关注常用词的声母或韵母5~6岁儿童的阅读能力要求•知道一本书的组成部分及其不同功能•聆听熟悉的书面语言内容,或者读自己“写”的文字内容时,开始点认对应的文字•逐渐可以“读出”熟悉的书面语言内容,但不一定照字面一字一字地念•能够辨识并读出所有的大写和小写的字母•知道一个词的书写顺序表征口语中这个词的语音表达顺序•已经知道词的组成中每个书写的字与语音的对应关系•开始通过部分特征辨认一些常见的字词•在口语中使用新的词汇与语法结构•能够在口语表达中恰当地进行口头语风格和书面语风格的转换•能够发现简单句的句式表达错误•可以将阅读的书面语言内容与日常生活的经验连接起来,也开始尝试把日常生活经验用书面语言方式表现出来•能够复述、扮演或表演完整的或是部分的故事情节•注意倾听老师给全班念的故事•能够读出一些书的书名和作者的名字•熟悉一些不同的文体(如故事、说明文、诗歌,或是日常生活中的印刷品,如标志、符号、标签等等)•听完一个故事后,能够正确回答有关的问题•能够根据故事的插图或是部分情节预期故事的发展或者结局•知道口语词汇是由一些音素按照特定顺序构成的•听到dan,dan,den这组声音,可以辨认前两个是相同的而第三个不同•能够把声音的片段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单字•给一个单字的音,可以念出另一个有同样韵母的单字•能够自己写出许多大写与小写的字母•能凭语音敏感性和有关字母的知识拼出字词来(可能是自己的创意)•可以不依常规地用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开始积累一些拼写规范的字词•感觉到书写与规范书写的差别•可以写出自己的姓和名,以及部分同学的名(或者小名)•能够书写英文26个字母的大部分,并能听写一些单字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个目标系统反映了对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视。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四个方面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四个方面语文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呢?一、词语理解能力真正的阅读是从理解开始的,要读懂一篇文章,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必须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识别词语的能力十分重要。
要培养学生对词语积极而准确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从下面几点来引导学生。
1、运用工具书理解词义。
中学生手中大都能有几本必备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字词方面的疑难,只要利用好手中的这些工具书,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
但有些学生往往不爱查工具书,总觉得查工具书麻烦,耽误时间,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有一次,有个学生问“三人成虎”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三个人变成了老虎。
我没有马上告诉他答案,而是让他回去查《汉语成语词典》。
第二天,他找到我,准确地说出了这个成语的出处、意义和用法。
可见,培养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不但能使学生理解词义、掌握词汇,而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扎实,更牢固。
2、从语境推断词义。
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因此对多义词的理解,除了要了解多义词的基本义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切实把握每一个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弄清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从而确定多义词的确切含义。
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道:“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这句话中的“狡猾”一词原指诡计多端,不可信任,是贬义词,但在这里却是“调皮”、“机灵”的意思,它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深刻的理解和爱戴。
由此可见,语境制约着词语意义的表达,在不同的语境中,词语表达的意义则不同。
对孩子阅读能力的要求
对孩子阅读能力的要求1、幼儿园阶段的语言能力培养目标:1.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1.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1.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1.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2、小学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2.1小学六年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2.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3、初中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3.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3.3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4、高中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4.1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4.2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4.3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4.4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通过这些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无论你想不想给孩子读经典,孩子都必须读,而且,越早开始读经典的孩子,越占优势,学习很轻松。
语文内容目标和能力目标
语文内容目标和能力目标一、阅读目标1.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形成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核心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重点聚焦整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准确定位单元单篇功能,建构单元整体目标。
重点聚焦整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准确定位单元单篇功能,建构单元整体目标。
篇1: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自我、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技能。
因此,如何整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
下面将围绕这一主题,就如何准确定位单元单篇功能,建构单元整体目标,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进行分析。
一、准确定位单元单篇功能单元是语文教材的基本组成单位,每个单元通常包含几篇课文。
这些课文在内容、主题、文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单元单篇作为单独的课文进行讲解,忽略了单元的整体性。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也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要整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准确定位单元单篇的功能。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单元的主题、文体、知识点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明确每篇课文在单元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单元单篇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
二、建构单元整体目标在准确定位单元单篇功能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建构单元整体目标。
单元整体目标是教师在整个单元教学中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在建构单元整体目标时,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明确单元主题和知识点教师在建构单元整体目标时,首先要明确单元的主题和知识点。
这有助于教师把握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同时,教师还需要深入挖掘单元主题的内涵和外延,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确定阅读能力培养目标阅读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教师在建构单元整体目标时需要将阅读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之一。
根据单元主题和知识点,教师可以制定具体的阅读能力培养目标,如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精读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1. 引言1.1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核心。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文体和题材的文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题目,提高作文水平,拓展思维视野,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语文阅读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文学情感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系统而科学的培养,学生才能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1.2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在当前社会中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现实情况却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面临着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的问题,这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快节奏的娱乐方式,而对阅读这种需要耐心和专注的活动缺乏耐心。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更多地倾向于通过电子产品获取信息,忽视了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导致阅读习惯的转变。
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缺乏一定的语文阅读培养氛围。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面对这些问题,教育界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意义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意义非常重要。
语文阅读是学生的基本功,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各种信息,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
什么是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介绍
什么是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什么是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了很大比重。
其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与新修改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积累语文材料。
记的窦桂梅老师曾说过你想教好语文吗,那就让你的学生去读,从读中领悟、从读中发现、从读中体会~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把阅读的一般过程教给学生。
例如在初步理解阶段,要了解文章内容梗概,遇到障碍自查工具书,选好注释,不能解决的划出来;到深入理解阶段,要理解文章结构脉络,弄懂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在此之后,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跟同学互相讨论;最后是消化运用阶段,这个阶段要联系自己实际进一步吸收,学用结合。
二、把阅读方法教给学生。
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就能独立去思考探索,把握规律,举一反三,所以教师应多从读书方法上给指导。
如怎样默读、朗读,怎样理解题目,怎样读懂词句,怎样分段和归纳段意,怎样理解课文内容,怎样掌握中心等。
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可教学学生弄清以标题为线索去阅读课文,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美丽”这个重点词,带着“小兴安岭是怎样美丽的,”“课文怎样写小兴安岭美丽”等问题进行自学。
此外,也可以教给学生读某类文章的方法。
三、了解阅读能力有那些1.认读能力。
认读不是孤立的读出字音,也伴随着初步的理解。
只能发出字音或者仅仅看见书面符号,就不能说阅读。
教学认读,必须做到逐字逐句的认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认真的读。
2.理解能力。
它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
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的读,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的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
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及训练方法
(一)整体感知 能够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抓住说明性文章的要点
1、方法得当地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最好的 方法一定是最简单的方法
2、教学中按由整体走向局部,再回到整体的 教学过程展开教学。
一节课上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不是一 次出现的。
3、教学中按由内容到情感,展开教学,凭借 是语言,凭借语言理解的过程,就是形成 能力的训练过程。
后来,物理学家海森堡把建立在艰苦、扎实 劳动基础上取得的重要突破,称为“李斯特现象 ”。这一术语至今仍然流传不衰。
每每用白菜烹调美味的时候,妈妈总爱
说上一句:“百菜不如白菜。”我不懂, 就追着问妈妈是什么意思。妈妈说:“这 白菜和别的菜相比,不但味道好,而且营 养丰富,被称为‘菜中之王’呢!科学家 研究了,说白菜里含的维生素特别高,据 说一杯白菜汁含的营养相当于一杯牛奶呢 !你说,是不是‘百菜不如白菜’呀!” 看着妈妈津津有味地说着,可我却听不大 懂,但我知道妈妈大概是说,白菜是个好 东西,多吃没坏处。
长大以后,我当了一名中医大夫。一 次,在一本医书上居然看到了写白菜的内 容。书上说,白菜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 以养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是养 生的佳品。我把书拿给妈妈看,妈妈笑着 说:“你看,老话说‘百菜不如白菜’, 没错吧。”我也点点头,似乎感觉又品尝 到了妈妈用白菜烹制的美味。
问题:妈妈为什么说“百菜不如白菜”?
几种认识带给我们的思考:
成一语种文错阅觉读,强即调语感文悟阅,似读乎成阅 否是绩读 有一的理章种,语文成绩
成为学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不稳定”。
阅读经历不等
于阅读经验
我们的学生很爱看书,但为什么阅读考
试成绩很低。
语文课是否把培养能力
中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策略分析
中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策略分析摘要∶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生的个人素养。
中职生的语言表达是一项必备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中职教师应该结合教学情境来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提升中职生的语言感知能与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帮助中职生更深入地对文章进行理解。
本文主要针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语感能力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目标;教学策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中职学校是一个为社会培养技术人才的主要场所,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还需要接受文化课的教学,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对于中职生的情感还需要重点培养。
一、中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一)海量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语感阅读教学在我国中职学校的语文学科教育中极为重要,能够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感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含义。
通过这种方式积累丰富的语言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在班级举办阅读活动,让学生准备自己阅读过的优质书籍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换。
通过这种方式来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培养自身语感能力的机会,不断积累语言知识。
在中职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应该以各种类型优质的文学作品为主,根据中职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心仪的图书。
此外,还可以根据中职学生所学的专业来选择专业图书,这样能够进一步地贴合学生实际需求,提升语感能力。
(二)文章鉴赏提升学生语感能力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也有了更多阅读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
但是在选择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自己缺乏明确的阅读认知,就很容易被一些网络文学所影响,阅读这些没有深度的内容影响青少年未来的发展质量。
从中职生的角度来讲,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知识内涵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推荐优质的文学作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作者的背景故事与文章的内涵与深意,对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展开一个相应的指导工作。
怎样分段分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怎样分段分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一)、积累阶段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
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
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二)、理解阶段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
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
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
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
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
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
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
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
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
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层次构成及培养
理解的标志之一.是对所理解的对象能用自己的话表 达出来,包括对语言材料能加以改组,改变其表达方式。 对某事物理解不确切。难以用自己的话表述。理解的另一 标志,是根据对某一事物的理解,能延伸到它的外延。 以“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学习为例,摘取课堂片段, 谈这个概念教学需注意三个要素: 师:通常我们把1小时行的路程叫速度。(板书:速 度)l小时行的叫什么?
在这个情景的处理中。不同的学生选择的两件物品不 同,数量也不同,但单价是一样的,很容易得到:2x(a) +2x(b)=2x(a+b),再改换单价等,通过不完全归纳,乘 法分配律的产生和应用就会深入到学生的大脑中。 (二)要素分合策略:在要素分析中整合理解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的,把这种生活现象转化为图表,便于解决问题,也方便 学生用数学算式表达生活现象。即将问题转化为以下算式: 1+1+7=9(人) 2+8—1=9(人) 2+(8—1)=9(人) 2—1+8=9(人)
文字表述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符号语言
(a+b)xc=ac+bc
匆匆过场,学生的阅读体验不够充分。当揭示“速度”的 概念后,重点教学速度单位的读写.并让学生猜“75km/h。 表示什么意思”。这既不是培养猜想能力.也不是培养理解 能力.仅仅考查的是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这个教学环节只 是停留在记忆水平上。此时要对知识中各要素进行整合。 首先,增加对知识基础要素的语言描述。当揭示“速 度”的概念后,不要急于学习单位的读写,而应稍作停留, 对一个速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它的意思”: “一小时行料千米” “每小时行料千米” “料千米要行一小时” “料千米每小时” 再出示速度的单位.让学生比较。感受这种写法的优
名词——“本金”、“利息”、“税前利息”、“税后利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目标什么是阅读?阅读是借助感官,通过思考来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内容,并以理解意义为中心的智力活动。
由此可见,即要求阅读者“悟意明理”,“悟”、“明”就是理解、通晓;“意”、“理”就是寓于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及精神实质。
所谓“悟意明理”,就是通过对文章的反复阅读与深入思考,从而理解包孕于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及精神实质。
刘勰说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说的就是阅读者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而理解文章和知晓义理。
什么是阅读能力呢?能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某项实践的本领。
阅读能力是人的特殊能力。
如果阅读者能够借助感官通过思考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意义,那么就具备了阅读能力,即能“悟意明理”。
叶圣陶说得好,“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就是有了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几个能力的综合体。
一、认读能力和认识性阅读认读能力是阅读中应首先培养的最起码的能力,缺乏这种基本能力,阅读就无法进行,因为阅读是借助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而进行的。
培养这种能力,旨在积累语言文字的感性材料。
认读能力,就是认字、读字、识词的能力,即通过对文字符号的认读和词义的感知,来了解字词所包含的意义和表达的内容的一种能力。
汉代思想家王亮说:“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立章,章有体而成篇。
”刘勰也说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生章,积章而成篇。
”这就是说,因字组词,以词成句,合句成段,缀段成篇,字、词、句按照作者的意图和思路,才能组成篇章,这就强调了字、词、句在文章中的基础作用,所以不能忽视认读能力的培养。
怎样培养认读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认识性阅读的基本训练。
这种阅读从拼音、字词入手,扫清阅读中的有关字词的障碍。
通过对文字符号的感知和词义的理解,能读通读懂一篇文章,从而积累语言的感性材料。
认识性阅读,着重字词能力的训练,是是阅读的积累和感性阶段,是整个阅读的基础。
就小学高年级来说,认读能力的目标是:1、认字能力: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汉子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能够熟练掌握三种查字典的方法;掌握汉语拼音的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以帮助、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2、识词能力:通过查词语的中心字的字义进而理解词语的含义;会用词素解词的方法;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能把字典里的解释通俗化,联系上下文,写出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辨别词的范围大小、程度轻重和感情色彩;学会辨析近义词、反义词的方法;学会理解成语的方法----先理解成语中难懂的字,再理解整个成语的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学会查成语词典;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文言词。
二、理解能力与理解性阅读理解能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部分,所谓理解能力就是培养阅读者悟意明理的能力,是由认字识词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的理性阶段的深化。
阅读中的理解消化能力要求在了解一字一词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进而理解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意义及内部联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方法。
理解是阅读的深化,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的诸能力中至为重要的一种能力。
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因为理解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离开了思维理解就无法进行。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和精神实质,就必须把整体分为局部,把集中的内容分散理解,这就是分析;然后由部分到整体,由分散到集中,这就是综合;就必须由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这就是概括;就必须由此及彼,温故知新,这就是联想。
分析、综合概括、联想等都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阅读中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就以综合分析而言,既是阅读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消化过程,也是阅读中思维活动的整体表现。
通过分析与综合,我们才有可能达到对文章的全部内容和精神实质的把握与理解。
怎样培养理解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理解性阅读的基本训练。
理解性阅读又叫分析性阅读,它是以理解文章全部内容为中心的一种阅读活动,是认识性阅读的必然延伸,是阅读的理性阶段。
“善读者,始熟读而明其章句,继融合而究其义蕴,”这就是指的理解性阅读。
认识性阅读可“明其章句”,理解性阅读则“究其义蕴”,要求从文章的立意构思,篇章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技巧等多方面入手,对文章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刻理解。
培养理解能力,可以训练思维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小学高年级,可从以下几方面训练理解性阅读的能力。
1、理解句子的能力:把长句缩成短句来理解的基本方法,掌握把字句,被字句,正确理解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夸张句,反问句,感叹句,能熟练地运用解句的方法----先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或难理解的词,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全句的含义,准确地说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能理解句子之间的总起分述,承上启下等内在联系,能找出交代事情前因后果及前因后果作用的句子。
2、理解题目的能力:能掌握审题的规律独立审题----指出题目的重点词,了解文章是写人记事,还是状物描景的,能说出题目与文章中心的关系等;能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题目对文章中心的作用,根据题目可以写什么应该写什么或者从题目中我想到些什么等等来抓住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题目选材、组织材料的。
3、分段和概括段意的能力:⑴、掌握按顺序叙述的常见段的结构形式,能较熟练地抓住段首概括句,段中重点句、重点词及段末小结句;⑵、掌握分段的方法:按时间、空间转移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和按性质归类,理清文章的思路。
⑶、能熟练地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按常见的分段方法独立地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并能说出分段的根据,理解文章的条理。
⑷、能用完整而又简练的语言归纳各段的段意,或用课文中的中心句做段意。
4、掌握主要内容和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能熟练地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把各段的段意连贯地串起来的方法,并简要地写出来;能根据课后的练习题的要求,完整地书面回答“为什么”,“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等问题;能根据各段段意或课文的中心句等,较准确地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5、迅速找出重点词句段的能力:能用规定的符号准确地画出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重点词、重点句(中心句)、重点段;理解重点段与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它们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能准确地画出表现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活动或景物描写的细节,正确地理解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和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三、鉴赏能力和鉴赏性阅读鉴赏能力是指在阅读中鉴别和欣赏的能力。
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同,理解是通过文章的形式,正确把握由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说明文章表现的是什么。
鉴赏是在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章内容进行具备与欣赏,区分是非,鉴别美丑,使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的认识到达理智上的领悟和出现感情上的反映,是理解上的进一步深化。
阅读中,通过对文章所做的鉴别或欣赏,取其精华,利于吸收;弃其糟粕,利于取舍。
鉴赏能力在阅读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只有善于鉴赏,才能善于吸收,才能化他人经验为自己血肉;只有具备了鉴赏能力,才能真正地获得阅读能力。
怎样培养鉴赏能力呢?显然,必须进行鉴赏性阅读训练,鉴赏性阅读训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其一,在鉴赏性阅读中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即对语言的灵敏感觉,这就是语感训练。
语感敏锐的人凭借语言的中介,立刻就能在脑海里浮现出形象的画面,于心中有所领悟。
其二,要培养鉴赏的创造力。
文章作品总是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现象反映本质的。
在阅读时,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补充,这就是鉴赏的创造力。
其三,进行鉴赏性阅读时,采用“出入法”,即要入乎作品之内,又要出乎作品之外。
所谓入乎作品之内,就是鉴赏者必须进入文章作品所展现的艺术境界;所谓出乎作品之外,就是鉴赏者必须跳出文章作品,对其进行鉴别和欣赏,分析品评。
以上三种情况,自始至终贯穿在鉴赏性阅读之中。
鉴赏性阅读的要求很高,就小学高年级而言,是指“鉴赏文章中的词语、句子、片段及其写作特点”,学会“换词比较”,“增删句子成分比较”等方法鉴别好词好句;学会品味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等;学会鉴赏文章的写作方法和写得真实具体的生动形象的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和片段;能鉴别文章的主次和重点,人的外表和内心的描写,事物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事物与环境的关系等;能鉴赏文章是否写出真情实感,用词造句是否恰如其分,有没有注意到细节描写,说话是否得体,并能写出自己的见解;能摘抄并能加批注,并能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还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质疑的习惯,形成敢于提出问题,争辩问题的风气;学会从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路,表达形式,写作特点,标点使用等方面提出值得探索的问题;学会设疑、推敲,即不但提出问题,还要加上自己的分析见解;能根据读写训练重点和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学会设问、追问,并有步骤有根据地解决需要深究的问题。
四、评论能力与评论性阅读评论能力,是指对文章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全面评价和深入品评的一种能力。
评论能力,不仅是写作中十分重要,应用十分广泛的能力,而且也是阅读的各种能力中较高的一种能力。
怎样培养评论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评论性阅读的基本训练。
评论性阅读是对文章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是对文章进行正确评论,提出自己的见解的阅读。
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理解性阅读,是偏重于对文章作品的全部内容,作者的观点及作者所介绍的知识的一种阅读。
但阅读的目的不只是理解,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鉴赏,受到启发和教育,获得知识和经验,从而通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
为达到此目的,就必须由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上升到评论性阅读。
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与评论性阅读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多偏于形象的直觉,是以理解作品的内容,并对文章作品进行鉴赏为目的的,其对象主要是文章作品本身,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和趣味;后者多侧重于理解性的认识,主要在于识别文章作品的价值,对其进行全面、深入、正确的评价,要求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加以阐述。
在评论性阅读中,读者可以评论作品的思想、内容,还可以评价作品的形式,作品的技巧或总结写作的经验和规律,它是训练理解、鉴赏、评论,乃至创造等多种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
在这种类型的阅读中,阅读为了培养某种能力,在选择文章作品进行阅读时,必须有强烈的针对性,以某种既定的目的进行训练。
评论性阅读要求很高,小学高年级不要求掌握,只是要求写一点简单的读后感。
阅读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四种能力的目标之外,其他的,如创造能力,记忆能力,以及通过阅读来培养加快阅读速度的能力和掌握掌握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等等,就不一一详述了,应该说明的是,以上所说的四种能力,仅仅是阅读能力综合体中最主要的能力。
以上几种不同性质的阅读,也只是阅读的“序”的体现,标志着阅读的四个不同的阶段。
这四种能力和四种形式,它们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阅读活动中,互为补充,互相联系,体现出阅读中认识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感性到理性的全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