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智能电网建设动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欧智能电网建设动机分析
王喜文
各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纷纷致力于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电网配置,智能电网就是电力系统的一大创新。虽然建设智能电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智能化的能源供需平衡,但除此以外的动机,各国还是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详细分析美国、欧洲智能电网建设的动机,看看二者究竟有何不同。
一、美国志在产业主导权
(一)以IT与高科技企业为主力军
提及智能电网,最令人关注的是美国。美国IBM制订了“智慧地球”这一全球战略,其代表内容之一即是智能电网的建设,并且,IBM不断地参与了世界各地的智能电网建设试点项目;美国Google免费提供了名为“PowerMeter”的用电量监测软件,用户在家里可以通过电脑查看电力消费情况;美国英特尔和美国TI(得克萨斯仪器)加大了智能电表等设备中所使用的半导体的研发与销售;美国埃森哲公司计划通过规划信息系统参与到电力行业。
其实,美国大型IT企业,可以说没有一家会对智能电网发展不感兴趣,其原因在于智能电网被视为“电网的IT化”。
美国智能电网领域的另一大特征是,短时间内汇聚大量风投资金与新兴企业快速蓬勃发展。在AMI(高级电表架构)服务领域,创办于2002年的美国SSN(Silver Spring Networks)成为Google风险投资基金Google Ventures的第一个投资项目;2003年创办的美国GridPoint 公司也已成功融资2亿多美元。为此,也有人质疑,智能电网热潮会不会出现类似于IT革命时所产生的泡沫。
这些高科技企业的经营人员大多是IT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经营方式、思路与IT高增长时代基本类似。例如,SSN与GridPoint公司注重发挥其在软件服务领域的优势,而智能电表等核心设备企业与“合作企业”进行水平分工,在生产中使用其他公司的产品。SSN公司
1
在网站上强调“智能能源平台是一个开放式、基于IP的网络基础设施”,明确表示“智能电网在功能上是提高能源效率的互联网”。
此外,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国际能源机构2009年报告称,成立于1999年的美国第一太阳能动力电池生产商(First Solar)的产量在2008年超过日本夏普公司跃居世界第二。同时,在电动汽车领域并非三大巨头,而是成立于2003年的美国Tesla Motors率先推出了3秒即可加速到100km/h的跑车,并由此在2010年5月获得日本丰田汽车5000万美元的投资。
(二)奥巴马政府通过智能电网施行绿色新政
美国智能电网市场的不断成长有赖于IT企业与高科技企业推动,但也离不开美国政府的政策扶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执政之初,便推出了所谓的《绿色新政政策》,其核心就是智能电网与可再生能源的普及。
2008年总统选举期间发布的《美国新能源》报告中,提出了未来10年将向清洁能源投资150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2015年普及1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2025年25%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等目标,也明确地表示向智能电网投资。2009年奥巴马政府成立之后,通过了ARRA(《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经济刺激计划,分配给智能电网45亿美元建设投资额度。
奥巴马政府的举措,与1993年成立的克林顿政府在竞选期间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构想如出一辙,后者带动了此后新经济高速增长。尽管美国一贯声称,政府不喜欢介入市场,但是美国总统却经常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战后的机动化时期,当时的艾森豪威尔总统果断决定建设可供汽车长途行驶的州际高速;上世纪90年代,面对日本在汽车与电子领域崛起,美国倍感竞争力下降,当时的克林顿总统倡导了双向流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如今,奥巴马总统的方案就是要建设电力自由且稳定流通的“电网高速公路”。
研究美国的各项产业发展政策,都得关注他们标准化工作的动向。奥巴马政府实施ARRA,在财政上支持创新的同时,也通过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积极推进智能电网的互操作性与标准化工作。2010年4月公布的《智能电网概念模型》中,按照各个“域”(从“顾客”到“市场”、“服务提供商”、“送电业务”、“大规模发电”等各个层面)进行水平整理,将
2
智能电网调整成水平分工结构,极大地方便了对各个“域”的标准化制定工作。美国政府正是期望以此使得美国智能电网产业能引领世界,驶入与IT革命时期同样的成功轨道。
(三)希望控制对不断扩大的电力市场的设备投资
美国大力推广智能电网的背景在于,美国对电力的需求在进一步增长。与欧洲等相比,中长期看来,美国人口将进一步增多、经济也将大幅增长,与之相应,电力市场也将增长,对发电设备与输送电网进行巨额投资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由于对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资大多是20年以上的长期投资,因而美国希望通过获取需求侧转移电力峰值,来有效控制整体的投资规模。为此,美国电力企业意识到,即使自行投资进行AMI搭建,因能够达到电力峰值控制等效果,也可以不断接受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补贴,所以它们纷纷快速部署着智能电表(表1),让家庭用户首先实现电网智能化。
表1 美国电力企业智能电表部署计划
美国电力市场呈现水平分工,且具备一定程度竞争的格局。上世纪70年代电力批发市场开始自由化、1992年送电网开放、1996年强制电力托送等推动形成了电力市场的竞争机制。不仅有240家民营电力企业,还有2000多个地方电力企业;不仅有只发电的企业,还存在只送电、售电的企业。可以说,美国电力市场中混合存在多种经营形式的企业,正因为
3
这些电力企业相当分散且不具备市场支配能力,IT企业与新兴企业才能比较容易地参与到智能电网产业之中。
此外,美国每个州都有公益事业委员会,每个地区的市场自由化程度与环境管制各不相同,致使市场呈分割状态。同时,美国的电力企业大多规模较小、重视股东利益,不能对发电设备与送电网进行长期投资。结果,担负所有送电责任的TSO(输电网运营商)未能在全国各层面存在,面向广阔国土的稳定供电一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美国投资智能电网的动机还包括为确保稳定供给而强化老化的送电网。进行投资是必然的,但应用IT实现智能化、缩短停电时间、实现远程抄表将依赖人工的抄表作业自动化,同时获得需求侧转移电力峰值的配合,可以减轻大规模投资的负担。正因为如此,美国大多电力企业的网站中均专门开设了智能电表网页,甚至网页中还有一些使用智能电表的节能建议。可见,相对于部署可再生能源,美国更急于面向家庭落实AMI的搭建。
二、欧洲注重实用与稳定
(一)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部署
与美国相比,在人口与GDP(国内生产总值)都不会出现较大增长的欧洲,未来电力市场的扩大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欧洲人一贯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所以他们积极地推进了可再生能源的部署。但是,由于风力与太阳能是受气候制约的不稳定电源,难以直接满足稳定供给。这个不足,也是欧洲部署智能电网的最大动机。
实际上,欧洲使用智能电网一词,比美国还早。早在2005年,欧洲委员会就设立了名为“欧洲智能电网技术平台”的协商机构,将“制定与推进2020年后欧洲电网愿景”作为目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