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上海市黄浦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黄浦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黄浦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元素符号与名称都正确的是()A. H2:氢元素 B. HG:汞元素 C. He2:氦元素 D. Ag:银元素2.表示1个氧分子的化学符号是()A. OB. O3C. O2D. 2O3.硫化镉是纹身彩贴的主要成分,硫化镉中Cd的化合价为+2价,则硫化镉的化学式是()A. Cd2S B. CdS2C. Cd2S3D. CdS4.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A. 氮气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5.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氯酸钾B. 空气 C. 液氧 D. 二氧化锰6.属于有毒气体的是()A. N2B.O2C. COD. CO27.关于“甲烷”说法错误的是()A. 类别:有机物B. 摩尔质量:16 C. 性质:可燃性 D. 用途:燃料8.氧化钙的俗称是()A. 大理石B. 熟石灰 C. 石灰水 D. 生石灰9.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导电性B. 可燃性C. 稳定性D. 还原性 10.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放出热量B. 生成MgOC. 发出耀眼强光D. 金属镁消失11.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当飞机播洒干冰后,云层中二氧化碳分子不发生的变化是( )A. 分子间的间隔B. 分子运动速率C. 物理性质D. 化学性质 12.在实验室白磷的保存方法如图所示,其目的是( )A. 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B. 防止白磷与空气接触 C. 使白磷与水形成稳定物质 D. 将白磷浸湿使其不易着火13.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 氢气与液态氢B. 水与冰C. 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D. 石墨与C 60 14.关于“物质的量”理解正确的是( ) A. 符号可以用“mol ”表示 B.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量之一 C. 摩尔质量等于物质的式量 D. 物质的量用于表示微粒的集合体15.向15mLpH 为5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试剂,混合液的pH 肯定增大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稀硫酸 D.pH 为5的溶液1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NaOH+ CuSO 4=Cu(OH)2↓+ Na 2 SO 4B.4P + 5O 2↑P 2O 5C.CO2 + H2O=H2CO3D.4Fe + 3O22Fe2O317.不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是()A.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B. 通入有酚酞试液的水C. 插入燃着的木条D.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18.下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正确的是()A. 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乙烧杯的溶液是饱和溶液C. 丙和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 甲乙烧杯中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同19.在化学反应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C。

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考试卷带解析.doc

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考试卷带解析.doc

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考试卷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9题)1.元素符号“Ag”对应的名称是( ) A .银 B .铝 C .镁 D .汞【答案】【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解答】解:A 、Ag 是银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正确.B 、Ag 是银元素的元素符号,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l ,故选项错误.C 、Ag 是银元素的元素符号,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g ,故选项错误.D 、Ag 是银元素的元素符号,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g ,故选项错误. 故选:A .难度:容易 知识点:元素 2.食物加工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碾米 B .淘米 C .洗菜 D .酿酒【答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酿酒是糖类物质变为乙醇的过程,物质发生了变化,则属于化学变化.【解答】解:A 、碾米的过程,米还是米,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淘米是将米和混有的杂质分离,物质都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 、洗菜是将菜清洗干净,将物质进行简单分离,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 、酿酒过程发生了糖类物质变为乙醇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难度:基础 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氮化碳(C3N4)可做切割工具.C3N4中,C 的化合价为+4,N 的化合价是( ) A .﹣3B .+1 C .+3 D .+5【答案】【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C 的化合价为+4,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 故选A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4.物质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灭火 B.木炭吸附色素C.生石灰作干燥剂D.液氢用作燃料【答案】【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解答】解:A、二氧化碳灭火既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木炭吸附色素,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生石灰作干燥剂,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液氢用作燃料是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5.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分子()A.物质的量减少 B.质量变小 C.数目减少 D.间隔变小【答案】【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物质的量减少,故选项错误.B、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质量变小,故选项错误.C、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数目减少,故选项错误.D、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故选:D.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6.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质量为32 B.抢救病人不能用纯氧C.密度小于氢气 D.占空气质量分数为21%【答案】【考点】氧气的用途;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A错误;B、抢救病人不能用纯氧,正确;C、密度大于氢气,错误;D占空气体积分数为21%,错误;故选、B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7.如图关于四种液体的pH测定结果说法正确的是()A.a点对应的液体是食盐水B.a点对应的液体是水C.b点对应的液体是白醋D.b点对应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答案】【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解答】解:A、食盐水的pH等于7,是中性物质,a点pH小于7时,呈酸性,故说法错误;B、水的pH等于7,是中性物质,a点pH小于7时,呈酸性,故说法错误;C、白醋的pH小于7,显酸性,b点pH大于7时,呈碱性,故说法错误;D、石灰水的pH大于7,显碱性,b点pH大于7时,呈碱性,故说法正确;故选:D.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8.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A.温度 B.溶质性质 C.溶剂种类 D.溶剂体积【答案】【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分析】根据溶解性是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受到溶质和溶剂两方面性质的影响,同时还有温度的影响,气压对固体的溶解性几乎无影响.【解答】解:A、溶解性是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溶解性受到温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B、溶解性是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受到溶质性质的影响,故选项错误.C、溶解性是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受到溶剂种类的影响,故选项错误.D、溶解性是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溶解性不受溶剂的体积的影响,故选项正确.故选:D.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9.森林失火时,通常砍伐掉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 B.开辟运输水的道路C.隔离可燃物D.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答案】【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欲解本题,可根据灭火原理有: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解答.【解答】解:根据灭火原理,森林失火时,通常砍伐掉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故选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0.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产生黑色固体 B.产生蓝紫色火焰C.产生大量白雾 D.产生耀眼的白光【答案】【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析】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不是产生大量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不是产生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11.只用水无法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炭粉、二氧化锰B.淀粉、氯化钠C.冰糖粉、硫酸铜D.碳酸钙、氯化钙【答案】【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炭粉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水鉴别,正确;B、淀粉不易溶于水,而氯化钠能溶于水,用水可以鉴别,错误;C、冰糖溶于水水溶液无色,而硫酸铜溶于水水溶液蓝色,用水可以鉴别,错误;D、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易溶于水,用水可以鉴别,错误;故选A.难度:容易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12.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KClO32KCl+3O2B.2KClO32KCl+O2↑C.2KClO32KCl+3O2↑D.2KClO32KC l+3O2↑【答案】【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故选项错误.B、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故选项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D、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故选项错误.故选:C.难度:容易知识点: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3.有关如图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存放溶液的是广口瓶B.溶质的俗名是烧碱C.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 D.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答案】【考点】盐的化学性质;液体药品的取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存放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存放溶液的是细口瓶,故选项说法错误.B、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溶质的俗名是纯碱,故选项说法错误.C、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含义是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含有20份质量的碳酸钠,则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1:4,故选项说法错误.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14.某化合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二氧化碳,该化合物可能是()A.氢氧化钾 B.碳酸钙C.碳酸钾D.硝酸铜【答案】【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故选项错误.B、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碳酸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D、硝酸铜与稀硫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难度:容易知识点:酸和碱单元测试15.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中生成的气体是氢气B.b中生成气体的质量大于a中生成的气体的质量C.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答案】【考点】电解水实验.【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解答】解:A、b中的气体约是a中的气体的体积的2倍,b中是氢气,a中是氧气,该选项说法错误;B、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是1:8,该选项说法错误;C、该实验中,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难度:容易知识点:水的组成16.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A.都可以冶炼金属B.都是有毒性的气体C.互为同素异形体D.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答案】【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分析】A.根据二者是否具有还原性来分析;B.根据二者是否具有毒性来分析;C.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化学式意义来分析.【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常见的还原剂,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错误;B.一氧化碳有毒,但二氧化碳无毒,故错误;C.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而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错误;D.由一氧化碳(CO)与二氧化碳(CO2)的化学式可知,二者均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故选D.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7.分类是化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图有关物质分类叙述错误的是()A.甲有固定的元素组成B.混合物中可能只含一种分子C.I是按物质的种类进行分类D.II是按元素的种类进行分类【答案】【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分析】A、根据纯净物的概念分析;B、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C、根据物质的分类标准分析;D、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分析;【解答】解:物质从种类上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按所含有元素的种类多少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纯净物是固定的元素组成,混合物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分子,它起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分子构成;故选:B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18.同为1mol的物质,所含碳元素质量最多的是()A.CH3COCH3B.CH3COOHC.CH4D.C【答案】【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分析】根据摩尔的概念及每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微粒;进行解答.【解答】解:依据每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微粒;A、1molCH3COCH3中约含有3×6.02×1023个碳原子,B、1molCH3COOH中含有2×6.02×1023个碳原子,C、1molCH4中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D、1molC中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故选:A.难度:中等知识点:元素19.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BCDM碱溶液金属化合物分解反应N碱性溶液非金属氧化物化合反应A.A B.B C.C D.D【答案】【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分析】应用各知识点的概念,理解概念间相关的关系,结合图示所提供的关系意义,分析相关的选项从而判断正确与否,从物质分类的知识可知物质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化合物中又可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等;从元素的分类看,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解答】解:图中的M、N属于包含关系.A、碱溶液属于碱性溶液的一种,属于包含关系,故正确;B、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因此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故错误;C、氧化物属于化合物的一种,是N包含M,故错误;D、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故错误;故选:A.难度:中等知识点:酸和碱单元测试二、多项选择(共1题)1.碳与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有关量的变化见图,分析正确的是()A.(a﹣b)表示反应消耗的碳的质量B.(a﹣b)表示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C.b表示生成的铜的质量D.b表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答案】【考点】碳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并结合图象进行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解答】解: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CuO2Cu+CO2↑,由图象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物质的质量逐渐减小,恰好完全反应后不再发生变化,则纵坐标表示的是固体的质量;A、由反应方程式知,反应前固体是碳与氧化铜,反应后固体为铜,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b,固体质量的减少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错误;B、由A分析可知,减少的应该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故错误;C、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铜,则b表示的是生成的铜的质量,正确;D、b是生成的铜的质量,不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故错误;故选:C.难度:容易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三、填空题(共3题)1.甲、乙、丙、丁是几种常见的物质,分别由氢、碳、氧中的1~3种元素组成.①甲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②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摩尔乙中约含__________________个乙分子.③丙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④气体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对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答案】【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的溶剂;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①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②根据常用的溶剂以及1摩尔物质中所含微粒数目来分析;③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据此写出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④根据微观示意图的信息及气体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可判断出丙为二氧化碳,从而补全方框中相应微粒的图示.【解答】解:①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故填:金刚石;②水是最常用的溶剂,1mol水中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所以2mo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个数为:2×6.02×1023个=1.204×1024个;故填:H2O;1.204×1024;③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故填:2H2+O22H2O ;(5)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丙为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在方框中补应补充两个一氧化碳分子,见下图:;故填:.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2.利用如图装置证明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①氧化铜为__________________色粉末,其中氧元素以__________________态存在.②加热玻璃管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a中固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③b中盛放的液体所含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④c处点燃后,火焰呈__________________色.⑤a中发生的反应证明了一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性.【答案】【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①化合态的氧元素指化合物中有氧元素;②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书写反应方程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填空;③b中盛放的液体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④根据CO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解答】解:①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氧化铜中氧元素只有化合态存在.故填:黑;化合;②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由于氧化铜被还原成了铜,失去氧元素,故质量减小;故填:CO+CuO Cu+CO2;变小;③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b中盛放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故该液体所含的溶质是Ca(OH)2(氢氧化钙、熟石灰).故填:Ca(OH)2(氢氧化钙、熟石灰);④CO被点燃后,发出淡蓝色火焰;故填:淡蓝;⑤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填:还原性.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3.t℃时,烧杯中盛有20g水.对其进行如下操作,分别得到t℃时溶液A和溶液B.①上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②充分搅拌使用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③溶液A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④要使部分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还可以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⑤t℃,未溶解的硝酸钾为1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__g/100g水.⑥请写出溶液A与溶液B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并分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①根据硝酸钾的名称写出化学式.②根据玻璃棒的应用分析.③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分析.④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⑤根据溶解度的含义分析计算.⑥根据溶液A与溶液B的状态分析.【解答】解:①由题意可知,溶液中溶质是硝酸钾,化学式是KNO3.②充分搅拌使用的仪器名称是玻璃棒.③由于溶液A中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所以溶液A是饱和溶液.④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部分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还可以采用的方法为升高温度.⑤t℃,未溶解的硝酸钾为1g,由题意可知,4g的硝酸钾溶解在20g中形成了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⑥溶液A与溶液B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如溶液B为t℃饱和溶液,则溶液A和B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如溶液B为t℃不饱和溶液,则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溶液B.故答为:①KNO3;②玻璃棒;③饱和;④升高温度;⑤20;⑥如溶液B为t℃饱和溶液,则溶液A和B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如溶液B为t℃不饱和溶液,则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溶液B.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四、综合题(共1题)1.牙膏中常用的摩擦剂有碳酸钙粉末.用含碳酸钙90%的石灰石作为原料,制得碳酸钙粉末(杂质不参与反应),生产流程如下:①氧化钙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__.②石灰乳属于__________________.A.悬浊液B.乳浊液C.溶液③步骤 II包含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④请写出上述流程中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⑤理论上得到碳酸钙质量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或“=”)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⑥上述过程中如产生9mol二氧化碳,则消耗该石灰石的质量为多少g?(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答案】【考点】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①根据氧化钙的俗名是生石灰解答;②根据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定义进行分析回答;③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④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解答;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解答;⑥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解答】解:①氧化钙的俗名是生石灰;②固体小颗粒和液体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就叫悬浊液,液体与液体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就叫乳浊液,本题中是固体小颗粒和液体形成的故为悬浊液;③过滤是把不溶于溶液的固体和液体分开的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反应池”中的混合物分离出生成的碳酸钙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④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理论上得到碳酸钙质量等于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⑥设消耗的CaCO3的物质的量为xmolCaCO3CaO+CO2↑1 1x9molx=9mol9mol×100g/mol=900g=1000g答案:①生石灰;②A;③过滤;④CaO+H2O═Ca(OH)2;⑤=;⑥消耗该石灰石的质量为1000g.难度:容易知识点:酸和碱单元测试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1.实验室制备气体并验证其性质是初中化学重要的活动.(一)氧气的制取及性质(如图1)①请写出 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②用 II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③制备完毕.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二)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①选择药品.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且操作正确的是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编号).②制取装置如图3所示i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ii加入盐酸的量应在__________________(选填“x”“y”或“z”)处.iii请写出证明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③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__________________性.④为使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三)比较装置 I和 IV,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编号).A.都能随时控制滴加液体的量B.都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都适用于常温下的反应D.都只能制备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E.都是反应过程中装置内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答案】【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质量调研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质量调研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黄浦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九年级理化(化学部分)2019.1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60分,理化合卷用时100分钟;2. 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上。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六、选择题(共20 分)27. 属于稀有气体的是()A. H2B. HeC. O2D. N228. 放入水中形成乳浊液的是()A. 淀粉B. 蔗糖C. 食盐D. 植物油29. 自来水厂将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挥发B. 沉降C. 过滤D. 消毒30. 属于活性炭物理性质的是()A. 稳定性B. 吸附性C. 还原性D. 可燃性31. 试剂标签对应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32.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木炭:产生红色火焰B. 红磷:产生大量白烟C. 镁条:生成黑色固体D. 硫粉:生成二氧化硫33. 物质对应的类别正确的是()A. 胆矾:化合物B. 木炭:单质C. 冰:混合物D. 天然气:纯净物34. 已知:2Hg+O2−∆−→2HgO,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Hg 的名称是“银”B. 属于分解反应C. 生成了氧化物D. HgO中Hg的化合价为+135. 一定质量的氧气液化成为液氧,此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 氧分子之间的间隔B. 氧分子的质量C. 氧元素的存在形态D. 氧气的化学性质 36.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4F e +3O −燃−→2F e2O3C . 3F e +2O −燃−→Fe 3O 4 D. 3Fe + 2O 2 → Fe 3O 4 37. 不能在试管中完成的实验是( )A. 溶解少量硝酸钾B. 量取10.0mL 水C.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D. 加热氯酸钾固体38. 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与泥沙,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步骤为溶解、蒸发B. 加热时需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C. 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D. 得到纯净的氯化钠39. 符合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的装置是( )40. 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所含的微粒个数,必需用到的量是( )A. 摩尔质量B. 体积C. 密度D. 元素百分含量41. 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B. 分子的质量可能比原子的质量小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D. 若原子的种类相同则构成的分子一定相同 42. 一定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是( ) A. 混合物 B. 单质C. 纯净物D. 化合物43. 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 温度的高低B. 溶质的性质C. 压力的大小D. 溶剂的性质44. 所含氧元素质量最多的物质是()A. 2mol氧气B. 18mL水C. 3g臭氧D. 6.02 x 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45. 关于元素化合价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最低B.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显负价C. 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里化合价相同D.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46.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a-b)gB. m点时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大于n点时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C. m→n的过程中,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增加D. n点时固体中含有三种元素七、填空题(共22分)47. 以下是我们所学的部分化学物质,它们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上海黄浦学校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

上海黄浦学校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

上海黄浦学校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已知:CO+CuO ΔCu+CO2.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y表示的是()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2.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A.Al2O3B.CuO C.CaO D.Fe2O33.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4.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生活中的化学B安全常识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②用生石灰吸附水中的异味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②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C化学规律D物质的鉴别①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A.A B.B C.C D.D5.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强和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B.X曲线中A到B点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燃烧放热C.实验过程中大致在t3时刻打开活塞KD.Z曲线中C到D点变化的原因是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6.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如有人分别画出了下列的四个曲线图,下列有关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是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B.图②是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C.图③是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图④是电解水一段时间7.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上海黄浦学校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

上海黄浦学校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

上海黄浦学校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5,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A.7:25 B.50:21 C.21:50 D.25:142.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

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30g B.50g C.100g D.150g3.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A.CO B.CH4C.H2和CH4D.H2、CO和CH4 4.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5.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A.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B.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D.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6.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7.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8.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9.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C.水的电解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12.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上海市黄浦区名校2019年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上海市黄浦区名校2019年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上海市黄浦区名校2019年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推导出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2:1④既可说明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又能说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碳、硫、磷的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所以氧化反应就是化合反应。

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活性炭可以吸附异味和色素,是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3.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可行...的是()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加热的方法区分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C.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和氯化钠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4.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B.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5.实验方法多种多样,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A.用灼热的CuO区别CO和CO2B.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C.用铜丝溶液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D.用带火星的木条对氧气验满6.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指的是()A.单质B.分子C.原子D.元素7.钯被广泛地用作气体反应中的氢化或脱氢催化剂。

如图为钯元素的部分信息,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钯的中子数为46C.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g D.Pd原子与Pd3+的质量几乎一样8.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等正确的是( )9.下列关于物质变化、性质及用途对应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铜丝可用于作导线----利用其物理性质B.干冰易升华,可用于人工降雨----发生物理变化C.金刚石能裁割玻璃----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金属D.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10.浓硝酸和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 4HNO3 = Zn(NO3)2 + 2H2O + 2X↑,则X为A.H2B.NH3C.NOD.NO21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④属于同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 价C.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 g12.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

∥3套精选试卷∥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3套精选试卷∥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y”代表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答案】A【详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是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03%,不符合题意;C、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不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94%,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2.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B 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干冷的烧杯C 除去CO2中少量CO 将混合气体点燃D 鉴别5%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和H2O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液体中是否有气泡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熄灭,不能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因为氮气等气体也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符合题意;B、氢气和甲烷燃烧都能生成水,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干冷的烧杯,都有水雾出现,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不符合题意;D、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会分解产生氧气,水不反应,故观察液体中是否有气泡,可以鉴别5%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和H2O,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O3B.Al2O3C.AgCl D.Mg(OH)2【答案】B【详解】A、臭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Al2O3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C、AgCl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Mg(OH)2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合集试卷3套>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合集试卷3套>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 .稀释B .取药C .称量D .过滤【答案】D【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A正确;B、取用固体药品时,试管要先平放,将药品慢慢的送人试管中底部,在将试管直立,故正确;C、称量固体药品时,要做到左物右码,故正确;D、该过滤装置中缺少玻璃棒的引流,故错误。

故选D。

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水C.金刚石D.氯化钠【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选D。

点睛∶原子、分子和离子均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3.将11.2gFe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某混合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中的Cl-质量为7.1g,试计算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硫酸的质量为()。

A.4.9g B.5.9g C.9.8g D.19.6g【答案】C【详解】解:测得反应后溶液中的氯离子质量为7.1g,则盐酸溶质氯化氢的质量=7.1g7.3g71100%73=⨯,设与稀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H↑225673x7.3g5673=x=5.6g,x7.3g则与稀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11.2g-5.6g=5.6g,设:与5.6g铁反应的稀硫酸溶质质量为y,Fe+H SO=FeSO+H↑244256985.6g y5698=y=9.8g。

5.6g y故选:C。

4.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正确的方法是()A.加入澄清石灰水B.滴入紫色石蕊试液C.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D.用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瓶底【答案】C【解析】因为①二氧化碳本身不会燃烧,它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熄灭则证明收满;②二氧化碳是密度比空气重的气体,所以先进入瓶中的二氧化碳会沉到瓶的底部,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内部是不会检验到二氧化碳是否满到可以溢出瓶口的现象;故选C.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D.降低温度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答案】C【详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水不是溶液,故错误;B、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的溶质,故错误;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正确;D、降低温度不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低温度时,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不能变成饱和溶液,故错误。

{3套试卷汇总}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XX名校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达标测试试题

{3套试卷汇总}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XX名校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达标测试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制作叶脉书签的过程,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A.摘取树叶B.在碱液中煮沸C.清水浸泡D.冲洗晾干【答案】B【详解】A. 摘取树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在碱液中煮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清水浸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冲洗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A.Fe2O3B.SiO2C.Al2O3D.CaO【答案】C【详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氧元素通常显-2价,铝元素通常显+3价,故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

故选C。

3.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元素种类不变【答案】D【详解】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有单质生成,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C、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没有发生变化,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错误;D、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正确;故选:D。

4.小冬在量取液体时,开始仰视读数是60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俯视读数是40ml,他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等于20ml B.大于20ml C.小于20ml D.无法确定【答案】B【详解】开始仰视读数是60ml,则量筒内的实际体积大于60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俯视读数是40ml,则量筒内的实际体积小于40ml,所以他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20ml。

〖汇总3套试卷〗上海市黄浦区XX名校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汇总3套试卷〗上海市黄浦区XX名校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符号或符号中“2”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2H--2 个氢元素B.O2--2 个氧原子C.2N2--化学式前的2 表示2 个氮分子D.CO2--二氧化碳中含有2 个氧原子【答案】C【详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故A不正确;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O2中的“2”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B不正确;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N2中的“2”表示氮分子的个数为2,故C正确;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C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D不正确。

故选C。

2.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A.除去银屑中的镁Mg + H2SO4 =H2↑+ MgSO4置换反应B.工业上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2ΔK2MnO4+ MnO2+O2↑ 分解反应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2NaHCO3+2HCl=2NaCl+H2O + CO2 ↑ 复分解反应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 + CO2高温2CO 还原反应【答案】A【详解】A、除去银屑中的镁:Mg + H2SO4 =H2↑+ MgSO4符合“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故选项错误。

C、化学方程式没配平:NaHCO3+HCl=NaCl+H2O + CO2 ↑;故选项错误。

D、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C + CO2高温2CO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10的溶液的是A.B. C.D.【答案】D【解析】A、图中所示曲线起点的pH小于7,应为酸性,与题目所述pH=10的溶液不符.故不选.B、图中所示曲线起点虽大于7,溶液呈碱性,与题中pH=10的溶液相一致,但随水量的增加,pH=7甚至到达小于7,即溶液变成了酸性,这与向溶液中加水的结果矛盾.故不选.C、图中曲线一直处于7以下,即溶液始终为酸性溶液,与题中所述pH=10的溶液不相符.故不选.D、图中曲线所示溶液pH不断减小,且无限接近7而永远不等于7,符合题目中所述溶液变化情况.故选此项.故选D.【点评】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的酸碱性会随着稀释而减弱,但不会使酸碱性变成中性,更不可能使酸性变为碱性或碱性变为酸性.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除杂方法或试剂A Cu (Fe)稀硫酸B CO2(CO)点燃C N2(O2)木炭D MnO2(CuO)溶解、过滤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Cu不与稀硫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3套精选试卷∥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XX名校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3套精选试卷∥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XX名校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铜+氧气加热氧化铜B.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氧化铜C.水通电氧气+氢气D.甲烷+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答案】A【详解】A、铜+氧气加热氧化铜,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B、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氧化铜,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水通电氧气+氢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甲烷+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2.根据下列装置操作图中的现象,不能确定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A.B.C.D .【答案】A【详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试管内打气时试管内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正确。

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错误。

C、该选项用的是压气法,原理为: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的管中被压入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错误。

D、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空气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抽气或压气法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等于()
A . 1:5
B . 1:2
C . 1:4 D. 5:1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硅 B .铁 C .氧 D .铝
3. 含有两种原子团的化合物是()
A. ZnSO 4 B. Fe(OH) 3 C. NH 4 NO 3 D. CaCO 3
4. 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煤气燃烧 B .玻璃切割 C .湿衣晾干 D.废纸粉碎
5. 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石灰乳 B .大理石 C .消毒酒精 D .胆矾
6.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A. 氧气:氧化性 B .氯化钠:可溶性 C.稀有气体:稳定性
D .碳酸:酸性
7.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 焦炭和木炭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C .金刚石和石墨
D .氧气和液氧
8. 过氧化钠(Na 2 O 2 )是潜水艇中氧气的再生剂,关于过氧化钠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两个钠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B .由两个钠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
C .由两个钠原子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D .由钠、氧两种元素组成
9. 人体胃液的PH大约为0.9~1.5,胃液的酸碱性是()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 D .无法判断
10. 有关分子、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 .相同原子能构成不同种类的分子
C .分子质量一定比原子质量大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隙
11. 钨酸钙(CaWO 4 )是白钨矿的主要成分,其中钨元素的化合价是()
A.-6 B . +4 C . +6 D . +7
12. 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 H 2 和 CO
B . CO 和 O 2
C . CO 2 和 CH 4
D . CO 2 和 O 2
13. 对以下三个化学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C+O 2 CO 2 4P+5O 2 2P 2 O 5 CH 4 +O 2 CO 2 +H 2 O
A .都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温度都需达到着火点
C .生成物均是气体
D .反应时均产生蓝色火焰
14. 各种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B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 .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15.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用语之一,以下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CaCO 3 CaO+CO 2
B .2NaOH+CuSO 4 →Na 2 SO 4 +Cu(OH) 2 ↓
C .4Fe+3O 2 →2Fe 3 O 4
D . 2KClO 3 2KCl+3O 2 ↑
16. 探究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性,必须控制相同条件的是()
A .温度
B .水的质量
C .搅拌速度
D .固体的颗粒大小
17. 通过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① 分离溶液中NaCl和CaCl 2 两种溶质
B .② 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C .③ 鉴定溶液中溶质是否含有碳酸根
D .④ 用水吸收CO
18. 右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个装置,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M中盛放硫酸,N中隔板上放大理石,可以制二氧化碳
B.关闭弹簧夹,在M中不断加水,水面不断下降,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C.该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其原理与启普发生器相同
D.N中储满气体后,通过M将水注入N,一定可以排出N中的气体
1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时通入CO后再点燃A处酒精灯,可以防止爆炸
B .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 .通入0.1mol一氧化碳可以生成0.1mol铜
D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A处酒精灯
20. 20 o C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 o C,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
是()
A .小于3克
B .等于3克
C .大于3克
D .大于
等于3克
二、填空题
21. 分类、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现有木炭、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甲烷五种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请根据一定的依据对他们进行分类、归纳。

22. 分类依据物质的化学式① 物质的组成:含碳化合物② 物质的分类: CO、CO 2
③ C、CO、CH 4
23.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① 氦气、水、干冰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② 某种催化剂可以把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的无毒成分(下
图是该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的
是(填元素符号)。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与(填
“质量”或“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物质是。

③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疾——青蒿素(化学式是C 15 H 22 O 5 )和双氢青蒿
素(化学式是C 15 H 24 O 5 )的贡献,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奖。

该两种物质都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每摩尔分子都约含有个氧原子。

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物质中
氢元素的质量比。

24.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某净水过程: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净水,向水中加入
活性炭是利用其性除去水中的杂质;工业上制取消毒剂X的化学方程式:
Cl 2 +2NaClO 2 →2NaCl+2X,则X的化学式为。

②右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此实验过程中电极上出现的现象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20℃时,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
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物质的溶解
度曲线如图3。

Ⅰ.图3中,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是(填“M”或“N”)。

Ⅱ.P点表示的意义是。

Ⅲ.50℃时,80克乙物质中加入120g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是。

Ⅳ.50℃时,甲乙两种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中的溶剂m 甲
m 乙(填“>;<;=”)
Ⅴ.在图1到图2的变化过程中,如不借助图3的信息,只能得出的结论
是。

A.图2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
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该实验能证明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D.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 ℃ 无晶体析出
三、计算题
25. 向盛有10g大理石的锥形瓶中逐渐滴加40g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与滴入盐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① 40g盐酸溶液中所含HCl物质的量是 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② 测得该盐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四、填空题
26.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回答: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C中的注射器其作用与装置B中长颈漏斗不同之
处是。

装置D可用于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导气管口进入。

用E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mL水,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
液面最低处应于甲图中处(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

燃烧结
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掉不下来(如乙图),其原因是。

五、探究题
27. Y型管是实验改进中经常使用的仪器,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固定仪器省略)来探究
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在不打开装置的情况下,将Y型管a向右倾斜,使稀硫酸流入装有
碳酸钠的试管中,再恢复至图示装置的角度,即可产生二氧化碳。

(提示: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反应速度过快,导致泡沫堵塞导管)。

①观察Y型管B的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干燥的紫色
是蕊试纸用于证明。

在Y型管B中,只要用二张湿润紫色石蕊试纸,即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则湿润紫色石蕊试纸放置方法
是。

②预测Y型管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③证明CO 2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操作方法是。

④有同学认为在A、B装置处添加E装置可以使实验更严密,E装置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该药品不能用生石灰替代,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主要原因
是。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1题【答案】
第12题【答案】
第13题【答案】
第14题【答案】
第15题【答案】
第16题【答案】
第17题【答案】
第18题【答案】
第19题【答案】
第20题【答案】
第21题【答案】
第22题【答案】
第23题【答案】
第24题【答案】
第25题【答案】
第26题【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