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高山流水课文简析 沪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26《高山流水》 精品优选PPY课件2沪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26《高山流水》 精品优选PPY课件2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a51fb7bceb19e8b8f6baa1.png)
勾一勾描写傍晚美景的句子
傍晚时,风平浪静,清辉落地,景象迷人。
品读感悟:
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 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 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一位真正了 解我的人啊!”
体会பைடு நூலகம்此时作者的怎样?
品读遗言
他临终前说:去年曾和先生约, 八月十五在这里相会,去世 以后,要把坟墓修在江边, 好听先生的琴声……
当伯牙又抚琴而奏,弹到志在流水时,子期意味 深长地 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淼、宽广无边的江河 流水!”
当伯牙再一次抚琴而奏,弹到志在
期 地说:“
。”
时,子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
(唐.白居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教材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出租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也是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匆忙地赶赴学校。搭车之前,先寻觅一家书店,影印若干讲义给学生,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几乎是跑进去的,迅速将原稿递交从未谋面的年轻女店员。 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铺好原稿,开动机器,她先影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而后将两张影印稿并排成一大张。抬起头,她微笑地说: “这样不必印八十张,只要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 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诧异地看着她的美丽。 原本,她的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这样宁谧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个平凡女孩。 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付出双倍劳力,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采。 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热烈情绪,反而能在阳光海洋以外,见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五年级语文下册 高山流水 1教案 沪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高山流水 1教案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301fa7dd36a32d72758113.png)
高山流水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
文章说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琴,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回味。
由于古今中外词义和句式的差异,课文通过注释和译文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对照译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乐曲。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977年,美国发射了一艘“旅行者号”无人宇宙飞船,它的任务就是去茫茫宇宙寻找外星人。
飞船上有一张金唱片,一直在太空中循环播放,它记录了地球上的各种信息,为的就是吸引外星友人,其中就有一首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
那么“高山流水”究竟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为什么能名扬海外,流芳百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高山流水》。
(揭示课题)2.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读吗?再次放声自由读古文。
二、反复朗读、读通课文1.师:高山流水不仅是一个成语,也是一曲古筝曲曲名,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俞伯牙、钟子期)2.古文讲究节奏美。
请你再读一读,试着读出节奏来。
3.教师指导朗读:难句指导: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五年级语文下册 高山流水课文简析 沪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高山流水课文简析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d5fa9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0.png)
让知识带有温度。
五年级语文下册高山流水课文简析沪教版26 高山流水一、课文简析: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
文章叙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伯牙喜爱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才智,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才智正巧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精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愿。
子期死后,伯牙哀思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实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回味。
伯牙“破琴绝弦”,喻示了“真知己”的境界,文章让我们懂得知音难求,人生要珍惜友情,而纯真友情的基础是理解。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本课语言极为凝炼,因为古今词义和句式的差异,同学理解文言文会有一定的困难。
但课文有“解释”和“译文”,可以降低同学学习的难度。
二、学习建议:·导入新课办法1:可以先让同学听《高山流水》音乐,听后让同学容易沟通音乐带给自己的感触以及所产生的联想,再揭示课题。
办法2:可以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请同学猜下句,如:“海内存知己”、“桃花潭水深千尺”、“春草明年绿”、“劝君更进一杯酒”等,然后引导同学发觉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导入本课学习。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字词教学由于是古文,理解文中字词意思就很重要。
惟独理解了字词才干理解句子,从而理解课文。
同学可以借助解释和译文来理解字词的意思,老师要引导同学知道:古今词义有些是相同的,现代继承了古代的意义;也有些是不同的,有进展变化。
如“终身不复鼓琴”中的“复”,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而“志在高山”的“志”是心里想着的意思,跟现在常用的“志气、志向”不同。
“洋洋乎若江河”中的“洋洋”是形容水大的样子,今日已用来形容文章或谈话丰盛明快,延续不断,意思有了进展。
2021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高山流水》教案 沪教版
![2021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高山流水》教案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d9c61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66.png)
2021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高山流水》教案沪教版2021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高山流水》教案沪教版2022(春)第五级中文第二卷《高山流水》教学计划上海教育版[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笔记阅读文本,并与译文进行比较,正确理解“鼓”、“钢琴”、“方”、“支”、“山仔”、“未为”、“胡罗”、“少选”、“乐”、“阳阳”、“钢琴碎”、“复杂”、“不足”。
2.能正确区分古今词义的不同用法。
3.能够带着情感阅读和背诵课文。
4、了解“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明白知音难得,要珍惜友情。
【教学过程】一、课文介绍:1、听一段乐曲。
(媒体出示录像)师引语:我们听到的乐曲,就是著名的古曲――高山流水。
它是由著名的古代音乐大师俞伯牙创作的。
(媒体出示)当年,俞伯牙来到了汉阳江口,琴兴大发弹曲,突然琴弦断了一根。
此时有人大声说:“先生,我是个打柴的,您的琴声绝妙!”俞伯牙问:“你既懂琴,请说说刚才我弹的是何首曲子?”那打柴人笑答:“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
可惜,弹到第四句时,琴弦断了。
”俞伯牙忙请他上船来细谈。
打柴人看到俞伯牙的琴,便说:“这是瑶琴!”他还说了瑶琴的来历,(媒体出示)更让伯牙佩服。
于是,俞伯牙又弹曲,钟子期在一旁听之,他们因此而相知相交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补充板书:26)(媒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这个故事后人常称之为“板书”。
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代汉语。
你还记得我们学的古代汉语吗?谁能谈谈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二、初读课文,了解古文大意。
1、“读文”:(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并将困难的地方读几遍。
(2)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看着屏幕,再次朗读课文。
2、“解意”:(1)谈谈“博雅绝贤”的含义。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3)质疑。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6.26 高山流水|沪教版2015秋 (共21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6.26 高山流水|沪教版2015秋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fae06131126edb6e1a1040.png)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①志
② 善 ③若 ④复
心里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伯 牙 鼓 琴 , 钟 子 期好听 之 , 方 鼓 琴 而 志 在像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钟子期曰:“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
!
钟子期死,
伯牙破琴 ,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提示:联系上下文,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含义。
①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高山,钟子期曰:“②善哉乎鼓琴!巍巍乎③若 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
伯牙:春秋时期晋国人, 精通音律,琴艺高超, 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可 惜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
钟子期:春秋时期楚国 人,相传他是一个戴斗 笠、拿板斧的樵夫。
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高山流水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defd24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9.png)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高山流水教学反思篇1: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高山流水》教学反思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高山流水》教学反思一、读准字音读准字音是诵读的基本要求,也是进一步诵读的前提条件。
二、读准节奏即使文中加了标点,还存在着句内停顿的问题,如果句内停顿不当,句意会错,节奏也会走样。
因此,断准句,是读准节奏的`一步。
例如:《高山流水》中的最后一句“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中“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当用斜线划分出适当的停顿后,就不仅句意明白晓畅,读来也节奏分明了。
这一环节的诵读,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做到停顿得当,语气连贯。
三、读懂文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还不能将文章的意思读懂,要读懂文章的意思还要在字词上下功夫。
在这一个环节,我要求学生根据经验小结出古文学习的方法,即“借助注释,联系译文,请教字典、同学”等,再以此为学习要求,要求小组自主学习本文中的带点词句。
同学们很快投入到紧张的自主学习中,不一会儿,通过多种方法的学习,他们已能初步顺利地了解带点词句的意思,最终将文章意思读懂。
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弄得似是而非,也不可“大概加估计”,更不能留下死角。
在此基础上,再回过头来放声朗读全文,便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来把握全文的意思了。
篇2:沪教版五年级下册unit1教学反思沪教版五年级下册unit1教学反思1. 创设情景,引导自信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奋发的动力。
因此, 上课一开始给学生创设自信的情境,是学生智慧得以发展的关键。
本节课,我用孩子们百看不厌的动画片《狮子王》的片头曲创设氛围,使学生从一开始的紧张,慢慢地沉浸于动物的世界中,在这样的意境下,复习一些旧知识,不管哪类学生,都自信地积极举手发言,为整节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2. 从合作中扶助自信自信心的获得还需要他人的支持,一个班的同学有好有差,性格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因平时比较弱而自信心不足,而有的学生因怕同学笑话而缺乏自信。
《高山流水》赏析(精选五篇)
![《高山流水》赏析(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c7b8d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3.png)
《高山流水》赏析(精选五篇)第一篇:《高山流水》赏析《高山流水》赏析《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古琴曲。
它本只有一曲。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它充分运用了“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进一步表现了流水中的澎湃,使全曲形象生动,气势磅礴。
刚开始听音域不断跳跃,感觉虚无缥缈,有时又重重低音时隐时现,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长须白发的长者抚琴于天地山水之间挽一个高高的发髻,髻后的长发与琴声随风飘扬。
天地间布满大雾,面对雄伟的泰山和延绵的河流,雄伟而庄重,滚滚的流水,宽广浩荡,好似无边的大海一般。
仿佛天地之间就只有抚琴者一人。
而后,感觉从前面一段的音乐中跳了出来,反而声音变得清澈,开始活泼明朗起来,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仿佛整个人都飞了起来。
而后还有一小串清脆的琴声。
仿佛泉水流过小溪一样。
而后琴声变得舒缓,与之前的景象不同。
仿佛自己侧立与溪旁,静静的欣赏这缓缓地溪流,感觉十分静谧安心。
仿佛自己也与这大自然合为一体。
忽然,曲调变得激昂澎湃,音调快速上升下降,感觉十分惊心动魄。
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那潺潺的流水一下子倾斜于瀑布、江河突然沸腾起来。
不停刮奏的水没有留下一点的空隙,本清澈见底的溪水顷刻间奔腾跳跃起来,从万丈高的山崖上直流而下,仿佛自己已处于飞瀑之间,那份壮观近在眼前。
一连串的高音过后,江水已不是那样的汹涌澎湃了,仿佛自己又到了林间小溪之中。
重回了舒缓和轻松。
所有的一切又归于平静。
但还是回味无穷。
不久,音调又继续转高,仿佛更大的瀑布又来临了。
激昂之情又油然而生,滔天的飞泻之声又起,跌宕起伏,久久不息,那最初的震撼又来到了我的眼前,久久不息。
尾声,情越动人,心又恢复了平静却仍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
,不能自拔......这首曲子柔内有刚,静中有急,给人一种舒心,安定的感觉像是与世隔绝的仙境,不掺杂任何烦恼忧愁。
”本曲音调舒缓,犹如水花飞溅,高山流水,韵律和谐,好像身临其境。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26 高山流水丨沪教版(2015秋)(共15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26 高山流水丨沪教版(2015秋)(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2a6520f242336c1eb95e50.png)
千古知音最难觅
钟子期死,听之。方鼓琴而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 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爸爸写的一篇论文,洋洋洒洒竟有5万多字。 (3)终身不复鼓琴。
奶奶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 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 名的琴师,擅弹古琴, 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 手,又是作曲家,被人 尊为“琴仙”。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人。相传钟子期 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 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列子·汤问》节选
原名《伯牙绝弦》
小组合作学习: 1、读:用喜欢的方式把课
文读正确。 2、解:分句读课文,借助注释
和译文说说句意并完成 课中作业2。 鼓—— 善哉—— 绝弦——
2、查查字典,辨析下面句子中带点字的不同含义。 (1)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李林和王勇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2)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 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 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善哉乎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依杨柳 淙淙流水 ……
萋萋芳草 皑皑白雪 皎皎明月 悠悠白云
当伯牙的手指娴熟地拨弄着琴弦时,
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做作业:
A、积累表示朋友间交情深厚的词语。 B、积累赞美友谊的诗句或名言。
善哉
少选 绝弦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 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高山流水》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23e6d78866fb84ae45c8dbe.png)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一、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是诵读的基本要求,也是进一步诵读的前提条件。
二、读准节奏
即使文中加了标点,还存在着句内停顿的问题,如果句内停顿不当,句意会错,节奏也会走样。
因此,断准句,是读准节奏的第一步。
例如:《高山流水》中的最后一句“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中“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当用斜线划分出适当的停顿后,就不仅句意明白晓畅,读来也节奏分明了。
这一环节的诵读,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做到停顿得当,语气连贯。
三、读懂文意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还不能将文章的意思读懂,要读懂文章的意思还要在字词上下功夫。
在这一个环节,我要求学生根据经验小结出古文学习的方法,即“借助注释,联系译文,请教字典、同学”等,再以此为学习要求,要求小组自主学习本文中的带点词句。
同学们很快投入到紧张的自主学习中,不一会儿,通过多种方法的学习,他们已能初步顺利地了解带点词句的意思,最终将文章意思读懂。
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弄得似是而非,也不可“大概加估计”,更不能留下死角。
在此基础上,再
回过头来放声朗读全文,便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来把握全文的意思了。
五年级语文下册 26《高山流水》课件1 沪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26《高山流水》课件1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024d9f8bd63186bdebbc27.png)
伯牙方鼓琴而志在明月 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乎若……!” 听着钟子期的赞美,伯牙心想……
当钟子期死后,善鼓琴的伯牙依旧志在高山, 他又想起了当时钟子期曰:……
当伯牙志在流水时,他又想起了当时钟子期 曰:……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剪断了琴弦,摔破了瑶 琴,从此不再弹琴了;因为俞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 了听懂他琴声的人了,也就不值得再为(他们)弹 琴了。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伯牙,姓伯,名牙。春秋战国时代楚 国郢都人。精通琴艺。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 担、拿板斧的樵夫。
26高、山流水 又名《伯牙绝弦》
善鼓琴——伯牙 善听—— 钟子期
知音 ——彼此互相了解 而情谊深厚的人。
26 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 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 乎/若/泰山!”少(shǎo)选/之间,而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弦(xián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wéi) /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之, 伯牙弹(瑶)琴的时候,钟子期在一旁听 他弹(瑶)琴。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6.26 高山流水|沪教版(2015秋) (共36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6.26 高山流水|沪教版(2015秋) (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272fa0f90f76c660371a40.png)
钟子期 死,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 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 者。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pǒu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 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 者。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 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 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 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 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钟若子江期河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 选
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 哉
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绵绵细雨 淙淙溪水
依依杨柳 皎皎明月
想象说话:
伯牙鼓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志在清风,
善战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 善战乎鼓琴!____乎若____。
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 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 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钟若子江期河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方鼓琴而志在高 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 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钟若子江期河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高山流水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高山流水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53e9d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f.png)
2.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但部分学生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仍有待提高;
3.学生在写作方面,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尚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4.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发现、欣赏和表达。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自己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提高写作水平。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友谊、理解与欣赏等价值观的重要性。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分析重点词语、句子,解读琴曲《高山流水》的文化内涵。
3.结合课文内容,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4.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课文中的伯牙和子期是如何成为知音的?
b.你认为知音在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
2.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感悟友谊、理解与欣赏等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以下是我的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伊始,通过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韵味,从而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同时,展示古琴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琴的构造,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1.课后阅读:请学生课后自主阅读与古琴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了解古琴的历史、文化及演奏技巧,拓宽知识面。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高山流水》说课稿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高山流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1e3e3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4.png)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高山流水》说课稿一、课程概述《高山流水》是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高山流水的美景以及它对人们的启发和熏陶。
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伟大和高山流水对人的情感的唤醒,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高山流水的景色描写及其意蕴;•熟练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感悟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揭示高山流水的美景和意义;•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能力;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和审美能力;•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四、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高山流水》课文;•课前准备的PPT;•音频设备;•黑板、粉笔;2.教学环境•教室;•讲台;3.教学方法•听、说、读;•课堂讲授与互动;•小组合作学习;五、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导入课文主题,利用图片或口头描述山水的美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新课呈现(15分钟)a.朗读课文并解读请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并根据教师的引导,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教师可以重点解读一些生字词或者比喻的句子。
b.品味课文请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从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就段落中的美景或意境进行描述。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发挥。
3.合作探究(20分钟)a.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合作探究。
要求学生找到段落中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并进行解释理解。
b.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一段课文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欣赏。
4.知识巩固(15分钟)a.语音训练教师播放一些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音,学生进行跟读,纠正发音错误。
五年级语文下册26《高山流水》 精选教学PPT课件3沪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26《高山流水》 精选教学PPT课件3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da221f647d27284b735183.png)
失知己
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伯牙弹着弹着,忽然站 起来,接着长叹 一声,把瑶琴朝地上一块青石摔去,顿时琴 被摔得粉碎。
“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我这琴 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 呢?”
忆昔去年秋,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览知音难上难。
心里总像是有个很大的洞,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好像永远都填不满。 总想说一些话给谁听,但很多时候似乎都只是在说给自己听。 也许是我要的太多了。 而我要的,是看不见的,无法衡量,无法捕捉,更无法留住。 一个什么都想要的人,最后多半是什么都得不到。 别人并不能给我,或者不能,或者不愿
又回到了这个让我倍感孤独的城市,我的日子也回到从前的单调无味。 其实我并不希望这么孤单的活着, 我渴望温柔的疼爱, 我渴望被身边的人喜欢。 我拒绝被不能忍受的忽略陪伴着,
1、把这个故事 讲给你的朋友听。
2、课下朗读本 文。
作业
3、写一段你 学了此文后的感 想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 (今湖北武汉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 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 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 荡荡乎若流水。”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 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 音,终生不再鼓琴。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 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 河流水!”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 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 山!”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 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 河流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高山流水
一、课文简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
文章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回味。
伯牙“破琴绝弦”,喻示了“真知己”的境界,文章让我们懂得知音难求,人生要珍惜友谊,而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本课语言极为凝炼,由于古今词义和句式的差异,学生理解文言文会有一定的困难。
但课文有“注释”和“译文”,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学习建议:
·导入新课
方法1:可以先让学生听《高山流水》音乐,听后让学生简单交流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以及所产生的联想,再揭示课题。
方法2:可以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请学生猜下句,如:“海内存知己”、“桃花潭水深千尺”、“春草明年绿”、“劝君更进一杯酒”等,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导入本课学习。
·字词教学
因为是古文,理解文中字词意思就很重要。
只有理解了字词才能理解句子,从而理解课文。
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和译文来理解字词的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古今词义有些是相同的,现代继承了古代的意义;也有些是不同的,有发展变化。
如“终身不复鼓琴”中的“复”,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而“志在高山”的“志”是心里想着的意思,跟现在常用的“志气、志向”不同。
“洋洋乎若江河”中的“洋洋”是形容水大的样子,今天已用来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意思有了发展。
·阅读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读出一定的节奏感来。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况教师可示范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课文读通顺后,请学生根据注释、译文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了解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知音。
伯牙“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就听出“巍巍乎若泰山。
”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感受到“洋洋乎若江河”。
琴虽无言,而心相通,这才是“知音”。
推而广之,凡能以心相通,相互默契的好朋友都可以称为知音。
至于钟子期为什么能成为伯牙的“知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钟子期很懂音乐,所谓“操千曲后晓声”,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朋友非常了解,能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在朗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
可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还可以以此音乐为背景,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