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渗透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法制教育教案

高中生物法制教育教案

高中生物法制教育教案
课题:生物与法制
教材:高中生物教材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科学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2. 掌握与生物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
3.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1. 生物科学研究中的法律规定;
2. 生物领域伦理道德问题的探讨;
3. 生物技术应用中的法律规范。

教学难点:
1. 如何将科学研究与法律规定相结合;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物伦理道德问题;
3.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遵守生物技术应用中的法律规范。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科学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生物科学研究中的法律规定,包括生物实验室的安全规范、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内容。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结合具体生物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并讨论在法律层面该如何解决。

四、课堂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物技术应用中的法律规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五、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物科学研究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法制教育。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科学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并撰写一份关于生物伦理道
德问题的短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科学与法律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了他们
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生物技术应用中的法律规范。

渗透学法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渗透学法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渗透学法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探讨摘要本文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主要从下列三个方面阐述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一、加强生物学概念教学,指导学生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二、重视相关生物科学史教学,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与方法;三、灵活应用图表,指导学生善于总结。

关键词学法生物学概念生物科学史总结一、加强生物学概念教学,指导学生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概念的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可以说,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就是对生物概念的教学;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就是对生物概念的学习。

学生对概念掌握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今后的创造性活动。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基本特征。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又叫概念的含义。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又称概念的适用对象。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概念的含义和使用范围。

只有当学生真正地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时,才能够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概念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教师可以设置有难度梯度的问题组,师生对话逐层形成概念;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掌握概念;可以新旧概念联系,通过计较、类比尝试自主构建新的概念等。

对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概念,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如”同源染色体”概念是高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进行教学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让学生观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的特征,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

然后提出下列问题:1、同源染色体是指来源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吗?2、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是不是大小形状一定相同?请举例说明3、是不是只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配对之后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教师演示受精作用课件、动画模拟精卵结合过程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学生观察分析),师生共同讨论上述问题,总结同源染色体概念的要素:①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强调”一般”);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作者:尹其兰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06期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因此,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更重要的是把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使学生既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又会学教师没有教给的知识。

因此,对学生进行生物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生物学知识的主人,才能实现以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一、发掘学生思考潜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

我在教学高中必修模块2第3章第1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实验中包括有两个小实验,我只给学生说明了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欲解决的问题,以及选择使用rI…2噬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

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

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三是为何首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却蓝红兼备?四是为何离心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看到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的有深度的问题,我大喜过望,因为这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了。

二、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它以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揭示本质规律。

生物界的一切生命现象都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看待问题。

生物学科学习方法与学法指导

生物学科学习方法与学法指导

生物学科学习方法与学法指导周光才在普通中学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在部分普通中学学生中进行的关于生物学科学习方法的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课前包括实验前基本无预习,部分同学上课不能坚持认真听讲,课堂笔记多为抄板书,部分同学不记课堂笔记,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较少,很多同学不进行复习就做作业,部分同学通过抄袭来完成作业……凡此种种,反映出很多同学没有自觉意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没有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指导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步骤上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1)课前认真预习。

要通过预习把握每一节学习内容,尝试归纳重点、难点,解答课后练习题,以便上课时心中有数。

(2)课堂上认真听讲。

根据课前的预习情况,要有目的地主动学习授课内容,边听边讲思考,及时将课文的重点、自己的疑点和思考心得记在笔记本上。

(3)课后认真复习。

课后作业不能完全代替复习,复习时要站在新的高度再次研读课本,系统整理学习内容,做到查漏补缺、融会贯通。

(4)独立完成作业,适当增加练习量。

要把做作业作为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检测,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弥补和提高。

(5)自觉做好单元小结。

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就做个提纲或表格形式的小结,既是一次阶段性复习,又可以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建构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按图索骥。

2.注意掌握生物基本概念(1)分清概念的本质属性。

例如: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本质区别不是染色体组数目的多少,而是是否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抓住这个本质属性,就很容易做出判断。

(2)通过实际运用,使概念具体化。

例如:阳光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素,可以通过解释松树和人参在山地的分布等实例,来具体理解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3)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要善于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高中生物学法指导

高中生物学法指导

高中生物学法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

我们所说的学习方法,包括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和总结等步骤。

(1)预习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或完成学案。

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

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

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听讲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

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

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

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

但是,总有些人,课堂上不认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白白浪费掉40分钟,反而在课下再花时间去完成转化,此时已没有老师的指导,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显然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如此花双倍或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就是常说的事倍功半。

只要我们把主要功夫下在课上,那么,课下的负担也就会减轻,而且学习效果也会提高,时间上也会更加充裕,这就是常说的事半功倍。

所以,听讲这一步骤是极为关键的,那么,听讲时听什么?怎么听呢?听什么?有相当多的同学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维,笔记也记得相当不错。

但是,一节课下来,问问他们都掌握了什么内容,都说不清楚。

而有的同学想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住,这愿望是好的,但很难实现。

高中生物课堂中应注重学法

高中生物课堂中应注重学法
掌握知识 , 提高能力 , 这就要求教师 , 必须 了解学生 , 在研究学 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 师的教学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
生 的 学 。 强调 教 法服 务 于 学 法 , 非 否定 教 师 的 主 导地 位 , 并 相 反, 它要 求 教 师 用教 的 艺 术 去促 进学 生学 的艺 术 , 是 教 师主 这
为一项重要 内容去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法指 导渗透到教
学各环节 中去 , 导学生如何 记笔记 , 指 怎样 去观察和对 比, 怎 样利用所学规律等, 使课堂教学成 为学法指导的主渠道。
22从实验中认识 问题 的方法。生物科学是一 门以实验 为 . 基础 的学科 ,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生物第一 、 二册教材很 明显地 体现 出了由实验得结论的认识 方式 ,应引导学生 掌握 这种认 知方式, 并贯彻到学习中去 , 培养学 生勤动手、 勤思考的能力。 久而久之 , 便可使学生养成从实验中探索知识的 习惯 , 这对学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 中学
宋寒涛
在 < 教 学论 > 新 中教 育 家赞 可 夫 提 出 , 要把 教 师 教 学 的重
纳 方法有 图示 法、 提纲 法和列 表 法。图 示法一般 用于 归纳 几个知 识 点间 的联 系。提 纲法适 用于 单元 总结 , 表法则 更适 应于 期 而列 中或期末复 习。学生 掌握并 实际应用 这些 方法就可将所学 知识进 行归纳 、 整理 , 使所学 知识 系统 化 、 化 , 条理 增强学 习效果。 25科 学记 忆 法 。生 物概 念 和 用语 等 记 不住 是 造成 某 些 学 .
1 . 立 教法 服 务于 学 法 的 观 念 。 想 的教 学 效果 必须 是 3树 理
以功能推结构 , 这样对提高记忆能力十分有益。方法之 四是形 象记忆法 : D NA 的双螺旋结构——像大雁塔 内盘旋而 上 例 的楼梯—— 台阶相 当于碱基对 ,扶 手相 当于磷酸和脱氧核糖

高中生物学科渗透教案

高中生物学科渗透教案

高中生物学科渗透教案
教学内容:细胞渗透
教学目标:了解渗透现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渗透现象的原理和解释。

教学重点:渗透现象的原理和作用
教学难点:渗透现象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示范实验,观察实验结果;讨论课,激发学生思考;课外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细胞内物质如何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第二步:讲解渗透现象(15分钟)
1. 介绍渗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解释渗透现象的原理和机制;
3. 分析渗透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步:实验演示(15分钟)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并讨论实验结论。

第四步:讨论交流(10分钟)
教师与同学讨论渗透现象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引导同学发表看法,进行思维碰撞。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献等形式,了解渗透现象在生物体内的具体应用,做一份相关研究报告,并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分享。

教学示例:细胞渗透作为生物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对于学生理解细胞内物质运输、水分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内渗透的原理和机制,并且探讨渗透现象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及意义,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渗透学法指导

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渗透学法指导

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渗透学法指导摘要: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学什么”,而是“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学法指导也就成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坚持对学生的课前、课堂、课后、课外等诸多方面进行指导,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使学生能够轻松的掌握知识要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学法指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可见,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学什么”,而是“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学法指导也就成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下面就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指导课前预习高中生物,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如果不预习,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预习的方法上给予指导,具体有如下一些方法:1、找出概念,勾划术语生物学科中的概念很多,对概念的认知则显得很重要。

如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纯合子”和“杂合子”,“基因型”和“表现型”,“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等等,彼此有差异却又紧密联系。

如果学生没有预习,上课可能就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所以教师平时要提醒学生,预习时,一些基本概念,尤其是易混淆的概念,要一一找到。

2、记下疑点,标出难点预习时,对于不能理解的地方,如“脱水缩合”的过程,计算问题等,学生可以在书上作一个记号,上课时,留意老师是怎样解释和分析的,从而有助于突破难点。

二、指导课堂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培养能力、获得方法的主阵地。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侧重以下方面的方法指导:1、区分重点一节课讲述的知识点很多,但不是每个知识点都很重要。

有的要求“知道”,有的则要求“理解”,而有的要会“应用”。

例如在光合作用中,光合作用的发现只要求知道,而它的过程要能应用。

上课时,教师就要把这不同的要求体现出来,发现简单介绍,过程则详细讲解,另外重点内容用彩色粉笔区分。

学法指导一般写什么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一般写什么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一般写什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可见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决“学什么”,而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

达尔文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学会了“怎样学”,学生才能独立地进入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参与意识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

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成功的挑战,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进而激发极大的学习热情。

1.“妙设导入,引发兴趣导入是教学的开端,犹如戏曲与乐曲的“引子”,精心设计且新颖有趣的导入,能诱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动机。

因此,导入时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形式的新颖,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或方法来呈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本身的新颖,适当吸取新知识、新信息,以利刺激的不断更新和变化,满足学生求新猎奇的心理,从而激发兴趣产生自愿学习的强烈动机。

如在设计“蒸腾作用”导入时,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呈现“炎热的夏季(知了在鸣叫),在花草树木葱郁的公园内,游客绿荫下避暑乘凉”的画面。

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大树底下为什么好乘凉?植物的叶片为什么不会被灼伤而萎蔫?等等。

通过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求知欲大大增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挖掘教材,贴近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都非常熟悉,易于接受,这实际上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和最广泛的机会。

在生物教学中,应挖掘出这些“闪光”的内容。

例如,讲光合作用一节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有机物和氧气,同时植物也需要进行呼吸作用从而消耗氧气。

结合此知识点,有人提出,清晨树林中空气清新,适宜在此进行晨练的观点是否正确?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供植物自身新陈代谢以外,对人类生存、生态环境的维持、地球物质循环能量的流动有何意义?人类应如何合理利用植被资源等。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设计与评价——以“渗透作用”的实验设计为例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设计与评价——以“渗透作用”的实验设计为例

教育界/ JIAOYUJIE2023年第26期(总第538期)课例研究▲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设计与评价—以“渗透作用”的实验设计为例孙志妍 石智慧【摘要】文章以“渗透作用”的实验设计为例,探索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设计策略和评价路径,结合概念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实验探究活动构建生物学概念。

教师通过对实验器材、实验试剂以及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将传统的演示实验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实验,突出科学探究和思维训练,以宏观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微观探究,巧用物理模型探究微观现象发生的原理,使学生在系列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渗透作用的概念。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渗透作用;概念构建作者简介: 孙志妍(1984—),女,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淮安市新淮高级中学。

 石智慧(1993—),女,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淮安市新淮高级中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指立足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挖掘具有探究价值的生物问题,在兼具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课堂场景中,鼓励学生依托自身知识储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据生物问题的基本规律与属性,应用科学方法提出实验假设,并在论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策略与方法的实验模式[1]。

本文以“渗透作用”的实验设计为例,由点及面地探究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策略。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设计策略(一)设计策略探究—实验教学思想的设计依据科学探究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了生物学学科的学习、论证和拓展等环节,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尤为突出。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围绕大概念和重要概念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

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对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解释,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3]。

由大概念和核心概念延伸出来的一系列生物实验探究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和获取新的知识,构建对重要概念的认知。

高中生物法制渗透教案

高中生物法制渗透教案

高中生物法制渗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法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生物伦理和生态法律的基本原则;3. 能够分析和评价与生物法制相关的实际案例;4.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生物伦理观念。

教学内容:1. 生物法制的概念和分类;2. 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法律规定;3. 生态法律的重要性和相关法规;4. 生物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律概念和规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2. 组织案例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判断力;3. 设计小组讨论和研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4. 进行角色扮演和辩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物法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法制的概念和分类;2. 讲解生物伦理和生态法律的基本原则;3. 分析生物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问题。

第二课时:生物伦理和生态法律的基本原则1. 探讨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法律规定;2. 引导学生分析生态法律的重要性和相关法规;3. 进行小组讨论和研讨活动,让学生理解生物伦理和生态法律的实际意义。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和评价1. 组织学生分析和评价与生物法制相关的实际案例;2. 进行角色扮演和辩论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生物法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3. 总结生物法制的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和生物伦理观念。

评价方式:1. 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情况;2. 案例分析和评价的质量和深度;3. 辩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和成果;4. 书面作业和考试的表现和成绩。

教学反思:生物法制渗透的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教育工作,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生物伦理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判断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法制知识,增强以人为本、生态环保的理念,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法律建设作出贡献。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发言,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渗透法治教案

高中生物渗透法治教案

高中生物渗透法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及渗透作用的定义;2. 掌握渗透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分类;3. 理解渗透作用在细胞内外物质交换中的重要性;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体内的渗透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分类;2. 细胞膜的结构及其功能;3. 渗透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器材:玫瑰花、盐水、葡萄;3. 教学资源:生物教科书、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个装有盐水的容器和一个装有葡萄的容器,引导学生思考盐水和葡萄之间的区别,并出示问题“为什么葡萄表面会变皱?”二、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 通过PowerPoint课件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和功能;2. 让学生观察细胞膜的图片,讨论细胞膜对物质的渗透作用的重要性。

三、介绍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分类1. 通过实验器材示范实验,让学生观察盐水对玫瑰花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渗透作用的定义;2. 讲解渗透作用的分类:渗透压、渗透速率等。

四、探讨渗透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1. 通过示范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在不同渗透浓度下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渗透作用在细胞内外物质交换中的作用;2. 引导学生讨论渗透作用在人体内的重要性,如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等。

五、总结与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发表观点并提出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留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道练习题,提高对渗透作用的理解力。

七、课堂心得对学生对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并提醒下节课的安排。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结合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膜的渗透作用。

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生物学学法指导

高中生物学学法指导

高中生物学学法指导引言高中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研究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本文档提供一些学法指导,希望能对学生们的研究过程有所帮助。

学法指导1. 理清知识结构- 生物学是一门系统性强的学科,学生要先理清知识结构,了解各个概念、实验和定律之间的关系,确保研究的基础扎实。

- 建议在研究前先预一下相关知识,了解主要概念和内容,然后再进行深入研究。

2. 多角度研究- 生物学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和维度的学科,学生应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包括细胞、分子、器官等各个层面。

- 可以阅读相关教材、参考书,观看生物学实验视频,参与实践实验等多种形式来加深理解。

3. 多媒体辅助- 生物学是一个实践性和观察性强的学科,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研究。

- 可以通过观看生物学相关的纪录片、动画等多媒体内容,增加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制定研究计划- 生物学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应该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制定研究计划。

- 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和个人的研究情况,将知识点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每天或每周都进行复和巩固。

5. 多做练- 生物学是一个需要实践的学科,学生应多做练来巩固所学知识。

- 可以做一些相关的题,解析题目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6. 梳理笔记-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研究的笔记,进行整理和梳理。

- 可以将重要概念、实验方法和定律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研究笔记,方便日后复和回顾。

总结以上是一些建议的高中生物学学法指导,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有所帮助。

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要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善于思考和质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只有不断努力和实践,才能在生物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高中生物学法指导教案

高中生物学法指导教案

高中生物学法指导教案
教案名称:植物组织的解剖学实验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组织构成。

2. 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细胞结构。

3. 掌握植物组织的解剖学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
1. 植物的基本组织构成: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叶片组织等。

2. 植物组织的解剖学实验方法:取材、制片、染色、观察。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植物组织组织结构,引发学生对解剖学实验的兴趣。

2. 实验准备:准备所需工具和材料,包括显微镜、刀片、玻璃片、叶片样本等。

3. 实验操作:将叶片样本固定在玻璃片上,使用刀片切割成薄片,加入染色剂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4.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植物组织的细胞结构,让学生理解植物的基本组织构成。

5. 总结反思:让学生分享观察的结果和体会,了解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2. 实验表现: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力和技能。

3. 知识考核:通过笔试或口头提问考核学生对植物组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延伸拓展:
1. 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植物组织解剖实验,比如根部组织、茎部组织等。

2. 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解剖实验,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教师注意事项:
1. 确保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遵守实验守则,保障实验安全。

2.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思考,引导他们动手实践,提高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3. 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高中生物学法指导探索

高中生物学法指导探索

高中生物学法指导探索1.预习指导教师在讲课之前指导学生先预习一下要讲的内容,并准备好所需的观察材料。

预习时要初步了解新课的知识结构,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然后记下新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注意教师在课堂上的解释和分析;最后要清楚本课内容与旧知识的联系,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

2.听课指导听课不是简单地听教师讲什么内容,而是用耳听、用心思考、理解、接受的过程。

在听课中,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的,知晓本课的知识要求;然后抓住教学重点,对各个知识点分层次掌握,如:“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这节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教师在讲这些内容时,要通过图、模型、版画三种形式来讲解,而对其他的细胞器的知识只采用了让学生填表的方法就完成了,这样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学会区分章节中的重点和非重点;其次要重视科学方法,课堂上实行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及所介绍的生物科学的发展史,都是为了向学生实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他们能更好地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如生长素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等,学生在听课时,应该注意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又是怎样去设计实验的;最后要做好课堂笔记,因为教师的板书既反映知识的要点,又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学生应该认真对待,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记下教师讲解中出乎意料之外的内容。

3.实验指导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如何指导学生的实验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首先要分析实验原理。

如丙酮为什么能提取叶绿体中叶绿素呢?丙酮是一种有机溶剂,而叶绿体中的色素均是有机物;其次要认真操作,学生在实验中要重视操作技能的学习,如显微镜的使用、研磨的方法等,同时还应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实验中为什么要加入这种药品?药品的数量会对实验产生何种影响?最后要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还能够检查学生实验的质量。

情境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情境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情境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重要性也毋庸置疑。

情境教学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本文结合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原则,分析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境教学;应用策略前言:情境教学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非常受重视,但是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掌握应用情境教学的策略,从而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达到理想的效果。

1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原则1.1情境要真实情境最好是来自于真实的事件、新闻、学术研究成果等,即使是虚拟的情境,也应该是来自真实的抽象、换位。

1.2情境要难易适中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情境的难易程度要把握好。

情境的创设既要让学生感觉可以做到,又不能让他们轻易做到。

这样的情境才能最大程度的引起学生的关注,发挥他们的潜能。

1.3情境要注重“情”情境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通过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更不可忽视情感的作用。

比如说在学习蛋白质一节内容时,多数教师选择“大头娃娃”的情境,但在选择该情境时,一定要注意让学生怀着悲悯之情。

1.4情境要蕴含道理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过于浅显,要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在情境感悟的过程中认知、理解、运用生物学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1.5情境要立意深远深远的立意能够使学生铭记于心。

作为生物这门学科而言,知识点零碎、繁多,如果学生还是之前那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会经常遗忘。

而利用情境教学模式,学生就能够根据情境进行理解记忆,根据现象去思考发生的原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策略2.1基于生活的情境,吸引学生关注陶行知曾经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高中生物渗透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渗透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渗透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渗透作用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

3. 能够解释和比较生物体内不同溶质浓度对渗透压和水分吸收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 渗透作用在植物体内的应用。

3. 不同溶质浓度对渗透压和水分吸收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生物体内渗透作用的具体机制。

2. 植物体内渗透作用与水分吸收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 渗透作用在植物体内的应用。

3. 不同溶质浓度对渗透压和水分吸收的影响。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渗透作用的概念
教师向学生解释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渗透作用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

Step 2:探讨渗透作用在植物体内的应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体内的渗透作用及其应用,比如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细胞内物质运输等。

Step 3:讨论不同溶质浓度对渗透压和水分吸收的影响
教师通过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溶质浓度对渗透压和水分吸收的影响,引导学生深
入思考渗透作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Step 4:总结渗透作用的作用和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渗透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反思:
通过该教案,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进一步拓展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渗透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保证学生将来不需要教。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学法指导,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自学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不断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不仅有利于生物课的学习,而且对其他各科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渗透学法指导,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知识,并且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听课
听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习效率高低,一个善于听课的学生能抓住重点,可以节省课后复习时间,作业也能顺利完成。

听课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处理理解与直接识记的关系。

上新课时的记忆是直接识记,它没有识记的目的。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而直接识记是第二位任务。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集中精力来理解当前的新课题,使学生按照合理的途径前进——先理解,接着识记,有了识记,更加强了理解。

如果学生听课时就马上去记,甚至口中念念有词,反复去背诵,结果就产生了识记的目的,理解的活动处在次要的地位上,甚至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因此,先理解后记忆,使学生的记忆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才既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提高理解能力,又能达到识记的目的。

2.善于思考问题。

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听课时,可以尝试在教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经常作这种训练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记忆
1.联想记忆。

联想记忆是把内容相近、相似和有因果关系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从一个概念联想到另一个概念。

如蛙受精卵的特点,先要求学生记住向上的是动物半球,向下的是植物半球,然后联想分析:向上是因为比重小一一卵黄少,向上为了吸收阳光的热量,所以颜色深,植物半球相反。

这里涉及到物理知识(如比重、颜色与吸热等),学生很有兴趣。

2.比较记忆。

比较是将内容相近或相反的概念进行比较,找出概念的异同,
从而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

如DNA和RNA、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的生理作用、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

3.图形记忆。

生物课本插图较多,其中有形态结构图,有生理图解,这些图形都能很好地帮助我们掌握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如学习细胞器知识时,结合叶绿体结构图形,同时也可以自绘简图,就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叶绿体图形,就很快记住其结构,也不易忘记。

还有细胞分裂各期的染色体变化特点、原肠胚特点、植物胚的结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等都可以彩图形记忆。

四、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前要指导学生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目的、材料用具及实验步骤;其次要指导学生按正确实验步骤操作,在选材、处理材料和观察过程中都应严格按要求进行。

如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不选取紫色洋葱就不容易看见液泡,做有丝分裂实验时,解离、漂洗和染色时间不对都会导致实验失败。

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如果不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就难以找到生长点细胞,会浪费很多时间。

第三,在实验中指导学生学会绘制生物图、撰写实验报告,会说明实验原理,能对结果进行分析等。

如绘图应用铅笔,实验报告的填写应真实。

如果实验中出现错误也应如实记录,然后分析失败的原因,不能抄别人的结果。

如做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看不见染色体时,就应分析原因而及时改进。

五、指导学生复习
1.指导学生复习的内容。

从原则上看,课后复习的内容主要是上一节课讲的,有时为了学好下一节新课,还可以复习与下一节课有关的学过的知识。

如在高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讲完后,当天学生就应复习这节课的内容。

但为了上好下一节课“DNA的结构和复制”,还应复习第一章学过的“核酸”有关内容。

2.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阅读课本内容是复习的第一步,教师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可能一些细节没有讲,可通过看书去了解。

为了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列一些思考题给学生思考。

复习的方式应多样化,这可以避免由于单调的重复而引起的厌烦情绪或产生疲劳现象,如可以采用整理课堂笔记、列表比较、绘图、做实验或观察等方式。

3.指导学生复习的时间。

根据遗忘规律可知,接受知识的初期遗忘速度最快,所以必须及时复习,尤其是当天晚上,当日复习之后,间隔几天再复习,这样分散复习效果好。

至于具体的复习时间和时距的安排以及复习的次数应以材料的性质、数量应以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这既要教师指导,也要学生在实践中摸索适合自己的最佳复习时间。

总之,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观察和总结,就能找到指导自己学生的最佳方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