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鉴赏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赏析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02cfe7227916888586d7df.png)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赏析一、引言《放牛班的春天》是由法国导演斯托弗·巴哈提亚执导的一部关于爱和人性的电影。
“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
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
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
”一部没有明星大腕的电影,一部没有爱恨纠葛的电影,一部只有男人的电影,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赢得了观众内心最真挚的称赞,也成为2004年法国年度票房冠军。
二、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叙事脉络与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的叙事脉络相似,《放牛班的春天》是由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看着当年自己的音乐启蒙教师留下的日记来回忆讲述这个故事的。
马修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却苦于没有地方施展自己的才华,最终他选择了去一间寄宿学校当老师。
按照中国人的理解,“放牛”就是把牛牵到草地让牛吃草,无组织无纪律,只要不走丢就行。
这个叫“池塘之底”的学校中都是些不学无术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高压之下长大,他们打架、赌博、偷盜,犯错就会被惩罚,这也导致他们逆反心理特别强,对于新来的老师不但不敬重,还大有调侃戏弄之意。
马修胸怀博爱心怀善念,不愿意看到这些孩子这么小就坠入无边的悬崖。
他坚持用自己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
音乐陶冶情操,音乐使人高尚,马修决定教孩子们音乐。
但是孩子们并没有给马修面子,课程也没有按照马修预想的进行。
调皮捣蛋的皮埃尔·莫昂克虽然有一副好嗓子却像个小恶魔一样作怪。
马修用他真挚的爱开导皮埃尔,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打开了皮埃尔的心,并因此与皮埃尔的母亲有了一段情缘。
马修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如此,在他的眼里每- -一个孩子都像天使一样美。
他要求孩子们写下自己的理想,孩子们都笑了,哪有什么理想,能捣乱激起人们的愤怒就够了。
从不放弃的马修给每一个学生找到他们的定位,发掘他们的特长和优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放牛班的春天》赏析
![《放牛班的春天》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0a29f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4.png)
《放牛班的春天》赏析第一篇:《放牛班的春天》赏析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落叶悠扬《Les Choristes》,译为“放牛班的春天”。
朴素流畅的电影里,没有使用复杂的特技,也没有豪华大片电影里华丽的画面,一个小小的微笑,细细的皱纹却让人觉得如此温暖!天籁般的音乐,感人的故事,完美的画面让我感悟到一种心灵上的洗礼与震撼。
在这部清新的电影里,感受最深的,或许就是那完美的音乐的触动,和马修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微妙的二元关系的构建。
我想,不管是谁,我们都能感受到灵魂随音乐旋律的波动,导演巧妙地运用音乐作为电影的催化剂,展现了音乐净化灵魂,排解寂寞,放松精神,使人获得一种巨大的享受的作用,对音乐的感受,有人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
”天籁般的童声,让每个人都深深地沉醉其中。
也正是音乐,让池塘之畔的问题少年们找到了他们所喜爱的东西,他们的顽劣、暴力、孤僻、叛逆等等被音乐引导,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所在。
抽烟,打架欺负别的孩子,捉弄老师,所有的恣意妄为都是作为对压抑的一种反抗,表示他们的不理解和显示自己的存在,当他们受到鼓励,找到音乐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填补心灵的空虚的时候,我所感觉到的是每个生命里怀揣的梦想,以及音乐所释放出来的童心,可爱,还有对马修老师的感激之情,音乐让一切变得简单,变得美好。
音乐作为一种润滑剂改变了这所学校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谩骂和惩罚不再是学生与老师的唯一交流,“犯错,处罚”不再是唯一的手段,老师和学生也可以一起踢球,唱歌。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也并非他们所愿,正如老校工麦神父所说:“真为这些可怜的孩子打抱不平”,“他们也并不是无可救药”。
音乐担负起了这座沟通的桥梁,打开了学生封闭的心灵。
音乐,带来了放牛班的春天,也带来了马修创作的春天,甚至是整座学校的春天。
体罚式教育和诱导式教育。
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教育的两种模式,以校长为代表的体罚式教育法,还有以马修老师为代表的诱导式教育法。
欧洲经典音乐剧鉴赏《放牛班的春天》
![欧洲经典音乐剧鉴赏《放牛班的春天》](https://img.taocdn.com/s3/m/e0134f26bcd126fff7050ba5.png)
经典音乐剧欣赏放牛班的春天——来自池塘底的天籁之声《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贝佩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
这本日记中记录了他们幼年时的一位代课老师克莱蒙•马修用音乐拯救了一群问题孩子们的心灵,并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的故事。
故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主人公克莱蒙•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是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并没有得到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而仅仅只是成为了一所教养院的代课老师。
这所教养院有一个外号叫做"池塘底"。
这因为在这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
他们打架、吸烟、破坏无所不为。
到任之后克莱蒙发现学校的校长总是以残暴、高压的手段来管治这些孩子,体罚、禁闭等现象在这里司空见惯。
性格沉静的克莱蒙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改善这种状况,他喜爱音乐,所以他决定用音乐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着的心灵。
故事随着佩诺带来的日记徐徐展开,看着日记的内容,我仿佛回到了当年那所承载着太多无奈地教养院——池塘底。
生命是个偶然,我们常常在无意的邂逅中,摆渡了生命的无常,获得永恒的回归。
故事中的第一次生命相遇,马修便遭到了学生们的戏弄。
刚进入学校,就有老师被学生打伤,推开教室门看到的是骷髅嘴里叼着点燃的烟头,刚上讲台就被滑倒,飞出的皮包被学生四下抛传……接着校长出现,教室才恢复了应有的平静。
这些学生本应该接受处罚,然而马修却用善良的谎言宽容了这群孩子。
于是在一双双惊愕的目光中他们开始了这段生命的对话。
马修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节课,便是严肃而温暖的一课。
首先,他要求打伤马桑斯大叔的乐格克承担责任,并接受应有的惩罚。
然而当马修看校长以体罚的方式来对待学生时,他意识到可以用其他人性化方式来处置肇事者,那就是去医务室照看马桑斯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马修的善良,他不忍心让一个孱弱幼稚的心灵,遭到校长无情地鞭笞与践踏。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赏析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0271c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d.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赏析《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感动的法国经典影片,讲述的是一群放牛班的孩子在春天维持传统,独立完成牧场的管理的故事。
影片的主要角色有:小马奇、菲利普、弗朗西斯卡、毛里汤、马塞尔等。
他们都在放牛班找到平静、幸福、友谊和爱的温馨。
小马奇是影片的主角,他十分勇敢,有着坚韧的毅力和热情的性格,他经常帮助其他孩子做事,并且把他们团结起来。
他是菲利普最忠实的朋友,他和菲利普一起对抗苦难,发现希望,面对挫折,实现梦想。
菲利普是放牛班的传奇,他有着勇敢、坚韧、热情、顽强的性格,他非常崇尚自由、乐观、豪爽,他把放牛班的传统和精神传播下去,感染其他孩子,使他们有了希望、勇气去拼搏,实现梦想。
弗朗西斯卡是放牛班的先驱,他有一份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守着原则,以“自尊”为名,他执著、傲慢、任性,当他的希望没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会非常的气愤,但他最终也会克服那些挫折,坚守信念,发现希望。
毛里汤是放牛班的善良者,他有着友善、乐观、善良的性格,他一直乐于助人,乐观地面对挫折,他把激情注入放牛班,带给大家勇气、信心和希望,他是放牛班的力量之源。
马塞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青少年,他有着深厚的友谊,不畏艰辛,勇敢地直面挫折,帮助他的朋友们实现梦想,马塞尔也受到了毛里汤的激励,他也把希望带入放牛班,让他们有了更多挑战和希望。
这部影片深刻地反映了孩子们的生活,他们在艰苦中探索真理,勇于挑战挫折,充满希望。
这部影片用温暖的气氛和美好的场景,再现了放牛班和他们的传统,审视了孩子们的友谊、勇气、毅力、追求理想的精神。
《放牛班的春天》对年轻孩子有着深刻的启发,让他们明白,生活充满希望,只要有勇气去追求,总可以在挫折中找到希望。
同时,影片也提醒大家学会珍惜自然,关爱身边的人,实现最美好的梦想。
《放牛班的春天》鉴赏
![《放牛班的春天》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225c8d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5.png)
《放牛班的春天》鉴赏《放牛班的春天》鉴赏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音乐艺术的感觉 (2)2.1 观赏性 (2)2.2 故事性 (3)2.3 具有现场感 (4)第3章音乐的表现形式 (4)2.1 写实性音乐 (5)2.2 表现性音乐 (5)2.3 背景性音乐 (6)第4章小结 (2)一、前言音乐最适于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内心微妙的情绪波动, 高度概括地表现了人类最内在的心理感受,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已经不是一种表达手段,也已经不是强调主题的表现形式。
在片中,音乐就是主题!片中那美轮美奂的音乐,赋予了宗教情感的纯净与升华,有着近乎赞美诗的柔美与庄严,创造了超越时空的整体气氛,展现了音乐对人性起到的巨大感化作用,而影片也因此成为一部赞美颂扬人性美的音之曲。
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整个剧情起着推动及调节的作用。
音乐有高潮低潮,电影也有高低潮。
当电影达到高潮,配上音乐的高潮,视觉听觉同时达到高潮,从而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也给观众留下震撼,回味无从。
电影音乐能够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音乐最适于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内心微妙的情绪波动, 高度概括地表现了人类最内在的心理感受,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
所以电影使用音乐表达电影人物内心的感觉是最贴近所需表达的内心,也是观众最容易感觉电影人物的形式。
关键词:音乐、电影、感情、表现形式、音乐艺术的感觉二、观赏性观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
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
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位。
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一所收容问题孩子的寄宿学校里。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https://img.taocdn.com/s3/m/9d5ae8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4.png)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心动的电影,它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首先,该片的剧情令人深思。
影片讲述了一个困扰着许多人的问题:如何面对不同的个性和能力,如何培养每个人的潜力。
故事发生在一个寄宿学校中,主要角色是一群被认为“有问题”的学生和他们的音乐老师。
这些学生在音乐方面并不擅长,但他们通过老师的引导和鼓励,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音乐天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价值,只要给予适当的培养和关怀,他们就能展现出自己的光芒。
其次,影片的音乐是其亮点之一。
音乐在整个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学生们学习的对象,更是他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音乐的美妙旋律和动人的演奏让观众们陶醉其中。
尤其是最后一场音乐会,学生们用自己的音乐才华打动了全校师生,也让观众们为之动容。
这种音乐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了希望和激情,同时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此外,影片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出色。
主人公克莱门特先生是一位温和而富有耐心的老师,他用自己的行动和真诚的关怀,改变了学生们的生活。
他不仅仅是一位音乐老师,更是一位朋友和导师。
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他的坚持和努力也让我深受启发。
总的来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
它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让观众们思考人性和教育的问题。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和对自己能力的评估。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它给予了我无尽的感受和共鸣。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https://img.taocdn.com/s3/m/92f3e7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4.png)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动容的电影,它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真实的描绘,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和精彩的表演,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纯真的美。
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寄宿学校,主要讲述了一个音乐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之间的故事。
这些学生们来自各种背景,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叛逆,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对音乐的热爱。
电影通过展现他们在音乐课上的种种经历和成长,向观众传递了一种关于希望和奋斗的信息。
无论是老师的激情澎湃的演讲,还是学生们投入到音乐中的热情,都让人感受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美好。
其次,这部电影通过音乐的力量,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音乐是电影的灵魂,它贯穿了整个故事,让观众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
电影中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方式。
当学生们在音乐会上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时,观众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的喜悦和自豪。
而当主人公在最后一次音乐会上演奏出自己的心声时,观众不禁为他的勇气和坚持而动容。
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让观众与角色产生了共鸣,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最后,这部电影通过对教育的思考,引发了观众对教育体制的反思。
电影中的学生们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备受压抑,他们的才华和潜力被束缚住了。
然而,当音乐老师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开始展现出无限的潜力和才华。
这引发了观众对教育体制的思考,我们是否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力?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总的来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深刻的情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无论是对人性的探索,对音乐的赞美,还是对教育的思考,这部电影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类内心的美好,值得一看。
让爱走进心灵——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赏析
![让爱走进心灵——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4e8dc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6.png)
让爱走进心灵——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赏析让爱走进心灵——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赏析电影是一种让人们感受生活的媒介,它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触动人的心灵。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便是这样一部令人心驰神往的作品。
该片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于2004年上映。
《放牛班的春天》以其真实而温暖的情感,以及对教育和人性的思考,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乡村。
讲述了一位叫做克莱门特的音乐老师受命前往一所偏远农村的寄宿学校教育一群问题学生的故事。
这些学生被视为问题学生,经常调皮捣蛋,因此克莱门特一开始面临的困难很大。
然而,他选择用温柔和理解的方式对待学生们,不断挖掘他们的潜力。
电影所展现的爱与关怀,贯穿始终,自始至终渗透在整个故事中。
克莱门特作为音乐老师,他不仅教导学生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传递爱与美。
他用心灵和音乐打动着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独特的声音和价值。
正是通过这种温柔的关怀和引导,学生们逐渐找到了自信和勇气,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才华。
电影中的克莱门特教师形象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他的坚持和执着,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奉献,他以善良和关怀感染学生,一切都让我们如此钦佩。
他从不放弃,也从不妥协,他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并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他深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他用自己的热情和关怀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了一个成长的空间。
除了克莱门特之外,影片中还有一个令人难以忽视的角色——皮埃尔·莫兰校长。
莫兰校长在影片中的形象是一个严肃而严谨的人,对学生表现出相对严厉的态度。
然而,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他的对克莱门特的认同和支持逐渐展现出来。
莫兰校长了解到克莱门特的热情和教育方式,他坚信这样的教育能够改变学生的生活,并赋予他们希望。
最终,他决心推翻学校的传统教育体制,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方式。
《放牛班的春天》不仅仅是一部展现教育改革的电影,更是一部探讨人性的作品。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https://img.taocdn.com/s3/m/e784e9c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7.png)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心潮澎湃的法国电影,它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共鸣和情感。
影片以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讲述了一群被社会边缘化的少年,在音乐老师的带领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
首先,影片中的音乐元素让我深受感动。
音乐老师克莱门特以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耐心教导,让这群被认为“问题少年”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他们通过音乐,找到了自己的才华和价值,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其次,影片中展现的友情和成长也让我倍感温暖。
在放牛班的日子里,学生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在音乐的陪伴下,逐渐变得自信和坚强,这种成长的过程让我深受触动。
最后,影片中的人生感悟也让我深思。
通过音乐老师和学生们的故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和闪耀的机会。
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让我对自己的人生也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总的来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感动的电影,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影片中展现的友情、成
长和人生感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和成长的故事,更是一部让人感动和启发的佳作。
强烈推荐给所有喜爱音乐和温情的观众。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https://img.taocdn.com/s3/m/ecea92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8.png)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不仅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感动,还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友谊和自我发现的故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令人难以置信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动人心弦的世界。
首先,电影通过细腻的画面和音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法国乡村。
这个小镇的风景如画,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同时,电影中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音乐作为影片的核心元素,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美妙的听觉享受,更是表达了主人公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每一首音乐都充满了热情和力量,让人心潮澎湃。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出色。
故事的主人公,一群被社会边缘化的学生,以及他们的音乐老师克莱门特,都展现出了鲜活的个性和复杂的情感。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梦想,通过音乐的力量,他们找到了彼此之间的纽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令人难以忘怀,他们的成长和变化让人动容。
最令我共鸣的是电影中探讨的主题:自我发现和接纳。
电影通过展现主人公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以及他们在音乐中获得的自信和快乐,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华和价值,只要我们敢于追求梦想,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个主题深深触动了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总的来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令人难以置信的表演,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电影中的美丽画面和动人音乐让人陶醉其中,而角色们的成长和变化则让人动容。
最重要的是,电影通过探讨自我发现和接纳的主题,向观众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人对自己的梦想和未来充满了希望。
无论是音乐爱好者还是追求梦想的人,这部电影都值得一看。
放牛班的春天——赏析
![放牛班的春天——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71e63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0.png)
放牛班的春天——赏析《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温馨的经典教育影片,它没有华丽的布景,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有的只是几个调皮的毛孩子和一个父亲般的代课老师马修。
导演构思精巧,将故事缓缓展开给观众。
它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爱。
《放牛班的春天》:不给学生随意贴标签影片里,有这样一个小镇,一些特别调皮、经常犯错或者没有父母看管的野孩子就会被送到辅育院。
辅育院虽然是一座学校,但更像是一座黑暗的囚牢,校长哈善就是牢长,而这些可怜的学生就是犯人。
学生们调皮捣蛋,他们上课吵闹,整蛊老师,与老师作对,而这所学校的老师也都奉行着体罚教育的理念,对学生非打即骂,学生变得残暴,比以往变本加厉。
直到马修老师的到来,才给这里带来生机。
每次重温《放牛班的春天》,每次泪目,这部作品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它让每个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也让每位老师和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也告诉大家不要随意给学生添标签,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塑性,都需要被善待、被宽容。
体罚式教育不可取在辅育院里,哈善校长一直贯彻着一个理念:犯错、处罚、关禁闭。
只要孩子“犯错”了,一律不分青红皂白,要受到处罚,甚至关小黑屋十天半个月。
马修刚来到辅育院,便发生了一起恶作剧。
麦神父被玻璃所伤,校长的第一反应不是送麦神父去医院,而是立马召集所有学生集合,想抓出这起恶作剧的元凶,哈善说:三秒内没有抓到凶手,同学轮流关禁闭6小时,直到凶手自首或遭人检举。
然而罪魁祸首没有站出来,校长便随便抓了一个小孩关禁闭。
哈善校长残暴、专制,他奉行的理念就是以暴制暴。
对学生动不动体罚:莫翰克没好好听课被罚关禁闭;冤枉孟丹偷盗扇他巴掌半个多小时;贝比诺回答错误被罚抄正确答案一百遍。
体罚式的教育有用吗?人们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
一些恶性体罚事件时有发生,前段时间就爆出广州一小学某班主任体罚哮喘学生导致其吐血抢救。
哈善校长不分青红皂白就体罚学生那么什么是体罚?体罚就是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实施责罚,造成了受害者身体或者心理上的痛苦。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赏析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a3ffc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a.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赏析
《放牛班的春天》是法国电影导演克里斯托夫德布西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群法国贫穷孩子探索、离家出走、彼此扶持,最终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
该片主要探讨了穷困中孩子不期而遇的友情,人之美德和正能量,以及作为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
故事中,八个贫民孩子从贫穷的小村庄离家出走到法国郊外的一处小山村,因为家里无力养活他们而放牛班离家出走,他们偷偷在放牛班放牛;在这里他们慢慢熟悉了环境,交到了一群朋友,并彼此扶持,一起攒钱,去法国城市上学。
最后,其中的三个孩子在朋友的帮助下,实现了他们的梦想,而另外五个孩子则继续留在小山村,和村里的人们和睦相处,后来他们也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电影让人看到,就算生活艰苦,也能有梦想,也能实现梦想。
电影充满了正能量,更让人看到一群孩子之间友情的美好,以及他们经历困境时相互扶持和团结的坚强意志。
孩子们以自己的毅力,以及周围人的帮助,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此外,电影还对社会的现实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把镜头对准社会上贫穷地区的现状,并且敦促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当尽到义务,关心那些贫困被抛弃的孩子。
因此,该片鼓励人们努力追求梦想,关注弱势群体,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总之,《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具有批判性和感性的电影,它表
达的正能量和友情,以及责任可以激励我们拥有梦想,经受任何困境,勇敢拼搏,不怕失败,同时要关注弱势群体,伸出援手,让我们的社
会更加和谐稳定。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https://img.taocdn.com/s3/m/6c07b6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9.png)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以其深情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的心。
这部法国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和希望的故事,让人们对教育和人性产生了深思。
首先,电影通过细腻的画面和精心编排的音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暖和希望的世界。
每一场景都被精心打磨,每一段音乐都与情节相得益彰。
特别是那些放牛班演唱的歌曲,简单而动人,抓住了观众的心弦。
这些音乐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他们的歌唱才华,更是表达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渴望。
这些音乐不仅仅是观众的耳朵所感受到的,更是触动灵魂的旋律。
其次,电影通过讲述主人公克莱门特的故事,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对每个学生的关怀。
克莱门特是一个富有音乐天赋的男孩,但他却生活在一个没有音乐的世界中。
他的老师们只关注他的问题和缺点,而忽视了他的优点。
然而,当一位新任老师来到学校时,他用他独特的方式激发了克莱门特的潜力。
这位老师不仅教会了他音乐,还给予了他信心和勇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关怀,他们就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最后,电影通过展示学生们的友谊和团结,强调了团队合作和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放牛班的孩子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家庭,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冲突。
然而,在音乐的魔力下,他们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互相扶持的关系。
他们共同努力,克服了困难,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队合作和互相支持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关键。
总的来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通过音乐、教育和友谊,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感动和共鸣。
它让我们反思教育体制和对学生的关怀,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友谊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发人深省的艺术品。
《2024年让爱走进心灵——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赏析》范文
![《2024年让爱走进心灵——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赏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1d8654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e.png)
《让爱走进心灵——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赏析》篇一一、引言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音乐电影,由才华横溢的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于XXXX年上映。
影片以其细腻的情感、独特的音乐元素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从电影的情节、人物、音乐等方面进行赏析,探讨其如何通过爱与音乐的力量走进人们的心灵。
二、情节概述电影以一所充满问题的寄宿学校为背景,讲述了音乐教师克莱门特如何用音乐和爱改变孩子们的故事。
面对一群顽皮、叛逆的学生,克莱门特并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独特的音乐教育方法激发孩子们的潜力,引领他们走上人生正途。
电影以情感和音乐的交融,生动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反思和对爱与善的感悟。
三、人物分析电影中的主角克莱门特是一个有耐心、富有同情心和热爱音乐的教师。
面对学生们的问题和叛逆,他从未放弃过他们,用真诚和耐心感动了孩子们的心灵。
影片还展现了孩子们内心的孤独、恐惧和渴望被爱,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爱的世界。
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鲜明的特征,通过情感交流与内心矛盾的展现,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音乐元素电影中的音乐元素是影片成功的关键之一。
影片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声展现了孩子们内心的情感世界。
音乐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让孩子们找到了心灵的寄托,还成为了他们与克莱门特之间沟通的桥梁。
通过音乐的力量,克莱门特成功激发了孩子们的潜力,让他们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五、爱与心灵的力量《放牛班的春天》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音乐元素,展现了爱与心灵的力量。
克莱门特用真诚和耐心感化了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了爱的温暖。
同时,音乐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释放内心压力的途径。
电影让人们明白,只有用爱去关心他人、用善去感化他人,才能让人生更加美好。
六、结论《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音乐元素展现了爱与心灵的力量。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https://img.taocdn.com/s3/m/929474a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0.png)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出色的演技,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这部由法国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和友谊的故事。
首先,电影中的演员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角克莱门特,由加尔·贝尔纳饰演,是一位对音乐充满热情的音乐教师。
他的热情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激发了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
特别是他与主要角色皮埃尔,由让-巴蒂斯特·莫尼耶饰演,之间的互动十分感人。
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育,更是一种真挚的友谊。
演员们的出色表演让我对他们的角色产生了共鸣,仿佛他们的情感和经历就发生在我身上。
其次,电影中的音乐也是我深深被吸引的地方。
音乐是电影的灵魂,它通过动人的旋律和悠扬的琴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温暖的世界。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当学生们在音乐教室中奏响美妙的乐曲时,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得到了释放和宣泄。
这些音乐不仅给我带来了愉悦,也让我思考了人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最后,电影中的剧情和情节也让我深思。
故事发生在一个寄宿学校,这里的学生们大多来自困境家庭。
他们在音乐教室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这部电影通过展现学生们的成长和变化,让我意识到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们的情感和品格,让他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总的来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出色的演技,让我对音乐、友谊和教育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这部电影给予了我希望和勇气,让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芒。
它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作,值得每个人去欣赏和思考。
《放牛班的春天》音乐赏析
![《放牛班的春天》音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6abf3af8c75fbfc67db24e.png)
放牛班的春天观最后的送别时刻的音乐赏析【1】当克莱门特不得不离开学校离开孩子们的时候,他感到无比的伤心,而当他走出学校大门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个孩子来送他,他暗自摇摇头,以为孩子们对他没有一点点感情,或者出于学校的压力不能来送他,就当他这么想着,一个纸飞机从天上落下,两个纸飞机从天上落下,更多的纸飞机从天而降,他惊奇的发现每一个纸飞机上面都写着孩子们对他的不舍,对他的想念,他顺着飞机落下的方向望上去,孩子们在教室小小的窗子中向外望着,每一双眼睛都是闪闪发光,克莱门特紧紧的握住手中的纸飞机,却久久的说不出话来.这是我看电影时候最感动的画面,教师这个职业闪动着人性的光辉,让大家不能忘,不想忘.【2】沉闷的生活需要轻松的调剂,麻木的内心向望温情的润泽,而最好的办法,也许不外是听一首好歌。
音乐,是快乐我们的精灵,而《放牛班的春天》,实际上可以看成一部有关这个精灵的史诗。
纸上蝌蚪似的音符,经过马修老师的指点,慢慢地开启了“放牛孩子”们心中的春天。
在他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有着如诗般的纯洁天真,他包容他们的错失,鼓励他们勇敢地证明自己,把他们分成男高音、女中音、男低音等角色,并以此为基础组织起了一只合唱团。
“天使般面孔”的莫杭治(Pierre Morhange)就是此时被发掘出来,逐渐展现了自己的音乐天才,并以此为奋斗,最终成了世界知名的音乐家。
音乐可以消弭一切,严肃紧张的数学老师慢慢地有了笑容,甚至可以改变暴躁的校长,使他在合唱团的歌声中童趣大发的玩起纸飞机;音乐也可以让人为之倾注一生,马修老师被辞退后,没有追求名利,一直与音乐为伴,平静的度过了后半生。
贯穿整个影片的,都是孩子们稚嫩清澈的歌声。
一曲曲听下来,使人心生愉悦,似身临如画美景,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小径蜿蜒、枫叶红澄、海波荡漾、翠鸟轻翔,一时间,恍惚中满是轻快温馨。
艺术之所以成其为艺术,是因为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美好。
对于“放牛班”的孩子来说,音乐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他们在之中找到了做人的尊严,感悟到了希望和尊严,再没有调皮捣蛋,再没有恶作剧。
《放牛班的春天》深刻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深刻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力量](https://img.taocdn.com/s3/m/5d5ba87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b.png)
《放牛班的春天》深刻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力量《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电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于2004年上映。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教育和友谊的故事,通过一群被社会边缘化的学生和他们的音乐老师之间的互动,展现了音乐的美妙与力量。
影片以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乡村为背景,故事发生在一所名为“费朗西斯·西蒙学校”的寄宿学校里。
这所学校是一个专门收容有行为问题的学生的机构,这些学生被社会所遗弃,他们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和方向。
在这个看似无望的环境中,一个新来的音乐老师克莱门特·马修(兰贝尔·威尔森饰)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克莱门特·马修是一个有着丰富音乐知识和热情的音乐家,他深知音乐的美妙和力量。
在他的带领下,他组建了一个放牛班合唱团,通过音乐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潜能,让他们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被遗忘的学生们,在音乐的陪伴下,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和潜力,他们的声音让人心醉神迷。
影片通过细腻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情和希望的世界。
音乐成为了学生们表达自己情感和寻找自我的途径,他们用歌声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在放牛班合唱团的演唱会上,学生们的歌声回荡在整个乡村,观众们被他们的表演所打动,不禁为之动容。
除了音乐的美妙,影片还通过对教育和友谊的描绘,探讨了更深层次的主题。
在这个学校里,学生们被要求遵守严格的纪律和规定,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被压抑和忽视。
然而,克莱门特·马修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僵化的教育模式,他通过音乐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潜力,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自信。
友谊也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放牛班合唱团的日常练习中,学生们相互帮助和支持,他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这种团结和友谊让他们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让他们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放牛班的春天》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它通过音乐的力量和教育的探索,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鉴赏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9f1cb1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3.png)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鉴赏《放牛班的春天》(法语《Les Choristes》)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法国音乐电影,这是一部十分值得鉴赏的电影。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鉴赏的相关信息,欢迎阅读!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鉴赏(一)“池塘之底”是一所专为“再教育”问题少年们而设置的寄宿学校的名字。
一如其名,学校拥有阴森古陈的建筑、笨重重叠的大门,灰色斑驳的教室以及幽暗闭塞的氛围。
夏丏尊格言:”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虚空“。
处于池塘之底,那就意味着幽晦如地狱,没有阳光温暖心灵;意味着井底之蛙,笼中之鸟,没有湛蓝的天空任意飞翔;意味着冰冷如冬,污秽丛杂,亦没有真情实爱的润泽。
在这里,观众看到教育的“理念”:“行动—反应”原则,如果有孩子触犯了纪律,全校师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设若三秒内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关六小时的禁闭,轮流进行,取消所有娱乐活动,禁止任何外来探访,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发为止;在这里,有着严格的客人探访条例,只可以在规定时间段亲子见面,其余时间都处于鞭子与辱骂的凌威之下;在这里,缺乏公义、尊重、爱心。
拉齐校长,自私贪婪、刻薄威严而又刚愎自用。
曾经是鼓号手的他,也有过梦想与激情,可是面临教育的异化,逐渐将自我的心灵扭曲变形。
为了向同业委员会争取经费,为了晋升和荣誉勋章,他可以不择手段,任意掠取马修的艰辛努力。
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他可以把蒙丹送进监狱,可以宣告合唱团解散,可以解雇马修。
在他眼里,唯有绝对的权威,才能控制消极行为的发生,抑或惩罚消极行为。
他不再关注学生的灵魂生长,不再倾听教师的善意建议,只在寻求通达的路径,只在解决经费的来源。
面对学生的种种变化,他无法认识到音乐的育人功效,认为音乐带来的纪律改变只是凑巧。
学校的教师个个行为乖戾,面目可憎,令人匪夷所思。
他们忘记了说笑,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情趣与品位。
在他们眼里,看什么都觉得是坏事,这几乎成了职业习惯,或者说思维定势。
影评 - 《放牛班的春天》
![影评 - 《放牛班的春天》](https://img.taocdn.com/s3/m/bab735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2.png)
影评 - 《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以其温暖而感人的故事情节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首先,这部电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性的美好。
故事发生在一个乡村寄宿学校,主人公是一群被视为问题学生的男孩们。
他们被送到这所学校后,遭受了严酷的惩罚和冷漠的对待。
然而,他们的音乐老师克莱门特先生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克莱门特先生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关爱,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潜能。
通过音乐,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也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给予足够的关怀和鼓励,他们就能绽放出迷人的光芒。
其次,电影中的音乐元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作为一种语言,能够跨越文化和年龄的界限,触动人们的心灵。
影片中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表达情感和传递希望的工具。
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深情和力量,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魔力。
特别是最后一场音乐会,男孩们用他们的音乐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坚持。
这一切让我深深地被打动,也让我重新认识到音乐的力量。
最后,这部电影还通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绘,呈现出了深刻的共鸣。
男孩们在放牛班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团队精神。
他们互相扶持,一起面对挑战,共同成长。
这种真挚的友情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也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珍贵和力量。
同时,电影中也展现了师生之间的特殊关系。
克莱门特先生不仅是一位音乐老师,更是男孩们的朋友和导师。
他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这种师生之间的情感让我深深地感动,也让我思考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总的来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感人的电影。
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音乐元素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友情和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宝贵的。
它让我思考到人性的美好和我们每个人对他人的影响力。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解读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1a2fe1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9.png)
《放牛班的春天》呈现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温馨的故事,鼓励观众关注教育的人性化和对个体的关怀。它提醒我们重视每个人的独特才能和内在潜能,鼓励我们相信音乐和教育的力量,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放牛班的春天》强调了音乐的力量和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成为了情感表达和个人成长的媒介,它打开了学生们内心的窗户,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
影片中的音乐旋律和歌声表达了情感的深度和纯真,同时也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音乐成为了学生们追求自由、表达自我和超越现实困境的途径。
《放牛班的春天》同时也探讨了社会对于个体的期望和刻板印象对人的影响。学生们在学校里被定义为问题学生,被剥夺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影片通过展示他们的潜力和独特才能,呼吁观众超越刻板印象,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和关爱。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触动人心的电影,它在音乐的翅膀下,展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对梦想的追求以及个体在教育中的成长。通过温情和感动的故事,它鼓励观众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追寻内心真正的热爱。
这部电影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和成功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关注人性的光辉和每个人独特的价值。它呼吁教育者和社会给予学生更多关爱和鼓励,让他们在自由、创造性和充满希望的教育环境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解读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以音乐、友情和师生关系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对自由、梦想的追求。
故事发生在一个乡村寄宿学校,主要讲述了一群问题学生和他们的音乐老师克莱门的相遇和改变。克莱门通过音乐的力量,激发了学生们内心的潜能,带给他们信心、自尊和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牛班的春天》鉴赏
目录
第1章前言 (1)
第2章音乐艺术的感觉 (2)
2.1 观赏性 (2)
2.2 故事性 (3)
2.3 具有现场感 (4)
第3章音乐的表现形式 (4)
2.1 写实性音乐 (5)
2.2 表现性音乐 (5)
2.3 背景性音乐 (6)
第4章小结 (2)
一、前言
音乐最适于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内心微妙的情绪波动, 高度概括地表现了人类最内在的心理感受,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已经不是一种表达手段,也已经不是强调主题的表现形式。
在片中,音乐就是主题!片中那美轮美奂的音乐,赋予了宗教情感的纯净与升华,有着近乎赞美诗的柔美与庄严,创造了超越时空的整体气氛 ,展现了音乐对人性起到的巨大感化作用,而影片也因此成为一部赞美颂扬人性美的音之曲。
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整个剧情起着推动及调节的作用。
音乐有高潮低潮,电影也有高低潮。
当电影达到高潮,配上音乐的高潮,视觉听觉同时达到高潮,从而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也给观众留下震撼,回味无从。
电影音乐能够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音乐最适于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内心微妙的情绪波动, 高度概括地表现了人类最内
在的心理感受,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
所以电影使用音乐表达电影人物内心的感觉是最贴近所需表达的内心,也是观众最容易感觉电影人物的形式。
关键词:音乐、电影、感情、表现形式、音乐艺术的感觉
二、观赏性
观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
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
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位。
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一所收容问题孩子的寄宿学校里。
这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学校,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破烂的校舍,冷酷的校长,严肃的老师,就连唯一热情的守卫也被学生的恶作剧砍伤了右眼。
在私立学校教音乐的主人公被介绍到这里做学监,他细心揣摩孩子们的心理,对这些被世人放弃的犯了不可饶恕错误的孩子充满了爱与同情。
他把孩子们当作朋友,为了避免孩子被粗鲁的对待向校长撒谎,组织孩子们建立合唱团,很快改变了这里的风气。
他还发现了一位极具歌唱天赋的孩子,并爱上了他美丽而忧郁的母亲。
虽然这段暗恋无疾而终,但是孩子因为他的教育改变了恶习并修复了与自己的关系,成为了一名享誉国际的指挥家。
导演在一开始就埋下了两条线,一条是以孩子的角度,另一条则以主人公的角度。
两条故事线相互映衬,使得故事的表达内容丰满而深刻。
2、故事性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一位充满爱心与耐心的老师,教化了一群坏孩子。
导演的用心就在于把一个看似平淡故事中的艰辛曲折,讲述的动人而充满美感。
摄影机对准了孩子们的双眼,惊恐、愤恨、迷茫、扭曲、绝望、悲伤,这群孩子千疮百口的心灵在每一次镜头特写的眼神中传达出来——关于他们自己的特殊的故事。
这种细微中的震撼力,被导演抓住打动了观众。
天籁般的童声合唱歌颂着美好、自由、幸福、安宁与残酷丑陋的现实以及孩子们各自的悲惨遭遇的对比运用,不得不说是导演的独具匠心。
对于“放牛班”的孩子来说,音乐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他们在之中找到了做人的尊严,感悟到了希望和尊严,再没有调皮捣蛋,再没有恶作剧。
阳光般明媚的音符,轻柔地荡涤着他们正在成长的小小心灵,也改变了他们对世界、他人和自己的看法,他们开始感受到爱和付出的伟大力量,也从此有了一个崭新的人生,使得严肃紧张的数学老师慢慢地有了笑容,甚至可以改变暴躁的校长,使他在合唱团的歌声中童趣大发的玩起纸飞机。
3、具有现场感
电影由于声话并茂,使得它们成为一种具有现场感的真是艺术,而现场中各种声音的真实,来源于它们的生活化、性格化。
每个孩子都有着如诗般的纯洁天真,他们勇敢地证明自己。
这才是活生生的人,有着欲望有着动力有着缺点有着成长。
马修老师把他们分成男高音、女中音、男低音等角色,并以此为基础组织起了一只合唱团。
贯穿整
个影片的,都是孩子们稚嫩清澈的歌声,似身临如画美景。
影片中孩子们由最初的自己孤独的自唱到合唱团一起唱,由孤独寂寞的不敢高声到勇敢的表现着自己,由声音的跑调到合唱出连公爵夫人都赞叹的美妙歌声。
他们的歌声表现了他们的真实生活,在组成合唱团之前,音乐压抑、舒缓,可是当合唱团成立以后,音乐开始欢快,开始充满了情感。
“放牛班”才真正有了春天,“池塘畔底”才有了些许生机。
三、音乐的表现形式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已经不是一种表达手段,也已经不是强调主题的表现形式。
在片中,音乐就是主题!片中那美轮美奂的音乐,赋予了宗教情感的纯净与升华,有着近乎赞美诗的柔美与庄严,创造了超越时空的整体气氛 ,展现了音乐对人性起到的巨大感化作用,而影片也因此成为一部赞美颂扬人性美的音之曲。
1、写实性音乐
电影音乐分为写实性音乐和表现性音乐,影视音响也可以分为写实和写意两种,《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写实性音乐音响和写意性音乐音响的巧妙结合运用,片中孩子们排练合唱时的歌声就属于写实性音乐即有声源音乐,而影片的
背景音乐大多属于表现性音乐即无声源的写意音乐。
这充分体现了影片本身的主题:就是音乐!
2、表现性音乐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在这个影片中主要表现在表达主题;参与叙事;抒发感情和烘托氛围。
例如影片开篇主人公指挥的乐团音乐可以在某种意义上称作是影片的前奏序曲,它奠定了影片全片的主题与基调;在叙事上,片中马修教学孩子们练习合唱时的歌声和乐曲就直接参与影片叙事,成为影片不可分割的叙事工具,特别是马修给莫杭治开小灶时莫杭治天籁般的声音对影片叙事和主题表达起到重要的作用,使观众感觉到马修和音乐对莫杭治的影响,还有孩子们心理上的变化,直接参与剧作并表达影片主题。
记得有这么一段情节,在美妙的钢琴乐下,孩子们唱着:“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向大海,飘向空中,孩子们在望着你呐,在那暴风雨中,你高扬着翅膀,别忘了飞回我身旁...”而画面镜头是莫杭治和佩皮诺望着窗外渴望自由的眼神,同时响起马修的旁白:“我感到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在最遥远的天边建筑自己的小屋...”我对这一段印象特别深刻,写实音乐,写意音乐,音乐与音乐,音乐与画面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境界。
3、背景性音乐
影片中针对不同的情景和人物,所运用的背景音乐也不一样,当蒙丹出现时,例如马修制止蒙丹吸烟的第一次交锋,莫杭治与蒙丹在晾衣房矛盾冲突,蒙丹教坏郭邦等等的情景时所响起的背景音乐,就如蒙丹本人一样,不那么宁静,又带有一股邪恶之气,
此时,音乐也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而每当马修与莫杭治母亲见面的时候,此时响起的音乐总是那么轻柔舒缓,又带有一点浪漫,将马修对莫杭治母亲的好感和单相思烘托的淋漓尽致,同时也与莫杭治母亲那美丽贤淑的形象气质相得益彰。
还有一处印象比较深刻的情节体现了音乐在抒发感情和烘托氛围上的作用,就是当校长得到消息说学校失火后骤然响起的音乐以及在回校途中所配的音乐,音乐的节奏和力度明显加重,急促,紧张,同时蕴含着一些危险的讯息,但随着马修领着孩子们从迷雾中慢慢出现时,音乐突转并慢慢停止,这告诉观众担心和险情已经没了,孩子们都安然无恙,音乐的变化同时也符合观众的心理变化。
此外还有片中莫杭治离开学校在街上偷看母亲工作时运用的音乐也恰当的刻画了当时莫杭治的情绪,也将母子之间的疏远氛围和莫杭治对母亲的渴望表达了出来。
其他诸如几个学生偷看马修的书包时用的音乐能够烘托氛围;当影片临近尾声,响起那首《Cerf-volant》,孩子们清澈的音声从高高的城堡式的禁闭室中飘逸到窗外,合着一架架承载了稚嫩笔迹的纸飞机,仿佛天使的羽毛一片片,一片片,一片片落到马修的面前,差点让我落泪。
阳光下,没有言语,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然而孩子们的歌声如轻柔的海浪层层相叠,一双双挥舞的小手写满了离别的眷恋和心灵的亲吻。
正如马修老师说:我突然领悟出许多东西,有着骄傲,被宽恕的喜悦和一种新的感受,人对他的肯定。
正是声音的时间感和空间感为画面增加了活力。
四、小结
《放牛班的春天》是音乐,也是电影,更是一部用音乐征服观众的电影。
该片在摒弃了诸多流行的商业电影元素之后,该片获得了一种温润如水的质朴气质。
精通音乐的制片人深信,空灵唯美的音乐能够召回人性中的美好记忆,协助人从魔鬼的怀抱中挣脱。
该片音乐极其丰富地运用了教堂音乐的元素,庄严而神圣,空灵而唯美,让观众无不潸然泪下.流畅舒缓的音乐,柔情脉脉地表述着孩子们和老师之间质朴温馨的爱。
旧的题材配上新的音乐,电影的成功正在于这神圣而纯净的音乐不但净化了故事里孩子们的心灵,还赢得了观众心灵的共鸣.轻柔的音乐遥远的回声,动人的孩提乐章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