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语录 课后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ord版含答案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

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

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

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

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

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

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举直错.诸枉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知.者利仁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措安排、安置②向先前③智精明①归⎩⎪⎨⎪⎧ 天下归.仁焉: 秦伯归.女五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臣请完璧归.赵: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②事⎩⎪⎨⎪⎧ 今日之事.何如: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举⎩⎪⎨⎪⎧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类迩而见义远: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戍卒叫,函谷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答案 ①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 ②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 ③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①樊迟问仁。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课后练习:第一单元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课后练习:第一单元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后篇一起提高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是鲁孔丘与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丘不与易也D.使子路反见之项,“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B项,“辟”通“避”,躲避。

D项,“反”通“返”,返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仪封人请.见(请求)是鲁孔丘之徒.与(弟子)B.孔子过.之(经过) 是知津.矣(渡口)C.何.德之衰(怎么) 往者不可谏.(劝谏,劝阻)D.来者犹可追.(追赶) 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项,谏:匡正,挽回。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明日..,子路行以告B.子路从而..后C.鸟兽不可..与同群D.遇丈人..,以杖荷蓧项,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

B项,从而,古义:两个词语,“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表承接的连词;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D项,丈人,古义: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

4.下列对文化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全书共20篇。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子路宿于石门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行以告C.子曰:“隐者也。

”D.晨门曰:“奚自?”A项,介宾短语后置句。

B项,省略句。

C项,省略句,判断句。

D项,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六单元+《墨子》选读+一、+Word版含答案.docx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六单元+《墨子》选读+一、+Word版含答案.docx

作者简介墨子(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

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繁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主要的反对派之一。

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

他的“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是对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享乐奢侈生活的抗议。

他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贵族的世袭制和儒家的亲亲尊尊,试图用上说下教的方法,“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

探究了知识和逻辑等问题,制定了作为认识真理准则的三表,强调善与用,志与功的统一。

弟子很多,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重艰苦实践,服从纪律。

其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极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其体系中的“非命”“务实”的观点为后学所发展,而其中有关宗教迷信的形式,则为他们所克服。

现存《墨子》53篇,是研究墨子及其学说的基本材料。

背景扫描因连年战争,社会动荡不安,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经过长时间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墨子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生观,即“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国泰民安的理想社会。

单元导读本单元内容有三节。

《兼爱》宣扬“兼相爱、交相利”(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墨子认为,自爱而不相爱是天下祸篡怨恨的根源,“兼相爱、交相利”则是消除祸篡怨恨的妙药。

《非攻》认为“亏人自利”是不仁不义之举,而攻打别国是最大的不仁不义,因为它给人们造成的伤害最大。

《尚贤》认为崇尚有才德的士是国家政治的根本,治理天下应该崇尚和任用有才德的人。

这三篇文章的主题在墨子的思想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富有现实意义。

一、兼爱释文题“兼爱”是墨子的基本思想,所谓“兼爱”就是跳脱自爱的狭小圈子,一律平等、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墨子寻求世乱的根源,将它归结为一种自私的爱,即自爱而不相爱。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答案[1]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答案[1]

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3、子曰:“当xx,不让xx。

”14、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1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4、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7、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8、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9、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如之何其可及也?1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1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12、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7、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20、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1、子曰:“人能xx道,非道xx人。

”2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23、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25、子曰:“岁寒,然后知xx之后彫也。

”26、子在xx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7、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12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语文人教版 先秦诸子选读 答案

语文人教版 先秦诸子选读 答案

答案全解全析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阅读理解1.答案(1)名正言顺(或“名不正,则言不顺”) (2)名词动词解析解题之前,应先明确选文的大意。

第(1)题关于出自第二则中的成语,“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大家比较熟悉,不难做。

第(2)题关于“君”“臣”“父”“子”的词性,从后文“君不君”“臣不臣”等可以推断。

[参考译文]齐景公问孔子如何处理国家政事。

孔子回答说:“君主要像个君主,臣子要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 齐景公说:“讲得好啊,如果君主不像个君主,臣子不像个臣子,父亲不像个父亲,儿子不像个儿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论语·颜渊(12·11)》] 子路说:“卫君等待您去治理国政,您打算先从哪儿入手呢?”孔子说:“必须辨正名称!”子路说:“有这个必要吗?您太不合时宜了吧!辨正它们干什么呢?”孔子说:“你真鲁莽啊!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就不发表意见。

名称不辨正,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事情就做不成;事情做不成,礼乐就得不到实施;礼乐得不到实施,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民众就无所适从。

因此,君子定名的东西必定有理由可说,说了就必定能施行。

君子对于自己的说话,是一点都不马虎的。

”[《论语·子路(13·3)》] 2.答案赞同,如“学生”有以下几种含义:①学习养生之道;②在校学习的人;③借指向人家学习某种知识或经验、技能等的人;④晚辈;⑤明清读书人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辞。

所以,学生就应该谦虚、笃志、思齐、勤学、苦练。

解析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冯友兰先生说“每一个名字都包含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任何人有其名,就应当完成其责任和义务”,解答问题时,应重点从名称所代表的责任和义务的角度着手分析。

3.答案(1)A (2)D (3)B(4)①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2019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Word版含答案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蕃.长(fán) 2.畜.积(xù) 3.恶.寒(wù)4.罪愆.(qiān) 5.体恤.(xù) 6.啜菽..(chuò shū)7.籴.贵民饥(dí) 8.雩.而雨.(yú yù) 9.卜筮.(shì)二、通假字1.大.王荒之同太2.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通讻讻,喧扰3.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通智,聪明4.小人错.其在己者通措,废弃5.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同悬,悬殊或差距6.星队.、木鸣,国人皆恐通坠,坠落7.怪星之党见..通傥,偶然地同现,出现8.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通尝,曾经 9.人袄.则可畏也同妖,怪异的人、事 10.枯.耘失岁 通,粗恶不精 11.田稼恶同秽,荒芜 12.其说甚尔.同迩,近 13.则日切瑳.而不舍也通磋,切磋 14.则光晖.不赫同辉,光辉 三、古今异义1.地有常数..矣古义:经久不变的必然性今义:表示常量的数 2.本事..不理 古义:指农事今义:指本领 3.勉力..不时古义:指人民所服苦役今义:指努力 4.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5.风雨之不时..古义:不按照时节今义:时时,经常 6.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古义:自然的规律今义:迷信的人指上天的意志。

四、一词多义1.治⎩⎨⎧ ①治.乱天邪 安定②弃而不治. 研究③将都县居治.无恒故也 治所2.道⎩⎪⎨⎪⎧ ①君子道.其常 遵行②天有常道.矣 规律③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路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3.以⎩⎪⎨⎪⎧ ①禹以.治 凭借②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③故君子以.为文 把4.明⎩⎪⎨⎪⎧ ①知虑明. 圣明②政令不明. 明确③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明亮④火尚足以明.也 照明5.之⎩⎪⎪⎨⎪⎪⎧ ①夫日月之.有蚀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无实义②礼义之.不愆兮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③物之.已至者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④文王康之.代词,指老百姓⑤若夫君臣之.义 结构助词,的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代词,我⑦吾欲之.南海,何如 动词,到 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1)是以日.进也 日:一天天地 (2)孰与物.畜而制之 物:像物一样 2.名词作动词(1)君子道.其常 道:遵行 (2)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王:称王 (3)雩而雨.,何也 雨:下雨 (4)风雨之不时.时:合乎时宜 3.名词的使动用法(1)思物而物.之 物:使……成为物 (2)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 后:使……在后面跟随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1.禹以治.,桀以乱 治:使……安定太平 2.孰与骋能而化.之 化:使……发生变化(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贤:有才有德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隆:尊崇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彼作矣,文王康.之康:使……快乐、安乐(2)因物而多.之多:使……多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怪.之怪:认为……奇怪(2)大.天而思之大:认为……大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治乱非天也(“也”表示判断)2.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者也”表示判断) 3.夫是之谓人祅(语意上的判断)(二)省略句1.禹以(之)治,桀以(之)乱(“以”后省略代词“之”) 2.则王公不以(之)为宝(“以”后省略代词“之”) 3.(是)可畏也,而不可怪也(“可”前省略代词“是”) (三)状语后置句1.在天者莫明于日月(“于日月”作状语,后置)2.繁启、蕃长于春夏(“于春夏”作状语,后置)(四)宾语前置句1.此之谓也(“此”作“谓”的宾语,前置)2.礼义之不愆兮(“礼义”作“不愆”宾语,前置)(五)定语后置句物之已至者(“已至者”作“物”的定语,后置)[课文·译注]治乱天邪?曰:日月、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天决定的吗?回答说:太阳、月亮、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星星、祥瑞的历象,这在禹和桀时是相同的;禹凭借它们治, 桀 以 乱, 治使天下安定太平,桀凭借它们使天下混乱,(所以说)社会安定或乱 非 天 也。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课后练习:第一单元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课后练习:第一单元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后篇一起提高一、基础巩固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富而.可求也而:(2)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信:(3)以告者过.也过:(4)饭.疏食饮水饭:(5)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处:(6)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恶:如果(2)真实、不虚(3)犯错误(4)动词,吃(饭)(5)安居,可以理解为接受(6)厌恶2.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见义不为,无勇..也 B.颠沛..必于是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D.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项,成人,古义指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指人发育成熟,也指成年的人。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B.{以告者过也文之以礼乐C.{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非其鬼而祭之,谄也D.{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项,结构助词,的。

A项,如果/连词,而且。

B项,介词,把/介词,用。

C项,代词,他/代词,自己祖先的。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如不可求,从吾所好.B.饭.疏食饮水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D.非其鬼而祭.之项,“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译为“吃”。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7题。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1.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1.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B)A.仪封人请见.(jiàn)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B.长沮、桀溺耦.而耕(ǒu) 耰.而不辍(yōu)C.夫子怃.然(wǔ) 趋而辟.之(pì)D.以杖荷.蓧(hè) 杀鸡为黍而食.之(sí)解析A项“见”读xiàn。

C项“辟”通“避”,读bì。

D项“食”读sì。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A.是鲁孔丘与?B.而谁以易之?C.使子路反见之D.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解析A项“与”通“欤”。

B项“而”通“尔”。

C项“反”通“返”。

3.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D)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B.明日..,子路行以告C.子路从而..后D.鸟兽..不可与同群解析A项“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今义:岳父。

B项“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C项“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

今义:一个词,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

4.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天将以.夫子为木铎B.何以.战C.作《师说》以.遗之D.遇丈人,以.杖荷蓧解析C项“以”为连词,其余各项皆为介词。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A.而谁以易之?B.晨门曰:“奚自?”C.孔子曰:“何陋之有?”D.子路宿于石门。

解析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其余各项均为宾语前置。

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东海之大乐——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课后习题

东海之大乐——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课后习题

*三、东海之大乐课后篇一起提高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以比.形于天地比:掩护,遮蔽。

B.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闻:名声。

C.不足以举.其大举:全、尽。

D.夫不为顷久推移..推移:变化、发展。

项,闻:知识、见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束于教也始于玄冥B.{乃知尔丑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C.{自以比形于天地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D.{不知论之不及与我之谓也项,均为动词,认为。

A项,介词,被/介词,从。

B项,于是、就/竟、却。

D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东面..而视,不见水端B.吾自以为..至达已C.是非..坎井之蛙与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项,认为。

A项,古义:面向东;今义:东边。

C项,古义:这不是;今义:事理的正确与错误,也指口舌。

D项,古义:懂得大道理;今义: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自然,不拘束;样式、颜色等不俗气。

4.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泾流之.大②两涘渚崖之.间③野语有之.曰④我之.谓也⑤少仲尼之.闻⑥轻伯夷之.义⑦睹子之.难穷⑧非至于子之.门⑨大方之.家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⑦/③/④/②⑤⑥⑧⑨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代词,这样;④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②⑤⑥⑧⑨结构助词,的。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庄子·秋水》)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端:尽头。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更.也,人皆仰之(ɡēnɡ)(2)人能弘.道(hónɡ)(3)莒父..(Jǔ fǔ)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A.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C.由,诲女知之乎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解析A项第三个“知”通“智”。

C项“女”通“汝”。

D项“食”通“蚀”。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更.也,人皆仰之更:改正B.小人之过也必文.文:通“纹”C.人能弘.道弘:扩大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信用解析文:动词,掩饰。

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知而.不争,不可谓忠D.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解析B项“而”,如果;其余各项均作“却”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A.人能弘道,非道弘人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解析B项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丰足。

C项厚,形容词作动词,严格要求;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

D项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6.下列句式与“其何以行之哉”相同的一项是(D)A.以吾一日长乎尔B.贤哉,回也C.他人之贤者,丘陵也D.不吾知也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7~13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百家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百家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百家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2+4分)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①;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②,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此之谓三有礼焉。

如此,则为之服矣。

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

此之谓寇仇。

寇仇,何服之有?”《离娄篇下》[注]①国人:路人。

②服:穿丧服,守丧。

【1】简要说明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间应有的关系。

(2分)【答案】君对臣真心相待,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志。

(2分)【解析】回答此题,可先从文段中筛选出符合题目中“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间应有的关系”要求的词语,比如,孟子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一语,说明国君对臣子抱什么态度,臣子才会对国君报什么态度。

答案只需据此归纳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结合以上文段,请回答孟子是怎样对“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进行分析的。

(4分)【答案】正反对比分析。

(1分)先提出君对臣若做到“三有礼”,臣就能为旧君“有服”,(1分)再从反面分析君若对臣残暴、使用极端手段,臣则“何服之有”。

(1分)君臣关系的关键在于君对臣的态度。

(1分)【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回答孟子进行分析的方法,从孟子的回答中可看出,孟子先说“谏行言听”,然后小结“如此,则为之服矣”;然后又以“今也为臣”开始说另一面,以“何服之有”作结。

可见这是用了对比的方法。

答题时,应先总提一句,再分开以原文作具体论述,最后再总结。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8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及答案

《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及答案

《先秦诸子选读》基础训练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牺牲既成释: 2.贤贤易色释:3.见其二子焉释: 4.自伐者无功释:5.饭疏食饮水释: 6.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释:7.小人之过也必文释: 8.吾与点也释:9.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释:10.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释:11.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释:1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释:13.子皆勉之释: 14.物或恶之释:15.运斤成风释: 16.夫揭竿累释:17.饰小说以干县令释: 18.王语暴以好乐释:19.家之与家之相篡释: 20.强必执弱释:21.叔孙武叔毁仲尼释: 22.多见其不知量也释:23.颜渊喟然叹曰释: 24.仰之弥高释:25.循循然善诱人释: 26.如有所立卓尔释:27.当仁释: 28.子之武城释:29.莞尔而笑释: 30.予所否者释:31.由也为之释: 32.比及三年释:33.且知方也释: 34.以俟君子释:35.舍瑟而作释: 36.异乎三子者之撰释:37.为国以礼释: 38.其言不让释:39.是故哂之释: 40.于传有之释:41.必为鲧禹笑矣释: 42.因为之备释:二、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通假释:2.无欲速,无见小利通假释: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通假释:4.乡也吾见夫子而问知通假释:5.富而可求也通假释: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假释:7.莫春者,春服既成通假释:8.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通假释:9.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通假释:10.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通假释:11.牵巨钩,錎没而下通假释:12.夫揭竿累,趣灌渎通假释:13.见利轻亡其身通假释:14.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通假释:15.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益车百乘通假释:16.仪封人请见通假释:17.鲁孔丘与通假释:18.以易之通假释:19.其从辟人之士也通假释:20.植其杖而芸通假释:21.子路反见之通假释:22.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通假释:三、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Word版含解析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Word版含解析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论辩家。

他义正词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他的文章总流露出“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舍我其谁也”的凛然正气,让人肃然起敬。

孟庙的苍鹭孙继泉苍鹭为什么选择了孟庙?它们是什么时候来的?它们还要在这儿住多久?没有人知道。

其实,不用到孟庙,在邹城市的周边——田野里、公路上,抑或在自家的庭院里,只要抬一下头,不经意间你可能就会看到苍鹭在空中翩飞,一只,两只,十只八只。

它们像从《孟子》中飞出的一粒粒文字,又在平展展的空中组合成一句话,却没有人读懂。

这不过是我的一个形象的比喻。

你看到的这些苍鹭此时正行进在采默地陪伴寂寞却坚定大气的孟子吧。

岁岁年年。

永永远远。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孟子的“四心”“四端”说在人类发展史上,一切有利于善性的扩展、良知的培养、正气的周流、道德的提升的思想,都应该得到尊崇和发扬。

孟子的“四心”“四端”,就是这样的思想。

孟子把“四心”作为完美人格基本的价值尺度,假如没有同情恻隐之心,羞恶知耻之心,礼敬谦让之心,褒是伐非之心,那他就是一个心性有缺陷的人,一个麻木的人,一个不合格的人。

孟子认为,“四心”“四端”是先天潜在的本性;但他同时认可后天培养的作用。

因为“四心”只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比较脆弱。

如果不用心加以培养扩充,就很容易夭折。

孟子的“四心”“四端”说,穿越两千年时空,在今天仍然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力的极大解放,激活了人们的欲望,孟子“四心”说的论述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今天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物质欲望极大地膨胀。

这种强烈的物质欲望也极大地冲刷了人本身具有的“仁、义、礼、智”的善良本性。

这是当今社会外部环境因素致使人们内在“善”的基本属性失落的社会根源。

由此,人们为了在经济活动中盈利,就制造出了一系列欺诈性的假、冒、伪、劣产品来危害他人的利益。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5.5 恶乎往而不可(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5.5 恶乎往而不可(含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 .女恶.(wù)之乎 卫有恶.(è)人焉 B .亡.(wán ɡ),予何恶 寡人恤焉若有亡.(wán ɡ)也 C .安时.(shí)而处顺 予因以求时.(shí)夜 D .孰知.(zhī)死生存亡之一体者 知.(zhī)不出乎四域 解析 B 项中前一个“亡”通“无”,应读“wú”。

C 项中后一个“时”通“伺”,应读“sì”。

D 项中后一个“知”通“智”,读“zhì”。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吾与孔丘,非君.臣也 B.⎩⎪⎨⎪⎧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果以.恶骇天下 C.⎩⎪⎨⎪⎧ 女恶.之乎予何恶.D.⎩⎪⎨⎪⎧刖者之屦,无为爱.之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 解析 A 项第一个“君”译为“主宰、统治”,第二个“君”译为“君主”。

B 项第一个“以”为连词,“来”;第二个“以”为介词,“因为”。

C 项“恶”都译为“厌恶”。

D 项第一个“爱”译为“爱惜”,第二个“爱”译为“喜爱”。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 .其妻子..环而泣之 B .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C .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 D .恐吾无其实..解析 A 项中“妻子”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妻子”是“男人的配偶”的意思。

B 项中“以为”是“认为”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C 项中“踊跃”是“跳跃”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踊跃”是“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的意思。

D 项中“其实”是“这种实名”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其实”是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的意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C)A.内保之.而外不荡也(代水)B.子祀曰:“女恶之.乎?”(代你,即子舆)C.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代灵府,即心)D.寡人丑乎,卒授之.国(代这,即国家)解析A项中“之”应代像水一样平静。

第五章 先秦诸子语录.doc参考答案

第五章  先秦诸子语录.doc参考答案

第五章先秦诸子语录(作业参考答案)1、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孔子此语,实即“推己及人”的原则。

“能近取譬”的“近”指自身,“譬”即以己联想、类推别人,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像关爱自己一样地关爱别人,这才是实行“仁”的方针、途径。

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是这种原则的运用。

儒家的这种“推爱”,有别于墨家的“兼爱”。

2、孟子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之说,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有联系又有区别,你是如何认识的?分析:孟子这段话的核心是希望君王能“与民同乐”,而且还从乐说到忧,所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更为完整地显示了孟子政治学说中的民本主义思想。

从主观上讲,孟子提倡仁政,是为了维护当时封建统治。

因为当时天下战国兼并,要统一天下大势,是用仁政,还是用暴政,这是孟子游说君主唯一能说的话。

而儒家哲学说到底,是培养一种践道者,也就是培养一批能够担当文化使命的特殊阶层。

这个阶层中的精英的品格,就是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一种忘却一己的得失,把自己融入到一个大的群体利益中。

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

这样一份担当,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所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种始自于脚下的朴实情怀比孟子把国家希望寄托在君王一人身上更加的现实,胸怀更加博大,志向更加高远。

3、怎样理解老子所说的“天之道”、“人之道”?分析:“天之道”就是天的运行规律,即自然规律,在总体上是平衡的。

这里指道家的理想政治,应当做到社会公道,同情和帮助弱者,抑制豪强;“人之道”则指当时损人利己、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秩序。

本章文字透露出一种朦胧的、模糊的平等与均衡思想。

这是老子的社会思想。

他以“天之道”来与“人之道”作对比,主张“人之道”应该效法“天之道”。

老子把自然界保持生态平衡的现象归之于“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他要求人类社会也应当改变“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不平等的现象,效法自然界的“损有余而补不足”,“损有余以奉天下”,体现了他的社会财富平均化和人类平等的观念。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五、+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五、+Word版含答案

五、恶乎往而不可释文题《庄子·大宗师》中“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

谁够称得上做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

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然一体的,人们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

这就叫做“道”。

“恶乎往而不可”语出《庄子·大宗师》,意思是“到哪里去不可以呢”。

原文为:“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可他却“成然寐,蘧然觉”,一片安宁。

究其原因,子来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意思是“现在完全把天地看成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极高的铁匠,那到哪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原来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

庄子借子来之口,形象阐释了自己“安时处顺”的思想,告诉人们如何面对困境乃至绝境。

所选部分还是寓言故事,让人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体悟深刻的思想。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就是想通过寓言故事,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告诉人们如何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困境,包括病痛、死亡、长相丑陋……庄子试图使人在陷于绝境时,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养,自解倒悬之苦,突出重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

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纵然折射着灵魂的随遇而安,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超越。

在危难丛集的人世间,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它蕴含着对社会、对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颐隐于齐.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女.恶之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亡.,予何恶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予因以求时.夜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⑥不翅.于父母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佚.我以老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⑧取.妻者止于外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⑨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⑩故不足以滑.和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⑪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⑫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⑬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脐 肚脐 ②汝 你 ③无 不 ④司 “时夜”即“司夜” ⑤悬 倒悬⑥啻 只,仅仅 ⑦逸 安逸,这里为使动用法 ⑧娶 婚娶 ⑨窥 窥察 ⑩汩 乱 ⑪悦 愉悦 ⑫隙 空闲的时间或地方 ⑬是 善、美(2)一词多义①更⎩⎪⎨⎪⎧岂更.驾哉: 更.上一层楼: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②罪⎩⎪⎨⎪⎧ 彼何罪.焉: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③善⎩⎪⎨⎪⎧ 乃所以善.吾死也: 素善.留侯张良:④济⎩⎪⎨⎪⎧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⑤意⎩⎪⎨⎪⎧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⑥信⎩⎪⎨⎪⎧ 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Word版含答案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自己坐个对面你是自己人生历史的作者,更是自己的读者;你是自己社会角色的演员,更是自己的观众。

也许你做读者的境界深些,你的历史才会更有档次,也许你做观众的水准高些,你的角色才会更见功力,而我们有时常常不在意这些,于是我们学会了自我标榜,而很不乐意自我批判,学会了自我掩饰而很难主动自我曝光。

和自己坐个对面,不妨把自己当个陌生人,冷眼看看自己的梦想是不是妄想,不带偏见地听听自己的誓言是不是谎言,甚至还可能站起来和自己掰掰腕子较较劲,感觉感觉自己的把式是不是把戏。

不能站在对面换个角度推敲自己反驳自己,那他永远无法完善自己。

和自己坐个对面,尤其是在自己得意的时候和平安无事的时候,这样你才保持了赢家的姿态,你才不愧为自己心灵最忠实的朋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赏读:人家不了解自己而不怨怒,不也算得是君子的风范吗?专责己者,兼可成人之善;专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

——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剩稿》赏读:一心责备自己,自己进步的同时还可以给别人做出榜样,培养别人的优点;一味地责备别人,则正好滋长自己的骄横恶习。

1.通假字①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 ②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________________ ③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__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女”通“汝”,你 ②“食”通“蚀” ③“无”通“毋”,不要 ④“彫”通“凋”,衰落 2.一词多义①过⎩⎪⎨⎪⎧过.而不改 君子之过.也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愿枉车骑过.之 由也好勇过.我②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信.可乐也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欲信.大义于天下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③食⎩⎪⎨⎪⎧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④而⎩⎪⎨⎪⎧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必不得已而.去答案 ①犯错误/过失,错误/路过,经过/拜访,访问/胜过,超越 ②信用,诚信/相信/实在/信物/通“伸”,伸张/使者,指媒人 ③通“蚀”/粮食/给……东西吃 ④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连词,表因果 3.古今异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先秦诸子语录课后思考题答案

先秦诸子语录课后思考题答案

课后思考题答案:一、先秦时期是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期,诸侯国为谋求霸主地位进行的战争往往不顾百姓死活。

但敏锐的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民心的向背、百姓的存亡其实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真正长治久安,因此诸子思想中常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

如孔子强调"仁者爱人”, 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逻辑起点。

孟子明确提出“仁政”,并说“民贵君轻”,把百姓的地位巻于君王之上(当然有着特立的限制)。

荀子则肯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逍理,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因此成为后世较开明的君王治国的龟鉴。

墨家倡“兼爱”说,比儒家的''仁爱”涵盖而更广,墨子就将是否符合人民生活的实际与利益,提到衡量思想言论是非标准的高度。

现代民主社会虽然将人民利益巻于首位,但仍需要警惕以国家利益等宏大借口来损害人民利益,诸子的民本思想可以作为今天的政治建设的参考。

二、有若说“和为贵”,但是这种“和”并不是亳无原则的'‘和稀泥”、'‘一团和气”,其原则即在于“礼”。

以“礼”来节制“和”,实际上是要使和谐的社会建设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中去,“礼”不仅包括社会行为的各项规范,也包括“岀礼”必须采取的强制措施,即“刑”。

“以礼节之”的“和”才是可贵的,追求"和”之理想的“礼”才是可亲的,这就是“和为贵”与"以礼节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老子提出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办法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如果作简单化的理解就是实行平均主义,或者是“劫富济贫”,在今天看来这已不足为训,因为历史已经给出了深刻的教训,只有使“不足”逐渐龙向'‘有余”,才能真正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子所言仍有现实意义。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应该通过税收等经济杠杆,进行财富的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这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属于“损有余而补不足”的。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有无相生 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有无相生 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有无相生一、基础知识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长短相形.形:形状B。

自伐.者无功伐:讨伐C。

其脆易泮.泮:岸,水边D.柔弱者生之徒.徒:同类解析:选D A项,“形”,比较;B项,“伐",夸耀;C项,“泮”,分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选C A项,代词,代混乱;助词,放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在;从.C 项,均为“……的人”。

D项,表递进;表修饰。

3。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常于几成而败.之B。

怪.之,可也C。

是以圣人犹难.之D。

味.无味解析:选A A项“败”为使动用法。

B、C、D三项中“怪”“难"“味”为意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木强则折A。

报怨以德B。

图难于其易C。

蚓无爪牙之利 D.外欺于张仪解析:选D A、B两项为状语后置句。

C项为定语后置句。

D项和例句相同,为被动句。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第六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第七十六章)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图.难于其易(反复考虑)B。

其脆易泮.(通“叛”,分离)C.故坚强者死之徒.(同类)D.是以.兵强则灭(凭借)解析:选D D项中的“以"意为“因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先秦时期是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期,诸侯国为谋求霸主地位进行的战争往往不顾百姓死活。

但敏锐的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民心的向背、百姓的存亡其实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真正长治久安,因此诸子思想中常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

如孔子强调“仁者爱人”,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逻辑起点。

孟子明确提出“仁政”,并说“民贵君轻”,把百姓的地位置于君王之上(当然有着特定的限制)。

荀子则肯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因此成为后世较开明的君王治国的龟鉴。

墨家倡“兼爱”说,比儒家的“仁爱”涵盖面更广,墨子就将是否符合人民生活的实际与利益,提到衡量思想言论是非标准的高度。

现代民主社会虽然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但仍需要警惕以国家利益等宏大借口来损害人民利益,诸子的民本思想可以作为今天的政治建设的参考。

二、有若说“和为贵”,但是这种“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和稀泥”、“一团和气”,其原则即在于“礼”。

以“礼”来节制“和”,实际上是要使和谐的社会建设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中去,“礼”不仅包括社会行为的各项规范,也包括“出礼”必须采取的强制措施,即“刑”。

“以礼节之”的“和”才是可贵的,追求“和”之理想的“礼”才是可亲的,这就是“和为贵”与“以礼节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老子提出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办法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如果作简单化的理解就是实行平均主义,或者是“劫富济贫”,在今天看来这已不足为训,因为历史已经给出了深刻的教训,只有使“不足”逐渐走向“有余”,才能真正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子所言仍有现实意义。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应该通过税收等经济杠杆,进行财富的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这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属于“损有余而补不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