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我国推行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制度。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评审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是评价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然而,目前的评审标准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评审标准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可操作性。

其次,评审标准的制定与更新不够及时,无法反映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的安全管理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

二是加强对评审标准的更新和修订。

评审标准应该及时反映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的安全管理要求,以保证评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评审程序不够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的程序是保证评审质量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评审程序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

评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评审流程不够规范,评审结果不够客观公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评审人员培训。

评审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评审技能,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完成评审任务。

二是规范评审流程。

评审流程应该明确、规范、透明,以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评审结果缺乏实效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评审结果缺乏实效性,无法有效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改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评审结果跟踪机制。

评审结果应该及时跟踪,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评审结果的实效性。

二是加强评审结果的宣传和推广。

评审结果应该向企业公布,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评审费用过高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需要对评审机构进行费用支付,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成果交流RESULTS COMMUNICATION103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郑义兵 陆亚芳 高婷婷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76摘要:在现代科学的企业管理中,对企业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

采用标准化的企业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使得企业获得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

标准化的企业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本文主要阐述目前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现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实行了制度化的管理,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还制约了企业标准化发展,尽管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在企业生产方面也实现了标准化的管理。

我国企业目前虽然摆脱了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但是企业在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制度过程中,会和公司的文化、员工的利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1]。

只有将标准化的制度管理进行有效的改正,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才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使企业可以从容地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1企业标准化管理概况1.1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作用与必要性标准化管理制度是现代公司或者企业重要的管理制度。

不仅能够节省管理成本,而且可以提升管理效率,进而提升公司的向心力和竞争力。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进行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的管理走向科学化、制度化的重要一步,也是能够为企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一步[2]。

企业的生产时间是建立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的。

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制造、生产流程都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才会在市场上得到很好的反响,才能帮助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郑义兵(1971- ),男,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标准化、企业管理。

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关键词标准化;问题;对策论文摘要针对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标准落后、体系不全;观念陈旧、重视不够;欠缺、普及不广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农业标准化是指根据需求,运用标准化的“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理,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制定并实施相关的系列标准,加速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它要求农业生产遵从统一的生产标准,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并通过统一的手段实施监测。

1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1.1标准落后,体系不全我国现有的农业标准中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有相当大的差距,并且其中很多产品的环保、检测技术标准还是空白。

因此,我国现行的部分农业标准仍存在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或与国际难以接轨等现象。

另外,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还体现在:一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的技术依据还不能完全与国际要求相适应;二是在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完整,尚缺少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体系、检测体系、监督服务体系、评价体系。

1.2观念陈旧,重视不够一是制定出的农产品标准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混乱,甚至相互矛盾;二是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者以及农产品加工者缺乏动力和能力去执行标准,即使是出口农产品企业,其经营观念也仍停留在单纯低价位竞争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少能满足国际标准;三是农业企业对WTO形势下新的标准不清楚,合法利用例外条款进行自我保护的思想淡薄,对出口的农产品已经达到国际标准却遭受反倾销等不公正待遇缺乏应诉的动机和能力。

1.3管理欠缺,普及不广农业标准化知识没有全面普及,不能成为农业发展的自觉行动。

对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缺乏有效组织。

2对策2.1以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一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

着重要提高农产品安全标准和环境标准,要按照WTO协议中关于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卫生健康标准的协议,积极研究和采用国际标准,特别是要确保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关于食品的标准、国际兽医组织关于动物健康的标准、国际植物保护联盟关于植物健康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方面的标准相配套,从而使我国生产的农产品接近甚至超过国际标准,促进我国农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特点、现状和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特点、现状和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特点、现状和对策一、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特点具有对象有生命、区域性、复杂性、文字标准与实物标准共存等特点。

1、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对象是有生命的。

农业技术是在不易控制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动植物的生命过程来实现的。

2、农业标准化的区域性。

农产品因地区不同,其品质差异很大,同一技术在不同区域效果不同。

3、农业标准化的复杂性。

表现在制(修)定标准的周期长,要考虑的相关因素较多。

4、文字标准和实物标准共存。

文字标准来源于实践,是客观实物的文字表达。

但是,文字标准较抽象,由于人们的理解能力或认识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二、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大致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普及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停滞阶段、改革开放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和进入20世纪末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农业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都设置了标准化管理机构,农业标准化工作主要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农业标准化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已发布农业国家标准1500多项,农业行业标准近2000项,各省市制定的农业地方标准7000项,覆盖了粮食、棉花、油料、禽畜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林业、烤烟等各类产品,贯穿产前、前中、产后的全过程,涉及农业基础管理、农业产品质量和安全、动植物保护、检疫和检验、农林机械与设备等各个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互配套,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

(二)农业标准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

国家农业主管部门设有专门分管农业质量标准化的机构(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都设有标准化管理机构。

(三)农业质量监督体系从无到有。

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加强了农业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目前已有国家级产品质检中心10多个,部级质检中心180多个,各省、市、县都建有检测机构,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检验检测体系。

试析我国标准化工作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试析我国标准化工作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试析我国标准化工作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前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想获得又快又好的发展,标准化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标准化工作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正在不断提高,形成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支撑的标准化体系,并且国际先进标准的采用率正在不断增加,标准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充分体现。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标准化工作开展时间较晚,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助于对标准化工作进行有效改進,提升标准化水平。

1、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对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能力不足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的能力水平反映出一个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水平高低,在当前ISO和IEC制定的两万多个国际标准之中,由我国主导或提出的仅有几十项,这远远低于国际上的平均水平,对于开拓国际市场、保持竞争力以及确保产品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力量极为有限,若不得到改善就会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1.2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不强由于标准化工作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标准化在计划阶段盲目性较强,市场驱动和企业自身需求对标准制定并未形成有效的牵引,缺乏标准实施过程的反馈机制,标准制订和修订的过程缺乏透明性,再加上标准化人才缺乏,使得标准的适用性不强,标准与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无法发挥出标准的作用。

还有一些现行的国家安全标准低于国际上发达国家标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就会体现出局限性。

尤其是跨国企业就可以在我国和国外实行两套标准,以达到其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但我国相关部门却无法对其做出处罚,因其符合我国现行标准,可见我国标准科学性有待提高,给实际应用带来尴尬。

1.3标准执行不力再先进的标准如果不贯彻执行也无法发挥出实际作用,虽然标准化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许多行业也在国家标准的范围内出台行业标准,作为行业发展的准则,而为了更好地发展,企业也陆续开始制定出严于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经常出现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标准的执行不力。

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标准化管理是通过发现和解决现实或潜在的问题来持续地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是公司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卫生的技术保证;是国家资源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途径;是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科研成果的桥梁。

关键词:企业标准管理问题对策一、标准化体系构建依据(1)与企业管理技术事项对应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必须贯彻的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标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计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设备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等;(2)有关企业管理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部门及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不少管理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价值工程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等等。

对于“贯标”企业而言,还有贯标体系内的标准;(3)企业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实践经验。

每个企业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企业管理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都形成和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和生产经营中的管理技术,这些也是企业制定管理标准的基础和依据;(4)现代化和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国内外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实践中,总结和创新了不少现代化管理方法或先进的科学的企业管理法。

如:目标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网络技术等等。

二、化工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原则结合企业管理特点,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管理标准体系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执行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2)管理标准体系应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3)管理标准体系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如ISO 系列标准等;(4)管理标准体系应与企业的其他管理体系相互协调一致;(5)管理标准体系具有公司管理体制改革和项目管理的特点,适应公司中、近期工程建设业务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企业管理职能制定标准,不能按照现行的管理机构制定标准;(6)企业应充分吸收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结合实际,将其应用在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三、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两张皮”。

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标准化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中,按照统一的、科学的、规范的标准进行管理和生产,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

然而,在我国的农业标准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标准缺失和标准不统一、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农产品品种较多,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不同,导致缺乏全面统一的标准体系。

同时,不同部门和机构制定的标准存在差异,标准之间缺乏衔接和协调。

其次,标准执行不到位。

我国的农村地区多为自然经济,缺乏标准执行的监督和检测机制,导致标准的执行不到位。

农业标准化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在流通过程中合格率下降,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和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再次,农业标准化意识不强。

我国的农民多为传统农业生产者,对农业标准化的意识和认知较低。

农民往往只注重农产品的产量和销售收入,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不够,忽视了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首先,加强标准制定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应加大力度制定农产品的统一标准,增强标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的监督和检测机制,确保标准的执行。

其次,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加大对农产品的抽检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农产品质量公示制度,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公示和处罚,提高违规行为的代价,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再次,加强农业标准化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农民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和意识。

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养农民的标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农业标准化。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管理。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着标准缺失、标准执行不到位和农业标准化意识不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标准制定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宣传和教育,同时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存在标准落后和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为此,应进一步明确农业标准化建设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完善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加大农业标准的实施力度。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体系农业标准化是指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

按照“简化、统一、协调、优选”的原理,把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成熟的经验转化成标准,用以指导、规范农业生产、加工、经营、销售活动,达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过程。

农业标准化直接关系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实现。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确保农产品的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并且落后我国还没有真正形成从产前、产中、产后及产品的深加工等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标准体系,并且标准体系完善的方向不明确。

不完整的标准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市场流通、产品贸易、质量监控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标准陈旧。

国外的农产品标准每隔2年或5年修订一次,我国10年以上的国家标准占%,5年至10年的国家标准占%。

以加工食品标准为例,据统计,我国加工食品标准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的有12%,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标准的有40%,采用国际制酪业联合会标准的有5%,所占比例都很少。

2 技术指标落后,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指标低且项目不齐全的问题突出。

如,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仅有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等指标,没有涉及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含量指标;进口茶叶受检农药品种在欧盟、德国、英国、日本分别为62种、56种、13种、64种,而我国只规定“六六六”、“滴滴涕”两项指标;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残留量,共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CAC)对176种农药在3 755种食品中规定了2 439项农药最高残留标准。

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摘要: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条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对策。

关键词:标准化;质量检测;技术创新;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研究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标准化工作的成绩,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相关对策,有助于全面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标准化相关部门及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分析(一)标准化工作的成就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修订机制逐步完善,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意识普遍提高。

近年来,国家标准委会同各行业部门对国家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共废止原国家标准2500多项,修订国家标准9500多项,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2万项,标准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标准制修订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

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国的国家标准总数为23843项,正在制修订中的国家标准12726项,国家标准的采标率达到68%。

初步确立了国家标准体系,初步解决了标准的老化、缺失、水平低等问题,使国家标准的标龄缩短到5年以内,基本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我国标准体系,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着。

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突破,在国级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我国共承担35个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机构秘书处,担任22个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和副主席;以我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草案180项,其中已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73项;在ISO和IEC注册的专家人数达到800余人。

关于我国标准化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关于我国标准化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效 率 低 、 论 证 不 充 分 、 标 准 实 施 机
制 尚 未 建 立 、 政 府 管 理 职 能 发 挥 不
够等 。 本 文 仅 就 我 国 标 准 化 管 理 工 作 中 的 有 关 问 题 提 出 一 些 建 议 ,希 望 引起 有 关 方面 的重 视 。
修 订 工 作 的 第 一 步 .也 是 标 准 管 理 工
网 站 向 社 会 公 示 , 广 泛 征 求 社 会 各 方 面 的 意 见 . 以 保 证 相 关 利 益 方 参 与 标 准 的 讨 论 。 提 出 不 同 意 见 , 共 同 做 好 标 准 制 修 订 工 作 , 以 保 证 标 准 的 实 用 性 。 因为 一 个 标 准 的 实施 会 涉 及 社 会 的 各 个 方 面 。 只 有 广 泛 征 求 各 方 面 的 意 见 , 才 能 反 映 各 方 面 的 需 求 , 才 能 更 好 地 推 动 标 准 的 实施 ,才 能体 现 标
求 等 ; 其 次 , 要 考 虑 制 定 标 准 的 可 行
性 ,如 技 术 是 否 成 熟 ,是 否 涉 及 专 利 , 涉 及 的 人 力 、 物 力 、 财 力 。标 准 实 施 可 能 受影 响 的有 关方 面 和社 会效 益 、 经 济 效 益 等 。 作 为 标 准 管 理 部 门 应 要
的 标 准 管 理 工 作 还 不 适 应 当 前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 主 要 表 现 在 标 准 制 定 周 期 长 、 透 明 度 不 够 . 工 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响 了 标 准 的 时 效 性 。 其 次 , 标 准 草 案
征 求 意 见 范 围 太 窄 . 透 明 度 不 高 . 有 关 方 面 的 意 见 得 不 到 充 分 反 映 , 影 响 了标 准 的 实用 性 和 协 调 性 。 标 准 制 修 订 项 目 的 提 出 是 标 准 制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标准化工作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就生态文明建设中标准化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的分析:
一、现状
目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相关领域也逐步建立了标准化机制。

例如,环境保护领域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能源领域建立了《节能服务公司规范》等行业标准。

二、存在问题
1. 标准体系不完备: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中缺乏统一、完整的标准体系,标准之间存在重叠、冲突等问题。

2. 标准实施不彻底:尽管一些标准已经发布,但实际应用仍有欠缺,各地区和企业执行不到位。

3. 标准更新滞后:由于技术和社会发展较快,标准的更新速度相对缓慢,无法及时满足新的需求。

三、对策建议
1. 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研究,制定全面、协调、科学的标准体系,避免重叠和冲突。

2. 加强标准宣传和推广: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标准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和群众积极使用标准,提高标准的实施效果。

3. 加快标准更新:根据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时修订和更新
现有标准,保持标准的前沿性和适应性。

4. 鼓励创新和应用:鼓励企业和机构在标准化研究、标准制定、标准应用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标准与技术的融合与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标准化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建立起科学、严谨、有效的标准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农业标准化就成了解决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关键。

一、问题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1. 标准制定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业标准化制定系统不完善,标准涵盖面不够广泛,管理手段不够严密,标准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比较复杂,标准化生产的条件有待提高。

3. 标准化认证机构不健全。

我国农业标准化认证机构较少、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农业标准化认证的需要。

4. 标准化投入不足。

标准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我国现阶段各级政府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上的投入不足,也缺少企业自身的主动投入。

二、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标准制定体系。

建立与完善农业标准化制定机构,适时修订农业标准化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标准化制定、推广、实施、监督、检测等机制,加强对标准的认真执行和监管。

2.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和流通的效率。

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标准化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 健全认证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产品标准化认证机构,提升认证机构的技术能力,提高标准化认证的可信度。

4. 增加标准化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投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线,提高农产品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三、结论农业标准化建设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只有通过完善标准制定、优化基础设施、健全认证体系以及加大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够实现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我国高质量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文章针对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条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对策.关键词:标准化;质量检测;技术创新;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研究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标准化工作的成绩,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相关对策,有助于全面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标准化相关部门及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分析一标准化工作的成就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修订机制逐步完善,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意识普遍提高.近年来,国家标准委会同各行业部门对国家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共废止原国家标准2500多项,修订国家标准9500多项,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2万项,标准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标准制修订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国的国家标准总数为23843项,正在制修订中的国家标准12726项,国家标准的采标率达到68%.初步确立了国家标准体系,初步解决了标准的老化、缺失、水平低等问题,使国家标准的标龄缩短到5年以内,基本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我国标准体系,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着.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突破,在国级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截至目前,我国共承担35个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机构秘书处,担任22个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和副主席;以我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草案180项,其中已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73项;在ISO和IEC注册的专家人数达到800余人.同时,我国已经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常任理事国,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核心议事层获得了较为充分的话语权,实现了我国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的历史性突破.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国家战略部署以及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ISO 和IEC制定的2万多个国际标准中,中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只有73项;可见,我国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和范围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在控制产业和技术、维护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开拓全球市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等方面,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高.2.标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由于标准立项过程的市场驱动机制不强,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意识较为淡漠,标准制修订过程缺乏开放性和透明性,标准实施状况反馈机制缺乏,致使标准不能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吻合,不能真实、全面、有效地反映相关各方的利益,即使存在问题或不符合需求也难以进行修订等.3.标准化工作的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全社会包括各级政府、企业、普通群众、市场监管的相关部门等来讲,“标准”制定出来后,最重要的是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整个标准化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国家经济建设.近些年来,尽管许多行业都有所谓的“国家标准”,但是依然有许多问题被不断地曝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标准的执行力度存在问题.4.部分标准尤其是涉及生命健康的安全标准之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的部分标准尤其是一些涉及生命健康的安全标准低于发达国家标准,监测的标准低,项目也少.日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麦乐鸡“橡胶门”事件,麦当劳方面声称,使用相关的两种添加剂符合中国现行国家标准,但是英国的麦当劳就没有发现这两种添加剂,因为英国的相关标准不允许添加这两种物质.也就是说,不同的国家对此有不同的技术标准,而一些发达国家较为严格,我国则相对宽松.5.部分标准的检测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我国的标准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标准早就制定了,统一且都被认可的检测方法却仍在“难产”和“临时抱佛脚”的等待之中.当年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之所以造成那么大的恶劣影响,检测方法的落后以及被钻空子利用,事实上正是一个重要背景——因粗陋的“凯氏定氮法”以简单的含氮量来测定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于是,高含氮量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被不法厂商当作“蛋白精”大量加入牛奶,而长期未被监管部门察觉.二、对策与建议针对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条件,针对不同的问题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一围绕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化促国际化加快推进标准国际化进程,健全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和参与机制,尽早介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际标准制修订活动,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占据产业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的数量和范围,充分反映我国利益,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以及其他国际标准组织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制定,积极承担国际标准组织中高层管理职务,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影响力.支持我国企业、科研机构等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鼓励我国专家积极承担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主席及工作组召集人,在国际标准制修订中发挥更大作用.完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和评议工作体系,形成快速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继续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服务平台,围绕我国主要进出口产品,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采集、分析、处理、通报发送和预警发布体系,充实、完善产品出口信息库、标准文献数据库,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和产业利益.加强对我国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重点出口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关联度研究,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增强我国产品的全球市场适应性,减小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二巩固并优化现有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加强标准研制,巩固并不断优化完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体系,深入调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以及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标准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优化完善标准体系.按照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工业标准体系,加快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安全生产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步伐,以标准化提高技术创新的市场化效率.加强标准化政策与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社会事业发展政策及地方政策的协调配合衔接,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一体化结合,强化标准化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中的导向和保障作用,不断拓展社会相关领域标准化的范围,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加强地方特色标准制定,完善标准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培育地方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标准修制定工作机制,进一步缩短计划周期,实行常年公开征集制度,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根据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立项条件向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直接向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提出国家标准修制定项目建议,使立项过程更具有市场或需求驱动特征,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国家标准制修订技术审批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国家标准颗粒度不均衡、重复立项等问题,进一步加强标准制定过程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实施标准草案在指定网站或杂志上公开征求意见和广泛协商一致,建立标准实施的反馈机制.三营造标准氛围,加大标准化工作的执行力度强化宣传引导,为科学发展标准化营造良好的观念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宣传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标准化法律法规与基础知识,结合世界标准日、质量月活动,组织策划标准化研讨推广活动,通过制作发放标准化知识市民宣传手册,利用展览、讲座、知识竞赛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标准化知识,培育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标准化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完善标准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大标准的推广和实施的工作力度,标准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经济战略,而且贯穿于研发、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是一项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承担的使命,在全社会倡导以标准为依据的生产、服务、贸易、消费和创造等行为,建立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遵守、实施标准的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完善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健全市场准入和市场推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认证认可和生产许可等工作力度,建立企业诚信体系,促进标准有效实施,加大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加大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保护资源、环境和消费者利益.四推动科技研发与标准协调发展,以科技手段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及相关检测方法坚持推动科技研发与标准协调发展,是标准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通过完善机制及相关政策、落实资金保障、推进人才合作一系列手段促进科技研发与标准创新协调发展,通过科技研发,提升标准的科学性,改善标准的相关检测方法.与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紧密合作,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有关政策的出台和深化,加强对专利、知识产权转化为标准并反哺创新的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探索,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标准化手段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转型,通过标准研制实施引领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标准创新并取得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组织给予有力支持和相应奖励.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导向作用,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各项扶持资金到位.通过设立标准创新型企业奖、标准示范项目、标准示范基地等,重点支持农业、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资源以及能源与环境、公共安全、服务业、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产业领域标准的研制、采用和推广实施.充分依托并发挥国内外高等院校与专业科研机构的优势和作用,广泛深入推进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专业科研院所等的标准化战略合作关系,开展标准研究、标准提升、标准实施和标准推广等方面的专题合作.与各国家和标准化机构组织在标准化信息、才人培训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充分借鉴国外标准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地方标准化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地方标准化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地方标准化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基层市场工作的交替,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工作业务量的逐步扩大,为顺应市场新时期的发展趋势,我们亟待要进行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党和国家围绕着打造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能源节约与保护、完善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作出了大量的政策要求,同时对地方标准化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都必须提高对地方标准化工作重视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对地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职责,从战略的高度抓好落实地方标准化工作。

关键词:地方标准化工作;现状;问题;策略引言:标准化工作作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已经成为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关键技术支柱。

搞好区域标准化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区域资源优势,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增强地方综合实力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近年来,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地方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工作领域也在不断逐步扩大,工作方式不断创新,工作有效性不断增强。

一、地方标准化工作现状(一)国外地方标准化现状标准化作为一种新的治理工具,已经得到了国际普遍的认可。

从国际局势上来说,标准化刚起步是广泛应用在工厂生产中,后来又逐步推广到工艺流程、服务质量等方面。

然而规范的内容却从企业的个人主体扩大到包含政府部门在内的组织。

这种标准化技术在不同的发达国家存在不同的分类要求与使用现状,但无法否认的是标准化对当今世界所有发达国家都具有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标准化历史最早的欧盟国家、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其在很多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二)国内地方标准化现状中国地方标准化尚处于建设进程中,2021年,我国颁布《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目的为推动国际标准化,在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全体标准化工作者热切期盼的一份纲领性文件。

标准体系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极其重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去年的标准化工作,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看点多、热点多。

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业标准化已成为促进农业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国农业标准化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1、标准体系不完善我国的农业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标准顶层和基层标准发展不平衡,许多重要的农产品标准还缺失,农业标准化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标准执行不力我国的农村地域辽阔,农民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导致标准执行不力。

目前,一些农民不够重视农业标准化,甚至不了解标准的存在,标准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中得不到保障。

3、标准化办公室组织不力农业标准化办公室(或组织)是我国农业标准化的主要管理机构,但是在部分地区,这些机构存在组织不力、功能不齐等问题。

在实践中,一些标准化办公室不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和推进农业生产,导致一些重要的标准制定和实施受到阻碍。

二、对策1、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是发展农业标准化的关键。

在制定农产品标准时应注重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并利用国内外优秀标准化经验,逐步建立农产品标准试点、标准数据收集和信息共享等制度,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

2、提高标准执行力度农业标准执行完全取决于农民的认识和采用性。

为了提高标准执行力度,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改变农民对农业标准的认知和接受度。

此外,还需要加大标准检验、监督力度,对标准执行不力者进行一定的处罚。

3、优化标准化办公室组织完善标准化办公室组织机构,提高标准化办公室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加大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监督力度。

引导社会各界、专业机构及农民共建标准化服务与监督网络,加强标准化技能培训,促进技术全面普及,从而提高标准化水平。

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安全生产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为了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可靠,各地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工作。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人员不足、流程繁琐等。

本文将重点论述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人员不足由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的任务繁重,需要配备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开展检查工作。

然而,目前许多地区缺乏相关人才,监督检查人员配备不足,严重影响了检查工作的开展。

对策一: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为了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加大在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

建立相关培训计划、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相关课程,吸引更多专业人才的加入。

同时,可以通过引进外地专业人才,扩大监督检查队伍,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问题二:流程繁琐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的流程繁琐,各环节耗时长,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

此外,一些规定性文件不明确,导致了监督检查工作的混乱。

对策二:简化流程与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流程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加强与企业沟通,落实标准化监督检查的要求,明确规定和流程,使企业能够更加明确地理解和应对检查工作。

问题三:监督力度不够目前一些地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存在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

一些企业存在安全隐患,但由于监督力度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整改。

对策三:加大监督力度地方政府要加强监督力度,通过增加监督检查频次、深入企业内部查找隐患,并及时要求企业整改。

同时,制定相关处罚措施,对于安全隐患较为严重的企业,要采取严厉的行政处罚,以威慑企业违规行为。

问题四:缺乏技术支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但一些地方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导致监督检查工作难以展开。

对策四:加强技术支持地方政府应注重引进和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以支持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

企业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鞋是整个装束的最下端,但它却是映衬整体形象的闪亮之处。

因为我们是用脚走天下的人,所以一双好鞋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一双好的鞋子不仅能给予你舒适,剧烈运动时还可使你免于受伤。

如果没有,一双好鞋,别说千里之行了,人们简直是寸步难行,因此鞋的质量显得的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中小鞋类企业以其产品价格低廉,样饰新颖,占据着中国低消费群体的广大市场。

一、我国中小鞋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优劣势随着家庭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中国鞋市场的消费需求已由过去的满足基本生活的实用型开始转向追求美观的时尚型,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消费者对鞋需求趋向潮流化、品牌化。

和同类的名牌产品来比,我国的中小鞋企的产品不论是产品质量、穿着舒适度还是穿着耐久性都远远不及名牌产品。

由于样式上和名牌相差无几,而价格却远远低于同类的名牌。

我国的中小鞋企的产品购买者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和学生,这些低消费群体,由于购买能力及对产品的辨别能力等的限制,使得中小企业的产品受到广大低消费群体的青睐。

二、中小鞋类生产企业标准化面临的问题目前,鞋类生产企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使企业在市场发展需求上不能完全适应。

主要表现在:1、无标生产一些小企业,还属于小作坊的生产状态,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对于标准化缺少一定的认识,致使产品没有产品标准甚至不知道自己产品的产品标准是什么,导致产品质量低劣。

2、忽视对产品标准要求的执行一部分企业不知道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的却又不知如何执行。

有些鞋生产企业只重视产品的物理性能检测指标,产品标识不清,标注不全,没有标注或标错执行标准,不标注厂名厂址,没有合格证和质量等级。

这些都说明生产企业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标准。

一些小的鞋厂缺乏自检能力,又不重视质检部门的监督检测,使得产品质量不能得到很好提高。

3、品牌缺失现象较为严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有些中小鞋企,为了迎合购买者买名牌的消费心理,一味的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

我国标准化工作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标准化工作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 收稿 日期 】 0 10 — 3 21-60 【 基金资助 】 中国烟 草总公 司贵州 省公 司黔南 州公司项 目“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2 1) (00 【 作者简介 】莫洁 , 贵州财经 学院管理科学 与工程管理分 院讲 师, 究方 向: 业管理 、 研 企 工程管理、 房地产经营管理。
【 键 词 】 标准化; 关 现状 ;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 23 【 F0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4 26 (020— 160 1 —782 1)706—4 0
依据 , 而各层级 的标准化都是上一层标准结合实际的具体体 现。

标 准化 概 述
( ) 准 的概 念 一 标 对 于什么是标准 ,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从不 同的角度 给出了 自己的定义 , 0 2年 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根据 IOIC 20 S/ E 第 2号指南( 9 6 制定的 ( BT2 0 012 0 )标淮化 工作 指 19 ) G / 00 . 0 2 《 - 南 第 1 部分 : 标准化 和相关 活动 的通用 词汇》 , “ 准” 中 对 标 下 了定义 : 标准 , 是为 了在一定 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经协商一致 制定并 由公 认机构批准 , 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 的一种 规范性 文件。 该定义指 出了标 准的本质 , 涵盖了标准的基础 、 制定过程 、 形式 和最终 目的 , 由此可 以得 出 , 标准是科学 、 技术和实践经 验 的总结 , 是对重复性事 物或工作 做 出的统一规定 , 的制定是 它 图 1 世 界 范 围 标 准 化 体 系构 成 经 由公认权 威的机构 , 目的是 为 了获得 最佳秩序 , 而提高 工 从 2国家标准化体 系。 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于 20 . 我 0 9年 作 效率 、 降低能源的消耗 。 6月 1 1日发 布的《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 , 中 确定 了我 ( ) 准化 的概 念 二 标 如图 2所示。 对 于标准化 的概念 , BT2 0 012 0 { 准化工 作指南 国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 的内容 , G / 0 0 . 0 2 标 - 第1 部分 :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 用词 汇》 中对其定义为 : 标准化 (t dri t n , s n a z i ) 是为 了在一定 范围 内获 得最佳秩 a d ao 序, 对现实 问题或潜 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 的条款 的 活动。 在该定 义中 , 标准化 的主要作 用在于为了其预期 目的改进 产品、 过程或服务 的适 用性 , 防止贸易 壁垒 , 并促进 技术合 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条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对策。

关键词:标准化;质量检测;技术创新;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研究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标准化工作的成绩,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相关对策,有助于全面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标准化相关部门及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分析(一)标准化工作的成就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修订机制逐步完善,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意识普遍提高。

近年来,国家标准委会同各行业部门对国家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共废止原国家标准2500多项,修订国家标准9500多项,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2万项,标准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标准制修订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

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国的国家标准总数为23843项,正在制修订中的国家标准12726项,国家标准的采标率达到68%。

初步确立了国家标准体系,初步解决了标准的老化、缺失、水平低等问题,使国家标准的标龄缩短到5年以内,基本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我国标准体系,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著。

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突破,在国级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我国共承担35个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机构秘书处,担任22个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和副主席;以我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草案180项,其中已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73项;在ISO 和IEC注册的专家人数达到800余人。

同时,我国已经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常任理事国,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核心议事层获得了较为充分的话语权,实现了我国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的历史性突破。

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国家战略部署以及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在ISO和IEC制定的2万多个国际标准中,中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只有73项;可见,我国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和范围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在控制产业和技术、维护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开拓全球市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等方面,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2.标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标准立项过程的市场驱动机制不强,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意识较为淡漠,标准制修订过程缺乏开放性和透明性,标准实施状况反馈机制缺乏,致使标准不能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吻合,不能真实、全面、有效地反映相关各方的利益,即使存在问题或不符合需求也难以进行修订等。

3.标准化工作的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全社会包括各级政府、企业、普通群众、市场监管的相关部门等来讲,“标准”制定出来后,最重要的是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整个标准化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国家经济建设。

近些年来,尽管许多行业都有所谓的“国家标准”,但是依然有许多问题被不断地曝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标准的执行力度存在问题。

4.部分标准尤其是涉及生命健康的安全标准之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的部分标准尤其是一些涉及生命健康的安全标准低于发达国家标准,监测的标准低,项目也少。

日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麦乐鸡“橡胶门”事件,麦当劳方面声称,使用相关的两种添加剂符合中国现行国家标准,但是英国的麦当劳就没有发现这两种添加剂,因为英国的相关标准不允许添加这两种物质。

也就是说,不同的国家对此有不同的技术标准,而一些发达国家较为严格,我国则相对宽松。

5.部分标准的检测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

目前,我国的标准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标准早就制定了,统一且都被认可的检测方法却仍在“难产”和“临时抱佛脚”的等待之中。

当年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之所以造成那么大的恶劣影响,检测方法的落后以及被钻空子利用,事实上正是一个重要背景——因粗陋的“凯氏定氮法”以简单的含氮量来测定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于是,高含氮量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被不法厂商当作“蛋白精”大量加入牛奶,而长期未被监管部门察觉。

二、对策与建议针对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条件,针对不同的问题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

(一)围绕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化促国际化加快推进标准国际化进程,健全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和参与机制,尽早介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际标准制修订活动,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占据产业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

不断提高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的数量和范围,充分反映我国利益,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以及其他国际标准组织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制定,积极承担国际标准组织中高层管理职务,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影响力。

支持我国企业、科研机构等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鼓励我国专家积极承担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主席及工作组召集人,在国际标准制修订中发挥更大作用。

完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和评议工作体系,形成快速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

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继续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服务平台,围绕我国主要进出口产品,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采集、分析、处理、通报发送和预警发布体系,充实、完善产品出口信息库、标准文献数据库,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和产业利益。

加强对我国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重点出口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关联度研究,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增强我国产品的全球市场适应性,减小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巩固并优化现有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加强标准研制,巩固并不断优化完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体系,深入调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以及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标准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优化完善标准体系。

按照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工业标准体系,加快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安全生产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步伐,以标准化提高技术创新的市场化效率。

加强标准化政策与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社会事业发展政策及地方政策的协调配合衔接,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一体化结合,强化标准化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中的导向和保障作用,不断拓展社会相关领域标准化的范围,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加强地方特色标准制定,完善标准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培育地方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完善标准修制定工作机制,进一步缩短计划周期,实行常年公开征集制度,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根据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立项条件向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直接向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提出国家标准修制定项目建议,使立项过程更具有市场或需求驱动特征,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国家标准制修订技术审批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国家标准颗粒度不均衡、重复立项等问题,进一步加强标准制定过程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实施标准草案在指定网站或杂志上公开征求意见和广泛协商一致,建立标准实施的反馈机制。

(三)营造标准氛围,加大标准化工作的执行力度强化宣传引导,为科学发展标准化营造良好的观念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宣传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标准化法律法规与基础知识,结合世界标准日、质量月活动,组织策划标准化研讨推广活动,通过制作发放标准化知识市民宣传手册,利用展览、讲座、知识竞赛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标准化知识,培育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标准化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完善标准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大标准的推广和实施的工作力度,标准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经济战略,而且贯穿于研发、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是一项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承担的使命,在全社会倡导以标准为依据的生产、服务、贸易、消费和创造等行为,建立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遵守、实施标准的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完善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健全市场准入和市场推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认证认可和生产许可等工作力度,建立企业诚信体系,促进标准有效实施,加大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加大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保护资源、环境和消费者利益。

(四)推动科技研发与标准协调发展,以科技手段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及相关检测方法坚持推动科技研发与标准协调发展,是标准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

通过完善机制及相关政策、落实资金保障、推进人才合作一系列手段促进科技研发与标准创新协调发展,通过科技研发,提升标准的科学性,改善标准的相关检测方法。

与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紧密合作,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有关政策的出台和深化,加强对专利、知识产权转化为标准并反哺创新的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探索,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标准化手段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转型,通过标准研制实施引领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标准创新并取得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组织给予有力支持和相应奖励。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导向作用,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各项扶持资金到位。

通过设立标准创新型企业奖、标准示范项目、标准示范基地等,重点支持农业、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资源以及能源与环境、公共安全、服务业、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产业领域标准的研制、采用和推广实施。

充分依托并发挥国内外高等院校与专业科研机构的优势和作用,广泛深入推进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专业科研院所等)的标准化战略合作关系,开展标准研究、标准提升、标准实施和标准推广等方面的专题合作。

与各国家和标准化机构组织在标准化信息、才人培训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充分借鉴国外标准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