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科室第一季度诊疗质量分析情况总结
2018科室第一季度医疗质量分析总结
2018科室第一季度医疗质量分析总结2月份病床使用率达到135.11%2)临床路径管理:从上图及表格可反映2018年一季度临床路径管理入径率达标,完成率需进一步提高,继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
四、病历书写质量病历书写质量是医疗质量及水平的重要体现,严格把控病历质量,对提升医疗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我科每月均对病历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及时整改,不断提升我科病历书写质量。
一季度科室病历自查及主管部门督查存在以下问题:1.病程记录年、月、日出现错误。
2.运行病历书写不及时;3.病历内患者年龄前后不符时有发生。
4.病程记录、三级查房内容过于简单,空泛、缺乏应有的指导性内容,成为病历书写质量提高的难点5.医疗告知空白或书填写不完整,告知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6.治疗用药和诊断不相符合情况时有发生,诊疗计划和医嘱用药两回事;中途用药变化病程记录无解释及说明。
7.病程记录有复制粘贴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自查及督导检查发现时已逐份整改、纠正,原因分析1.病历书写质量不高。
其原因如下:①主管医师忙于应对患者,无暇顾及病历书写,且疏于对下级医师指导,要求不严,病历书写质量下滑在所难免。
②下级医师在查房过程中对上级医师的指导和意见没有认真记录,在病程记录中不能如实反映,显得病历书写细节空洞,缺乏真实性。
③下级医师对患者的日常检查不到位,只是听取患者的口述,不能将各项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紧密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病情,使病历书写过程中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真实记录,而是以粘贴复制,形成雷同的病程记录及病历,只是病历的复制,而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病历书写。
2.病历及时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自查发现个别意思病历告知书签字不及时完成,这需要科室质控小组督促检查,以提高病历及时性。
3.对以前纠正的错误,仍然存在,还没有彻底根治。
①漏字、错字、叠字、比以前有所减少,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②病历粘贴错误十分普遍,如年龄、性别、病程记录时间等;③医疗告知书填写不完整,告知内容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急、危重患者,需要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和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配合我们的治疗,消除医患矛盾。
新生儿科2018年第1季度质量与安全总结分析
新生儿科2018年第1季度质量与安全总结与分析一、病案质量统计与分析月份1月2月3月病历未完善率21.38% 20.47% 17.73%病历质量每月逐步改善,病历未完善率逐月降低,第1季度病历质量中,比较常见的错误如下:1、病程记录未能及时打印、签字;病程记录缺少各级医师签名,个别医师签字欠清晰,不易辨认。
2、辅助检查单尤其是微生物室检查结果打印不及时,分析不及时。
3、部分医嘱遗漏签字。
4、高级抗生素会诊打印不及时,使用医嘱缺少上级医生签字。
5、入院记录未能及时找家属签字。
6、首页填写不全。
7、自费协议书少签字。
8、临嘱缺医师签名。
9、每月仍有迟送病历的情况。
原因分析:1、三级医师负责制度落实不到位:病程记录未能及时打印、签字;病程记录缺少上级医师查房。
2、病例书写制度落实不到位:辅助检查单记录欠详细,首次病程记录未能详细记录。
3、医嘱制度落实不到位:相关操作的临时医嘱缺少医师签字。
4、危重病例制度落实不到位: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不详尽。
5、病情评估制度和运行病例控制不到位:患者入院病情评估表填写不完整。
整改措施:1.继续学习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上级医师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定期检查各组成员执行相关制度的情况;监督检查下级医师病例书写情况,及时做出整改。
遵守三级医师制度的指示;病情变化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下级医师不能擅自修改上级医师的医嘱。
2.严格执行病例书写,把控运行病例质量:按时病例书写规范及时、认真、详尽的完成病例记录,不能记录流水账,杜绝黏贴复制等情况。
3.落实病情评估制度和病例告知制度: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是避免医患误解和纠纷基础。
各级医师应该切实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心情,仔细详尽的告知相关病情、诊疗计划及可能情况,认真完成病情评估和病情告知制度,并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4.认真落实医嘱制度:做到医嘱不能涂改,需要撤销时,相关临床有创操作需要执行医师执行相关诊疗规范,及时签字。
2018年第一季度终末病案质量检查总结分析
2018年第一季度终末病案质量检查总结分析本季度总病案数3673份,质控病案数2756份,病案质控率75%。
甲级病案数3572份,甲级病案率97.3%。
存在问题如下:一、存在共性问题:1、病案首页缺陷问题较多,主要有主要诊断选择错误如以终末临床表现呼吸衰竭为主要诊断,未用合并编码,产科未以产科并发症为主要诊断,主要诊断填写不规范,如缺解剖部位,帽子诊断。
缺疾病性质,急慢性,分级如高血压很高危未分级,外伤原因填写不规范,其它诊断漏填如门诊诊断,分娩结局,手术名称等。
2、住院医师空,病程记录医师未签名3、病案首页基本信息未填或填错如身份证、地址、联系人、性别、出院时间等。
二、非手术科室存在问题:1、联系人填写错误,填写患者本人。
2、病程记录、出院记录医师未签名3、会诊记录未体现在病程记录中4、疾病主要诊断、其他诊断选择错误或填写不规范。
如个人史与现病史不分,笼统如腰椎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未分型,高血压未分级,未用合并编码。
5、入院病情未填三、手术科室存在问题:1、病程记录、入院记录、出院记录医师未签名2、手术记录、手术安全核查表、麻醉医师未签名3、病程超一月未有阶段小结。
4、手术分级与手术切口愈合等级填写错误或未填5、漏填手术名称或填写错误如剖宫产同时伴子宫肌瘤切除,漏填子宫肌瘤切除术。
人工流产术填写剖宫产术。
6、外伤原因填写不规范如笼统填写车祸、摔倒等。
7、手术日期粘贴错误8、漏诊断如门诊诊断未填写、院外压疮未填写到其他诊断中四、缺陷原因分析:1、管理缺陷上级质量监管部门及科室一级质控单位监管不到位,致使一些制度、流程落实不到位,出现一些漏签名漏填,甚至一些单项否决内容缺陷突出。
2、医师知识缺乏从检查看病案首页填写缺陷,疾病诊断选择错误较突出,说明医师对疾病编码知识、病案首页填写理解不透,缺乏规范填写。
3、法律意识淡薄,依法执业依从性差医师不注重学习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对自己要求不严,导致病程记录缺陷,改签名的未签名,改记录的未记录。
最新科室第一季度医疗质量分析总结
2018年xx科第一季度全面质量分析总结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科室达到根本目的。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考核科室运行情况的重要内容。
现将2018年第一季度xx科医疗质量运行情况总结如下:一、组织构建,监督及保障科室医疗及护理质量2018年肾内科根据科室人员变动情况,重新修订医疗质量与安全医小组成员,明确各质量控制小组职责,定期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学习18条核心制度,并进行针对性的考核。
小组定期对科室医疗、护理、院感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制定改进方案,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改进有成效。
二、加强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
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始终把医务人员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科室采取定期不定期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能力。
1、出入院人数及人均住院费用分析:2018年第一季度我科出入院人数、人均费用情况看,我科一季度出院396例患者,较去年同期出院增加。
收治患者例数增呈长趋势。
我科收住院的尿毒症患者居多,合并症较多,病情复杂者多,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病区患者管理尤为重要,加强病区患者病情变化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证医疗安全。
2、平均住院日分析2018年第一季度我科平均住院天数7天,完成医院规定目标值(<10天)。
我科在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诊疗方案,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加快周转,第一季度平均住院天数指标控制达标,但2、3月份共有3例住院超过30天患者,应继续加强平均住院日监管。
3、合理用药数据分析:1月药占比达标,2月超出3.2个百分点,3月超出2.02个百分点,国家基药使用比例偏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合格1)存在问题:药占比超标个别医师特殊用药,病程记录中无相应的用药目的分析,存在不合理用药。
2)原因分析个别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掌握不到位,导致抗药物使用时间过长。
第一季度医疗质量管理分析报告
12 锁骨内固定物取出术
22 1.4 29
踝关节内固定物取出术
11 0.8 46
十二指肠病损破坏术
6 0.4
13
包皮环切术
21 1.4 30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10 0.7 47
泪道重建术
6 0.4
14
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 结扎术
19
1.2 31
15
胸腔状胬肉切除伴自体干细 胞移植术
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 固定术
28
1.8 26
会阴裂伤缝合术
13 0.9 43
髌骨内固定物取出术
7 0.5
10 胫骨内固定物取出术
25 1.6 27
椎骨内固定物取出术
12 0.9 44
椎体成形术
6 0.4
1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22 1.4 28
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
12 0.8 45 肱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6 0.4
二、2018年第一季度开展手术种类情况
2018年第一季度全院共开展206种手术,948台手 术。
其中一级手术195台、二级手术526台、 三级手术230台、四级手术33台。
其中普通外科病区346台、骨科病区325台、 妇产科病区205台、眼科病区103台、肛肠科 病区5台。
2018年全院第一季度手术操作种类数量排名
紫阳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分析报告
2018年第一季度
2017年度在创等医院的工作中,医疗质量管理组 织规范了不良事件的集中上报和归口处理,风险事件 预警管理,危急值系统监管,院感控制,推进质量管 理工具运用,狠抓医疗质量,使我院的医疗质量得到 提升。
为巩固创等工作成绩,固化医疗质量管理标准,落实各项 核心制度,2018年度医院质控体系继续强化全院质量管理, 各职能部门定期督查,现将2018年第一季度全院医疗质量管 理分析情况做以下汇报:
2018科室第一季度医疗高质量分析报告总结材料
2018年xx科第一季度全面质量分析总结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科室达到根本目的。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考核科室运行情况的重要内容。
现将2018年第一季度xx科医疗质量运行情况总结如下:一、组织构建,监督及保障科室医疗及护理质量2018年肾内科根据科室人员变动情况,重新修订医疗质量与安全医小组成员,明确各质量控制小组职责,定期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学习18条核心制度,并进行针对性的考核。
小组定期对科室医疗、护理、院感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制定改进方案,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改进有成效。
二、加强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
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始终把医务人员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科室采取定期不定期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能力。
1、出入院人数及人均住院费用分析:2018年第一季度我科出入院人数、人均费用情况看,我科一季度出院396例患者,较去年同期出院增加。
收治患者例数增呈长趋势。
我科收住院的尿毒症患者居多,合并症较多,病情复杂者多,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病区患者管理尤为重要,加强病区患者病情变化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证医疗安全。
2、平均住院日分析2018年第一季度我科平均住院天数7天,完成医院规定目标值(<10天)。
我科在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诊疗方案,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加快周转,第一季度平均住院天数指标控制达标,但2、3月份共有3例住院超过30天患者,应继续加强平均住院日监管。
3、合理用药数据分析:1月药占比达标,2月超出3.2个百分点,3月超出2.02个百分点,国家基药使用比例偏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合格1)存在问题:药占比超标个别医师特殊用药,病程记录中无相应的用药目的分析,存在不合理用药。
2)原因分析个别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掌握不到位,导致抗药物使用时间过长。
2018科室上半年医疗质量分析总结
2018科室上半年医疗质量分析总结在合理用药方面,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药占比超标,部分病历使用抗生素前无细菌培养,使用抗生素后无实验室复查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抗生素疗效无法判断,抗生素选择不合理,疗程不合理,甚至存在无指征用药,药物使用无临床诊断,无病史记录等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分析了原因。
发现个别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掌握不到位,导致抗药物使用时间过长。
此外,病程记录书写不认真,无用药分析。
出院带药剂量过大,腹膜透析液使用量也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医师培训,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医患沟通;完善双向转诊,对需长期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说服其下转乡镇医院;对于出于个人目的延长住院日,浪费医疗资源的患者,要积极说服出院,并通过宣教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正确的认识;加强住院病人管理,规范诊疗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病区医疗安全管理,严格把控住院指征,确保达出院指征者及时出院。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工作态度不端正部分医生存在病历书写不认真、不负责任的情况,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不充分,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不够细致,对医嘱的执行不够严格,对病人的生命安全不够重视,对医疗纠纷的处理不够谨慎。
这些问题表明医生的责任心不够强,工作态度不够端正,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管理。
同时,医院也应该加强对医生的考核和监管,对不认真书写病历、不负责任处理医疗纠纷的医生进行惩戒和纠正。
个别医务人员在询问病史、查体和观察病情等方面存在责任心不够强的情况,导致病历质量下降。
另外,个别医生的知识面和经验不足,导致对本系统以外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够及时、正确。
同时,低年资的年轻住院医生缺乏基础训练,书写病历时可能存在急躁情绪,影响病历书写质量。
此外,病历形成的环节质量控制中未做到层层把关,二级质控未完全发挥质控职能。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需要科室人员认真研究《病历书写规范》和《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重视病历书写质量。
科室第一季度医疗记录质量分析总结
科室第一季度医疗记录质量分析总结总结:本文档旨在对科室第一季度的医疗记录质量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提供参考和改进措施。
1. 背景:科室第一季度的医疗记录质量对于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通过对医疗记录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医疗记录质量分析:2.1 文字记录准确性: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医疗记录存在文字错误、拼写错误等问题。
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准确,给病患和医务人员带来困扰。
建议医务人员在填写医疗记录时仔细检查和审查,确保文字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2 信息完整性:部分医疗记录存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缺少重要的医疗信息。
这可能会影响后续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建议医务人员在填写医疗记录时要充分考虑到必要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3 记录一致性:不同医务人员填写的医疗记录可能存在一致性问题。
这会给病患和医务人员造成误解和困惑。
建议医务人员在填写医疗记录时要遵循统一的规范和要求,确保记录的一致性。
3. 改进措施:为了提升科室医疗记录质量,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文档标准化:制定和实施医疗记录的标准化要求,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填写和记录信息。
- 提供培训和教育资源: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医疗记录技能和规范意识。
- 引入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医疗记录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
4. 结论:科室第一季度的医疗记录质量分析发现存在文字记录准确性、信息完整性和记录一致性等问题。
通过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我们可以提升医疗记录的质量,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改进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2018介入科全面质量分析总结 1季度
2018年介入科第一季度全面质量分析总结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科室达到根本目的。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考核科室运行情况的重要内容。
现将2018年第1季度介入科医疗质量运行情况总结如下:一、组织构建,监督及保障科室医疗及护理质量2018年介入科根据科室人员变动情况,重新修订医疗质量与安全医小组成员,明确各质量控制小组职责,定期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学习18条核心制度,并进行针对性的考核。
小组定期对科室医疗、护理、院感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制定改进方案,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改进有成效。
二、加强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
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始终把医务人员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科室采取定期不定期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能力。
三、2018年第1季度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1、出入院人数及人均住院费用分析:2018年第1季度我科出入院人数、人均费用情况看,我科一季度出院()例患者,较去年同期出院增加()例。
收治患者例数增呈长趋势。
我科收住院的()患者居多,合并症较多,病情复杂者多,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病区患者管理尤为重要,加强病区患者病情变化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证医疗安全。
2、平均住院日分析2018年第1季度我科平均住院天数()天,完成医院规定目标值(<10天)。
我科在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诊疗方案,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加快周转,第1季度平均住院天数指标控制达标,但2、3月份共有()例住院超过30天患者,应继续加强平均住院日监管。
3、合理用药数据分析:1月药占比达标,2月超出()个百分点,3月超出(9)个百分点,国家基药使用比例偏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合格1)存在问题:药占比超标个别医师特殊用药,病程记录中无相应的用药目的分析,存在不合理用药。
医院科室第一季度总结
医院科室第一季度总结随着时间的流逝,医院科室的工作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变化与进步。
第一季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我们对医院科室在这段时间内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总结与分析。
本文将对医院科室第一季度的工作成果进行全面总结,以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科室的作用,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患者。
一、工作成果1.患者服务在第一季度,科室在患者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们不断优化患者就诊流程,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通过对患者就诊流程的优化,患者等待时间大幅缩短,医患沟通更加顺畅,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2.医疗质量医疗质量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在第一季度,科室严格按照医院标准开展各项检查、治疗工作,严格执行各类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我们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保障医疗质量。
3.科研成果在第一季度,科室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我们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积极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
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多中心临床研究,促进了医疗科学的发展。
4.医务人员素质提升在这段时间内,科室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科室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使医务人员更加尊重生命、爱护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
以上就是医院科室第一季度的主要工作成果。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全体科室成员的辛勤付出和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在第一季度的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1.医患关系紧张由于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患者对医疗的质量和医生的专业能力产生怀疑,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这需要我们通过提高患者信任感和加强医患沟通,以化解医患矛盾,维护医患关系。
2.医疗资源不足在某些特殊时期,医疗资源不足成为制约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018年检验科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2018年检验科第一季度工作总结第一篇:2018年检验科第一季度工作总结2018年检验科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时间过的很快,紧张而忙绿的第一季度已经过去,为迎接上级“等级评审”工作,按照年初医院制定的工作目标和本科室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在各个方面均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现总结如下。
1.业务收入2018年第一季度检验科业务收入达到85万余元,较去年同一季度收入略有增加,增幅8%,工作目标初步完成。
2.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搞好临床沟通,积极广泛地听取临床各科室对检验项目和结果的意见。
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旨在服务临床,树立检验科报告的权威性。
3.大力开展检验新项目,满足临床患者的诊断需求,目前科室新增检验项目已达十余项,为临床医师及时准确地诊断患者病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紧抓检验质量控质工作,规范检验操作技术和规程,加强复核制度,有问题及时报告,第一季度我科未发生一例差错事故,从根本上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5.做好生物安全防护、职业安全暴露的防范,减少职业暴露事故事件的发生。
做好院内感染检测工作,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6.第二季度工作计划提高检验科优质服务的窗口形象,制定措施,落实责任,抓好检验各个环节质量管理,以及质量安全教育工作,防止差错、纠纷事故的发生,配合临床积极开展检验新项目,同时服从医院工作安排,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第二篇:2015年检验科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共)2015年检验科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时间过的很快,紧张而忙绿的第一季度已经过去,按照年初医院制定的工作目标和本科室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在各个方面均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现总结如下。
1.业务收入2015年第一季度检验科业务自费收入达到57万余元,较去年同一季度收入略有增加,增幅8%,工作目标初步完成。
2.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搞好临床沟通,积极广泛地听取临床各科室对检验项目和结果的意见,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旨在服务临床,树立检验科报告的权威性。
新生儿科2018年第1季度质量与安全总结分析
新生儿科2018年第1季度质量与安全总结分析新生儿科2018年第1季度质量与安全总结与分析月份1月2月3月病历未完善率21.38% 20.47% 17.73%病历质量每月逐步改善,病历未完善率逐月降低,第1季度病历质量中,比较常见的错误如下:1、病程记录未能及时打印、签字;病程记录缺少各级医师签名,个别医师签字欠清晰,不易辨认。
2、辅助检查单尤其是微生物室检查结果打印不及时,分析不及时。
3、部分医嘱遗漏签字。
4、高级抗生素会诊打印不及时,使用医嘱缺少上级医生签字。
5、入院记录未能及时找家属签字。
6、首页填写不全。
7、自费协议书少签字。
8、临嘱缺医师签名。
9、每月仍有迟送病历的情况。
原因分析:1、三级医师负责制度落实不到位:病程记录未能及时打印、签字;病程记录缺少上级医师查房。
2、病例书写制度落实不到位:辅助检查单记录欠详细,首次病程记录未能详细记录。
3、医嘱制度落实不到位:相关操作的临时医嘱缺少医师签字。
4、危重病例制度落实不到位: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不详尽。
5、病情评估制度和运行病例控制不到位:患者入院病情评估表填写不完整。
整改措施:1.继续学习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上级医师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定期检查各组成员执行相关制度的情况;监督检查下级医师病例书写情况,及时做出整改。
遵守三级医师制度的指示;病情变化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下级医师不能擅自修改上级医师的医嘱。
2.严格执行病例书写,把控运行病例质量:按时病例书写规范及时、认真、详尽的完成病例记录,不能记录流水账,杜绝黏贴复制等情况。
3.落实病情评估制度和病例告知制度: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是避免医患误解和纠纷基础。
各级医师应该切实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心情,仔细详尽的告知相关病情、诊疗计划及可能情况,认真完成病情评估和病情告知制度,并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4.认真落实医嘱制度:做到医嘱不能涂改,需要撤销时,相关临床有创操作需要执行医师执行相关诊疗规范,及时签字。
第一季度诊疗情况总结
第一季度诊疗情况总结一、概况在第一季度,我们医院共进行了4000多次诊疗服务,其中包括门诊和住院病人的诊治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医院的医生、护士和医疗技术人员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了全面、细致的医疗服务。
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医务人员为了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健康不懈努力,充分发挥了医院优秀的技术和良好的医疗设备,并向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门诊工作情况1.门诊量在第一季度,我们医院门诊量达到了2500多人次,相较去年同期略有增加。
医院抓住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规模。
我们不断拓宽医疗服务能力,保障了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
2.门诊诊疗情况门诊诊疗情况比较良好,医院各科室医疗服务规范,医生态度和技术水平良好,门诊患者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三、住院工作情况1.入院情况在第一季度,我们医院共收治住院患者1000余人。
收治的患者主要是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疾病的患者。
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积极做好住院患者的医疗护理工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住院护理情况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得到了医院的高度重视,医院积极推行“护理上岗证”制度,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在住院护理工作中,医院坚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人性化。
四、医疗技术工作情况医院在第一季度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医疗技术培训活动,包括手术技术、急救技术、中医药技术等。
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保障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
五、医疗设备管理情况在第一季度,医院全面加强了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医院加强了设备管理制度的建设,规范了设备使用和维护工作,确保了医院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患者的就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临床质量管理情况在第一季度,医院认真贯彻执行《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全面推进了医院的临床质量管理工作。
第一季度医疗质量管理分析报告
9 0.6
3
皮肤病损切除术
44 2.9 20
人工晶体置入术
14 0.9 37
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 术
8
0.5
4
阑尾切除术
41 2.7 21
桡骨内固定物取出术
14 0.9 38
胆囊切除术
8 0.5
5
眼睑内翻矫正术
37 2.4 22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13 0.9 39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手术] 8 0.5
2018年第一季度手术级别数量统计
2018年第一季度手术级别数量统计
600
526
500
400
300
230 195
200
100
0
二级手术 1
三级手术 2
一级手术 3
33
四级手术 4
2018年第一季度手术级别占比统计
一级手术, 19.8%
四级手术, 3.4%,
三级手术, 23.4%,
二级手术, 53.5%
疾病名称
慢性肾衰竭 瘢痕子宫 腰椎间盘突出 支气管炎 腹股沟斜疝 脐带绕颈 脑梗死 桡骨骨折 混合痔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数量
82 57 56 52 49 47 47 38 34 33
所占百分 比% 2 1.39 1.36 1.27 1.19 1.14 1.14 0.92 0.83 0.8
17 脑梗死, 47, 2% 16 脐带绕颈, 47, 2% 15 腹股沟斜疝, 49, 2%
18 桡骨内固定物取出术, 14, 2% 17 人工晶体置入术, 14, 2%
20 尺骨内固定物取出术, 13, 2%
16 剖腹探查术, 14, 2% 15 桡骨骨折切开复位术, 14, 2%
2018年科室医疗质控分析总结
2018年科室医疗质控分析总结2018年肾内科医疗质量运行情况总结如下:一、2018年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2018年,我科全年出院例次患者,全年门诊量约人次。
新增腹膜透析患者人,现长期在我科随访腹透患者余人。
新增血液透析患者人,长期在我院血透患者人。
共手术人次,其中腹膜透析置管术人次,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置管术人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人次,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拔管术人次。
共行临时导管置管术人次,肾穿刺活检术人次。
血透室全年低通量血液透析次,高通量血液透析余人次,血液灌流人次,血液透析滤过人次。
二、出入院人数、平均住院日分析、住院超30天患者分析2018年,我科全年出院例次患者比2017年增加人次。
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完成医院规定目标值(<10天)。
共9例住院超30天患者。
原因分析如下:改进措施:①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低年资医师的诊疗水平,上级医师加强对低年资医师的指导及督查;②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依从性;③切实落实医疗18项核心制度,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及时根据患者病情改变治疗方案;④完善双向转诊服务机制,对治疗效果好,但需长期康复的患者,说服其下转乡镇卫生院恢复疗养;对治疗效果不理想或我院不具备诊治能力的患者,说服其上转对口支援或有预约转诊协议的医院,做好转送工作,确保患者安全;⑤对于出于个人目的延长住院日,浪费医疗资源的患者,要积极说服出院,通过宣教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正确的认识。
必要时上报医院采取相应措施;⑥加强住院病人管理,规范诊疗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合理用药分析存在问题:①1月-5月,12月药占比超标;②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我们将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依从性,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规范诊疗工作流程。
同时,我们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医师的诊疗水平,加强对低年资医师的指导及督查,完善双向转诊服务机制,确保患者安全。
在用药方面,我们将加强对药占比的监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
2018年病案首页第一季度质量检查总结分析
2018年病案首页第一季度质量检查总结分析
本季度检查病案首页3673份,病案首页填写完整率97.1%,病案首页项目填写完整率99.9%。
疾病主要诊断准确率99.1%,疾病其它诊断准确率98.7%。
主要手术操作准确率96.1%,其它手术操作准确率97.7%。
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基本信息:身份证、地址、联系人、年龄、性别、出院时间未
填或填错。
2、诊断信息:主要诊断选择错误、诊断内容填写不规范、损伤、
中毒外因未填或不规范、手术名称未填或填写错误。
3、手术相关信息:手术分级、切口愈合等级未填或填错,手术助
手、麻醉医师未填,手术时间填错。
4、住院过程信息:入院病情、住院医师、离院方式未填或填错。
5、其它信息:过敏药物未填或无过敏药物填有。
缺陷原因分析:
1、住院医师未熟练掌握病案首页填写规范的知识
2、有的科室医师缺乏,产假、病假、进修等导致住院医师未填写。
3、信息系统不完善,首页嵌入质控点不够,逻辑校验欠缺,手术
时间与病情不符、性别男的分娩等,没有提醒,打印出来。
4、缺乏质控。
科主任质控流于形式或未发现错误,导致错误病案
出科归到病案室。
整改措施及建议:
1、落实核心制度,加强培训
2、加强病案首页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3、重视终末病案质控更重视运行病历质控和过程管理。
2018年4月6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xx科第一季度全面质量分析总结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科室达到根本目的。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考核科室运行情况的重要内容。
现将2018年第一季度xx科医疗质量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构建,监督及保障科室医疗及护理质量
2018年肾内科根据科室人员变动情况,重新修订医疗质量与安全医小组成员,明确各质量控制小组职责,定期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学习18条核心制度,并进行针对性的考核。
小组定期对科室医疗、护理、院感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制定改进方案,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改进有成效。
二、加强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
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始终把医务人员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科室采取定期不定期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能力。
三、2018年第一季度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
1、出入院人数及人均住院费用分析:
2018年第一季度我科出入院人数、人均费用情况看,我科一季度出院396
例患者,较去年同期出院增加。
收治患者例数增呈长趋势。
我科收住院的尿毒症患者居多,合并症较多,病情复杂者多,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病区患者管理尤为重要,加强病区患者病情变化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证医疗安全。
2、平均住院日分析
2018年第一季度我科平均住院天数7天,完成医院规定目标值(<10天)。
我科在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诊疗方案,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加快周转,第一季度平均住院天数指标控制达标,但
2、3月份共有3例住院超过30天患者,应继续加强平均住院日监管。
3、合理用药
数据分析:1月药占比达标,2月超出3.2个百分点,3月超出2.02个百分点,国家基药使用比例偏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合格
1)存在问题:
药占比超标
个别医师特殊用药,病程记录中无相应的用药目的分析,存在不合理用药。
2)原因分析
个别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掌握不到位,导致抗药物使用时间过长。
且病程记录书写不认真,无用药分析。
出院带药剂量过大。
腹膜透析液使用量大。
3)整改措施: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的管理及监督,加强预防用药、治疗、联合用药的规范和管理,严格评估患者病情,使用疗程及使用剂量方面严格评估把控。
在医院监管下,科室加大对抗菌药使用监管,严格按医院的规定执行。
不仅
对症用药,还注重药物的合理应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必要时加强与药剂科医师进行沟通,规范医师用药指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
将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化与医师绩效挂钩,严格监控,并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师给予处罚。
规范病程书写,尤其病程记录内容,对特殊药用,特殊病情需要延长用药时间等患者病情进行详细分析,记录用药指证及目的。
规范出院带药,不超剂量开药,严格执行医院规定。
4.病床使用率及临床路径分析
1)病床使用率:我科开放床位26张,一季度病床使用率均达到83%以上,2月份病床使用率达到135.11%
2)临床路径管理:从上图及表格可反映2018年一季度临床路径管理入径率达标,完成率需进一步提高,继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
四、病历书写质量
病历书写质量是医疗质量及水平的重要体现,严格把控病历质量,对提升医疗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我科每月均对病历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及时整改,不断提升我科病历书写质量。
一季度科室病历自查及主管部门督查存在以下问题:
1.病程记录年、月、日出现错误。
2.运行病历书写不及时;
3.病历内患者年龄前后不符时有发生。
4.病程记录、三级查房内容过于简单,空泛、缺乏应有的指导性内容,成为病历书写质量提高的难点
5.医疗告知空白或书填写不完整,告知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6.治疗用药和诊断不相符合情况时有发生,诊疗计划和医嘱用药两回事;中途用药变化病程记录无解释及说明。
7.病程记录有复制粘贴
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自查及督导检查发现时已逐份整改、纠正,
原因分析
1.病历书写质量不高。
其原因如下:
①主管医师忙于应对患者,无暇顾及病历书写,且疏于对下级医师指导,要求不严,病历书写质量下滑在所难免。
②下级医师在查房过程中对上级医师的指导和意见没有认真记录,在病程记录中不能如实反映,显得病历书写细节空洞,缺乏真实性。
③下级医师对患者的日常检查不到位,只是听取患者的口述,不能将各项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紧密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病情,使病历书写过程中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真实记录,而是以粘贴复制,形成雷同的病程记录及病历,只是病历的复制,而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病历书写。
2.病历及时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自查发现个别意思病历告知书签字不及时完成,这需要科室质控小组督促检查,以提高病历及时性。
3.对以前纠正的错误,仍然存在,还没有彻底根治。
①漏字、错字、叠字、比以前有所减少,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②病历粘贴错误十分普遍,如年龄、性别、病程记录时间等;③医疗告知书填写不完整,告知内容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急、危重患者,需要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和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配合我们的治疗,消除医患矛盾。
4.加强病历书写环节质量控制,才能使病历书写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最
有效办法,科室质控小组严把质量关,病历质量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才有保证,医疗水平得以体现。
五、医疗安全:
2018年一季度我无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科室管理情况良好。
1-3月共发生3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2起为患者不慎跌倒,1起行动不便患者无家属陪护。
3起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均积极上报。
六、医院感染管理
1、医院感染病例
一季度医院感染病例1例,该例患者为下呼吸道感染,结合患者病情及病史,多考虑患者因外感风寒引起。
医院感染患者及时上报感控科,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患者病情好转。
2、多重耐药:
2018年一季度检测出4例多重耐药患者,2例大肠埃希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4例多重耐药患者均及时采取隔离及治疗措施,严格按照多重耐药管理实施,措施落实到位。
3、手卫生依从性
我科第一季度手卫生依从性合格率76%,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
整改措施:
1)加强科室手卫生规范培训力度,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每位医务人员必
须掌握洗手指征。
2)加大手卫生监督力度,发现未按手卫生规范操作医务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
效果评价:
通过培训及加大监督力度,不断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意识,强化无菌操作意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4、其他问题:
1)消毒液浓度不达标
2)个别医务人员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意识不强,存在医疗垃圾混装在生活垃
圾内。
3)个别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淡薄
整改措施:
1、定期监测消毒液浓度;
2、科室要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培训,医疗废物分类应清楚,处置规范,包装袋应黄黑分明,存放、登记、签字要规范。
3、加强培训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的知识
七、护理方面:
一季度各项护理工作基本达到护理质量标准,但也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现总结分析如下:
1、病房管理:个别病人物品放置过多、过乱,床头柜摆放不整洁。
2、基础护理:个别病人入院后健康教育不全面、卫生指导不到位;“三查八对”未达到质量标准,巡回病房不及时。
3、消毒隔离:一次性用品分类不及时,处理不规范。
4、整体护理:对病情、用药、健康知识了解不全面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发现后进行总结分析,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使责任护士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主观上有正确的认识。
人人参与病房管理,督促病人及家属将物品整理好,取得病人的配合,为病人创造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对新入院的病人护理员在病人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卫生宣教,督促患者搞好个人卫生,护士长要监督检查;技术操作要反掌握要领,力求精益求精,一针见血。
治疗班要时刻检查治疗用品的供应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下班前要把每项工作再检查一次,避免遗漏;护理文书的书写主要是要加强责任心,每执行一项医嘱及时签名、记录,下班前再核对一次;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要保持连续性,反复强化,护士长要及时评价,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