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银行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银行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银行博物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有趣的体验。
这次参观让我更深入了解到银行的
历史、功能和重要性。
首先,银行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银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从古代的贷款活动到现代的
金融创新,银行一直扮演着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通过亲身参观展览和展示的文物,
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银行是怎样在不同历史时期逐渐演变和适应变化的。
其次,银行博物馆还向我们展示了银行的功能和服务。
这里展示了不同类型的金融交易、储蓄和投资工具,以及金融产品的发展与应用。
通过观看介绍视频和模拟体验,
我更加了解银行是如何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贷款、理财、汇款等服务的。
这为我今后的
金融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最后,通过参观银行博物馆,我还深刻感受到了银行的重要性。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
不仅是经济的血液,也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保障。
银行的作用和职责要求其保持稳健、诚信和创新。
通过参观银行博物馆,我更加强烈地认识到银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
可替代性。
总的来说,参观银行博物馆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清晰地了
解了银行的历史和发展、功能和重要性。
这对于加深我对金融知识和理解银行的作用
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相信这次参观将对我今后的金融决策和金融管理起到积极的指
导作用。
参观中行行史陈列馆心得
参观中行行史陈列馆心得【内容摘要】厚积薄发,让梦想起航,——参观中行行史陈列馆心得,曹禺在《雷雨》中写到,而坐落在这座城市的无锡中行,更是以它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我完全相信中行是一个能放飞自己梦想的地方,它为我们新入行的员工制定了完善的人才培训计划,提供了良好的培训环境,在这里工作,每为中行员工都有强烈的归属感。
厚积薄发,让梦想起航——参观中行行史陈列馆心得曹禺在《雷雨》中写到:“无锡是个好地方。
”初到无锡,摩登的现代化气息和秀丽的自然风景自然地融合,赋予了无锡这座江南名城独特的味道。
综观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无锡作为一座江南历史名城,一方面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古代吴文化、近代民族工商业文化、现代乡镇企业文化的发祥地。
同时,它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位于全国前茅。
更为可贵的是,无锡还是一个极具创新精神和包容力的多样化城市标杆,它为人才发展提供完善的平台,创造人才激励和培养机制,大力振兴人才强国战略,让各种人才从五湖四海聚集到一起,各种思维迸发,充分发挥和挖掘人才价值,力致成为一个人才荟萃之地。
因此,用“人杰地灵”来形容无锡再合适不过。
这些,都是参观无锡博物馆给我最深切的体会和感悟。
而坐落在这座城市的无锡中行,更是以它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能成为无锡中行的一员,我感到非常幸运。
中行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的精神与无锡这座生生不息、敢于冒险的氛围不谋而合。
也正如无锡中行一直坚持的理念那样,“与城市同发展,与客户共成长”。
来到无锡中行大楼19楼行史陈列馆,我心中充满了兴奋和敬佩。
从成立开始,中行就不断地超越自己的目标,实践自己的责任,和我们伟大的国家同患难,共奋斗,在同业中树立了自己的地位,也造就了中行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无锡中行更是凭借自己先进的理念、贴心的服务、优质的业务能力成为该区域同业翘楚。
它坚持增强业务团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赢得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吸引力,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推荐】博物馆观后感word版本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博物馆观后感篇一:博物馆观后感博物馆观后感12国际商务A1 201X4840865徐紫薇为了在学习金融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习了解到一些关于金融和银行的历史知识,我们利用了课堂的时间来到了位于浦东大道的上海银行博物馆进行了参观。
上海自开埠以来,因“江海通津”的地理优势,不断引来“冒险家”逐鹿征战于此,近代被称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文化已深深渗透上海的历史。
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走出课堂,了解银行业发展史,也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
在这浓缩着上海150年银行发展史的展馆中,我们观看着珍贵的历史文物,体味着上海这个金融中心的演变历程,这堂在课堂之外的特殊课程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闻,更提升了我们对金融发展的认识。
通过文字介绍使我对上海银行博物馆有了大概的了解。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是中国工商银行创办的中国首家金融行业博物馆,1998年在工行董事长姜建清的大力扶持下开始筹备建馆,201X年4月正式开馆,1500平方米的展厅里陈列了201X余件展品,分主馆、钱币馆和展示厅三部分。
博物馆主体部分是浓缩上海银行业150年发展沧桑的主馆。
进入展厅,迎面而来的是一幅描绘上海开埠之初外滩景象的巨型图片,当时已是百舸争流,一片繁华。
此后,1847年,中国第一家银行———英国的东方银行开业;1850年,中国户部银行上海分行(后改为大清银行,1912年改为中国银行)设立;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其它还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上海金融机构盛极一时。
可银行业兴起的背后却是中国经济的萧条与行业的凋敝。
上海30年代被誉为远东金融中心,但外商银行尤其是汇丰银行操纵金融数十年,它们可以发行钞票,决定汇兑,控制货币市场;国民党时期银行也没起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而40年代的通货膨胀更导致国民经济的崩溃,馆内就藏有一张新疆银行发行的面值高达60亿的纸币,堪称世界之最。
上海银行博物馆参观后感.pptx
金融,连接世界的桥梁
当今社会,经济已然成为连通世界的的桥梁。各种运输渠道如陆 运、海运、空运等在将货物运送到需求者的手中之时,带来了方便, 也促进了全球经济。历史发展到今天,出现了较娴熟完善的金融体系, 也让人们从中尝到了很多甜头。
此次通过网上参观上海银行博物馆,让我更近距离地见识到了过 去的货币和银行业的发展史,真是受益匪浅。以前觉得,金融学是门 理论深奥、晦涩难懂的学科,可是 经过这次参观以后,蓦然发现, 如果你了解和感性地认识到一样行业的成长过程,更贴近地去感受 它,它的每一面呈现出来的样子都是值得历史沉淀的结果,是很多 该 行业的先辈实践总结得来的宝贵经验。
离开货币展区,映入眼帘的是许多那个年代特有的银行设施和仪 器。隔着透明的玻璃,我仿佛仍然可以闻到发黄的汇票、外资银行支
1
学海无涯
票等各类纸张的古老味道,可以听到点钞机和电动轧钞机在运作时的 声响……
整个展馆是以时间的顺序贯穿着始终的,从一开始就让人感受到 了上海自现代以来作为金融中心的繁荣景象。沿着博物馆的方向朝里 走,我体会到的是时代的变迁和金融的顺应变革。馆内模拟了“钱庄 ” 的营业场景,木质的分隔栏将顾客和钱庄老板之间的界限分隔开 ,使 我联想到了现今银行的服务确实是更添了一丝人性化和便利。当 然, 展馆内提及了很多金融界银行业的风云人物,他们为人们作出 的贡献 是难以衡量的。静静地走在其间,一股敬慕之情也不免油然 而生。
下面我来简单地说一下我的所见吧。银行博物馆共有三个展区, 分别对中、外资银行在上海的发展,货币的演变,以及银行设施的发
展进行了生动的展现。 首先参观的是货币展区,陈列了银锭、包金贝、空首布等等形状
特殊的金属货币。在当代广泛使用的硬币流通之前,有种类繁多的货 币诞生过,成为当时人们的交换货物的必需品。相对于最初的物物交 换方式,此类金属货币省去了交换双方价值不对等的麻烦,但是也因 其携带的不便利和其它因素使得它们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经历了漫长 的演变,才有了现在的货币。
上海银行博物馆观后感货币理论
上海银行博物馆观后感:货币理论导言上海银行博物馆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博物馆,展示了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和货币理论的演变。
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我对货币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在经济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文将分享我的观后感,并对货币理论进行简要的介绍。
货币理论的作用货币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货币的产生、流通和作用。
货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经济交易的媒介,还是价值存储的工具和交易单位。
货币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经济现象,指导货币政策的制定,并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上海银行博物馆的展示在上海银行博物馆中,我看到了丰富的货币藏品和相关的历史文物。
从古代的贝壳、石头、布币,到后来的银元、纸币,再到现代的电子支付方式,不同的货币形式展示了货币的演变和发展。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对货币的物理形态和历史背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货币的发展历程货币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交换活动。
原始社会中,人们以物物交换的方式满足各自需求,这就是所谓的“直接交换”。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易规模的扩大,直接交换带来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为了解决交换困难,人们开始使用某种普遍被接受的媒介物作为交换媒介,这就是货币的雏形。
古代的货币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用贝壳、金属、布币等。
这些货币形式的使用都源于人们对其稀缺性和共识的认可。
然而,这些物质形态的货币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易受到磨损、容易伪造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纸币应运而生,成为现代社会中主要的交换媒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支付逐渐取代了现金交易,成为一种更加方便和高效的交易方式。
在数字经济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子钱包等设备进行付款,无需携带实体货币。
货币理论的核心观点货币理论主要包括货币的定义、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等关键观点。
以下是一些核心观点的介绍:1.货币的定义: 货币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广泛被接受的交换媒介,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偿还债务。
农商银行行史陈列馆观后感
农商银行行史陈列馆观后感这是一座银行的历史陈列馆,里面摆放着各种古今中外关于银行的资料和物品。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老照片:有个背着篓子挑着担子的人在路上匆忙地赶着去交税。
再往前走便能看到那些老旧而斑驳的房屋建筑了,墙壁都很厚实坚固,可见当时建造者也非常重视安全问题,不会轻易让敌人攻破。
走进大厅,周围的木柱、横梁、楼梯等看得出来用材十分讲究,古朴典雅,墙上还贴着许多小纸条,写着各家银行的名字。
农商银行于1985年10月18日正式挂牌营业,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礼,已然发展为综合性的商业银行,但它始终秉承着服务三农的宗旨,一直以改善民生作为己任,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让他们能够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金融兴国”、“货通天下”之说,这足以证明了金融业的重要性。
作为新中国第二大银行——农商行来说,这份责任是光荣且神圣的,也充满着希望与动力。
展厅里面除了银行业基本情况介绍外,还有员工制服,各类运钞车及装备齐全的消防设施,空调电脑监控系统等等……这次参观让我感受颇深,尤其对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银行的存款量以及贷款利率变化规律。
在开展馆之初,两大行的负债总额加起来还没有现如今的一半,近几年来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资产业绩也翻倍增长。
举个例子吧!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100元面值的人民币在市场流通尚且困难,现在100元的钱只能购买0.4公斤猪肉,1公斤蔬菜;90年代初时,1000元可以购买3头牛或8亩田,而现在同样的价格则只能买0.25头牛或2.5亩田。
所以啊!每个时期的利率水平是不同的,虽然低的利率相比高利率显得较低,但其存在也有一定意义,因为这样既减少了市场流通中货币数量,又促使投机取巧者将手中资金尽快转移到市场中获取利润,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而农商行如今处在经济的蓬勃发展阶段,想必是欣喜万分,迅猛的发展势头无法阻挡,一路披荆斩棘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杀出一条血路。
从农商行成立起,政府就采取措施刺激金融体系的发展,把握好“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引导贷款向消费转化,扩大内需与增加外贸并举”原则,从侧面反应了其雄厚的实力,迎合时代趋势,紧跟国家步伐。
招商银行行史馆参观后感
招商银行行史馆参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招商银行行史馆,那可真是一场挺特别的体验呢。
刚走进行史馆,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墙上那些老照片、旧文件,就像一个个小窗口,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招商银行刚起步的时候。
那时候的条件看起来可真简陋啊,不过也正是这种从无到有的创业感,让我对招行的前辈们充满了敬意。
我看到展示的一些早期的存折、存单之类的东西,样式可古朴了。
和现在我们手里那些精美的银行卡和便捷的电子账户比起来,简直就是两个时代的产物。
这也让我深深感受到招行发展得有多迅猛,就像坐着火箭一样,一路从过去那种传统的银行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到现在这个金融科技玩得贼溜的大银行。
行史馆里还有专门介绍招行各种创新业务的板块。
什么一卡通啦,网上银行啦,这些在现在看来很平常的东西,在当时那可是开行业之先河啊。
我就想啊,招行的人可真敢想敢干,在大家都还按部就班的时候,就有勇气去尝试新的东西,这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金融界的大明星。
再说说招行的服务理念展示部分吧。
这里面有很多故事和案例,都是讲招行怎么为客户着想的。
看着那些感人的事迹,我就觉得招行能有这么多忠实客户,那是一点儿都不奇怪。
人家是真的把客户当成上帝在对待,不是光嘴上说说。
参观完整个行史馆,我就像读了一本招行的成长传记一样。
它不仅仅是一家银行的发展历程,更像是一部充满热血和创新的奋斗史。
我觉得招行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那种敢于创新、不断进取,还有对客户真心实意的态度。
这一趟参观下来,我对招行的印象可不再只是个存钱取钱的地方了,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化的金融巨人。
以后再跟招行打交道,感觉都多了一份亲切和敬意呢。
网上参观上海银行博物馆的观后感
网上参观上海银行博物馆的观后感朋友们!我最近在网上参观了上海银行博物馆,那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场超级有趣又涨知识的奇妙之旅。
一进入这个虚拟的博物馆,我就被各种各样的展品给吸引住了。
那些古老的钱币,从沉甸甸的金属币到带着历史痕迹的纸币,感觉每一枚、每一张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看着那些钱币,就好像看到了古代的商人在热闹的集市上讨价还价,用这些货币交换着丝绸、茶叶或者香料,真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
再说说那些早期银行的票据和账本吧。
哇塞,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和各种复杂的账目记录,让我瞬间对以前银行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就在想啊,要是让我去记这些账,估计没几下就得晕头转向了。
从这些票据和账本里,也能看出当时银行业务的严谨性,每一笔交易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就像在守护着一种金融世界的秩序。
还有那些展示银行发展历程的板块,从小小的钱庄逐渐演变成现代化的银行,这个过程就像看着一个小树苗慢慢长成参天大树一样。
早期的银行建筑模型也特别有意思,有的建筑充满了欧式风格,一看就知道那时候的银行业是多么的洋气和高大上。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穿着精致西装、戴着礼帽的绅士们进进出出,谈着各种大生意。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银行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角色的介绍。
在战争年代,银行不仅仅是存钱取钱的地方,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稳定。
那些为了保存国家财富、支持抗战而做出的努力,真的让我对银行业肃然起敬。
这次网上参观虽然没有真的走进博物馆,但也让我收获满满。
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每一个展品都是一颗璀璨的宝石,照亮了金融历史的长河。
而且呀,通过这次参观,我对银行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以前就觉得银行就是个存钱的地方,现在才知道它背后有着这么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巨大的影响力。
我觉得这种网上博物馆真的很棒,让我们这些不能亲自到现场的人也能轻松地了解到这么有趣的知识。
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网上参观机会,去探索更多不同领域的历史文化宝藏呢!。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观后感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啦!哇塞,一进门就看见好多亮晶晶的东西!有金条儿、银元,还有大大的保险柜呢!老师说这里展示的东西特别有意思,可以让我们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我可认真听了,心里扑通扑通的特别兴奋。
里面有好多好玩的地方,比如那个老爷爷机器“咔嚓咔嚓”点钞的样子,简直跟动画片里的一样神奇!还有一台旧旧的算盘儿,我还摸了一下,发现算盘珠子滑溜溜的,转得好快。
导游姐姐说,过去银行里的人就是用这个算钱的,哇,太牛了吧!
最酷的还是那个金库大门儿,特别重,像电影里的宝藏门一样。
老师还告诉我们,这些银行里的叔叔阿姨每天都要数好多好多钱,想想就觉得“哇喔”,是不是特别辛苦呀?
回到教室,我跟小伙伴儿说,下次再有机会,我们要再去一次,还要学更多关于钱的知识!今天真的超级开心,像冒险一样,嘿嘿!
—— 1 —1 —。
参观银行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银行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银行博物馆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
从前,我不知过去钱庄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钱币的变更和发展是什么样子的,我亦不知其经过时代的更迭,从钱庄到银行这漫长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而今,参观了银行博物馆,心中的疑惑似少了许多。
踏入银行博物馆的那一刻,我瞬间被墙上的背景所吸引,从旧时的钱币、银元、司马秤到如今的算盘和计算器,不得不感叹的是光钱币和其计算方式就有了巨大的发展过去的钱币难以携带,司马秤难以精细计算,但如今哪还会听到有人说钱币不好携带的呢?更别提计算器带给我们的方便之处了。
从前的人儿,必须要到钱庄才能存取款,然后在钱袋子里装着沉甸甸的钱币银两去购物,一路上怕会总是惦记着这好不易换来的银钱可别弄丢了!
现在的人儿,只需将钱存在银行,出门只需一个手机或是一张银行卡便可买着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看着橱窗里那一排排一张张纸币,那些只属于那个时代的老旧仪器和设施隔着干净的玻璃,我好像依旧可以感受到他们经历漫漫历史长河留下的味道。
阖眼,我仿佛穿梭在古铜色街道上,看见银行门口熙熙攘攘的站着一群人争先恐后,耳边还响着清脆的车铃声似乎在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和激动。
百年金融,沧桑回眸。
经过这历史的长廊,不禁感叹时代的变化和历史的壮阔,这直击人心的震撼更叫人难以忘怀。
你瞧,这也许就是金融历史的独特魅力吧!。
参观中国银行观后感
参观中国银行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中国银行,那可真是一次挺有意思的经历呢。
一走进中国银行的大门,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金钱的“魔法城堡”。
那大厅宽敞明亮得很,装修得十分气派,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就差没把“高大上”三个字写在墙上了。
工作人员都穿着整齐划一的制服,那精神面貌,就跟一个个金融小卫士似的。
他们脸上都挂着亲切的笑容,一点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我当时就在想,这银行的服务态度还挺不错啊,可不像我想象中那种冷冰冰的只认钱不认人的地方。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好多不同的业务区域。
有专门办理普通储蓄业务的地方,那些小窗口里,不断地有人在存钱、取钱,感觉就像是一个金钱的小循环站。
还有专门为大客户设置的区域,那沙发看着就特别舒服,估计坐在那谈生意都感觉自己身价倍增呢。
最让我觉得神奇的是那些智能设备。
现在的银行啊,科技感满满。
有那种自动办卡的机器,只要按照提示操作,一会儿就能拿到自己的银行卡,比以前那种排队填表格的方式可快多了。
还有智能柜员机,可以办理很多复杂的业务,感觉就像有一个小小的金融管家在里面,随时听候你的吩咐。
我还了解到中国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那可是相当厉害。
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国内和国外的金融世界。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通过中国银行进行各种货币的兑换、贸易结算等业务。
看着那些展示的外汇交易数据,我就像在看一堆神秘的金融密码,虽然不是很懂,但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不过呢,在参观的时候也有一点小尴尬。
那些金融术语可真是让人头大,什么利率、汇率、套期保值之类的,就像听天书一样。
我就想啊,这金融的世界可真是个神秘的领域,还有好多知识需要我去探索呢。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中国银行让我对银行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总觉得银行就是个存钱取钱的地方,现在才知道它背后还有这么多复杂的业务和强大的功能。
而且,这也让我对金融行业多了一份向往,说不定哪一天我也能在这个金钱的“魔法世界”里施展我的才华呢!哈哈!。
参观沈阳金融博物馆的感受
参观沈阳金融博物馆的感受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沈阳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金融业的重要中心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沈阳金融的发展历程,我特地前往沈阳金融博物馆进行参观。
在这次参观中,我不仅对沈阳金融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金融业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进入沈阳金融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的建筑和精致的陈设。
博物馆内部分为多个展厅,每个展厅展示着不同的主题,一幅幅图片和实物展示着沈阳金融的历史和发展。
在第一个展厅里,我看到了关于沈阳金融的起源和初期发展的展示。
陈列柜中展示着一些早期货币和金融机构的文物,这些文物直观地展示了沈阳的金融活动从无到有的历程。
我了解到,早在清朝时期,沈阳就有了自己的银行和钱庄,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后,我进入了第二个展厅,这里展示着沈阳金融在近代的发展历程。
我看到了一些与银行业有关的展品,如早期的银行票据、银行卡和金融工具等。
这些展品展示了沈阳金融在近代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的历史变迁。
接下来,我来到了第三个展厅,这里展示了沈阳金融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情况。
我看到了一些与证券市场和保险业有关的展览,了解到沈阳金融在改革开放后逐渐与国际接轨,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成为了发展的重要特征。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沈阳金融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发展。
在一个专门的展厅里,我看到了一些关于金融科技的展品和展示。
这些展示让我了解到,沈阳金融业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不断探索创新,将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参观沈阳金融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沈阳金融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沈阳金融博物馆的陈列丰富多样,展示了沈阳金融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让我对金融业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总的来说,参观沈阳金融博物馆是一次很有收获的经历。
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对金融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观后感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妈妈带我去了上海市银行博物馆,我好兴奋呀!一进博物馆,我就看见了好多好多很大的钱币,闪闪发亮的,好像在说:“快来看,快来看!”我还看到了一台古老的打印机,咔嚓咔嚓地响,好像在打印一张张大大的钞票。
我站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真是太神奇了!
有个展览是关于银行历史的,里面有一些很老的银行柜台,里面的工作人员穿着古老的衣服,看起来像是从很久很久以前走出来的一样。
我摸摸自己的衣服,想象自己穿上那些古老的衣服,也变成了老银行职员。
哇,感觉好特别!
还有一些钱币,上面有好多古老的数字和图案,妈妈说那些都是过去的钱。
哇,原来钱也有这么多年的历史呀!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觉得很有趣。
特别是看到很多人排队取钱的样子,我还问妈妈:“以前的人是不是都排队排得好长呀?”妈妈笑着说:“是呀,银行就是这样帮助大家的地方。
”
今天真是一个有趣的一天,学到好多东西,也玩得开心!
—— 1 —1 —。
参观农信社博物馆感想
参观农信社博物馆感想九月的**明显是夏秋交替的最佳月份,中旬后,凉意渐来,经历一个礼拜的军训和上课以后,咱们农信社培训学员得知要参观农信社的银行博物馆和企业博物馆,作为即将成为农信社一员的人来讲,是超级的高兴。
周日上午,咱们队伍集结完毕,以为省大楼离师大不远,咱们步行前进。
八九十人一路在大街上仍是很显眼的,一刻钟左右,咱们抵达了目的地。
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几个大字,几分钟以后,咱们又爬12层楼梯去企业文化展厅。
里面环境很好,还有个讲解员在一旁讲解。
参观完后,确实有很多感想。
首先是在“记忆与愿景中”我看到了**省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她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桑,经历了改革的洗礼,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农村信用社通过53年风雨历程,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至今已成为联系广大农户、立足农村社区、服务县域经济的金融主力军。
其成绩不可低估。
其作用不可替代。
站在几代人为之尽力的基础上,面对今天社会的期待,咱们不回避自己的责任,不松懈自己的使命,将珍视前人创建的事业,与时俱进地去开辟加倍美好的未来。
还有肖四如理事长的致词,他写了有很多,其中有这么一段“咱们将身体力行、始终如一地贯彻使农村信用社立于不败之地的经营宗旨。
合法经营、依规管理是咱们的大体原则;客户至上、贡献社会是咱们永恒的信念;开拓市场、追求卓越是咱们创新的动力”实现咱们的目标,要靠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一路尽力,靠2万多名干部职工为之奋斗。
咱们将致力于成立与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真正靠制度管人管事,靠科学的管理流程确保制度执行。
咱们将致力于推行经营责任、管理责任和风险责任的落实,实施有效的鼓励机制,实现责权利的紧密结合,特别是通过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激发起全部员工爱岗敬业、提升素质、勤奋工作、优质服务的热忱。
上海银行博物馆参观感悟作文450字
上海银行博物馆参观感悟作文 450 字 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学生但是长大以后就要接触到经济情况。
了解当下国家经 济情况和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我们对于过去的金融历史却了解很少。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上海银行博物馆参观。
一进大门,里面金光闪闪的,壮 观极了。
首先我们来到了六楼,只见两个栩栩如生的蜡像呈现在我们面前,展示 着清末民初上海钱庄在办理业务的情景,让我的视线久久不能离开。
这时,我看 见了许多的记分册和一些照片。
这些照片讲诉了我国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的 成立, 这代表着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 从原先的一家银行发展到现在的几百 多家银行。
接着,我们来到七楼,我看见了许多的金币和几百多张银行卡。
在古时候, 贝壳就是钱, 你可以用相应的贝壳去换你想要的东西, 发展到后面有铜钱, 金币, 还有现在的人民币等等。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银行卡了,它分为两类,借记卡和信 用卡。
你可以把多余的钱存到借记卡里因此得到利息。
而信用卡可以透支,可以 将银行的钱借给你使用,但到期限是要还回去。
一转眼, 参观的活动已经结束了, 这次活动让我感悟到了银行对我们很有帮 助。
我们的社会很发达从原先的一家银行发展到现在的几百家银行。
我要好好学 习金融知识为以后打下基础。
1/4
2/4
3/4
4/4
。
走进银行博物馆
走进银行博物馆若干年前,我参加“保先”工作组,组长在工作之余一直跟我们说,她要参与银行博物馆的筹建,初次听到“银行博物馆”这个词感觉很新鲜。
后来看行史,“银行博物馆”好像是姜董事长一手创办起来的,当时就觉得这个博物馆应该是那么回事。
再后来有幸结识银行博物馆的执行馆长,还没去博物馆,我就觉得,这个博物馆一定是那么回事,因为我认识的这些与博物馆有关的人,我知道他们一定能做出像样的事。
我跟黄馆长说,我要去上海培训,假如有机缘一定去参观博物馆,黄馆长未卜先知,他告诉我,我们培训班的课程中,原本就有一项参观银行博物馆。
我相信黄馆长的话,银行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去上海的人,参观一下博物馆应该是非常荣幸的事,上海的机构一定会不遗余力。
在一个细雨霏霏的周末下午,我们培训班真的安排参观了银行博物馆。
我一直佩服上海人的眼光,尤其是我们行上海人的眼光!博物馆距一大会址不到五分钟的路程,地处上海的黄金地段,能找这么好位子开博物馆,说明我们宇宙行的同仁做事非常大气,因为银行博物馆虽然是我们行开的,但是,它见证的是新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可以供各家银行带人来参观学习。
银行博物馆在一座四层的小楼里,楼是上海滩老式的小洋楼,从一楼开始,博物馆就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一楼主要展出的名人关于银行的一些字画,这些字画大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历史上好像就那个时期,银行对老百姓做过那么直白的宣传——储蓄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的事业。
一楼还展出了一些近代钱庄票号的“存折”、“支票”、“汇票”等物件,算是简单地回顾一下近代银行的历史,这样的布局,给我的感觉是,银行博物馆的大幕,徐徐地拉开了。
从布展上来说,二楼以上,从当年的票号开始陈设,银行的一切应有尽有。
说心里话,看到这么多实物,我佩服我们宇宙行同仁的勤勉和敬业精神,他们将山西最早的票号“日升昌”的门楣都给复制出来了,非常有现场感;二楼最让我震撼的有三样物件:一是形形色色的印章,这些印章里面都是带“内行人”密押的记号的,由印章的繁缛可知设计印章人的匠心;二是外商银行对中资票号的冲击,从而带来中国票号革命性的变化;三是当年黄浦江码头的实景还原,参观者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洋货、洋行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银行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上海市银行博物馆有感据上个星期老师安排,今天下午不上课,全班同学去参观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心想:一个学期快过去了我都还没出过远门,而这次得知要去银行博物馆参观,心里乐滋滋的。
更何况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关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用的金融衍生工具等问题,很多在脑海里只是一个概念而没有亲身见过,很好奇,所以趁这次参观的机会顺便学习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何谓博物馆,在我的心目之中,“博物馆”这三个字,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庄严的了,它是一个很霸气的地方。
为了更清楚对博物馆概念的认识,我便在网搜索到: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总的来说它就是浓缩了历史的地方,是我们与我们的祖先交流的桥梁,所以本人对这次的参观颇感兴趣。
当然,为了更顺利的参观和学习,本人在这次参观出行前对上海市银行博物馆的发展、物品摆放布局的也做了不少了解的工作及其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里的看点:上海市银行博物馆是中国工商银行创办的中国首家金融行业博物馆,是于1998年在工行董事长姜建清的大力扶持下开始筹备建馆,在2000年4月正式开馆。
据了解展厅面积约有1500平方米左右,陈列了2000余件展品,浓缩了上海银行业150多年来的沧桑历史,已经成为上海金融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开馆初期,展品大多是工行多年发展中收藏的历史物品,也包括在筹备期间四方征集的藏品。
随着银行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也有不少社会收藏家慷慨捐赠了金融文物。
目前,该馆的藏品已近30000件。
正是阳光灿烂的正午之时,班级很多同学都带着愉悦的心情和对知识的渴望来到学校北门集合乘坐校车前往,事毕校车开动了,一路上有同学在酣睡着,也有同学在领略着窗外的一路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科目:金融学
专业:信用S1
姓名:**
日期:2013年12月16日
参观上海市银行博物馆有感
据上个星期老师安排,今天下午不上课,全班同学去参观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心想:一个学期快过去了我都还没出过远门,而这次得知要去银行博物馆参观,心里乐滋滋的。
更何况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关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用的金融衍生工具等问题,很多在脑海里只是一个概念而没有亲身见过,很好奇,所以趁这次参观的机会顺便学习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何谓博物馆,在我的心目之中,“博物馆”这三个字,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庄严的了,它是一个很霸气的地方。
为了更清楚对博物馆概念的认识,我便在网搜索到: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总的来说它就是浓缩了历史的地方,是我们与我们的祖先交流的桥梁,所以本人对这次的参观颇感兴趣。
当然,为了更顺利的参观和学习,本人在这次参观出行前对上海市银行博物馆的发展、物品摆放布局的也做了不少了解的工作及其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里的看点:上海市银行博物馆是中国工商银行创办的中国首家金融行业博物馆,是于1998年在工行董事长姜建清的大力扶持下开始筹备建馆,在2000年4月正式开馆。
据了解展厅面积约有1500平方米左右,陈列了2000余件展品,浓缩了上海银行业150多年来的沧桑历史,已经成为上海金融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开馆初期,展品大多是工行多年发展中收藏的历史物品,也包括在筹备期间四方征集的藏品。
随着银行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也有不少社会收藏家慷慨捐赠了金融文物。
目前,该馆的藏品已近30000件。
正是阳光灿烂的正午之时,班级很多同学都带着愉悦的心情和对知识的渴望来到学校北门集合乘坐校车前往,事毕校车开动了,一路上有同学在酣睡着,也有同学在领略着窗外的一路风光。
大约一小时不到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一下车走了差不多百米远,一座挂有“中国工商银行”字样的高楼大厦矗立在我们面前,突然间感觉世界真的好大而我们却很渺小。
如果你参观之前在没有做准备工作的话,或许你根本不敢相信这就是我们即将参观的地方。
在老师带领下,我们便不约而同进入了这座大厦,我们井然有序的排队乘电梯来到了七楼,紧接着我和我们班的同学们便纷纷展开了参观上海市银行博物馆的活动。
走进展厅,如同观赏中国银行业百年历史“老镜头”回放。
迎门的是一幅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外滩的巨幅旧照片,一幢幢风格各异的银行大厦,基本可与那张解放前外资银行排名表对应。
上海出现的第一家银行,是英商1847年设立的东方银行。
在这之前,上海本土的老式钱庄、票号已有很久历史了,解放前还有一条“钱庄街”,就是现在的宁波路。
这里有一间典型的钱庄,店招上写着“兑换各国金银货币”,西装笔挺的市民和穿马褂的职员在柜面洽谈,穿蓝绸长衫的账房主管查看着存
折。
除了人物是塑像,精雕细刻的钱柜、票
据柜、账台等都是钱庄原物。
用毛笔书写的
钱庄存单像折扇,可折拢、可拉开,外面还
有一个套子,因而称存折,其名一直沿用至
今。
在这里,你能见到近代中国银行发行的
第一套钞票,汇丰银行早期发行的港币,刻
制精细的各式旧银行业务图章,一张张书写工整的中外银行支票,各种老式点钞机、扎钞机、硬币记数器、金库大门锁、保险箱等工具,70多年前的礼仪储蓄存券,赠送给客户的各种精美礼品等等尽收眼底,同时见证着当年上海金融业的繁荣。
那台兼有打字、记账、计算功能的“国民牌”。
记账机,还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生产的,一直应用到八十年代才被电脑替代,现在连美国也找不到这种机器了。
国民党统治的四十年代末期,
旧中国金融已处于崩溃的边缘。
解
放前市民拿着成捆钞票买东西的场
景,再现了那时通货恶性膨胀的情
形。
新疆省银行发行的“陆拾亿圆”,
是世界上面值最大的纸币,但在当
时的上海只能买到70余粒大米。
一
套17张连续的电车月票,1948年1
月时每张12万元(法币),到9月
就涨到1000万元(法币),10月法币改成金圆券后折合3.33元,但到1949年5月又涨到金圆券121.5万元,8个月涨幅竟达近34万倍,真正让人体会到什么叫做物价日夜飞涨、民不聊生。
博物馆里不少展品展示了新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不仅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行的纸币、布币,建国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还有改革开放后工商银行上海市分
行代理发行的建国后最早的股票、国库券、关金券、在上海发行的第一张信用卡、在全国率先使用的计算机和自动取款机。
解放初的有奖储蓄存折、六七十年代的小额储蓄贴花,让人联想到艰苦朴素的年代。
展厅里有一间原式原样的八十年代初公平路储蓄所,门面、柜台、账台、厚厚的账户卡、陈旧的蘸水钢笔,甚至连竹壳热水瓶、木盖饮水缸等都是原物。
今天,在许多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当代历史文物被弃之如敝屣时,这一场景的保护格外显得重要,让金融业的百年变迁历史保持了连续性、完整性。
总的来说,本次参观还是很愉快的,表示受益匪浅。
虽然参观的时间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
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