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概述【圣才出品】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变量数据获得的认知实验心理技术范式【圣才出品】

莫雷《⼼理学研究⽅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变量数据获得的认知实验⼼理技术范式【圣才出品】第13章变量数据获得的认知实验⼼理技术范式13.1复习笔记⼀、认知⼼理实验技术范式的基本特点和常⽤指标(⼀)认知⼼理实验技术范式的基本特点信息加⼯⼼理学主张⽤信息加⼯的术语和计算机⼯作原理对⼈类⾏为进⾏准确的描述,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有关认知过程的⼼理学理论。
在实际研究中,信息加⼯⼼理学应⽤最⼴泛的⽅法是以信息加⼯思想为指导的认知⾏为实验法。
该法强调对所研究的⼼理过程进⾏模式化区分,其主要特点是要求预先设定信息加⼯流程,采⽤适当的实验任务和⾏为指标,通过精致的实验设计推断研究假设的合理性。
与传统的实验法相⽐,信息加⼯的认知⾏为实验法能更准确、更精细地深⼊分析并描述⼈类的⼼理过程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认知⼼理实验研究的常⽤指标1.反应时(1)概念反应时是指从刺激作⽤发⽣到引起机体外部反应开始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实验测得的反应时间是个体内部⼏部分操作时间的总和,具体包括刺激引起感官的活动,神经冲动经由神经的传递,⼤脑的加⼯活动及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做出反应所耗费的时间。
反应时是认知⼼理学中应⽤最⼴泛的实验指标。
(2)利⽤反应时数据推断认知加⼯机制的⽅法①因素相减法因素相减法是⼀种⽤减数⽅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过程的⽅法。
a.该法的基本程序为:⾄少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种作业包含另⼀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理过程,此过程就是所要测量的⼼理过程;两种作业其余⽅⾯均相同,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值就是此加⼯过程所需的时间。
b.该⽅法最早由荷兰⽣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968)提出。
他认为⼈的反应可分为三类:第⼀类称为A反应,只有⼀个刺激,⼀个反应,其反应时为简单反应时,⼜称基线反应时;第⼆类反应为B反应,有多个刺激,需进⾏多个反应,其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第三类反应为C反应,有多个刺激,只需做⼀种反应,其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研究报告的撰写【圣才出品】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研究报告的撰写【圣才出品】第18章研究报告的撰写18.1复习笔记一、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一)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心理学实验研究报告主要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五大部分:①题目是一篇研究报告的标题,用于简明概括研究报告的主题。
②前言部分主要用于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一般包括理论背景、问题提出和实验假设。
③方法部分是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的详细描述,包括被试、实验仪器、实验任务、实验设计和实验程序等。
④结果部分主要报告研究中所发现的、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或矛盾的数据统计结果。
⑤讨论部分则对研究结果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讨论。
此外一篇研究报告在正文前还包括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的联系方式和摘要,在正文后还包括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
有时为了补充正文内容,把那些较为复杂或琐碎、放在正文中会影响整体行文连贯的材料,作为附录置于报告的末尾。
(二)实验研究报告各部分的撰写1.题目题目在于以最简洁的语言告诉读者研究所要阐述的问题。
题目的表达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说明该研究做了哪方面的探讨以及研究中的变量有哪些。
如果是相关研究,应指出是哪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如果是因果研究,要讲清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应在题目中告诉读者该研究的类型是观察研究、相关研究还是因果研究。
(3)注意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界定清楚,题目不要过大或含糊不清。
(4)在题目中应尽量明确界定所要研究的被试群体。
(5)注意使题目简洁明了,做到概念明确,言简意赅。
题目一般为10至15个字,至多不超过20个字,尽量不使用副标题。
(6)为了便于检索,应在题目中拼写出所有的术语,尽量避免使用缩略词。
2.摘要(1)摘要是简要概括论文全部内容的一段话,位于标题之后,正文之前。
写摘要的目的是:①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了解论文最重要的内容;②为检索提供方便。
一段好的摘要能够用简练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清楚研究目的、方法、对象、结论以及价值。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变量数据获得的传统实验心理技术范式【圣才出品】

第12章变量数据获得的传统实验心理技术范式12.1复习笔记一、实验法技术范式概述(一)实验法技术范式的基本特点1.概念实验法是指通过操纵或控制一些研究变量,探讨一个或几个反应变量随着被操纵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被操纵或控制的变量是自变量,反应变量是因变量。
2.要素实验法的实质就是通过变量的控制,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法主要包含两种要素:(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属于第一层次的研究方法范畴,侧重于实验的逻辑合理性考虑,涉及实验条件的安排、被试的分配、无关变量的控制和统计方案的选定等内容。
实验设计方法适用于心理学各种领域的实验研究,是完成一个逻辑严密的实验的技术基础,具有一般性。
(2)实验技术范式实验技术范式侧重考虑实验变量数据获得的精确性和精巧性,涉及心理学各研究领域中自变量条件的创设、因变量指标的测量、测量指标与内在心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实验技术范式具有特殊性,不同的研究领域往往有不同的技术范式,是心理学某一具体领域的研究能否得到发展的技术前提。
3.特点(1)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为了操纵或控制自变量,考察因变量的效果,可以根据一定的理论设想自主选择实验对象、实验任务或人为地创设一定的实验情境;也可以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或改变实验进程;还可以自主选择记录实验结果的时机。
(2)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是实验法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实验法之所以成为现代自然科学最主要研究方法的原因所在。
(3)精确性实验法具有严密的实验设计、严格的实验控制、敏感的实验指标和准确的数据处理,这些使实验结果具有很高的精确性。
而且自变量引发的因变量的共变关系,使实验结果可以深入地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4.局限(1)实验研究对变量的操纵过严,使很多心理现象被孤立起来研究,与现实的心理现象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生态效度比较低。
(2)由于实验法对心理过程的操作性和量化要求过高,当前的实验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相对较低级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上,如感知觉、注意和记忆等,对更高级的心理机能,如认知调控和意识问题的研究还很难用实验法进行研究。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第四篇 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与技术【圣才出品】

(2)脑损伤技术又包括创伤性的脑损伤和虚拟脑损伤两种技术: ①创伤性的脑损伤技术主要指针对由于意外突发事件或脑疾病导致大脑某些部位受损 伤的病人的研究; ②虚拟脑损伤技术特指采用透颅骨磁刺激仪技术进行的脑机制研究。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四篇 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与技术
第 10 章 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概述
10.1 复习笔记
一、变量数据获得方法的类型 在心理学研究中,获得变量数据的方法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 (一)测评法 1.概念 测评法即通过测评技术来获得变量数据的方法。 2.分类 传统上,一般把测评法分为测验法、问卷法和评价法。 (二)实验心理范式 1.概念 实验心理学范式是指由某项研究首先创立、被后人广泛应用的、在实验中对各种心理特 质或行为进行测定的经典实验任务或技术。 2.分类 实验心理范式可以分为传统的实验心理范式与认知实验心理范式: (1)认知实验心理范式主要指建立在现代信息加工观点之上的实验技术范式。其主要 特点是借助于复杂的实验设计、通过反应时和正确率等较简单的指标,实现对人类大脑内部 认知机制的研究。 (2)传统的实验心理范式主要指自冯特(1879)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来,除信
口语报告法是指通过分析被试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口头陈述,从而收集有关数据资料的一 种方法。该法让被试在进行某种心理活动的过程中或刚刚完成某种心理过程之后,将自己在 头脑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进程用口头方式报告出来,然后研究者及时将他们的报告内容 记录下来,最后按一定程序对所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被试心理活动的过程及其规 律。口语报告法还往往与思维研究中的问题行为图的方法相联系,便于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章节题库(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究类型)【圣才出品】

第6章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究类型一、单项选择题1.通常由主试者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自变量属于()。
A.刺激特点自变量B.环境特点自变量C.被试特点自变量D.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答案】D【解析】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自变量主要包括实验指导语、实验情境造成的暂时的被试差别以及药物、醉酒或催眠造成的暂时的被试差别。
2.下列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的是()。
A.任务难度B.个性特征C.时间D.指导语【答案】C【解析】环境自变量是指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声、白天或夜晚等。
其中,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相当重要和无时不在,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下列自变量属于被试变量的是()。
A.任务难度B.指导语C.时间D.个性特征【答案】D【解析】被试变量指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性因素,包括被试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智力、受教育水平、人格特征、动机、态度、内驱力等。
二、多项选择题1.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可以()。
A.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B.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C.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D.使问题变简单了【答案】ABC【解析】操作定义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其最大特征是可观测性。
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操作定义可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
操作定义的规定也要注意很多原则,并不能简化问题,使问题变简单。
2.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
A.作业变量B.主观变量C.被试变量D.环境变量【答案】ACD【解析】可以将自变量分为:①作业变量,指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实验中所呈现的、和被试任务有关的某种刺激;②环境变量,当被试进行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了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就是环境自变量;③被试变量,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性因素称为被试变量。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单项选择题:1~3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恒定法B.排除法C.平衡法D.对抗法【答案】B【解析】双盲法是消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一种有效方法,属于排除法。
2.在2×3的混合实验设计中,被试间因素有2种水平。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的因素有()。
A.2个B.3个C.5个D.6个【答案】A【解析】当实验设计用A×B表示时,说明研究的因素有两个,研究因素的数量与设计类型和每种因素涉及的水平数没有关系。
3.在探讨情绪(积极情绪、中性情绪、消极情绪)、活动性质(丰富、单调)、估计方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评估、事后回忆)对时间估计的影响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应是()。
A.二因素设计B.三因素设计C.四因素设计D.三水平设计【答案】B【解析】实验设计名称中的因素就是自变量,该研究中有三个自变量,因此是三因素实验设计。
4.在探讨情绪(积极情绪、中性情绪、消极情绪)、活动性质(丰富、单调)、估计方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评估、事后回忆)对时间估计的影响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处理有()。
A.3种B.7种C.6种D.12种【答案】D【解析】实验设计名称中的因素就是自变量,该研究中有三个自变量,第一个自变量有3个水平,第二个自变量有2个水平,地三个自变量有2个水平,该研究是3×2×2实验设计,因此共有12种实验处理。
5.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所需时间的反应时法是()。
A.减数法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经典反应时法【答案】C【解析】开窗实验技术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形式,它试图直接得到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
6.测量内隐记忆的加工分离程序试图分离()。
A.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B.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C.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D.完全加工和部分加工【答案】A【解析】加工分离程序认为在再认过程中,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同时起作用,因此它试图将两个过程分离出来,从而测量无意识记忆。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研究报告的撰写【圣才出品】

第18章研究报告的撰写18.1复习笔记一、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一)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心理学实验研究报告主要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五大部分:①题目是一篇研究报告的标题,用于简明概括研究报告的主题。
②前言部分主要用于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一般包括理论背景、问题提出和实验假设。
③方法部分是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的详细描述,包括被试、实验仪器、实验任务、实验设计和实验程序等。
④结果部分主要报告研究中所发现的、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或矛盾的数据统计结果。
⑤讨论部分则对研究结果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讨论。
此外一篇研究报告在正文前还包括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的联系方式和摘要,在正文后还包括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
有时为了补充正文内容,把那些较为复杂或琐碎、放在正文中会影响整体行文连贯的材料,作为附录置于报告的末尾。
(二)实验研究报告各部分的撰写1.题目题目在于以最简洁的语言告诉读者研究所要阐述的问题。
题目的表达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说明该研究做了哪方面的探讨以及研究中的变量有哪些。
如果是相关研究,应指出是哪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如果是因果研究,要讲清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应在题目中告诉读者该研究的类型是观察研究、相关研究还是因果研究。
(3)注意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界定清楚,题目不要过大或含糊不清。
(4)在题目中应尽量明确界定所要研究的被试群体。
(5)注意使题目简洁明了,做到概念明确,言简意赅。
题目一般为10至15个字,至多不超过20个字,尽量不使用副标题。
(6)为了便于检索,应在题目中拼写出所有的术语,尽量避免使用缩略词。
2.摘要(1)摘要是简要概括论文全部内容的一段话,位于标题之后,正文之前。
写摘要的目的是:①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了解论文最重要的内容;②为检索提供方便。
一段好的摘要能够用简练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清楚研究目的、方法、对象、结论以及价值。
最好在摘要的开头用一句话概括出论文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对什么被试群体的什么特质或行为进行了研究,进而得出了什么结论。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第三篇 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究设计【圣才出品】

第三篇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究设计第6章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究类型6.1复习笔记一、心理学研究变量概述(一)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1.逻辑起点的定义任何一门学科或一个理论,往往会有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从这个概念出发,可以将整个学科或理论的主要范畴联系起来,构成该学科或理论的连贯体系,从而真正把握整个学科或理论的核心和实质。
这个概念称为逻辑起点。
2.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变量”(variable),以研究变量、变量类型、变量关系、变量水平为主线展开,可以清晰地将整个心理学研究设计与统计整合起来。
(二)心理学研究变量的定义和操作定义1.心理学研究变量的定义(1)概念心理学研究变量是指有机体的心理或行为因素及与其有关的因素,这些因素是能够变动的。
一般用符号V来表示。
心理学研究变量最本质的特点是其必须是心理或行为本身的各种因素,或者是可能与心理或行为有关的其他的因素包括各种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同时,这些因素是可以而且实际上也是在经常变动的,具有可变动性。
(2)研究变量与变量的关系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是否有关,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其中一个变量发生变动,观察另一个变量的变动情况。
如果另一个变量也有规律地发生了变动,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另一个变量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动,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没有关系。
2.心理学研究变量的操作定义(1)概念变量的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指在定义一个变量时,不直接描述被定义变量的特征、性质,而是说明观察或测量被定义变量所要做的实际活动。
(2)意义研究中对变量作出恰当的操作定义,是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操作定义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化、明晰化;②操作定义可以促进科学研究者之间的沟通,因为只有操作定义限定下的变量,才不至于导致理解偏差;③操作定义可以简化一门学科的变量体系,避免一些重叠概念的干扰。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变量数据获得的测评方法【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④目前为止,人们成功开发了涵盖心理学众多领域的量表,这些量表为大量心理学变量 数据的获取提供了捷径。
(2)局限 ①对研究者有较高要求,若使用不当或结果解释不当会产生很多问题,甚至是非常严重 的社会问题。 ②当前测验法的使用还存在许多测验编制不科学、发行控制不严、测验工作人员缺乏专 业性训练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变量数据的质量,从而影响研究的质量。 4.测验法分类 (1)根据测量内容分类,分为: ①学绩测验 ②能力测验 ③人格测验 (2)根据测验方式分类,分为: ①个别测验 ②团体测验 (3)根据适用的材料分类,分为: ①文字测验 ②非文字测验 (4)根据测验目的分类,分为: ①描述性测验 ②诊断性测验 ③预测性测验
2 / 4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5)根据测验难度和时限分类,分为: ①速度测验 ②难度测验 (6)根据测验性质分类,分为: ①构造性测验 ②投射性测验 (7)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分为: ①教育测验 ②职业测验 ③临床测验 (8)根据测验题目的性质和对被测者的要求分类,分为: ①作业型测验法 a.概念 作业型测验法是要求被试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质量对其特质做出 量化评定的方法。在作业型测验法中,编出来的测量题目都是有一定难度的,被试在接受测 量的时候要尽其所能把题目回答出来。能力测验和学绩测验属于典型的作业型测量。 b.评价 优点:客观、公平,测量结果不受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主观意愿左右。 局限:只适用于学业成就和认知方面素质的测量。 ②自陈型测验法 a.概念 自陈型测验法是指让被试完成一些自我评估的题目,研究者根据其完成情 Nhomakorabea对其特质做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位以及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的学科。
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
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
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 5 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学研究无禁区四个方面。
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
第二章选题与抽样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
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活的观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 4 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
心理学文献就其保存方式可分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
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
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
检索工具法分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择被试。
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
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
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方法。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研究课题的选择【圣才出品】

第16章研究课题的选择16.1复习笔记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方向(一)明确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否清楚明白,主要表现在能否清晰地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要研究什么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意味着研究人员对相关的理论观点和背景知识要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和讨论;对涉及到的客观事实与典型现象,要有广泛的观测和思索。
研究目的的确定,有助于使整个研究活动形成一个完善的计划,也会影响到具体研究方法的采用和被试的选取等一系列问题。
2.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要表明所选研究课题的价值和意义。
这方面的认识,一方面会激发研究人员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关系到研究投入是否值得,研究成果是否能得到同行专家或社会的认可。
3.研究活动将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表明研究人员对自己将要从事的研究活动结果有一种清晰的预期。
在从事一项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可能需要根据预期的研究结果,不断修改正在实施的科研计划,使研究活动始终向着明确的目标前进。
(二)确定研究方向1.研究方向的确定(1)研究方向的确定,与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和已有的学科领域相联系。
(2)同一个研究方向,通常会包含有若干个研究课题。
研究方向一经确定,就要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下来,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按照确定方向在一定领域内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
(3)研究方向的确定和具体研究课题的选择是相辅相成的。
2.开拓新的研究方向(1)在本学科空白之处开拓新的研究方向;(2)在不同学科交叉之处开拓新的研究方向;(3)于矛盾之处开拓新的研究方向;(4)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开拓新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课题的类型(一)按照研究性质分类,分为定性研究课题与定量研究课题1.定性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普遍采用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的定性研究模式。
传统的定性研究通常采用归纳式的思维方式,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就是想要研究的那个问题,在研究展开之前并不十分清楚。
研究的命题、概念、问题和结果,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并从所获资料中推导出的。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心理学相关研究的设计【圣才出品】

第7章心理学相关研究的设计7.1复习笔记一、研究两个变量相关关系的研究设计与统计思路(一)探讨两个变量相关关系的统计思路1.数据模式相关研究中的两个变量既可以是连续变量又可以是类型变量,根据两个变量不同的数据形式,可以组成以下四种具体数据模式:(1)连续变量→连续变量(2)类型变量(两水平)→连续变量(3)类型变量(三水平以上)→连续变量(4)类型变量→类型变量2.统计方法(1)连续变量与连续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当相关研究中的两个变量都是连续变量时,通常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或者一元回归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①如果设想是相关关系,则只求相关系数,即皮尔逊积差相关。
②如果两个变量存在因果设想,假设其中一个为自变量,另一个变量为因变量,则可以使用一元回归。
一元回归用来表示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作相应变化的单向关系。
(2)两水平类型变量与连续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当两个研究变量,一个是两个水平的类型变量,另一个是连续变量时,通常采用t检验、二列相关或者点二列相关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①如果把其中的类型变量按照2个水平分为两组,比较两组被试在另一个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就用t检验。
②如果其中的类型变量被人为地划分为二分变量,该二分变量与连续变量的相关就是二列相关。
③如果其中的类型变量本身是一个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则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就是点二列相关。
二列相关的计算公式如下:公式中,r b表示二列相关系数;p表示在二分变量其中一个水平上的被试的频数比率;q表示在二分变量中另一个水平上的被试的频数比率;X q表示在二分变量q水平上对应的被X表示在二分变量p水平上对应的被试在连续变量X上的平试在连续变量X上的平均数;P均数;σt表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Y表示正态曲线下与p相对应的纵线高度。
(3)三水平以上类型变量与连续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当两个研究变量中一个是类型变量,有三个及以上水平,另一个是连续变量时,通常采用F检验或者多系列相关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心理学因果研究的实验设计【圣才出品】

第8章心理学因果研究的实验设计8.1复习笔记一、研究两个变量因果关系的统计思路(一)因果设计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1.基本概念探讨两个引发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设计,就是将一个变量设计为自变量,另一个变量设计为因变量,探讨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单因素设计。
(1)自变量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又称独立变量或原因变量,是指由研究者操纵控制并且预期能引发特定的心理或行为的变量。
自变量是导致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提供给被试某种形式的刺激输入。
自变量具有变化性、控制性和诱发性等特性,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
(2)因变量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是指预期由自变量引发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变量。
因变量是自变量作用的结果,是被试的某种反应和输出。
因变量应该有较高的效度、信度、灵敏度和可数量化等特点。
(3)虚无结果如果自变量的改变未导致因变量的改变,则称出现的结果为“虚无结果”(null results)。
一般来说,出现虚无结果有以下几种原因:①可能自变量选择有误,即所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本身没关系;②实验者没能有效地操纵自变量,不足以显示出自变量的效果;③因变量有缺陷,如测量的灵敏度和辨别力不够,容易导致“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或“地板效应”(floor effect)。
a.天花板效应是指被试在自变量不同条件下在因变量上的测量得分普遍很高。
天花板效应主要是题目太容易,不同条件下被试的得分都很高,成绩差异无法表现出来。
b.地板效应指被试在自变量不同条件下因变量测量中的得分普遍很低。
地板效应主要是因为题目太难,不同条件下被试的得分都很低,成绩差异无法表现出来。
不论是出现“天花板效应”还是出现“地板效应”,研究结果都不能准确反映自变量变化所产生的效应,需重新进行研究。
(4)控制变量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又称无关变量或干扰变量,是指心理学研究中能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并非研究者所选择和操纵、而必须加以有效控制、使其中立化的变量。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章节题库(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论)【圣才出品】

第1章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可以确定因果关系的是()。
A.自然观察法B.相关法C.实验法D.个案法【答案】C【解析】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因为实验对无关的额外变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排除了其它的可能性,我们就可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而其它的非实验方法都不能对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受到其它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只能判定它们有关,但不能判定是否是因果相关。
2.普莱尔在三年里每天三次对其子进行长期观察,并辅之简单实验,完成其心理发展报告,从研究设计上看,属于()。
A.横断设计B.纵向设计C.聚合交叉设计D.混合设计【答案】B【解析】纵向设计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个体进行追踪,对其心理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也叫追踪设计。
普莱尔采用的正是纵向研究。
3.在同一时间内对国内二十三个省市在校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研究,属于()。
A.横断设计B.纵向设计C.聚合交叉设计D.双生子设计【答案】A【解析】横断设计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4.聚合交叉研究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图式中分段进行()。
A.横向设计纵向设计B.双生子设计横向设计C.纵向设计横向设计D.纵向设计双生子设计【答案】C【解析】聚合交叉设计是将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综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纵向设计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设计,取长补短,保留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了解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5.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的共同缺陷是()。
A.费时B.易丢失样本C.存在世代效应D.成本大、费用高【答案】C【解析】横断设计的缺点是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看不到同一个体在发展上的连续性;年龄和出生年代两因素不能区分;取样复杂。
第4章 心理学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与技术

心理变量指标的基本要求
可靠性: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有效性:指所测指标能真正反映所考察心理活动的程度。 敏感性:指变量指标应该能区分行为变化每个细微的变化,给每
个不同的行为赋予不同的数值。 区分性:指心理变量指标应该具有足够宽的变化范围,以区分自
需要借助特殊的仪器才能获得。 自我报告:主要指以自陈式量表得分作为评价指标,也
有一些包括被试的口语报告指标。
行为指标
频率:测定方法就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记录特定行为发生 的次数。
潜伏期:指被试从接受刺激到对刺激做出反应所消耗的时间。 (反应时)
持续时间:指被试从行为发生到行为结束所消耗的时间。 (反应时)
(一)变量数据获得的基本方法
(1)测评法
是通过测评技术来获得变量数据的方法。传 统上,一般把测评法分为测验法、问卷法和 评价法。
一、变量数据获得方法概述
(一)变量数据获得的基本方法
(2)实验心理范式
指由某项研究首先创立、被后人广泛应用的、 在实验中对各种心理特质或行为进行测定的 经典实验任务或技术。具体分为传统实验心 理范式和认知实验心理范式。
/
二、心理变量数据获得的测评方法
(二)问卷法
(1)问卷法的概念
问卷法是通过严格设计的书面调查表收集心理 学变量数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心理变量数据获得的测评方法
(二)问卷法
(2)问卷的类型
结构问卷,又叫封闭式问卷,指每个问题都有几个
可供选择的答案,被试只要从中选择认为恰当的一个或 几个的问卷。
(五)问题解决实验技术 河内塔问题 密码算题 富翁—强盗过河问题 量水问题 系绳问题 点蜡烛问题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研究方案的设计【圣才出品】

第17章研究方案的设计17.1复习笔记一、研究课题与研究假设(一)研究问题的界定与研究设想的形成1.研究问题的界定明确研究课题,就是要将课题所针对的问题以及所要探讨的问题准确、概括地表述出来。
为此,必须对课题涉及的概念作出清晰的阐述,确定研究课题中的主要概念在一个稳定的概念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研究者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了解一个概念:(1)演绎法,通过下定义,规定一个概念的内涵。
(2)归纳法,通过列举同类事物中的具体例证展现一个概念的外延。
在规范研究课题时,最好从两方面入手,既给出一个清晰精确的定义,又列举出生动具体的例证。
这样才能对这些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解释。
2.研究设想的形成研究设想是指该研究可能得出或验证的原理、规律或普遍结论,它是以理论陈述的形式出现的。
在多数情况下,研究者应该对所研究的问题形成明确的、可证伪的研究设想,根据这个研究设想来进行研究设计。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1.研究方案设计的步骤(1)明确研究问题并形成了原理层面的研究设想之后,为了使研究设想的一般陈述得到证明,就必须使研究设想的命题中所含的理论概念在经验层次上得以明确阐述,即根据研究设想进行推论而形成可检验的研究假设。
(2)根据研究设想推论出在一定条件就应该出现的事实,称为研究假设。
①研究设想作为全称陈述命题,是不能直接检验的;②研究假设是具体的单称陈述形式的命题,是研究人员根据研究设想作出对某种基本事实的预测性陈述,它是可以观测、检验的。
2.选择研究假设的基本原则(1)可行性,或可操作性。
在选择研究假设时首先要考虑实际的可检验性,考虑该假设所涉及的研究变量是否可以定量地进行操作,是否具备操作研究变量以及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是否有好的范式可以检测这些研究变量,等等。
(2)新颖性,超越经验。
根据研究设想推论出来的研究假设,有的是人们从经验中也可以体会到的事实,有的是非常有新意的、在日常经验中无法意识到的事实。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论【圣才出品】

第1章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论1.1复习笔记一、科学研究概述(一)科学研究的含义科学研究是指通过运用各种客观方法,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思维活动或过程。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1.目的性科学研究是一种以课题研究为中心而展开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其目的是揭示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事物间的关系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1)因果关系通过研究,研究者可以清楚地指出何种事物是因,何种事物是果的研究关系规律。
(2)相关关系通过研究,研究者只能指出两个事物之间存在共变关系,而无法获知二者的作用方向的研究关系规律。
共变关系是指当一个事物发生变化时,另一个事物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3)因果与相关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区别在于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否重要或是否明确。
如果两个事物具有相关关系,则未必具有因果关系;如果两个事物间具有因果关系,则必定具有相关。
2.继承性科学研究通常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必须搞清楚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哪些理论是已经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哪些理论则被证明为错误的理论,哪些是需要补充和完善的理论,即要学会找准前人研究的忽视点、遗漏点、空白点和矛盾点。
只有这样,研究者才能使自己的研究活动以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水平为出发点,使研究真正达到发现和创造的目的。
继承性体现了科学研究应该遵循的经济性原则,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消耗。
前人或他人有关科学研究的思想、理论、方法或收集的事实材料等,都是可以继承的内容。
3.创新性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
创新是指在前人与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创新的内容可以涵盖科学的各个方面,既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方法方面的;既可以是发现新问题,也可以是发现新规律;既可以是提出新见解,也可以是发明新产品。
因此,只有具备新意的课题才是有价值的课题,才是有生命力的课题。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究类型【圣才出品】

第6章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究类型6.1复习笔记一、心理学研究变量概述(一)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1.逻辑起点的定义任何一门学科或一个理论,往往会有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从这个概念出发,可以将整个学科或理论的主要范畴联系起来,构成该学科或理论的连贯体系,从而真正把握整个学科或理论的核心和实质。
这个概念称为逻辑起点。
2.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变量”(variable),以研究变量、变量类型、变量关系、变量水平为主线展开,可以清晰地将整个心理学研究设计与统计整合起来。
(二)心理学研究变量的定义和操作定义1.心理学研究变量的定义(1)概念心理学研究变量是指有机体的心理或行为因素及与其有关的因素,这些因素是能够变动的。
一般用符号V来表示。
心理学研究变量最本质的特点是其必须是心理或行为本身的各种因素,或者是可能与心理或行为有关的其他的因素包括各种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同时,这些因素是可以而且实际上也是在经常变动的,具有可变动性。
(2)研究变量与变量的关系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是否有关,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其中一个变量发生变动,观察另一个变量的变动情况。
如果另一个变量也有规律地发生了变动,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另一个变量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动,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没有关系。
2.心理学研究变量的操作定义(1)概念变量的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指在定义一个变量时,不直接描述被定义变量的特征、性质,而是说明观察或测量被定义变量所要做的实际活动。
(2)意义研究中对变量作出恰当的操作定义,是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操作定义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化、明晰化;②操作定义可以促进科学研究者之间的沟通,因为只有操作定义限定下的变量,才不至于导致理解偏差;③操作定义可以简化一门学科的变量体系,避免一些重叠概念的干扰。
(3)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给研究变量下操作定义时,要避免操作定义的单一性偏差,以免影响研究的效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概述
10.1复习笔记
一、变量数据获得方法的类型
在心理学研究中,获得变量数据的方法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
(一)测评法
1.概念
测评法即通过测评技术来获得变量数据的方法。
2.分类
传统上,一般把测评法分为测验法、问卷法和评价法。
(二)实验心理范式
1.概念
实验心理学范式是指由某项研究首先创立、被后人广泛应用的、在实验中对各种心理特质或行为进行测定的经典实验任务或技术。
2.分类
实验心理范式可以分为传统的实验心理范式与认知实验心理范式:
(1)认知实验心理范式主要指建立在现代信息加工观点之上的实验技术范式。
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于复杂的实验设计、通过反应时和正确率等较简单的指标,实现对人类大脑内部认知机制的研究。
(2)传统的实验心理范式主要指自冯特(1879)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来,除信息加工心理学之外在各心理学领域出现的实验心理研究技术。
(三)认知神经科学范式
1.概念
认知神经科学范式指当代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常用的各种研究技术。
2.分类
这种技术范式主要可分成脑成像技术和脑损伤技术两大类:
(1)脑成像技术是通过精密的仪器对自变量引发的大脑神经活动进行实时测量的技术,主要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光学成像技术、脑磁图技术和单细胞记录技术等。
(2)脑损伤技术又包括创伤性的脑损伤和虚拟脑损伤两种技术:
①创伤性的脑损伤技术主要指针对由于意外突发事件或脑疾病导致大脑某些部位受损伤的病人的研究;
②虚拟脑损伤技术特指采用透颅骨磁刺激仪技术进行的脑机制研究。
二、心理变量的测评指标
(一)心理变量的常用指标
1.行为指标
行为指标以被试的外在行为特征作为测评对象,具体包括行为发生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潜伏期、正确率等。
(1)频率
测定方法就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记录特定行为发生的次数。
(2)潜伏期
潜伏期指被试从接受刺激到对刺激做出反应所消耗的时间。
潜伏期通常与反应时同义,主要用于认知过程的研究中,常作为推断认知加工阶段的依据,如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
和辨别反应时分别包含了不同数量的信息加工过程。
(3)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指被试从行为发生到行为结束所消耗的时间。
在认知心理学中持续时间与反应时间在很多场合也具有相同的含义。
在认知心理学之外的领域,持续时间还可以作为情感和个性范畴的行为指标。
(4)正确率
在学习和记忆类的研究中,行为反应往往有正误之分。
被试反应的正确率或错误率是此类研究最常用的指标。
正确率除了本身可以独立作为因变量指标,还是反应时的重要辅助指标。
如果正确率很低,那么反应时的数据就无任何意义,因为错误的反应时间不能为心理过程提高任何信息。
相反,尽管反应正确率很高,但被试并没有尽快做出反应,那么反应时数据就会掺杂很多与实验任务无关的因素,也使反应时失去意义。
因此,在反应时实验中一定要同时记录被试反应的正确率,以判断是否存在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
(5)强度
有些研究也把行为强度作为实验指标。
在社会心理学中,把个体拍手的强度作为认可程度的指标。
感觉研究中视觉明度和听觉响度都是以强度为指标的。
2.生理指标
生理指标以伴随心理活动产生的生理反应作为测量对象。
这种测量通常需要借助特殊的仪器。
常见的指标有心率、呼吸频率、脑电活动、皮肤阻抗和血压等。
(1)肌电(electromyographic,EMG)
肌电是指与肌肉纤维收缩有关的电位。
这种电位持续时间非常短,一般在1~5ms之间。
用于记录肌电的传感器有创伤性的针式电极和非创伤性的表面电极。
(2)皮肤电(electrodermal,EDA)
皮肤电与汗腺分泌活动有密切关系,而汗腺分泌活动通常能对情感和认知活动的变化做出反应。
活动区域和非活动区域之间电极的电位称为皮肤电位。
皮肤电活动测量可广泛应用于由各种刺激引起的唤醒水平的研究。
(3)心血管指标
心血管指标具体包括心率、血压和血流量等指标。
心率是情绪研究中一个较敏感的指标。
个体在紧张、恐惧或愤怒时往往心跳加快,而在心理愉快惬意时心跳比较平稳。
血压也与情绪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4)呼吸
呼吸具体涉及动脉血氧水平、肺内二氧化碳水平、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等指标。
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则可用呼吸描记器直接测量。
(5)脑电
脑电是指伴随大脑皮层和中脑结构大量神经元活动的电活动。
脑电活动能够反映出由心理活动引起的中枢性变化。
脑电指标具体包括自发电位(EEG)、平均诱发电位(AEP),以及由脑电流产生的脑磁场(MEG)。
①自发电位在睡眠、意识唤醒、脑自组织功能和捆绑问题研究中有较多的应用。
②诱发电位是指由特定的刺激或事件引发的脑电波,研究中具体涉及的脑电参数有正负波形(也称成分)、潜伏期、波幅、脑地形图等。
诱发电位可广泛用于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意识、情感等多种心理过程的研究。
(6)其他生理指标
除了上述指标,在心理学研究中还有很多重要的生理指标,如内分泌指标、生化指标、眼动模式、功能性神经成像、脑磁图等。
3.自我报告
(1)概念
自我报告主要指以自陈式量表得分作为评价指标的方法,总体属于心理学测量和问卷调查法范畴。
也有一些自我报告结果可作为实验指标,如口语报告是问题解决研究中的常用指标。
口语报告法是指通过分析被试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口头陈述,从而收集有关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该法让被试在进行某种心理活动的过程中或刚刚完成某种心理过程之后,将自己在头脑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进程用口头方式报告出来,然后研究者及时将他们的报告内容记录下来,最后按一定程序对所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被试心理活动的过程及其规律。
口语报告法还往往与思维研究中的问题行为图的方法相联系,便于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
(2)口语报告法数据处理程序
①将录音资料或录像资料及时转译成书面材料。
②对书面材料进行编码,一般将整个心理过程分作几阶段或中心事件,然后再按编码系统对这些事件进行编码和分析。
③对分析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口语报告法的分析可以借助计算机统计处理法进行,还可以采用图解法,如问题解决流程图、决策树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
(3)对口语报告法的评价
a.优点:口语报告结果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可以直接了解被试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有效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历程,如信息加工过程、情感激发过程、决策过程等。
b.局限:
第一,口语报告需要研究对象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对特殊病人、儿童和老人的研究不太适用;
第二,被试的报告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被试所报告的可能只是他们对所研究行为
的感受和看法,而不是对心理过程本身的描述。
(二)心理变量指标应具备的性质
1.可靠性
(1)概念
心理变量指标的可靠性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可靠性通常用多次测量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示,相关越大,可靠性越高,反之越低。
在心理学实验中,测量的可靠性还包括所测得的被试行为的典型性。
(2)方法
保证被试行为可靠性的方法有两种:
①进行练习实验。
具体做法是让被试接受正式实验中的任务,但在数据处理的时候排除部分实验结果。
②进行多次重复测量。
具体做法是对同样的试验进行多次测试,用总分或平均数作为心理变量指标,这样就能平衡很多随机的波动,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2.有效性
心理变量指标的有效性指所测指标能真正反映所考察心理活动的程度。
心理变量指标的有效性不同于研究设计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后者用于评价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可靠性和研究结论的代表性,而前者侧重于单个变量指标的有效性。
3.精确性
测量的精确性指所测结果与已知标准的一致性。
测量值和标准值之间的差值称为测量偏差。
测量偏差可通过调整仪器或采用数学方法避免。
在心理变量指标中,精确性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反应时测量。
当前绝大多数研究都用计算机记录反应时,有的采用专门的实验软件,有的采用自编计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