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公开课教案)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按照给定标准或选择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和数据分析。

2.在分类活动中,学生能够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学生通过操作和活动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选择分类标准及正确的分类方法。

4.学生通过研究活动,能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惯,培养他们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气球卡片,纽扣卡片。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教师出示一张凌乱的书柜和一张整齐的书柜的图片,让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

教师问学生如果要在书柜上拿一本故事书,他们会选择哪个书柜。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整齐的书柜是按照分类原则摆放的,分类是将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方法。

教师展示其他分类现象,如超市货架和分类垃圾桶。

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一)借助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一个游乐园的气球图片,提出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小朋友们你们会给他们分分类吗?学生回答可以按气球的形状或颜色来分。

二)自学思考。

教师让学生用气球图片,在白纸上按照形状分类来摆一摆、贴一贴,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三)展示交流。

教师让学生放下手中的物品,坐好,看谁最快坐好。

教师表扬学生,并展示其中一个学生的分类方法,将气球分成了三类:糖葫芦形的、心形的、圆形的。

老师指着展示作品1中的图形说:“让我们看看这位同学是如何将气球分类的。

他把气球按照形状分成了一列一列,第一列是糖葫芦形,第二列是心形,第三列是圆形。

我们可以在底下画一条线,并标上相应的形状,这样就能清晰地展示出每一列的形状了。

这种图形我们称之为象形统计图。

”提问环节开始了:“从这幅图中,你们能看出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吗?最少呢?请指名回答。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事物的基本属性,学会对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2.感知和理解整理的重要性,初步培养整理物品的习惯;3.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认识分类与整理的概念;2.能够简单分类不同类型的物品;3.培养学生对物品整理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对分类的准确性和整理的规范性;2.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物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分类标签、各类物品示例、实物案例;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分类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分类与整理的重要性(10分钟)•通过生动的例子讲解分类和整理的意义,引导学生体会。

3. 分类练习(15分钟)•分发各类物品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相关属性进行分类,并简要描述分类的规则。

4. 拓展训练(10分钟)•学生自行整理书包或课桌,分享整理心得,培养整理物品的习惯。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导入本节课内容。

2. 分类游戏(15分钟)•设计分类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分类的能力。

3. 整理实践(15分钟)•指导学生整理教室或个人物品,培养整理意识。

4. 总结与反思(10分钟)•请学生总结分类与整理的重要性,并反思今天的学习收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度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

下节课将更注重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整理能力。

七、作业布置1.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及书包;2.家里寻找不同类型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写出整理心得。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细致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分类与整理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分类与整理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分类与整理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够根据特定属性对物体进行分类。

3. 能够整理所学物品的分类。

二、教学内容1.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不同属性下的物体分类。

3. 整理所学物品的分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一些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2. 新知讲解讲解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将物品进行分类。

3. 分类练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物品,按照特定属性进行分类。

例如,将不同颜色的球分到不同的篮子中。

4. 整理物品分类学生将自己所拥有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可以选择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例如将玩具按照形状进行分类。

5. 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总结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复整理物品分类的步骤。

四、教学资源1. 物品:球、玩具等。

2. 分类篮子。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分类练和整理物品分类时的表现。

2. 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分类方法和对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意义和应用,例如在购物时可以根据分类进行选择。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物品的分类练和整理,帮助学生理解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有些学生在分类时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练和指导。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分类游戏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分类的思维方式。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2.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分类与整理的重要性,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3.知识梳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4.拓展延伸:教师布置一些课后实践任务,如让学生在家中尝试对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分类与整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分类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分类心得,共同解决难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3.操作实践,巩固知识
-安排丰富多样的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对物品进行分类呢?分类有什么好处?”引发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思考。
4.导入新课: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类与整理》,明确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系统地讲授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1.分类方法:教师介绍常见的分类方法,如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共同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分类结果,学会用图表整理数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分类与整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分类与整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分类与整理》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和问题。
首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接触分类与整理的概念时,能够很快地理解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他们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环节,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分类标准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困扰。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引导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1.教学重点
(1)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按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
举例:能够将水果图片按照形状(圆形、长形等)进行分类,或按照颜色(红色、黄色等)进行分类。
(2)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整理和表示分类结果。
举例:利用表格、图示等形式,将分类后的物品进行整理和展示。
(3)运用分类与整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学会用图表来展示分类结果,提高数据整理与描述的素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灵活运用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享观点,共同完成任务,发展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分类与整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进行分组的过程。整理则是将分类好的事物进行有序排列和展示。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物品,提高效率。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学习用品按照种类和大小进行分类整理,以及这样做的优点。
举例: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将学习用品按照种类、用途进行分类整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类、整理-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类、整理-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类、整理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类、整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学习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 学习如何利用图表来整理和表示分类结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 学生能够通过图表来整理和表示分类结果。

3.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如何利用图表来整理和表示分类结果。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分类和整理的任务,能够通过图表来表示分类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分类卡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分类卡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实物或者图片,展示一些不同的物体,如水果、动物、衣物等,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这些物体的不同之处。

2. 例题讲解:利用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分类的例子,如将水果分为苹果、香蕉和橙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解释为什么这样分类。

3. 随堂练习:给学生发放分类卡片或者让学生自己找出一些实物,让学生进行分类操作,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4. 教学过程详细列明每个过程的细节:a. 利用实物或者图片,展示一些不同的物体,如水果、动物、衣物等。

b.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这些物体的不同之处,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c. 利用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分类的例子,如将水果分为苹果、香蕉和橙子等。

d. 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这样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e. 给学生发放分类卡片或者让学生自己找出一些实物,让学生进行分类操作,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f. 引导学生利用图表来整理和表示分类结果,如利用树状图或者表格来表示分类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分类的定义和作用。

2. 分类的依据,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如何利用图表来整理和表示分类结果。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优质课程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优质课程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优质课程教案-人教版目标本文档旨在分类整理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优质课程教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数学课程。

教学目标- 掌握数的认识和数的比较;-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学会简单的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案分类单元一:数的认识和数的比较- 课时1:认识1-100以内的数- 课时2:认识100以内的数- 课时3:认识百以内的数- 课时4:认识千以内的数- 课时5:数的比较单元二: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课时1:认识加法- 课时2:认识减法- 课时3: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 课时4:加法和减法的综合应用单元三:数的排序和分类- 课时1:认识数的排序- 课时2:数的排序和分类- 课时3:数的顺序排列单元四:简单的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时1:数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课时2:数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应用- 课时3:数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拓展优质教案推荐单元一:数的认识和数的比较- 课时1:认识1-100以内的数- 教案1:数的认识和数的写法- 教案2:认识1-10的数- 课时2:认识100以内的数- 教案1:认识10-20的数- 教案2:认识20-50的数- 课时3:认识百以内的数- 教案1:认识50-100的数- 教案2:认识100以内的数- 课时4:认识千以内的数- 教案1:认识100-500的数- 教案2:认识500-1000的数- 课时5:数的比较- 教案1:数的比较运算- 教案2: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单元二: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课时1:认识加法- 教案1:加法的概念和运算- 教案2:加法的练习和应用- 课时2:认识减法- 教案1:减法的概念和运算- 教案2:减法的练习和应用- 课时3: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 教案1: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应用- 教案2: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练习- 课时4:加法和减法的综合应用- 教案1:加法和减法的应用练习- 教案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单元三:数的排序和分类- 课时1:认识数的排序- 教案1:数的顺序排列- 教案2:数的逆序排列- 课时2:数的排序和分类- 教案1:数的顺序分类- 教案2:数的逆序分类- 课时3:数的顺序排列- 教案1:数的顺序排列练习- 教案2:数的顺序排列应用单元四:简单的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时1:数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教案1:数的推理方法- 教案2:数的解决问题方法- 课时2:数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应用- 教案1:数的推理应用练习- 教案2:数的解决问题应用练习- 课时3:数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拓展- 教案1:数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拓展练习- 教案2:数的解决问题的拓展应用以上为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的优质课程教案,供教师参考和使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优质教案公开课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优质教案公开课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优质教案公开课教案名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优质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类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学生在分类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按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给分类后的物体排序。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能给分类后的物体排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类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对给定的物体进行分类,并交流分类的方法和过程。

3. 分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如何对给定的物体进行分类,并分享分类的结果。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方法和步骤,明确分类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和排序,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对给定的物体进行分类,并能给分类后的物体排序。

2. 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分类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并与家人分享。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多种标准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图片出示3组图片,找出不同类的并圈出来。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2、出示水果类、蔬菜类与文具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分类。

3、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分类。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情景图。

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生1:有很多气球。

生2: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沟通。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师: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

沟通、汇报。

师:谁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按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哪几类?每类气球各有几个,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数的?生1: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

我们边数边画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生2: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分类与整理优质公开课教案实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分类与整理优质公开课教案实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分类与整理优质公开课教案实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学会对物体进行合理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图表等工具,提高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学会对物体进行合理的分类。

2.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分类与整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整理书桌、衣柜等,引入分类与整理的概念。

-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对物品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

2. 自主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并总结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和原则。

-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实际操作,展示分类与整理的过程。

3. 合作交流- 各组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4. 巩固练习- 学生进行分类与整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5. 应用拓展-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整理书包、书桌等。

- 每组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6. 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点。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同伴评价- 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关注彼此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3. 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分类与整理|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分类与整理|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分类与整理|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分类与整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第三章的第一节:分类与整理。

我们将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学会如何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投影仪、分类与整理的卡片。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分类与整理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带来一些自己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然后让学生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2. 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通过PPT和实物投影仪,向学生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

3. 学生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用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然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分类与整理结果。

4. 例题讲解:通过分类与整理的卡片,给学生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然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分类与整理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与整理1. 分类:将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 整理:将分类后的物品进行整理,使其有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然后将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是否能够运用分类与整理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就是我对于今天课程的准备和设计,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精选13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精选13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精选13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精选13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篇1课题名称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体育器材摆放的图片比照,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

2.借助给气球分类的活动〔教材例1〕,学会分类的方法,并能进展简单的统计;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3.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分类方法,并进展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展分类计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两张摆放体育器材的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上体育课的时候,你更想从图一找到喜欢的球还是图二呢?为什么?生:图二。

因为摆放得很整齐。

师:看来大家更想从图二找到自己喜欢的球。

图二的各种球都很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一眼望过去就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球了。

像图二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分类。

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提醒课题)二、探究新知课件出例如1气球图片师:同学们,请观察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小朋友们手上拿着很多漂亮的气球。

师:是的,我们看到了小朋友们手上拿着很多漂亮的气球。

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每种气球各有几个呢?师:有三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们吧!〔1〕课件出示第一个小朋友的做法:第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先分成糖葫芦形、爱心形和球形,然后再去数分别有几个。

〔2〕课件出示第二个小朋友的做法:第二个小朋友是用了边数边画的方法;首先在纸的最下方把这3种气球的形状画出来,然后数一个画一个,这就是第二个小朋友整理出来的结果。

〔3〕课件出示第三个小朋友的做法:第三个小朋友就不喜欢这么费事,他先在纸上画出这3种气球的形状,然后直接在气球类别下面写出数量,他就这样把它简单地表达出来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分类与整理 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 》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分类与整理 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 》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

2.能够根据不同的属性对物品进行分类。

3.能够根据图形或颜色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

2.能够根据不同的属性对物品进行分类并进行整理。

三、教学难点
1.小朋友辨别物品不同属性进行分类的能力培养。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本节课的教学PPT、学生课桌椅摆设调整。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教具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让他们讲述观察到的有哪些不同的物品。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
1.介绍“分类”和“整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分类整理的重要性。

2.示范将教室内的物品根据颜色分类整理,向学生展示分类后的效果。

3. 操练(20分钟)
1.让学生自己尝试将教室内的物品根据形状分类整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根据特定的属性分类整理一些物品。

4. 总结(5分钟)
让学生汇报自己分类整理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分类整理的方法和经验。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内容,通过实际操作让同学们亲自体验到分类整理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
1.家里找一些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写下分类整理的过程。

2.思考一种新的分类整理方法,写下你的想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分类与整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分类整理,让生活更有序更美好。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5篇)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5篇)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5篇)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

(第31页的第6题)四、应用练习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

(第32页第7题)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

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动。

(放背景音乐)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分类公开课教学案例实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分类公开课教学案例实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分类公开课教学案例实录一、课程背景整理与分类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分类公开课旨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整理与分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并能说出分类的依据。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整理与分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图片中的物品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等。

进而引出整理与分类的概念。

2. 自主探究教师分发物品卡片,让学生自行尝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并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整理与分类实践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分类方法的优势和局限。

4. 总结提升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分类成果,引导学生总结整理与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5.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课后作业教师应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整理与分类的能力。

以上就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分类公开课的教学案例实录。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整理与分类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分类与整理-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分类与整理-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 分类与整理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章第一节《分类与整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如何将物品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整理,以及如何通过分类和整理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信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方法,能够将生活中的物品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整理,并且能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类和整理的方法,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包括水果、玩具等,以及一些分类和整理的工具,如表格、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水果和玩具,让他们自由地进行分类和整理。

2. 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和方法: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分类和整理的意义,以及如何将物品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整理。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跟着我一起进行分类和整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分类和整理的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些卡片,让他们自己进行分类和整理,然后与我分享他们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与整理意义: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信息方法: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整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们回家后,找一些物品,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整理,并将结果画在一张纸上,明天带来与我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分类和整理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一些指导。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并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分类和整理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让他们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意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整理》-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整理》-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整理》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整理》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章《分类与整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对物品进行合理的分类与整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知道分类与整理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能够对物品进行合理的分类与整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书籍、文具、玩具等,引导学生发现物品可以进行分类与整理。

2. 讲解概念: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物品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和方法。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例题,如将书籍按照类型进行分类,将文具按照用途进行整理等,让学生观察并解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对给定的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并展示成果。

5. 巩固知识: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一些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与整理概念:对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方法:观察物品的特征。

按照特征进行分类与整理。

例题:1. 将书籍按照类型进行分类。

2. 将文具按照用途进行整理。

练习:1. 对给定的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

2. 完成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对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并将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答案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与整理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物品可以进行分类与整理。

通过讲解概念、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分类与整理优质公开课教案实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分类与整理优质公开课教案实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分类与整理优质公开课教案实录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整理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优质公开课教案实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数学课程。

教案一:数的认识和数的读法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1-10的数,并能正确地读出这些数。

- 学会使用计数棒和计数卡进行数的认识和数的读法练习。

- 掌握1-10的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内容1. 用计数棒进行数的认识和数的读法练习,引导学生正确读出1-10的数。

2. 使用计数卡进行数的排列和数的读法练习,让学生掌握1-10的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步骤1. 自由活动:教师向学生出示计数棒,让学生尝试用计数棒进行数的认识和数的读法练习。

2. 教师示范:教师用计数棒出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

3. 计数卡练习:教师向学生分发计数卡,让学生按照卡片上的顺序排列数,并读出每个数。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出示计数卡并读出数,增加互动和参与度。

5. 游戏时间:教师设计数的排列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对1-10的数的认识和排列顺序的掌握。

教案二:数的比较教学目标- 学会使用比较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 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物体数量来进行数的比较。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认识比较词语(大于、小于、等于)。

2. 通过图片展示和物体数量比较让学生练习数的比较。

教学步骤1. 图片展示:教师出示不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图片中的物体数量多还是少。

2. 比较词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比较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图片中物体数量的大小关系。

3. 数的比较:教师出示两个数,让学生使用比较词语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4. 实物比较: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通过比较实物的数量来判断大小关系。

5. 练习时间: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比较词语和实物数量进行数的比较练习。

教案三:数的合成和分解教学目标- 学会将一个数合成为两个数的和。

- 学会将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和。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和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和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意义和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抽象的分类和整理概念的建立,以及如何将这些概念具体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达成共识。
3.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进行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分类和整理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分类和整理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前,教师讲述一个与分类和整理有关的生活小故事,如小猴子上超市购物,遇到了整理货架的难题。通过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意识到分类和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分类和整理的情况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如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分类,以及如何将这些分类好的物品进行有序整理。
4.教师讲解分类和整理在数学中的应用,如统计数量、排序等,让学生认识到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超市、图书馆、教室等,讨论在这些场景中如何进行分类和整理。
6.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精神。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与分类》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与分类》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与分类》教

教学目标
- 了解整理和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 能够按照规则整理和分类一些物品
- 掌握整理和分类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
1. 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 什么是整理?
- 为什么要整理?
2. 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 什么是分类?
- 为什么要分类?
3. 整理和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按照形状整理物品
- 按照颜色分类物品
- 按照大小整理物品
- 按照用途分类物品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
-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整理和分类的概念,并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讨论整理和分类的意义。

第二步:展示示例
-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颜色、大小和用途的物品,将它们混杂在一起展示给学生。

第三步:讨论整理方法
- 引导学生观察展示的物品,讨论如何按照形状、颜色、大小和用途进行整理和分类。

第四步:实践操作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些物品,并要求他们按照不同的整理和分类方法进行操作。

第五步:展示成果
-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整理和分类的成果,并互相评价。

第六步:总结讨论
- 引导学生总结整理和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体会到整理和分类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按照规则进行整理和分类,是否能够应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整理和分类的实践,培养良好的整理和分类惯。

参考资料
-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
- 教学辅助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和数据分析。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活动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选择分类标准及正确的分类方法。

4.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课件,气球卡片,纽扣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课件出示:凌乱的书柜和整齐的书柜。

(本班的书柜)
谈话: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两幅图,如果老师请你们在这书柜上帮我拿一本故事书.
师:你会选择在哪个书柜上拿书呢?
生:(2号书柜)
师:为什么你们会选择2号书柜呢?
生回答
师:哦!原来2号书柜的书分类摆放的整整齐齐的,我们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

是啊!像2号书柜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板书:分类)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分类现象,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吗?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分类现象
师:超市里货架物品也是分类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哦(饮料、食物),还有哦,分类垃圾桶也是将我们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

教师课件出示:超市的货架,分类垃圾桶等等。

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一)借助情境,提出问题。

师:分类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哦,看,它来到了游乐园,小朋友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课件出示动态主题图。

提出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小朋友们你们会给他们分分类吗?
学生举手回答。

生1:可以按气球的形状来分;
生2:可以按气球的颜色来分。

(二)自学思考。

师:真棒!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好,就请小朋友们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气球图片,在白纸上按照形状分类来摆一摆、贴一贴,记住哦!是按形状分类,开始吧!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三)展示交流。

师:好的,请所有小朋友放下手中的物品,坐坐好,看谁最快坐好。

某某某第一,某某某第二,现在小朋友们坐的可真端正,老师刚刚看到有个小朋友是这样摆的,
他是把气球分成了3类,这一类是糖葫芦形的,这一类是心形的,这一类是圆形的,摆的非常好!
展示作品1: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小朋友的,他是把气球摆成一列一列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第一列都是糖葫芦形的,为了能让大家看的更清楚,陈老师要在这底下
画一条线,然后给它做上糖葫芦形的标记,也就是要告诉大家我这一列都是糖葫芦形,第二列都是心形的,那我要做上心形的标记,第三列都是圆形的做上圆形的标记。

那像这样的图,我们就把它称为象形统计图。

(在图的旁边板书:象形统计图)展示作品2:
提问:从这里能看出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吗?
指名学生回答。

提问:那每种图形各有几个?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它们的结果呢?
谈话:对,用数字记录它们的结果,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糖葫芦形的有(3)个,心形的有(4)个,圆形的有(5)个。

展示作品:
话:我们先横着看一看,第一行是什么?(图形)第二行又是什么?(数字)竖着看又表示什么意思?(画好图后)再来看看,现在这幅图变成了什么?(一张表)那我们就把这样的表叫做统计表。

预设2:
学生既有按图形找到了朋友,也有按纽扣孔的数量找到了朋友。

提问:你为什么认为他(她)是你的好朋友? 学生:因为我们的纽扣形状相同。

提问:你们也是按纽扣的形状找到自己好朋友的吗?
学生:不是,我是按纽扣孔的数量来找到好朋友的。

教师:那这里,小朋友们就总结出了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就先按纽扣的形状来找一找好朋友吧!
提问:找到了吗?你们按形状分成了哪几种?这里每种图形各有几个?你们能完成这张表格吗?
请王怡,叶润中,邵梦云说一说自己这组有几个图片。

谈话:接下来请王怡和叶润中留下不动,其他小朋友再根据你手中纽扣孔的数量来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

提问:找到了吗?现在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在每队中请一个小朋友数一数,并填表。

谈话:谢谢小朋友们的表现,老师还有一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忙哦?
提问:第一张表格里一共有几个纽扣?第二张表格中一共有几个纽扣?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它们都有15个。

教师:没错!它们都有15个,刚刚老师是请全班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的,会不会玩着玩着就会多一个或少一个小朋友啊! 生:不会。

师:也就是说不管这些纽扣图形怎么分类,它们总的数量是相同的,不变的,小朋友们真了不起!
四、当堂测试。

今天这节课啊,老师看小朋友们学的都非常认真,老师可高兴了,于是就想考一考大家,你们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第一关:火眼金睛。

找出每行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事物。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理由。

谈话:哎呀!我们机智勇敢的小朋友们这么快就闯过了第一关,看样子这第一关对于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来说太容易了,那么我们接着来看一看第二关。

圆形
正方形 三角形 数量
4
6 5
2个洞
4个洞 数量
6
9
按纽扣形状分 按纽扣孔的数量分
第二关:小帮手。

谈话:春游时,陈老师想把这里所有的人分成两组开展活动,可以怎样分呢?你能帮帮陈老师吗?
学生举手回答:可以按男女分,还可以按大人和小孩分。

提问:1.你能在表中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吗?
2.观察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举手回答。

五、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师: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性别 男 女 人数 年龄 大人 小孩 人数
统计表
象形统计图 数量
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