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北城长春】吉林历史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历史经济
吉林省地形地貌大致是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由东南向西北沉降,形成了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类型。
分为四个区域:东部长白山区,东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冲积、洪积台地平原,西部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
吉林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河流有18条,主要大河是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较大的湖泊有长白山天池、松花湖、月亮湖、大布苏泡、查干湖、波罗泡。
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1月均温约-18℃,7月均温20℃。
全年降水量大致是从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全省平均400~900毫米。
全省水资源总量为402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456.46万千瓦,理论发电能力为399.86亿千瓦时,总装机容量为500.81万千瓦,发电量为129.15亿千瓦时,耕地面积399.91 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1.3% 。
吉林省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
全省林业用地面积866.67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4% 。
森林覆盖率为38.8% 。
全省活立木蓄积量为7.1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六位。
林业资源丰富,有红松、云杉、落叶松、臭松、樟子松、油松、赤松、水曲柳、柞树、椴树、榆树、白桦、色树、枫桦、山杨、胡桃楸等树种。
吉林有72种矿产。
油母页岩探明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列全国第一;石油居全国第八;镍居全国第三;钼储量占全国20%,居第二;金居全国第四位;冰洲石储量占全国的32%,列全国第二位;镓储量占全国的22%,居第二位;铼储量居全国第三;伴生硫储量居全国第二;石墨居全国第四。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高粱、谷子、小麦、薯类;主要经济作物有向日葵、甜菜、烟草;主要特产有人参和其他中草药。
1984年,木材产量为633.4万立方米。
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野生动物有1100多种;野生植物2700余种。
特产有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
吉林省有各种鱼类105种,珍贵鱼类有七鳃鳗、大麻哈鱼、孟苏大麻哈鱼、石川哲罗鱼、细鳞鱼、红点鲑、茴鱼、池沼公鱼、狗鱼、滩头急和江鳕等。
吉林省历史上长期是汉、满、蒙古等少数民族活动和聚居之地。
吉林东南部和辽东同属于华夏族传统聚居地。
燕国、秦朝、两汉均在此设立行政机构。
约7000-4000年前(周)活动在长春平原到长白山北部一带的肃慎部族(汉称挹娄,隋唐称靺鞨,皆系满族前身)一度建立早期肃慎王国。
肃慎人以射猎为主,为本区原始居民。
吉林地区很早就纳入中国地方建制了,在汉朝就已经设置郡县,唐朝平定室韦、勿吉后占据了外东北大部分,属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
唐代时的粟末靺鞨建渤海国,渤海国主体大致以吉林省为中心,包括黑龙江省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部分地区。
辽朝时属上京道,宋代时又属金朝(女真)。
明以后满族经济活动则有畜牧、采集、狩猎、捕鱼及农业等多种生产。
省境西部,古称鲜卑、契丹、鞑靼,均为蒙古族同系,以游牧为主。
至926年辽国灭渤海国,势力达于省境东部。
至明末,全省仍为人烟稀少,山林茂密,草原丰美的地区。
清顺治年间,颁发招垦令,鼓励华北农民来东北地区开垦,但至乾隆五年(1740)又颁布了"流民归还令",施行封禁政策。
在此期间,长白山区划为清室采参与狩猎地,东丰、梅河口、辉南、磐石一带为皇室围场,从今松花江畔的法特起经长春至今辽宁省开原筑有柳条边墙。
以西为蒙古族牧地,禁止越境。
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并未能阻止为生活所迫的华北大批汉族农民流入吉林中部一带,并向北、向东、向西扩展。
1791年蒙古王公也开始在长春一带招民开垦。
在农垦区内出现了酿酒等手工业和小的集镇,东部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也有不少汉族和朝鲜族移入,从事农业、伐木和采集。
嘉庆八年(1803)废止禁令,光绪四年(1878)吉林又设置垦务局,大事垦殖,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并逐步形成东部的农林地区,中部的农业地区和西部农牧地区的差异特点。
清初,自1653年设置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