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合集下载

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十五条土地利用基本策略
1、提升拓展。整合更新城市资源,调整盘活存量用地,重视地下空间利用,更加注重健康、安全、景观等元素和社会和谐,显化提升城市用地价值。科学规划城市用地规模,合理预留城市建设空间,引导城市用地理性拓展。
2、节约集约。严格产业用地准入门槛,提高土地投资-产出标准,强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考核。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土地重整、村镇重建和要素重组,切实提高土地集中、集聚、集约利用水平。
第三条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64561.4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55147.1公顷,交通水利用地28773.1公顷,其他建设用地8781.1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1.0%、35.1%、18.3%、5.6%。
其他土地中,水域50572.1公顷,自然保留地12357.5公顷,分别占其他土地面积的80.4%、19.6%。
16、《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
17、《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8、《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9、国家、省、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
第四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南京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包括玄武区、白下区、鼓楼区、建邺区、秦淮区、下关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江宁区、六合区、浦口区、溧水县、高淳县,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

2021/10/10
23
2021/10/10
24
地下空间规划利用
2021/10/10
25
中心区的有机生长:横向伸展;纵向生长(地面地下空间);弹性用地
长20期21/性10/10 不确定性
相对稳定的框架结构(生态、交通系统)
弹性生长的空间形态
26
5.塑造各具特色的 城市功能区形象
5.1 核心区 5.2 中央活动带 5.3 环湖文化休闲区 5.4 滨江休闲景观带
“一城三区”多中 心格局中的重要一 极
自然环境条件最独 特的新市区中心
区域协调
2021/10/10
有序发展
功能多元
特色塑造
4
3.认识基地条件特征
山与江之间, 自然条件优越
以农用地为主, 用地潜力较大
坐拥江河湖水, 以水为自然特色
中部建设地区, 启动难度较大
2021/10/10
5
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
50%,商务办公占三产就业人口15%,人均办公面积20m²计,南 京需商务办公面积900万m² 。假设商务办公60%~70%集中在市级 中心,约为540~630万m² 。假设新街口集中200万m² 、河西副 中心100万m² ,仙林、东山新市区中心各50万m² ,浦口中心区 商务办公量按150万m²预留。 行政:按主要区政设施相对集中布局,参照同等规模城市行政办公中心 建设规模,行政中心建筑面积按10万m²左右预留。 体育:参照国家“三馆一场” 标准,规划体育健身用地15公顷左右, 建筑面积约8万m² 。 文化:包括会展中心、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影视中心等,参照国 家相关标准和同类城市设施规模,规划预留用地约25公顷。
长江湿地
目标:生态环境优良、滨水景观丰富、水城有机融合、地方特色鲜明的滨水公共空间。

浦口火车站站区旧址房屋土地管理与利用的思考

浦口火车站站区旧址房屋土地管理与利用的思考

【摘要】当前,国内一、二线城市房屋土地资源匮乏,加强城市内既有站站区房屋的土地管理,提高其利用率,对铁路部门盘活既有资产资源、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极为重要。

文章梳理了浦口火车站站区旧址房屋的土地管理现状,分析其整体规划,对全面盘活利用站区房屋土地资产资源的可行性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土地;管理;利用【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1-0132-02浦口火车站站区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津浦路,紧邻浦口码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站区主体及配套建筑,都被系统性地保存下来,是中国唯一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百年老火车站”。

因此,铁路部门加强站区旧址房屋土地管理和利用尤为紧迫。

1回顾车站历史,体会文化底蕴浦口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914年建成通车,是当年津浦铁路(1911年完成铺设,连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11省)的终起点。

站前广场四周的走廊是南京最早一批采用进口热轧“H”形钢建造的,是百年前最顶尖的进口技术;站区月台、雨廊等附属建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也是南京最早采用钢混结构的建筑之一;站区候车室是具有英格兰式建筑风格的大楼,与直通月台的单柱伞形长廊和连接轮渡码头的拱形雨廊一起呵护、迎送南来北往的旅客。

1968年10月南京长江大桥通车,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连线,列车直过大桥,浦口火车站的客运中止;1985年5月,车站恢复部分客运;1994年10月,车站再次停办客运,各项客运设施全部封存,仅保留少量货运作业。

2013年5月,浦口火车站旧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列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编号为7-1705-5-098)。

2梳理站区旧址房屋土地管理现状浦口火车站站区旧址面积约为2hm2,含有国家级文保建筑3处、市级文保建筑3处、区级不可移动文保建筑5处、历史建筑1处和一般性建筑,主要情况如下。

(1)车站主体大楼(候车室):国家级文保建筑,为木质结构,因经历过火灾,维修后为钢筋混凝土楼面,现作为车站办公用房;大楼为英式风格建筑,现状建筑质量尚可,除一楼候车室的门窗等少数部位进行过改建外,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

交通工程设计工作大纲及技术方案

交通工程设计工作大纲及技术方案

设计工作大纲及技术方案第一章. 设计工作大纲、设计思路1.设计工作大纲1.1工程概况南京市浦口新城迎江路等十六条路交通工程主要包含迎江路、珍珠南路、万寿路、兴农路、胜利路、同心路、光明路、下河街、康华路、河西路、V9、V11、V15、V18、H13、石佛路二期等十六条路交通工程的设计。

具体情况如下表:项目地理位置图1.2区域规划概况一、区位和范围浦口新城核心区位于江北副城浦口片区中部,浦口新城东南部滨江,与河西新城隔江相望,是《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和《浦口区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确定的江北副城和浦口区未来的城市中心所在地,将发展成南京都市区的城市副中心。

浦口新城核心区用地范围南至滨江岸线,东至津浦铁路,北至浦珠路,西至城南河;总面积约27.5km2。

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浦口新城核心区用地大部分南面长江,为沿江圩区,地势平坦,河流水塘密布。

(2)地质状况浦口新城核心区大部分属于长江漫滩地貌单元,其中沿长江部分场地为四类建筑场地,其余大部分场地均为三类建筑场地。

(3)水文情况浦口新城核心区河流水网密布,分布有大量的水田和水塘,水质总体状况较好。

除长江外,核心区内主要河道有城南河、七里河、丰字河、中心河和定向河等,其中七里河和城南河为通江外河。

三、土地利用现状浦口新城核心区总面积2752.06公顷,以非城市建设用地为主,主要为水域、农用地及少量村镇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63.07%。

浦口新城核心区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原浦口经济开发区内企业用地、南京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石佛寺农场内市公安学校、警官培训中心等公共设施用地、胜利圩水产养殖场内金象集团等工业用地以及明发城市广场及顶山街道安置房等。

浦口新城核心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定向河以东的浦口老镇地区。

沿浦珠路有明发城市广场等楼盘,丰字河路以南、珍珠南路以东有顶山安置房等。

三类、四类居住用地主要为零星分布的居民点用地。

最新南京市浦口中心地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

最新南京市浦口中心地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

南京市浦口中心地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南京市浦口中心地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项目背景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调整》提出的“以长江为主轴,以主城为核心,结构多元,间隔分布,多中心,开敞式的空间格局”,未来新浦口区势必成为拥江发展的最具战略意义的地区。

由于新浦口区至今仍然缺乏一个可以整合全区发展的中心地区,那么浦口中心地区的规划将有志于建设一个可以整合浦口,甚至江北地区的地区,促使南京真正走向拥江发展。

主要内容浦口中心地区规划设计范围12.97平方公里,规划研究范围53.3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

规划从形势和政策判断以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浦口中心地区的功能定位为宜居、活力、创意之山水之城、金陵水都。

浦口中心地区的功能组合包括核心功能、基本功能、优势功能、潜力功能。

核心功能为商业、文化,中心区将以这两种功能体现区域的服务能力。

基本功能为居住,中心区应是活力、宜居的,适量的居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中心区氛围。

优势功能为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功能是浦口中心区不同于南京其他中心区的优势所在。

潜力功能为生产性服务业。

一方面,浦口中心地区有为更大的区域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服务而产生生产性服务业的可能;另一方面,浦口的高校、高新技术产业也需要一个空间来发展“创意产业”。

从基地发展潜力以及浦口整体城市空间布局综合分析考虑,以协调周边地区、连通生态网络、联系旅游资源、提升土地价值的规划思路,规划浦口中心地区形成“一心两帝两轴”的布局结构。

“一心”为商业文化核心区,是浦口中心地区的城市副中心核心功能部分,是市民商业与文化活动的中心;“两带”为沿长江发展滨江旅游的“滨江旅游休闲带”和沿七里河城市生态、区域旅游服务和市民生活游憩的“沿河复合游憩带”;“两轴”为沿丰字河路城市生活性主干道的“城市生活轴”和联系老山山脉与长江,集生活服务、景观和交通轴线为一体的“中央复合功能轴”。

同时,规划还完成了综合交通规划、绿地水系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导引、核心区城市设计、开发实施策路等方面的内容。

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

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

南京市土地总体规划一、基本概况南京市位于我国沿海申部,长江下游核心地带,江苏省西南部,与镇江市、扬州市、常州市及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相临。

市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32°27'',东经118°22'' -119°14'',位于东八时区。

全市现辖十区五县,共49个街道、67个镇、52个乡,有1115个居委会、1712个基层村。

1996年总人口525.43万人,人口密度796人/平方公里。

南京市依其地貌特征属江苏省宁镇扬丘陵地区,长江自西南至东北流经市境中部;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由于地处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但冬夏长而春秋短;土壤主要有地带性土壤和耕作土壤两大类型;全市蕴藏着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目前已发现40多种矿藏,具有开采价值的有近30种;南京区位优势显著,地处长江经济带 "龙颈"与沪宁杭城市群"顶角"的复合部位,是我国生产力布局中的长江和沿海地带"T"型产业密集带的结合部,中国国土规划中沪宁杭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城市,在江苏沿海、沿江、沿线开发战略中处于枢纽位置,对外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南京是著名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相交融,形成山、水、林、城结合的独特风貌;并有雨花台砂砾层自然剖面保护区、固城湖水产资源保护区、紫金山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等多处自然保护区。

截至2007年底,全市土地总面积987.34万亩,其中农用地651.23万亩(其中基本农田364.21万亩),建设用地243.34万亩,未利用地92.77万亩。

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据1996年10月31目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我市各地类的面积和构成如下:1.农用地:497580.92公顷。

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和管理的转型及重构——南京浦口地区规划实践和探索

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和管理的转型及重构——南京浦口地区规划实践和探索

a o t r a n u a pa n n a v d f r r oa n w t g . h e y f r ua e r a n u a b u b n a dr r l ln i g h smo e wa dt e sa e T en wl m ltd u b n a dr r l u o o
o a u r 0 8h s e tb i e t tt r r a n u a ln i g s se t a o ssso r a y tm fJ n ay 2 0 a sa ls d sa uo y u b n a d r r l a n n y tm h tc n it fu b n s se h p
王 昭 昭
W ANG h o h o Z a -z a
摘要:
20 08年 1月 1日开 始 实施 的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城 乡规 划 法》 建立 了 由城 镇体 系 规划 市 规 划 , 城
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构成的我国法定城 乡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在法律制度上 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城 乡规划法 .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治情况,加强城乡统一规 划管理 促进了城 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城市和村镇的统
规划与设计
P ANN NG A L I ND DE GN SI
文章 编号 :0 9 60 (011- 0 0 0 10 — 0 02 1) 0 4 — 4 2 中图分类号 :U 8 T 94 文献标识 码 : B
作者 简介: 王昭昭. 南京市规划局浦 1直属分局局长 女, 3 高级规 划师, 国家注册 规划师. 硕 士研 究生。


体 化 的 规 划 问 题 进 行 了研 究 ( 燕 赵

南京江北新区雄州副中心六合新城规划

南京江北新区雄州副中心六合新城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图
雨水工程规划图
06
2015年11月
J
南京江北新区
NJJBa040单元
控制性详细规划
■ 污水工程
规划区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 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 0.80。污水集中处理率95%,日变化系数1.3。渗漏系数10%。规划区平均 日污水量约2.24万立方米/日。规划区污水处理隶属六合污水处理系统,规划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6万立方 米/日。保留白果南路、古棠大道与新棠路 d1200-d1650的污水主干管,龙池路d600-d800的污水次干管; 规划在旭光路敷设d1200污水管接入新棠路污水主干管,以便规划区西侧污水接入;规划在古棠大道(新 棠路-宁连高速段)敷设d1200的污水管接入新棠路污水主干管,以便规划区南侧污水接入;其他道路规划 敷设d400-d600的污水支管。
各区域统一联网供水。保留六合大道 DN1000 与古棠大道 DN800 给水引入管,雄州东路与龙池路 DN500DN800的给水干管;实施各区域统一联网供水。保留六合大道DN1000与古棠大道DN800给水引入管,雄 州东路与龙池路DN500-DN800的给水干管。
■ 雨水工程
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选用 2-3年,重要地区选用3-5年河道和泵站的设计降雨重现期为20年; 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为2-3年。规划区为机排区。规划区共设置8座雨水泵站,总规模达51.05立方米/秒, 其中规划保留7座,规划新建1座。规划沿道路敷设d600-d1500雨水管,雨水就近、分散、重力流排入水 体。
J
南京江北新区
NJJBa040单元
控制性详细规划
南京江北新区NJJBa040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公众意见征询
南京市规划局 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筹)规划国土部 南京市规划局六合分局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浦口永宁最新规划方案

浦口永宁最新规划方案

浦口永宁最新规划方案第1篇浦口永宁最新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浦口永宁地区位于我国华东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永宁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不断增长。

为了更好地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地区经济效益。

2. 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3.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4. 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地区特色。

5. 到2030年,将永宁地区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生态宜居城市。

三、规划原则1.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规划方案的合法性。

2. 科学发展:充分考虑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3. 人本理念:关注民生,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 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动能,提高地区竞争力。

5. 可持续:坚持绿色发展,保障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内容1. 产业发展规划(1)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形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2)产业布局:以永宁地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域,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3)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壮大优势产业,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提升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

2.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生态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两带、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提升生态功能。

(2)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水环境治理,提高空气质量,严控土壤污染,保障生态安全。

(3)生态修复: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升生态景观品质。

3. 基础设施规划(1)交通设施: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

(2)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3)市政设施:加强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

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

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〇一八年六月目录1总则 (2)1.1任务由来 (2)1.2评价目的 (2)2规划方案概述与分析 (3)2.1规划方案概述 (3)2.2规划分析 (11)3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1)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1)3.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2)3.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2)3.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2)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13)4.1环境影响识别 (13)4.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 (16)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17)5.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5.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8)5.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 (18)5.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 (18)5.6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19)5.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9)6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19)6.1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合理性分析 (19)6.2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性分析 (20)6.3空间布局合理性分析 (20)6.4基础设施设置合理性论证 (20)7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21)7.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21)7.2水环境保护措施 (21)7.3声环境保护措施 (21)7.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22)7.5增强环境风险防范 (22)7.6开展退二进三企业用地土壤整治 (22)7.7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2)7.8区域生态环境修复补偿 (23)8环境管理监测计划及跟踪评价方案 (23)8.1建立环境管理制度、管理体系 (23)8.2成立专职的环境管理机构 (23)8.3导入生态循环经济理念 (24)8.4环境监测计划 (24)8.5跟踪评价 (24)9评价结论 (24)1总则1.1任务由来改革开放后,江北地区通过原有建设带动产业转型。

1991年,南京市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区在江北设立。

1992年后,浦口经济开发区、六合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相继成立。

周红兵与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等征收房屋及行政复议纠纷上诉案

周红兵与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等征收房屋及行政复议纠纷上诉案

周红兵与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等征收房屋及行政复议纠纷上诉案【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征收【审理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3.01【案件字号】(2019)苏行终1352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刘军张世霞杨述【审理法官】刘军张世霞杨述【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周红兵;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当事人】周红兵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周红兵【当事人-公司】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代理律师/律所】陆军江苏苏源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陆军江苏苏源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陆军【代理律所】江苏苏源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结果】二审维持原判【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周红兵【被告】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权责关键词】行政许可行政复议合法违法复议机关合法性行政复议维持原判改判听证【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一致,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1、《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四条第一款、第八条第三项分别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确需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根据上述规定,被上诉人浦口区政府依法有权作出10号《房屋征收决定》。

2、浦口区政府在一审中提供的《关于同意南京市滨江风光带(浦口新城段)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关于下达二○一六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的通知》《关于浦口区滨江风光带跃进新村段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规划意见回函及附图》《浦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等证据,证明涉案项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及专项规划。

浦口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浦口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浦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浦口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浦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浦口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前言浦口区地处南京市西北部,扬子江北岸,与南京市雨花台区、江宁区隔江相望,北部、西部分别与安徽省来安县、滁州市、全椒县、和县毗邻。

2005年末浦口区总人口66.5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127.43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33.0亿元。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制定《南京市浦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分析了浦口区土地利用状况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浦口区规划期主要目标和土地利用调控指标,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土地整治安排等为完成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最后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规划》是规划期内浦口区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浦口区土地利用及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

《规划》覆盖浦口区行政区域范围,土地总面积912.33平方公里,包括江浦街道、顶山街道、沿江街道、泰山街道、盘城街道、汤泉街道、桥林街道、星甸镇、永宁镇、石桥镇、乌江镇和老山林场。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一节浦口区概况 (1)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1)第三节机遇与挑战 (2)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4)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4)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4)第三节规划控制目标 (5)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7)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8)第四章合理利用和保护农用地 (10)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10)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力度 (11)第三节保护与合理利用其他农用地 (12)第五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14)第一节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14)第二节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利用 (15)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 (16)第四节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17)第六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19)第一节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基础 (19)第二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0)第三节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20)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21)第八章土地整治安排 (24)第一节全面推进土地整治 (24)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安排 (25)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26)第一节中心城区规模与发展目标 (26)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 (27)第三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27)第十章镇(街)土地利用调控 (28)第一节重点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28)第二节一般镇(街)土地利用调控 (29)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 (31)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31)第二节加强规划实施的管理制度建设 (31)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 (33)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 (34)第五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 (35)第十二章附则 (36)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浦口区概况第一条区域概述浦口区地处南京市西北部,扬子江北岸,与南京市雨花台区、江宁区隔江相望,北部、西部分别与安徽省来安县、滁州市、全椒县、和县毗邻。

乌江总规文本(浦口区乌江新市镇总体规划)

乌江总规文本(浦口区乌江新市镇总体规划)

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3)第三章人口与城镇化 (5)第四章城乡统筹规划 (6)第一节镇域镇村体系与布局 (6)第二节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 (9)第三节产业发展与布局 (11)第四节空间管制 (12)第五节长江岸线利用 (15)第六节区域协调 (16)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 (17)第一节总体布局 (17)第二节居住用地 (19)第三节工业用地 (20)第四节绿地 (20)第五节空间景观 (21)第六章公共设施规划 (22)第七章旅游发展规划 (25)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27)第一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27)第二节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29)第九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30)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0)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2)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34)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35)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36)第六节环卫工程规划 (37)第七节管线综合规划 (37)第八节水利设施规划 (38)第十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38)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40)第十二章分期发展时序 (42)第一节近期建设 (42)第二节中期发展规划 (43)第三节远景发展引导 (44)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第十四章附则 (46)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领》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的要求,编制《南京市浦口区乌江新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3、《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4、《江苏省城乡统筹规划编制要点》(2010);5、《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2008);6、《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7、《浦口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8、《桥林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9、《浦口区乌江镇总体规划(2007—2020)》;10、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宁委发(2010)29号);1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南京浦口区所辖永宁街道等

南京浦口区所辖永宁街道等

南京市浦口区所辖永宁街道等8个街道(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江浦街道人民政府南京市老山林场盘城街道人民政府泰山街道人民政府桥林街道人民政府(原桥林街道和乌江镇)汤泉街道人民政府(原汤泉镇和星甸镇部分)星甸街道人民政府(原星甸镇部分和石桥镇)永宁街道人民政府(原永宁镇)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目录一、江浦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1)二、老山林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4)三、盘城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8)四、桥林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11)五、泰山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11)六、汤泉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19)七、星甸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23)八、永宁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27)一、江浦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一)街道基本情况江浦街道是浦口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位于长江北岸,与六朝古都南京隔江相望,是南京市最近的卫星城镇、新市区,是浦口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江浦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明确了土地利用目标和发展方向,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划定土地用途分区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明确管制规则。

协调各村土地利用,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有效措施。

(二)规划修改方案规划修改主要是对上级下达浦口区规划流量指标进行了合理安排,适当调整除禁止建设区以外的其他管制区的布局。

规划修改保证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耕地保有量不减少。

在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前提下,对管制分区中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及限制建设区进行修改,调出的允许建设区涉及地块均是未批未用。

1、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现行规划根据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需要,划定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将全部土地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3类建设用地管制区域。

规划修改仅涉及限制建设区,调整情况如下:规划修改将5.3503公顷限制建设区修改为允许建设区。

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

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
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々一之^^^))
委托单位 南京市规划局浦口区人民政府六合区人民政府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南京浦口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 主编单位: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合作单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巿规划学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民3出&中^用公 90 2、非?13)5、 0*引9 。
的^ 1
11巿88公共X通
分担9(^1
-'
9台8网8度(!^。') 3
慢行311808度 3
公交95点500米 靈舰串(义)
80
:、1'; "二' ;!;!" ::.1? 1
新购〗巧使用1851!能,汽 ―
5比拥^)
,用率^)
50
3成8净容枳? 1.2
镇心
江 垵史政合
体城
岸 保文 工
系区通线护 化程灾
规 规规规 规保规 规
划 划划划 划护划 划





施 期 点 础居

目地




施垸
引 引引





技术路线图
江北新区在全国的区位
江北新区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区位
江北新区在南京都市圈的区位
南京巿规划局I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筹)规划国土部|南京巿规划设计硏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絲 "川:-
50001
!688内81达基本公 设,比例《。1。 1
95
96

南京镇村布局规划

南京镇村布局规划

南京市规划局二O 一六年十二月南京市镇村布局规划前言南京市优化镇村布局规划,是在市政府已批复的涉农区村庄布点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省厅《关于做好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工作的通知》(苏建规﹝2014﹞389号)要求,进行镇村布局规划的整合、优化工作。

规划于2016年10月完成,2016年12月由市政府批复实施。

说明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

2、城市规划是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局存档备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即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3、本材料版权及解释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变、分发、发布或使用本材料图文资料。

南京市镇村布局规划南京市镇村布局规划公布六合区、浦口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栖霞区现状城市集中建设用地以外地区,共涉及48个涉农街镇。

总规模约5445平方千米。

规划范围全市优化镇村布局规划村庄汇总表规划内容1、全市镇村体系规划全市形成“涉农镇街——新社区——自然村”三级的镇村体系。

其中,涉农镇街48个,社区757个,自然村7851个。

2、村庄分类本次规划确定规划发展村庄与一般村。

全市规划发展村庄967个,其中重点村708个,特色村106个,重点特色村153个,一般村共6884个。

3、特色认定本次规划共认定特色村259个,各区布点规划为157个,比各区布点规划增加102个特色村。

类别: 历史文化型占74个、自然景观型占75个、特色产业型占109个,其他特色型占1个。

4、乡村地区整体风貌规划与引导15个特色风貌区4个特色村庄集聚带8个特色村庄集聚区区位图批准单位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文号2016年12月24日宁政复[2016]152号动态更新信息栏六合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浦口区栖霞区村庄规划布局图南京市乡村地区整体风貌规划与引导县(市、区)名称重点村(个)特色村(个)重点(特色)村(个)村庄特色类型一般村(个)历史文化型(个)特色产业型(个)自然景观型(个)其他特色型(个)一般村其中城镇建设范围内六合区260223726201302359382浦口区5581371040999323栖霞区12410221278181江宁区47543921531901582530溧水区10942161360940232高淳区22514421411310726236合计7081061537410975168841884。

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说明总体规划说明书项目名称: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2014—2033)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组员: B12090601 宋倩雯B12090603 张亚萍 B12090612 吴金慧指导老师:翟青2015年6月25日目录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域现状概况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第二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一、城镇性质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战略第三章城镇规模一、人口规模二、用地规模第四章城区用地布局一、土地利用现状二、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五章产业空间指引(发展指引)一、经济发展概况二、产业结构现状特征三、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四、空间布局第六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一、对外交通现状二、道路交通规划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一、绿化建设现状二、规划期限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指导思想五、规划原则六、规划建设任务七、规划目标八、规划布局九、规划内容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一、六合区规划编制情况二、上位规划相关要求三、片区层面规划四、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附录:任务分工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域现状概况11、地理位置西与浦口区相连,南与栖霞区隔江相望,东邻仪征市,西、北与安徽来安县、天长市接六合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南京市北郊,地处江淮分水岭,南滨长江水道,壤,具有“承南接北、引南联东”的区位优势。

区内水域面积大,资源丰富,长江在南侧通过,滁河在中间穿越,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生物种群丰富,矿藏品种较多。

是国家东部地区现代工业基地,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地区重1数据来源于六合区百度文库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与浦口区共同构成南京江北新区。

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见诸史端,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民风淳朴。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六合区地处北纬32°11′~32°27′,东经118°34′~119°03’。

六合区西、北部接安徽省来安县和天长市,东临江苏省仪征市,南靠长江,流经苏皖两省的滁河横穿境中入江,滨江带滁,土地面积1485.5平方公里,拥有4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属长江下游“金三角”经济区。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

京沪铁路
宁合铁路
北沿江铁路
宁芜铁路
宁连城际
宁杭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
宁合城际
宁安城际
宁通城际
宁杭城际
京沪高速铁路
扬马城际
宁常沪城际
京沪铁路
沪宁城际
宁启铁路
南京南站
南京站
紫金山站
林场站
江浦站
综合货场
辅助客站
主要客站
*
国家级大型枢纽型机场、国家航空货物与快件集散中心; 重要的国际定期航班机场、通往东亚地区的门户机场,远程航线衔接国家快速铁路网的枢纽点; 飞行区等级为4F,远期规划两区四跑道,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20万吨。
三、植物资源: 南京市地处长江两岸丘陵地区,属于北亚热带,为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之一。其植被类型以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分类则植物种类以前者为主。植物种类呈现出有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现象。次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常绿枯叶林为主,而人工植被则以农田植被和人工造林为主,其中农田植被面积分布广泛。
依托港口:龙潭、滨江、江北化工 园、桥林七坝物流基地。 依托铁路:永宁、尧化门物流基地。 依托机场:禄口空港、六合空港物 流基地。 依托公路:上坊农副产品、新集农副 产品、雨花、湖熟、永阳、 淳溪物流基地。
建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路面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一体化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确保30%,力争35%,老城、市级中心区、跨江与重要轴向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60%以上。
高淳
句容
仪征
滁州
和县
马鞍山
溧水
金牛湖
*
市域快线:7条 城区干线:6条 局域线:4条 车站:351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浦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浦口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浦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浦口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前言浦口区地处南京市西北部,扬子江北岸,与南京市雨花台区、江宁区隔江相望,北部、西部分别与安徽省来安县、滁州市、全椒县、和县毗邻。

2005年末浦口区总人口66.5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127.43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33.0亿元。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制定《南京市浦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分析了浦口区土地利用状况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浦口区规划期主要目标和土地利用调控指标,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土地整治安排等为完成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最后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规划》是规划期内浦口区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浦口区土地利用及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

《规划》覆盖浦口区行政区域范围,土地总面积912.33平方公里,包括江浦街道、顶山街道、沿江街道、泰山街道、盘城街道、汤泉街道、桥林街道、星甸镇、永宁镇、石桥镇、乌江镇和老山林场。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一节浦口区概况 (1)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1)第三节机遇与挑战 (2)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4)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4)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4)第三节规划控制目标 (5)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7)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8)第四章合理利用和保护农用地 (10)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10)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力度 (11)第三节保护与合理利用其他农用地 (12)第五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14)第一节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14)第二节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利用 (15)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 (16)第四节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17)第六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19)第一节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基础 (19)第二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0)第三节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20)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21)第八章土地整治安排 (24)第一节全面推进土地整治 (24)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安排 (25)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26)第一节中心城区规模与发展目标 (26)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 (27)第三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27)第十章镇(街)土地利用调控 (28)第一节重点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28)第二节一般镇(街)土地利用调控 (29)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 (31)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31)第二节加强规划实施的管理制度建设 (31)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 (33)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 (34)第五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 (35)第十二章附则 (36)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浦口区概况第一条区域概述浦口区地处南京市西北部,扬子江北岸,与南京市雨花台区、江宁区隔江相望,北部、西部分别与安徽省来安县、滁州市、全椒县、和县毗邻。

地理坐标:东经118°21′~118°46′,北纬30°51′~32°15′。

2005年土地总面积912.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13万亩。

境内集低山、丘陵、平原、岗地、大江、大河为一体;区域属宁、镇、扬丘陵山地西北边缘地带,地势中部高,南北低。

老山山脉由东向西横亘中部,制高点大刺山海拔442.1米,平原标高7-5米,山地两侧为岗、冲相间,临江、沿滁为低平的沙洲、河谷平原。

浦口区旅游资源丰富,已初步形成“一山三泉”的旅游发展规模,建成十万亩国家级老山森林公园、珍珠泉野生动物生态园、汤泉和琥珀泉旅游度假区。

2005年末浦口区总人口66.5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127.4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33.0亿元,全区城镇人口46.28万人,城市化率69.59%。

全区现辖4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老山林场、汤泉农场。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第二条土地利用现状2005年末,全区土地总面积为91233.2公顷,其中,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面积分别为61770.7公顷、19632.5公顷和9830.0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7.71%、21.52%和10.77%。

农用地中,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为28754.0公顷、1311.0公顷、17575.0公顷和14112.7公顷,分别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6.55%、2.12%、28.45%和22.85%,另有牧草地18.0公顷。

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分布在桥林街道、永宁镇和星甸镇等乡镇;园地以果园和茶园为主,主要分布在老山林场、永宁镇、桥林街道等乡镇;林地主要分布在老山林场、汤泉街道和星甸镇。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15889.1公顷、2774.9公顷和968.5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0.93%、14.14%和4.93%。

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浦口区沿江的街道,如泰山街道、顶山街道、沿江街道、江浦街道和桥林街道等,另外在各乡镇镇域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分布。

其他土地中,水域和自然保留地的面积分别为8004.9公顷和1825.1公顷,分别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81.43%和18.57%。

其中水域主要分布在浦口区沿江地带,主要是桥北水域和滩涂用地;自然保留地则分布在浦口区西部乡镇,如石桥镇、星甸镇和乌江镇等。

第三条土地利用特点1、浦口区土地类型复杂,丘陵岗地与平原圩区并存,且各镇(街)在农用地内部结构、建设用地比重、土地后备资源数量等方面差异显著。

2、耕地与村镇建设用地交错分布,耕地使用效率低。

浦口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互交叉现象,沿路、沿河而居的居住模式,使耕地与村镇建设用地之间相互交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土地利用的规模效益,降低了土地使用的效率。

3、岗地、丘陵地区耕地面积大,中低产田比例较高,耕地质量建设和产能提升任务重。

4、建设用地总体效益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005年浦口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95.5万元/公顷,低于同期全市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148.3万元/公顷。

5、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大,城乡统筹潜力大。

全区农村居民点用地9606.4公顷,人均用地475平方米(按乡村人口计算),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

第三节机遇与挑战第四条面临的挑战1、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南京跨江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特别是江北新城和浦口新城建设目标的确定,使得浦口区未来建设用地刚性需求大,土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2、统筹区域和城乡土地利用任务更加艰巨。

统筹城乡和区域土地利用需要克服城乡人口流动与管理、农村土地产权流转、政府考核等政策难题和跨江通道建设等资金难题,区域土地利用整体效率提升任务重、难度大。

3、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全区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对资源环境的需求与消耗将进一步加剧。

本轮规划期将是全区“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关系较为紧张的时期,如何进一步提升土地科学利用水平,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形成,是当前以及今后长期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条面临的机遇1、外部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南京市过江隧道的开通和地铁三号线等的建设,为浦口区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势必带来浦口区产业梯度加速升级和产业高端化发展,淘汰低效落后产业,缓解结构性用地矛盾。

2、土地资源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

随着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全社会保护土地意识增强,土地市场体系更加成熟,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强化,土地集约利用机制完善,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水平、集约高效用地提供了重要机制支撑。

3、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

南京市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为推进土地整治,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拓展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空间提供了重要机遇。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六条区域定位具有区域综合服务功能的南京市新城副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型滨江新市区;南京市重要的旅游度假中心;江北地区具有强辐射力的新城。

第七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以现代化科学城为城市发展的理念、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特色,以重要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将浦口区建成综合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生态环境优美、区域辐射力较强、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的江北新市区。

主要规划目标: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2.83亿元,人均52000元,产业结构调整为6.38:44.68:48.94;人口规模86.55万,城市化水平达到77%。

2、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4.85亿元,人均120000元,产业结构调整为2.01:43.38:54.61;人口规模114.46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第八条土地利用战略任务正确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合理用地需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为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交通枢纽地位,发挥南京市副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提供用地支撑。

第九条土地利用战略格局按照“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思路,加快形成土地利用“三大格局”,即“轴向组团、沿江发展”的城镇用地空间格局,以城市农业生态区、近郊生产-休闲复合农业区、远郊生态农业区为圈层结构的农用地空间格局,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为核心,以农田、块状绿地为支撑,以江河、林带、道路为纽带的生态用地空间格局。

第十条土地利用战略途径1、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可持续发展。

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有效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严格保护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完善耕地保护利益机制。

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加强优质耕地保护和建设。

结合浦口独特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切实发挥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在优化城镇、产业用地结构中的生态支撑与景观提升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