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化学实验资料讲解
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听课笔记: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听课笔记: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师行为导入教师手持一袋粗盐和一瓶精制食盐,展示给学生看,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者的区别吗?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食盐看起来如此纯净,而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粗盐却含有许多杂质呢?今天,我们就将通过实验活动8,学习如何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其转化为我们日常所需的食盐。
”教学过程1.1 实验原理与步骤讲解•教师行为:教师首先简要介绍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种类(如泥沙、不溶性盐类等),并详细讲解去除这些杂质的实验原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随后,教师分步骤演示实验过程,包括粗盐的称量、溶解、过滤(强调滤纸的选择、折叠和过滤操作要点)、蒸发(讲解蒸发皿的使用、加热方式和停止加热的时机)以及最终产品的收集和称量。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观察教师的演示操作,并记录下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过滤时要保持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蒸发过程中何时应停止加热?”等。
••过程点评:此环节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有了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1.2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行为: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前,教师再次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等。
然后,教师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轮流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过程点评: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了他们对实验原理和步骤的理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实验原理:溶解→过滤(去除难溶性杂质)→蒸发结晶→精制食盐•实验步骤:1.称量粗盐2.溶解粗盐3.过滤操作(滤纸折叠、漏斗安装、过滤注意事项)4.蒸发结晶(蒸发皿使用、加热方式、停止加热时机)5.收集并称量精制食盐•注意事项:实验安全、仪器使用规范、操作细节等作业布置1.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记录、结果分析以及实验感想。
奇妙的二氧化碳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奇妙的二氧化碳——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
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集气瓶、烧杯、玻璃片、酒精灯等。
2.实验试剂: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等。
3.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气体知识,如氧气的性质、制法等。
2.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除了氧气,还有哪些气体?它们有什么性质?二、新课讲解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介绍二氧化碳的发现历史。
(2)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等。
(3)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讲解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碳酸。
(2)讲解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白色沉淀。
(3)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2)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及操作步骤。
(3)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过程。
4.二氧化碳的应用(1)讲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二氧化碳的用途,如灭火、制造碳酸饮料等。
三、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及应用。
2.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3.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二氧化碳的检测方法。
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实验操作顺利。
2.部分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复习。
3.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利用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象。
白色 的,不溶 于水 ,当其 吸收水 分后会
变成粉红色 ,但如果将其加热可恢 复 白 色 ,因此可重复使用 ;而生石灰 的检验 则可将其溶 于水 ,吹入 二氧化碳 ,观察 是否有 白色沉 淀生成和 白色沉淀溶解 的 过程即可。油炸食 品中放入的干燥剂一 般是还原性铁粉 ,它除 了可 以起到干燥 的作用外 , 还可 以防止油炸食 品被氧化 , 还原性铁粉一般为黑色 , 如果加入食醋 , 会有气泡产生 。
衫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蛋 白质 ,在 灼 烧 时会 散 发 出一 种 烧 焦 羽 毛 的 味道 ,也 就 是 和 我
设计一: 取鸡蛋的蛋清分成若干份 ,
取其中一份置于透 明的瓶 中,当用集 中 光源照射时 ,在该体 系中会形成一条光
的 “ 通路”——这就是在 《 分散 系 》一
节所介绍 的胶体性 质 “ 丁达尔现象” , 从而推 出鸡蛋清是胶体。 设 计二 :另取一份 ,加入少量 的食 盐 ,经 过搅 拌后 ,溶 液中会有少量 白色 的同体 析出 ,如果继续往上述浊液 中加 水 ,白色的固体溶解 ,浊液变澄清 ,这 就是蛋 白质 的 “ 盐析 ”现象 。 设 计 :再 另取 一 份 ,加 人食 醋 ( HC O C O H),经 过 搅 拌 后 ,溶 液 中
热爱和兴趣 。
用气球收集气体 。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 ,动手操作和观
察 ,感受 到化 学无处不在 ,化学就在大 家的身边 。化学的神奇 ,将引导他们进
入化 学 的殿 堂 。 .
实验七_正溴丁烷的制备资料讲解
实验七_正溴丁烷的制备资料讲解
正溴丁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4H9Br。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有较大的极性和不良挥发性。
正溴丁烷可以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原料或反应中间体使用,可用于制备酯类、醇、酸等化合物。
本实验主要介绍正溴丁烷的制备过程。
1.实验原理
正溴丁烷的制备可以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实现。
在反应中,n-丁基溴和氢溴酸在硫酸的催化下进行取代反应,生成正溴丁烷。
反应方程式如下:
CH3CH2CH2CH2Br + HBr → CH3CH2CH2CH2Br + H2O
n-丁基溴+ HBr → 正溴丁烷 + H2O
2.实验步骤
2.1 实验操作
取一定质量的n-丁基溴加入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硫酸,混合均匀后放在恒温水浴上加热搅拌。
同时,在气液分配装置中加入少量氢溴酸,调节反应液的温度和反应速度。
2.2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药品应用双手操作,必要的实验器材必须佩戴手套,保护手部。
(2)实验中需要使用硫酸,需要拿到实验室老师的许可,操作前认真阅读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3)在反应液储存容器中储存反应液,反应液不得随便倾倒,避免污染环境。
3.实验结果及分析
正溴丁烷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为1.2730 g/cm3,在水中微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实验成功合成正溴丁烷,产率也与预期相符合。
4.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合成了正溴丁烷,合成过程通过氢溴酸和n-丁基溴的亲电取代反应进行,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反应产物品质良好。
化学科普实验初中教案
化学科普实验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实验材料:
- 测量杯
- 玻璃棒
- pH试纸
- 食盐
- 小苏打
- 醋
- 沙子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将食盐、小苏打和醋分别放入测量杯中。
2. 将食盐加入一杯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3. 将小苏打加入另一杯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4. 将醋倒入一个装有沙子的容器中,观察沙子有何变化。
5. 用玻璃棒蘸取食盐水和小苏打水,分别涂抹在pH试纸上,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和讨论:
- 食盐水是中性的,pH试纸的颜色保持不变。
- 小苏打水是碱性的,pH试纸颜色变成了蓝色。
- 醋和沙子反应产生气体,沙子变成了潮湿。
结论:
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会发生化学变化,不同物质的混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观察到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拓展实验:
可以尝试其他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并观察它们的变化。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器材名称及用途知识点
化学实验器材名称及用途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化学实验器材名称及用途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化学实验器材就是在做化学实验时用到的各种工具,它们都有各自的名字,每种器材都有它特定的功能,就像厨师做菜需要不同的厨具一样,咱做化学实验也得依靠这些器材。
②重要程度:在化学学科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要是不知道这些器材叫啥有啥用,就没法好好做实验,化学实验可是探索化学世界奥秘的重要手段,所以熟悉器材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③前置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得有点了解,像什么是物质、什么是化学反应这些。
毕竟器材是用来对物质进行操作以引发或观察化学反应的。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搞化学研究,开发新的化学产品,或者检测化学物质,都得用到这些器材的相关知识。
比如说检测食品里有没有有害物质就得用化学实验器材来检测。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部分知识处于化学实验这个大板块的基础部分。
化学实验从设计到实施都离不开器材知识,就像造房子得先认识砖头、水泥这些材料一样,它是开启化学实验大门的钥匙。
②关联知识:跟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化学反应的原理等知识都有关系。
比如根据化学反应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进行操作。
③重难点分析:重点就是准确记住每个器材的名称和用途。
难点在于区分一些相似器材的用途,比如量筒和量杯,看起来差不多,但使用起来还是有差别的。
④考点分析:在化学考试中,这部分经常考选择题,问某个器材在特定实验中的用途;也可能出简答题,让描述一个实验用到的器材及其作用。
三、详细讲解【实验操作类】①实验目的:不同的化学实验目的多样,可能是为了合成某种物质,或者探究物质的性质。
实验器材就是为了实现这些目的而存在的。
例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目的是找出铁生锈跟哪些因素有关,就需要用到一些器材来营造不同的环境。
②器材准备:- 试管: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器材,形状像个长长的透明小柱子。
用途可多了,可以用来盛放少量的化学试剂,进行反应或者加热操作。
比如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到盛有水的试管里,可以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做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做生活中的化学实验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中班的情况,设计一份关于化学实验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基本物质(水、油、醋、牛奶等)的特性和性质。
2.观察、感受、实验探究和总结不同物质的混合与分离原理。
3.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反思、创新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幼儿能够观察并尝试探究不同物质之间的特性,实验并总结不同物质的混合和分离原理。
三、教学难点幼儿能够理解混合和分离的原理,以及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四、教学准备实验材料:水、油、白醋、牛奶、瓶子、漏斗、玻璃棒、过滤纸、容器、密封袋。
实验步骤:1.准备四个小瓶子,分别装上等量的水、油、白醋和牛奶。
2.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不同物质的特点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3.按照不同的实验方式,让幼儿尝试混合和分离不同物质。
4.通过实验,让幼儿总结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性质。
五、实验要点1.每种物质的用量要相等。
2.在混合的过程中,需要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变化。
3.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详细描述每个步骤和现象。
六、实验内容实验一:混合1.将油和水倒入同一个容器,并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异同之处。
2.将醋和水混合,用醋味来判断混合物中醋的量。
3.将牛奶和醋混合,观察并描述不同物质之间的变化。
实验二:分离1.将水和油分离开,观察到油和水分层的现象。
2.用过滤纸过滤混合物,将混合物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开。
3.将醋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观察到醋的液体被分离出来。
实验三:自由探究让幼儿自由探究和创新,用不同方法和材料进行混合和分离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教学方法1. 导入法:老师通过图片、物件、动画等方式引出实验内容和问题。
2. 互动式教学法:老师与幼儿一起实验和探究,引导幼儿发现和总结问题。
3. 问题式教学法:老师引导幼儿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教学设计
4.情感教育:结合盐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掌握生活中常见盐的定义、分类、性质和用途。
2.学会使用化学式表示盐,并能正确书写生活中常见盐的化学式。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并)讲授新知
1.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其化学名称,如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铜等,并讲解它们的性质、用途和化学式。
2.以食盐(氯化钠)为例,详细讲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以及如何根据离子的价数确定化学式。
3.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过程,讲解盐的溶解性、酸碱性等性质,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分类、归纳等方法,深入探究生活中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注重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盐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盐的溶解性、酸碱性等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盐的性质与分类的深入理解,尤其是不同盐的性质差异及其原因。
2.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以及如何将化学式与实际物质联系起来。
3.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规范、实验技巧等。
4.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规范、实验技巧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三化学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
创设情境
1.学生交流家庭小实验情,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3.学生观察:
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
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4.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实验准备
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教学小结
1.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
2.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激励性评价)
问题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会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
3.学生评议,提出疑问:
①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
②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
4.分组讨论:
①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
5.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学生可以进行争论,教师给以引导)
现象
5.观察与思考(二):
①观察:第④⑤⑥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表现,加深学生对化学性质的理解。
实验材料:锌片、铜片、铁片、硫磺粉、碘酒、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火柴等。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试管取出放入试管架中,加入少量碘酒,盖上试管塞,摇匀。
2. 在另一根试管中加入少量硫磺粉,然后用火柴将硫磺点燃。
3. 取出一个铜片和一个锌片,分别放入两根试管中并观察。
4. 取出一个铁片并将其加热,直至发红为止,然后放入碘酒试管中观察。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碘酒试验:观察到铜片在碘酒中没有任何变化,而硫磺粉燃烧产生了浅蓝色的火焰。
2. 金属反应:锌片在碘酒中发生了颜色变化,呈现出黑色的锌碘化合物;铁片在加热后放入碘酒试管中也发生了颜色变化,呈现出黑色的铁碘化合物。
实验结论:由实验结果可知,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的反应,产生不同的物质。
金属通常会与非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合物。
思考题目:
1. 你觉得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性质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2. 通过本实验观察到的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
3. 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对硫磺粉和酒精灯要小心使用,以防发生意外。
2. 在进行实验时,请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佩戴护目镜。
3.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洁,保持实验台整洁。
4. 在实验中如有任何意外情况发生,应立即向老师报告并寻求帮助。
初中化学生活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生活探究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探索化学在食物、药品、化妆品和清洁用品等方面的运用;
3. 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
1. 化学在食物中的应用;
2. 化学在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3. 化学在清洁用品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以下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都用到了哪些
化学制品?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实验(30分钟)
1. 食物中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比如用碘酒检
验淀粉在食物中的存在。
2. 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比如用酚酞试剂检验药品中的酸性物质。
3. 清洁用品中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清洁用品中的化学成分,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比如
用蓝色变红试剂检验清洁用品中的酸性成分。
三、讨论(15分钟)
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化学在食物、药品、化妆品和清洁用品中的应用和意义,以及化学的重要性。
四、反思和小结(5分钟)
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并整理一些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2. 学生的讨论是否能够展开,是否能够得出结论;
3. 学生是否能够对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所认识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人教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氢气的性质,学习氢气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氢气气囊、氢气气球、氢气发生器、点火装置、燃尽器。
实验步骤:
1. 将氢气气囊或气球连接至氢气发生器的出气口,打开氢气发生器,使氢气充满气囊或气球。
2. 用点火装置点燃氢气气囊或气球上的氢气,观察氢气燃烧的现象。
3. 将氢气燃烧的气球放在燃尽器内,观察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水的现象。
4. 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氢气的性质,比如氢气是无色、无味的,能够燃烧等。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操作氢气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氢气泄漏引发安全事故。
2. 燃烧氢气时,要确保周围环境通风良好,避免发生火灾。
3. 操作时要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切勿擅自更改操作步骤。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实验,可以得出氢气是可燃气体,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结论。
实验拓展:可以设计其他与氢气有关的实验,比如氢气的密度测定实验、氢气的制备实验等。
实验设计者:XXX老师
备注:本实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操作。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初中化学实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教学过程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
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生活中化学实验初中教案
生活中化学实验初中教案课程内容:初中生活化学实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实验,并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增强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3. 强调实验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品。
教学重点:1. 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实验。
2. 铁与硫酸反应实验。
教学步骤:一、引入(5分钟)1. 通过引入性问题或有趣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介绍今天将要进行的两个化学实验的内容和目的。
二、实验一: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实验(15分钟)1. 实验原理: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 实验步骤:取一小段试管,加入少量碳酸氢钠,然后加入硫酸,观察气泡产生。
3. 实验现象: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并有气味散发。
三、实验二:铁与硫酸反应实验(15分钟)1. 实验原理: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硫酸。
2. 实验步骤:取一小段试管,加入少量铁丝,然后加入硫酸,观察气体产生。
3. 实验现象: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体,试管变热。
四、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总结两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让学生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3. 强调实验的安全意识,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品。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2. 提醒学生完成作业并及时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实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生活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时刻重视实验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品,保障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化学初中实验课教案
化学初中实验课教案
实验名称:观察氧气对铁的氧化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气对铁的氧化作用,了解物质间的化学反应过程,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
1. 纯铁丝
2. 灯泡
3. 口试管
4. 烧杯
5. 雪梨酸
6. 酒精灯
实验步骤:
1. 将纯铁丝弯成螺旋状,放入灯泡中。
2. 将灯泡塞入口试管中,使铁丝的一端露出试管口。
3.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雪梨酸。
4. 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将生成的气体泡入口试管中,覆盖住铁丝。
5. 观察一段时间后,拿出口试管,观察铁丝的变化。
实验原理:当氧气与铁发生反应时,会生成氧化铁。
氧化铁呈黑色,可以观察到铁的氧化作用。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火源安全,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2. 操作时要小心玻璃容器不要破损,以免划伤。
实验记录及讨论:
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铁丝表面出现黑色氧化物。
2.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氧气对铁的氧化反应,并能够观察到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实验延伸:
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浓度的雪梨酸或不同温度的烧杯来观察氧化反应的速度变化。
2. 可以将产生的氧化铁收集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这是一份化学初中实验课的教案范本,可以根据具体实验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修改和补充。
愿您的实验课顺利进行!。
家居化学_从身边挖掘化学素材
( 1) 从日用品中获取所需的化学药品 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化学试剂的销售都有严格 的 限 制 ,但 事 实 上 ,很 多 化 学 实 验 室 中 的 常 见 试 剂 存在于我们身边。表 1 列举出一些生活中就可以 找到的日常用品,且 这 些 日 用 品 可 直 接 作 为 化 学 试剂来使用。 除了以上罗列 的 种 种,还 可 以 利 用 彼 此 之 间 的化学反应,来 生 成 新 物 质 作 为 实 验 素 材。例 如 提前准备 一 张 大 约 2cm × 2cm 的 小 纸 片,涂 上 碘 酒与淀粉混合的蓝色溶液,取 1000mg 的维生素 C 片充分溶 解 在 600mL 的 水 中,得 到 约 0. 01mol / L 澄清溶液。将溶 液 缓 缓 涂 到 纸 片 上,利 用 其 还 原 性 将 碘 单 质 还 原 ,直 至 蓝 色 恰 好 消 失 ,即 可 得 简 易 的淀粉-HI 试纸替代 KI-淀粉试纸。 ( 2) 从家居用品中获取实验器材 实验室中实验器材在家中也能找到代替品。
( 1) 促使学生从接受型学习向感受型学习转 化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引 入 家 居 化 学 的 思 想 ,学 生 能 用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认识和理解书本知识。 学生在将书本知识家居化的过程中锻炼了获取信 息的能力; 通过动手设计锻炼了思维,通过使用日
· 28 ·
Educational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 Vol. 28,No. 1,2012
3 推广家居化学,提高安全和环境意识
需要指出 的 是,推 广“家 居 化 学 ”这 一 理 念, 最 缺 乏 的 不 是 物 质 资 源 ,而 是 一 种 意 识 ,特 别 是 安 全意识。我们在 化 学 教 学 过 程 中,关 注 得 最 多 的 是 考 点 ,耗 时 最 多 的 是 理 论 知 识 ,而 很 少 有 人 文 关 怀,忽视了学 生 的 安 全 和 环 境 教 育。比 如 说 必 修 1 萃取实验中的 以 CCl4 为 萃 取 剂,只 是 强 调 它 是 一种很好的有机 溶 剂,却 没 有 提 及 它 是 一 种 毒 性 很强的溶剂,实际 生 产 生 活 中 已 将 它 放 弃 不 再 使 用 。 若 要 保 证 安 全 ,建 议 可 用 下 面 提 及 的 方 法 。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5篇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5篇化学实验报告模板1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5)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实验编号实验现象现象解释(1)木条不复燃(2)木条不复燃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3)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4)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5)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化学实验报告模板2[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量器的洗涤、使用及加热、溶解等操作。
2、掌握台秤、煤气灯、酒精喷灯的使用。
3、学会液体剂、固体试剂的取用。
[实验用品]仪器:仪器、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表面皿、蒸发皿、试管刷、试管夹、药匙、石棉网、托盘天平、酒精喷灯、煤气灯。
药品:硫酸铜晶体。
其他:火柴、去污粉、洗衣粉[实验步骤](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1、洗涤一般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试管刷刷洗。
若洗不干净,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净可用重络酸加洗液浸泡处理(浸泡后将洗液小心倒回原瓶中供重复使用),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淋洗。
2、干燥方法洗净后不急用的玻璃仪器倒置在实验柜内或仪器架上晾干。
急用仪器,可放在电烘箱内烘干,放进去之前应尽量把水倒尽。
烧杯和蒸发皿可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烘干。
操作时,试管口向下,来回移动,烤到不见水珠时,使管口向上,以便赶尽水气。
也可用电吹风把仪器吹干。
化学初中实验活动四教案
化学初中实验活动四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性测试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物质在酸性、碱性和中性环境中的变化,初步了解酸碱中性测试方法。
实验材料:
1. 红、黄、蓝三种酸碱指示剂
2. 醋、清洁剂、洗衣粉三种物质
3. 试管、试管架、滴管
实验步骤:
1. 将三种酸碱指示剂分别滴入不同的试管中,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2. 将试管A中加入几滴醋,观察颜色变化。
3. 将试管B中加入几滴清洁剂,观察颜色变化。
4. 将试管C中加入几滴洗衣粉,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要点:
1. 酸性溶液颜色:红色
2. 碱性溶液颜色:蓝色
3. 中性溶液颜色:黄色
实验结果:
1. 试管A:加入醋变成红色,说明醋是酸性物质。
2. 试管B:加入清洁剂变成蓝色,说明清洁剂是碱性物质。
3. 试管C:加入洗衣粉颜色未变化,说明洗衣粉是中性物质。
实验总结:通过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实验结果表明,醋是酸性物质,清洁剂是碱性物质,洗衣粉是中性物质。
这种方法可以用
于日常生活中的酸碱中性测试。
化学实验简单初中教案
化学实验简单初中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物质的酸碱性质,了解酸碱性质对物质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硫酸(浓盐酸)
2. 碳酸氢钠(小苏打)
3. 紫菜汁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一小部分硫酸倒入试管中。
2. 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观察并记录下反应现象。
3. 将一小部分紫菜汁溶液倒入另一个试管中。
4. 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硫酸,观察并记录下反应现象。
实验现象:
1. 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并放出气味。
2. 紫菜汁溶液在加入硫酸后颜色变红。
实验结论:
1. 碳酸氢钠是一种碱性物质,与酸反应会产生气泡。
2. 紫菜汁溶液是一种中性物质,但在酸性物质作用下会发生颜色变化。
实验延伸:
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其它物质,如醋、苹果汁等,分析它们的酸碱性质,并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加入维生素c药片粉末,搅拌溶解,苹果汁 很快由黄色变浅或恢复原状。
实验原理及结论:青苹果中含有Fe2+,呈绿 色。一段是时间后Fe2+被氧气氧化生成 Fe3+ Nhomakorabea呈黄色。
Fe3+又被维生素C还原为Fe2+
化学实验展示
相信大家平时都喝过苹果汁,但不知大家 是否注意到过苹果汁的颜色变化。
那么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实验仪器:榨汁机,透明玻璃杯 实验药品:一个青苹果,两片维生素C
实验步骤:
1.用榨汁机把苹果榨成汁,倒入玻璃杯中,观 察颜色。
2.向苹果汁中加入维生素c药片粉末,再观察 颜色
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