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自然地理现象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了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地理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自然地理学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一、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个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的大型行星。
地壳是地球外部最薄的一层,包括了陆地和海洋,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的厚度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陆地的地壳较厚,海洋的地壳较薄。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中最大的层次,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幔的温度高于地壳,同时也是地壳的主要来源之一。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最内层,它由液态铁合金组成,温度非常高。
二、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指地球上的地壳被分割成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相互移动并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壳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目前,有7个主要板块和数个次要板块,它们包括了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板块的聚合、板块的分离以及板块的滑移。
三、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指地球上一定地理范围内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受到降水、温度、湿度、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气候常常通过气候要素来描述,其中包括了降水量、温度、湿度、风速等。
地球的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个主要区域,不同气候区域的特点和气候现象有很大的差异。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家们通过气象观测和气候模型等手段来研究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四、地球的水循环地球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不断循环与再生过程。
水循环包括了蒸发、凝结、降水、融化等多个环节,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的水资源。
在水循环中,太阳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地球上的水蒸发并升华为水蒸汽,然后再凝结为云或雾,最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球表面。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之一,它影响着降水分布、水资源的分布以及地球气候的变化等。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自然地理部分_背下来最低75分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科学自然现象
科学自然现象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充满了好奇和追求,而科学则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和原理。
科学自然现象广泛分布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从微观到宏观,从地球到宇宙,无不显露出自然的力量和神秘之处。
一、天文现象天文现象是人类研究最早和最为广泛的科学自然现象之一。
日落、月出、星辰的运行轨迹等现象都受到美学和宗教文化的敬仰和崇拜,同时也成为了观测和归纳科学规律的窗口。
其中,日食、月食是天文学家和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是解密宇宙中奥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生物现象生物现象是指生命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涵盖了生长发育、繁殖、运动、行为、适应等方面。
例如,动物的迁徙现象让人们惊叹不已,种种的生活战略也让人不禁对生命的智慧和适应能力感到钦佩。
同时,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等现象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三、大气现象大气现象是指地球大气层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包括天气变化、气候形成、气象灾害等。
例如,暴雨、雷电、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现象常常带来巨大的破坏力,人们对其预测和防范成为保护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此外,大气现象还涉及到地球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的研究。
四、地质地理现象地质地理现象是指地球表面及其内部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包括地壳构造、地震、火山喷发、河流形成等。
地质地理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灾害机制,还对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化学物理现象化学物理现象是指物质在变化和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包括物质的溶解、燃烧、结晶等过程。
化学物理现象研究的深入为人们提供了诸多实用技术和科学原理,例如,化学反应的研究为人类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制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六、生态系统现象生态系统现象是指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现象,包括食物链、能量流动、物种多样性等。
生态系统现象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人类需要通过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来保护和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健康。
自然地理的知识点归纳
自然地理的知识点归纳自然地理的知识1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 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地理自然灾害
地理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过程引发的、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危害的突发事件。
地理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飓风、干旱等,这些灾害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
一、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具有破坏性极强的特点。
地震能够造成建筑物倒塌、道路破坏、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地理学家通过对地震的研究,发现地震带分布规律,进一步提高了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水平。
国家应加强地震监测,提高公众地震知识和应急技能,有效防范和减轻地震灾害。
二、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火山活动的一种表现。
火山喷发的岩浆可以迅速流向周围地区,破坏植被、建筑物和道路,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国家应加强火山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科学家还应加强对火山活动的研究,提高火山喷发预测的准确率。
三、洪水洪水是指江河湖海水位猛烈上涨,超过堤坝容量,造成周边地区水浸现象的自然灾害。
洪水可以淹没农田、城镇、居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土地资源损失。
为了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国家应加强对流域水文过程的研究和预测,修建坝堤,改善排水系统,提高抗洪能力。
四、飓风飓风是气象学上的一种强烈旋转风暴,具有强风、暴雨和巨浪等特点。
飓风破坏力巨大,可以摧毁房屋、倒塌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
为了抵御飓风灾害,国家应加强对飓风的监测和研究,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民众安全。
五、干旱干旱是指某地区长时间持续缺水的自然现象。
干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农田歉收、畜牧资源减少,造成粮食和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干旱,国家应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提高农业耐旱抗震能力,加强水资源管理,鼓励合理用水,减少浪费。
总结起来,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伤害,国家和社会应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管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和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
必修一部分重点知识汇总第一章行星地球 (含地球和地图)一、方向图的判读1.太阳视运动轨迹图1.太阳的视运动有如上规律,据此可判断方向。
2.日影图3.太阳能集热板图2.在北半球中纬地区,最短的影子指向北方,垂直于地面的杆子在任何两个相等的影子夹角的平分线指示北方;南半球反之。
3.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获得最大的能量,太阳能集热板面一般朝向正午太阳位置的方向,即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般朝向正南,南半球则相反。
二、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示意图(1)甘肃省的酒泉,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西北地区。
其有利的发射条件是:①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②深入沙漠腹地,安全性好。
(2)西昌发射基地位于四川大凉山腹地,除国防安全外,地势高,节约燃料,发射条件好。
(3)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文昌,位于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4)与其他三大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发射基地的优势是: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三、光照图的常见类型1.侧视图和俯视图图甲是沿180°经线剖开的春(秋)分日的侧视光照图;图乙是沿赤道剖开的春(秋)分日的俯视光照图。
2.矩形投影图(1)展开圆柱投影图图甲中中央经线与两边的经线度数之和为180°,晨昏线为直线,其最北端和最南端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和0时,横线为纬线,其中部的横线昼夜平分,则为赤道;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昼夜界线为晨昏线。
如图中AGB为昏线,AHC为晨线。
(2)局部圆柱投影图(矩形图)顺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故图中经度为西经度;AB为昏线的一部分,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此图表示北半球夏半年的阳光照射情况。
3.立体俯视图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甲地的地方时为6时,晨线与经线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当地日出的时间。
如乙地日出时间为4时。
地理高考自然知识点
地理高考自然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科学,其中自然知识点是高考地理中必备的内容。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地理高考自然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三维物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球的形状主要由引力和自身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共同作用形成,并呈现出地球的赤道稍微鼓起,两极稍微扁平的形态。
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轴线从西向东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约24小时。
而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个公转周期为约365.25天。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地球的季节、昼夜等现象产生重要影响。
三、地球环境的特点1.气候与气象:地球的气候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风向等。
而气象则是研究地球短期天气现象的学科,包括降水、温度、湿度、风力等因素的观测和预测。
2.水资源与水循环:地球是蓝色行星,其表面约70%为海洋。
而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态之间的不断循环与转移,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过程。
3.地形与地貌:地球表层的地形由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等地貌组成。
不同地形对气候、土壤和植被等有重要影响。
4.地震与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常常发生在板块边界。
火山则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喷发到地表形成的地形,常常和地震密切相关。
四、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球资源包括矿产、能源、水资源等。
地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还会对地球环境造成破坏,因此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五、地理灾害与防灾减灾地理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
科学的地理知识有助于我们预测和防范地理灾害,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变化涉及到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子孙后代也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发展方式。
八年级上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
八年级上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及其生产生活等活动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自然现象。
我们应该了解自然灾害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下面,笔者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上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地震地震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是地球内部的地质构造运动造成的。
可以造成震感强烈、建筑物倒塌、电力停电等灾害。
地震预警可以提醒人们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
地震破坏的程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和地质条件有关。
在震中和震源附近区域的建筑物损害最严重。
二、台风台风是热带海洋中产生的强烈风暴,由海洋上空的高温湿气上升,形成环流带来大量水汽、热能和动能,引起风暴。
台风可以造成巨大的灾害,风力大、风速快、降雨量大,很容易引发洪水、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在防台防风中,被动防御措施不如主动预警和主动撤离重要。
三、火山火山是一种具有独立活动能力的地质体,它是由地球内部洋壳岩石熔融形成的。
火山爆发会喷发岩浆、烟雾、灰烬和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火山喷发可能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火山喷发物、火山灰烟、火山熔岩、火山热泥流等。
四、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洼地等水体在短时间内超过其容量,使其水位上涨并泛滥到沿岸地区的自然现象。
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可以造成房屋、道路、桥梁的毁坏,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预防洪水的关键是水文预报和防洪工程,预测和抵御洪水的发生,以防止对人们造成损失。
五、干旱干旱是指降雨量长期过少,导致土地缺水、植被凋谢、水源枯竭等自然现象。
干旱是一种国际性的重要环境问题和影响人类生存的自然灾害之一。
科学管理、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源是缓解和预防干旱的重要方法。
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人们需要有序组织抢救、调配、保证供水。
六、海啸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原因引起的海水剧烈波动,形成巨浪,并迅速向海岸冲来。
海啸最常见的影响是引发洪水和海岸侵蚀,人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自己。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一、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2.经度位置:中国东西跨经度较大,东临太平洋,西至帕米尔高原,西北达额尔齐斯河上游,西南至雅鲁藏布江以西。
二、地形特点1.地形复杂多样:中国地形包括高山、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山区面积广大。
2.地势西高东低:中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第一阶梯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阶梯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多样:中国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垂直气候等。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
3.雨热同期:中国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特点,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4.降水空间差异大:中国降水空间上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导致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5.干湿差异显著:中国分布着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干湿差异显著。
四、主要自然地理现象和问题1.自然灾害:中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如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环境保护: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3.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需要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
4.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大,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地理区域与地理界线1.地理区域: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地理界线:中国地理界线主要有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
秋天的地理现象
秋天的地理现象秋天是一年四季中的一个重要季节,也是自然界发生许多特殊地理现象的时期。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秋天相关的地理现象。
一、秋分和白露秋天的第一个地理现象是秋分。
秋分是指当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时刻。
这一天,白天和夜晚的时间相等。
秋分标志着秋天正式开始。
而在秋分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另一个地理现象也会出现,那就是白露。
白露是指天气开始转凉,早晨地面上出现露水的现象。
这是因为夜晚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上的植物和物体上。
二、秋雨秋天是雨水较多的季节,这就是秋雨的地理现象。
在秋天,气温逐渐下降,水汽凝结成云,形成降水。
秋雨给大地带来了丰沛的水源,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同时,秋雨还有助于缓解旱灾,补充地下水。
但过多的秋雨也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和农作物的水浸。
三、秋台风秋天也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这是另一个重要的地理现象。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它会在海洋上形成,并向陆地移动。
秋台风通常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强风暴雨和海浪。
这些极端天气现象可能导致洪涝、风灾、海上航行事故等灾害。
因此,秋季需要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防范。
四、秋叶变色秋天是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理现象,那就是秋叶变色。
随着气温的下降和日照时间的减少,树木中的叶绿素逐渐减少,其他颜色的色素开始显现。
这就导致了叶子的颜色从绿色逐渐变成红色、黄色、橙色等暖色调。
秋叶变色给大自然增添了绚丽多彩的景象,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五、霜冻随着秋天的深入,气温逐渐下降,霜冻的地理现象也开始出现。
霜冻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冰晶,附着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现象。
霜冻会对农作物和植物造成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冻害。
因此,农民和园艺工作者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作物和植物免受霜冻的伤害。
六、沙尘暴在一些地区,秋天还伴随着沙尘暴的地理现象。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干燥的沙尘吹起,形成飞沙走石的天气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沙漠地区或干旱地区,由于干燥的气候和缺乏植被覆盖,沙尘暴会给人们的生活和交通带来很大的困扰。
地理学科重要自然地理要素介绍
地理学科重要自然地理要素介绍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上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其中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一、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是地球表面形成和演变的结果。
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地壳运动、风化侵蚀、水力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形地貌的种类繁多,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河流等。
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向等要素。
气候是由地球的经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决定的。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巨大,气候对生物分布、农业生产、能源利用等都有重要影响。
气候变化也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
三、水文水文是研究地球上水资源分布、运动和利用的学科。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水文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要素包括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
水文的研究内容包括水循环、水资源评价、水文模拟等。
四、植被植被是地球上陆地上生长的植物总称,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调节气候等具有重要作用。
植被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各异。
五、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和遗传变异的丰富程度。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当今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六、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自然灾害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
它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自然系统、环境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自然地理学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处于浩瀚的宇宙之中,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对地球有着深远的影响。
太阳系中的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地球是唯一一颗表面有大量液态水存在、适宜生命繁衍的行星。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强度和分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等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
太阳活动如黑子、耀斑等,也会对地球的磁场、通信等产生影响。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重要的天文现象。
公转导致四季的更替,自转产生昼夜的交替,并且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还会引起岁差和章动等现象。
二、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地球并非一个标准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半径约为 6378 千米,极半径约为 6357 千米。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了时间的差异,时区的划分就是为了统一各地的时间标准。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每年 1 月初经过近日点,7 月初经过远日点。
公转轨道的形状和位置变化会影响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进而影响气候。
三、大气圈与气候系统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其成分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氩气等。
大气的垂直分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最活跃的一层,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等。
大气环流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对全球气候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四、水圈水圈是由地球上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井研地理现象
井研地理现象井研地理现象是指在井研地区所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井研地区位于中国四川省眉山市,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地理景观和特殊的地质构造,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和自然现象。
一、井研地形地貌井研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山地、丘陵、盆地、峡谷等。
其中,最著名的地貌景观是九龙山。
九龙山位于井研县境内,山势险峻,山峰峥嵘,犹如九条巨龙蜿蜒盘旋,因而得名。
九龙山下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是井研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
二、井研气候特点井研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均降水量较大,雨量充沛,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分布。
井研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为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井研地震活动井研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地震活动频繁。
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给井研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地震的频繁发生不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对地质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井研水资源井研地区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和水库。
其中,著名的井研河是井研地区的母亲河。
井研河水质清澈,水量充沛,是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的重要来源。
五、井研地下奇观井研地下有众多的石灰岩溶洞,形成了独特的地下奇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井研世界地质公园内的月亮洞。
月亮洞是中国最大的半室内石灰岩溶洞,洞内景观独特,美不胜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六、井研生物多样性井研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
这里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其中不乏珍稀濒危物种。
例如,井研地区是世界上仅存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之一,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七、井研土地资源井研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宜农业和林业的发展。
当地农民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也发展了果树和茶叶产业。
井研的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而闻名,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总结起来,井研地理现象包括井研地形地貌、井研气候特点、井研地震活动、井研水资源、井研地下奇观、井研生物多样性以及井研土地资源等方面。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篇、人文地理篇、区域地理篇知识点汇编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篇、人文地理篇、区域地理篇知识点汇编自然地理篇第一章行星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概念、级别、八大行星(类地巨型远日、天体概念、类型、判断、特征][图形记忆](2地球特殊性和普通性的表现(存在生命的条件(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的来源、太阳大气层各层对应的太阳活动类型及其表现、对地球相应的影响、各层属性比较[图形记忆](4地球的运动规律自传(方向、恒星日、太阳日、角速度、线速度、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公转(方向、恒星年、回归年、黄赤交角、直射点、二分二至、远近日点、极限日极限性表现、平分日平分性表现、光照图方面的判断计算相关公式[图形记忆](5地球运动的意义自转(昼夜更替、时差、日界限、哪些地方在哪个时区、地转偏向力、地方时与区时计算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五带划分相关公式[图形记忆](6地球的结构(外内莫古、横S固慢、纵P固液气快、结构图、记忆口节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内核、地幔和地壳为固态。
[图形记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2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大气运动的能量重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递度力(决定原始风向、风速;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摩擦力(改变风向、减小风速(4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横高低、竖低高—压强;温压相反原则;高凸低凹—等压线;高凹低凸—等温线;白海晚陆、夏海冬陆—沿地表方向;冬陆高压洋底、夏陆底压洋高。
(5大气运动的原因:冷热不均(根本原因,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运动直接原因,水平气压递度力(水平运动原始动力(6阴天温差小、晴天温差大;白谷晚山—沿斜坡方向;城市温度高易形成上升气流[图形记忆](7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近地面存在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角度,高空无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水平气压递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两点间实际距离小,气压差大,则风力大。
地理必会知识点115条全梳理
地理必会知识点115条全梳理地理是一门涉及到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着地球各个方面的现象与规律。
地理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梳理115条地理必会知识点,涵盖了地球的各个方面。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组成:地核、地幔、地壳。
2.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3.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4. 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变化的规律。
5. 地球的倾斜度:23.5度。
6. 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经度和纬度。
7. 地球的气候带: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8. 地球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
9. 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等。
10. 陆地上的水资源分布: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11. 地球上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12. 地理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自然灾害。
13. 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与面积的比值。
14. 人口分布:城市、农村、沿海地区等。
15. 人口迁移:农民工、城市化等。
16. 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7. 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
18. 经济地理学: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19. 区域发展规划: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等。
20. 城市规划:城市增长与城市功能分区。
21. 农业地理:农业区域划分与农作物类型。
22. 工业地理:工业区域布局与产业集群。
23. 交通地理:陆路、水路、航空交通网络。
24. 旅游地理:景区分布与旅游资源开发。
25. 文化地理:文化区域差异与文化遗产保护。
26. 城市气候岛效应:城市与乡村气温差异。
27. 都市圈: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
28. 国土安全:国家疆域的安全保障。
29. 地球的内层结构:固态地核、软土地核、固态地幔、软土地幔、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30. 地球的外层结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31. 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地理奇特的自然现象知识点
地理奇特的自然现象知识点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地理奇特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令人惊叹并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一些地理奇特的自然现象,并探讨其形成原因。
一、瀑布的奇观瀑布是指江河从高处坠落而形成的水流景观,它们以其宏伟壮观的姿态吸引着游客和摄影师。
世界上最著名的瀑布之一是尼亚加拉瀑布,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边境,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观赏。
瀑布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地质构造的变化,如河流经过断层或岩石层的差异,导致水流从高处坠落形成瀑布。
二、盐湖的奇景盐湖是指富含盐类的湖泊,它们通常呈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颜色,如玫瑰色、紫色或绿色。
最著名的盐湖之一是玛丽湖,位于澳大利亚,以其粉红色的湖水而闻名。
这些奇特的颜色通常是由于湖泊中特定类型的微生物和盐类相互作用所致。
三、冰川的壮观冰川是由积雪长时间堆积形成的巨大冰体,它们的形态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冰川通常存在于高山地区或极地地区,如阿尔卑斯山脉和南极洲。
冰川的形成需要寒冷的气候和足够的积雪量,积雪逐渐堆积并形成冰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川会缓慢地流动并改变周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的奇异喀斯特地貌是指由于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其特点是地表上存在许多洞穴、地下河流和石灰岩柱。
世界上最著名的喀斯特地貌之一是中国的桂林山水,这里有许多奇特的山峰和地下河流,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水与石灰岩反应并逐渐侵蚀形成洞穴和地下河流。
五、沙漠中的奇迹沙漠是指植被稀少且降水稀少的地区,尽管如此,一些沙漠中仍然存在着令人惊叹的奇特现象。
例如,沙漠中的沙丘常常呈现出各种形状,如星星、月亮和心形等。
这些形状的形成是由于风力的作用,风吹动沙子并形成不同的堆积形态。
此外,沙漠中还存在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绿洲,这些绿洲通常是由于地下水或地下河流的存在而形成。
总结起来,地理奇特的自然现象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探索的乐趣。
它们的形成各有不同,但都与地质、气候和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理知识大全
地理知识大全地理知识是世界万物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研究。
它关注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地球物理、人口、城市和资源等。
对于了解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和世界的运行方式以及全球发展问题来说,地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介绍地理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球的表面和地理现象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1. 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位于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它由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1.1 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它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是固态状态,外层是液态状态。
地核的高温和高压状态是地球内部热对流和地磁场形成的原因。
1.2 地幔地幔位于地核之上,是地球的厚实层。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高于地壳,由固态和半固态的岩石组成。
地幔的对流运动是地壳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的主要驱动力。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部固体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是地质构造复杂的陆地部分,由岩石、矿物和土壤组成。
海洋地壳则主要由玄武岩构成,是海洋底部的覆盖层。
2. 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表面有丰富多样的特征,包括大陆、海洋、平原、山脉、河流和湖泊等。
这些特征与地球的构造和地理过程密切相关。
2.1 大陆大陆是地球上的陆地区域,占地球表面积的约三分之一。
它们通常由多种类型的岩石组成,包括花岗岩、页岩和沉积岩等。
大陆具有复杂多样的地貌,包括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等。
2.2 海洋海洋是地球表面覆盖大部分区域的水体,占地球表面积的约七分之二。
它们深不可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区域之一。
海洋中富含各种生物资源,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2.3 平原平原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地形单位,是指没有明显起伏的广阔区域。
平原通常由沉积物堆积而成,包括河流冲积平原、沉积盆地和沿海平原等。
平原地带有利于农业和人类居住的条件,是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
山脉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地形单位,是由岩石构成的高耸的地形。
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
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主要涉及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的形状与地球坐标、地球的运动、天空的运动、地球的重力和地球的内部结构等知识点。
一、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是一颗位于宇宙中的行星,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形成了世界各大洲、山脉、高原和平原等地貌特征,而海洋则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广的一部分。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圈中的地理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指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而人文环境则涉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地球的形状与地球坐标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三维几何体,它由半径较大的赤道和半径较小的两极组成,而地球坐标则是为了描述地球表面上的位置而引入的一套坐标系统。
地球坐标包括经度和纬度两个方向,经度用来表示东西方向上的位置,而纬度则用来表示南北方向上的位置。
通过经纬度,我们可以精确地定位地球上的各个点位。
三、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自身围绕地轴旋转的运动,它使得地球表面上的一天分为24小时,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昼夜的变化。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发生变化。
四、天空的运动地球上的天空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
首先是星空的运动,恒星和行星围绕极点旋转,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北极星和南极星。
太阳也有自己的东升西落运动,这就是我们每天所见到的日出和日落。
此外,月亮和其他行星也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天空中运动。
五、地球的重力地球的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作用力,它使得物体沿向心力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地球的重力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能够站立、物体能够落地等都与地球的重力有关。
六、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固体壳层,其中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常见的地理现象
常见的地理现象地理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理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喷发、风化和侵蚀等。
一、地震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
当地壳中的岩石由于压力或温度变化而发生断裂时,就会释放出能量,形成地震波。
这些波在地壳中传播,导致地面震动、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地震的频率和规模各不相同,其中一些大地震可以引起广泛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二、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上另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和气体通过地壳的裂缝喷发出来而形成的。
火山喷发可以释放出大量的岩浆、灰烬、气体和火山岩,这些物质可以覆盖大片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火山喷发的频率和规模也各不相同,一些大规模的喷发甚至可以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三、风化和侵蚀风化和侵蚀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过程之一,它们是由气候、地形和地质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风化和侵蚀可以导致岩石的分解和破坏,形成各种地貌特征,如峡谷、峰林和沙漠等。
这些地貌特征的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但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会加速它们的破坏和消失。
四、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泛滥或海洋风暴等自然现象引起的水灾。
洪水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特别是当它们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时。
洪水通常是由气候变化、土壤侵蚀和河流淤积等因素引起的,它们可以改变河流的流向和地貌特征,对人类生活和环境造成威胁。
五、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雨或少雨,导致水源枯竭、土壤干燥的现象。
干旱可以影响植物生长、水资源供应和农业生产,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干旱通常是由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不当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引起的,它们可以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六、泥石流泥石流是指由于暴雨、地震或滑坡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泥沙和石块混合流动的现象。
泥石流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特别是当它们发生在山区或人类居住区时。
泥石流通常是由地形、土壤和气候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它们可以改变地貌特征和破坏生态系统。
梳理当地五种自然教育资源
梳理当地五种自然教育资源
当地的五种自然教育资源可能包括:
1. 地形地貌资源:包括地表地貌、地下地貌、河流湖泊、海岸风光等,可以通过了解自然地理现象来学习自然科学。
2. 生物资源:包括当地的动物植物资源,可以通过观察、饲养、采集等方式来深入了解自然生态。
3. 天文地理资源:包括当地的气象、天文、地质等资源,可以通过观察天象、地质遗迹、自然气候等方式来学习相关知识。
4. 水资源:包括当地的水源、水文、特色水体等,可以通过参观景点、进行水上活动、了解水利工程等方式来深入了解水资源知识。
5. 自然文化资源:包括当地的传统建筑、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可以通过体验、模拟、绘画等方式来学习自然文化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个自然地理现象
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其中“表层”是指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如:大气圈、岩石圈等。
所谓自然地理现象就发生在各个圈层之间。
我在这里就阐述大气三圈环流、潮汐作用、极光现象等五个自然地理现象。
一、大气的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主要分为一低纬环流和中高纬环流。
主要形成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太阳直射赤道,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从北半球来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到30°N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西风,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能再继续北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
由于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近地面,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
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环流圈。
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即盛行西风。
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即极地东风。
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锋面(极锋)。
暖而轻的气流
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副极地上升气流。
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于是在副热带地区与副极地地区之间构成中纬度环流圈;北的一支气流在北极地区下沉,是在副极地地区与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度环流圈。
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便向南北流出,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同理,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
因此,在近地面,共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二、潮汐作用
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总称潮汐。
三、极光
极光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并不仅发生于地球。
而地球的极光,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
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放射状,这些形状有时稳定有时作连续性变化。
极光产生的必要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
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
在大约离磁极25°~30°的范围内常出现极光。
四、日食/月食
在平时由于月亮反射太阳的光会呈现出黄色,而当太阳、地球、月球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
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此时的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我们称为月食,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并只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而日食则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这三者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
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全环食。
五、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在空间有昼夜半球之分,并且,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两半球在时间上不断地相互交替。
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决定该地的昼长和夜长各地的昼夜长短,晨昏圈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
当太阳直射点落在赤道时,晨昏圈通过两极,等分所有纬线。
因此,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当太阳直射点移至北回归线,晨昏圈偏离两极,与南、北极圈相切。
这时,昼弧与夜弧的分割最为悬殊,北极圈内,纬线全线是昼弧,昼长达24小时,“夕阳”连着“朝辉”,终日太阳不落,称为极昼。
在南极圈内,纬线全线位于夜半球,24小时漫漫长夜,终日不见太阳,称为极夜。
赤道是唯一保持昼夜等长的地方。
从几何上说,赤道和晨昏圈都是地
球的大圆;两个大圆相交,必相互等分。
当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回归线。
这时,南北两半球的昼夜长短分布情形,与北至日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