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进展
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与改进
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与改进随着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不断发展,透皮给药制剂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药物传递系统。
透皮给药是指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传统给药途径之外,通过药物在皮肤表面的吸收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方式。
它具有方便、无痛苦、减少副作用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然而,透皮给药制剂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一、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现状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的选择与设计在透皮给药的过程中,药物的选择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药物必须具有一定的疏水性,以便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有效的药物浓度。
其次,药物的分子量和溶解度也是影响透皮给药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者需要对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选择。
2. 载体的选择与改进为了促进药物在皮肤中的渗透,研究者通常会选择合适的载体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
常用的载体包括微粒、液晶、脂质体等。
载体的选择和改进对透皮给药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不同药物和体外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
3. 透皮给药装置的研究与改进透皮给药装置是实现药物在皮肤表面渗透的关键环节。
目前常见的装置包括贴剂、凝胶、贴片等。
这些装置在透皮给药中起到给药载体和药物渗透的双重作用,因此对装置的研究和改进也是透皮给药制剂研究的重点。
二、透皮给药制剂的改进方向针对透皮给药制剂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以下改进方向:1. 提高药物渗透性为了提高药物在皮肤中的渗透,研究者正在研究和改进载体材料,以增加药物的疏水性和渗透性。
例如,通过改变载体的结构和形态,调整药物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一步提高药物的透皮给药效果。
2. 提高透皮吸收效率透皮给药装置的研究和改进是提高透皮吸收效率的重要途径。
研究者正在探索新型的装置设计和制备方法,以提高装置的透皮性能和药物释放速度。
例如,研究者正在研发基于纳米技术和微流控技术的透皮给药装置,以实现更精准和高效的药物传递。
3.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透皮给药过程中,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
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摘要:经皮给药, 历史悠久。
因其透皮吸收无首过清除、血药浓度稳定等优点已成为经皮给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与此相应的透皮吸收促渗剂、促渗方法也取得较大的发展。
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 TD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引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DS 系统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 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 提供了较长的作用时间, 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 提高疗效, 减少给药次数, 方便给药等。
TDS 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中心之一。
但是, 由于皮肤角质层的限速屏障作用, 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性很差, 透皮给药后, 渗透速率和渗透量达不到治疗要求, 所以在研究透皮给药系统时寻找合适的方法来改善皮肤的透过性, 提高药物透过皮肤的量就成了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
近年来,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 促渗透方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使更多的药物开发成TDS制剂成为可能。
关键词:透皮给药透皮吸收机理透皮吸收研究促渗方法促渗剂引言:目前, 国内透皮给药研究领域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 不仅参与的科研人员多, 涉及全国各大医药院校及各类型医院,而且研究内容全, 包括基础理论及应用开发等。
本文就近年国内透皮给药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透皮吸收机理1. 1 皮肤的解剖学基础皮肤的角质层是类脂质分子形成的多层脂质双分子层,结构致密, 无血管和淋巴管, 是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
药物的透皮吸收主要是通过皮肤表面的药物浓度与皮肤深层的药物浓度差以被动扩散的方式透过角质层, 进入真皮层毛细血管, 通过体循环到达靶位起作用。
此外, 皮肤的毛孔和汗腺等附属器官也可吸收少量药物。
完整皮肤和去除角质层的皮肤对药物的透皮吸收有明显的差异[1 ].[38]。
魏莉等[2]比较了去角质层皮肤和完整皮肤对阿魏酸的渗透作用, 发现前者的渗透系数是后者的12 倍, 对药物的吸收作用强。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刘爱玲刘邦国(135医院胶州266300)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在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TS系统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给药方便等。
但药物透皮吸收率低是这种给药方法的主要缺点,从而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经皮给药制剂时首先必须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
渗透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是指能够增加药物透皮吸收速度或药物透皮量的物质。
其研究始于1970年,Zellerbach 和Miburn采用二甲亚砜和二甲基乙酰胺促进甾体药物的局部给药获得专利。
目前的技术多用添加月桂氮卓酮(Azone)、丙二醇(PG)等渗透剂来增加药物的穿透性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1]。
有人也发现中药也具有和Azone相似的促进作用,从中药宝库中寻找渗透促进剂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药成分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对此类促进剂的开发应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也相应增多,为此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况做一总结。
1中药单体成分促进剂的研究1.1薄荷脑、薄荷醇(menthol)薄荷醇在我国有广泛的资源,对其促渗作用研究较多。
殷力新等[2]总结了薄荷醇的促透皮吸收作用,涉及氯霉素、四环素、达克罗宁、利福平、扑热息痛、甲硝唑、曲安缩松、双氯非那胺、水扬酸、林可霉素、氟尿嘧淀、灰黄霉素、普萘洛尔、利巴韦林、双氯芬酸等15种药物。
最近,朱建平、杨燕等[3]采用简单小室装置,多波长面积分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薄荷醇对酮康唑的促渗透作用,结果表明,薄荷醇可显著提高酮康唑的促皮吸收(P<0.01)。
Godwin、Michniak等也认为薄荷脑对双氯芬酸钠、酮洛芬、氟尿嘧啶也有透皮促渗作用。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
率, 储库 为密 闭结 构, 以避免挥发性成 分的损失 , 可 可包含大量的药 物 , 合 中药 的 特 点 。 适 经 皮 吸 收 制 剂 或 称 经 皮 给 药 系统 (rn d r lh rp ui Ta s ema ea e t T c 1222 骨架 型 贴 剂 。 架 型贴 剂 由 药物 溶 解 或 分 散在 聚 合 物 骨 -._ 骨 S se ,T Ta s ema D u ei rS se ,D ) 指 在 皮 y tm T S:rn d r l rg D ley y tm T DS是 v 架 中 , 聚合 物 骨架 控 制 药 物 的 释 放 。 黏 型 骨 架 系统 是 近 年 来 研 究 由 胶 肤 表 面 给 药 , 药物 以恒 定 速 度 ( 接 近恒 定 速 度 ) 过 皮 肤 各 层 , 使 或 通 进 的 重 点 , 供 选 择 的胶 黏 剂 有丙 烯 酸 酯 类 、 橡胶 类 和 聚 异 丁 烯 类 , 可 硅 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 的新制剂或系统 。经皮给药制剂 但 该 类 贴 剂 制 备 过程 中 需 要加 热 除 去 溶 剂 ,不 适 宜具 有 挥 发 性 的 药 可 避 免肝 脏 的首 过 效 应 及被 胃肠 道 破 坏 , 少 给 药 次 数 , 长 给 药 时 减 延 物 , 载 药 量 较 小 。何 宇 新 等 以 当 归 总 酞 内 酯 为 主 要 药 物 , E — 且 以 u 间 , 持 恒 定 的 有效 血 药 浓 度 , 低 药 物 的毒 副作 用 , 高疗 效 , 维 降 提 便于 da i E O rgt 1 0为骨架材料, 癸二酸 二丁酯 为增塑剂 , 琥珀酸 为交联剂 , 使用。 目前 , 随着制 药技术的进步和 药用新辅料的应用 , 全球范围内 制 备 了头 宁 骨 架 型缓 释 贴 片。 经 皮 吸 收 制 剂 新 品种 数 量 以每 年 1 .% 的速 度 递 增 , 为 第 三 代 药 2 1 成 2 经 皮 给 药 制 剂 促渗 透 的药 剂 学 方 法 物制剂开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中国传统 医药素有“ 内病外治” 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开发经 皮给 药系统的关键 ,近年来许 多 的 传 统 , 药 物 应 用 于 皮 肤 《 穴 位 )以 释 放 、 透 和 吸 收 药 物 的经 将 含 , 渗 学 者 对 药 物 的促 透 方法 进 行 了大量 的研 究 。 经 皮 给 药 系 统促 渗 透 方 皮 给 药途 径 是 其 主 要 的给 药 方式 之 一 。 年 来 , 多 药 学 工作 者 对 中 近 许 超 微 药经 皮 给 药 新 剂型 、 透皮 机 理 等 进 行 了实验 研 究 , 促 以揭 示 中 医经 皮 法 除 了 采用 离 子 导 入 法 、 声 导 入 法 、 针 法 等 物理 学 方 法和 化 学 结 构 改造 制备 成 前 体 药 物 外 , 目前 研 究 最 多 的 是 经 皮 吸 收促 进 剂 和 将 给 药 的科 学 内 涵 , 展 中 医 外治 法 的发 展 空 间 。在 此 基 础 上 , 者 综 拓 作 药 物 制 成 脂 质体 、 乳 、 球 和 微 囊 等 中 间 载 体 后 用 于 透 皮 , 透 皮 微 微 其 述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 究状 况。
透皮吸收促透方法的研究进展
药学实践杂志 2 0 0 3年 第 2 l卷第 3 期
1 4 5
透 皮 吸 收 促 透 方 法 的 研 究 进 展
王 宁 ,韩 晓 民 ,康 陈洁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8 5医院药剂科,上海 2 0 0 0 5 2 )
摘要 目的 : 综述 了促进 药物透皮吸收的不 同种透皮吸收方法。方法 : 根据对有关资料的分析 、 归纳、 总结列 举 各种促 透 方 法对何种 药物有促 透 作 用。结 果 : 不 同促 透 方 法其作 用特 点 、 作 用机 制 各 不相 同 , 在具体使用
e t h y l a mi n o a c e t a t e a n d 8 z o n e e n h nc a e d r u g en p e t r a t i o n ̄ I ' 0 6 8 h u -
m a n ,s n a k e , nd a r a b b i t s k i n [ J ] .P h a r m R e s , 1 9 9 1 , 8 ( 7 ) : 9 3 3 . [ 7 ] S a s a k i H,K o j i m a M,Na k a mu r a J ,e t a 1 .E n h a n c i n g e f ct e o f
物 的透皮 速率 可 2倍 于消炎 痛 J , 卵 磷 脂 可使 .
受体 阻滞 药 盐 酸 布 那 唑 嗪 ( b u n a z o s i n ) 的 透 皮 释 药 率提 高约 5 5倍 。 酰胺类 : 如 N, N 一二 乙 基 一间 一甲 苯 甲酰 胺
至开裂 。促透 剂可提高皮肤 角质层 的水 合作用 , 从而
时可根据 药物 的特 性加 以选择 。结论 : 选择 不 同的促 透 方法达 到促 进 对 药物透 皮吸 收 的 目的。
中药透皮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主要在角质层 , 并能增’
道 的破 坏 , 且皮 肤间层还 有储存作 用 , 药物浓度 曲线平缓 , 使
避免 了“ 峰谷现象” 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 的作 用时间 , 持稳 , 维
定持 久的血药浓度 , 毒性 和不 良反 应小 , 使用方便 等优点 , 已 成为第三代药物制 剂开发 研究 的重点 。但是 , 由于皮肤屏 障 作用 , 多药物经皮肤到达体内的通透率很低 , 以达 到有效 很 难 治疗浓 度 , 因此 , 服皮肤屏 障作 用 , 药物迅 速经皮肤 渗透 克 使
等[] 1 研究证 明冰片能够促进盐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 , 促进作用
含有薄荷醇 、 薄荷脑、 薄荷油等多种挥发性成分 , 对双氯灭痛 、 氯霉素 、 吲哚美辛 、 氟脲嘧啶 、 曲安西龙 、 达克 罗宁等多种药物
具有促 透作用 , 且价格 比氮酮低廉 , 又是 纯中药提取 物 , 全 安
疗 双重作 用 的优 点 , 已引起 研发 人员 的重视 , 中药 中筛 选 从 P E已成 为开发研 究 TD S的热点 , 发展 迅速 。现就有 关文 献 综述如下 。 1 薄荷
是薄荷脑促进药物透皮的作用机理 。
2 冰 片
龙脑、 异龙脑混合消旋体 。性 辛、 、 苦 微寒 , 具有 开窍醒神 , 清热止痛 的功效 , 能引药直达腠理 , 为中医常用药 物, 现已开发 为一种很好的皮肤促透剂 。冰片 口服后 能透过血脑屏 障进 入
商品软膏 。
经皮给药 系统 (rnd r l evr ytms T S 是 指 t sema d l eysse , D ) a i 经皮肤表面给药 , 使药 物 以恒 定速度 通过皮 肤进入 体循环 而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或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td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制剂。
与传统的给药方式相比,透皮吸收制剂有以下优点:①可产生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从而减轻不良反应;②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③减轻注射用药的痛苦;④患者可自己用药,出现问题可及时停药,使用方便;
⑤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
自从1981年第一个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 scop上市以来,目前已有多种药物透皮给药制剂上市。
根据一系列有关报道,透皮给药制剂的销售额增长率要快于其他剂型的药物产品,预计世界市场上tts药物的销售额将由1993年的16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9l亿美元[1]。
因此,透皮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体能 够较好 的包裹 亲 水 性及 亲 油 性 药 物 , 加 药物 增
在 局 部 皮 肤 内 的 积 累 并 起 到 持 续 的 释 放 作 用 , 对 相
3 1 生理 因素 皮肤 的渗 透 性 是 影 响 药 物 吸 收 的 . 重要 因素 。皮 肤 的渗透性 存 在个体 差 异 , 物种 属 、 动
疾 病 防治
・17 ・ 4
物质 内/ 移动 的主 要 障 碍 。它 由死亡 的角 化 细 胞 外 组成 , 形态 致 密 , 厚度 约 1 ~1 m( 国柱 , 9 8 。 0 5 韩 1 9 ) 表皮 内无 血管 , 以药 物 透 入 表 皮 层 中不 会 产 生 吸 所 收作用 。真皮 层 厚 度 约 为 3 5mm, 有 毛 细 血 ~ 内
・
16 ・ 4
疾病 防治
中国畜 牧 兽 医 20 年 第 3 卷 第 4 09 6 期
中药 透 皮 吸 收 研 究 进 展
宋 华 容 , 新 利 , 瑞卿 谷 罗
( 河 子大 学 动 物 科 技 学 院 , 河 子 石 石 82 0 ) 30 0
摘 要 : 皮 给药 系 统 , 经 又称 经 皮 治疗 系 统 , 系指 皮 肤贴 敷 方式 用 细 血 管 吸 收 进 入体 循 环 药 产 生 药效 的 一种 给 药方 式 。作 者 对 经皮 给 药 系统 的 发展 历 史 、 收机 制 、 响 因素 , 吸 影 透皮 吸 收 的作 用途 径 、 促进 方 法 等作 一综 述 。
放性 能影 响很 大 , 药物从 给 药系统 中释 放越容 易 , 则 越有 利 于药物 的经 皮渗 透 。常用 的经皮 给药 剂 型有 乳膏 、 凝胶 、 剂和 透 皮 贴 片 等 , 物从 这 些 剂 型 中 涂 药
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进展
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进展透皮吸收促进剂是一类能提高或增加药物透皮速率或透皮量的物质,是经皮给药制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新型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较高促渗透作用,且刺激性小、不良反应少、理化性质稳定。
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成果,为合理选择透皮吸收促进剂提供参考。
Abstract:Penetration enhancers are substances to improve the rate or amount of transdermal perme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 Recent researches have found that some of the new penetration enhancers have a higher penetration-effect,little irritation,fewer adverse reactions,and stable properties. In this article,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ports on penetration enhancers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enetration enhancers were reviewed,with a purpos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penetration enhancers.Key words:penetration enhancer;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review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DDS)是指药物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
中草药成分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成分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自古以来,中草药一直是人们重要的食疗和药疗物质。
而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容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草药美容产品。
为了让中草药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如何通过透皮吸收让中草药成分更有效地被人体吸收。
中草药成分中草药成分种类繁多,有一些能够有效地通过透皮吸收进入人体,例如芦荟、绿茶、甘草等。
这些草药成分具有广泛的治疗、美容和保健作用,例如能够抗氧化、抗炎、消炎、促进细胞再生等。
此外,这些成分还具有无明显副作用的优点,对人体的损伤很小,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透皮吸收原理透皮吸收是指药物穿过皮肤传递到人体组织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药物需要穿过角质层、表皮层和真皮层,进入到皮下组织中。
透皮吸收主要受到药物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药物浓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特别的透皮吸收技术,例如微针技术、离子导入、超声波引导等,能够增强透皮吸收效果。
这些技术能够让药物更好地穿透皮肤层,进入到深层组织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和美容效果。
中草药成分透皮吸收现状在透皮吸收领域,目前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让中草药成分更好地透皮吸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在中草药透皮吸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例如一种叫做“甘草酸二甲酯”的成分被证明能够促进其他草药成分的透皮吸收,促进了许多中草药美容产品的开发。
另外,研究人员也发现一些特殊的中草药成分,例如银杏叶提取物、大豆异黄酮等,能够通过透皮吸收进入人体组织,从而发挥药理和保健作用。
不仅如此,在透皮吸收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进展。
例如微针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草药透皮吸收领域,能够让药物更好地穿透皮肤层,进入深层组织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离子导入、超声波引导等技术能够增强透皮吸收效果,从而提高中草药成分的吸收效益。
未来展望中草药透皮吸收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还需要持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超声透皮给药研究进展
超 声透皮 给药研 究进展
谢 菡 , 葛卫 红 , 峰 于
( . 京 市 中国 药科 大 学 , 苏 南京 1南 江 2 0 0 ;. 京 大 学 附属 鼓 楼 医 院 药剂 科 , 苏 南京 10 0 2南 江 200 ) 10 0
更佳 1 6 。
1超 声 透 皮 给 药 的 原 理
超声透皮给药虽然能够减轻 患者 的痛苦 , 实现无创给药 , 但是其安全性一 直是研究者关注 的问题 。 e v Lv 吲以无毛小 鼠为对象进行 了组织学试验 , 将无 毛 小 鼠暴露在 治疗超 声(MH ,W/ 2之下 , 1 z2 e ) m 结果 表明超声 未造成 组织伤害 。
空化作用分为稳态空化和瞬时空化。稳 态空 化是指空泡 的周期性膨胀和 振 动, 而瞬时空化是指空泡的膨胀和破裂。角化细胞 (ea nct ) kr1 oy s 脂质分子 i e 层 界面处空化气 泡(ai tn ub ) Cv ao bl 的振动 引起皮肤角质层 脂质双分 子层 ci b e 的振动, 造成角质层脂 质结构排列 的无序化 ; 在界面处空化气泡破裂产生 的冲 击波也有助于角质层脂质排列 的无序化 ; 空化气泡 的振动能使 大量 的水穿透 进人无序化的脂质区域形成水性通道 , 药物通过这些通道 的扩散 要比正常脂 质通道快得 多, 因此 , 超声波导人法比被动扩散渗透效率高 。 有人认 为空化作用不太可能改变角质层 的结构 , 原因是角质层细胞 没有 足够的空 间形成 瞬间空腔 , 细胞间通道宽度仅 0 1 0 3 m, . — . 相反汗腺的直径 0 O 有 5 m, 故还有人认 为当汗腺管 口被软膏或胶封住 时, 汗腺管 中充满着 液体 , 药物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可通过汗腺从汗腺壁 上直接 进入毛细血管 网, 而不再 向下扩散进入 真皮层 。因此 , 空化作用 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透皮给药制剂研究进展
透皮给药制剂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着重从透皮给药制剂的优势、分类方面介绍了透皮给药制剂;介绍如何促进透皮给药制剂的吸收以选用促渗剂以及物理化学新技术两方面为切入点;同时从透皮给药制剂在西药制剂以及中药领域的发展做了着重的研究与综述。
关键词:透皮给药制剂;优势;分类;促渗剂;促渗新技术;应用通常在口服给药或注射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上有“峰谷”和“峰顶”出现,对应的血药浓度处于最小和最大. 当血药浓度最小时,难以充分发挥疗效;而最大时,超剂量又会产生毒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一方面研究各种新型的药物控制释放体系,另一方面探索新型的持续给药途径,保持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内,保证给药安全、有效、方便。
透皮给药制剂变应运而生。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system,TDDS)或称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TTS),是指药物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
[1]1 透皮吸收制剂的优势与传统给药方式不同的是,经皮给药制剂具有控制释放药物、延长有效作用时间、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对胃肠道的副作用、避免注射给药带来的疼痛、患者可自主用药以及减少人体血药浓度出现峰谷的变化等优势。
许多抗癌药物在使用较大剂量时会产生不良副作用,如肝脏毒性等。
由于经皮给药可以避免首关效应,因此,通过经皮给药减少给药剂量的方法可降低抗癌药物对人体全身的毒性。
同时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患者可自主用药,也可随时停止用药。
2 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2.1 膜控型透皮给药系统此类给药系统的药物贮库是将药物分散于聚异丁烯压敏胶中涂布而成或是混悬于粘稠流体如硅油或半固体软膏基质中,药物的释药速率由控释膜限速,在控释膜外还有一层能与药物配伍的刺激性、过敏性均低的压敏胶层。
最早应用该技术的是Giba制药厂Transderm-Nitro[2]系统。
透皮给药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药剂2班孙振华 2008072204药物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TTS或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 TDS )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 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 通过皮肤各层, 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制剂。
与传统的给药方式相比, 透皮吸收制剂有以下优点: (1)可产生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 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2)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减轻注射用药的痛苦; (4)患者可自己用药, 出现问题可及时停药, 使用方便; (5)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
自从1981年第一个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 Scop上市以来,目前已有多种药物透皮给药制剂上市。
根据一系列有关报道, 透皮给药制剂的销售额增长率要快于其他剂型的药物产品, 预计世界市场上TTS 药物的销售额将由1993年的16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9l亿美元。
因此, 透皮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20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TTS 进行了大量研究, 几乎涉及到有关TTS的各个领域。
1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 角质层形成了透皮给药的限速屏障,大部分体表的角质层有l5 ~ 25层扁平角质细胞, 总厚度约为10 gm。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药物的性质、制剂处方的组成、皮肤的条件。
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的快慢。
研究人员测定了31种理化性质、结构和药理作用有很大差别的药物的透皮吸收速率, 透过体外透皮实验得出了一系列结论,用来预测药物透皮吸收的难易。
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是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重要因素。
皮肤的角质层是脂溶性组织, 而活性表皮是水溶性组织。
脂溶性大的药物易通过前者, 而难进入后者; 水溶性大的药物恰恰相反, 因此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要适中, 才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经皮给药研究进展
经皮给药研究进展皮肤的结构特点和药物经皮转运机理摘要:药物透皮给药系统是药剂学中的一个新兴的领域,被认为是第四代制剂研究重点。
经皮给药即药物应用于皮肤上后,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穿过角质层,扩散通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 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
由于皮肤的结构和生理特点,经皮给药存在独特的优势;同时皮肤渗透性受个体差异影响。
经皮给药制剂可以是软膏、硬膏、贴片,还可以是膜剂、涂剂和气雾剂等。
关键词:透皮(给药) 经皮给药软膏硬膏贴片膜剂涂剂和气雾剂首过效应一、概述经皮给药是药物通过皮肤给药方法的一种新方法,药物应用于皮肤上后,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穿过角质层,扩散通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 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
通常文献上称为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简称TTS)或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
经皮给药制剂可以是软膏、硬膏、贴片,还可以是膜剂、涂剂和气雾剂等。
经皮给药的新制剂一般是指皮肤贴片(patch),而广义的经皮给药系统可以包括以上这些经皮给药制剂。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是药剂学中的一个新兴的领域,被认为是第四代制剂研究重点。
自从1981年第一个经皮给药系统——东莨菪碱经皮吸收贴剂上市以来,国外市场上已相继有近十种产品脱颖而出,特别是硝酸甘油、消心痛、烟碱、雌二醇、芬太尼、可乐定和睾酮等透皮制剂的问世,显示出这种新剂型的优越性和发展潜力。
从商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药物透皮吸收制剂的发展极其迅速。
1992年仅尼古丁戒烟贴片,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额就高达10亿美元。
有人对2000年世界市场透皮吸收制剂的销售额作如下表的估计。
经皮给药系统研究和开发的迅速发展,是由于经皮给药具有独特的优点:⑴经皮给药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
药物制剂的透皮吸收与渗透机制研究
药物制剂的透皮吸收与渗透机制研究药物制剂透皮吸收是指药物通过皮肤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这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途径。
透皮吸收的机制是多样的,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深入研究药物制剂的透皮吸收与渗透机制对于药物疗效的提高和副作用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物制剂透皮吸收的基本原理透皮吸收是药物通过皮肤的角质层、表皮层以及皮肤附件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该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所决定。
1. 物理因素:药物分子大小、脂溶性以及物理状态等,对药物透皮吸收起到重要作用。
分子较小且脂溶性较好的药物更容易通过角质层,进入皮下组织。
液体型制剂比固体型制剂更易透皮吸收。
2. 化学因素:药物的酸碱性对其透皮吸收有一定的影响。
药物结合与角质层蛋白质或角质层脂质的亲和力,会影响其渗透性能。
另外,药物在制剂中的配方也会对透皮吸收起到关键作用。
3. 生物学因素:皮肤自身的生理状态以及其血流情况对药物透皮吸收有重要影响。
血管密度高、血流量大的部位更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此外,角质层中多种脂质代谢酶以及代谢酶的活性也会影响药物的透皮性能。
二、透皮吸收的渗透机制药物透皮吸收可通过不同的渗透机制进行,常见的机制包括扩散、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1. 扩散:扩散是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机制,药物从制剂中向皮肤浸透,然后通过皮肤层一层层地向内扩散,最终进入血液。
该过程受到药物浓度梯度、脂溶性、分子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2. 被动转运:某些药物需要借助载体蛋白来进行透皮吸收,这种转运过程属于被动转运。
一些小分子药物可以利用皮肤层中的通道蛋白或运载蛋白来完成透皮吸收。
3.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药物通过特定的转运蛋白与细胞互动,以便进入皮肤细胞或从皮肤细胞排出,从而完成透皮吸收的过程。
这种机制依赖于药物与转运蛋白的亲和力。
三、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药物制剂透皮吸收的效果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特性:药物的分子大小、脂溶性、酸碱性等特性会直接影响其透皮吸收的效果。
化学药品透皮给药制剂调研报告
化学药品透皮给药制剂调研报告一、透皮给药制剂的技术特点透皮给药系统或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或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简称TDDS或TTS)。
一般系指经皮给药的制剂,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广义的经皮给药制剂包括软膏剂、硬膏剂和贴片,还可以是涂剂和气雾剂等。
该类制剂为一些长期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治疗及预防创造了一种简单、方便和行之有效的给药方式。
(一)TDDS/TTS的剂型特点及其药物吸收途径TDDS/TTS一般由背衬层、药物储库、控释膜、黏附层和保护层组成贴片的形式而使用。
TDDS/TTS基本上可分为储库型和骨架型两大类。
储库型经皮吸收制剂是指:药物被控释膜或其他控释材料包裹成储库,由控释膜或控释材料的性质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骨架型经皮吸收制剂是: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在聚合物骨架材料中,由骨架材料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主要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有二条:一是表皮途径,药物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这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二是皮肤附属器途径,药物通过皮肤附属器吸收要比表皮途径快,但由于其表面积小,因此它不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二)TDDS/TTS的优缺点1、优点(1)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提高了治疗效果,药物可长时间持续扩散进入血液循环。
(2)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胃肠给药的副作用:一般剂型在一天多次用药产生的血药浓度峰谷波动性很难避免,即使是口服缓释制剂,也不能排除胃肠道吸收部位的差异,而TDDS/TTS利用相对固定的皮肤部位给药,在用药期间吸收速度和吸收总量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3)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用药顺应性:一般情况下,口服缓释或控释制剂,维持有效作用的时间不会超过24h。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面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中,发现部分表皮出现小裂隙,有的孔穴长达2~4um。
2.1.6 芳香性药物的促进作用。
现代离体皮肤试验表明:芳香性药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因此外治方药中,冰片、麝香、沉香、檀香、菖蒲、川椒、白芥子、姜、肉桂之类芳香药物,几乎每方必用。
2.2 影响皮肤吸收作用的因素2.2.1 机体因素:主要有:(1)年龄、性别,一般婴儿、老年人的皮肤吸收率较成年人高,女性吸收率较男性高;(2)部位,体表的不同部位角质层厚薄不一,其吸收药物的程度不同,据Chien报道,人体体表吸收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耳后、阴囊、腹股沟、额、腋下、头皮、背、手掌、前臂;(3)皮肤含水量,皮肤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细胞的通透性增加;(4)皮肤损坏、破溃会破坏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增强皮肤吸收能力。
2.2.2 制剂因素:分子量小、熔点低、油/水分配系数接近1、分子型外用药物易于透过皮肤。
具体为:(1)皮肤对水制剂仅微量吸收;(2)对脂溶性物质,如VitA、VitD、VitK等可大量吸收;(3)激素亦迅速吸收;(4)重金属及盐类,如铅、锡、汞、砷等皮肤易吸收;(5)外用药剂型态对吸收亦有影响,如软硬膏易吸收,霜剂次之,粉水剂难于吸收;(6)其他如药物的热力学特性、电离状态、赋形剂、透皮吸收促进剂、药物施用面积、接触时间、施用频率等均对皮肤的吸收率产生影响。
2.3 加强药物透皮吸收的一些方法2.3.1 加入高效渗透促进剂:这是一些能加速药物通过皮肤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的化学物质。
主要包括:(1)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尿素、水杨酸等;(2)有机酸、酯、酰胺类:如硬脂酸、油酸、N—环庚基—N癸基乙酰胺等。
药物在硬脂酸、硬脂酸胆盐共存下,透皮效率增加,制成油型软膏可产生全身透皮作用;(3)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及其衍生物。
它是应用最早的促透剂之一,穿透作用强,速度快,适用范围广,有助于多种药物透皮。
缺点是有强烈臭味,皮肤刺激大,大面积使用可产生全身副作用,如溶血、视神经毒性等;(4)氮酮类:如月桂氮卓酮、N—十二烷—2—吡咯啉酮等。
透皮吸收制剂
材料选择
常用的透皮吸收制剂材料包 括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酯、 聚乳酸等
透皮吸收制剂的材料选择需 要考虑药物的性质、剂型、 皮肤类型等因素
材料的选择需要保证药物的 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材料的选择还需要考虑生产 工艺、成本等因素
质量控制
原料选择:选择高质量、纯度 高的原料
生产工艺:严格控制生产工艺 确保产品质量
上市后监测:在药物上市后对药物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持续监测
有效性评价:评估药物对志愿者的 病情改善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07
透皮吸收制剂的未来展 望和研究方向
未来展望
技术进步:新型透皮吸收制剂 的研发和应用
市场需求:满足不同人群和疾 病的需求
安全性和效果:提高透皮吸收 制剂的安全性和效果
法规和标准:完善透皮吸收制 剂的法规和标准体系
优点:膏剂型透皮吸收制剂可以避免口服给药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 性
应用:膏剂型透皮吸收制剂广泛应用于皮肤病、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疾 病的治疗
代表药物:膏剂型透皮吸收制剂的代表药物有阿达帕林、维酸等。
贴片型透皮吸收制剂
特点:通过皮肤吸 收无需口服
优点:使用方便易 于携带
缺点:可能引起皮 肤过敏
应用:常用于局部 治疗如止痛、止痒 等
优点:药物释放稳定持续时间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应用:常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如关节 炎、皮肤病等
04
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工 艺和材料
制备工艺
原料选择: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辅料 制备方法:包括溶解、混合、涂布、干燥等步骤 质量控制:对药物的纯度、含量、稳定性等进行检测 包装和储存: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储存条件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透皮吸收制剂
薄荷醇促透皮吸收作用的研究进展_王璐
的透过率明显大于完整皮肤,表明角质层可能是甲 硝唑透皮的主要屏障;在完整皮肤中,薄荷醇明显 地促进了甲硝唑的透皮吸收,表明薄荷醇促甲硝唑 透皮吸收的屏障作用主要在角质层。
黄 艳 萍 等 [4] 用 改 良 的 F r a n z 扩 散 池 ,对 含 不 同 浓 度 薄 荷 醇 的 阿 昔 洛 韦 凝 胶 ,用 小 鼠 皮 进 行 体 外 透 皮 作 用 研 究 ,以 紫 外 分 光 光 度 法 测 定 阿 昔 洛 韦 累 积 渗透量及渗透速率,发现含 1 %,3 %,5 %薄荷 醇凝胶的渗透速率分别为不含薄荷醇凝胶的0.97, 2.29,1.12 倍,表明 3%薄荷醇对阿昔洛韦凝胶有明 显的促渗作用。
朱健平等[1]用简单小室装置,多波长面积积分 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薄荷醇对酮康唑的促透皮吸 收作用,与不含促透剂的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了 酮康唑的经皮渗透度,3% 薄荷醇 24 h 可使酮康唑的 透皮吸收率增加 2.16 倍。
许卫铭等[2, 3]用两室扩散池体外实验装置,以兔 皮为屏障,用不同浓度的薄荷醇作促透剂,测定甲硝 唑的吸光度,计算其渗透系数,结果显示,0 . 5 %  ̄2% 浓度范围内,随薄荷醇浓度增加,甲硝唑的渗 透系数逐渐增大,但当薄荷醇的浓度达到 4% 时,促 透作用反而有所降低。同时发现,2% 薄荷醇可使甲 硝唑的贮库效应增加,扩散时滞缩短;以性状不同 的兔皮作为屏障,用薄荷醇作为促透剂,测定甲硝 唑的吸光度。结果显示,甲硝唑在去除角质层皮肤
作用最强,相同浓度氮酮的促透作用则显著降低,显 强。薄荷醇对 5- 氟尿嘧啶经皮渗透的贮库效应有明
示浓度相同时,薄荷醇对水杨酸的促透作用大于氮 显的影响,含 2% 和 4% 薄荷醇组尤有显著的贮库效
酮。徐伟等[10]用离体小鼠皮研究了薄荷醇对水杨酸乙 应,其增渗倍数分别为对照组的1.09,1.24和1.16。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研究综述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研究综述姓名郁红礼学号20051320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rugdeliverysystem,TDDS)或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TTS)是药物经皮肤吸收到达体内起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制剂。
它具有以下特点:可以避免影响药物胃肠吸收的各种因素,如pH值、酶、药物和食物的结合;避免首过效应;具有缓释作用;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治疗有效浓度范围内;可以采用治疗指数较低的药物;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随时终止给药。
因此,它越来越引起药学工作者的关注,对它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由于皮肤角质层的限速屏障作用,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性能很差,透皮给药后,渗透速率和渗透量达不到治疗要求,所以在研究透皮给药系统时寻找合适的方法来改善皮肤的透过性,提高药物透过皮肤的量,就成了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促渗透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更多药物开发成TDDS制剂成为可能。
为此对近几年在促进透皮吸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作一综述。
1 渗透促进剂渗透促进剂是指既能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又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的化学物质。
理想的渗透促进剂应具有以下特性:①具有化学惰性、化学稳定性,无药理活性;②可逆地改变皮肤特性,起效快;③与药物和基质无配伍禁忌;④无毒,无刺激性,无过敏性,无变态反应;⑤无色,无味,无嗅,价廉;⑥在皮肤上易于铺展,无不适感,与皮肤有良好的相容性。
迄今为止,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渗透促进剂几乎没有,但是,也开发了大量的性能良好的渗透促进剂(见表1)。
渗透促进剂的种类不同,其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
Williams和Barry提出脂质蛋白分配理论(LPP),认为渗透促进剂的作用可能与下述一种或几种机制有关:破坏高度有序排列的角质层结构、增加角质细胞间脂质的流动性;与细胞间蛋白作用提高渗透性;增加药物、共渗透促进剂、潜溶剂分配进入角质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Adams KF ,Gheorghiade M ,Uretsky BF,et a1.Clinical Benefits of Low Ser u m Digoxin Concentrations in Hear t Failure
[32] Spieker LE , Noll G , Ruschitzka FT ,et a1.Endothelin recept or an t agon ists in congest ive h ear t f ailu r e: a n ew
be used in patients w ith previous A CE inh ibitor - induced
[J].Dr u gs,2000,59:745.
angiodema[J].Drug Safety ,2002,25:73 [30] Coats Andrew J.S.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 Blockers in Heart Filure[J].Prog Cardiovas Dis,2002,44: 231
[J].J Am Coll Cardio1,2002,9:946. [27] Rath ore SS , Curtis JP,Wang,et a1.Association of Serum
Digoxin Concentration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therapeatic principle for th e future[J].J Am Col Cardiol,
200 1,37:1493.
[33] Torre- Aminoe G, Young JB , Durand J$ ,et al.Hemodyna m ic effect s of tezosen t a n , an in t r aven ous du a l en d ot h elin
多。
率, 增加渗透量‘ , “ , 。 2.3 制成脂质体制剂
脂质体作为经皮给药的载体具有显著的促渗效果, 尤其 是对多肤和蛋白质类大分子药物。罗丹明红含醇脂质体、 罗丹明红 30% 乙醇溶液透皮药量远高于普通脂质体, 且含 醇脂质体的透皮药量又高于其30%乙醇溶液!1 9].将胰岛素制 成含醇脂质体, 正常大鼠、 糖尿病大鼠应用后血糖显著降
2.2 制成 p 一 环糊精包含物
对于水溶性药物来说, 角质层是透皮吸收的一大障碍, 利用具有表面活性的烷基化环糊精, 可使透皮吸收增加。 研究表明, R 一环糊精包合引噪美辛后, 可改善其溶解速
2.1 使用透皮促渗剂 在透皮促渗剂的作用机制方面, 被广泛接受的是Barry[4 1
提出的脂质一 蛋白分配理论。 近年来, 化学促渗剂与中药促 渗剂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多元促渗剂的应用也逐渐增
2.1.1 新型促渗剂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氮酮 ( Azone ) , 对亲水性或疏水性 药物都有显著的促渗作用, 1%Azone 的促渗作用比50%二 甲基甲酞胺 ( DMF ) 大 13 倍。 Michniak 等[s-7]合成了2毗咯烷酮一 卜 醋酸及其各种醋类、N 一 环庚基酞胺类同系 物和 Azone 的数个同系物, 考察其对氢化可的松的促渗作 用, 结果各促渗剂均有显著的促渗作用, 且 2- 毗咯烷酮 十二烷醋的促渗作用较 Azon e 强 4 .7 倍; 癸基甲基亚矾
2.1.2 中药促渗剂
目前从中药中寻找新的促渗剂是研究重点之一。 蔡贞
贞 等[1 0 〕 证实了1%, 2%. 3%的当归 挥发油, 对阿魏酸均有
促渗作用, 其中以 2%浓度的促渗作用最强。据报道, 冰
片能增加甲硝哇、氟尿啼咤的透皮吸收[川,丁香对 5- 氟 尿嚓咤也有一定的促渗作用[1 21 ;Kunt a 等【 1 3]研究了不同浓 度的香芹酚、沉香醇、薄荷醇和 d 一 柠檬烯对心得安的促 渗作用 ,四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促渗作用 ,其 中薄荷醇最 强。 许英爱等[1 41 证实了杜香菇烯对复方骨质增生贴剂有促
Failur e[J].JAMA,2003,289:871.
[28] Jong P , Demers C , Mckelvic RS,et a1.Angiotensin Receptor
Blokers in Heart Failure:Meta-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
果最强 。
制,因而制备简单、 成本低, 亦可防止控释膜损害所造成 的药物 “ 倾卸” 。 商品名为 Frandol t ape 的硝酸异山梨醋 透皮给药系统即属此类结构。
2 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
由于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 许多药物的皮肤渗量 不能满足治疗要求, 因此促进透皮吸收的研究, 受到广泛
重视 。
,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 1.1 膜控型透皮给药系 统
此类给药系统的药物贮库是将药物分散于聚异丁烯压
敏胶中涂布而成或是混悬于粘稠流体如硅油或半固体软膏 基质中, 药物的释药速率由控释膜限速, 在控释膜外还有 一层能与药物配伍的刺激性 、 过敏性均低的压敏胶层。 最
早应用该技术的是Giba 制药厂Transderm- Nitro系 统1 1 ). 1.2 骨架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
低刺激性, 且有效浓度低 ,促渗作用强。
2.5 制成微乳 提高药物载的热力学活性可促进药物透过角质层;
热力学活性与载体中药物的饱和度直接相关, 过饱和系统 可增大药物的扩散压和渗透速率。 Changez 等[2 2 1 研究了盐 酸丁卡因的微乳, 其经皮吸收的止痛效果是盐酸丁卡因水 溶液的 8 倍, 且作用强度与微乳中的含水量正相关。
松、引噪美辛 、可乐定 、硝酸异山梨醋、吗啡和黄体酮等
泡形。 Cevc 等[21 1 认为传递体能高效穿透皮肤, 并探讨其透
皮机制。 传递体有很强的 自动调节能力, 当受到足够大的
应力时, 会发生高效渗透, 可以自如地穿过小至其本身 1/ 10 一1/ 4 的孔径。
均有促渗作用[s1 ;李国锋等[ 1 9 1 使用的肉豆A 酸异丙醋(IPM)对 氟尿啼咤的促渗作用很强。 此类新型促渗剂的共性是低毒
O
中 国 药 物 应 用 与监 侧
P U D I 布 e 月井 7 . , 1 翻
0综 述
按一定比例把部分促渗剂组合成二元或多元的复合促 渗剂, 可取得更好的促渗效果。 Michniak 等【 ” ]考察了N-
1.3 微贮库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
微贮库型系统兼具膜控型和骨架型的特点。 药物贮库 为药物固体分散在亲水性聚合物中, 然后再分散于亲脂性 硅酮弹性体中, 形成含有无数液体微室的药物贮库, 释药 模式决定于分配与扩散两种控释因素的相对大小, 符合零 级动力学方程或 Hi guich 方程。美国 Sea r l 制药公司的
receptor antagonist ,in patients w ith class III to IV Conges-
tive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01, 103:973
trolled Trials[J].J Am Coll Cardiol,2002,39:463
十二烷 - 2- 毗咯琳酮以及3%, 10%, 40%, 80%的Azone,
十四烷酸异丙醋 、P EG - 4 00 , 1 一甲基 一 2 - 毗咯琳酮、
Nitrodisc 系统便是此类透皮给药系统。 1.4 粘胶剂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
此类系统没有控释膜 , 药物释放的速度由压敏胶层控
Miglyo 1818 和 Miglyo 1840 等溶解于丙二醇中对氢化 可的松经皮渗透的影响,发现除了 PEG- 400, 1一甲基 2- 毗咯琳酮、 N一 十二烷一 2- 毗咯琳酮外, 其他均可与丙
[31] Chatterjee K , De Marco T .Role of nonglycosidic inot ropic
[35] 项志敏.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新模式及其要点【 J]. 中国循环杂志,
200 1, 16:3 10.
( 收稿日期: 2004- 04- 05)
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进展
杨莉 ’ ,赵志刚z,齐宪荣’ (!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 教研室,北京, 100083;2 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50) 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 目的 : 综述近年来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进展。方法 : 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基础, 制剂的皮肤渗量增大, 渗透速率提高, 上市产品增多。结论 : 透皮吸 透皮吸收制剂在促渗方法、 使用材料等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摘要
中, 聚合物骨架起控释作用。国产的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 多为此类, 如陈鸿清等[2 1 制备的盐酸尼卡地平透皮贴剂, 刘 继勇等[3 1 制备的痹痛宁透皮贴剂。
f作者简介1 杨莉, 女, 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靶向制剂和缓控释制剂 面的研究 Tel:(010)82801584
E- mail: olivey 00@sina .com
名: Tr anstec)等都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 本文现对透皮贴 齐 d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多用于激素替代治疗、心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996 年,世界透皮释药系统总销售额约为 25 亿美元, 至 2000 年,透皮制剂市场达到 53 亿美元左右。 透皮吸收制剂可使药物免受胃肠道的影响 , 避免肝脏 的首过效应 ,且皮肤所含蛋白水解酶较少, 间层兼具储库 作用, 因而贴剂的缓释作用明显, 生物利用度提高。 FDA 批准的首个一周一次缓解绝经综合征的复方激素雌二醇 /
此类给药系统是将药物均匀分散或溶解于聚合物骨架
左炔诺孕酮控释贴剂 ( 商品名: Climara Pro ) , 抗哮喘药 妥洛特罗贴剂 ( 商品名: Hokunalin Tape ) , 首个治疗膀 胧活动过度的奥昔布宁透皮控释贴剂(商品名: Oxytr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