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族谱凡例
刘姓续修家谱序范文
![刘姓续修家谱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6fc79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5.png)
刘姓续修家谱序范文
刘姓续修家谱序
家是一个人生的根基,家族的血脉延续着世世代代的传承。
为了更好地承载和传承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我们刘氏家族决定续修家谱,将家族的历史沿革和后代的发展记录下来。
家谱是我们刘氏家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我们祖先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
家谱记录了我们家族的兴衰和荣辱,是家族凝聚力和传承文化的纽带。
通过续修家谱,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先辈的生活和智慧,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家族传统。
续修家谱不仅是家族对祖先的敬意和尊重,更是对后代的责任和担当。
家谱是人类文明的一份子,蕴含着家族的智慧和文化,在不断地沉淀和传承中,为家族后代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学习资源。
通过续修家谱,我们可以让后代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族背景和文化基因,培养家族认同感,促进家族凝聚力和团结精神的发展。
续修家谱也是一项艰巨而意义重大的任务。
我们需要致力于搜集和整理家族历史的资料,寻找家族成员的信息,还需要广泛地征集家族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续修家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团结一心,共同为家族的发展和传承而奋斗。
在续修家谱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反思家族的发展和变迁。
家族是一个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社会群体,我们需要审视家族内部的问题和矛盾,寻找解决之道。
在传承家族的同时,我们也
要积极拥抱变革,适应时代的变化。
只有不断更新和发展,才能让我们的家族永远焕发活力。
续修家谱是我们刘氏家族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也是我们向前辈致敬和纪念的方式。
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为家族的发展和传承而努力奋斗吧!让我们的家谱在世代相传中,永远闪耀光芒!。
孙氏家谱续修方案
![孙氏家谱续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016f282e3f5727a5e9629e.png)
孙氏家谱续修方案孙氏家谱续修方案(2017-10-30)家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重要的国情资料。
国家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
家谱是族人血缘关系的记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对于研究姓氏文化、民情民俗、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基因遗传等都有重要价值。
孙氏族谱自年续修后,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没有续修。
为使这次续修族谱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续修宗旨本次续修宗谱以“追本溯源,敬祖收族,弘扬祖德,再创辉煌”为宗旨,运用历史唯物观论述族情,做到继承与创新结合,开阔思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使新的孙氏族谱成为一部家族史和教科书,用以感染、影响、教育今人与后人,从中了解、认识同姓同宗,手足相连,血脉相通,进一步做到爱家、爱族、爱国,从而形成家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续修原则全族参与,深入挖掘,细心操作,力出精品。
1.承前启后,新老衔接;2.力求全面,不漏不错;3.立足本地,连接县外;4.男女平等,一视同仁;5.规范编纂,与时俱进。
这次续修族谱,既有传统模式,更要有现代气息,形式多元,内容丰富,不但要印刷谱本,且要建电子档案。
三、续修任务和目的1.任务:通过对孙氏族人的登记采访和素材收集,在老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印制新谱。
2.目的:通过续修族谱使孙氏族人“不忘祖德,不舍亲谊”,弘扬炎黄文化,凝聚族人力量,做到“克勤克俭,耕读传家”;通过续修孙氏族谱,理顺孙氏家族各门支的顺序,团结孙姓族人,以诚信为本,繁荣孙氏家族,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进步。
四、续谱的内容孙氏族谱续修内容包括:序,原谱序、原谱辈分、世系谱表、大事记、历史及当代人物传记、捐款名录、后记等内容,集知识性、科学性、文化性、史料性、实用性、收藏性于一体。
五、方法步骤本次续修共分为前期准备,中期登记收集,后期资料汇总、整理、编纂、制谱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搜集老谱。
2.成立领导机构。
先成立筹备机构,在此基础上成立“孙氏族谱编纂委员会”。
如何修续家谱?家谱应该写进哪些内容
![如何修续家谱?家谱应该写进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3f2cf1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74.png)
如何修续家谱?家谱应该写进哪些内容家谱,也称族谱、宗谱、世谱等,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的历史图籍,简言之,家谱就是记录一个家族历史的书或册子。
家谱在明代以前所见极少,无以考察。
明清期间修续家谱蔚成风气,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包括谱序、谱例、恩纶录(恩荣录)、传记、族规、家训、典制、墓图、墓志、派语、捐款、领谱名目、世系图、世系表等。
现代一部完整的家谱已经简化,一般包括如下部分:一、序言序言如同图书的序言,一般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写,也可请家族以外的名人贤达写,主要是对家谱进行评价。
二、简介介绍家谱自身情况,涵盖刻谱凡例、家谱创修或续修以及修订参与人员、时间、修订目的等,还有家族的整体情况,如家族历史、迁徙移民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祖先事迹考证,以及字辈即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等,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三、人物志家族人物记录,主要记录家族中优秀人物或团体,诸如功名、官职、画像、碑志等,还包括一些家族名人的传记或是名人撰写的文章书稿等。
四、世系表这是家谱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如果是一个大家族,人数很多,会出现嗣出嗣入(通过过继、领养、送人)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一般说,世系表主要名列家族名人,为了记录不是名人的人的名字,就是增加世略表,是记录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内容包括: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
这样不仅妻方家谱可以通过家谱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过自己家族查到女儿家族。
六、后记写修续家谱的过程和感想。
修续家族有两个忌讳:一是缺乏真实依据的乱写祖先,这会让后人信以为真,贻误百年;二是把同姓的历史名人勉强编入家谱,这也会让后人续家谱时信以为真,以讹传讹。
续修族谱序
![续修族谱序](https://img.taocdn.com/s3/m/80266f39915f804d2b16c1f0.png)
续修族谱序欣逢盛世,政治清明,世泰人和,邻里修谱者不可悉数,无不寓其敬祖归宗之意,诚善举也。
即时,吾族初谱历十年整之际,族亲感慨:当初形成之仓促,遗漏处、谬误处、疑惑处比比兼有;更有今日城市化进程之快速,传统家族村落集中安居体制逐渐解体而散漫他乡定居,家族文化面临冲击;亦甚有因时光流逝,人事沧桑,初谱编修长辈相继老去,知晓家族渊源者愈发稀少;如此之因,其泯灭则可设想。
今若失时置之,则后来者将无以知流出何源,枝系何本。
有鉴于此,族贤子顺叔甚为忧心,自为族中长者,深感责任重大。
公元二零一二年春,**叔慨然定之,出资续修族谱。
遂邀初谱编委及族中长者,酌议修谱大事,即定分工并行之。
修谱难,续修亦不易,虽有初谱,十年变化却甚大,原有书稿有丢失、古碑有风化,熟知长者有离去等之因,使续修事宜更为困难。
然有族中**、**、**、等有志之士,怀激动之心,扬自豪之情,热衷于此。
忙于世系之校对、疲于分支考证、沉寝于变迁过程之推测等等。
一年余来,我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进这项复杂而浩繁的工作。
经累日劳顿,在众族人鼎力相助下,《**族谱.再修谱》初稿告成。
基本实现当初得愿想:一是较准确地考证出远祖何时定居***山。
按草坟林碑文推测:以**生于戊辰年为基准时间,以家族现已繁衍22代、每代25年为近似值计算,远祖**约公元1463年定居**山。
**距善钦4代,则**约出生于1563年,与其靠近的戊辰年为1548年或1608年,因此可以比较准确的估算出**出生于1548或1608年,则远祖**生于1448年至1508年间,约明朝末年1463~1523年间定居***山。
二是较准确地考证出大房何人分支到****繁衍。
按**族谱记载,以及本次实地寻访长辈口述,综合推算,到***陈氏应为二房小大房**之子**。
三是较准确地修正初谱世系中养子、继子、赘子等非自然繁衍情况。
四是在二房小大房祖居中心大石头上修建家族碑亭。
五是完善初谱结构,增设陈氏图腾、人物春秋、坟茔碑记、名迹录等内容。
续修家谱格例十六条(收藏版)
![续修家谱格例十六条(收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cac91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f.png)
续修家谱格例十六条(收藏版)武平王氏宗☞只要您姓王,请您先点击本文标题上方的蓝色字体“武平王氏宗亲”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中华王氏家族大家庭,与各地宗亲交流.这里每天推送相关王氏信息,是您寻根问祖,联亲联谊了解王氏文化的交流平台,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努力的动力!点击观看:被誉为中国最霸气的姓氏歌曲《王氏族歌》,震撼9000万王氏族人!关于表彰《王氏族歌》及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的决定中国的第一豪族——琅琊王氏(上)中国的第一豪族——琅琊王氏(中)中国的第一豪族——琅琊王氏(下)天下名门-太原王氏(上)天下名门-太原王氏(下)闻名天下的三槐王氏点击关注公众号进入对话框回复以下数字查看精彩内容:0.王氏起源 1.武平桑梓坑王氏家庙开光视频2.该公画像3.继宗公简介4.武平桑梓坑王氏家庙5.三槐世系6.太原世系7.闽台世系8.琅琊世系 9.<王氏族歌>>10.均德公简介 11.江左世系12.湖南王氏源流 13.赣县王氏源流14.赣湘世系 15.才溪王氏的源来与播迁16.王姓过琼始祖王居正 17.中华王氏赋18.上海王氏迁始祖王逖 19.被选入《中华族谱集成》的二十部王氏家谱20.广西博白王村王氏祖源初探 21.阅谱知识简介22.天下名门-太原王氏 23.中国的第一豪族——琅琊王氏24.闻名天下的三槐王氏 25.解放军百名王姓将军留青史26.古今王姓名人汇编 27.王姓宗祠门楣楹联知多少?28.王氏郡望续修家谱格例十六条(收藏版)1、谱名: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续谱新修凡例
![续谱新修凡例](https://img.taocdn.com/s3/m/9ede0cc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8.png)
续谱新修凡例一、本谱以“敬宗收族,弘扬祖德,正本清源,理顺脉络,教育后代,耀国荣族”为宗旨。
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详今略古,实事求是”的修谱原则。
运用历史唯物史观,记述本族族情,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反映时代特色。
二、本谱以“保持历史风貌,注重社会现实,摸清家族源流,规范世派关系;反映家风民俗,展示文化精萃,顺应时代潮流,传承氏族文明。
达到启迪后人、尊祖敬宗、爱家爱国、团结和谐、奋发向上”为目的。
新谱按现行语体文记述,力求简洁精要;为方便阅谱,对原谱中的繁体字、异体字、通假字、生僻字,此次续谱时均采用规范的简化汉字;无简化字者,仍以原谱登录。
三、本谱设编章节目,按事物性质归类,保存旧谱资料,不妄加更动。
凡收录的旧谱资料,一仍其旧,以保持史料原貌,必要处加以标点符号;错失之处应加以考证,进行补正或勘误。
谱系有异同者,有舛误者,悉以历代诸谱参较,不专主旧说,蹈因袭之弊;不自出意见,取附会之讥;同者书之,正其舛误者书之,否则阙之。
力求源流世系衔接有序,其间有未尽明确者,暂存间断待考,不采纳无根据之推断,以尊重史实。
谱牒世系尽可能做到脉络昭然,递推递衍,有序有伦,亲疏长幼,一目了然。
四、世系以五世为一图,取五世服尽之义也。
长幼依次行列,论房不论齿。
以前图之终,作后图之始,便于溯源寻流,亦取联绵不绝之义也。
系图仿欧阳谱例下注事实,上四世皆书行,下一世则从略,略者所以承上接下,使不重复,至后题头记载某公几子或某公嗣子,以便稽考,其五世值无嗣者即为书行,不必另题。
父子接迹而下,兄弟比肩而列。
子孙虽多,而尊卑之分截然;宗族虽盛,而亲疏之分昭然。
吉凶庆吊,衣冠相聚,淳乎仁厚之风,蔼然雍睦之族。
五、新谱涉及之纪年,凡属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以前之纪年,沿用朝代年号纪年法;凡属中华民国以后之纪年,均采用现行公元纪年。
生殁时间应注明农历或公历。
旧谱涉及之纪年,照谱不变,必要之处加公元纪年补注。
六、为体现男女平等,男女均可入谱。
家谱凡例范文(合集7篇)
![家谱凡例范文(合集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75c52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1.png)
家谱凡例范文第1篇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
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一脉相传。
说世系、道宗族、辨亲疏,以延宗亲之道。
国有史、县有誌、族有谱,同为一理,此为秦氏家族修谱之初衷。
相传先祖秦国蕃为湖北省麻城县人氏。
明朝万历末年,移民大搬迁,随携妻小,逆汉水、坝河而行,历经艰难万险,迁入今陕西旬阳靛纸沟定居,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先祖们在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世代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至今,可谓历经艰辛。
从先祖秦国蕃始,今已传至第十四代人,在世人口多达数千,陕西省各地均有分布,不乏有识之士、栋梁之才。
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
思修族谱之大事,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可谓千秋之功德。
因未能到祖籍地湖北考证,又无老家谱考查,致使族谱中秦国蕃以上祖先字辈谱缺失,秦国蕃以下六代人无法考证。
实为吾族之遗憾。
同时,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代代口传,却能记住三百多年来的家族史及宗亲支系关系,足以说明秦世家族尊长辈,重宗亲之美德。
现今可用字辈谱仅剩两辈,再续家谱已迫在眉睫。
为使秦国蕃后裔情亲永续,世代相传,20xx年秦正兵(现已逝)、秦正彦曾联系西河秦氏族门前往旬阳老家共商续谱事宜。
由于续谱困难重重,加之当时交通不便、通讯条件所限,信息交流不畅,修谱意志不坚定,随搁置而不了了之。
家谱不修,寝食难安,无家谱可查之遗憾不能再留给后辈,这是秦氏族门要人之共识——重修新谱刻不容缓。
20xx年正月,旬阳老家秦正伟等人,再一次召集秦氏家门,下定决心,重议修谱大事。
由秦正彦、秦正伟、秦正华、秦正柱、秦治海、秦治平、秦治安、秦万波等人组成修编委员会,负责族谱修编事宜。
家谱凡例范文第2篇尊敬的各位来宾、王氏各位宗亲族人:大家上午好!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今天是公元二O一x年农历二月初六,岁在丙申,时近清明。
在这思亲祭祖祀节来临之际,王氏宗亲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王氏家庙,共同庆祝祭祖活动。
重修族谱序范文
![重修族谱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37df9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c.png)
重修族谱序范文咱老[姓氏]家的族谱,那可是家族的宝贝呀,就像传家的宝贝疙瘩一样。
想当年,老祖宗们创立族谱,那是为了让咱知道自己从哪儿来,知道家族里的叔叔伯伯、爷爷奶奶都是怎么个脉络传承下来的。
可是呢,时间这小坏蛋,悄悄地就把族谱给折腾得有点破旧、有点跟不上趟儿了。
咱家族就像一棵大树,这族谱就是大树的根脉图。
以前的老族谱,就像一张旧地图,有些地方模糊不清了,有些新长出来的枝丫(新出生的族人)都没地儿标记呢。
这可不行呀,咱家族越来越兴旺,人丁越来越兴旺,就好比大树越长越茂盛,必须得把族谱这根脉图给重新整整,让它清晰明了。
于是啊,家族里的几位长辈就站出来了。
这几位长辈啊,那可都是家族里的“顶梁柱”,德高望重。
他们一吆喝,说要重修族谱,大家都纷纷响应。
有的年轻人说:“这可是个大事儿,就像给咱家族的历史大厦重新装修呢!”重修族谱的过程,那可真是像一场热热闹闹的大戏。
大家开始四处搜集资料,有跑到老房子里翻箱倒柜找以前的老物件、老信件的,就盼着能从里面找到点关于家族先辈的蛛丝马迹;还有的到处打电话,找那些分散在各地的亲戚,询问家族里的老故事、老传闻。
这个过程中,可没少出有趣的事儿。
有个小伙子,打电话给远方的一个亲戚,刚说明来意,那亲戚在电话那头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说:“你们可算是干这个事儿了,我这儿有一肚子家族的事儿想找人说呢!”大家把收集来的资料都堆在一起,就像收集了一堆宝贝一样。
然后呢,那些有文化、笔头又快的族人就开始动手整理。
这时候就发现,家族里真是藏龙卧虎啊,有的族人对家族历史了解得那叫一个透彻,连哪一年哪一房出了个什么名人,当时有什么趣事都能说得一清二楚;还有的族人,文字功底特别好,把那些家族故事写得跟小说似的,生动有趣。
在重修族谱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家族故事呢。
原来咱老[姓氏]家在很久以前,出过一位特别厉害的手工艺人,他做出来的东西精美绝伦,在当地都很有名气。
还有啊,在战争年代,家族里也有不少热血男儿投身保家卫国的战斗中,那可都是家族的英雄啊。
家谱族谱的纂修要点,要修谱、续谱、造谱、识谱的,看过来!
![家谱族谱的纂修要点,要修谱、续谱、造谱、识谱的,看过来!](https://img.taocdn.com/s3/m/d4440b6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e.png)
家谱族谱的纂修要点,要修谱、续谱、造谱、识谱的,看过来!因为家谱族谱能够证明一个人的身分,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历代都重视家谱族谱的编修。
唐代以前,家谱族谱的政治作用比较明显,选官、婚姻、人际交往都离不开它。
为了保证家谱族谱的权威性,家谱族谱往往由政府纂修,由政府设置专门的机构「谱局」保存,以备必要时查验。
宋代以后,家谱族谱的政治作用削弱,但记录家族历史,纯洁家族血统,团结约束家旅成员,教育家族后人以及提高本家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声望、地位的作用增强。
除了皇帝的家谱族谱玉牒为政府所修、政府收藏之外,宋代以后的家谱族谱均由私人修撰,政府不再干预,也不负责收藏保管,直至清代,政府才对家谱族谱中的行文和格式作出一些规定。
在清代,满族人家谱族谱尚具有一些政治作用,旗人袭爵、做官都需要出示得到官方承认的家谱族谱作为证明。
与唐代不同的是,旗人的家谱族谱是由家族自己纂修,自行保存,需用时只要送交官府查验就行了。
宋代以前纂修的家谱族谱,因年代久远,现在已基本亡佚,无从考察其纂修情况,我们只能从前人记录中略为了解一些。
流传至今的古代家谱族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的,我们从中可以对明清时代的家谱族谱纂修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家谱族谱格式中国家谱族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
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族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族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族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族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家谱凡例范文(精选)
![家谱凡例范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b0c49b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c.png)
家谱凡例范文(精选)家谱凡例是家族族谱中的一部分,用来解释和说明族谱的编排规则、命名偏向、人物代称、活动纪录等内容。
下面是一篇范文,供参考:家谱凡例一、编排规则及命名偏向1.本家族谱按辈分先后编排,主要以男性家族成员为主线,女性成员如有嫁入其他姓氏的,仅以嫁入前的原姓标记,不计及家族血统。
对于女性成员的后代,同样只标记其出生之初的姓氏,不记录后续的更迭。
2.家族成员的命名偏向以传统汉字为主,遵循习俗和传统文化,尊重长辈对字名的选择。
根据习俗,字以一、二、三为主。
另外,对于出生地点在国外的族人,也兼顾其所在国家的命名风格。
3.按辈分编排时,一父二母为一辈,二父三母为一辈,依此类推。
若其中一辈存在多个子女,则按照他们的出生顺序排列。
4.对于早逝或没有子女的成员,仅简要记录其姓名和生平,不编排辈分。
二、人物代称1.祖先:指最早始祖或最早追溯到的祖先,可以是家族的始迹人物或相传的远古传说中的祖先。
2.宗人:指所有家族成员的统称,包括婚嫁了外姓人家的女性族人。
3.祖辈:指夫妻共同的祖辈,即呼喊“太爷太奶”、“爷爷奶奶”所指代的祖父母。
4.一公(一婆):指子女的父亲(母亲),称谓按辈分依次推进。
5.二伯(二婶):指子女的父亲(母亲)的兄弟(姐妹),称谓按辈分依次推进。
6.三叔(三婶):指父亲(母亲)的弟弟(妹妹),称谓按辈分依次推进。
7.表兄弟姐妹:指同一辈分的族人,他们的父亲或母亲是兄弟姐妹关系。
8.子侄:指弟弟的儿子(女儿)。
9.祖孙:指父亲(母亲)与儿子(女儿)的后代。
10.各字可依具体情况和年龄差异进行调整,但要尊重长辈的惯例和习惯。
三、家族活动纪录1.家族祭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祭祀活动,地点在家族祖宅或祠堂,内容包括上香、献花、祭拜祖先,以及举行家族联谊等。
2.重大婚丧喜庆:对于家族成员的婚丧喜庆活动,将会在家族谱中进行记录,包括结婚日期、丧葬日期、出生日期等。
3.家族会议:不定期召开家族会议,旨在汇报家族近况、讨论重大事项、传达家族规定等。
E7公家族理事会第五次宗谱续修工作方案
![E7公家族理事会第五次宗谱续修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04b92b4b35eefdc8d333e6.png)
贵州纳雍骔岭陇卧王氏朝琦公家族理事会第五次宗谱续修工作方案国家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
姓氏文化也是国家提倡研究的,家谱是族人血缘关系的记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对于研究姓氏文化、民俗民情、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人口变迁等都有重要价值。
通过修谱可发展宗情族谊,追本溯源,慎终追远,弘扬祖德,可创家族辉煌,展宗亲风采。
为确保这次续修宗谱工作顺利进行,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续修的宗旨:本次续修宗谱以“追本溯源,敬祖归族,弘扬祖德,振兴家族”为宗旨,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拓展思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使新的宗谱成为一部完整的家族史和教科书,用以感染、影响、教育族人,让族人高度了解、认识同姓同宗,手足相连,血脉相通的深刻意义,进一步形成爱国、爱族、爱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续修的原则全族参与,深入挖掘;承前启后,新老衔接;力求全面,不漏不错;男女平等,一视同仁;规范编纂,与时俱进。
三、续谱的内容:(一)序(二)凡例(三)检索(四)寻根溯源(五)祖训、族规(六)世系支脉:①宗支世系图;②宗支世传。
(七)王氏祠堂、墓碑(平面图)(八)恩荣(过去、现在):圣旨、获奖情况、报道等;(九)传记(过去)简历(现在)(十)世录:包括住址、单位、电话等;(十一)族人分布基本情况;(十二)附录:①字辈;②芳名榜;③后记:简述修谱意义、经过及梗概;④理事会成员名单;⑤补记。
(十三)题词、图片:求精,经得起族人认可。
四、经费筹集和支出规定(一)、男性每人出资基本金额10元;(二)、机关企事业单位(含离退休)男性每人出资基本金额200元;(三)、鼓励热心族人和有经济实力的族人踊跃捐资。
捐资金额在100—499元的宗亲姓名载入宗谱功德榜;捐资金额500元及以上的宗亲姓名及照片载入宗谱功德榜。
历届族长以及对家族事业贡献大的族人,可以免费收集本人照片载入宗谱功德榜。
(四)、谱书预定资金以每部200元收取,成册核算后多退少补。
周氏宗谱--忠孝堂(原为爱莲堂)
![周氏宗谱--忠孝堂(原为爱莲堂)](https://img.taocdn.com/s3/m/1cc5e28dec3a87c24028c4d4.png)
忠孝堂周氏宗谱公元1993年(修订版)二.弁言吾族谱牒清光绪间族祖益三公、浩渺公次第修创成谱。
明国二十六年续修,本通铺之意,七七卢沟桥事变,战祸兴起,家乡沦陷,敌寇肆虐荡产离析,谱帙散佚无存,联明叔慨叹尤深尝谆谆嘱余曰,昔年心血,付之煨烬,其累世书香,忠孝悌传家,亲亲长长,不可无谱,汝当倡议修之,未敢竞辞其。
修谱以来至今八十九年矣,多数族人不知自己支系房下经阖公议,重修宗谱修纂者弟立南公立亚公立梧公立中公,编纂者叔增尧公协修者族祖仪文公。
走访四方,觅得残谱一部天佑也,修谱之难者世绪也,年湮代远,无法稽考寻家耄访遗老寒暑无间,孜孜弗倦,阅其谱者,当思修纂之苦心也。
世系不明不书,没有男孩只有女孩,招婿养老女婿改名换姓,赡养终身永不改者事宜徒权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男女都一样明文规定一样看待。
居淮七二公与兄七一公,早有合谱之议,谓有难合之处,其议遂罢,今复提议合为一谱矣,家乘修明支系攸分长幼有序,孝友烟睦之风,世世永传致仕他乡,迁居外地疏略,遗漏者嗣后重修时增订补辍之,统宗有绪也,是所希焉,谱事告成用记始末亦修纂者之幸也。
壬申年孟秋天清节廿一世孙存祥谨识三.周氏续谱序编修宗谱是中华民族独具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已延续了数百年之久,至今虽无某一组织倡议扶持,但这一活动在民间仍延续不衰,这种现象说明了宗谱文化有存在的合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某些科技方面在近代虽先进与我,但在人文伦理上却远不能与我相比,他们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寻根,而我中华民族却早在这个自由王国里翱翔了。
我族从元末由苏州阊门迁来淮阴,历时五百余年,有文字记载的是在晚清之际有南清河支谱两部七卷存世。
民国27年(1938年)先辈诸公曾再次修谱历时两年徒步千里跋涉数县草谱将成不幸日寇侵华资料全部散失致事无果。
随着星移斗转人口日益增多,驻地不断迁徙,每有五服近亲互不识面;孙袭祖讳,三代共排一字,长晚失序,伦理紊乱等现象产生,这是有损中华民族文明风尚的。
续修家谱记
![续修家谱记](https://img.taocdn.com/s3/m/520bac6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5.png)
续修家谱记第一篇:续修家谱记续修家谱记家之有谱,如国之有史也。
缅怀先贤,敬崇祖先,昭穆有序,不忘所自,乃我辈当然之义。
我王氏世居义(宜)兴,其谱曰环庆王氏。
有明之后,元嘉公之子仪、礼、智三公自宜兴永定迁居武邑,分居王家(公)岸、下岩两村,子孙瓜瓞繁衍,人才辈出,清朝时分出小桥头世系、壇(谈)沟等派系。
关于王家祠堂渊源以前茫然无知,仅从伯父以前话语中得知一二信息。
今年春节回家省亲,我与本家兄长健竹及本家侄伟玉提议修谱一事,竟无从着手,不想几月后,下岩王家塘族人春良等寻亲而来,所为正是修谱之事,甚感欣然。
有幸一阅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修之天美堂王氏族谱,如沐春风,久旱甘霖。
人之有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根据族谱所载线索,我与拙内雪梅多方考证家族渊源,忍着饥渴走访了王公岸(旧谱记为王家岸),村落有部分拆迁,村民谱牒尽失,仅有长者知道下岩王家塘一二,余概不知,村中姓氏混杂。
又走访了谈沟村(旧谱记为壇沟,元嘉公三子--东分祖智之次子高迁壇沟),老村已拆迁,附近新址家家楼宇崭新,整齐划一,一村同姓,为一祖所衍,族人仅祥记五世矣,也曾寻亲访宗,但一无所获,只听说旧时祠堂在王公岸村。
嗟呼!此次修谱,诚必要也,一因八十四年谱牒不整,再不齐心整修恐愧对先祖,贻误后辈;二因新时期人们不再聚族而居,老村旧居又恐遭拆迁之累,时不可失也!旧谱载我王氏祖先,北宋之大族也,初仕后周,以军功起家,一世祖审琦公为宋太祖赵匡胤布衣之交,有“翊戴之勋”,虽杯酒释兵权,但恩宠有加,太祖赠金书铁卷。
去世后停朝一日,赠中书令,封琅琊郡王,后追封秦王。
其九子均入仕为官,人称“九院王氏”,为北宋京师甲族,与后来的“三槐王氏”、“青州王氏”、“太子巷王氏”同为宋代最负盛名的王姓望族。
审琦公长子承衍娶宋太祖赵匡胤长女昭庆公主,四世孙克臣是家族由武功转文韬的第一个进士,五世孙师约尚徐国公主,其子六世孙殖尚潭国公主,一门三驸马,传为佳话。
五世孙绹(字唐公)也为北宋贤良名臣。
修谱凡例(范本)
![修谱凡例(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f638967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7d.png)
修谱凡例修谱凡例修谱凡例一、修谱命名饮水思源,怀宗念祖;人之常情,观今鉴古;天经地义,盛世修谱;源远流长,同归殊途;豫章遗脉,四海遍布;远祖英豪,原籍东楚;湖广填川,派衍巴蜀;贵州仁怀,支派无数;团结报国,亲睦九族;瞻前顾后,共序昭穆。
盼族众共襄盛举,为子孙万代编一部像样的豫章英豪祖系“罗姓族谱”。
二、修谱宗旨以国史、地方志为准绳,以各地宗谱为依据,实事求是考载古今罗氏历史世系源流及各房世系源流,对家族、祖宗、子孙负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修出一部名副其实的传家“宝典”。
三、编排内容与秩序本谱吸取他谱编纂之精华、图文并茂,其内容由彩页、首卷、人物卷、渊源卷、祠墓卷、规训卷、世系卷、礼仪卷及编后记等组成。
1、彩页:内容包括罗氏图腾,选载古今罗氏祖人像及名人题词,本次修谱像选及宗亲乐捐功德录,本次编纂委员会名录等。
2、首卷:内容包括目录、凡例、前言、序言、罗氏行第字辈,罗氏联集、中国历史朝代、帝王、年代简介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等。
3、人物卷:内容包括罗氏历代祖人历史浅析,罗氏古今名人录,现代罗氏企业精英录,现代罗氏科名录及名人传记等。
4、渊源卷:内容包括中华罗氏渊源录,中华罗氏历史概述,罗氏历史浅析,罗氏古谱序选录,贵州、仁怀罗氏源流录等。
5、祠墓卷:内容包括祠规、祠联、豫章罗氏宗祠,贵州豫章书院、各房宗祠简介,及古今罗氏开基祖墓像及简介选录。
6、规训卷、内容包括罗氏族规,戒族人书,罗氏治家八字训,罗氏十谨遵、十不准,罗氏家训,豫章罗氏传统家风浅析,二十四孝图释等。
7、世系卷:内容包括古代世系(黄帝---祝融---匡正---珠公---英豪)及各房世系(各房以英豪祖为一世祖进行考载)。
8、礼仪卷:内容包括五服图简示,人情袱子书写格式,婚嫁、祭奠、寿诞礼仪格式,七月半及清明祭文简录,结婚婚书书写格式及发谱祭文等。
修谱凡例
![修谱凡例](https://img.taocdn.com/s3/m/fd90995131126edb6f1a10f9.png)
修谱凡例修谱凡例一、修谱命名饮水思源,怀宗念祖;人之常情,观今鉴古;天经地义,盛世修谱;源远流长,同归殊途;国,123、人物卷:内容包括罗氏历代祖人历史浅析,罗氏古今名人录,现代罗氏企业精英录,现代罗氏科名录及名人传记等。
4、渊源卷:内容包括中华罗氏渊源录,中华罗氏历史概述,罗氏历史浅析,罗氏古谱序选录,贵州、仁怀罗氏源流录等。
5、祠墓卷:内容包括祠规、祠联、豫章罗氏宗祠,贵州豫章书院、各房宗祠简介,及古今罗氏开基祖墓像及简介选录。
6、规训卷、内容包括罗氏族规,戒族人书,罗氏治家八字训,罗氏十谨遵、十不准,罗氏家训,豫章罗氏传统家风浅析,二十四孝图释等。
7、世系卷:内容包括古代世系(黄帝---祝融---匡正---珠公---英豪)及各房世系(各房以89、12、34、数字:谱中所有数字一律采用简体汉字记载,所引用的历代旧计量单位及数字则按原文转录,尽量用括号注释当今相应值。
5、时限:本谱追溯上源不限,下迄公元2013年12月止。
以后各房新生人口及身世,自行于谱后空白页中添录。
6、像选:祖、祠、墓像由编委会综合选择有代表性的像入谱记载,以慰先灵,垂佑后人。
各房只收录各房开基祖墓像。
7、地名:凡谱中古史资料及世系源流中涉及的古代地名,应加注释现代所属地区地名。
现地名应注释某市(县)某镇(乡)某村。
8、字辈:为了长远序昭穆、正人伦、明尊卑、正长幼,本次修谱将拟定统一行第新字辈,第2491011男性(每户20元)及族人乐捐费中支付,谱书费经考计现按每部150元收取。
经费由编委会统一收集与支付,财务组由会计、出纳、财务总监组成,各种经费收集时开据二联单,加盖“豫章英豪祖系族谱·财务专用章”,各自收存为据,以待临时备查。
各种支付必须实事求是,由财务总监或编委负责人审核后支付,定期公示收支情况。
六、家谱保存家谱是神圣的,也是神秘的。
族人当以珍惜珍藏。
谱成后当以集体奠祭先灵后方可向族人发行。
族人应将家谱视为人之第二生命,置洁净干燥处珍藏,应知有谱就等于有了自己的“根”,失谱或无谱则等于失去了自己的“根”,故须告诫子孙,珍视家谱代代相传而不致忘其本矣。
家谱凡例范文精选
![家谱凡例范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a045b4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d.png)
家谱凡例范文精选
《[家族名称]家谱凡例》
一、编修宗旨
本家谱旨在记录[家族姓氏]家族的世系源流、家族历史、重要人物和事迹,传承家族文化,弘扬家族精神。
二、编修原则
1. 客观性: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记录家族历史和人物事迹,不夸大、不隐瞒。
2. 完整性:尽量全面、系统地收录家族成员信息,确保世系完整、无遗漏。
3. 准确性:对资料进行认真核实、考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三、体例结构
1. 采用编年体与纪传体相结合的体例,按世系顺序编排。
2. 设卷首、正文、附录等部分,正文包括谱序、世系图、人物传、家训家规等内容。
四、人物记载
1. 收录对象为本家族直系血亲及旁系血亲。
2. 记载内容包括姓名、生卒年月、婚姻状况、职业、主要事迹等。
五、资料来源
1. 以家族现存的旧谱、碑刻、文献资料为主要依据。
2. 广泛征集族人提供的资料和口述历史。
六、续修规定
1. 家谱定期续修,一般每[具体年限]年进行一次。
2. 新出生族人及时入谱,去世族人在下次续修时载入。
七、版权声明
本家谱版权归[家族名称]家族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印、出版。
续修族谱序精编
![续修族谱序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1c911667240c844768eaeeac.png)
续修族谱序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续修族谱序族谱,乃人类家族之史书,它详实地记载了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的情况,是一姓之文史典籍,是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文历史之载体。
我始祖兴选公,元末明初由江西南昌迁来荆州江陵东陈岭落业,子子孙孙二十余世在这里繁衍发展,人丁达2000有余,可谓此地望族。
数百年来,先人曾几建宗庙,数修族谱。
因兵燹和洪水之灾,宗庙被毁,谱牒毁失殆尽,仅存一部,已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
致使本源传递不清,世系不一,既可信又可疑。
公元一九九四年,北二房自国公,北四房学清公,念祖殷切,率宗族有志之士与北陈垸、陈岗联宗重修族谱,由于族史资料和多方面条件所限,也存在美中不足之处。
二0一0年三月,理事会召开宗亲代表会议,倡议续修族谱。
与会者积极响应,一致认为我陈氏族大人众,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外出务工、经商、求学、任职者遍布神州大地,多数已定居他乡,甚至有的落籍海外。
如年代久远,则离者愈离,散者愈散,不知根在何处祖属何支续修族谱已是当务之急。
同时提出,此次续修族谱要以正本清源,取信除疑;清根理枝,寻亲归宗为重点,把我族谱与中华义门陈氏总谱合理衔接。
续修出一部贯古今、明世系、完整清晰的陈氏大家族新族谱,方不失续修之意义。
遵循公议宗旨,理事会一班人和编修小组做了大量工作。
为了正本清源,总理事会正副会长经宽、明祥二公赴江西德安寻根问祖,实地考察,在中华义门陈氏联谊总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可信的族史资料。
同时,编修小组也四处联络查访,多渠道搜集史料,以残存的老谱为历史依据,以《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为索引,以各种史料为佐证,按图索骥,缜密考证,确认我族谱牒所载世系源流有异。
始祖兴选公祖籍江西南昌,江州义门陈氏八世伉、侍、仲、俛、伟、伸六大支派是本源,义门分庄世系是支根。
宋嘉佑七年义门陈氏奉旨分庄,伟公第六代孙执方公居江西南昌官庄,与我族谱记载始祖兴选公生于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仕宦里相吻合。
续修族谱工作总结范文
![续修族谱工作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493e0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3.png)
续修族谱工作总结范文咱们家族这次的续修族谱工作,那可真是像一场热热闹闹又充满意义的家族大聚会。
现在呢,就来给大家好好总结一下。
一、工作背景。
咱们家族可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族谱就像家族的一部史书,记录着家族的发展脉络。
可是,距离上次修谱已经过了好些年啦,家族里添了好多新丁,也发生了不少故事,再不续修,很多珍贵的家族记忆可能就模糊了。
所以,在族里长辈们的牵头下,我们这群热血的家族子孙就风风火火地开启了这次续修族谱的大工程。
二、工作过程。
# (一)组建团队。
这就像是搭班子,得找一群靠谱的人。
咱们从各个家族分支里挑选了一些有文化、有热情、又细心的家人。
有擅长调查走访的叔叔伯伯,他们就像家族里的侦探,对家族里的人和事那叫一个门儿清;有精通电脑操作的年轻小伙和姑娘,他们负责把收集来的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就像魔法师把杂乱的东西变得规规矩矩;还有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辈,他们坐镇指挥,就像定海神针一样,让我们在遇到困难时有了主心骨。
# (二)资料收集。
这可是个大工程,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要把家族里的点点滴滴都捞起来。
我们先从家族里的老人们入手,挨家挨户去拜访。
老人们就像一座座宝库,一打开话匣子,那些家族的老故事就像泉水一样涌出来。
从祖上的迁徙经历,到家族里曾经出过的名人轶事,听得我们是津津有味。
同时,我们也在家族群里发通知,让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家族信息都报上来,这就像撒下了一张大网,把分散在各地的家族信息都网罗起来。
这个过程也遇到了不少小麻烦。
有的家族成员记不清自己的辈分啦,还有的把祖先的名字写错字,搞得我们哭笑不得,还得反复核对。
# (三)整理与编纂。
收集来的资料那叫一个五花八门,就像一堆乱麻。
我们的整理小组就开始大展身手了。
按照辈分、家族分支等顺序,把这些资料一条一条地理顺。
这就好比给一群调皮的孩子排队,要让他们整整齐齐的可不容易。
编纂的时候更是严谨,每一个字、每一个日期都得反复推敲。
我们就像一群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个家族记忆的碎片,生怕弄错一点。
续修家谱琐言之——行传书例
![续修家谱琐言之——行传书例](https://img.taocdn.com/s3/m/f1e620e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3.png)
续修家谱琐言之——行传书例谱牒学者林家俊世系行传是家谱的重要内容,编修家谱必须首先确定书法。
具体到一个完整的行传,即应该包括:谱名--父名及父子关系--生平--生庚--婚配--子嗣--卒葬等信息。
如:“六门胡氏”一世祖恒盛公的行传是:恒盛公,裕隆公之子,行二,生於明正德十六年辛巳八月二十一日丑時,妣王孺人生於明嘉靖三年甲申二月初六日子時,生子一:兆圜。
公卒於明萬厯四十年壬子五月十五日午時,享年九十有二嵗;妣卒於明萬厯三十九年癸亥十一月初九日申時,享年八十有七嵗,合塟於鳯陽原藉司馬莊艮山坤向。
下面是我为某姓草拟的宗谱世系行传书例:本谱世系分源流世系图、本宗世系图、世系表和速查表四部分。
一、源流世系图载明本宗迁居合肥北乡之前的源流,表明所自;二、本宗世系图规范:本谱世系图采用欧式吊线体例,竖式排列,瓜瓞垂丝图五世一提。
子、女依男先女后排列,一并入谱,女儿注明性别;世系图标注其世系表所在页码,以便查阅。
三、本谱世系表规范:(一)、成年男性:记载某公之几子,名、字、号、出生时间,学历、职业、职务、供职处所、迁徙流向和主要业绩。
已故的要载明卒于何时、葬于何地。
(二)、男性配偶:记载姓名、何地、何人之几女、出生时间、生育几子几女、子女何名。
已故的载明卒于何年,葬于何地。
夫在再婚或夫死再醮,书其生年不书卒葬。
(三)、成年女性:记载某公之几女、名、字、号,出生时间、供职处所,配偶姓名,生育几子几女,并按子先女后顺序记载其名字。
已故的要载明卒于何年、葬于何地。
(四)、女性配偶:记载姓名,出生时间,何地何人之第几子。
(五)、尚未成家的子女:记载某公之几子或几女,名、字、号,出生时间,出生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记载最高学历,何时何校毕业或在读。
(六)、同族男女过继的,过出和过入均记载。
抚养异姓子女为后的可入谱;本族女子嫁人后,如果其子女姓邓则可入谱。
四、本谱设立《速查表》,其中的世数目录,标明某世在速查表中的页码位置;族人按世排列,同一世的,按拼音顺序排列;名字后面的数字,分别标明其所在的卷号和在该卷中的页码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续修族谱凡例
一 :
谱内序文,无许妄自颂美,超越本份,书中诋毁族人言词者,不得录用。
二 :
谱内名字,不得妄嵌古帝王,圣贤,家族名人等字,有犯者俱改正,谱内
名字必须有字辈,“一字名”如“陈某”或妄自改字辈者,俱改正。
三 :
修谱是吾族支,贫贱必书,非吾族支,富贵不录,切记。
不得因个人恩怨,
妄自录除。
犯者,生必见恶与宗族,死且得罪于祖先矣。
四 :
正室、侧室之子必注明,欲其知所自出,不忘宗祀、追赠也。
谱内配氏,
原配不书“原”字,继配可书“继”字。
五 :
谱内同名,宜行改正。
但改生不改死,改少不改老,至于已入学历身份
证者又当别论。
六 :
谱内老死无子者,注“失传”二字,以防冒顶。
唯年老无子而未死者,
不
注示,不忍也。
七 :
谱内女载夫名,重女以及婿也。
已嫁书“适”,未及于归书“受聘”。
八 :
出谱编定字号,注册领谱人名字,以防不肖子孙,将谱出卖,或因争讼,
將谱呈送外姓之人,或私自呈官,如有此等,查封字号,鸣族公讨之。
九 :
凡入局同事者,须矢慎矢公,质祖无愧,尽心尽力,不计得失,同心同德,
无私奉献。
以上九条法则列为续修陈氏族谱凡例,入局者参定。
其中或有小庛并遗漏者,
后之人再为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