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第1期(总第420期)
No.1,2015
General,No.420 EDUCATIONAL RESEARCH
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
张旺杜亚丽丁薇
[摘要]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现实中存在着两种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种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两种模式具有鲜明的本质特征,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凸显一个核心: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一个重点: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一个环节:实践实验;把握一个原则:因材施教;变革一个载体:课程体系。
[关键词]人才培养;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创新
[作者简介]张旺,吉林省教育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杜亚丽,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丁薇,吉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长春130022)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才培养模式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一种成熟的模式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会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特征,从而指导实践。认真反思现实中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中总结经验和不足,对深入探讨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
纵观中外学校教育,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两种,即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两种模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鲜明的特点,影响深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实质上就是科学主义的教育观,它强调科学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以科学知识的学习为中心,学习即意味着获得知识,而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书本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科学知识按照自身逻辑及难易程度被编写成不同年级的教材,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升入高一级学校要通过考试来决定。这一理论重视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教育性、可接受性等原则,形成了以传授知识、记忆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1.培养目标的功利与短视
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知识在教学中居于统治地位,要求学生学会、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从而获得“高分数”,考
——————————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30498)的研究成果。
试成绩成为学习的目的和人价值的重要体现。教育的目的是外在的,学生的最大悲哀是无法参与到自己的生命设计中,属于自己的生命却完全由他人设计和支配,教育过程过度重视知识灌输和被动接受,一切都按照教师预先计划好的统一程序、目标和过程进行操控,牺牲了人本身应该具备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培养出来的是单一模式化的“工具人”。[1]如此的教育目的就像由别人设计的一座灯塔,教师和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如何达到或接近这座灯塔,但其是否适合学习者、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否有利却不被关心。这种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完全是功利的和短视的。
2.人才标准的僵化与同一
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标准是用分数来衡量的。在“应试教育”大旗的统领下,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学生的成败以分数的高低来论,培养的是善于考试、记忆现成知识和标准答案的人。学生习惯于唯师、唯书,信奉权威,墨守成规,人云亦云,不擅长独立思考,缺乏想象力、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统一计划、统一要求、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个性、潜能、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人才标准被一刀切、统一化,造成学生“千人一面”。
3.培养方法的刻板与单一
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的设计重视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体系,课堂教学以教师的单一讲授为主,这种模式把教学过程作为知识的积累过程,把学生当作“容器”灌输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并在预先设定的框架内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于是,课堂成为一个简单封闭的执行教案的场所,学生在这里配合教师完成着一个又一个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缺少实践和动手操作机会;评价标准追求客观、量化,以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性为标准。[2]教学方法刻板、单一。
4.人的发展的片面与趋同
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中无限追求认知,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智慧的发展,缺少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想象能力与良善美德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淡薄,诚信意识、法制观念淡化,审美能力和高尚品德缺失,学生的发展片面而趋同。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个性差异。儿童是教育的中心,一切教育活动都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展,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1.培养目标的人本与高远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的天性和内在需要,注重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为了掌握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加深对知识思想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生成、思维习惯的培养。”[3]这种模式的培养目标不是为了考试成绩,而是要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创新性人才。美国研究型大学无不强调给人类、国家带来知识的贡献及社会的改变,把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为各行各业的领袖。[4]布什曾经表示,美国将继续在人才创造力和天赋上保持领先地位。英国把追求卓越作为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巴黎高师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改变世界的人”。
2.人才标准的差异与多元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人才标准是多元化的。在教学中发现和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优势智能,善待每一个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