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附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必修五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必修五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
这两百年,尤其是近百年、近50年来,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着世的前进:首先是科学,科学有带动工业;工业则带动经济;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科技发展,如20世纪出现的统计学,在农、工、医等方面都有着决定性影响。科技、工业、经济三个互相连锁的因素是近代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这会对将来产生什么影响很难讲。前些时候有个惊人的消息说,有生物学家估计,到2050年,人均寿命可达150岁。我不知道是否会这样,但我希望这件事不要发生,否则影响实在是不可想象。
徐州市王杰中学导学案6--7
章节与课题
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或周次
学习目标和任务
1、把握本文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2、领会本文作为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重点难点建议
领会本文作为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资源的使用
⑤五瓣叶片构成一个心⑥每个心都有五瓣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2.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受到称赞不应趾高气扬,受到批评也不能俯首贴耳。
B.“网上追逃”使那些潜逃犯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
C.面对二十年辉煌,回顾千年往事,二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就是,过去耽误的时间实在太多了!
1、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株是全绛红的,____,都是一抹浅浅的绛。____,由五个叶片排成一个心形。那像是____,构成尖端的那瓣较大,由另外四瓣托住。
①不论是叶子,是纤细的卷须,是主茎,是支茎
②不论是主茎,是支茎,是叶子,是纤细的卷须
③每个支茎上滋生着一个叶簇④一个叶簇在每个支茎上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着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南州六月荔枝丹[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紫绡.( ) (2)醴.酪( ) (3)粗糙.( ) (4)渣滓.( ) (5)果脐.( ) (6)果蒂.( ) (7)贮.藏( ) (8)萌蘖.( ) (9)卢橘.( ) (10)日啖.( ) [答案] (1)xiāo (2)lǐ (3)cāo (4)zǐ (5)qí(6)dì (7)zhù (8)niè (9)jú (10)dà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龟⎩⎪⎨⎪⎧龟.裂( )乌龟.( )龟.兹( ) (2)薄⎩⎪⎨⎪⎧薄.膜( )薄.荷( )薄.脆( ) (3)壳⎩⎪⎨⎪⎧果壳.( )地壳.( ) (4)藏⎩⎪⎨⎪⎧贮藏.( )宝藏.( ) 2.语境辨析法(5)交警在执法时主要是根据行驶证上记载.( )的核定载.( )客人数作为参照。

(6)这些声名狼藉.( )的混混青年从酒吧出来就躺在了广场,互相枕藉.( )着就睡着了。

[答案] (1)jūn/ɡuī/Qiū (2)bó/bò/báo (3)ké/qiào(4)cánɡ/zànɡ (5)zǎi/zài (6)jí/jiè二、写对字形(1)⎩⎪⎨⎪⎧fú( )员fú( )射fù( )业 (2)⎩⎪⎨⎪⎧dì( )部dì( )听dì( )造 (3)⎩⎪⎨⎪⎧果qí( )药jì( )jī( )身(4)⎩⎪⎨⎪⎧ xuàn( )丽xùn( )私xùn( )难(5)⎩⎪⎨⎪⎧què( )下上què( ) (6)⎩⎪⎨⎪⎧萌niè( )冤niè( ) [答案] (1)幅/辐/副 (2)蒂/谛/缔 (3)脐/剂/跻 (4)绚/徇/殉 (5)阙/阕 (6)蘖/孽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退化·蜕化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也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学案:专题一 文本3 南州六月荔枝丹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学案:专题一 文本3 南州六月荔枝丹 Word版含答案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①红缯.( ) ②紫绡.( ) ③粗糙.( ) ④渣滓..( ) ⑤蜜渍.( ) ⑥莆.田( ) ⑦果脐.( ) ⑧萌蘖.( ) ⑨啖.食( ) ⑩醴酪..( ) ⑪贮.藏( ) ⑫卢橘.( ) ⑬绛囊..( ) (2)多音字①壳⎩⎪⎨⎪⎧果壳.( )金蝉脱壳.( )②载⎩⎪⎨⎪⎧记载.( )下载.( )③龟⎩⎪⎨⎪⎧龟.甲( )龟.裂(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蒂( )缔( )谛( )(2)⎩⎪⎨⎪⎧珊( )跚( )栅( )(3)⎩⎪⎨⎪⎧蘖( )孽( ) (4)⎩⎪⎨⎪⎧栗( )粟( ) 二、词语积累 明确词义 (1)金蝉脱壳:(2)厚古薄今:(3)删繁就简:[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他自以为防守严密,却不料中了敌人的金蝉脱壳....之计。

()(2)厚古薄今....,是剥削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不许人民进步的手法。

()(3)本文内容很好,如果再删繁就简....就更好了。

()辨词填空(1)退化·蜕化退化:a.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b.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蜕化:虫类脱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多指腐化堕落。

①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这里的自然环境正在一天天地________。

②要坚决把________变质分子从党内清除出去。

(2)传诵·传颂传诵:a.辗转传布诵读;b.辗转传布称道。

多用于诗文、故事、传说、美名等。

传颂:辗转传布颂扬。

多用于事迹。

①一行“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绝美诗句,千年________。

②一个“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英雄故事将萦绕西岭,千载________。

三、名言警句1.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2.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3.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明文下阅读原文附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明文下阅读原文附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明文下阅读原文附答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作品,这篇文章准确、详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并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南州六月荔枝丹》阅读原文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明文阅读段选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

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所得,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

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培学》则说大者重60克,不知哪一本书记载正确。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的一层通常白色而紧贴壳的内壁的薄膜。

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落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

有的则微带黄色。

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特称假种皮。

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丢弃的那一层膜。

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

味甜微酸,适宜生食。

有的纯甜。

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

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在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

人们一直在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

早在1800多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

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 (宋蔡襄),“颠坑仆谷相枕藉”,“惊尘溅血流千载”(宋苏轼)。

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少数品种为绿色。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 (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 (新版)语文版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习目标:1、理解科学小品是一种用文学来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2、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3、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体会作品中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文学性。

资料链接:一、关于说明文。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用等。

说明的顺序,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来安排的。

比如介绍景物,建筑,多是根据地理环境、方位布局来安排;介绍事物源出、演变,多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阐述事理又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

总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由实到虚,由分到合,由远及近,由浅到深,逐步阐述。

说明文常见的形式有:(1) 总(概说)分(具体)式(2)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 (3) 分(具体)总(概说) (4) 并列式 (5)递进式。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

说明文的考点主要有:1. 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的理解;2. 对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3. 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 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5. 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6. 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7. 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二、作者及解题。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

《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

原诗为: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

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六月荔枝丹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六月荔枝丹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六月荔枝丹》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

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所得,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

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培学》则说大者重60克,不知哪一本书记载正确。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的一层通常白色而紧贴壳的内壁的薄膜。

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落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

有的则微带黄色。

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特称假种皮。

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丢弃的那一层膜。

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

味甜微酸,适宜生食。

南州六月荔枝丹有的纯甜。

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

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在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

人们一直在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

早在1800多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

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 ,“颠坑仆谷相枕藉”,“惊尘溅血流千载”。

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少数品种为绿色。

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

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15.节选部分的说明顺序是A.由远及近B.由表及里C.由实及虚D.由虚及实16.下列对荔枝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荔枝的大小一般在二十克左右,如果达到四十克以上,就称得上“大荔”了。

南州六月荔枝丹活动单及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活动单及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活动单第1课时共1课时活动目标:1、把握本文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作为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活动方案一、课前活动1、了解作者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

《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2、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译文: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

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

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

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壳像红绸,膜像紫绸,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

(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

假如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虽然见过却没有看到它三天以内的变化情况的人。

二、课堂活动活动一:朗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缯()瓤()醴()酪()囊()勃( ) 莆()龟裂( )活动二:文本研习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浏览课文,划出主旨句、关键句,梳理文本的思路。

)2、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隐含哪些方面的信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3、请你和同学合作,联系课文,举例说明课文用了哪些方法?这样说明有怎样的好处?4、请对照《辞海》对荔枝的解释,和同学讨论,说说同是说明某个对象,它们为什么写法不同?荔枝,无患子科。

南州六月荔枝丹 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  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探究问题1、2、本文的说明顺序为先主(荔枝的形态特点)后次(荔枝生产的有关情况),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顺序。

在说明荔枝的外部形态时,则按壳面的构造——色泽——外形——大小及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而介绍内部构造时又是按壳膜——果肉——果核从外到内的顺序。

这样来写,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鲜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

3、白居易的话有对有错壳如红缯——错(粗糙);膜如紫绡——错(误作);瓤肉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甘酸浆液如醴酪——对4、例如,课文标题,引用了明人的诗句,七个字既交代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形态特点,又以一种散文化的诗意笼括全篇。

再如第3段中,引用“飞焰欲横大”“红云几万重”的诗句,来描写荔枝成熟时的整株树以及成片的树木,不仅仅使读者了解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的意境中,产生美好的联想,得到美的享受。

还有第8段,引用白居易的话,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再引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里的一首诗,这诗不仅是荔枝不耐贮藏的例证,也是当时人民苦难的见证。

所引诗文,既扩人了文章的知识内容,又增强了思想性,还增添了文学情趣。

(三)归纳总结主旨:本文以短小的篇幅、丰富的知识,饶有兴味地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的特点,又有清新怡人的诗意,知识与思想并重,诗情盎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科学小品。

写作特点:语言准确、平实、简洁、通俗、生动。

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作诠释、打比方、加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描写等,增强了说明性。

引用古文、诗词、谚语、史料、故事等二十多处,不但充实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和文学色彩。

“可燃冰”将解千年忧?(一)探究问题1、全文共可以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引言,由能源危机,引出说明对象,并简要说明。

第二部分(6-9段):概述了人类对气水化合物探究的历史。

南州六月荔枝丹(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后练习】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株是全绛红的,____,都是一抹浅浅的绛。

____,由五个叶片排成一个心形。

那像是____,构成尖端的那瓣较大,由另外四瓣托住。

①不论是叶子,是纤细的卷须,是主茎,是支茎②不论是主茎,是支茎,是叶子,是纤细的卷须③每个支茎上滋生着一个叶簇④一个叶簇在每个支茎上滋生着⑤五瓣叶片构成一个心⑥每个心都有五瓣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2.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受到称赞不应趾高气扬,受到批评也不能俯首贴耳....。

B.“网上追逃”使那些潜逃犯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

C.面对二十年辉煌,回顾千年往事,二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就是,过去耽误的时间实在太多了!D.他凭着一张假证件,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展,厅的大门。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天长日久,人们对报刊杂志上的错别字也就习以为常了。

B.下午放学后,几个班的干部正在教室里研究文艺会演的事呢。

C.目前,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D. 对于能不能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问题,大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术。

答案:1、答案;本题第一空的后语境强调"都是一抹浅浅的绛",前面的叙述顺序应该由大到小,由主茎到支茎到叶子到卷须,而①既不是由大到小,也不是由小到大,选②,排除B、D,剩下A、C。

最后一空的后语境是"构成尖端的那瓣较大",它前面句子的落脚点应落"花瓣"上,应为⑥,排除C,选A。

2D(A项“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应改为“垂头丧气”。

B项“在劫难逃”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C项“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3 D(A(‘报刊杂志”应为“报纸杂志”或“报刊”;B“几个班的干部”有歧义;C“过于”与“溺”语意重复。

(完整版)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附答案

(完整版)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附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北辰中学高杨2009年6月3日【教师寄语】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激发同学们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掌握高考中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学习方法:品读赏析法合作探究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课前仔细阅读《金榜》人物名片2、常见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2)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如:整体——局部上——下外——内远——近(3)事理顺序——即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

(也叫逻辑顺序)如:一般——个别主要——次要原因——结果现象——本质总述——分说简单——复杂3、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1)下定义:作用:准确、科学(2)举例子:作用:具体、清楚(3)分类别:作用:条理性强,眉目清楚(4)打比方:作用:形象生动,使人易于理解,有文学情趣(5)引用:作用:确凿可信说服力强(6)列数字:作用:准确、科学、具体、有说服力(7)画图表作用:一目了然4、《辞海》中对荔枝的介绍荔枝,无患子科。

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

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

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有芳香。

果实心脏形或圆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

果肉(假种皮)新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美,有芳香。

性喜温湿多光。

原产我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台湾等地栽培最多。

学习过程一、丰富词库夯实基础1、摘记有表现力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

(做在语文作业本上)2、字词过关练习仔细完成《金榜》基础自主梳理部分二、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课文标题给我们传达了哪些信息?2、快速阅读:给每一段标上序号,在此基础上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南州六月荔枝丹》随堂练习姓名一、基础题1. 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A.醴酪(lào) 贮藏(zhù) 紫绡(xiāo) 萌蘖(mia)B.红缯(c?ng) 祠堂(cí) 莹白(yíng) 宠幸(chǒng)C.龟裂(guī) 渣滓(zǐ) 耀眼(yào) 绚丽(xuàn)D.壳面(k?) 记载(zǎi) 绛囊(xiáng) 混和(hùn)2. 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无误的一组是()A.醴酪纵然粗糙呕气 B.希奇薄膜烘干嘲讽C.花序进贡移植吹嘘 D.气侯渣滓绚丽褐色3. 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红缯(古代丝织品的统称)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萌蘖(生芽,发芽)B.醴酪(甜酒)一骑红尘(跑得飞快的马)日啖三百颗(品尝)阙下(宫门前两边供�t望的楼)C.密移造化出闽山(自然,天然)果树志(文字记录)绛囊(深红色)蒂部(瓜、果与茎、枝相连的把儿)D.飞焰欲横天(横布于天边)宠幸(幸运)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浑圆(全,满)4. 选出下面有误的一项:()A.“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题目是从明朝陈辉《荔枝》诗中借来的句子。

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是引用苏东坡的两句诗,文章借此说明应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C.“飞焰欲横天”出自北宋邓肃《看荔枝》诗,“横天”,横布于天边。

D.白居易说:“一日而变色,二日而变香,三日而变味,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5. 选择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A.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B.明代徐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答案课前预习案答案参看“课堂学习案”课堂学习案一、第一部分:(1节)介绍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壳、膜、肉、浆”第二部分:(2-11节)荔枝的生态(说明荔枝本身)果实外部形态(2-5)2节:果壳,龟裂片、片峰(粗糙)3节:果色,深红色或紫色4节:果形,心脏形、卵圆形、圆形5节: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果实内部组织(6-11)6节:果膜,白、薄7节:果肉,白色半透明(颜色)、味甜微酸(味道)、制作方法8节:贮藏,不耐贮藏(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9节:果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绿色10,11节:果花,花期、花形、花型、花序、花蜜第三部分:(12-15)荔枝的生产(说明荔枝问题)12节:.产地,中国南部13节:果谱,种类、内容、荔枝品种14节:移植,习性、古荔枝移植情况15节:产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满足需要二、1、说明顺序: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

课文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特征,次要介绍生产情况。

在介绍果实时,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空间顺序。

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征时,又按照壳面构造—色泽—外形—大小、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

这样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说明了有关它的其他知识。

说明方法:(1)举例子(板书)来自现实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一些稀奇的品种,如……‘龙牙’,……‘珍珠’。

”等。

来自调查材料的,如“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来自史籍和科学专著的,如“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杨贵妃吃荔枝的事;“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等。

(2)打比方(板书)直接比喻说明,如说明荔枝壳面形态时,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说明荔枝的果形时说“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介绍优良的荔枝的种子时说“形状很小,有似丁香”;在说明荔枝外壳的色泽时说“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题 含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题  含答案

六南州六月荔枝丹一、基础知识应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

B.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供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C.因地治宜,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D.我国福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

2.对下列句子使用说明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10多克到20多克。

(列数字)B.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

(引用)C.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

(打比方)D.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

(举例子)3.对下列句子中“引用”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

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引用是为辨别正误,澄清事实,也增强了文学性。

)B.明代徐燉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形象说明其既轻又薄的特点。

)C.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讽刺唐明皇宠幸杨贵妃,揭露宫廷生活奢侈腐化。

也增强了文学性。

)D.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

”(说出了人们嗜食荔枝,意在表明发展荔枝生产的必要,增强说明文的文学性。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发展荔枝的生产。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

③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了。

A.大力逐步退化B.大举逐步脱化C.大力逐渐脱化D.大举逐渐退化二、阅读与表达能力训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5-11题。

(一)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

5.1.3《南州六月荔枝丹》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2

5.1.3《南州六月荔枝丹》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2

5.1.3《南州六月荔枝丹》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课堂巩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醴酪.(lào)贮.藏(zhù)紫绡.(xiāo)萌.蘖(mínɡ)B.红缯.(cénɡ)祠.堂(cí)蜜渍.(zì)枕藉.(jiè)C.龟.裂(ɡuī)渣滓.(zǐ)的.确(dí)绚.丽(xuàn)D.壳.面(ké)记载.(zǎi)绛.囊(jiànɡ)混.合(hùn)答案:D。

A 萌ménɡ,B 缯zēnɡ,C 龟jūn。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飞焰欲横天横天..横行在天空B.山顶千门次第..开次第依次、陆续C.密移造化..出闽山造化大自然D.日啖.荔枝三百颗啖吃答案:A。

横天:横布于天边。

3.从括号中选出恰当词语填入句中的空格处。

①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奇怪)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②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当做、误作)膜的花纹了。

③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蜕化、退化)了。

④现在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证明)。

⑤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居然)对他们施以极刑。

答案:①稀奇②误作③退化④明证⑤竟然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B.明代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落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C.长在树头,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说它是“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D.赵佶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学习目标】、把握本文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作为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学法建议】、抓住关键语词理清说明顺序,明确荔枝的相关特点。

2、紧扣关键语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引用古代诗文达到的说明效果。

【前预习】、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

《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2、资料链接(1)学前指导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对象特征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语言:科学性(正确、准确);文学性(生动、形象)(2)文体介绍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

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3)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译文: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

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 。

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

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壳像红绸,膜像紫绸,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

(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

中职语文《兰州六月荔枝丹》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兰州六月荔枝丹》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
。 “通常”二字限定了 范围 ,如果去掉,就排除了 例外 情
况。
2.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
• •• ••
。 加“现在知道的”就比较客观,因为“13种”仅是从目前发
现的文献来判断,将来也许还会有新的发现,那样就不止13种 了。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客观目前盛产使圈定的较小是说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生产而不是任何一个地区都能大力发展荔枝生产
六 兰州六月荔枝丹 参考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给下列注音填上正确的汉字。
红zēng( 缯 ) ké( 壳 )面 chǒng( 宠 )幸 记zǎi( 载 )
紫xiāo( 绡 ) zhù( 贮)藏 焦hé( 核) 萌niè( 蘖)
文献:“葡萄,汉书作 蒲桃 ,可以入黼[fǔ] ,饮人则陶然 而醉,故有是名。其圆者名草龙珠,长者名马乳葡萄,白者名 水晶葡萄,黑者名紫葡萄。《汉书》言张骞使西域还,始得此 种。而《神农本草经》已有葡萄,则汉前陇西旧有,但未入关 耳。”(《本草纲目》)。
故事:据民间传说,唐太宗 李世民征战路过沙城,食当地葡 萄后绝口称赞,问叫何名。老百姓回答说无名。李世民沉思间望 见 旗龙,即随之命名“龙眼”。(“龙眼”葡萄的故事)
三、说明事物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说说下列语句中加 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
用 推测 的语气,实际上是说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 事,但能不能发生还不一定,这就让人无懈可击。
4.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
••
“盛产”使圈定的范围较小,是说 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大力 发展荔枝生产,而不是任何一达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北辰中学高杨2009年6月3日【教师寄语】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激发同学们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掌握高考中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学习方法:品读赏析法合作探究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课前仔细阅读《金榜》人物名片2、常见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2)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如:整体——局部上——下外——内远——近(3)事理顺序——即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

(也叫逻辑顺序)如:一般——个别主要——次要原因——结果现象——本质总述——分说简单——复杂3、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1)下定义:作用:准确、科学(2)举例子:作用:具体、清楚(3)分类别:作用:条理性强,眉目清楚(4)打比方:作用:形象生动,使人易于理解,有文学情趣(5)引用:作用:确凿可信说服力强(6)列数字:作用:准确、科学、具体、有说服力(7)画图表作用:一目了然4、《辞海》中对荔枝的介绍荔枝,无患子科。

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

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

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有芳香。

果实心脏形或圆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

果肉(假种皮)新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美,有芳香。

性喜温湿多光。

原产我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台湾等地栽培最多。

学习过程一、丰富词库夯实基础1、摘记有表现力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

(做在语文作业本上)2、字词过关练习仔细完成《金榜》基础自主梳理部分二、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课文标题给我们传达了哪些信息?2、快速阅读:给每一段标上序号,在此基础上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三、品读赏析1、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写荔枝的?运用这样的说明顺序说明有说明好处?2、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判断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

(至少3种)3、文章引用了不少古代诗文和典故,具体说说各自有什么作用?如果删掉这些,会影响本文的表达效果吗?(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引用诗文作用引用典故作用4、说明文的语言讲究科学性、准确性,实结合下列两题理解这一特点。

(1)限制性词语的恰当运用,可增强说明的科学性,指出下面表达科学的一句:( )A.海洋是人类食物的大仓库,海洋植物是营养丰富的食物。

B.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共有十三种。

C.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D.成熟的荔枝,壳是深红色或紫色。

(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各有哪种作用,请在括号内填上相应序号(A.限制范围B.表示程度C.表示情貌D.表示时间E.表示推测F.表示能愿G.表示数量)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 )②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

( )③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 )④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结合高考的形式,进行删减,重新组织,编写了下面的几道习题,即为教学服务,又为高考服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中对荔枝的介绍有这样的记载:“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②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有不足之处。

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

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

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③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有的则微带黄色。

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

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

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

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

有的纯甜。

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

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④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

唐明皇为了宠幸场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⑤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

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

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

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

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所重视。

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

⑥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

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

其中"陈紫"一种现在在仍然广为栽培。

“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

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⑦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

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

宋微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微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1.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荔枝原产于我国”的论据的一项是A.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

B.少有人说起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

C.蔡襄的《荔枝谱》(1059)记载了福建荔枝。

D.从南越王尉佗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时候算起,广东荔枝的栽培历史已有二千年多年。

2.下列有关第⑥段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据考证:古代介绍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共有十三种;且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B.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C.蔡谱中记载的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的“宋公荔枝”已有千年历史。

D.陈谱中记载的“陈紫”荔枝现在仍然广为栽培。

3.下列对原文的说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说明荔枝壳的特点时用了定义说明的方法。

B.第③段介绍荔枝肉的特点时用了解释说明的方法。

C.第④段介绍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时用了引用说明的方法。

D.第⑦段为了说明荔枝“喜温暖”的习性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第⑦段的叙述来看,可知前人北移荔枝均未成功。

B.作者对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对荔枝的介绍均提出异议。

C.根据介绍荔枝的书来推测:荔枝的品种可能超过32种。

D.作者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能够做到。

学习成果展示台二、整体感知1、标题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方。

成熟期六月——阳历七月。

颜色丹——红色。

2、课文结构顺序图如下:第一部分:介绍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壳、膜、肉、浆”(总挈全文)1.外壳龟裂片、片峰(粗糙)2.颜色深红色或紫色形态 3.形状心脏形、卵圆形、圆形说(表) 4.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明第二部分:荔枝的生态 5.壳膜白色荔(主)枝6.果肉颜色、味道、肉质、制作本(里)7.贮藏不耐贮藏(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身果实8.果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绿色9.果花花期、花形、花型、花序、花蜜10.产地中国南部(实)说明(次)11.果谱种类、内容、荔枝品种荔枝第三部分:荔枝的生产有关12.移植习性、古荔枝移植情况问题(虚)13.产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满足需要第三部分,虽非本文主体,但却是全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它提出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的有关问题,体现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三、品读赏析1、按照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组成部分及有关问题确定说明顺序。

具体说,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

(见上表)2、1. 下定义:“荔枝壳表面……特称龟裂片。

”“两侧……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作用:准确、科学2. 举例子:荔枝稀奇品种有“龙牙”、“珍珠”。

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

作用:具体、清楚3. 分类别:“广东有双季荔枝,……又有四季荔枝”作用:条理性强,眉目清楚4. 打比方:“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

”如说明荔枝壳形态时,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说明荔枝的果形时说“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介绍优良的荔枝的种子时说“形状很小,有似丁香”;在说明荔枝外壳的色泽时说“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等。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

作用:形象生动,使人易于理解,有文学情趣5. 引用:《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作用:确凿可信6. 列数字: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

作用:准确、科学、具体、有说服力7. 画图表作用:一目了然3、诗文作用《荔枝图序》说明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特征《咏荔枝膜》说明荔枝的膜的轻薄《过华清宫绝句》(一)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惠州一绝》突出苏轼对荔枝的喜爱掌故作用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兼程送荔枝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说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点文徵明说顾氏种活荔枝事说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点比喻作用绛囊、红星、珊瑚珠说明荔枝颜色红的特点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说明荔枝成片林的绚丽美景小结按照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组成部分及有关问题确定说明顺序。

具体说,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

(见上表)说明事物时,注意准确性与科学性。

运用确凿的事实(包括有关历史事实)和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既重视引用古代有关荔枝的知识作为依据,又注意纠正其不确切的地方。

B C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