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训练选(5)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 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突破五 特殊地貌的成因分析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 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突破五 特殊地貌的成因分析
专题突破五
特殊地貌的成因分析
地理
突破点1 河流阶地
(1)在地势较低平的地方,河流的侧蚀和堆积作用增强,形成河漫滩。 (2)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3)河流下切至地下含水层,地下水汇入,流速减慢,河流进行新的侧蚀和堆 积,形成新的河漫滩。 (4)原来的河漫滩成为阶地。 (5)河谷里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于是形成一级阶地、二级阶地等。
典型例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 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 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见下图)。
材料二 下图a、b、c的顺序表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 (1)读材料一判断,河流阶地属于哪种地貌类型?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 用是什么? (2)读材料二,按a、b、c三个阶段顺序,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最可能是( A )
A.向西南 B.向北
C.向湖
D.向东
解析:第1题,图中布哈河三角洲面积较大,主要由来自河流的沉积物至湖口 沉积形成,风力沉积形成的面积较小,分布在三角洲东北部边缘。第2题,根 据材料信息,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沙丘的沙 源是湖床;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而新月形沙丘凸出方向为迎风 坡,由此可以判断三角洲盛行东北风。从而判断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 可能是向西南。
本课结束
对点训练
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第1~2
题。
1.该河流的流向是( B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西北向东南
2.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堆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七热力环流和风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七热力环流和风含解析新人教版

热力环流和风建议用时:45分钟(2024·济宁模拟)下图示意江淮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觉,在大气稳定无风的状况下,一天之中池塘边仍旧清风阵阵。

读图,完成1~3题。

1.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东北风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2.在大气稳定无风的状况下,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改变的根本缘由是 ( )A.海陆间气压差异B.纬度位置的影响C.凹凸纬间的热力差异D.池塘与四周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3.夏天的夜里,①地旁边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 )【解析】1选D,2选D,3选B。

第1题,夏季晴天的中午,池塘较四周陆地温度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池塘吹向四周陆地,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知,图中④吹东北风。

第2题,由于池塘中的水与四周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形成局地热力环流。

所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改变,其根本缘由是池塘与四周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第3题,池塘与四周陆地形成局地热力环流,白天近地面风从池塘吹向陆地,近地面池塘气压高;夜晚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池塘,近地面池塘气压低,等压线向下弯曲。

(2024·德阳模拟)下图为某区域8月16日15时和17日2时的气温(单位:℃)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 )A.东北部B.西南部C.东南部D.西北部5.图中位于甲地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湖泊B.山峰C.城市D.煤矿6.16日15时,受局地环流影响,甲地东侧近地面吹(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解析】4选D,5选A,6选B。

第4题,读图可知,16日15时图中高温中心位于西北角,局部温度高达32 ℃以上,17日2时图中低温中心位于西北部40°30′~40°42′,局部温度低至26 ℃以下,故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西北部。

第5题,比照两幅图可知,图中甲地降温幅度最小,可能为一水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部分鸭部分旅游地理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部分鸭部分旅游地理新人教版
江千户苗寨、开阳十里画廊、安顺天龙屯堡、贵定音寨、贵阳 “泉城五韵”、黔北“茶海”等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下 图为乡村旅游产业链示意图。
据图分析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对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 积极影响?
答案:带动相关产业(手工艺品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的发展, 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促进乡村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乡村地区基础设施 的建设和完善;促进乡村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产业的 发展等。
项目
年份 1989 1991 1995 1999 2003
2006
游客量(万人) 56.6 126.1 160.0 327.4 759.6 1 676.0
旅游收入(百万元) 24.9 44.4 256.8 946.2 3 201.0 7 938.0
游客人均花费(元) 44.1 35.2 160.5 289.0 421.4 473.6
考点二 旅游资源类型、特性及价值
某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现 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 源,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具有独 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 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 项目。
规范审答
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 根据材料中关于工业遗产资源的信息—— 原有的生产
设备 ,可以推出老工业区的遗产资源应包括老工业区的 厂房、 车间等建筑,以及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等
工业遗产和遗迹。
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应紧扣老工业区的工业 遗产资源进行分析。利用厂房、车间、生产设备等可以建设遗 产 博物馆 供游客参观;对于生产工艺、流程等可以利用
1.旅游资源的类型

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92 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92 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课时92中国人文地理特征1.中国的农业(1)我国重要的农作物:①小麦;②水稻;③棉花;④甘蔗。

(2)农业分布①地区分布主要部门主要分布区东部地区种植业半湿润、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东北、西南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渔业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西部地区畜牧业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内蒙古牧区种植业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②作物分布作物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秦岭—淮河以南春小麦古长城以北冬小麦古长城以南和秦岭—淮河以北主要经济作物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南疆花生山东、河南油菜长江流域甘蔗南部沿海、四川盆地甜菜 黑、吉、内蒙古、新 茶树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2.中国的工业(1)四大工业基地:①辽中南工业基地,②京津唐工业基地,③沪宁杭工业基地,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密集分布区①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多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②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③沿海:集中了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3)高新技术产业区①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②开发差异⎩⎪⎨⎪⎧沿海: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3.中国的交通 (1)中国的铁路运输网①在我国铁路干线网中:“五纵”a京沪线、京哈—b京广线、京九线、c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三横”京包—d包兰线、陇海—e兰新线、沪杭—浙赣—f湘黔—g贵昆线②在铁路干线的交会处,形成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京广线与陇海线交会处是h郑州;京广线与湘黔、浙赣线交会处是i株洲;京沪线和京哈线交会处是j天津。

③青藏铁路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线。

④连接我国最大港口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和沪杭线。

⑤除了原有的铁路线外,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现在又修建了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等交通线,主要是因为:缓解两个地区间的交通压力;客货分流,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行速度;完善交通运输网。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3北方地区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3北方地区
第五部分 第二章 第2讲 课时93
北方地区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我国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 特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差异,分 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34
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增多,因此到第5次降水时,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下渗减少, 地表径流增大,从而产生洪峰;由表可知,第5次降水时间短,降水量多,即降 水强度大,②③对。 由表可知,第5次降水历时只有2天,相对于第2次和第3次降水来说,历时较短, ①错。 由于当月该地植被覆盖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植被截流差异不明显,④错。
比较肥沃
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3.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地区 东北平原
问题 黑土流失
产生原因 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
治理措施 退耕还林、还牧、还湿
夏季降水集中、黄土质地疏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 松,植被稀疏、长期的滥垦
滥伐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发展生态农业
3.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2)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 农业
工业 交通
人口数量多,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东北相对稀疏,华北最为密集
耕作类型
旱地农业
耕作制度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章末综合检测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章末综合检测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章末综合检测(五)一、选择题碱蓬,是一种典型的盐碱指示植物,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

当盐分含量达到1%时,开始由绿色变为红色(盐分越高,颜色越红);当盐分含量达到或超过1.6%时,碱蓬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或大量死亡。

读辽宁盘锦辽河口附近土壤等盐度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碱蓬在( )A.a处容易死亡B.b处呈红色C.c处呈绿色D.d处比c处红2.下列可能属于碱蓬的优势产区的是( )A.珠江三角洲B.亚马孙河流域C.尼罗河三角洲D.莱茵河流域解析:第1题,a处盐度大于1.6,碱蓬的生长会受到抑制或大量死亡,A正确。

b处盐度在0.8~1.0,碱蓬为绿色,B错误。

c处盐度在1.4~1.6,碱蓬为红色,C错误。

d处盐度在0.6~0.8,碱蓬为绿色,D错误。

第2题,碱蓬的优势产区是盐碱地面积大的区域,盐碱地的形成需要降水少、蒸发旺盛的气候条件。

珠江三角洲、亚马孙河流域、莱茵河流域的气候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

尼罗河三角洲降水少、蒸发旺盛。

故选C。

答案:1.A 2.C(2021·东营质量检测)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

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

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

据此完成3~5题。

林地类型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饱和持水量(吨/公顷)总孔隙非毛管孔毛管孔针阔混交林59 17 45 4.62 503 常绿阔叶林63 16 47 3.18 648 楠竹林52 12 40 2.08 312 灌木林73 17 56 7.79 1 8333.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楠竹林D.灌木林4.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楠竹林D.灌木林5.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地表径流大B.植物种类多C.枯枝落叶多D.年均温较高解析:第3题,读材料可知,楠竹林的毛管孔孔隙度最小,且饱和持水量也最小,容易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所以是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_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_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3)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雨林的管理和保护2.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 )A.aB.bC.cD.d(2)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a-枯枝落叶B.b-土壤C.c-生物D.d-供给养分(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3.根据2015年国际专业期刊发表的报告披露,印度尼西亚首度超越巴西,成为热带雨林消失最多的国家。

2000年至2012年,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面积高达6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爱尔兰的国土面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①林区农民烧荒种植②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③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④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④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真题专练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真题专练

B.由西向东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由图中古海岸线曲线的时间变化特点及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推知图示古海岸 线分布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12345
2.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 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经历了图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共四个位置,海平面整 体呈下降趋势,而在②③古海岸线有贝壳堤,贝壳堤的形成过程说明当时海岸 线较稳定,所以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 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破坏铁 路沿线的基础设施。
12345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6分) 答案 (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 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 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 故易起沙。
12345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7分) 答案 (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 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 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 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12345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 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天津市北部降水较多,主要是由于北部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较高,且处于 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12345
4.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五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作业(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五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作业(人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五十五)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选择题(2022·泉州模拟)读我国某区域水资源利用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限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降水C.光热D.土壤2.据监测,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湿地面积呈缩减趋势,主要原因是( )A.水源补给减小B.植物蒸腾减弱C.林草面积扩大D.风沙危害加剧解析:1.B 2.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布置有机井,说明该区域水资源短缺,降水较少,限制了农业发展,B正确。

第2题,图中的河流流经平原地区,由于农业生产大量引水灌溉,使得流到生态环境保护区的湖泊水量大大减少,导致湖泊周围出现荒漠化,A正确。

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

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3~5题。

3.农牧交错带有很强的过渡性,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过渡性表现为( )①高原地形向平原地形过渡②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③荒漠景观向草原景观过渡④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过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 )①耕地减少②水土流失③土地荒漠化④物种多样性减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在农牧交错带,宜( )A.退耕还牧,扩大载畜量B.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退耕还林,大量植树造林D.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解析:3.D 4.B 5.D 第3题,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故①正确;内蒙古高原为半干旱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半湿润区,故②正确;内蒙古高原东部为草原带,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森林带,所以是森林景观向草原景观的过渡地带,故③错误;该过渡带基本和黑河—腾冲一线重合,是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的过渡地带,故④正确。

第4题,农牧交错带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地带,人类破坏植被后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故②③正确。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6 青藏地区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6 青藏地区

课时96青藏地区1.填出本区的邻国①印度,②尼泊尔,③不丹,④缅甸。

2.填出下列地形区名称山脉:A横断山脉,B祁连山,D巴颜喀拉山,E昆仑山,F唐古拉山,其中D山脉是长江和黄河两条大河的分水岭。

盆地:C柴达木盆地。

高原:N青藏高原。

谷地:L雅鲁藏布江谷地,W湟水谷地,是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分布区。

3.填出下列河流的名称M黄河,K金沙江,I澜沧江,H怒江,G雅鲁藏布江,世界第一大峡谷位于图中G、H、I、K、M等河流中的G河流上,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水量大,落差大。

4.本区除水能资源丰富外,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城市⑤拉萨有“日光城”之称;⑥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本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处于甲印度洋板块和乙亚欧板块交界处。

5.填出下列矿产及矿产地名称:Q钾盐、察尔汗;T石油、冷湖。

6.城市与交通城市:⑦西宁,⑧格尔木。

铁路线:⑨青藏铁路,于2007年7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

1.青藏地区区域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角度特征区域定位地形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降水季节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水文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多内流湖,主要有青海湖、纳木错等植被以高寒草地为主资源矿藏丰富(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太阳能、地热能(温泉)、水能等清洁能源丰富(2)人文地理特征角度特征人口、城市人口较少,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人口环境承载力小农业①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②河谷农业:青稞、小麦、豌豆工业西宁(毛织);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织)交通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以拉萨为中心,铁路有青藏铁路环境问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2.用整体性原理分析青藏地区区域特征3.青藏高寒区发展农牧业的条件(1)有利条件:①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②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③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区域地理第21章世界地理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提能训练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区域地理第21章世界地理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提能训练

第21章世界地理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一、选择题读“南亚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南亚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地区,热带面积仅占10%左右B.大陆主体位于北纬30°~40°之间的中纬度地区C.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D.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北与亚洲大陆相连2.下列有关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绝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B.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稻谷、棉花等C.绝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D.首都为全国最大城市3.下列关于南亚和南亚次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南亚次大陆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南亚大陆部分B.南亚是指印度半岛以南的亚洲地区C.南亚次大陆是指南亚地区除大陆以外的全部岛屿D.南亚与南亚次大陆说法不同,但其含义相同[解析]第1题,北回归线穿过南亚北部地区,热带面积占比大,A错误;大陆主体位于北纬30°以南的低纬度地区,B错误;南亚大体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C正确;南亚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D错误。

故选C。

第2题,印度绝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印度水热条件好,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稻谷、棉花等,B正确;印度绝大部分居民信仰印度教,C错误;印度首都为新德里,印度最大的城市是孟买,D错误;故选B。

第3题,南亚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南亚次大陆是指南亚的大陆部分,A正确,C错误;南亚是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包括南亚次大陆以及周围岛屿,范围较南亚次大陆大,B、D错误。

故选A。

(2024·河北承德模拟)我国某高校地理系研学小组来到俄罗斯远东的马加丹地区开展地貌考察。

从马加丹机场进城的路途中,研学小组观察到郊外沼泽泥泞。

研学小组观摩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下属的东北综合科学研究所,学习当地的地貌知识。

研学结束前夕,小组成员在马加丹街头品尝了大板蟹(帝王蟹的一种),国内售价高达千元的品种在当地仅需约100元人民币。

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时规范练: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时规范练: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3)题,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冷涡为低压中心,所以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 气流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降温凝结。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 冷涡系统中,大气处于上干下湿的状态,而下层的湿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 水汽凝结会释放潜热,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气流上升。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 外围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系统,暖湿空气沿锋面上升,也提供了大量水 汽,加剧降水强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7题,江淮气旋的发生与锋面雨带的移动有关,冬季,该地区主要受陆地 冷高压控制,降水少;春季,陆地升温快,冷暖气团交汇频繁;6月份,雨带移到江 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本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降水少。 第8题,由图可知,最初气旋中心位于东海海域西北侧,东海海域吹东南风;随着 锋面气旋向东逐渐移动到东海海域北侧(略偏西北),东海海域开始吹南风;锋 面气旋继续向东移动,移动至东海海域东北侧,东海海域的风向将转变为西南 风。第9题,渤海湾的半封闭形态有利于江淮气旋带来海水的能量聚集,从而 加大风暴潮的势力;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直接影响渤海海域的风向,从而影响 风暴潮的势力;江淮气旋的势力强弱直接影响渤海海域的风力大小,从而影响 风暴潮的势力;江淮气旋主要通过风力、风向以及渤海特殊的海域形态影响 风暴潮,与海水温度变化相关性最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图中表示5月16日8时900百帕天气形势图,且图中的细实线为 等高线。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同为900百帕气压,甲处该气压分布的海拔相 对较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同一高空的水平 方向上,甲处的气压较四周同一海拔地区更低,所以甲处气压为低压。第(2) 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冷涡促进了冷暖气团提前相遇。结合上题分析可知, 冷涡中心为低压,一方面,冷涡西侧引导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南下;另一方 面,冷涡也吸引来自偏低纬度的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北上,暖湿气流 影响范围扩大,冷暖气团相遇,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导致华北地区雨季提 前。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测试卷5: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测试卷5: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测试卷第五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019·宁夏育才中学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教师节(9月10日)期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A.立秋B.白露C.寒露D.小雪2.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A.春分→清明B.小暑→大暑C.霜降→立冬D.大雪→小寒解析:1.B 2.B [第1题,据图可知,相邻两个节气间隔大约为15天。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我国教师节(9月10日)大致位于9月23日(秋分)前半个月。

由此判断,最接近的节气为白露,故答案选B项。

第2题,据图及地球运动规律可知,春分→清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A错误;小暑→大暑,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正确;霜降→立冬,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错误;大雪→小寒,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先向南再向北移动,D错误,故答案选B项。

](2019·黑龙江伊春二中期中)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前后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3~5题。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5.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3.D 4.B 5.D [第3题,北半球冬至日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小于12小时。

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小时。

读表格,四地中昼长大于12小时的是丁地,属于南半球的是丁地,D对。

第4题,赤道昼长时间不变,始终是12小时。

其他地点纬度越高,昼长变化幅度越大,即与赤道昼长12小时的差值越大,纬度越高。

根据表格中昼长时间与12小时的差值判断,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排列顺序,即与赤道昼长差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甲、乙、丁、丙,B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专项训练5俄罗斯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专项训练5俄罗斯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专项训练:俄罗斯1.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大量未开发的宜农荒地。

黑龙江省地处中俄边境,地缘优势明显,对俄跨境农业合作发展迅速。

2018年11月7日,中俄双方签订了《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农业发展规划》,依据规划两国农业合作已形成从种植、养殖,到加工、仓储物流、批发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据此完成下面三道题。

(1)与黑龙江省相比,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A.黑土广布,土壤肥沃B.农产品市场广,利润高C.气候温暖,降水丰富D.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2)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农业要克服的不利因素有( )A.化肥价格高B.冻土沼泽广布C.水资源不足D.机械化水平低(3)中国在俄罗斯投资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最可能是( )A.稻米加工厂B.甘蔗制糖厂C.大豆榨油厂D.水果罐头厂2.俄罗斯气候复杂多样,农业生产很不稳定。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地中海气候2俄罗斯东部地区有许多大河,但河运价值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①河流结冰期较长②河流流向与主要货流方向不一致③河流沿岸人烟稀少,无城市④内河航运量小,运费高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3.鄂毕河是俄罗斯第三大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穿越西西伯利亚平原,经鄂毕湾注入北冰洋。

鄂毕河长度5400多千米,流域面积290多万平方千米,有1900多条河流汇入,支流众多,河网密布。

全流域约70%的径流由左岸支流汇入。

春季和夏初,鄂毕河上游通常有2次水位和流量的升高:第一次在4月末,第二次在5月末至6月中旬。

图3为鄂毕河水系图。

据此完成问题。

(1)春季和夏初,鄂毕河上游出现两次高水位和高流量的原因可能是()A.积雪与降水交替补给B.冰雪融化的过程不同C.积雪分布的海拔差异D.上游来水的流速变化(2)鄂毕河流域约70%的径流由左岸支流汇入的主要原因是()A.左岸支流少,河流流程长B.左岸支流多,流域面积广C.右岸地形阻隔,流水不畅D.右岸降水稀少,蒸发旺盛4.从1996年正式实施国际化行动以来,华为在海外的扩张之路艰难而成功。

专题05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提升卷)-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解析版)

专题05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提升卷)-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解析版)

【一轮复习·必刷卷】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专题05地球上的大气专题提升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全国·模拟预测)低空急流是一种发生在对流层低层强而窄的气流带。

“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存在一支低空偏东风急流,被称为“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简称东风急流)。

东风急流是导致塔里木盆地暴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5月份东风急流发生的频率在下降,风速在增大。

下图示意东风急流不同季节的风速变化。

完成下面小题。

1.春季,东风急流导致塔里木盆地暴雨频率高的原因是()A.风速大,从太平洋带来充足水汽B.东风急流与其他气流相遇辐合上升C.春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水汽充足D.带来暖湿气流沿山地地形抬升冷却2.近年来,5月份东风急流的变化对塔里木盆地降水的影响表现在()A.降水总量变少B.降水频率升高C.极端降水量减少D.降水强度增大3.春季,东风急流给塔里木盆地除了带来暴雨外,还可能带来()A.沙尘暴B.泥石流C.滑坡D.寒潮【答案】1.B 2.D 3.A【解析】1.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从太平洋带来的水汽十分有限,难以在塔里木盆地形成暴雨,A错误;东风急流与来自西部的气流相遇,不同性质的气流相遇后辐合上升,冷却致雨,形成暴雨,B对;春季,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地表水短缺,可蒸发水汽少,C错误;塔里木盆地地势低平,山地少,D错误。

故选B。

2.根据材料中“近年来,5月份东风急流发生的频率在下降,风速在增大”可知,由于东风急流发生的频率下降,降水频率也随之下降,B错;风速增大会导致降水强度增大,极端降水量增加,降水总量可能增加,D正确,AC错误。

故选D。

3.本在春季东风急流与其他气流相遇时,如果其他气流水分条件不足,易发生沙尘暴天气;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东风急流不是寒潮形成的条件。

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91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91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气候
4.降水
(2)干湿地区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 系划分成四类干湿地区。
跟踪训练
在气象上,通常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 “出梅”(或“断梅”),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或“梅雨期”,相对正 常梅雨而言,“早梅”“迟梅”“特别长的梅雨”以及严重的“倒黄梅”都属于 异常梅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最易出现倒黄梅天气的是( ) A.长江中下游流域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黄土高原
梅雨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倒黄梅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八月中旬本该是 夏季最热的时候,天气却阴雨连连的现象,排除B、C、D。故选A。
跟踪训练 在气象上,通常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
1.与乙水文站相比,甲水文站( ) A.纬度低,海拔高 B.纬度高,海拔高 C.纬度低,海拔低 D.纬度高,海拔低
跟踪训练
根据材料“甲乙之间河段长约200千米,结冰期有凌汛 现象”结合甲、乙两处水文站记录的某年春季不同日 期13时流量图可知:甲、乙之间河段在春季出现凌汛 期,说明位于下游的地点纬度高、海拔低,位于上游 的地点纬度低、海拔高。东北平原地区春季河面冰层 及周边积雪融化,易造成流量增大。图中显示,乙站 流量3月21日以后流量明显增加,说明乙水文站之上河 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说明气温明显开始上 升;而甲站流量在4月5日以后流量才开始增加,说明 甲站周边冰雪融化较晚,则纬度较高,位于乙站下游。 因此与乙相比,甲水文站所在河段纬度高,海拔低,D 正确,排除A、B、C。故选D。
跟踪训练 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称为凌汛。下 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甲、乙两处水文站记录的某年春季不同日期13时流量。甲乙 之间河段长约200千米,结冰期有凌汛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训练选(5)及答案一、选择题(一)(2019·瑞安模拟)图中ac、bd为两条经线,它们与两条纬线共同组成一个正方形,读图,回答1~3题。

1.若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E、90°W,则c点位于b点的()A.西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东北方向2.如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E、150°E,则ab、bd、cd、ac四条线段所取比例尺的大小关系为()A.ab<cd=bd=ac B.ab=cd<bd=acC.bd=ac>cd>ab D.ab>cd>bd=ac3.若a的经度为45°E,b的经度为135°W,从a到b最短航线的航向为()A.向东B.向北C.先向北再向南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解析:1.A 2.D 3.C第1题,由题意可知,ac与bd之间跨经度170度,由图可知c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

第2题,根据在经线上纬度每相差1度,实际距离相差约111 km;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也就是说,经度相差1度,高纬比低纬短,因此可知,ac=bd>cd>ab,由于ac、bd 为两条经线,它们与两条纬线共同组成一个正方形,也就是说图上距离相同,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知,比例尺大小为ab>cd>bd=ac。

第3题,由题意可知,a、b经度之和为180°,在同一个经线圈上,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应是沿经线圈走,即从a先向北到达北极点后再向南到达b。

(二)(2019·宜昌三校模拟)下面图a为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图b为某地区某时气压(单位:hPa)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b所示季节()A.乙处多发洪涝B.甲处易出现台风危害C.我国北方寒潮多发D.非洲好望角温和湿润2.结合两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a中①处与图b中甲处在同一半球B.①处盛行风吹拂海水运动,形成西风漂流C.丙处风向与②处风向一致D.丁处风向与①处风向一致解析:1.C2、A第1题,图b中亚洲高压势力强大,应为北半球冬季。

此时我国北方寒潮多发;乙处降水少;甲处易出现寒潮;非洲好望角炎热干燥。

第2题,从图a中风带的风向可知,此半球为南半球,即①处位于南半球,由经纬度可知,①处位于西半球,与图b中甲处不在同一半球;①处盛行风为西北风,西北风吹拂海水运动,形成西风漂流;丙处风向与②处风向均为东南风;丁处风向与①处风向均为西北风。

(三)(2019·巢湖联考)喀喇昆仑山呈西北—东南走向,通过印度河巴基斯坦北部,向东延伸到西藏自治区北部,是世界中、低纬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区。

如图为喀喇昆仑山克勒清河流域不同坡向冰川面积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1978~2019年,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冰川()A.各坡向面积分布比较均匀B.面积越大,退缩幅度越大C.面积越小,对气候敏感度越大D.分布总面积大幅度增加2.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冰川面积在不同坡向退缩化比例不同,其中退缩比例最小的坡向是因为()A.位于阴坡,气温低B.西风环流带来降水多C.大气稀薄,光照强D.坡度小,冰川易保留3.1978~2019年,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变化会使克勒青河流域()A.冰川堆积地貌数量增多B.山地雪线海拔下降C.河流的水量大幅度减少D.湖泊的矿物质减少解析:1.C 2.B 3.A第1题,从图中看,各坡向面积分布不均匀;图中偏北方向冰川面积分布最大,但冰川面积减少百分比最小;冰川面积的减小主要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面积减少大说明对气候敏感度大,图中冰川面积分布小的减少百分比大,说明面积小的对气候敏感度大,C正确;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冰川不同坡向都减少,因此分布总面积减少。

第2题,从图中看,西北向冰川面积减少最小,原因是西北坡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B正确;冰川分布海拔高,相对于降水来说,气温对西北向冰川的形成影响弱;各坡向海拔都很高,大气都很稀薄;坡度大小从图中读不出来。

第3题,从图中看,冰川面积呈缩小趋势,冰川融化后冰川堆积地貌数量增多,A正确;冰川面积缩小,低海拔处的冰川消融,会使山地雪线海拔上升;冰川融化会使流域内的水量增多;河流水量增加,流水从山上携带矿物质进入湖泊,会使湖泊的矿物质增多。

(四)(2019·如皋模拟)如图中四个箭头方向表示自然带更替方向,读图完成1~2题。

1.四个箭头方向中,出现地方性分异现象的是()A.a B.bC.c D.d2.上述地方性分异现象出现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海陆分布C.洋流D.岩石性质解析:1.D 2.A第1题,据图可知,a、c均为随纬度不同而导致的热量差异,由此出现不同自然带的更替,遵循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为亚欧大陆东西方向因距海远近不同而导致的水分差异,由此出现不同自然带的更替,遵循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为北美洲东西方向上自然带的更替,由于北美洲西海岸南北纵列分布的山脉,则会出现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D。

第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d即北美洲东西方向上自然带的更替,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北美洲西海岸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即地形因素,A正确;与海陆分布、洋流、岩石性质等无关,B、C、D均错误。

(五)读我国不同地区粮食作物的收获期示意图,完成1~2题。

1.同一收获类型区内,相似性最大的因素是()A.降水B.热量C.土壤D.光照2.图中D地收获期早于纬度相当的B地,原因是()A.农作物生长期短B.复种指数高C.地表水短缺D.机械化水平高解析:1.B 2.A第1题,粮食作物的收获早晚,取决于生长期内积温的多少,同一收获类型区内,粮食作物成熟时间一致,说明热量差异最小。

第2题,图中D地海拔较高,热量较差,因此农作物的生长期较短,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收获较早。

(六)如图示意针对我国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回答1~2题。

1.该农业生产模式适宜推广的地区是()A.三江平原B.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该农业生产模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A.鱼塘水质将转化为咸水B.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C.因地制宜,减轻水涝D.可降低区域整体海拔解析:1.C 2.C第1题,根据图中的农作物类型分析,小麦、玉米是北方作物,排除B、D选项;三江平原不适宜棉花生长;华北地区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需要淋盐改造土壤。

第2题,该生产模式并不会使鱼塘的水变为咸水;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农药,不会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该模式因地制宜,既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土地问题,又解决了土地盐碱化和低洼地洪涝问题,减轻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该农业生产模式对当地的整体海拔没有影响。

(七)(2019·太原一模)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

如图示意再工业化的动力机制。

据此完成1~2题。

1.再工业化使发达国家()A.新兴产业比例下降B.资源环境问题加大C.传统工业部门复兴D.实体经济地位上升2.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是()A.延缓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B.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C.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大D.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解析:1.D 2.A第1题,再工业化会增加工业在国家总产值中的比重,则实体经济地位会有所上升。

图示信息显示再工业化是升级制造业,并不是简单的传统工业部分复兴,也不会使资源环境问题加大;再工业化也包含新兴产业,则新兴产业比例不会下降。

第2题,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会吸引一部分准备布局在发展中国家的先进工业转移到发达国家,则会延缓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故A正确。

(八)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读图回答1~2题。

1.目前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水资源短缺②水土流失③植被退化④沙漠化、盐碱化⑤旱涝灾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2.该河下游弱水流段,近几十年来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沼湿地日渐干涸,向荒漠转变,其主要原因是()A.雪线上升,冰雪融水减少B.降水减少,气候变干C.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D.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解析:1.B 2.D第1题,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短缺,使河流下游植被退化,出现盐碱化和沙漠化现象。

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多发生在地势坡度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的东部季风区,选项B正确。

第2题,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湖泊湿地日渐干涸并且向荒漠转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全球变暖,空气干燥,蒸发增强等),也有人为原因(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并且人为原因为主要原因,选项D正确。

二、非选择题(一)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2)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

(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的朝阳峰时,看不到甲、乙、丙、丁中的哪个村镇?请简述理由。

(4)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更高,请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及其变化特点可描述出其地形、地势特征。

第(2)题,根据图中指向标确定出图示区域的方位,然后判断AB河段的流向。

第(3)题,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的朝阳峰时,看不到丁村镇,因为有山脊阻挡视线。

第(4)题,滑坡多发生于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的地区。

丁处是四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的地方,因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答案:(1)盆地地形,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2)先由北向南流,再向东南流。

(3)丁。

有山脊阻挡视线。

(4)丁。

原因:丁处附近等高线密集,该处的山体坡度大。

13. 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水库大坝建在P处的原因。

(2)试从气候、河流水文特征两方面分析该区域建水库的原因。

(3)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图中公路选线的主要区位条件。

(4)某同学通过对该地区考察发现B地植被长势比A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解析:第(1)题,坝址通常选择在“口袋”地形的峡谷口,筑坝的工程量小,且库区蓄水量大。

图中P处符合这样的筑坝条件。

第(2)题,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蓄水。

从气候分析,该地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所以修建水库,可以在降水多的时间储存水。

从水文特征分析,河流流量大,且流量变化大,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量。

第(3)题,从地形条件分析,图示公路线所经地区,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经过城镇,客、货运量大,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