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型方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年月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第三章选址与规划布局 (3)第四章建筑面积指标 (4)第五章建筑标准 (6)第六章仪器设备及相关指标 (9)附录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特殊实验室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10)附录B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主要仪器装备配置标准 (17)本建设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 (31)附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3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决策和工程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服务功能和项目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建设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审查项目设计和全过程监督检查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其他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功能用房建设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坚持科学、合理、适用、经济、绿色的原则,从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求出发,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求与可能的关系,做到规模适宜、功能适用、装备适度、经济合理、安全卫生。
第五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应符合所在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避免重复建设。
第六条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应统一规划,经批准后,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投资可能,一次或分期实施。
第七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

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作为防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机构,其建设标准对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其功能完善、设施齐全、人员配备到位,从而提高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的能力。
首先,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建筑设计、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设计应考虑到疾控工作的特殊性,如隔离区、实验室、办公区等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和设计。
设备配置应满足疾控工作的需要,包括实验室设备、医疗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等,确保能够有效开展疾病监测、检测和研究工作。
人员配备应根据中心的规模和功能确定,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保障人员等,确保中心的日常运转和应急处置能力。
其次,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应考虑到应急响应能力的需求。
中心应具备应对各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包括早期预警监测、病原体检测、疫情调查、流行病学调查、风险评估、信息发布等功能。
此外,中心还应具备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处置预案、应急演练等能力,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最后,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应注重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协同合作。
疾控中心与医疗机构、卫生监督部门、公安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形成协同作战、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工作格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效能。
总之,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标准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建设中心时,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功能完善、设施齐全、人员配备到位,提高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的能力,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做疾控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疾控中心建筑方案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疾病传播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为了及时应对各类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的建设已成为各国防控传染病疫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
疾控中心是协调、监测、预警和应对传染病疫情的专业机构,其建设和规划设计对于提升疾病防控能力至关重要。
二、疾控中心建筑方案设计要求1.功能定位明确疾控中心的功能主要包括传染病监测、预警、防控、检测、应急响应等。
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项功能需求,确保各功能区域布局合理、操作流程顺畅、设备设施配备齐全。
2.安全性要求高疾控中心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场所,其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环境友好疾控中心的建筑设计要符合环保要求,采取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景观绿化和通风采光等要素,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4.人性化设计疾控中心作为长期工作的机构,其建筑设计应考虑人性化和舒适性。
要合理规划室内空间,设置休息区、餐饮区、健身区等功能区域,满足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5.科技应用疾控中心是协调、监测、预警和应对传染病疫情的专业机构,其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科技应用。
应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智能化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管理水平。
三、疾控中心建筑方案设计方案1.总体规划布局疾控中心的总体规划布局应以功能分区为主线,合理分布各功能区域,实现功能间的互相配合和协作。
建筑群采用多层次建筑结构,设有主楼、实验楼、办公楼、生活区、仓库等功能区域,形成完整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主楼为疾控中心的核心区域,设有传染病监测室、实验室、指挥中心、办公区等功能区域,实现传染病疫情的监测、预警和应对。
实验楼设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病毒实验室、细菌实验室、分析检测室等功能区域,用于传染病病原学研究和检测工作。
区疾控中心建设方案

区疾控中心建设方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方案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上级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的管理和落实;负责辖区内疫苗使用管理,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收集、报告,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病原微生物常规检验和常见污染物的检验;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组织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开展卫生防病工作,负责考核和评价,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负责疫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指导乡、村和有关部门收集、报告疫情;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区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站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制定本地区的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监测、报告疫情,组织查螺灭螺、查病治病等工作;宣传血防知识,进行治工作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组织、实施血吸虫病防治科学研究工作。
为增强我区疾病预防控制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适应将血吸虫病防治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改革要求,计划在芦淞区枫溪办事处新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拟建的区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站合建。
二、建设理由与依据11、卫生部40号令《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加强国家、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体系,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
”2、国家计委、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意见》:“要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各项建设工作。
服务人口40万(含流动人口)以上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面积应达2450~4100㎡”。
3、卫生部《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县级实验室建设面积大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面积的35%,不少于1000㎡”。
疾控中心职能配置方案

疾控中心职能配置方案引言疾病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是负责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慢性病和其他公共卫生威胁的机构。
为了有效履行职能和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疾控中心需要合理配置其职能。
本文将介绍一个理想的疾控中心职能配置方案,以确保其能够应对各种公共卫生挑战。
1. 传染病监测与控制传染病监测与控制是疾控中心最基本的职能之一。
其主要任务包括:•监测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和流行趋势;•研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制定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实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响应突发传染病事件。
为了有效履行这些任务,疾控中心应配置一支专业的传染病监测与控制团队,并建立高效的监测和报告机制。
2. 预防免疫服务预防免疫是疾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疾控中心需要提供以下预防免疫服务:•疫苗接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疫苗接种率监测和评估;•不同人群的疫苗接种推广与宣传;•发布疫苗安全信息和处理疫苗不良反应。
为了保证预防免疫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疾控中心需要配置专业的预防免疫团队,并与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 慢性病防控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疾控中心应承担以下慢性病防控的职责:•进行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定慢性病预防和干预措施;•开展慢性病筛查和早期诊断工作;•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服务;•监测慢性病防控效果和评估措施有效性。
为了有效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疾控中心需要配置专业的慢病防控团队,并与医疗机构和社区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疾控中心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力量。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疾控中心应承担以下职责:•快速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定事件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实施紧急控制措施,阻断疫情蔓延;•提供应急医疗救治和心理支持服务;•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和资源整合。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控中心应配置专业的应急响应团队,并定期进行模拟演练和培训。
疾控中心建设标准

疾控中心建设标准疾控中心是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机构,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为了确保疾控中心的功能和服务达到国家标准,我们需要对其建设标准进行科学规划和严格执行。
下面将从场地选址、建筑规划、设备配置和人员配备等方面,对疾控中心建设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疾控中心的场地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周围环境应清洁整洁,空气流通良好。
场地面积应根据服务人口数量和服务范围确定,同时需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建需求。
建筑规划上,疾控中心应分为办公区、实验室区、仓储区、会议区等功能区域,并且需要合理划分各个区域的空间布局,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其次,疾控中心的建筑设计应符合卫生防疫要求,建筑材料应符合环保标准,能够抗菌、防潮、耐腐蚀。
建筑内部应设置完善的通风、排气系统,以及消毒、灭菌设施,确保实验室和仓储区的卫生安全。
此外,建筑外部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和应急设施,以应对突发疫情和灾害。
设备配置是疾控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实验室设备应包括微生物检测设备、病原体鉴定设备、核酸检测设备等,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疾病监测和病原体鉴定。
办公区应配备信息化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等,以支持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
此外,疾控中心还需要配备防护设备、消毒设备、紧急救援设备等,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最后,疾控中心的人员配备是保障其正常运转的关键。
疾控中心应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包括卫生防疫专家、实验室技术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
他们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以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总之,疾控中心的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规划和执行,才能确保疾控中心的功能和服务达到国家标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在建设疾控中心时,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确保疾控中心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
2023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

2023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机构,承担着监测、预防、控制和处理传染病等重要职责。
为了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制定2023年的建设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一、基本要求1.建设规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规定的标准进行建设,包括面积、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要求。
2.区域分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以确保覆盖面广、服务到位。
3.设施设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和医疗设备,以满足各项工作需求。
二、人员配备1.专业技术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技术素质高的团队,包括流行病学、医学检验、卫生监督等专业人员。
2.管理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员,负责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
3.应急队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建立应急队伍,能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迅速响应并有效处置。
三、功能设施1.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具备多功能、高标准的实验室,能够开展病原体检测、药物敏感性测试等工作。
2.诊断治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设有诊断治疗区域,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能够进行传染病监测和处理工作。
3.科研培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设有科研、培训等功能区域,能够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四、信息化建设1.数据采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建立健全的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各类疾病数据的快速、准确采集和传输。
2.信息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及时形成相关报告。
3.网络安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五、应急响应1.预案制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能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快速、有效的应对。
2.演练培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标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标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为了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规范和指导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
本文将介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标准要求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
这包括对疾病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划,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此外,还需要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其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疾病的相关信息,才能有效地进行预防和控制工作。
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和应用系统,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再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
疾病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处置。
最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标准要求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和协调。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与卫生健康部门、公安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总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标准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够严格遵守标准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为公众的健康和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疾控中心设备采购实施方案

疾控中心设备采购实施方案一、前言疾控中心是一家负责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机构,其设备的采购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设备采购实施方案。
二、采购目标1. 提高疾控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2. 更新设备,确保疾控工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3. 提升疾控中心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
三、采购原则1.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2. 确保采购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疾控中心的实际需求;3. 充分调研市场,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供应商;4. 遵循节约型原则,确保采购经费的合理利用。
四、采购流程1. 制定采购计划:根据疾控中心的实际需求,制定设备采购清单,并确定采购预算;2. 公开招标:发布采购公告,邀请符合条件的设备供应商参与竞标,确保公开、公平、公正;3. 评审选定:组织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选定合格的设备供应商;4. 签订合同:与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权利;5. 设备交付:监督设备供应商按合同要求按时交付设备,并进行验收;6. 后期服务: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采购风险控制1. 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避免选择不合格的设备供应商;2. 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防范合同风险;3.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设备采购过程的合规性和透明度;4. 做好备选方案,以防采购计划出现变化时能够及时应对。
六、结语通过本次设备采购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我们将确保疾控中心设备的更新和提升,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同时,我们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采购,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风险,实现设备采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疾控中心建设指标方案

疾控中心建设指标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各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进一步加剧了对公共卫生部门的需求。
为了提高对疾病的预防、监测和控制能力,疾控中心作为一个专门的机构被设立。
本文旨在制定疾控中心建设的关键指标和方案,以提高其运作和服务的质量。
二、关键指标1.预防和控制能力:疾控中心应具备及时掌握新发传染病信息,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建立定期的疫情报告和分析机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此外,疾控中心还需要加强对疾病预防接种计划的推广和执行。
2.监测网络建设: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网络,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共享来提供早期警报和流行病学分析。
疾控中心还需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监测和应对疾病。
4.合作交流机制:疾控中心需要与其他国内外疾控机构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数据共享和经验交流。
此外,可以通过参与国际疾控组织的活动和项目来提高与国际接轨的水平。
5.社会宣传教育:疾控中心应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疾病预防和控制的认识。
通过传媒、社交媒体和社区活动,向公众普及正确的健康知识,提供科学的防护指导,从而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三、实施方案1.完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建立疾控中心的组织结构,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在运作机制方面,建立清晰的工作流程和决策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3.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疾控中心应与卫生部门、检疫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展疾病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
同时,还应积极寻求与高校、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科学研究和经验交流。
4.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能够实时收集、分析和共享疫情数据。
此外,还应建立与其他疾控机构的数据对接机制,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提高疾控工作的协同效果。
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结合各类媒体平台,开展广泛而系统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疾病预防和控制的认识。
2024年疾控中心项目发展计划

疾控中心项目发展计划目录前言 (4)一、建设规划分析 (4)(一)、产品规划 (4)(二)、建设规模 (5)二、工程设计说明 (6)(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6)(二)、疾控中心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6)(三)、疾控中心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6)(四)、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 (6)(五)、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7)(六)、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7)三、后期运营与管理 (7)(一)、疾控中心项目运营管理机制 (7)(二)、人员培训与知识转移 (8)(三)、设备维护与保养 (8)(四)、定期检查与评估 (9)四、工艺先进性 (10)(一)、疾控中心项目建设期的原辅材料保障 (10)(二)、疾控中心项目运营期的原辅材料采购与管理 (10)(三)、技术管理的独特特色 (12)(四)、疾控中心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13)(五)、设备选型的智能化方案 (14)五、危机管理与应急响应 (15)(一)、危机管理计划制定 (15)(二)、应急响应流程 (16)(三)、危机公关与舆情管理 (17)(四)、事故调查与报告 (18)六、科技创新与研发 (19)(一)、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19)(二)、研发团队建设 (21)(三)、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22)(四)、技术引进与应用 (23)七、质量管理与监督 (24)(一)、质量管理原则 (24)(二)、质量控制措施 (26)(三)、监督与评估机制 (27)(四)、持续改进与反馈 (29)八、人员培训与发展 (32)(一)、培训需求分析 (32)(二)、培训计划制定 (33)(三)、培训执行与评估 (34)(四)、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36)九、员工福利与团队建设 (37)(一)、员工福利政策制定 (37)(二)、团队建设活动规划 (38)(三)、员工关怀与激励措施 (39)(四)、团队文化与价值观塑造 (40)十、合规与风险管理 (42)(一)、法律法规合规体系 (42)(二)、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 (43)(三)、合规培训与执行 (43)(四)、合规监测与修正机制 (45)十一、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 (47)(一)、市场调研与定位 (47)(二)、营销策略与推广计划 (48)(三)、客户关系管理 (50)(四)、品牌建设与维护 (51)十二、供应链管理 (53)(一)、供应链战略规划 (53)(二)、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54)(三)、物流与库存管理 (55)(四)、供应链风险管理 (56)前言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项目合作是激发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赢战略的关键手段。
区疾控中心建设的方案

区疾控中心建设的方案一、项目背景与需求疾病的爆发和传播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疾病传播,建立一个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变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定位于在区域范围内建设一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旨在构建一个高效、协同、科学的防疫体系,增强疾病防控、应急救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建设目标1.提升疾病防控能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疾控队伍,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报告、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溯源能力。
2.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一套应急响应和救援机制,健全防疫物资储备和分配体系,提高疫情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能力。
3.推动科学研究与创新: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疫苗研发、病原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等领域的科研能力。
三、建设内容1.建设疾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覆盖全区的疾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分析,提高对疫情的监测和反应速度。
2.建立疫情预警和处置机制:建立全区疫情预警指挥中心,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形成疫情处置的快速响应机制,提高战时状态下的疫情处置能力。
3.创建防疫物资储备和分配体系:建立防疫物资储备中心,统一管理区域内的防疫物资储备和调配工作,确保在应急情况下的物资供应和迅速响应。
4.建设高标准的防疫实验室:投资兴建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的实验室,能够开展高致病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高疫苗研发和防控策略的科学性。
5.培养专业化疾控人才:开展疾病防控人才的培训和进修计划,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和高端人才,提升疾控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四、项目实施1.确定项目建设地点:根据区域特点和方便集中管理的原则,选定一处适合建设的场地。
2.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召开专家座谈会议,制定疾控中心的详细规划方案,包括建筑设计、功能划分和设备配置等。
3.筹措项目资金:结合区财政预算和其他渠道,筹措建设所需的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装备配置标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装备配置标准一、实验室设备1. 细菌分析仪:用于细菌类型和抗生素敏感性的分析。
2. 自动化核酸提取仪:用于病毒和细菌核酸的自动化提取。
3. 基因测序仪:用于病毒和细菌的基因测序,以了解其遗传背景和变异情况。
4.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用于病毒和细菌的定量检测。
5. 流式细胞仪:用于免疫细胞功能和活性的分析。
6. 细胞培养箱:用于细胞培养和实验研究。
7. 离心机:用于样品中病毒和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8. 光学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菌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9. 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病毒和细菌的超微结构和抗原特性。
二、疫情防治设备1. 防护服:用于保护工作人员免受感染。
2. 隔离衣:用于隔离感染者,防止病毒传播。
3. 医用口罩:用于保护工作人员和患者免受飞沫传播。
4. 护目镜:用于保护工作人员的眼睛和面部免受飞沫传播。
5. 手套:用于保护工作人员的手部免受感染。
6. 消毒液:用于消毒工作场所和设备。
7. 防疫药品: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疾病。
8. 疫情监测设备:用于监测疫情发展趋势,包括病原体检测设备和调查问卷等。
9. 高压消毒灭菌器:用于消毒灭菌处理。
三、监测设备1. 温度计:用于监测环境温度,保证实验室和储存设备中的温度符合标准。
2. 空气质量监测仪:用于监测实验室和储存设备中的空气质量,保证符合标准。
3. 水质监测仪:用于监测实验室和储存设备中的水质,保证符合标准。
4. 生物安全柜:用于保护工作人员和样品免受交叉感染。
5. 超净工作台:用于保护样品免受污染。
6. 环境监测设备:用于监测实验室和储存设备中的环境条件,保证符合标准。
7. 实验室信息系统:用于管理实验室数据和分析结果等。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方案

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述 (5)1.1综合布线 (5)1.1.1系统组成 (6)1.1.2设备间及管理间设置 (6)1.1.3干线子系统 (6)1.1.4水平子系统 (6)1.1.5工作区子系统 (6)1.2机房建设 (7)1.2.1建设内容 (7)1.2.2机房装修 (8)1.2.2.1防静电地板铺设 (8)1.2.2.2隔断装修 (8)1.2.3UPS不间断电源系统 (8)1.2.4机房空调系统 (9)1.2.5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9)1.2.5.1防雷系统 (9)1.2.5.2接地系统 (9)1.2.6门禁系统 (9)1.2.7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 (10)1.2.8消防系统 (10)1.2.9KVM控制系统 (10)1.2.10网络系统 (10)1.2.11综合布线系统 (11)1.2.12其他系统 (11)1.3安防系统 (11)1.3.1系统组成 (11)1.3.2前端设备 (11)1.3.3传输设备 (11)1.3.4中控设备 (11)1.4LED显示系统 (11)第二章:设计原则及标准 (12)2.1设计原则 (12)2.2设计标准 (13)第三章:技术方案及产品说明 (15)3.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15)3.1.1客户需求分析 (15)3.1.1.1建筑群功能及布线系统技术要求 (15)3.1.1.2用户网络应用分析 (15)3.1.1.3综合布线产品选型分析 (16)3.1.1.4综合布线整体规划 (20)3.1.2.1GigaSPEED千兆网络布线解决方案 (21)3.1.2.2水平区布线 (21)3.1.2.2.1水平布线路由 (21)3.1.2.2.2水平布线设计 (22)3.1.2.2.3水平布线器件选型 (23)3.1.2.3垂直主干布线 (24)3.1.2.3.1主干容量设计 (24)3.1.2.3.2主干路由设计 (25)3.1.2.3.3主干布线器件 (25)3.1.2.4管理子系统 (26)3.1.2.4.1线缆路由 (26)3.1.2.4.2FD构成 (26)3.1.2.4.3配线架打接表格 (26)3.1.2.4.4接地 (26)3.1.2.5主设备间子系统 (27)3.1.2.6布线管理 (28)3.1.2.6.1布线管理编号及标记 (28)3.1.2.7系统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29)3.1.2.7.1概述 (29)3.1.2.7.2标准 (29)3.1.2.7.3被测线路的定义 (29)3.1.2.7.4六类系统测试指标 (29)3.1.2.7.5光纤系统的测试 (31)3.1.2.7.6测试仪器 (32)3.1.3综合布线系统框图 (32)3.2机房工程系统 (32)3.2.1平面规划 (32)3.2.2机房装修工程设计 (33)3.2.2.1地面 (33)3.2.2.2吊顶 (34)3.2.2.3墙面 (34)3.2.2.4门窗及隔断处理 (34)3.2.2.5特殊处理 (35)3.2.3机房电气系统设计 (35)3.2.3.1设计依据 (35)3.2.3.2负荷估算 (36)3.2.3.3机房供电电源 (37)3.2.3.4防雷及接地 (38)3.2.3.4.1机房防雷 (38)3.2.3.4.2机房接地 (39)3.2.4空调及通风系统设计 (39)3.2.4.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环境特点 (39)3.2.4.2机房专用精密空调 (40)3.2.4.4空调送风方式 (41)3.2.4.5精密空调选型 (42)3.2.4.6空调安装 (42)3.2.5消防系统设计 (42)3.2.5.1火灾报警 (42)3.2.5.2灭火及控制方式 (43)3.2.5.3灭火设计浓度 (43)3.2.5.4设计参数表 (43)3.2.5.5控制方式 (43)3.2.5.6消防联动控制 (44)3.2.6机房设备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44)3.2.6.1KVM控制系统 (44)3.2.6.2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44)3.2.6.2.1具体监控项目和内容 (45)3.2.6.2.2系统组成 (46)3.2.6.2.3系统报警方式 (46)3.2.6.2.4远程WEB浏览 (47)3.2.7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47)3.2.8UPS系统设计 (48)3.2.8.1模块化UPS主机详解 (48)3.2.9机房安防系统设计 (48)3.2.9.1机房门禁 (48)3.2.9.2机房监控 (49)3.3安防系统 (50)3.3.1监控技术发展及选择 (50)3.3.1.1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50)3.3.1.2模数结合的视频监控系统 (50)3.3.1.3基于IMOS的IP智能监控架构 (51)3.3.2整体设计 (53)3.3.2.1组网拓扑图 (53)3.3.2.2组网说明 (53)3.3.3前端摄像机部署设计 (54)3.3.3.1高清网络摄像机的部署 (54)3.3.3.2报警接入与告警联动设计 (54)3.3.3.3其他设计 (57)3.3.4网络录像存储设备部署 (59)3.3.5监控室及解码显示设计 (60)3.3.6网络传输设计 (60)3.3.7功能介绍 (61)3.3.7.1本地图像监控 (61)3.3.7.2监控客户端软件 (62)3.3.7.3电视墙解码 (62)3.3.7.4录放像管理 (62)3.3.7.6图像抓拍 (63)3.3.7.7各种组网环境 (64)3.3.7.8系统管理 (64)3.3.7.9扩展功能 (64)3.3.7.10用户管理 (64)3.3.8方案特色 (65)3.3.8.1高清化 (65)3.3.8.2告警管理 (65)3.3.8.3电子地图 (66)3.3.8.4部署灵活 (66)3.3.8.5双流技术 (67)3.3.8.6重传重组 (67)3.3.8.7电信级的设备高可靠性 (68)3.3.9产品参数介绍 (68)3.3.9.1监控设备网络视频存储主机 (68)3.3.9.2HIC6501EX18-IR 720P高清红外球型网络摄像机 (71)3.3.9.3HIC5401S 720P高清枪式网络摄像机 (77)3.3.9.4HIC3401-V(IR)高清防暴网络半球摄像机 (81)3.4LED显示系统 (83)3.4.1概述 (83)3.4.2需求分析 (85)3.4.3系统设计 (85)3.4.3.1系统组成 (86)3.4.3.2系统特点 (86)3.4.3.3系统功能 (87)3.4.3.4配电系统 (88)3.4.3.5视频播出方式 (89)3.4.3.6播出信息 (89)3.5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89)3.5.1需求分析 (89)3.5.1.1项目背景 (89)3.5.1.2业务分析 (89)3.5.2总体设计思路 (91)3.5.3网络架构设计 (92)3.5.3.1网络整体架构 (92)3.5.3.2分区设计 (92)3.5.3.3分层设计 (93)3.5.3.4高可靠设计 (93)3.5.3.5高性能设计 (94)3.5.3.6网络详细设计 (94)3.5.3.7园区网接入层 (95)3.5.3.8业务服务器区 (96)3.5.3.9多媒体应用区 (97)3.5.4网络安全设计 (99)3.5.4.1总体安全目标 (99)3.5.4.2安全分析 (99)3.5.4.3应用系统之间安全分析 (99)3.5.4.4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安全分析 (99)3.5.4.5客户端之间安全分析 (99)3.5.4.6恶意代码安全分析 (99)3.5.4.7网络设备自身安全分析 (100)3.5.5安全技术与部署 (100)3.5.5.1网络分区 (100)3.5.5.2VLAN (100)3.5.5.3ACL (100)3.5.5.4防火墙 (101)3.5.5.5入侵防御(IPS)+防病毒合一技术 (101)3.5.5.6负载均衡技术 (101)3.5.5.7终端安全准入——EAD (103)第四章:工程量清单 (108)4.1.1综合布线系统总清单 (108)4.1.2机房工程系统总清单 (109)4.1.3安防系统总清单 (112)4.1.4LED显示系统总清单 (112)第一章:系统概述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配套用房系统集成项目,包括综合布线、机房建设、安防系统、LED显示系统四部分。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定方案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定方案
一、职能确定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着全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职能。
二、岗位设置
根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的职能任务,结合工作需要,设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岗位。
其中,专业技术岗位应占主体岗位的80%以上。
管理岗位主要负责中心的行政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设主任、副主任等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主要负责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工作,根据业务需求设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和初级专业技术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主要负责后勤保障等工作,包括驾驶员、水暖工、电工等岗位。
三、人员编制
根据区编办核定的编制数,结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XX人,其中管理人员XX人,专业技术人员XX人,工勤技能人员XX人。
四、经费保障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费保障列入区财政预算,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
其中,人员经费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公用经费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财务制度规定核定;专项经费根据实际需要由区财政部门另行核定。
五、考核评估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建立健全内部考核评估机制,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同时,接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区财政部门的考核评估,确保三定方案的落实和有效执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我国卫生健康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疾病预防、监测和控制工作。
为保障中心的高效运作和提升其履行职责的能力,本文将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的标准进行探讨。
一、总体要求中心建设应按照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的原则进行。
建设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中心功能及运营要求,并将持续改善、创新与建设融为一体。
此外,建设过程应注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建筑规划与设计(一)选址要求中心应选址在城市规划范围内,并且应远离重污染源和环境恶劣区域。
选址时应充分考虑配套设施的便利性,确保中心的交通便捷。
(二)建筑面积要求中心建筑面积应根据其功能布局及服务范围进行科学确定。
在确定建筑面积时,需充分考虑可行性、经济性和适用性,确保中心的正常运行。
(三)功能布局要求中心内部功能布局应科学合理,便于各职能部门间的协同工作。
应划分合理的区域,包括行政办公区、实验室区、数据处理区等。
各个区域之间的通道要求畅通,以保证工作流程的顺畅。
三、基础设施要求(一)供电系统中心的供电系统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电力标准,并能满足中心正常运行的需求。
同时,应具备灵活的电力配电网络,以确保紧急情况下的电力供应。
(二)通信系统中心应具备强大的通信网络,以保障信息交流的畅通。
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到中心未来的扩展需求,并灵活设置网络设备,以适应技术的更新和拓展。
(三)安全设施中心应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监控系统、防火系统、安全通道等。
安全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
四、实验室建设要求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
实验室区域划分应清晰,通风、环境等条件要求合理,设施设备应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
此外,实验室建设还应注重危险废物的处理和管理。
五、人员配备要求中心的人员配备应根据工作需求和规模合理确定,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配置。
在专业人员配备时,应注重学科的专业性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确保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一、建设目标与任务1.建设目标: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保障公众健康。
2.建设任务:主要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公共卫生监测、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导与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方面。
二、建设规模与内容1.建设规模:根据地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建设规模,一般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建设内容: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实验室、培训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等设施。
三、建设用地与布局1.用地规模: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任务和规模确定用地规模,一般应不少于50亩。
2.布局要求:合理布局建筑物、设施和绿地,方便车辆进出,并应符合卫生防疫要求。
四、建筑标准与要求1.建筑标准:建筑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同时应考虑地区气候、地理等条件。
2.建筑要求:建筑应体现卫生防疫理念,方便使用和维护,同时应考虑环保、节能等因素。
五、设备配置与要求1.设备配置: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疫情信息管理系统、公共卫生监测设备等。
2.设备要求: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应考虑使用和维护的便利性。
六、人员配备与要求1.人员配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任务和工作量确定人员数量,一般应不少于50人。
2.人员要求: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同时应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七、建设进度与计划1.建设进度:应根据建设任务和实际情况确定建设进度,一般应不少于两年。
2.计划要求: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包括用地规划、建筑设计、设备采购、人员招聘等方面的内容。
八、资金筹措与管理1.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
2.资金管理: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
九、环境保护与安全1.环境保护: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安全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十、使用管理与维护1.使用管理:建立完善的使用管理制度,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工作方案】A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一般干部职工双向选择实施方案

A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一般干部职工双向选择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干部队伍建设,建立起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优化中层干部队伍,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省人社厅、卫生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湘人社发[2011]86号)、《湖南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程序和要点》(湖南省卫生厅人事处)文件精神,及上级有关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经中心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实行中心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一般干部职工双向选择。
现结合中心实际和发展需要,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职工的选拔任用中,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促使一批德才兼备、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励全体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心自身发展规律和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用文档2、坚持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3、坚持选贤任能、德才兼备的原则;4、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5、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
三、组织领导按照上述原则,本轮的竞聘上岗和双向选择工作在中心行政班子集体领导下展开。
中心成立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一般干部职工双向选择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陈伯中任领导小组组长,谢鹤元、蒋新祥任副组长,余新志、凌坤、李立成、李子飞为成员。
主要职责:核定竞聘岗位、职数和岗位职责、确定参加竞聘的人选。
领导小组下设竞聘工作临时办公室,由蒋新祥兼任办公室主任。
主要职责:对竞聘者进行竞聘条件审核,组织竞聘演讲;统计分数;公示与竞聘相关的工作;统分人员由中心推荐产生。
疾控中心建设指标方案

疾控中心建设指标方案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疾病防控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各地疾控中心需要建设得更加完善。
本文旨在探讨疾控中心建设指标方案,以指导各地疾控中心建设和运营。
建设指标方案1. 建设目标疾控中心应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建立起完善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提升疾病防控水平。
2. 建设内容•人员建设:疾控中心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如流行病学家、医学影像专家、实验室技术人员、临床医生等人员,以保证疾病防控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设施建设:建议疾控中心根据所在地区的需要,在设备和仪器等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并针对当地疾病流行情况进行相关设备和仪器的更新与升级。
•数据化建设:疾控中心应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收集、传递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和控制计划,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的流行趋势。
•培训与教育:疾控中心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协助疾控中心和卫生机构,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防疫意识。
3. 建设标准•人员标准:建议根据疾控中心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需要,及时制定并更新相关的人员培训与考核标准。
•设施标准:疾控中心设施、设备和仪器的选型要根据科学、实用和可持续的原则进行,在工作中合理利用资源,确保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需求。
•数据标准:疾控中心数据的收集、传递、分析和报告应该统一、标准化,在数据管理的过程中,要进行分级管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培训与教育标准: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教育计划并及时更新,体现个人与团队的工作效率,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4. 建设评估•质量评估:建议将疾控中心建设和运营的质量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对标同行水平,针对不足进行改进与提升,确保每项指标的达标率达到100%。
•效益评估:建议依据评估结果,对疾病防控工作的成效进行科学评估,设计有效的动态跟踪机制,及时发现并评估疾病流行的趋势,及时调整疾病防控策略,确保各项指标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及提高工作效益。
工作方案A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一般干部职工双向选择实施方案

工作方案A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普通干部职工双向选择实施方案【工作方案A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普通干部职工双向选择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为了提高A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激发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特制定本方案,旨在通过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普通干部职工双向选择的方式,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和岗位匹配,为中心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竞聘上岗流程1. 竞聘条件确定根据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制定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基本条件,包括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综合素质等。
同时,明确普通干部职工双向选择的基本条件,包括工作表现、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
2. 竞聘材料准备中层干部应准备个人简历、工作业绩材料和竞聘意向书等。
普通干部职工应准备个人简历、自我评价和竞聘意向书等。
3. 竞聘报名中层干部和普通干部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向人力资源部报名,提交相关材料。
4. 笔试根据岗位要求,对中层干部进行笔试,考察其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通过笔试成绩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中层干部,进行面试环节。
面试主要考察干部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6. 考察对通过面试的中层干部进行考察,了解其工作实绩和职业操守。
7. 公示将竞聘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接受干部职工的监督和意见反馈。
8. 聘任根据竞聘结果和公示反馈意见,确定中层干部的聘任名单,并进行聘任手续。
三、普通干部职工双向选择流程1. 岗位发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需要招聘的岗位进行公示,包括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薪酬待遇等信息。
2. 申请报名普通干部职工根据自身情况和岗位要求,选择合适的岗位进行申请报名,并提交个人简历和竞聘意向书等材料。
3. 笔试对报名人员进行笔试,考察其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
4. 面试通过笔试成绩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人员,进行面试环节。
面试主要考察人员的适应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对通过面试的人员进行考察,了解其工作表现和潜力。
6. 公示将竞聘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接受干部职工的监督和意见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订货号 EG-BR100
EG-PUP80A
EX-MUCLTH10073A CHN-1812 CHN-1843 CHN-1812 CHN-1838 CHN-1835
单价 (元) 13800
66200
2280
1690 180 920 160 590
备注
6.8L 美国原装进口碳纤维气瓶,工 作压力 300Bar 充气压力:330Bar(最大) 充 气 量:100 升/分钟 电 源:220VAC 2.2KW 转 速:2300 转/分钟 防化服、全面罩、手套、靴子各一 套 铅当量(mmpb):0.35 铅当量(mmpb):0.35 铅当量(mmpb):0.35 铅当量(mmpb):0.35 铅当量(mmpb):0.35
0.01~40mW/cm2 量程:0-999ppm 声光报警 测 量 范 围 0-50.0ppm 或 0-200.0ppm 量程:0-100ppm 声光报警 量程:0-100ppm 声光报警 量程:0-50ppm 声光报警 量程:0-100ppm 声光报警 检测范围:(带内置采样泵) H2S:0-100ppm CO:0-1000ppm O2:0-30.0%vol. 可燃气(LEL):0-100% 测量范围:0.1-999pCi/L 灵敏度:2.5cph/pci/L 测量范围:0-30ppm 分辨率:0.01ppm
产品名称
热敏风速仪
辐射热计 通风干湿球温度计 黑球、湿球温度计 个体噪声剂量计
订货号
EW-MAR8
CHN-AM4
EX-DH05 EQ-WBGT1300 CHN-5610B
单价 (元) 5800
1980
980 17200 4300
备注
测量范围:0.2-20m/s 适用温度:-20℃-80℃ 辐射热强度量程:0-2Kw/m2 气温/皮肤温度:0-50℃ 详情请来电咨询
Tel : + 86 10 68822550 68827500 Fax: + 86 10 68822550 转 208 E-mail : service@
北京美安东方科技发展中心
EHA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CENTER
数字式振动测试仪 微波漏能测试仪 四合一环境监测仪
便携快速测氡仪 便携式甲醛检测仪
EG-IRTFM7 EG-RIH60
4950 19800 3850
45200
6650 6520 5900 19800 5900 8800 8800 8800 13800
13800 38200
频率范围:1Hz~10KHz 量程分高、低二档 测量范围:0-100 Mw/cm 频率响应:2450 MHz 测量噪声、照度、温湿度于一体 照度量程:0-20000LUX 噪声量程:35-135Db 湿度量程:25-95% 温度量程:-20-750℃ 电场测量范围:1V/m–200Kv/m 磁场测量范围:0.2Mg-20 gauss 频率响应: 30-2000Hz 量程:30M-200MHz 测量范围:1~1999uW/cm2
CHN-Q1S
CHN-C1 CHN-J2 EN-ETS6360
2、现场检测设备:
单价 (元)
备注
7650 2600 3520
2980
1800
1980 9200 1950
流量范围:5-25L/min; 抽气负压:>2500Pa; 流量稳定性 ≤5%; 定时:1~99 min 流量 5-30L/min:0-99min
北京美安公司集国外先进技术、信息、产品和人力资源等多种优势于一身,同时拥 有多年在国内从事先进技术推广的丰富实践经验。几年来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用 户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深受广大政府部门及工矿企业信赖,公司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踏实、进取、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建立了高效、有序的销售团队。同时我公司是中国 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团体会员,国家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是享誉国内业界的团体组织,为中 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提高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拥有开展工作的丰富经验,工作成绩 得到各地政府机构与广大专家和学者的普遍认同。
北京美安东方科技发展中心
EHA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CENTER
1、采样设备:
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配备仪器
产品名称 防爆粉尘采样器
粉尘采样器 个体粉尘采样器
订货号
CHN-I2 CHN-FC1
CHN-LIFC2
防爆大气采样器
CHN-FCC1500D
大气采样器
个体气体采样器 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数字温湿度仪
6、环 境 卫 生 设 备 选 型 建 议
(1)、生活饮用水的现场检测仪 a、 单离子检测仪(订货号:EW-PMESHRDL) 特点: 该仪器设计完全符合美国环境保护局 410.4 和标准方法 5220。 配套的比色皿中加注水样后,将试管放入主机的试管座上。测试数 据会以 mg/L 在液晶屏上显示。采用一键式操作,快速简单。
随着国家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不断调整和完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环境卫 生、职业卫生越来越重视,我公司主要经营公共场所微小气候检测、生活饮用水的现场检测、 职业卫生现场检测和放射性检测四个方面,根据我们与国内各单位的多年合作经验,可为贵单 位提供设备选型方案。
Tel : + 86 10 68822550 68827500 Fax: + 86 10 68822550 转 208 E-mail : service@
CHN-5936 EX-EMC501501 EO-LCS50
高频电场测定仪
EX-EMC503604
高频场强仪 紫外线测定仪
CHN-HFEA2 EL-TLE254
一氧化碳检测仪
EG-HDA1CO
红外一氧化碳检测仪 硫化氢检测记录仪 氨气检测记录仪 氯气检测记录仪 二氧化硫检测仪 复合式气体检测仪
CHN-3011A EG-HDA1H2S EG-HDA1NH3 EG-HDA1CL2 EG-HDA1SO2 EG-HDA4E
产品名称
订货号
射线强度检测仪
EX-SRM6
超迷你射线检测家
EG-IRFMINI
迷你数字式个人剂量计 EG-IRF1283
精密射线检测家
EG-IRF6200
单价 (元) 12800 5980 清晰, 可检测αβγχ四类射线。 测量 X 射线和γ射线辐射总量 测量范围: 剂量率:0.1μSv/h-10Sv 剂 量:1μSv-10Sv 能量范围:
碱度,总
0-500
碱度M 碱度P
0-500 0-500
铝
0-0.5
氨氮-低
0-0.8
氨氮-高 钡
0-6.8 0-400
硼
0-2.5
溴(总余溴) 0-6.0
钙硬度
0-500
氯胺(单体&双 0-5.0 体氯)化 物 及 氯 化 0-50 钠氯,总余氯 0-5.0
总氯 氯,高
北京美安东方科技发展中心
EHA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CENTER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监测设备选型建议书
北京美安东方科技发展中心
EHA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CENTER
Tel : + 86 10 68822550 68827500 Fax: + 86 10 68822550 转 208 E-mail : service@
流量范围 15-25L/min 连续可调; 抽气负压>2500Pa; 定时范围 0-99min 误差≤0.1%; 连续工作时间>180 分钟; 工作条件:温度 0-40℃; 采 样 流 量可 选: 50-500Ml/min 、 0.1-1.5L/min; 最大误差≥35000Pa; 定时误差:≤±1‰; 流量误差≤±5%。 流量范围:0.1~1.5 L/min; 定 时 范 围 : 0~99min 误 差 < 0.1%; 连续工作时间≥6 小时; 工作温度:-10~45 ℃.
北京美安公司作为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的团体会员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能 够融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大潮中。为国内各单位提供先进的检测技术,切实提高企业 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保障职工的职业安全、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卫生对人员身 体健康的影响。真正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将为您提供以下售前、售后服务支持: 1.举办技术交流会议,共同研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为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供完善的技术方案。 3.通过技术热线帮助使用者解决操作问题。 4.定期提醒用户制定有规律的校准计划。 5.为用户所购产品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解决用户的后顾之忧。
Tel : + 86 10 68822550 68827500 Fax: + 86 10 68822550 转 208 E-mail : service@
北京美安东方科技发展中心
EHA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CENTER
4、放射卫生检测仪器
目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面临着建立国家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对环境质量 生命 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营养食品、劳动、环境、放射、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学监测;对 传染病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参与和指导地方处理重 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国家重大疾病、中毒、卫生污染、救灾防病等重大公 共卫生问题的应急反应系统。配合并参与国际组织对重大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 处理。研究开发并推广先进的检测、检验方法,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促进全国公共卫生 检验工作规范化,开展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检测、检验,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分析 等诸多任务。为了履行跨度广、内容多的部门管理职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力 量的建设是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而作为技术力量的核心,检测仪器的配备起着重 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