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代动力学讲解
临床药代动力学 PPT课件

• 2.2 分布 • 药物吸收进入循环后,向各个脏器和组织 的转运称为分布。 • 2.2.1 血浆蛋白结合率 • 进入循环系统的药物,部分以游离状态存 在于血浆,部分被血细胞摄取,另有部分 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后的药物难以自由 向血管外扩散。
• 2.2.2 药物向组织分布及蓄积 • 药物向组织分布通过血液进行,首先透过 毛细血管壁,再进入组织细胞内,此过程 一般属于被动扩散,由于毛细血管壁很薄, 尤其是肝脏、肾脏的毛细血管壁有较大的 孔,药物透过的阻力远小于其他生物膜。
3. 代谢
• • 许多药物Biblioteka 入体内后,发生化学结构上的 变化,这就是药物代谢过程,也可称为生 物转化。
• 3.1 生物转化分为两相: • Ⅰ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或水解,主要由 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 以及存在于细胞浆、线粒体、血浆、肠道 菌丛中的非微粒体酶催化。 • Ⅱ相反应为结合反应,许多经过氧化反应 的药物可在相应酶催化下,与葡萄糖醛酸、 乙酰基、甘氨酸、硫酸等结合,使活性下 降并易于排泄。
临床药代动力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药理教研室 周远大
1、概述
•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或 简称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 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 (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 (metabolism)和排泄(elimination)过程 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即研 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 间的关系。
2、药物的体内过程
• 2.1 吸收 • 吸收指药物未经化学变化而进入血流的过 程。药物以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时,因直 接进入体循环,在给药瞬间完成,不存在 吸收过程。
药代动力学知识点

药代动力学知识点药代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作用的过程研究领域,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转化和消除过程,有助于合理用药和预防不良反应。
本文将介绍药代动力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药物吸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内循环系统的过程。
吸收途径包括口服、注射、皮肤贴药等。
口服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药物需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吸收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性质、给药途径、剂型等。
二、药物分布药物分布指药物在体内的传播与分布情况。
药物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液循环以及药物与组织间的亲和性。
药物可进入血液、脑脊液、组织器官和细胞内。
三、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转化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肝脏,也可在肠道、肺脏和肾脏等器官发生代谢。
药物代谢可使药物转化为代谢产物(活性或无活性)或排泄出体外。
药物代谢也可使药物失去活性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
四、药物排泄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物从体内排出体外的过程。
主要通过肾脏、肝脏和肠道排泄。
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通过尿液排出大部分水溶性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肝脏通过胆汁排泄药物,肠道再吸收或排出体外。
其他排泄途径还包括呼吸、汗液和乳汁等。
五、药物半衰期药物半衰期是评估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速度的指标。
半衰期是指在给药后,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一半所需时间。
药物的半衰期影响药物的疗效持续时间和给药频率。
六、个体差异药代动力学还存在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疾病状态等。
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存在差异,因此在用药中需考虑个体差异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七、临床应用药代动力学知识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药物过量或者剂量不足。
药代动力学还可用于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总结:药代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作用的过程研究领域,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对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药物动力学-临床药代动力学基础及其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业界精制

3 不良反应: 药代动力学试验时, 应观察记录不良反应
优选知识
14
药时曲线及药物浓度-作用关系
Conc.
Cmax
作
用
强
度
AUC
tmax
持续作用时间
中毒浓度
作 用 浓 度 范
围 有效浓度
Time
优选知识
15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生物学意义
AUC 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优选知识
19
表观分布容积
表观分布容积是对一种分布容量的测定。但并不等 于真正的容积(如血浆容量3L,细胞外液16L)。 药物可能分布于某一组织或多个组织,也可能分布 于总体液内。另外,药物可能与机体某一组织成份 结合,导致分布容积数倍于机体的总液体量。
某药物100mg溶于含10克活性碳的1L的水中,其中, 99%的药物与活性碳结合。活性碳沉淀以后,此药 物在水中的浓度为1mg/L,按照公式计算:V=A/C
40 %
30 % 11 % 10 %
5% 4%
18 % 14 % 36 %
7% 12 % 13 %
* n= 56
优选知识
6
体外PK/PD 动物PK/PD
动物试验
正常人体PK 剂量递增 安全评价
I期
在广泛
疗效评
上
价的基
市
剂量(浓度)
础上进 行群体
后
/效应的评价
PK/PD
检
剂量选择
研究
测
患者的 变异
特殊人 群的 PK/PD
Absorption Excretion
优选知识
2
第章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前言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转化和清除的过程的学科,其中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将代谢动力学与临床药理学结合起来的学科。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对于临床药物治疗的选择、药物剂量的个体化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代谢过程药物在人体内会经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药物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肠道、肾脏和肺部等器官中。
其中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
药物在经过代谢之后,会生成一系列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的活性和毒性可能与母体药物不同,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药物的代谢类型药物代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氧化还原代谢,另一种是非氧化还原代谢。
氧化还原代谢主要由细胞内的一类酶——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完成,其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
非氧化还原代谢则包括水解、酰化、甘化等多种反应类型,相对于氧化还原代谢而言,其速率较慢。
药物的半衰期药物的半衰期指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下降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能够反映药物的代谢速率和清除速率。
其值越大,说明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越长,其代谢和清除相对较慢。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应用药物代谢酶的种类和特点药物代谢酶是影响药物代谢速率的关键因素。
其中,细胞色素P450酶是最为常见的药物代谢酶,在药物代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色素P450酶可以分为CYP1、CYP2、CYP3等家族,每个家族下面有多种同源酶。
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会因基因多态性、酶诱导剂和酶抑制剂等因素而产生变化。
在药物剂量个体化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代谢酶状态非常重要。
药物代谢与药物响应药物代谢速率可以影响药物的效力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可能与母体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效果的增强或减弱。
例如,在临床上常见的华法林和双酚磷,临床药理学研究就发现它们的代谢途径非常相似,因而它们在体内可以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的效果出现变化。
个体化的药物治疗策略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实现药物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
临床药代动力学概述

采样点旳拟定
一种完整旳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应涉及 药物各时相旳采样点,一般在吸收相至 少需要2-3个采样点, 峰浓度附近至少 需要3 个采样点, 消除相至少需要 3~5 个采样点。一般不少于11~12 个采样点。 应有 3~5个消除半衰期旳时间,或采样 连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旳1/10~1/20。
Css,max=FD/Vd(1-e-τ) Css,min=FD e-τ/Vd(1-e-τ) Css,avg(Cp)=AUCss/τ= (FD/CL)/τ DF(%)=(Css,max - Css,min)/ Css,avg×100%
屡次静脉注射给药
MTC MEC 静脉注射屡次给药血药浓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间曲线
总面积=各间隔时间内梯形面积和
AUC0n=(1/2)(C1+C2)(t2-t1)+ (1/2)(C2+C3)(t3-t2)
+ + (1/2)(Cn-1+Cn)(tn-tn-1)
AUC0: 以 最 小 二 乘 法 先 求 , 再 按下式算出
AUC0= AUC0n+ Cn/
总清除率
(CL, Total body c1earance)
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单次给药旳药代动力学研究 屡次给药旳药代动力学研究 进食对口服药物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 药物代谢产物旳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物-药物旳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
经过新药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取得药物 旳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实测值), Cmax(实测值),t1/2,对Ⅱ、Ⅲ、Ⅳ期临 床研究旳用药方案提出提议。
假设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和体液中均匀分布 时,药物分布所需要旳空间,常以L/kg表 达
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点及实例分析讲解课件

方法确证:
特异性 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 定量下限 精密度和准确度 提取回收率
20
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点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确证
方法学质控
标准曲线 质控样品 SOP、GCP
对方法学研究 给予应有的重视
常见问题:方法学确证 方法学质控
21
实例分析
• 克拉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试验设计-5
• 采样点的确定
– 血样
• 给药前 • 吸收相 • 分布相 • 消除相 • 采血持续时间
– 尿样
• 给药前 • 开始排泄 • 排泄高峰 • 排泄基本结束
27
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点
试验设计-6
• 药代动力学参数估计
– Ka
– Tmax – Cmax – AUC – Vd
– Kel – T1/2 – MRT – Cl
试验设计-9
• 药物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肝功能受损 – 肾功能受损 – 老年人 – 儿童
31
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点
试验设计-10
• 种族差异问题 • 个体差异问题 • 临床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相关性
s
双盲, 安慰剂, 静注
htn
(代谢)
034 药效学自主/肾脏
sx4
双盲, 安慰剂, x4
nv
100
043 药效学,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6周
双盲, 安慰剂, 依那普利 htn
25,100
018 药效学,前列腺素,女性
4周
sbl, longitudinal
药物药代动力学知识点

药物药代动力学知识点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动力学过程的科学,揭示了药物从给药到消除的整个过程。
了解药代动力学知识对于合理用药和治疗效果的评估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参数以及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1. 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是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力学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吸收:药物进入体内的过程,通常通过口服、注射等途径给药。
吸收速度、吸收程度和生物利用度是吸收的主要指标。
(2)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涉及到药物在血浆和组织器官中的浓度分布情况。
体内组织对药物的亲和性及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生物膜的存在都会影响药物的分布。
(3)代谢: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肝脏中,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
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药物的亲水性,便于药物从体内排泄出去。
(4)排泄:药物从体内排泄的过程,主要通过肾脏、肝脏、肺和胆汁等途径进行。
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速度与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能力等因素有关。
2. 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参数可以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性。
(1)生物利用度(F):药物经过给药途径进入循环系统后在体内的可用部分与给药总量的比值。
生物利用度反映了药物在吸收过程中的损失情况,对于给药途径的选择、给药剂量的确定非常重要。
(2)半衰期(t1/2):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一半所需时间。
半衰期的长短直接影响药物的给药频次和药效的持续时间。
半衰期还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
(3)清除率(CL):单位时间内清除体内药物的能力。
清除率与药物的半衰期直接相关,可以通过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总体消除速率估算得到。
(4)最大浓度(Cmax)和最小浓度(Cmin):药物在给药后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这两个参数常用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3.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药物代谢的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临床药代动力学讲解

4. 表观分布容积(Vd)
23
1. 稳态血药浓度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2. 总体清除率
(total body clearance, TBCL)
24
• 一级动力学过程又称一级速率过程, 是指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 速率(dC / dt)与该房室或该部位 的药量或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0
描述一级动力学过程的公式
dC —— = -KC dt (C 为药物浓度,K为一级速率常 数) 上式积分,得:C = C0 e-kt (C0为药物起始浓度)
15
Concentration alpha
beta
二室模型
Time
16
• 房室模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药物与 实验设计的精确性。对于某一具体 药物来说,准确地选择模型是进行 药代动力学分析的关键问题,因为 不同的模型,将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估算其特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17
• 由于实验数据总有误差以及参数 计算过程相当复杂,现在已采用 先进的药代动力学专用计算机程 序包进行。 • 如国外的PCNONLIN;
• 国内的3P97、PKBP-NI等。
18
二、速率过程
• 房室概念是描述药物在空间的分布, 而速率过程则表明药物在体内空间转 运速度的特点。
• 通常,按药物转运速度与药量或浓度 之间的关系,可将药物在体内的转运 过程分一级、零级和米氏速率过程。
19
一级动力学过程 (first-order Kinetic process)
21
上式改为常用对数式,则: K log C = logC0 -——t 2.303 可见,将t时药物浓度的对数 对时间作图,可得一条直线,其 斜率为-K/2.303。
22
药代动力学-PPT

斜率为
:体形变异指数 常数
药物间的主要差别在于
多数组织重量的约等于1
与机体功能有关的在0.65-0.8之间(GFR,耗氧量等)
帕尼培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氨替比林
内 在 清 除 率
苯妥英
氨替比林和苯妥英肝内在清除率和体重的关系
注意点:
1,异速增大方程对多数药物适用,但也有预测值 与实测值相差大的药物,此时用校正法校正。
周边室 Xp。Vp
dXc dt =-(k12+k10)Xc+k21Xp dXp dt =k12Xc- k21Xp 经拉普拉斯转换
Ct=A e- t + B e- t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程序
PCNONLIN, 3P87, 3P97, PK-BP-NI等
k10k21 k21 k12 k10
4)效应为间接的, 存在时间差。
3.药物效应超前于血药浓度变化
如果按时间顺序进行浓度-效应一对一作图,得到曲线呈顺时 针滞后环(clockwise-hysteresis)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快速耐受性(受体的下向调节或非活性产物增多) 2)形成抑制代谢物 3)立体选择性代谢仍然用消旋体表示。
② 生化参数如酶活性参数(Vmax,Km)
③药物热力学性质如脂溶性, 电离性等
④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性质, 如膜通透 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以及药物与 组织亲和力等。
组织/血浆中药物浓度比Kp测定
1)稳态给药方法 非消除性组织
Kp
CT ,ss CA,ss
消除性组织 2)面积法
非消除性组织
Kp
CT ,ss C A,ss (1 E)
4,消除过程为物理性 5,有足够的数据回归
临床药学基础课件: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

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等。
副作用
药物副作用可能影响生命质量和治疗结果,可以通过 药品监管、个体化用药和饮食调整等方式进行控制。
2 儿童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随年 龄增长而发生变化,需特殊 考虑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3 孕妇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和剂量。
药物剂型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固体制剂
不同固体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治疗效果有所不同, 选择合适的剂型可以提高药物疗效。
注射制剂
注射制剂的吸收和分布速度快,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特点 不同于口服制剂。
临床药学基础课件:药代 动力学与药效学
本课程将深入探讨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我们将介绍吸 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基础概念,以及药物在不同群体中的影响。
药代动力学基础概念
什么是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 程,以及这些过程对药物的疗 效和副作用的影响。
药效学概述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效果,是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
药效学评价指标
ED50
50%有效剂量,是药物的有效终点,通常作为药效学评价指标之一。
TD50
50%毒性剂量,是药物的毒性终点,对药物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LD50
50%致死剂量,用于评价药物毒性。
药物作用机制及副作用
药物代谢途径及药代动力学变异原因
1
药物代谢途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药物代谢途径包括肝脏代谢、肠道代谢、肺、
药代动力学变异原因
2
肾和皮肤等多种途径。
临床药代动力学

(二)给药途径
✓ 静脉内给药无吸收过程 ✓ 其它给药途径按吸收速度排序:
气雾→腹腔注射→吸入→舌下→ 肌注→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
消化道内吸收
吸 收 途 径
非消化道内吸收
口服给药 舌下给药 直肠给药
皮肤黏膜 肌注或皮下 鼻黏膜、支气管、肺泡
1、口服给药
吸收部位在胃肠道,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药物方面: 1、药物的理化性质
以利迅速排除体外。
称为生物转化。 ③有时生成不同活性的代谢物;
如硝酸甘油,首过灭活约95%。
药物被代谢后: 结合率低于,则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低。
肝外组织如胃肠道、肾、肺、皮肤、脑、肾上腺、卵巢等也能代谢某些药物;
(酸性药物中毒时,用碳酸氢钠洗胃,苯巴比妥)
①多数可能转化为无活性物质; ①多数可能转化为无活性物质;
缺点:吸收面积小,给药量有限;
肝药酶诱导剂 分2个时相进行:
②也可能从原来无药理活性的物质转变为有活性
酸性药物载体、 碱性药物载体
的代谢物(环磷酰胺); 促进自身代谢,连续用药可因自身诱导而使药效降低;
管、直肠下静脉吸收进入直肠下静脉) 应。(直肠栓剂正确的给 药应塞入肛门2厘米左右)
缺点:吸收面积小、肠腔液体少 、左右;
二、分 布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各脏器和组织的转 运的过程称为分布。
药物分布不仅与药物效应有关,而且与药物毒性有关 。如大环内酯类很难透过血脑屏障,不能治疗中枢神 经系统感染;氨基糖苷类浓集于肾小管,是造成肾毒 性的原因之一。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分子量大,难以通过;
即研究某一时间人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浓度)。
2、解离度 非解离药物易吸收。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P-糖蛋白的作用是将药物(包括其他化学物质)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降低细胞内的药物浓度。P-糖蛋白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介导了重要的外排作用 。
药物转运体(举例)
P-糖蛋白在ADME过程介导的外排作用 引自:Lemahieu W, Maes B. Current Enzyme Inhibition, 2007; 3: 217-241.
t1/2的计算
一室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室模型 当药物在体内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时,其消除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水平无关。
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清除药物的速率,其单位有:L/h,mL/min等 。
总清除率 CL总 = CL肾 +CL肾外
01
02
清除率(CL)
CL的计算
根据静注剂量与药-时曲线下面积的比值计算 静脉给药: 血管外给药:
多次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确定
多次给药方案的确定
求D,τ
多次血管外给药
给药方案的调整
T为滴注持续时间
多次静脉滴注给药 维持剂量 滴注速率
多次静脉滴注给药
01
给药间隔时间
02
负荷剂量 如果负荷剂量不是首次给予,给予时的血药浓度为Cb,那么
03
给药方案的调整
当t1/2 > 24 h,一般每日给药一次,给药间隔时间小于t1/2,初始剂量高于2倍的维持剂量。
09
K12
10
K21
11
K代表消除速率常数
12
一室模型与二室模型的比较(静脉注射)
一室模型与二室模型的比较
一房室模型 (血管外给药)
二房室模型 (血管外给药)
C,V
X0
K
中央室 XC,VC
临床药代动力学

临床药代动力学临床药代动力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它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基础,对于合理应用药物、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常见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吸收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的物化性质、给药途径、肠道功能状态等。
了解药物吸收过程有助于确定用药的合适时间和途径,提高用药效果。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常用的描述参数有药物的体积分布(Vd)和药物的蛋白结合率。
药物在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高,会导致药物在组织中的有效浓度降低,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了解药物的分布情况可以帮助调整用药剂量、优化给药途径,提高药物的组织靶向性。
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药物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中,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将药物转化成代谢产物,进而被排泄出体外。
药物代谢的速度和途径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持续时间和药效。
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酶的饱和情况,可以预测相互作用和药物副作用等潜在问题。
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被排除的过程,在体内主要由肾脏负责。
药物排泄受肾功能状态、药物的分子大小、药物的酸碱性等多种因素影响。
了解药物的排泄途径和排泄速率,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给药剂量,避免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导致的毒性。
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澄清药物的药代学特性,还可以提供个体化用药方案的指导。
通过利用临床药代动力学参数,如清除率、半衰期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用药的定量预测和调整,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临床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未来,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为合理用药提供更科学、个体化的指导并推动药物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临床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hu课件

τ/t1/2<1, Rc大 =1,Rc=2
>2,Rc小(累积不明显)
5
1
●
.01 .02 .05 .1 .2 .5 1 2 5
τ/t1/2
•临床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hu
•38
九、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20
一房室模型的药时曲线(血管外给药)
logC
T
•临床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hu
•21
2、二室模型
• 静注时药-时半对数曲线由二段不同的直线构成的。
• 包括中央室和周边室
• 中央室 : 药物首先进入的区域,如血液、组织液和血流丰富的 组织。
• 周边室 : 指一般血液供应较少,药物不易进入的组织 。
•临床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hu
•16
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
药物进入机体后,仅在各个室间运转,不再从 机体排出和代谢转化者,称为“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
药物以不同速度,不同途径不可逆的从机体排 泄或转化着,称为开放系统。
•临床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hu
•17
1、一室模型
• 最简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 进行药代动力学计算时,可设想药物是均匀分布各组 织和体液,且其浓度与血液中浓度相同在这种假想条 件下药物分布所需要的容积称为表观分布容积(Vd)
• 代表给药剂量或体内药物总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相互间 的一个比例常数
• Vd=Dt/Ct (单位: L/kg)
•临床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hu
•28
Vd的生理意义及应用
• 假设静脉给药后,药物立即均匀地分布在可到达的体液 与组织中
• 机体组织内药量与血浆内药物分子瞬时取得平衡
• 实际上这种情况比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centration
Time
一室模型
11
开放性二室模型 (open two compartment model)
• 该模型假定身体由两个房室组成, 即中央室与周边室。药物首先进 入中央室,并在该室瞬间均匀地 分布,而后才较慢地分布到周边 室。
12
二室模型
Ka
X0
K12
C1V1 K10
5
•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是将身体视为一 个系统,系统内部按动力学特点分 为若干房室(compartments)。
• 房室被看成是一个假想的空间,它 的划分与解剖部位或生理功能无关, 只要体内某些部位的转运速率相同, 均可归为同一房室。
6
在多数动力学模型中,药物即 可进入该房室,又可从该房室流 出 , 称 为 开 放 系 统 ( open system)。
第三章 临床药代动力学
1
临床药代动力学 Clinical Pharmacology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
第一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动力学模型 药代动力学参数 第二节 群体药代动力学 基本概念 临床应用
3
第一节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7
1. 开 放 性 一 室 模 型 ( open one compartment model)
该模型假定身体由一个房室 组成。给药后药物可立即均匀地 分布在整个房室,并以一定速率 从该室消除。
8
一室模型 Ka X0 K
C1VVdE9将属于一室模型的药物单次静脉 注射,用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 图可得一条直线,即药-时曲线呈单 指数衰减。 一室模型对于用药代动力学方法 来分析口服或肌内注射后药物的血 浆浓度非常有用,因为在吸收过程 中,药物分布相是被掩盖。
21
上式改为常用对数式,则: K log C = logC0 -——t 2.303 可见,将t时药物浓度的对数 对时间作图,可得一条直线,其 斜率为-K/2.303。
22
三、药代动力学参数 1.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2.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3. 半衰期(half-life, t1/2)
4. 表观分布容积(Vd)
23
1. 稳态血药浓度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2. 总体清除率
(total body clearance, TBCL)
24
•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 是应用动力学模型和计算公式阐明药物 的体内过程随时间而改变的量变规律, 从而揭示药物在体内的位置(房室)以 及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 了解药物的作用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4
一、动力学模型 • 药物的体内过程是随时间而不断 变化的动态过程。为了定量地分 析该动态过程,常采用适当的模 型以简化复杂的生物系统,进而 用数学公式对其模型进行描述。
• 国内的3P97、PKBP-NI等。
18
二、速率过程
• 房室概念是描述药物在空间的分布, 而速率过程则表明药物在体内空间转 运速度的特点。
• 通常,按药物转运速度与药量或浓度 之间的关系,可将药物在体内的转运 过程分一级、零级和米氏速率过程。
19
一级动力学过程 (first-order Kinetic process)
• 一级动力学过程又称一级速率过程, 是指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 速率(dC / dt)与该房室或该部位 的药量或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0
描述一级动力学过程的公式
dC —— = -KC dt (C 为药物浓度,K为一级速率常 数) 上式积分,得:C = C0 e-kt (C0为药物起始浓度)
E
C2V2
K21
13
• 该模型还假定,药物仅从中央室消除。 将属于二室模型的药物单次快速静脉 注射,用血浆药物浓度的对数对时间 作图可得双指数衰减曲线。 • 药 - 时曲线的开始阶段,血药浓度下降 很快,称分布相(相),它主要反映 药物自中央室向周边室的分布过程。
14
• 当分布平衡后,曲线进入较慢衰 落的消除相( 相),它主要反 映药物从中央室的消除过程。
15
Concentration alpha
beta
二室模型
Time
16
• 房室模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药物与 实验设计的精确性。对于某一具体 药物来说,准确地选择模型是进行 药代动力学分析的关键问题,因为 不同的模型,将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估算其特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17
• 由于实验数据总有误差以及参数 计算过程相当复杂,现在已采用 先进的药代动力学专用计算机程 序包进行。 • 如国外的PCNO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