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公司管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海尔成功的案例

海尔成功的案例

海尔成功的案例【篇一:海尔成功的案例】【篇二:海尔成功的案例】海尔成功案例分析范文一:海尔的成功海尔,2010年6月新获《福布斯》好评,用户至上成就国际品牌。

于是我想在这里说点什么。

海尔的成功不是吹的,确实是有原因。

一个企业做大了,是有很多的原因,和一个人成功一样,运气是很大的成份,然而一个大企业坚持下去,能做得更好,那需要是成熟的管理思想,是远见卓识,我感觉到管理思想的成熟和做好企业的远见卓识。

一个企业要做好,首先是要培养一大批适合企业发展的人,一个制造企业,需要纪律、忠诚、上进心以及员工做好镙丝钉的心态。

那些自以为是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人是不适合这样的企业。

海尔的培训就是要磨掉一些年轻大学生浮躁的东西,我相信是很有用,虽然海尔有很高的流动率,这并不错,海尔已经做大了,慕海尔之名而来的人肯定很多,这些人中,是否都是踏踏实实能把事情做好,能融入到海尔这个集体中去,肯定不是所有人,不适合海尔怎么办?可以走人,当然不能让海尔适应他们。

海尔的培训进行了教育、筛选、淘汰,很好。

这样远比一些企业进了一批大学生,就呆下来,甚至一些人把学校那种虚浮的风气也带进来,影响了企业的氛围要好。

我认为,企业的发展有两个阶段,小企业需要的不是制度,而是领导者的魅力,因为制度肯定有另一面,就是不灵活,就是消解人们的协作精神,而小企业可以不依靠制度,只依靠领导的示范力量和人格魅力,领导大家齐心合力奋斗,过于烦琐的制度只能增加麻烦,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举一个小例子,一个才办两年小企业,有员工迟到,领导一定要批评他,罚他20元钱,他会说昨天我加班到8点,有没有加班费。

没有,那么领导可以装作不知道,迟到多了,提醒一下就可以。

最可怕的是有这样老板,加班我不管,那是你工作你没做好,迟到违反制度不行,那员工再也不会为单位的事,不计报酬去努力了。

企业做大了,领导的人格魅力就没作用了,他不可能影响到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员工。

企业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那需要的就是制度。

第六组海尔案例分析

第六组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正在对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更加深入 的优化,原来供应商能够了解“到天”的 信息就已经感觉很及时了,而现在海尔正 力图通过看单管理,使供应商实时了解海 尔生产线每分每秒的节拍,并进而使供应 链响应速度提高“到分”、“到秒”,这 一努力对海尔的IT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整合供应链—实现零库存
3、实现三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JIT 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 4、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在企业外部 海尔CRM和B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起了 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沟 通的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
四、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1、水平冲突:是渠道内或渠道间同一层次成 员之间的冲突,如同一级别供应商之间的 冲突,表现形式为跨区域销售,压价销售, 不按规定提供服务等。 2、垂直冲突:是指同意渠道或者不同渠道中 不同层次之间的冲突,如供应商和经销商, 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冲突等。
与供应商“近距离接触”的一个最大好处 是,由于距离缩短,供应商可以按定单、 根据海尔生产线的节拍从自己的生产线直 接配送到海尔生产线,实现线到线供货。 在这种供应链方式下,物料可以经由工装 车从供应商的工位直接运送到海尔的工位, 既大大加快了响应速度,又大量节省了包 装和运输费用,同时也减少了装卸、运输 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零部件损坏。
二、海尔运用供应链的手段和方法
(一)从供应链的最前端开始: 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尔很早就认识 到供应链竞争的重要性。1998年9月,海尔开始 在集团范围内进行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 程再造,把原来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转变为 面向流程、面向客户的组织结构,流程再造后海 尔梳理出几大主要流程:包括商流、物流和资金 流,而设计这些流程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加快全 球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中国乃至全球白色家电领域的知名企业,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创新的技术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而广受消费者喜爱。

本文将从公司背景、市场定位、产品策略、营销策略、供应链管理、公司文化与价值观、创新与研发、国际化战略、财务表现、竞争优势和未来挑战等方面,全面剖析海尔集团的成功之路。

1. 公司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张瑞敏担任CEO。

自创立以来,海尔一直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白色家电制造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尔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制造和销售网络,为用户提供优质、便捷的家电产品和服务。

2. 市场定位海尔集团的市场定位为中高端市场,以年轻人和家庭为主要目标客户。

在竞争激烈的白电市场中,海尔凭借其创新的产品设计、卓越的品质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脱颖而出。

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美的、格力、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3. 产品策略海尔集团的产品策略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

产品种类涵盖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彩电等多个领域,且在每个领域都有所建树。

在产品质量方面,海尔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4. 营销策略海尔集团的营销策略注重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

通过多年的努力,海尔已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其营销活动主要包括广告宣传、线上线下推广、合作伙伴营销等。

同时,海尔还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如海尔商城、京东、天猫等,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需求。

5. 供应链管理海尔集团的供应链管理注重协同和高效。

公司采用全球采购策略,与一流的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同时,海尔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库存的精准管理,降低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海尔还非常重视供应商的关系维护,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实现双方共赢。

6. 公司文化与价值观海尔集团的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围绕用户至上、创新创业、合作共赢展开。

公司的使命是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家电产品和服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海尔集团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Attainable 可实现的
Realistic 实际的
与公司,部门目标相一致
目标包含任务完成时间表
Time-related 时效性的
海尔绩效评价指标


定量指标: 该类指标的评价可将绩效结果同事先设定 的目标值进行比较,通常是达成结果的比率。 定性指标: 该类指标的评价可将绩效结果同事先设定 的工作标准(定性描述)进行比较,通常是结 果与预期描述标准的比较。
个人事业承诺 (PBC)
业务目标
员工管理 目标
个人发展 目标
海尔绩效管理体系特点
(1) 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全球化和卓越运营战略为指针, 设计和建设支持战略的绩 效管理体系; (2) 持续改进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计划、反馈辅导、评估、制 定改进方案,形成持续改进、 不断循环的绩效管理体系; (3) 全员参与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工作目标和绩效指标自上而 下的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 全员参与的绩效管理体系 位员工身 上,实现绩效管理的全员参与; (4) 均衡发展的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考虑财务、客户、内部运营 和学习与成长之间的关系, 并将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紧密联结在 一起,构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海尔绩效管理体系原则
(1) 与公司发展方向相一致 将公司的战略目标通过绩效指标体系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推 动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2) 以提高员工绩效为导向 通过绩效管理帮助员工发现优缺点,找到进一步提升绩效的路径; (3) 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指标的设定上,要针对不同的岗位性质,既要设计定量指标,也要 设计定性指标; (4)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公开、公平、 充分发挥考核的效果, “三公”原则由始至终贯穿 在整个绩效管理体系。
海尔集团 绩效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中国的海尔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中国的海尔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中国的海尔世界的海尔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发展起来的特大型企业。

经过短短的18年时间,海尔集团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持续、稳定增长。

2000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300多亿元。

1997年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六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海尔集团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用了7年时间,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创建了海尔冰箱国内著名品牌。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又用了7年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理念,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至今),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1/3的策略正在加快发展。

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1998年3月25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讲学,其讲题《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成为写入哈佛案例的第一个中国企业,开创了我国企业管理案例走向世界的先河。

什么是“休克鱼”?鱼的肌体是好的,比喻企业的硬件很好,只是管理思想、观念的问题,或者缺乏产品和市场,使企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从1991起海尔集团先后兼并了青岛空调器厂、贵州红星电器公司等18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2亿元,而且兼并都是一次成功。

在这些兼并中海尔没有投入一分钱,主要是用海尔的品牌、管理和企业文化激活这些企业,使这些企业很快扭转被动局面,转变为充满生机和活力。

推进企业文化,“无形”盘活“有形”海尔领导集团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最持久的驱动力和最持久的约束力,它高度融合了企业理念、经营哲学、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是企业的凝聚剂。

海尔通过对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使集团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在企业兼并中他们认识到盘活资产的关键是盘活人,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

管理学展示-海尔的成功

管理学展示-海尔的成功

案例分析——海尔的腾飞
(二)蓄势腾飞 当许多厂家把眼光全放在扩产上, 质量不再成为 热点, 更谈不上售后服务。海尔则不然, 它既不放松质量, 又重点抓了服务。张瑞敏突然决定将本厂所有产品提价 10% 出, 海尔却冷静地坚守名牌战略, 制定了“ 先进入 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 创出名牌后, 再进入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市场。海尔这一举措成功了。1991 年海尔集团公司 正式成立, 随着产量的稳步增加, 海尔更注重正确处理规 模扩张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 产生 了“ 日日清” 及海尔特色的OEC 管理模式, “ 竞争上 岗、三工轮换” 的科学用工制度, “计效联酬” 的分配 制度等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手段及体系。
从领导重要性进行分析
管理者领导: ——参与型领导方式: 鼓励下属参与任务目标决策并解决具体问题。
管理者决策
• 服务与质量两手抓 • 所有产品提价10%出厂
OEC管理方法分析
• OEC”管理法,即英文“Overall、Every、 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 • 其内容: O—Overall(全方位)、E—Everyone (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 (每天)、C—Control(控制)、Clear(清理)。 “OEC”管理法也可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 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 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海尔的OEC 管理模式, 由全方位目标系统、日 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系统三方面构成, 它立 足于海尔的三项制度改革, 使海尔的各项制度 相互衔接, 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囊括了企 业管理的诸项要素: 目标、责任、考核、奖惩、 监督、分配、晋升等。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 理, 旨在调动职工积极性, 开发其智慧, 发挥 其创造力。这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良 性循环的精细化管理方法, 达到了企业管理的 一种高境界, 是海尔文化的核心内容。

海尔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海尔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让六西格玛成为每个人手中的武器
张德华是海尔六西格玛推进部的负责人。他告诉 《电器》记者,海尔的六西格玛管理办法是从国际化 大公司借鉴来的,自2005年6月起开始推进,首先在 洗衣机产品上进行试点。2007年1月,六西格玛质量 管理办法开始在全海尔集团推进展开,现在已经形成 自己的独特内涵。
让六西格玛成为每个人手中的武器
• 张德华介绍,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办法是运用统计数据测量产 品的质量情况,看其接近质量目标的程度,通过减少和消除 缺陷来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西格玛代表标准差,它 前面的数字代表达到的等级。具体来说,六 个西格玛代表 99.9997%的产品达到了要求,它意味着每100万件产品中只 有3.4件次品。可以说达到六个西格玛是一种完美状态,但 是,海尔认为,六西格玛不是一个事后的统计工具,要想让 六西格玛变得有意义,就必须让六西格玛成为每个人手中的 武器。比如,某一个工序要想达到六西格玛的要求,需要控 制的绝不仅仅是这一个工序——工人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 等等都需要用六西格玛来管理,而且还要从这个工序推进到 其他所有工序,然后再推进到企业的整个体系。Oem工厂质 量管理体系审查表:
生产
在生产环节,海尔以精益生产的理念保证生 产质量。在精益生产的理念中,实现产品的零不良, 就是一个重要的追求目标。为了实现产品的零不良, 海尔重点把握那些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生产环节。 为了能够找到认真积极负责的人专门把握这些环节, 海尔在车间内以招标的方式,挑选员工。为了激励 员工,海尔根据该员工体员工提高产 品质量积极性,有利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保证产 品质量的实现。
特有的质量管理哲学和质量文化
• 产品质量从满足标准转向满足不同消费者 需求 • 让六西格玛成为每个人手中的武器 • 质量问题从设计环节“断根”

海尔集团信息化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信息化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信息化成本管理案例分析海尔集团信息化成本管理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海尔集团是中国著名的家电制造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之一。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海尔集团决定进行信息化建设,将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并进行统一的管理。

然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海尔集团面临着众多挑战,特别是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

二、成本管理问题1. 高投入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海尔集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对相关技术和成本把握不准确,导致投入过大,使得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就面临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2. 成本控制困难信息化建设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个阶段都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

然而,由于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海尔集团很难准确控制每个阶段的成本。

这导致了海尔集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控制成本,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 培训成本高为了确保信息系统有效运行,海尔集团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培训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开支,特别是对于规模庞大的企业而言。

对于海尔集团来说,培训成本不仅包括培训师的工资,还包括员工培训期间的工资和培训材料等费用。

三、成本管理策略为了解决海尔集团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成本管理问题,采取以下策略:1. 成本预算和控制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海尔集团需要对各个阶段的投入进行明确的预算,并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

同时,海尔集团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的成本评估,及时调整预算,确保成本的有效控制。

2.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选择信息化建设的供应商时,海尔集团需充分考虑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和价格竞争力,确保能够获得最佳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并提高建设质量。

3. 强化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项目,要求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调。

海尔案例分析0

海尔案例分析0

海尔催醒"休克鱼"案例分析一海尔背景分析(1.)海尔洗衣机的发展概况。

与Merloni公司合资生产滚筒洗衣机为契机,开始进入洗衣机生产领域.兼并红星电器后在中国全自动波轮式洗衣机市场取得最高份额.(2.)海尔洗衣机在稳定发展战略和发展战略中选择了发展战略。

(3.)战略实施方式三种,海尔在早期的发展中选择的是购并,兼并了爱德洗衣机厂。

本案例中,海尔兼并爱德成功的原因,以及海尔作为兼并方,到底具有哪些优势?问题3.选择被兼并时,对兼并方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为什么?①兼并方是否有现实的偿债能力。

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

只有具有这个能力,才能再去谈企业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②兼并能否帮助企业尽快地走出困境,实现短期的收益。

只有使被兼并企业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实现效益,才能使被兼并企业重整旗鼓,才能让企业的员工看到希望,实现激励。

③兼并方企业是否具有产品的竞争力,市场的占有率,广阔的销售渠道。

因为这关系到企业被兼并后能否具有良好的分销市场,得到市场的认可,得到社会的接受。

④兼并方企业是否具有先进的管理制度,资金,技术等条件。

这决定了被兼并企业今后能否良好地发展,产品能否很快的被消费者接受,实现其经济价值,为企业带来利润。

⑤兼并方是否有优秀的管理团队。

利用这支管理队伍通过提高整体效率水平而获利。

在本案例中,海尔集团拥有优秀的领导团队,而爱德集团正是由于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而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⑥兼并方的企业文化以及两企业的文化是否有兼容性。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的成败关系极大,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对于兼并双方来说,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两个企业之间的文化整合,只有文化整合成功,才能促进企业长久发展。

二.爱德背景分析(1.)爱德洗衣厂的概况。

(2.)爱德陷入困境的原因问题1.爱德洗衣机厂经营不善的原因①使用不合格的零部件。

可以说,这个原因是爱德恶性循环的的开始点。

薪酬管理案例分析之海尔

薪酬管理案例分析之海尔

请你对某xx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的薪酬管理进行调研,并分析其是否符合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薪酬体系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内部公平性2、外部竞争性3、与绩效的相关性4、激励性5、可承受性6、合法性7、可操作性8、灵活性9、适应性薪酬管理案例分析之海尔问题一:何为薪酬?解答:薪酬是指员工因被雇佣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有形服务和福利。

在企业中人们工作是为了得到他们重视的薪酬。

他们用自己的时间、努力和劳动来交换这些薪酬,为此,薪酬管理者要研究的是在这种交换过程中如何使雇主、雇员和政府都感到满意,它是企业微观运作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而薪酬体系设计是建立现代薪酬管理制度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不但能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员工努力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的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质良好且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问题二:海尔的薪酬管理的优点。

解答:任何企业的薪酬管理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的变化。

海尔薪酬管理的艺术就体现在战略性地调整薪酬体系,把薪酬体系和经营战略联系起来。

根据战略性的观点,通过薪酬计划来提升企业的部分优势来源于:(1)企业经营战略与薪酬体系之间如何适应;(2)薪酬与人力资源其他活动之间的适应性;(3)薪酬体系如何实施。

(1)海尔能将企业战略作为薪酬制度的确定基础。

它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7年的时间,通过专心致志于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1998年),用7年的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以后),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1/3的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以人为本
海尔集团注重将员工视为企业最 重要的资源,充分尊重和关注员 工的成长和发展,以激发员工的 创造力和潜能。
战略导向
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结 合企业发展战略,以支撑企业实 现可持续发展。
市场化和全球化
海尔集团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推 动人才全球化,培养具有国际视 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措施
国际化战略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不仅仅是产品的出口,更是技术和品 牌的输出。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海尔集团不断扩大 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汇报人:XXX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海尔集团概况 •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 海尔集团的创新发展 • 海尔集团的财务管理 • 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 • 海尔集团的未来发展
01
海尔集团概况
公司背景
1 2 3
1984年成立
海尔集团起源于1984年,由张瑞敏担任CEO, 以生产冰箱起家。
01
招聘与选拔
海尔集团拥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招 聘与选拔体系,以确保招聘到高 素质人才。该体系包括校园招聘 、社会招聘、内部推荐等多种渠 道,并重视人才评估和选拔标准 的制定与实施。
03
02
绩效管理
培训与发展
海尔集团重视员工培训与发展,通 过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体系和 评估培训效果,以提高员工素质和 技能水平。此外,海尔集团还注重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多 元化的晋升通道。
创新战略的风险和挑战
技术风险
海尔集团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可能面 临技术难题和未知风险。
市场风险
在推广新产品时可能面临市场接受 度不高、销售不佳等风险。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4)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4)

案例1.海尔的崛起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

经过短短15年的时间,海尔集团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到1999年海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1999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15亿元。

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六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而海尔长期的成功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对海尔的崛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下就是海尔文化的具体体现:A.美国海尔人:当日的工作决不往后拖!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达40多度,连路上也少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走动。

一次,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经理丹先生不这么认为,他说: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调回来的内容,哪能把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时调换了回来。

B.金昌顺现在工作为何这么"顺"?金昌顺经过培训上岗,干起了冰箱总装焊接工,他的梦想是想当"海尔焊接大王"。

光想当不行,更要平日好好练。

怎么个练法?因为心急,刚开始金昌顺就碰了"钉子",在一次焊接比赛中成绩不理想,便一度产生了消沉情绪。

他的师傅发现这个现象后,便开导他说: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有一个过程,不要心急,工作效果如果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提高1%,长期坚持下来,就会有几何级数的提高。

师傅的话深深触动了金昌实用文档顺。

从此后,他苦练基本功,工余时间寻来些废旧的切割管子,天天晚上进行练习。

同事们说:"发现废旧管子就给小金,他这个拼劲真让人佩服!"金昌顺焊接技术天天有提高,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98年冰箱事业部举行的焊接比武中,金昌顺连续三次夺得焊接明星,并受到公司的嘉奖。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1.doc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1.doc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1海尔集团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中国青岛的一家大型的家电制造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处于技术领先水平,海尔品牌是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具世界竞争力的家电集团,连续多年列中国企业500强前30位。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明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现在海尔在欧美、中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子公司或销售网点,已进入全球化品牌阶段。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一、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的前身是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渤海尔电冰箱生产线后,改组成立海尔集团公司。

在不到16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的业绩。

在中国,海尔每年有1000万台各种家用电器进入人们的家庭;在海外,海尔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了400多万台海尔家电。

海尔16年的发展之路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中:----营业额:200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而1984年只有348万元,2000年是1984年的11600多倍;----利税:1984年资不抵债,2000年实现利税30亿元,自1995年以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收52亿元;----职工人数:2000年职工人数达到3万人,而1984年只有800人,2000年是1984年的37.5倍;----品牌价值:2000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300亿元,是1995年第一次评估时的7.8倍,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产品门类: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出口创汇:已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

海尔多元化经营成功案例分析

海尔多元化经营成功案例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冰柜、空调是海尔集团多元化初期进人的行业, 为扩大产销规模,2019年12月海尔集团首次跨 地区经营,收购武汉蓝波希岛公司60%的股份, 生产冰柜和空调产品。此外,海尔还与日本三菱 重工合资在青岛生产空调,产品全部出口。2019 年海尔空调在中国产销量与格力、春兰并列第一。
洗衣机是海尔集团的支柱产业之一。当海尔集团 将红星电器改组并经营上轨道后不久,2019年3 月海尔与广东爱德集团合资组建顺德海尔电器有 限公司,海尔以借款方式持股60%,主要生产洗 衣机产品。此外,海尔集团还于2019年在马来西 亚合资建厂,在当地生产并销售洗衣机。
2019年上半年,海尔大举进人知识产业, 主要从事海尔集团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开发,这是一种纵向一体化发展,将有力地 提升海尔集团的总体技术能力。
由此可见,海尔进入新行业的节奏是稳健 的,基本上是量力而行、步步为营地发展, 其核心基础是海尔不断提高的企业管理、品 牌及销售服务能力。
(2)根据行业相关程度进入新行业 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与老新行业之间的相
(5)进军知识产业 2019年1月,海尔与中科院化学所共同投
资组建“海尔科化工程塑料研究中心有限公 司”,从事塑料技术和新产品开发;4月25 日,海尔与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研究院合 资成立“海尔广科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从事数字技术开发和应用;6月20日,海尔 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C-MOLD公司合 资组建“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从事 CAS/CAM/CAE软件开发。这表明,海尔集 团开始进入知识产来,而且上述知识产业的 产品都是海尔集团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两者 形成一体化关系。
海尔在制冷家电行业经营三年半后即2019年7月才 大规模进入洗衣机行业。在这三年半的时间里,海尔 集团把原来的电冰箱行业建立起来的企业能力扩展到 整个制冷家电行业,并有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 海尔进人洗衣机、热水器、小家电、微波炉、洗碗机 等行业,其经营领域覆盖几乎全部的白色家电产品。

管理学案例分析——海尔

管理学案例分析——海尔

海尔管理案例分析海尔集团15年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高速稳定增长,从一个濒临倒闭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其经验被美国哈佛大学列为成功管理范例。

张瑞敏介绍:在海尔创业初期采取的是直线职能式管理,它是根据企业当时的情况确定的。

当时工厂有600名员工,由于企业连年效益很差,所以工厂情况十分混乱,采取直线职能式管理,易于控制强化管理和解决混乱局面;在海尔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采取的是矩阵结构管理,以项目组为主。

使职能与项目有机地结合,促进企业发展;在新经济时代,海尔采取了“市场链”。

一边整合企业外部资源,一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面对市场,变职能为流程,变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顾客满意度最大化。

新的业务流程从市场获得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信息,然后把这个信息转化为订单:物流根据订单采购;制造系统按订单生产;商流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

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动态的,因此企业永远保持着非平衡的有序的动态发展状态。

我们来看看海尔几种成功的管理模式——一、OEC管理法。

“OEC”管理法,即英文“Overall、Every、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

其内容:O—Overall(全方位)、E—Everyone(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Control(控制)、Clear(清理)。

“OEC”管理法也可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OEC”管理法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

首先确立目标;日清是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日清的结果必须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

这个管理法的执行过程是非常枯燥的。

它的实施需借助于一个叫做3E卡的记录卡,要求每个工人每天都要填写一张3E卡,3E卡将每个员工每天工作的七个要素(产量、质量、物耗、工艺操作、安全、文明生产、劳动纪律)量化为价值,每天由员工自我清理计算日薪(员工收入就跟这张卡片直接挂钩)并填写记账、检查确认后给班长,不管多晚班长都要把签完字的卡拿回来,再签完字交给上面的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审核完后再返回来,就这样单调的工作天天填月月填,不管几点钟下班都得完成。

海尔公司管理案例分析

海尔公司管理案例分析

市场创新三步曲第一步:提出市场创新理念: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面对中国家电市场的激烈竞争,张瑞敏没有选择死拼硬杀,而是另辟蹊径,谋求智赢。

于是海尔提出了市场创新理念:“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顾客的难题就是开发的课题”……但是抽象的理念并非每一个人都理解,将抽象的理念形象化、故事化,员工更容易接受。

基于这种认识,海尔及时抓住每一个能代表或诠释理念的行为与事件进行宣传,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大地瓜洗衣机”的开发案例。

第二步:大地瓜洗衣机事件一位海尔的客户突发奇想:“洗衣机既然能洗衣服,为什么不能洗地瓜呢?”于是就用洗衣机洗起地瓜来。

没想到地瓜还真的洗干净了,但是洗衣机却不转圈了。

海尔的一位维修人员把洗衣机修好后,回到办事处把事情当成笑话讲。

办事处主任却因此受到启发:“为什么不能开发既能洗衣服,又能洗地瓜的洗衣机?”他把这一市场信号和自己的想法尽快向本部汇报。

本部经研究,马上决定“三天之内设计出图纸,半个月之内投放市场。

”半月后,“海尔大地瓜洗衣机”闪亮登场,马上形成了抢购热潮。

从此,“大地瓜洗衣机”的故事流传开来,成为“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创造需求、引导消费”等理念的最好注脚。

江泽民总书记在一次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在谈到关于市场问题时,专门讲到海尔的“大地瓜洗衣机”案例,更使这一故事具有了传奇色彩。

第三步:建立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一体化的保证体系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海尔时,听说海尔“平均每天三个专利,一个新产品问世,而且大部分成活”的汇报,问了张瑞敏一个问题:电子工业部下属的很多企业,技术水平和科研手段都比海尔高出许多,为什么在产品开发上却不如海尔呢?张瑞敏回答:因为他们的技术太先进,先进到市场不需要的程度了。

在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上,许多企业存在着极不协调的现象:产品开发人员热衷于“闭门造车”搞开发,销售人员对新产品的销售却不感兴趣。

海尔案例的分析

海尔案例的分析

海尔案例的分析:一、海尔是如何响应用户需求的?海尔认为,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目标,而应该以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获取用户的忠诚度为目标。

这就要求企业更多地贴近市场和用户。

同时采用了ERP+CRM: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海尔ERP系统和CRM系统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前台的CRM网站作为与客户快速沟通的桥梁,将客户的需求快速收集、反馈,实现与客户的零距离;后台的ERP系统可以将客户需求快速触发到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结算系统、系统等流程系统,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协同服务,大大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时间。

面对个人消费者,海尔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网上业务。

消费者可以轻点鼠标,在海尔的网站上浏览、选购、支付,然后可以在家里静候海尔的快捷配送及安装服务。

海尔首先推出23种类的800多个在网上直接,各大城市的网上订购的用户可以在两天内拿到自己需要的称心如意和零距离的全天候星级服务。

二、海尔供应链是如何消灭存货的?1海尔现在实施信息化管理,通过三个JIT打通这些水库,把它变成一条流动的河,不断地流动。

JIT就是按照计算机系统的计划,需要多少,多少。

JIT送料指各种零部件暂时存放在海尔立体库,然后由计算机进行配套,把配置好的零部件直接送到生产线。

海尔在全国建有物流中心系统,无论在全国什么地方,海尔都可以快速送货,实现JIT 配送。

2、海尔用及时配送的时间来满足用户的要求,最终消灭库存的空间。

3、海尔现代物流:为订单而采购,消灭库存三、海尔如何进行供应链整合的?1海尔现代物流:双赢,赢得全球供应链网络○1通过整合内部采购资源,获得了更优的外部资源,供应商结构得到了根本优化,与供应商的关系不单纯是买卖关系,而是同一供应链上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整体,使整条供应链上的供货能力大于需求能力,以虚拟库存保证对订单的快速反应○2实施并行工程,由国际化化供应商参与设计和开发,大大加快开发速度,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使海尔产品保持技术的领先性○3从供应商到合作商,变买卖关系为双赢关系,从采购关系上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公平、互动、双赢。

海尔班组管理案例

海尔班组管理案例

相应的奖惩计划;
第1页共2页
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规定四:除数字指标外,班组长还要知道具体要赶超的具体标杆; 规定五:班组长要将每件事都落实到班组成员身上,即使是行政工作,也要 设置出可量化的工作计划和指标。 总之,作为班组长,我们要将计划的每一小部分都要落实到班组成员身上, 做到责任到人、到事,而且最后的结果要用数字说话,并且要制定相关考核 办法,这样有利于班组计划有效进行。
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吧?'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班组长不会再去想班组成员的工作态度如何,只要将责
陪同人笑着说:"我公司在考查上是这样规定的,如果发现某块玻璃脏了, 任锁定,就可以将这些工作内容和考核标准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当某个
追究责任时,是不会对擦玻璃的人处罚的,而是处罚那些负责检查这块玻璃 环节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将责任锁定在某个班组成员身上,防止班组成员相
现每层楼道里的玻璃都贴有一张小纸条,小纸条上面写着两个编码,一个编 是在海尔却不同,他不仅要管,而且要追究其责任,但是有点不同,他不是
码上写着:负责擦这块玻璃的责任人,另一个编码上写着:负责检查这块玻 追究具体实施过程中人的责任,而是要追究检查人的责任。
璃的责任人。
在海尔公司里,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会将责任分工明确。如:每块玻璃
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海尔班组管理案例
案例分析: 海尔能成为国际知名企业,与其高效的班组管理方法有很大联系。在一些班
海尔电冰箱是国际知名的品牌,在生产电冰箱的厂里有一栋五层楼的材料库。 组中,一块玻璃脏了,这根本就是小事,有的班组长或许叫住某个过路班组
一次有一位班组合作伙伴到海尔电冰箱材料库来考查,他每上一层楼就会发 成员来擦一下,有的班组长会追究擦玻璃人的责任,有的甚至干脆不管。但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10 分)
海尔经营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自 1984 年至 1991 年只生产单一产品电冰箱;1991 年与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海尔集团公司,1991 至 1995 年 3 年多时间里生产制冷家电产品;1995 年 5 月,
海尔集团收购了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了洗衣机行业;1997 年 8 月,海尔集团与莱阳家电总厂合资组建莱阳海尔电器有限公司,进入小家电行业,生产电熨斗,海尔集团的经营领域扩大到全部白色家电行业,时间是两年,1997 年,海尔集团与杭州西湖电子集团全资组建杭州海尔电器,生产彩电、VCD 等产品,正式进入黑色家电领域;海尔集团控股了青岛第三制药厂,进入了医药行业;1998 年海尔集团开始进入知识产业;随后,又进入了金融、餐饮和旅游等行业,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经营战略。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海尔集团的发展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战略?
(2)海尔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1)在海尔集团的发展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战略?
答:(1)企业经营态势战略:发展型战略;
(2)企业经营规模战略:规模扩大化战略;
(3)企业经营事业部战略:多样化经营战略。

(2)海尔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有何特点?
答:(1)根据企业能力控制多元化节奏,量力而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2)根据行业相关程度进入新行业;
(3)通过收购、控股、合资的方式进入新行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创新三步曲
第一步:提出市场创新理念: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
面对中国家电市场的激烈竞争,张瑞敏没有选择死拼硬杀,而是另辟蹊径,谋求智赢。

于是海尔提出了市场创新理念:“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顾客的难题就是开发的课题”……
但是抽象的理念并非每一个人都理解,将抽象的理念形象化、故事化,员工更容易接受。

基于这种认识,海尔及时抓住每一个能代表或诠释理念的行为与事件进行宣传,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大地瓜洗衣机”的开发案例。

第二步:大地瓜洗衣机事件
一位海尔的客户突发奇想:“洗衣机既然能洗衣服,为什么不能洗地瓜呢?”于是就用洗衣机洗起地瓜来。

没想到地瓜还真的洗干净了,但是洗衣机却不转圈了。

海尔的一位维修人员把洗衣机修好后,回到办事处把事情当成笑话讲。

办事处主任却因此受到启发:“为什么不能开发既能洗衣服,又能洗地瓜的洗衣机?”他把这一市场信号和自己的想法尽快向本部汇报。

本部经研究,马上决定“三天之内设计出图纸,半个月之内投放市场。

”半月后,“海尔大地瓜洗衣机”闪亮登场,马上形成了抢购热潮。

从此,“大地瓜洗衣机”的故事流传开来,成为“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创造需求、引导消费”等理念的最好注脚。

江泽民总书记在一次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在谈到关于市场问题时,专门讲到海尔的“大地瓜洗衣机”案例,更使这一故事具有了传奇色彩。

第三步:建立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一体化的保证体系
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海尔时,听说海尔“平均每天三个专利,一个新产品问世,而且大部分成活”的汇报,问了张瑞敏一个问题:电子工业部下属的很多企业,技术水平和科研手段都比海尔高出许多,为什么在产品开发上却不如海尔呢?张瑞敏回答:因为他们的技术太先进,先进到市场不需要的程度了。

在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上,许多企业存在着极不协调的现象:产品开发人员热衷于“闭门造车”搞开发,销售人员对新产品的销售却不感兴趣。

两个部门好像互不相关的两架马车。

原因很简单:产品开发人员按照“我能开发什么就开发什么”的思路去开发,开发出来的产品市场不需要;销路不好,销售人员付出了双倍努力却拿不到相应报酬,当然没有积极性。

海尔则是另一番景象:产品开发人员走出设计室,主动到市场调查,主动与营销人员
沟通,了解客户难题,根据客户难题申请产品开发课题,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因为新产品能解决客户难题,深受客户欢迎,销售人员积极性高涨,市场得以迅速扩张……这不仅仅是靠理念的引导,也有利益的吸引。

在这一先进理念指导下,海尔推出了一整套制度: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制、成活产品技术入股分红奖励制……按照这些制度,开发人员根据有关信息,做新产品开发立项申请,一经立项,可以预借开发经费,开发人员则以技术入股方式在所开发的产品中享有分红权。

正是这样一种利益的吸引,这样一种机制,保证了海尔新产品层出不穷:“削土豆皮洗衣机”,“小小神童洗衣机”,“彩色冰箱”,适应西部开发的“沙漠型空调器”,适应恶劣环境需要的“耐热”、“耐冷”空调器……在开发人员、营销人员得到利益的同时,“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等理念得到了牢固的树立。

在海尔一开始经营的时候,主要面对的是国外市场,而生产的“残次品”则是留给了国人“享用”。

但自从张瑞敏的“砸冰箱”事件之后,海尔冰箱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渐渐地,国内市场也开始愈来愈被重视,好质量的冰箱创造了市场的需求,通过市场的地理转移通过开发产品新的物理使用价值,寻求新用户,即“大地瓜洗衣机事件”。

其结构的创新,不改变原有品种的基本性能的前提下,对现在生产的冰箱进行改进和改造,使原本只能洗衣服的洗衣机也能够为有需要的人洗地瓜了。

既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也是影响了人们对消费洗衣机的社会评价,从而诱发和强化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增加产品的销量。

海尔公司还巧妙地运用了激励员工的方法,使员工最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