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对联专项复习教案.doc
中考专题复习——对联教案1
中考专题复习——对联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难点: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1.提问法。
通过互动提问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白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讨论法。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由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对联题导入二、介绍对联的来龙去脉:对联来历简介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就是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用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
宋代以后,在民间,新年悬挂春联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的诗中有这么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对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三、佳联趣联欣赏:1、讽喻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解缙一二三四五六七(忘八)忠孝仁爱礼义廉(无耻)2、励志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范文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朝著名学者顾宪成3、谜语联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谜底:暖水瓶4、拆字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5、回文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上联:雾锁山头山锁雾下联:天连水尾水连天------福建厦门鼓浪屿6、名胜联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此联为岳阳楼联。
即色即空,即心即佛。
亦诗亦酒,亦儒亦仙。
——甘肃兰州白云观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2020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对联(含答案)
2020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对联(含答案)1.(2019·绍兴中考)绍兴兰亭景区有一副楹联,上联为:雅集鸿文传百代,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 )A.至乐无声唯孝悌B.流觞韵事足千秋C.来听渔鼓唱前朝D.愿无忘名士风流2.(2019·温州中考)寻找“最美”对联。
根据内容,给下面三个地方选出相应的对联。
(1)永嘉上塘殿戏台( ) (2)文成刘基庙( )(3)江心屿文天祥祠( )A.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B.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
C.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还虚。
3.(2019·广东中考)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无处随时不清风动来举起消酷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9·庆阳中考)根据《西游记》中的相关情节,完成下面对联。
(任选一联)上联:________孙行者上联:黑风山里黑熊怪下联:鹰愁涧遇小白龙下联:白虎岭________5.(2019·北京中考)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
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驼铃__①__,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__②__;波涛__③__,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__④__A.①滚滚②欧亚③悠悠④乾坤B.①滚滚②乾坤③悠悠④欧亚C.①悠悠②欧亚③滚滚④乾坤D.①悠悠②乾坤③滚滚④欧亚6.(2019·安徽中考)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颔联)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______。
(颈联)A.风高还 B.风高回 C.高风还 D.高风回7.(2020·原创)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民俗文化精品,它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手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
拟写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拟写对联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理解对联的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联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基本概念:对联的起源、对联的组成部分。
2. 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结构相同。
3. 对联的分类:春联、挽联、寿联、行业联等。
4. 拟写对联的方法:选材、构思、对仗、平仄、修改。
5. 拟写对联的注意事项:避免生僻字、注意语境、保持简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联的基本知识、拟写对联的方法。
难点:拟写出富有创意、对仗工整、内容相关的对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则有趣的对联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对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3. 实例分析:分析经典对联,讲解拟写对联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拟写:学生分组练习拟写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拟写的对联,互相评价、交流。
6. 总结提升:总结拟写对联的注意事项,强调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拟写对联的方法。
2. 拟写一副春联,要求对仗工整、内容相关、富有创意。
3. 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运用。
4. 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春联作品,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对联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对联的特点和拟写方法。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拟写对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提高学习效果。
4. 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经典对联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示范。
2. 准备对联素材,方便学生练习拟写。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4. 准备评价表格,用于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初中语文对联教案
初中语文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历史,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律。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律3.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4. 对联的鉴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律2.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历史,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律,创作方法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创作对联,学生跟随练习。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联创作心得,互相评价。
4. 鉴赏法:欣赏经典对联,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律: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等、意义相关。
3. 讲解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选材、构思、对仗、炼字等。
4. 示范创作对联:教师现场创作一副对联,讲解创作过程和心得。
5. 学生跟随练习: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学生尝试创作对联。
6.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互相评价。
7. 欣赏经典对联: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经典对联,提高审美能力。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技巧。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创作对联,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对联创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对联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中考对联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中考对联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中考对联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特征2、通过模仿训练,掌握对对联的一般方法,学会对简单的对联。
一、导入1、一九三二年清华大学入学试,陈寅恪出了一个对对子的小题目,谜面是“孙行者”结果周祖谟对以“胡适之”。
陈寅恪说对得这么好,考任何系都该录取。
别看轻三个字,既要讲平仄,又要词性相对,更有非常深厚的文化意蕴在里面。
又如,中央电视台一九八二年春节征联出句:“碧野、田间、牛得草”,评冠军的对句:“金山、林里、马识途”。
各以三个文化界人名相对,各字分类相对也工整,第一字是颜色字,第二、三字是地理类,第四字是方位词,第五字是动物类,第六字是动词,第七字是具体名词,2、《201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考试目标(二)4.正确运用句式,根据语言情境进行仿写、续写、改写,而对联就是一种特殊的仿写、续写。
中考常常用对联的形式结合文学常识、名著阅读、综合性学等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查。
二、解题策略1、要了解特征。
出示:五千年梦想明日可期六十年辉煌今朝细数问:读这幅对联,你能说说对联有什么特征?(明确:对联是由对称的上下两联组成的对偶语句,上下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并列关系:龙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
互补关系、对立关系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安和承接关系: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特征:A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B相应位置上的词要词性相同,C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节奏也应相合,D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还要求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E内容相互关联。
(相关,就是上下联所描写所形象的思想内容,思想意境必须相互关联,同为一件事物的.各方面,不能风马牛不相及。
如“电影院中看电影;图书馆里读图书”)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或平仄等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但也有例外)。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对联知识》
课
堂
板
书
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对。
3、结构一致。
4、仄起平收。
教
学
反
思
4、在“优良家风,我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语文老师给出了一副对联的部分内容,请你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将对联补充完整( )
长辈__________明祖训 子孙心领神会 ______
A.言传身教 承家风
B. 口耳相传 正品性
C. 以身作则 承家风
D. 言传身教 正品性
解题思路
①审题:要求补全对联,主题为“优良家风,我传承”,上联空线处需要与“心领神会 ”对应,下联空线处中需要与“明祖训”对应,并且要注意补写内容的平仄对应。
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
词类相当结构同,节奏相合仄对平。
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生。
2、对联题的答题步骤:
(1)把握句意,确定内容;(2)理清节奏;(3)根据内容、节奏和平仄特征,字字落实;(4)再从整体上把握,调整和修改。
3、作对联容易出现的问题:
(1)跟着感觉,读起来顺口就写答案。
(2)没从节奏入手分析,字数对就行。
A.大力可能通纸背,尖毫仍觉吐花香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紫玉池中含雨露,白银笺上走龙蛇 D.贮水养来清玉案,和烟磨成紫溪云
解析:此题考查对联内容的分类,注意题干中的“书法对联”,B项是劝勉联,上联强调“贵学”,下联强调“行”的重要性,与“书法”无关。
3、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学校邀请了戏剧表演艺术家来校表演,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请你为本次活动选出的对联补齐下联( D )
对联专题复习教案.doc
“对联专题复习”教案江苏汤继宗教学目标:1、掌握对联相关知识2、掌握对联制作的方法3、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对联考察的类型教学过程:一、对联定义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用以强调其文学性质。
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可以包括文字游戏。
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通用。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
也就是说,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联文是有意义的,或可以理解的;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对联是独立存在的文本,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
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我们没有把上下联在意义上互相依存的要求(这是一般对联都应满足的要求)写入定义,只是为了承认“无情对”也是对联。
例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这副对联平仄合律,逐字相对,绝对工整,上下联分别成文,但是上下联在意义上毫不相干。
上联是一种酒名,即三星牌白兰地酒。
下联是江南五月阴雨连绵的天气,也是梅子熟了的季节。
据说是为了给“三星白兰地”做广告,故意出下联征对。
其效果之大,可想而知。
有些对联很难说是意义完整的句子。
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这副隐字讽刺谜联,上联不成句子,下联不成句子,合起来也不成句子,但是上联有含义,下联有含义,合起来意义更明显(忘八/ 无耻)。
因此,我们只需要知道这副对联是七言句式,能理解字面和隐藏的含义就行,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语法分析。
楹联,与诗、词、曲、赋、骈文一样,属于古典文学范畴。
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
用现代语法来分析楹联结构,是当前楹联教学的一大误区。
因为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
楹联语法(或文法)与一般语法(或文法)并无多大差别,无庸多说。
下面谈到的“句”,是指诗词的“句式”,或古文的“句读”,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
二、对联的形式(一)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
中考语文对联专项复习教案1
对联——中考专项复习
(一)对联的起源: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年,到了五代,人
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此外,张挂对联,传统作
(天
三、
数是一样的;词性相对指的是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性是一样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
行断句,书声
舞,映出芙蓉牡丹;吟出上联之后,秀才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
赶考归来,已是秋去冬来。
一日雪后一、中考对联常见题型:直对对联、情境对联
对联——中考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点击对联主题》教案
《点击对联主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特点。
2.分析中考对联题的考查导向,制定复习策略。
3.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设想借中考典型例题的分析,了解出题者的考查导向,制定复习策略,再辅以练习深化。
三、教学过程(一)对联故事明朝解缙门对富人家的竹园,绿竹春松,苍翠欲滴,故在门上贴对联一幅: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富人见后将竹子全部砍去,解缙在对联下各加一字,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富人一见,干脆将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又各加一字,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二)对联漫谈对联,对联,即对子,它是从律诗的对仗中演化而来的。
是一种富含文化古典气息的文学形式,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
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对联简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以驱鬼压邪。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对联题型在近两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内容由课内诗文涉及到各种各样课外知识,题型也是多姿多彩。
这节课让我们通过对中考典型例题的分析,来制定复习策略。
要想在中考卷中做好对联类试题,首先应当了解对联的一般常识,掌握这种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学形式的特征。
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修辞手法。
下面我们一副对联为例说说对联的基本特征:上联:竹菊梅兰可养性下联:琴棋书画自陶情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中考专题复习对联复习教案
对联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一般规则2、学会对简单的对联,能准确解答对联考试题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对联的基本规则:一、要字数相等,长度相同。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上联)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下联)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上联),蜡炬成灰泪始干(下联)。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如:屋后松竹添秀色,门前梅兰(吐幽香/着新装)四、要结构相应,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断句一致。
如: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C)。
上联:商贸繁荣两塔擎天光禹域下联:□□□□三山载福毓榕城A.人杰地灵B.四季如春C.人文鼎盛D.海西明珠五、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又不能重复。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另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练习检测一、词语对应1、下面一幅对联,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修改后的下联: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
2、有一副对联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是“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它的下联应该是(D)A.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B.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C.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D.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墓二、语句删节3、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2020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四对联(含解析)
2020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四:对联1.(2019·绍兴中考)绍兴兰亭景区有一副楹联,上联为:雅集鸿文传百代,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 )A.至乐无声唯孝悌B.流觞韵事足千秋C.来听渔鼓唱前朝D.愿无忘名士风流2.(2019·温州中考)寻找“最美”对联。
根据内容,给下面三个地方选出相应的对联。
(1)永嘉上塘殿戏台( ) (2)文成刘基庙( )(3)江心屿文天祥祠( )A.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B.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
C.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还虚。
3.(2019·广东中考)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无处随时不清风动来举起消酷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9·庆阳中考)根据《西游记》中的相关情节,完成下面对联。
(任选一联)上联:________孙行者上联:黑风山里黑熊怪下联:鹰愁涧遇小白龙下联:白虎岭________5.(2019·北京中考)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
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驼铃__①__,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__②__;波涛__③__,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__④__A.①滚滚②欧亚③悠悠④乾坤B.①滚滚②乾坤③悠悠④欧亚C.①悠悠②欧亚③滚滚④乾坤D.①悠悠②乾坤③滚滚④欧亚6.(2019·安徽中考)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颔联)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______。
(颈联)A.风高还 B.风高回 C.高风还 D.高风回7.(2020·原创)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民俗文化精品,它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手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
2020年中考语文对联专题复习(有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对联专题复习班级姓名完成情况【考点解读】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
对联类考查题型呈现出灵活多变的趋势。
近几年初中语文考卷尤其是中考卷中出现的主要题型有:对联链接式、对联匹配式、对联撰写式、对联赏析式。
【对联规则】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典型题例】(一)对联链接式例.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二)对联匹配式例.下列各项中,能与“四面湖山归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是()A.万紫千红总是春B.万家忧乐到心头C.千锤万凿出深山D.万户争传新乐府(三)对联撰写式例.对偶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
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五行山下定心猿。
(四)对联赏析式例.请对下面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019真题练】1.(2019中考真题湖南湘西州)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
有一座高山,山顶尖尖,像一支倒上去的笔在天上写字;高山脚下有一片梯田,像横着推过去的片树叶,铺满大地庄园,煞是壮观。
上联是:尖山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
下联是:。
2.(2019中考真题浙江宁波)请你运用对联知识,为“两浙光风三月柳”选出下联( )A.齐家立业即文章B.千秋功业一楼书C.四面湖山依几席D.争与友人戏落红3.(2019中考真题浙江金华)“拆字对联”是一种活泼精巧的对联样式,体现了汉字之美,下面四副对联中不属于“拆字对联”的一项是()4.(2019中考真题内蒙古包头)完成下面的对联。
2019-2020年中考)全国语文《对联、广告、标语等的拟写》考点解析
2019-2020年中考)全国语文《对联、广告、标语等的拟写》考点解析“浓缩的都是精华”,对联、广告和标语像一朵奇葩,闪耀在语文中考的园地中。
在2014年中考中,宁波卷以炼字形式展示了对联的无穷艺术魅力;东营卷为“生命与空气”宣传活动拟写公益广告,号召大家爱护环境;广安卷让学生为“旅游日”拟写标语以吸引天下游客。
这些试题,均巧妙地将语文与生活“嫁接”起来,考查了考生的语文实际运用的能力,体现了“大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
对联类考查题型呈现出灵活多变的趋势。
近几年中考的主要题型有:对接式、赏析式、修改式、撰写式、联想式(即由对联联想到某历史人物或名胜等)。
广告和标语类的主要题型有:评析、理解广告和标语;创作、拟写广告和标语。
1.对联拟写指要(1)字数相等。
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才整齐、对称、平衡,给人视觉上的美感。
(2)结构相同。
对联的上下联要求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并列对并列等。
(3)词性相对。
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词性要相对(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虚词对虚词等。
(4)平仄相反。
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要做到“平仄相反”。
上联的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
但一般情况下,对考生平仄方面的要求没有这么严格。
(5)语意相关。
这是对联内在美的体现,它要求上下联的意脉必须互相关联。
对联的内容关联可分为三类:正对(上下联内容相类相关)、反对(上下联内容相对相反)、流水对(上下联内容连贯相承)。
2.广告词、标语的拟写技巧与标准(1)活用修辞。
①对偶。
这类广告、标语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美感,便于记忆。
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②对比。
通过鲜明的对比,给人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如: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③比喻。
使其形象生动。
如:普通话——13亿颗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④设问。
便于激起人们的思考,增强感染力。
如:为何血浓于水?因有爱在其中。
(义务献血)⑤反复。
中考语文:《对联题》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对联题》复习教案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文化长廊中的一串璀璨的珍珠,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对联里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集中体现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
拟就一副精妙的联语,需要创作者有丰厚的语文知识积累,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它的这种综合考查功能,为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推崇,也受到了近几年中考命题人员的青睐。
下面笔者试就这两年的中考对联题的考点,题型设置略作分析,期望能对即将面临中考的莘莘学子有所帮助。
一、考点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种:(一)、考基本的对联常识。
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对联的基本常识。
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仄相对,内容相关。
1、字数相等。
对联可长可短。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
如果字数不相等,除特殊情况外,便不成为对联。
2、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
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比如:“学问藏今古;文明播东西”,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
稍长的对联,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字数和节奏形式都必须一致。
3、词性相对。
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4、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
例如:“祖国江山好;大地气象新”中,上联“祖国江山”是偏正结构作主语,下联即以“大地气象”偏正结构作主语来对。
5、平仄相对(要求不是太严,所以这里就不讲了)。
汉字有四个声调,普通话四声,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二者是平声,后二者是仄声。
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今平仄。
对联关于平仄的格律,最重要的是,上联末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尾字必须是平声。
6、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
中考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珠联璧合得佳句——对联专题复习【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学会对对联的方法,把握中考有关对联的题目类型,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握中考有关对联的题目类型,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读《笠翁对韵》,初步感受对联的特点。
请学生观看昆明大观楼第一长联,增加对对联的感性认识,再说一个小故事,解缙,明朝的大才子,早在少年时代,就才华横溢。
十岁时的一年除夕,望着家门口的壮丽景色,触景生情,写下一幅对联:“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
解缙家门口的邻居,是当朝的曹尚书,听说此事,赞叹中有怀疑,想考考解缙,于是就在解家大门口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林,挡住了解家门前的景色,可是解缙,灵机一动,写下了这样一幅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大吃一惊,于是命人将竹子全部砍断,解缙在对联下各加一字,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一见,干脆将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又各加一字,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解缙的智慧,也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对联的富于变化。
对联,就是对子。
古来有之,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
对联常常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二)把握对联特征对联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语文的素养,同时也是中考的热点所在。
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对联的特征,从而提高中考做对联题的针对性。
请大家阅读老师给出的几个对联,看看有什么问题。
1、福如东海,寿比山。
指出问题:上下联字数不相等,应该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明确对联的第一个特征:字数相等。
2、请选出“千里始足下”的下联。
A、高山微尘起B、高山起微尘明确答案是B——对联应该上下联词性相对。
可以借鉴杜甫《绝句》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明确对联的第二个特征:词性相同。
3、是否满足了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对联就是佳对了呢?请看一道对联题。
中考语文人教版复习教案:句子,对联
复备
15
15
15
1、教师出示复习目标内容。
2、学生自学《金榜》49页内容,标注出重点难点。
3、感悟题型。学生做50到51页内容。
4、教师阶段总结规律。病句类型的几种情况。教师补充中考常见题型。
通过。。。。。。使。。。。(缺主语)
能否(判断词)
能不能
并列词语(发展和了解)等
5、多媒体展示——如何仿写句子
二、仿写句子知识:
1.知识指导: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中仿写题型倍受青睐。这种题型既能考查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受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又能考查出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及语言创造能力。做这种题型,要明确两大问题:(一)什么是仿写句子;(二)仿写的题型有哪些。
(一)什么是仿写句子: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这种题型,看似容易,觉得都能做出,其实很难,得分率极低,所以,只有把握住仿写的要领,才能仿写成功。那么,如何按要求进行仿写呢?
一、病句复习:
加强巩固对病句类型的判断以及修改病句,有利于提高中考基础题中病句选择题的答题准确率,同时也有助于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可以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1.病句类型及运用
(1)用词不当①感情色彩不当。②关联词用错。
(2)搭配不当①主谓搭配不当。②动宾搭配不当。⑧主宾搭配不当。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二)常见的仿写题型主要有以下三种:续写式;话题式;开放式。
三、对联指导:
1.对联知识:
①雅称“楹联”,俗称“对子”,素有“诗中之诗”的美称。它是中华文艺百花园中一朵独特的奇葩,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对联专项复习教案
(一)对联的起源: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年,到了五代,人
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此外,张挂对联,传统作
(天
三、
数是一样的;词性相对指的是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性是一样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
行断句,书声
舞,映出芙蓉牡丹;吟出上联之后,秀才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
赶考归来,已是秋去冬来。
一日雪后一、中考对联常见题型:直对对联、情境对联
对联——中考专项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