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列举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的答案

合集下载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引言唯物史观是一种哲学观点,它强调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世界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驱动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呈现出不同的阶级和社会形态。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原理唯物史观以辩证法为基本原理,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相互矛盾又互相依赖的矛盾因素的斗争推动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于社会矛盾的斗争,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 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唯物史观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推动的。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当新的生产力出现时,旧的生产关系就会成为约束社会发展的瓶颈,从而推动社会的变革。

3. 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

通过阶级斗争,被压迫的阶级可以推翻压迫阶级的统治,从而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4. 社会革命的历史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矛盾的深化和阶级斗争的加剧,社会将发生根本变革和革命。

社会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唯物史观的实践意义唯物史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是可变的,社会变革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斗争的结果。

同时,唯物史观也告诉我们,社会变革是需要实践力量的支持的。

无论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还是从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唯物史观都强调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唯物史观还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人们在实践中正确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推动社会变革的进程。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从而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结论唯物史观是一种重要的哲学观点,它以辩证法为基本原理,强调社会发展是由相互矛盾的矛盾因素的斗争推动的。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基本观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三个基本原理: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第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第一,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基础及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第二,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因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2 .与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结构和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3.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

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 .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阶段。

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生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从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后,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5 .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它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 人类社会史上的各个时代,正如地球史上的各个时代一样,是不能划出抽象的、严格的界限的"(马恩全集,卷23,P408)6.人类社会的一般进程和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唯物史观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基本观点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1.社会主流思想(1)古代中国主流社会思想的发展演变:百家争鸣;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和发展;宋明理学;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等。

(2)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救国思潮;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思潮,资产阶级的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潮(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思潮(民主与科学);无产阶级学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等。

2.社会文学艺术形式古今中外不同时代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西方世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文学、艺术等,均体现着上述唯物史观原理。

1.(2015·保定联考)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2015·烟台联考)“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

”下列文化现象与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及市民阶层的扩大关系密切的是( )①唐诗的繁荣②理学的形成③宋词的兴盛④明清小说的兴起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3.(2015·深圳校际交流卷)进入明代后,随着杂剧艺术的日益衰落,南戏变得愈加繁盛,并形成了昆山、弋阳、余姚、海盐“四大声腔”,流传于各地,此即为明代戏剧传奇的兴起。

高三唯物史观知识点

高三唯物史观知识点

高三唯物史观知识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是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它指导着我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高三学习阶段,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知识点对于理解社会科学相关内容和做好相关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三唯物史观知识点,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该内容。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 客观存在决定人的意识和行为唯物史观强调客观存在对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决定作用。

人类的思维、价值观、行为方式等都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

因此,我们在学习历史和社会科学知识时,需要关注社会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等客观存在的因素,深入分析并理解事件和现象的产生原因。

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人的本质特征唯物史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和实践,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 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客观规律的过程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客观规律的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会不断改变。

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会有相应变化。

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1.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唯物史观强调物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历史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基础变动和上层建筑随之变动的结果。

而唯心史观则认为意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历史的发展是思想和意识变动的结果。

2. 对社会历史的解释唯物史观通过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实证的分析,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唯心史观则通过思想、意识等主观因素的分析,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3. 对人类进步的解释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进步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而唯心史观则认为人类进步是思想、意识等主观因素的推动。

三、唯物史观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1. 学习中的应用在各科学习中,我们需要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

简述唯物史观基本观点

简述唯物史观基本观点

简述唯物史观基本观点:
答案解析:
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社会意识是第二性。

2、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基本观点概括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唯物史观主要观点

唯物史观主要观点

唯物史观主要观点
唯物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因素决定的,而不是由精神因素决定的。

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包括: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地理环境等;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等。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等制度和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创造了精神财富,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5.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过程,是不断进步的。

总之,唯物史观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它强调了物质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承认了精神因素的重要性。

唯物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简述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

简述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

简述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
唯物史观,又称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方法。

以下是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首先,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社会存在,即物质生活方式,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决定社会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的基础。

这意味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

其次,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社会就会进步;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社会就会停滞甚至倒退。

同样,上层建筑也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否则就会产生社会矛盾和冲突。

再者,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同时,人民群众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最后,唯物史观还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导致了阶级的产生和阶级斗争的激化。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它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和进步。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凡是社会中从事一定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

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涵义人民群众指的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成员大多数的总和。

人民群众具有量与质的两重规定性:以量的方面而言,它指的是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从质的方面而言,它指的是推动历史发展与进步的一切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也是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及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中都有不同的内容,但不论在何种国家、何种历史阶段,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2.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这表现在:⑴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人民群众,首先是劳动群众,正是社会生产力的最主要要素。

⑵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人民,是物质生产的直接承担者。

历史上的一切生产工具,从粗糙的原始石器到现代化的机器设备,都是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创造的;人类所必需的一切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也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的。

物质文明实际上是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

⑶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成果、艺术作品和文化成就,往往都是依据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素材和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实践经验汇总和提高的结果。

脱离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任何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不可能创造出来。

②劳动群众为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物质前提。

③劳动群众也直接参加了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活动,其中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文化的创造和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⑷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全面阐释唯物史观

全面阐释唯物史观

全面阐释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之一,它是对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理论观念。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物质决定意识:唯物史观强调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它对人类的实践和认识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类的意识、思想和
文化等都是在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和
发展的。

这意味着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革会引起社会意识
形态的变化。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经济基
础,即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是社会发展的基
础。

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化、
宗教等各个方面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的改变必然会引起上层
建筑的变革。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即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等会影响他
们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

这意味着不同社会阶级、不同经济
地位的人们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思想倾向。

4.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
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每个历史时期,社会存在着
不同的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推动了社
会的变革和发展。

总的来说,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历史的演变和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为基础,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角度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介绍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历史发展的阶级斗争。

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制度形态。

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和商品经济是主要的生产关系形式,导致了人们对个人私利的追求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一切思想意识的源泉。

因此,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变化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物质生活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包括生产技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要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变革。

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会产生不同的生产关系,从而导致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

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农奴制度是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物,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的物质基础。

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哲学、文化等各种意识形态和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然而,最终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根本性变化。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阶级通过控制经济基础的生产资料,从而掌控了社会的上层建筑,这意味着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

历史发展的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2021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1唯物史观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1唯物史观含解析

唯物史观【概念内涵】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亦称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主要内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4)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关键词】无相对固定的关键词【真题回顾】1.(2020全国Ⅰ卷·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某某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某某等地。

南宋时,“某某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材料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种植,大、小麦在南方的推广种植都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选A项;曹魏时已经改进翻车,且材料与灌溉工具的改进无关,排除B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没有体现出均衡发展,排除C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影响民众饮食结构,但没有根本改变,排除D项。

2.(2020全国Ⅰ卷·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宋明理学是官方哲学,材料宗谱的主要内容“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故选B项;宗谱的纂修反映出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作用,与选官制度科举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并非士族独有,与维持血统纯正无关,排除C项;材料宗谱的纂修反映出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作用,与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结构无关,排除D项。

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

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

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哲学是研究世界本质和人类思维的学科之一,其中关于历史的哲学观点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

本文将探讨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这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

一、唯物史观的哲学观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历史的发展是在物质生产力水平变革的基础上实现的。

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是因为人们在物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和交往,而这些物质条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因此,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

唯物史观认为,要推动社会的进步,首先要改变社会的经济基础。

2. 生产力水平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水平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推动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的进步。

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包括生产力的增强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它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演进。

3.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在任何社会中,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这些矛盾和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历史上的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是经过阶级斗争而兴起和灭亡的。

唯物史观认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

二、历史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历史唯心主义是一种将历史发展看作意识、精神和观念的发展的哲学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意识决定存在历史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存在。

意识、精神和观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决定因素。

历史唯心主义强调人们的观念和信仰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它认为,只有通过思想的革命和观念的变革,社会才能实现进步。

2. 创造性的个体决定历史进程历史唯心主义认为,创造性的个体决定历史进程。

在历史的发展中,重要的是个别人物的力量和创造。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历史唯心主义强调个体的创造和创新对历史的作用。

唯物史观的六大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的六大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的六大基本观点
1、历史发展是由物质条件来决定的。

历史发展最终的动力来自物质制造出来的客观条件,像自然环境、基础性制度、科技水平以及生产资料等。

2、物质生活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历史发展的目的也必须通过改善物质生活来实现。

因此,物质生活是历史发展的目的和基础。

3、历史发展的核心是人类的实践活动。

历史发展是人类的实践活动的结果,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4、社会发展的出发点是物质的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发展的核心应该是物质的生产力的发展,比如说科技水平、生产工具的改进等。

5、历史发展是统一进步的过程。

历史发展是一个由整体有机组合而成的统一进步的过程,比如说物质生活上的进步与精神文化发展上的进步相结合,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6、历史的规律性是客观的。

虽然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复杂的,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性,这些客观规律性不是简单的抽象概念、理论和结论,而是历史发展过程本身所表露出来的。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三个基本原理: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第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第一,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基础及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第二,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因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2.与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结构和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3.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

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阶段。

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生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从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后,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5.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它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 人类社会史上的各个时代,正如地球史上的各个时代一样,是不能划出抽象的、严格的界限的"(马恩全集,卷23,P408)6.人类社会的一般进程和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哎呀,这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可真是让人头疼啊!不过,既然我们要聊聊这个话题,那我就得好好说说咯。

咱们得明确什么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简单来说,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

这个观点可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严密的理论基础的。

那么,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关系则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换句话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平时的生活一样,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才能在职场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2. 阶级斗争: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在游戏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一样,只有不断地战胜困难,才能获得更高的成就。

现实生活中的阶级斗争可能没有那么夸张,但同样适用这个道理。

3. 人民群众:唯物主义历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在聚会时,总是觉得别人家的菜好吃一样。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发挥出来,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4.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在购物时,总是喜欢买打折的商品一样。

因为这样既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又能节省开支。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就是告诉我们,要想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就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把握时代的脉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当然啦,这个道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像我们在玩游戏时,总是需要不断地尝试新的策略和方法一样。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所以呢,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努力提高自己,为实现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一、概述历史唯物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物质生产能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阶级斗争的主导地位以及历史发展的方向等。

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1. 辩证法的运用历史唯物论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推动社会的不断演化。

2.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历史唯物论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3. 社会意识受制于社会存在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最终受制于社会存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改变,上层建筑也会相应变化。

三、阶级斗争的主导地位1. 阶级斗争的存在性历史唯物论认为阶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2. 阶级斗争的主导地位历史唯物论指出,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决定性的,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将会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3. 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历史唯物论认为,阶级斗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无阶级社会到阶级社会,再到无阶级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将会不断升级和演变。

四、历史发展的方向1. 社会主义的胜利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阶级斗争发展的结果和人民群众觉悟程度的提高。

2. 人民群众的根本任务历史唯物论强调,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人民群众的觉悟和组织能力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社会主义本质的阐释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建立无阶级社会,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并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境界。

五、总结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阶级斗争的主导地位。

它指导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列举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的答案[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列举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的答案篇一 : 列举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的答案列举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受其客观规律支配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分别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规律。

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内容是,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且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结构和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的内容是,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

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与经济基础;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主要作用。

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两种基本形式;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5、历史上的每个个人,都对社会历史起过一定的作用,只是作用有大有小、作用的性质有促进和阻碍。

但是,必须明确,不管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谈谈对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之间关系的理解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价值规律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和商品经济社会的运行。

价值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形成价值规律。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为: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动机和决定目的,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表明,从雇佣劳动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追逐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过程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

分类SAb视直径190′ × 60′视星等 +4.36其他名称M31, UGC 454, PGC 2557NGC 224 是1个螺旋星系,距离大约230万光年,位于仙女座的方向上,是人类肉眼可见最远的深空天体。

仙女座星系被相信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本星系群的成员有仙女星系、银河系、三角座星系,还有大约50个小星系。

但根据改进的测量技术和最近研究的数据结果,科学家现在相信银河系有许多的暗物质,并且可能是在这个集团中质量最大的。

然而,史匹哲太空望远镜最近的观测显示仙女座星系有将近一兆颗恒星,数量远比我们的银河系为多。

在2006年重新估计银河系的质量大约是仙女座星系的,80%,大约是7.1×1011M?.仙女座星系在适度黑暗的天空环境下很容易用肉眼看见,但是如此的天空仅存在于小镇、被隔绝的区域、和离人口集中区域很远的地方,只受到轻度光污染的环境下。

肉眼看见的仙女座星系非常小,因为它只有中心一小块的区域有足够的亮度,但是这个星系完整的角直径有满月的七倍大。

ngc_NGC 224 -观测简史[)发现历程最早的仙女座星系观测纪录可能出自波斯的天文学家Al Sufi,他描述它是”小云”,星图上的标记在那个时代也是小云。

第1个以望远镜进行观测和记录是Simon Marius,时为1612年。

在1764年梅西尔将他编目为M31,并不正确地相信Simon Marius为发现者,却未察觉Al Sufi在更加早期的工作。

在1785年,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注意到在星系的核心区域有偏红色的杂色,使他相信这是所有星云中最靠近的”大星云”,并依据星云的颜色和亮度估计距离应在天狼星的2,000倍之内。

威廉?哈金斯在1864年观察仙女座星系的光谱,注意到与气体星云不同。

仙女座星系的光谱是在频率上连续的连续光谱上叠加上了暗线,很像是单独的一颗恒星,因此他推论仙女座星系具有恒星的本质。

在1885年,一颗超新星出现在仙女座星系,这是第一次看见如此遥远星系中的恒星。

在当时,他的亮度被低估了,只被认为是一颗新星,因此称为 1885新星。

Isaac Roberts拍摄的仙女座大星云。

这个星系的第一张照片是Isaac Roberts于1887年在他坐落在英国索赛克斯郡的私人天文台拍摄的。

长时间的曝光使世人第一次看见她的螺旋结构。

可是,在当时这类被认为星云的物体,一般都相信是在我们银河系内的天体,罗伯茨也错误的相信M31和类似的螺旋星云实际上都是正在形成的太阳系、卫星和诞生中的行星。

M31相对于太阳系的径向速度在1912年被Vesto Slipher在罗威尔天文台使用光谱仪测量出来。

相对于太阳系每秒300公里的速度,这结果事是当时最快的速度记录。

岛宇宙在1917年,希伯?柯蒂斯观测到M31内的一颗新星,搜寻照相的记录又找到了11颗。

柯蒂斯注意到这些新星的平均光度约为10等,远低于发生在银河系内的星等。

这一结果使估计的距离提高至500,000光年,也是他成为”岛宇宙”假说的拥护者。

此一假说认为螺旋星云也是独立的星系。

在1920年,发生了哈洛?夏普利和希伯?柯蒂斯之间的大辩论,就银河系、螺旋星云、和宇宙的尺度进行辩论。

为了支持他所声称的M31是外在的星系,柯蒂斯提出我们自己的银河系也有尘埃云造成类似的黑色小道,并且有明显的多普勒位移。

1925年,当哈柏第一次在星系的照片上辨认出了银河系外的造父变星之后,辩论便平息了。

这些使用2.5米反射镜拍摄的照片,使M31的距离得以被确认。

他的测量决定性的证实这些恒星和气体不在我们的银河系之内,而整体都是离我们银河系有极大距离的1个星系。

这个星系在星系的研究中扮演着1个重要的角色,因为它虽然不是最近的星系,却是距离最近的1个巨大螺旋星系。

在1943年,沃尔特?巴德是第一位将仙女座星系核心区域的恒星解析出来的人,基于他对这个星系的观测,他分辨出2种不同星族的恒星,他称呼在星系盘中年轻的、高速运动的恒星为第一星族,在球核年老的、偏红色的是第二星族,这个命名的原则随后也被引用在我们的银河系内,以及其他的各种场合。

巴德博士也发现造父变星有2种不同的型态,使得对M31的距离估计又增加了一倍,也对其余的宇宙产生影响。

仙女座星系的第一张无线电图是在1950年代由约翰?鲍德温和剑桥无线电天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

在2C无线电天文目录上,仙女座星系的核心被编目为2C 56。

ngc_NGC 224 -相关信息仙女座星系以大约300公里/秒的速度近太阳,所以他是少数蓝移的星系之一。

将太阳系在银河内的速度考量进去,将会发现仙女座星系以100,140公里/秒的速度接近我们的银河系。

即使如此,这并不意味著未来会和银河系发生碰撞,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仙女座星系的横向速度。

即使会发生碰撞,也是30亿年后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2个星系会合并成1个更巨大的星系。

在星系群中这种事件是经常发生的。

在1953年,因为发现有另1种较暗的造父变星,测量的仙女座星系距离被增加了一倍。

在1990年代,希巴古斯卫星利用造父变星重新校正距离,仙女座星系的距离又被修正为290万光年。

不幸的是,所有的造父变星都远在希巴古斯能精确测量的距离之外,因此希巴古斯测得的距离被认为是不可靠的。

最近对距离的估计GALEX卫星拍摄的仙女座星系在紫外线波段的影像。

至少有3种方法被用来测量M31的距离。

在2004年,使用造父变星法,估计的距离是251 ? 13万光年在2005年,包括Ignasi Ribas和他的同事在内的一群天文学家,宣布在仙女座星系发现了食双星。

这对双星的名称是M31VJ00443799+4129236,两颗星分别是明亮且热的 O型和B型。

研究得知食的周期是3.54969日,这让天文学家可以测量它们的大小。

知道恒星的大小和温度,就能测量出绝对星等。

而知道了视星等和绝对星等,距离就能测量出来了。

这对恒星的距离经测定为252万 ? 14万光年,而仙女座星系的整体的距离是250万光年。

这新的数值被认为比早先单独使用造父变星测量的距离更为精准。

仙女座星系的距离近到足以利用红巨星分支的方法来估计距离。

在2005年,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距离是256?8万光年。

平均上述的值,这些测量给的距离估计是253 ?7万光年。

基于上述的距离,M31的直径最宽处估计是140,000 ? 4000光年。

最近对质量的估计目前估计仙女座星系晕的质量大约是1.23×1012M?,相当于银河系质量的1.9倍。

虽然误差的范围仍然太大以至于难以肯定的认为,但这样的结果将会使M31的质量比我们的银河系低,而M31比我们自己的银河系的尺寸更大,且包含更多的恒星。

特别的是,M31看上去有比银河系更多的普通恒星,而且估计的亮度是我们银河系的两倍。

但是恒星形成的效率在银河系高了许多,在M31每年只能制造出1个太阳质量的恒星,而银河系是3-五个太阳质量。

新星出现的比率银河系也高于M31一倍。

这显示M31已经经历了恒星形成的阶段,而我们的银河系正在恒星形成的阶段中。

而这意味著在将来,银河系中恒星将会与我们在M31观察到的数量相当。

ngc_NGC 224 -内部结构概况以可见光下看见的形状为依据,仙女座星系在de Vaucouleurs-Sandage延伸与扩张的分类系统下被分类为SAb的螺旋星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