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合集下载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布局研究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布局研究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布局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布局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如何合理规划和布局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成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布局的相关问题。

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布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规模迅速增长。

城市居民对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包括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

因此,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布局需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二、多元化规划理念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布局需要运用多元化的规划理念,使其更好地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提高服务设施的品质,创造宜居的社区环境。

同时,要注重社区规划与布局的可持续性,确保长久受益。

三、合理分布设施,解决不均衡问题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布局中,要合理分布各类设施,避免集中或过于分散。

避免设施集中会造成拥挤和资源浪费,而过于分散则会导致某些区域的设施不足。

要根据居民的需求和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四、提高服务设施的效能,提升社区发展质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布局不能仅仅满足基本需求,更应关注其效能。

通过优化设施布局、提高设施服务质量等方式,提升社区发展的质量。

同时,要注重设施的可达性,使居民能够便捷地享受公共服务。

五、注重特殊群体的需求,提升社区多样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布局要注重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适宜的服务。

比如,为老年人提供适合的敬老院、健康服务中心等设施;为儿童提供幼儿园、儿童活动场所等设施。

从而提升社区的多样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提升社区功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布局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的资源,发挥各种资源的效益。

比如,将学校的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活动的场所;将社区图书馆与文化中心合而为一,提供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场所等。

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摘要】本研究从生活圈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优化建议。

通过对我国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生活圈视角下,探讨了影响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因素,提出了一些建议用于优化配置。

案例分析部分展示了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并从政策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结论部分指出了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配置的重要性。

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更深入地探讨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问题,为城市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关键词】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圈、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优化、建议、案例分析、政策建议、问题、改进、重要性、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中小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小城市的规模和资源限制,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目前,国内外关于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大多集中在大城市或乡村地区。

针对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这一特殊情况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优化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从生活圈视角出发,探讨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优化方案,以促进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中小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对于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可以为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城市功能布局及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与需求状况,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视角下的天津市居民零售服务业_服务设施配置优化与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视角下的天津市居民零售服务业_服务设施配置优化与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652023年6月专家论坛2021年以来,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意见和建设指南,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聚焦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不断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需求。

本文以天津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的居民零售服务业为研究对象,从服务现状、居民需求和满意度入手,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发展对策和建议,促进便民生活圈内居民零售服务设施配置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天津市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研究背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服务半径在步行15分钟左右范围内,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生活圈内多业态集聚,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个业态便是居民零售服务业。

近年来,天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落实措施分工方案》和《关于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将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纳入本市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聚焦基本保障类和品质提升类业态,开启便民服务“加速度”。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按照国家统计局《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中的行业划分,居民零售和互联网销售服务行业大类下包含了百货零售、超级市场零售、便利店零售、专卖店专门零售服务、其他居民零售服务、互联网销售服务六个子行业,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实际业态情况,将研究内容确定为:百货商场、大型超市、菜市场、便利店/小超市、专卖店(烟酒店、粮油店、药店等)、网上购物/线上团购六个类别。

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通过问卷形式对便民生活圈的六大零售服务类别服务现状、居民需求和满意度情况进行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问题及对策。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视角下的天津市居民零售服务业 服务设施配置优化与服务质量提升研究文/ 吴利蕊 陈晨(天津中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图1: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居民零售服务供应情况图2: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居民零售服务使用率和频次情况图3:居民零售服务消费途径情况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662023年6月三、便民生活圈零售服务发展现状1.居民零售服务满足程度相对较好,菜市场和小超市/便利店服务配置覆盖程度较高91%的被访居民反馈生活圈内的零售服务基本可以满足日常需求,仅有9%的被访居民反馈不太能满足或不能满足。

生活圈理论视角下的县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

生活圈理论视角下的县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
— —
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偏重城市居住区和社区公共服务设 施的配置研究,缺乏 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
及把 “ 乡作为整体单元”的公共服务设施城乡一体化 城 配置研究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城 乡经济社会—体化
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研 究人手,展开了配置现
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县域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 关理论与方法研究,对于实现 “ 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 和构建城 乡 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具有重大
施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问题
总的来置现状和空间分异等方面的研究,缺少配置
多各级公共管理部门的供给能力参差不齐, 公共服务的 供给呈现空问上的不均衡与受益人群的不均衡特征 。 “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 杨 规划和地理界 的学者从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载体
生 活 圈 理 论视 角 下 的县 域 公 共 服 务 设 施 配 置研 究
— —
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
山 ,武廷 海

孙德芳 ,沈
[ 摘
要]公共 服务设 施 作为承 载 城 多公共 服务 的重 要物 质载 体, 对其 进行 科学 台理 的配 置是 缩小 城 争公共 服务 差异
实 现
城 乡公共 服 务均等 化 的重 要途 径 研 究表 明, 通过 引^ 生活 圈理 论 ,结台 城 乡居 民对 于获 取公 共服 务设 旋所 愿意 付 出的时 间成 本 ,把 整个 县域 划分 为 由初级 ± 活圈 基 础生 活圈 ,基 本 生活 圈和 日常 生活 圈构 成的 生活 圈层 系统 ,构 建基 于 生活 圈 理 念的 县 域为 完 整单 元的 口 级公 共服 务设 施配 置 体系 , 有 助于推 动 城 乡公共 服 务设施 的 [ 关键 词]生 活圈, 公 共服务 设施 配置 ; 门槛 人口 ,邳 州市 体 化 配置 。

基于生活圈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涡阳县城南新区为例

基于生活圈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涡阳县城南新区为例

基于生活圈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涡阳县城南新区为例王庆庆;赵彬【摘要】城市规划中,传统基于“城市-片区/管理单元-社区”三级的公共服务配置体系,虽能对应人口规模快速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并且便于管理和实施,然而却具有公共服务设施共享性较弱、人的差异化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文章以涡阳县城南新区为例,以慢行、水系绿化、公共服务等搭建总体空间结构,提出构建半径800~1000m的社区生活圈,在此基础上引导社区服务设施沿宜居生活道路集聚,提倡设施的综合设置和共享使用,注重设施与生活相关要素的互动,打造乐活街区.基于生活圈的社区公共服务配置为城市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社区建设模式和推动更新的触媒作出了先行探索.【期刊名称】《四川建筑》【年(卷),期】2018(038)006【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生活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作者】王庆庆;赵彬【作者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6;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21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1 社区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1]。

在当代城市规划中,社区往往被作为居住用地的最小“单元”进行人口规模测算、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等。

作为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单元”,社区公共服务的水平对居民生活品质而言至关重要,也是当前城市规划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层面。

1.2 传统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根据使用功能划分公共设施类别,采用“城市-片区/管理单元-社区”三级的公共服务配置体系,逐级确定设施类型和建设标准是目前城市规划中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最常用方法。

所谓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上述三级配置体系中的最末层级,是相对于城市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片区等行政管理单元的大中型公共服务设施而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

基于社区划分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层级清晰,分类明确,能够较大程度上完善个城市各片区的公共服务配置,便于管理和实施。

基于POI的十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及可达性研究——以潢川县为例

基于POI的十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及可达性研究——以潢川县为例

基于POI的十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及可达性研究——以潢川县为例摘要: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显著,构建“15分钟生活圈”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本文基于全量POI数据对潢川县中心城区“15分钟生活圈”空间覆盖特征及可达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可以看到,中心城区“15分钟生活圈”基础保障类设施覆盖率水平较好,品质提升类设施有待提高,各类设施总体达标情况一般;日常出行和商业服务类设施发展最成熟,不仅覆盖率、达标率高,且各分区差异小,而文化活动和为老服务的达标率低且各分区差异大。

针对各类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心城区重点提升区域、各分区重点提升设施、城市路网加密等建议,为中心城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提供支撑。

关键词:15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潢川县国土空间规划不仅有宏观,也注重微观,社区生活圈是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要内容,未来的空间规划将立足社区。

目前,许多城市都相继提出了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目标,以生活圈为目标来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己经成为了各地的共识,其从居民真实的城市生活出发,能够更好地反映居民生活空间单元与居民实际生活的互动关系。

打造城市生活圈以实现城市治理、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生活圈己经成为均衡资源分配、维护空间公正和组织地方生活的重要工具。

目前,可达性是进行城市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合理性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1]。

国外分析主要应用于城市医疗、超市、教育及公园等市政设施分析中,并关注各类设施布局对市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影响[2-3];随着国内城市发展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活圈”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赵彦云等(2018)利用POI数据分析北京市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和达标率以及与人口的发展协调性进行空间测度,分析覆盖率与居民需求之间的差异[4];韩增林等(2020)从住宅楼层面对大连市沙河口区幼儿园、小学和初中3类基础教育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二者存在重复与缺失并存的现象[5];白家维(2020)基于案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三原县中心城区不同社区之间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6];江曼琦等(2021)分析表明北京市连锁便利店供给存在缺口,呈“单中心放射状”布局,人口、学校、商圈、交通条件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同居住类型小区生活圈内连锁便利店存在较大差异[7]。

小城镇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

小城镇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

小城镇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的数量逐渐增多,逐渐由乡村化向城市化改革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住房、基础设施、土地、医疗等等需要合理规划的问题,这些城市小问题在小城镇的生活圈也同时存在,公共设施服务的配置也成为了规划者和城镇居民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因为公共基础设施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优化配置公共设施服务,使民众能够公平地享受公共设施,提高生活质量,需要的不仅仅是政府的努力,也离不开城镇居民的支持。

【关键词】:小城镇;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引言这些年来,小城镇发展迅速,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了步伐,要统筹发展小城镇其中合理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是关键的一环。

要贯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和设施,改革创新原来旧的公共设施,要和实际情况向对应起来,当前由于多种不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极不平衡、设备也不完备,同时还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为打造美丽城镇,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需要强化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的思想,要求要优化城镇居民的生活圈,打造方便快捷的服务设施,从而加快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进程和建设。

1、传统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制方法及其缺陷在现在的小城镇建设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一方面是小城镇远离中心的大城市,使其在经济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狭隘性,信息和市场具有封闭性,对于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不利于带动小城镇经济和各项公共服务的完备发展,传统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一某个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开来,这样会加剧中心的公共服务资源紧张,一般会出现人多资源少,不够分配的状况,然而,在边缘部分,配套设施使用的人却比较少,出现公共服务资源的空闲,对于这样的不均衡发展状况,需要得到优化配置才能让人民享受到最大的福利。

传统的公共设施服务配置具有许多细小的缺陷,可能与后来城镇的发展版图和空间特征有很大的关系,老旧的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更新的设施价格昂贵,就会导致利用率较差,城镇居民的享受不够如意。

基于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_以仙桃为例_朱查松

基于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_以仙桃为例_朱查松

基于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仙桃为例朱查松 王德 马力摘 要:随着《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各地纷纷展开城乡总体规划编制的试点工作。

贯彻城乡统筹发展理念、配置城乡相对公平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面对传统规划编制以等级序列来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缺陷,本文提出借鉴日本“生活圈”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经验,以居民出行距离、需求频率和服务半径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划分,构建不同层次的生活圈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并以仙桃城乡总体规划为例阐述生活圈配套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应用。

关键词:生活圈;城乡统筹;公共服务设施;仙桃1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城乡发展差距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乡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乡村的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服务、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文化服务设施、教育设施),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远远低于城市公共服务[1]。

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试图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

自《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后,已有不少城市展开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进行城乡基础设施配置的研究。

规划是龙头,如何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在规划编制和管理上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公平成为城乡总体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这些研究,既有分析当前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如叶齐茂对京郊百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的调查[2]、李王鸣和杨泽霖对浙江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3];也有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理论思考,如周志清对城郊结合区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思考[4]、张大伟和陈伟东对城市规划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的研究[5];同时还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实践的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乡人口流动变化监测技术研究”(批准号2006BAJ11B02)赞助成果绍,如赵广君和吴光伟对上海新江湾城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介绍[6]。

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然而,在实际运营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以生活圈视角为出发点,对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进行研究。

生活圈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能够走到的最远距离。

在现代城市中,生活圈经常被用来刻画人们的生活范围,如何合理地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满足生活圈内居民的日常需求,是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重要问题。

1、公共设施布局的合理性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符合居民生活的实际需求。

例如,在区域范围内,医疗、教育、交通、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的布局应当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要,避免重复建设、缺乏配套的问题。

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当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例如,医疗机构应具备初、中、高级别的诊疗设备和医生,以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

文化、体育场馆应当多样化,涵盖居民的不同娱乐需求。

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当满足居民的交通需求。

例如,公交线路应当接驳不同的服务设施,以保证居民到达服务设施的便利性。

此外,应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居民查询和获取服务设施信息的便捷性。

1、服务设施类型单一。

很多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多以医疗、教育设施为主,而其他类别的服务设施相对较少。

这种单一类型的配置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2、服务设施的规模和质量不匹配。

一些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不够大,或者设施品质不够好,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3、服务设施分布不均。

一些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导致一些居民无法及时获得应有的服务。

4、服务设施的管理效率低下。

一些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机构管理效率低下,不能及时维护和更新设施,导致服务设施的使用寿命较短。

1、制定优化配置方案。

政府部门应当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优化配置方案,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

2、加强服务设施投入力度。

政府应当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品质,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研究

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研究

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研究引言社区规划是指通过对社区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策略,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而生活圈理论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社区规划方法,它以个体的生活圈为核心,通过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和提供多样化的社区设施,来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研究,分析其原理和实践案例,并探讨其在未来社区规划中的应用前景。

一、生活圈理论的原理生活圈理论源于人类地理学,它认为人类的生活活动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这个范围被称为生活圈。

生活圈包括了人们的居住区、工作区、商业区、教育区等,它们相互交织、互为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系统。

生活圈理论认为,人们的生活圈对于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社区规划应该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打造一个便利、舒适、宜居的社区环境。

二、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实践案例1. 基础设施建设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强调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例如,在社区规划中合理布局公共交通站点,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使居民能够方便地出行。

此外,社区规划还应该考虑到居民的就业需求,合理规划办公区域和工业区域,提供就业机会,减少居民的通勤压力。

2. 公共服务设施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设施。

例如,在社区规划中合理布局学校、医院、图书馆等设施,使居民能够方便地获取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

此外,社区规划还应该注重老年人和儿童的需求,提供适合他们的养老和娱乐设施。

3. 环境保护与绿化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还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绿化。

社区规划应该合理布局绿地和公园,提供休闲和健身的场所,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此外,社区规划还应该注重节能减排,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的应用前景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适老化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适老化
配置原则与建议
在配置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时,应遵循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等原则,同时结合社区的 实际情况,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样本数量较少,研究范围不够广泛等。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增加样本数量,对不同 类型社区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适老化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需求和问题。
适老化的含义及目标
适老化是指根据老年人的特点 ,对产品或环境进行改进或调 整,以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和能
力。
适老化的目标包括:提高老年 人的生活质量,保障老年人的 安全和健康,促进家庭和社会
的和谐与稳定。
适老化包括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宅、公共设施 、交通工具等进行适老化改造 ,以及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公共
服务。
03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公共服 务设施配置的现状及问题
舒适性原则
关注老年人的感官体验,营造舒适 、宜人的环境氛围,减少使用过程 中的疲劳和不适。
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优化措施
无障碍设计
适应性改造
针对老年人可能面临的行动障碍,采用无障 碍设计,如增设扶手、坡道、升降设施等。
对原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适应性改造,以满 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如调整座椅高度、增 加音量调节等。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重要性
适老化设施的配置对于社区生活圈的老年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 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社区生活圈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关联性
社区生活圈与公共服务设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直接影响着社区 生活圈的质量和老年人的生活体验。

基于生活圈理论的收缩型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黑龙江省肇源县为例

基于生活圈理论的收缩型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黑龙江省肇源县为例

基于生活圈理论的收缩型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黑龙
江省肇源县为例
李世芬;李竞秋;刘代云;樊浩
【期刊名称】《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年(卷),期】2024(39)2
【摘要】乡村人口收缩是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必然,为满足村镇居民不断提升的需求并避免人口收缩造成的资源浪费,亟待对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进行优化与重构。

以黑龙江省肇源县为例,引入生活圈理论探讨收缩型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方法。

首先基于对村镇收缩类型与强度的分类,结合居民出行意愿的时距转换调查,将肇源县村镇划分为“县域—扩展—基本—基础”四级动态半径生活圈。

然后通过筛选与生活圈等级对应的公共服务中心,并依据相关规范及居民实际需求,确定各级公共服务中心配置的项目内容和优化建议。

【总页数】7页(P126-132)
【作者】李世芬;李竞秋;刘代云;樊浩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2
【相关文献】
1.生活圈理论视角下的县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
2.基于生活圈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涡阳县城南新区为例
3.基于宜居生
活圈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片区为例4.基于核心生活圈的近郊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S村为例5.基于多源数据的乡村生活圈适老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苏南乡村地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备标准

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备标准

近年来,五分钟生活圈理念逐渐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五分钟生活圈的提出,旨在让城市居民在五分钟内能够方便地获得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和设施。

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标准则成为了实现五分钟生活圈的重要一环。

我们来看看公共服务设施配备标准对于五分钟生活圈的意义。

五分钟生活圈的核心理念在于便利和高效,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标准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理念而设计的。

在五分钟生活圈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标准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从而增强城市的整体生活品质。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标准也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规划质量。

一个良好的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需求,并在五分钟生活圈内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医疗机构、教育资源、文化设施、交通枢纽等。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还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针对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备标准的要求,我们需要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全面评估。

要从基础设施出发,例如道路、人行道、自行车道等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要关注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包括购物、就医、上学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

还需要考虑到文化、体育、休闲等方面的设施配备,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在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标准中,更需要注重质量和普惠性。

不仅要求设施的数量足够,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设施的质量和服务的全面性。

只有达到了高质量和全覆盖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五分钟生活圈对于便利和高效的追求。

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标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便利和高效的生活需求也日益增长,五分钟生活圈的提出无疑是对城市发展新要求的一种回应。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标准也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具体体现,是城市智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结回顾,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备标准的全面评估和合理制定是实现城市高质量生活的关键之一。

通过充分考虑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布局,逐步实现五分钟生活圈的目标,从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居民需求视角下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

居民需求视角下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

居民需求视角下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摘要:随着近年来经济模式的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需求也在日益凸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问题是改革规划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改善民生、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本文通过从居民需求的视角下出发,对当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捷服务性满足居民的整体需要,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最终目标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居民需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问题;优化策略前言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策略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目标。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教育、娱乐设施、交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也在加大,构建便捷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对居民需求的深入研究,来满足当代居民需求的多样化,是推进社会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已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现阶段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根据现阶段的调查研究显示,以南京市桥北新区为例,从发展较好的老社区来说,户外公共中心的健身设施比例达到50%,居民年龄分化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也受到了影响,比例均小于1/3。

可见各城区的新老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和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究其原因,一方面,老社区交通便利、人员稳定,户外活动增加,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也在不断提高。

由于新楼盘建成之后往往都是依靠开发商建成的公共设施配套,基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相对被动;主体不明,存在着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

然而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很难约束开发商的做法;另一方面,由于桥北新区存在大量的超级楼盘,使之后开发的小区居民入住率下降,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质量很难提升,都导致了居民的户外运动活力减弱。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城区覆盖率低,严重缺乏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基层的教育设施分布并不完善,城区人口密集的地方分布的学校比较多,而一些郊区仅有几所学校分布;在经济效益的带动下,涌入郊区的人口越来越多,而据调查显示,桥北新区仅有5所小学、7所中学、和9个幼儿园。

上海市15分钟生活圈基础保障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及可达性研究

上海市15分钟生活圈基础保障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及可达性研究

上海市15分钟生活圈基础保障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及可达性研究□ 马文军,李 亮,顾 娟,朱永刚[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足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在上海市15分钟生活圈规划背景下,文章基于GIS技术、核密度和缓冲区地理空间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市27 466个居住区和13种基础保障类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研究,客观评价其空间布局及可达性特征,针对所存在的设施缺口、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全面提升设施覆盖率、加强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建设策略、因时制宜提高建设标准等优化建议,为下一步进行规划整合及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15分钟生活圈;基础保障类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可达性;上海[文章编号]1006-0022(2020)20-0011-09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引文格式]马文军,李亮,顾娟,等.上海市15分钟生活圈基础保障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及可达性研究[J].规划师,2020(20):11-19.Research on Spatial Layout and Accessibility of Infrastructural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the 15 MinuteLife Circle, Shanghai/Ma Wenjun, Li Liang, Gu Juan, Zhu Y onggang[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urban expansion, the imbalance between people’s life needs and public serviceprovision is getting conflicted. In the context of 15 minute life circle planning, the paper uses methods of GIS, kernel density, andbuffer zone geographical analysis, studies 13 kinds of infrastructural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27466 neighborhoods, evaluates spatiallayout and accessibility, puts forward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with respect to the problems, and provide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next step planning reorganization and public service quality enhancement.[Key words]15 minute life circle, Infrastructural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Neighborhood, Accessibility, Shanghai0 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25亿人增加到2019年的8.484亿人,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9年的60.60%。

老年人日常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老年人日常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老年人日常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日益受到关注。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日常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对于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日常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首先,老年人日常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行动不便,因此在生活圈内应配置医疗保健机构、药店和康复设施等,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此外,老年人对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需求也不可忽视,应配置社区活动中心、健身房、公园等设施,以提供老年人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其次,老年人日常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注重便利性和无障碍性。

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减退,因此设施的位置应合理布局,尽量靠近居住区或交通枢纽。

同时,设施的建筑设计应遵循无障碍原则,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出入和使用条件。

例如,在公共交通站点和设施入口处设置无障碍斜坡和扶手,方便老年人的出行。

第三,老年人日常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兼顾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公平性。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居住密度进行合理的配置规划。

同时,还需关注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避免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例如,在城市中心和郊区都应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群体的需求。

最后,老年人日常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需要政府、社区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引导和监督设施的合理配置。

社区应积极参与,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意见,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关机构应加强协作,共同推动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研究和实践。

综上所述,老年人日常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通过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注重便利性和无障碍性、兼顾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公平性,以及政府、社区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生活圈里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

生活圈里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

生活圈里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在市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为市民提供了各种便利和福利,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公共服务设施应不断改进和提升。

首先,公共交通设施是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共交通设施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市民出行的便利程度。

为了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公共交通设施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公共交通设施应该更加智能化。

通过引入现代化技术,比如智能计算和人工智能,公共交通设施可以更好地分析市民的出行需求,并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出行方案。

例如,在购票方面,可以引入电子票务系统,使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购买车票,避免排队等候的麻烦。

此外,还可以借助智能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和出行建议,帮助市民更好地规划出行路线。

其次,公共交通设施应该更加方便快捷。

为了解决拥堵问题,可以加强对公交车道的管理和规范,确保公交车道畅通无阻。

同时,可以增加公交车站的数量和覆盖范围,缩短市民步行到车站的距离,提高乘车的便利性。

另外,公共交通设施还应该提高服务质量,比如提升车辆的舒适度,增加座椅数量,保持车内的空气新鲜等。

除了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卫生设施也是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共卫生设施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公共卫生设施应该更加智能化。

通过引入现代化技术,如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公共卫生设施的自动化管理。

例如,在公共厕所方面,可以安装智能传感器,及时监测厕所的使用情况,确保厕所的卫生条件得到及时清理和维护。

此外,还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卫生设施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次,公共卫生设施应该更加卫生安全。

为了保护市民的健康,公共卫生设施应该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此外,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比如抗菌材料和紫外线消毒技术,提高卫生设施的卫生水平。

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中小城市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对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往往存在不合理和不足的情况,这就需要对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现状1. 教育设施教育设施是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小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有限,尤其是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更加匮乏。

学校的分布和规模不尽合理,学校设施的质量和数量也存在不足。

在某些地区,学校的规划建设没有跟上城市的发展速度,导致学校资源分布不均,学生的通勤距离较长,影响了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2. 医疗卫生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是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些地区,医疗卫生设施的分布不均匀,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比较普遍。

城市中心地区的医院设施一般比较完备,而城市的边缘地带或者郊区的医疗资源紧缺。

医疗资源的配置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导致人们就医不便,医疗质量不高。

3. 交通设施交通设施是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城市的交通设施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突出。

公共交通设施的覆盖面窄,公共交通线路不够完善、公交车密度低,因而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个人交通工具使用过高,导致城市交通拥挤和污染。

4. 文化娱乐设施文化娱乐设施是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小城市,文化娱乐设施的配置不足,少数特色文化设施缺乏更新和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由于文化娱乐设施不足,市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不高,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

以上就是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现状,可以看到,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诸多问题和不合理之处,这就需要对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

新型乡村生活圈规划及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新型乡村生活圈规划及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内容摘要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邳州市县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现状和问题, 也为优化我国县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今后,可以进一步拓展生 活圈理论在县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的应用,例如,探讨不同地区的生活圈特征 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关系,或者将生活圈理论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公共设施配置 研究中。还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生活圈理论与公共服务 设施配置的内在和运作机制。
一、国内研究进展
一、国内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 究领域和成果:
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 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结果与讨论
2、设施建设缺乏多样性。部分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 求。
3、设施管理不规范。一些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影响了居民的使用体验。
结果与讨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设施规划的合理性和均衡性。政府应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避免设施过度集中或不足的现象。
( 1 )公共服务设施需求预测
(1)公共服务设施需求预测
公共服务设施需求预测是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基础,其准确性和科学性直接关 系到规划的质量。我国学者在需求预测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预测模 型和方法,如灰色预测模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等。
( 2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
(2)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
( 2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
(2)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
国外学者在布局优化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算法和模型,如遗传 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这些算法和模型能够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最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仙桃为例朱查松王德马力摘要:随着《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各地纷纷展开城乡总体规划编制的试点工作。

贯彻城乡统筹发展理念、配置城乡相对公平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面对传统规划编制以等级序列来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缺陷,本文提出借鉴日本“生活圈”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经验,以居民出行距离、需求频率和服务半径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划分,构建不同层次的生活圈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并以仙桃城乡总体规划为例阐述生活圈配套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应用。

关键词:生活圈;城乡统筹;公共服务设施;仙桃1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城乡发展差距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乡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乡村的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服务、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文化服务设施、教育设施),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远远低于城市公共服务[1]。

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试图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

自《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后,已有不少城市展开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进行城乡基础设施配置的研究。

规划是龙头,如何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在规划编制和管理上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公平成为城乡总体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这些研究,既有分析当前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如叶齐茂对京郊百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的调查[2]、李王鸣和杨泽霖对浙江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3];也有对公共服务设*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乡人口流动变化监测技术研究”(批准号2006BAJ11B02)赞助成果施配置的理论思考,如周志清对城郊结合区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思考[4]、张大伟和陈伟东对城市规划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的研究[5];同时还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实践的介绍,如赵广君和吴光伟对上海新江湾城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介绍[6]。

但总体说来,这些研究存在如下不足:(1)忽略城乡是统一的系统,从城市或乡村单个角度研究;(2)更多关注城市,对乡村的关注较少;(3)偏重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或空间特征的研究,较少关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方法。

本文在总结传统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以城乡居民的实际公共服务需求为依据,以“生活圈”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以期为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配套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2 传统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及其缺陷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重点是城市,配置方法则是依据规模和等级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

一般而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为“市级-居住区-居住小区”三种级别。

如上海市的《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DGJ08-55-2002)就规定依据级别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管理、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商业、金融、社区服务、绿地、市政和其他等11类。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也是按照“镇区—中心村—自然村”的等级序列进行配置。

总体而言,传统依据等级序列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固然清晰明了,满足了规划快速编制的要求,却存在以下缺陷:(1)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城乡割裂。

传统配置方法忽视了城乡是统一的系统,而将城市和乡村看作两个独立的系统,分开配置不同标准的公共服务设施,固然考虑了城市和乡村的各自特征和经济门槛,但乡村和城市配置标准相差过大,决定了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相背。

(2)传统配置方法以等级为依据,而不是以居民实际需求为依据。

以等级为依据的配置方法认为到了一定级别就应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而完全忽略了居民的需求内容和需求数量,同时也忽略了不同设施的服务范围、服务容量的差异。

(3)传统配置方法忽略了居民需求的差异性。

传统的配置方法将城市居民、乡村居民各自当作无差别的整体。

但实际上,无论是城市居民或者乡村居民,内部属性的差异导致了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的分异性,如老人群体与中年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种类和需求数量相差较大。

3 基于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随着《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传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客观上要求改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方法,即变以等级为配置依据为以居民(包括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的客观需求为配置依据。

借鉴日本生活圈的经验,对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构建不同层次的生活圈,配套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可以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3.1 居民公共服务需求层次的划分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是分异的。

如小孩老人与青年、中年由于闲暇时间和出行距离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公共服务需求。

因此,按照属性的不同,对公共服务需求进行分类,然后进行相应的配套,是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符合需求的有效办法。

3.1.1 依据居民出行距离划分公共服务需求研究表明,在各年龄阶层间,存在着共同的圈域和不同的圈域。

典型的案例就是不同的年龄阶层,由于生理状况、生活规律的不同,其出行距离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圈层:幼儿与老人的徒步界限、小学生徒步界限、中学生徒步界限、机动车出行。

与此对应,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也可以划分为四个空间圈层。

(1)幼儿与老人的徒步界限圈层(徒步15-30分钟):总体说来,幼儿与老人的日常出行距离在各个年龄阶层中是最小的,约为老人徒步15-30分钟,其空间距离不超过1千米。

研究表明,70%-80%的老人行动都是集中在这个圈层中。

因此,这个圈层应集中布置居民生活所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如幼儿园、儿童游乐场、老年活动室等。

(2)小学生徒步界限圈层(步行徒步1个小时):在各个年龄阶层中,除幼儿与老人阶层之外,小学生空间出行距离是较小的,极限为小学生徒步1小时,约为4千米。

在这个圈层范围内,应布置服务半径相符的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小学生阶层的公共服务需求,如小学、卫生室、图书室、室外活动场地等。

(3)中学生徒步界限圈层(中学生步行1.5个小时或自行车30分钟):中学生的出行距离是各个年龄阶层中第三个空间界限较为明显的圈层,其空间界限为6-8千米。

这个圈层是步行所能达到的最大空间界限,在此圈层内应布置居民需求层次较高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中学、图书馆、卫生院和体育运动设施。

(4)机动车出行圈层(机动车行驶30分钟左右):居民的一般公共服务需求在以上三个层次内都可以解决,但某些需求频度较小、但层次较高的公共服务无法在以上三个圈层得到满足,需要在这个圈层内得到满足。

此圈层空间界限为机动车行驶30分钟,空间距离为15-30km。

3.1.2 依据需求频率和服务半径划分公共服务需求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居民的需求程度是不同。

如老年人经常使用老年活动室,而卫生所则只有在需要医疗或健康咨询时才会光顾。

同时,不同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也不尽相同。

因此,可以按照居民的使用频率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四类:(1)居民日常使用且服务半径较小的公共服务设施:由于生理、心理需求,居民对这类公共服务设施需求频繁,几乎每天都要使用。

同时,这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较小,仅能服务居民点内部。

因此,此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必须和每个居民点相结合,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此类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幼儿园、儿童游乐场、老年活动室、室外体育活动场地等。

(2)居民日常使用且服务半径较大的公共服务设施:由于生理、心理需求,居民对这类公共服务设施需求频繁,几乎每天都要使用。

但与第一类不同的是,这类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相对较大,在满足配置点居民需求的同时,亦可以满足周围居民点居民的需求。

因此,此类公共服务设施宜在重要的居民点配置。

此类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小学、村委会(居委会)、图书室、卫生服务中心等。

(3)居民需求频度较小且服务半径较大的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对此类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较小,只有有明确的目的时才会有需求。

一般说来,此类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较大。

此类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中学、职业教育学校、镇政府(街道办)、图书馆分馆、卫生院、敬老院等。

(4)居民需求很小且服务半径很大的公共服务设施:以上三类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但还有一些层次较高的公共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此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特点是居民需求频度较小,但服务半径很大,几乎可以覆盖县(市)范围。

一般说来,此类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职业教育、高等学校、市政府、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综合医院、保健所、室内体育馆、室外运动场等。

依据不同居民群体出行距离的公共服务需求划分、依据使用频率和服务半径的公共服务设施划分,基本贴和居民的需求,而且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叠合性,为以生活圈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2生活圈的构建“生活圈”概念源于日本,是居住于有地理和社会连贯性的聚落中的人群的、有关日常生产生活的各种活动的面分布,与拥有集团方向性的地域性领域的重合。

日本根据地形特点,认为生活圈在务农、通勤、上学、购物等日常活动中,和居住地、就业地等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基于此,将居民的日常活动划分为家—大字—旧村—市町村—市町村外五个圈层,并明确各个圈层的关联性,并配置满足各个圈层内居民需求的各种服务设施,从而为城乡居民提供相对公平的公共服务。

在城乡总体的编制中,提供城乡相对公平的公共服务设施成为规划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对此,可以借鉴日本生活圈的理念,通过与居民活动圈层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生活圈,并配置能够满足圈域内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

结合以上两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划分,在一般县(市)域范围内,以一般永久居民点为基准,可以构建居民点基本生活圈——一次性生活圈——二次性生活圈——三次性生活圈(表1、图1),并进行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满足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

(1)居民点基本生活圈:以幼儿和老人徒步15-30分钟为空间界限,空间极限为1000米,考虑幼儿和老人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的方便性和舒适性,基本生活圈的半径在500米左右较为合适。

在居民生活圈内,应该提供居民生活所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如幼儿园、儿童游乐场、日常用品店、老年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地等。

(2)一次生活圈:以小学生徒步1小时为空间界限,约为为4千米,考虑享用服务的方便性和设施运营的经济性,一次生活圈的半图1 生活圈示意图径在2千米左右较为合适。

在一次性生活圈内,应配置小学、卫生室、图书室、日常饮食品店铺、室外活动场地等。

(3)二次生活圈:以中学生徒步1个小时或自行车30分钟为空间界限,约为6-8千米,考虑享用服务的方便性和设施运营的经济性,二次生活圈的半径在4千米左右较为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