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 鸦片战争后的变动
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后
3 初步发展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 短暂的春天1914至1918
2 国民党短暂发展1927至1936
3抗日战争时期
4解放战争时期
1914年—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虽然短暂但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民族之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辛亥革命扫清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提高了,保障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实业救国运动高涨,人民投身实业的积极性提高.
3.抵制日货运动开展.
4.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无暇东顾.为中国资本主义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上几种经济成分演变过程
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成为两大进步潮流,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
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但受到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压迫.抗战
时期,由于四大家族加强对工业的垄断,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加上战争的破坏,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新中国成立后,合理调整工商业,并于1956年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
1.封建自然经济特点:
(1)表现为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具有分散性、封闭性和保守性、是和商品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态。
(3)是晚清及北洋军阀统治的经济基础。演变过程:
(1)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东南沿海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2)进一步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商品输出规模扩大,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自然经济解体已由沿海扩展到内地,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及商品销售市场。
(3)加剧解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4)走向衰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1953—1956年进行了三大改造,
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封建自然经济消亡.2.洋务经济特点: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和官僚管理运营,使其具有封建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附,使其具有买办性;采用机器生产,民用企业面向市场,又使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一开设就以垄断面目出现,又呈现出有别于资要主义发展规律的特殊性。是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主义。兴衰过程:(1)19世纪60年代,为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抵御外侮,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地方实力派开创军事工业。以曾国藩1861年创办安庆军械所为标志,洋务企业兴起,其管理以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为主。(2)19世纪7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和运输在困难,洋务运动又采取多种形式创办大批民用工业,明显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和抵制列强在资本输出,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实际上把洋务企业放到与民族企业同等的地位,洋务企业垄断地位丧失,这宣告了洋务运动在破产。
3.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特点: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自由开放富有侵略性。兴衰过程:
(1)鸦片战争后至甲午中日战争前:主要以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为主,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2)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3)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美日则乘机扩大对华侵略。至1922年,华盛顿会议前形成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4)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列强继续扩大资本输出,1931年比1914年增加33倍,到1931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占第一位。列强纷纷转嫁30年代大危机。
(5)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以战养战”,加紧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
(6)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美国取得在中国的经济独霸地位。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形成独占地位。
(7)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根据不同情况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8)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特点: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发展缓慢畸形。
(2)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依赖性和妥协性。
(3)近代前期最富有革命性的经济成分,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经济基础。兴衰过程: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的刺激下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3)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列强被迫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得到进一步发展。
(4)日益萎缩和破产: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中国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及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日益萎缩和破产。
(5)得到恢复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合理调整了工商业,使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6)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953——1956年,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利用“赎买”政策,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特点:(1)垄断性: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产物;
(2)买办性:适应英美列强经济侵略的需要;
(3)封建性: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4)反动性: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经济基础。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尤其能表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特点。演变过程:
(1)统治地位的确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